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横纹肌肉瘤中小窝蛋白-3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王正;陈建华;范钦和

    目的 研究小窝蛋白-3(caveolin-3)在横纹肌肉瘤(RMS)中的表达特点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例RMS、30例其它软组织肿瘤.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分别检测caveolin-3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RMS中desmin和myo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P法caveolin-3蛋白在RMS阳性表达率为80%(16/20),其它软组织肿瘤皆为阴性(0/30),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在15例RMS中有13例检测到caveolin-3 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在26例其它软组织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2/26),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法RMS中desmin和myoD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4.2%(16/19)、89.5%(17/19),与caveolin-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3在RMS中的表达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RMS和其它软组织肿瘤的有用的新型标记物.

  • 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基因突变及其产物的检测

    作者:李龙山;宋京郁;孙东植;朴成哲

    目的 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及其产物在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利用PCR、RT-PCR及蛋白印迹杂交方法,在11个大肠癌细胞株中检测微卫星稳定程度;9个蛋白质编码区域存在重复碱基序列的,与细胞生长、DNA 修复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检测基因突变及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 检测结果发现了7个大肠癌细胞株表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1个大肠癌细胞株表现低度微卫星不稳定,3个大肠癌细胞株表现微卫星稳定.与微卫星稳定的细胞株相比,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中基因突变率显著增高.ACVRⅡ、Bax、hMSH6、hRad50、RIZ和TGFβRⅡ等6个基因突变率超过50%;ACVRⅡ、ATR、Bax、MBD4、hMSH3、RIZ和TGFβRⅡ 7个基因表达突变型mRNA;而hMSH6和hRad50不表达突变型mRNA;同时hRad50的蛋白质表达与无突变的细胞株相比显著下降.结论 与细胞生长,DNA修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高度突变及其突变基因产物与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hRad50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微卫星不稳定型大肠癌的染色体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 肝细胞癌中EMS1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晓杰;胡玉林;谢志斌;谢海龙

    目的 探讨EMS1蛋白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肝癌组织、其中68例附癌旁肝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EMS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EMS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质,着色呈黄色至棕黄色.肝癌中阳性表达率89.69%,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30.26%(P<0.001);无肝硬化肝癌阳性表达率73.91%,低于伴有肝硬化95.56% (P<0.05);伴静脉内癌栓组94.12%与无静脉内癌栓组70.59%差异有显著性 (P<0.05);随着组织分级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EMS1蛋白高表达与肝癌发生、肝硬化、静脉内癌栓及组织学分级相关.

  • 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唐涛;关剑;王刚;肖兰;王莉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13例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标本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结果 本组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56.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肛门口脱出肿物、肛门坠胀和肛周疼痛.临床误诊率为100%.肿物距肛缘1~4 cm,肉眼呈结节状、息肉状、菜花状、溃疡型及平坦型,镜下形态多样,以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为主,11例检见黑色素颗粒.结论 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误诊率高,病理活检难以准确分型,S-100、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且特异性高,特别是对于无色素者.

  •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肖立;陆孝禹;朱雄增

    目的 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核分级为Ⅲ级的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伴广泛肾实质侵犯的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肾集合管癌进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比较.结果 肾集合管癌占同期上皮性肿瘤的0.66%,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术后3月死于肺转移.肿瘤均位于肾髓质,以管状结构为主,伴有肉瘤样分化,广泛侵犯肾实质,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反应,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K19及vimentin(+,2/2)、CK7及34βE12(+,1/2),CK20、CD10、P504S、E-cadherin均阴性.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未见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乳头状肾细胞癌表达vimentin(+,8/9)、CD10及P504S(+,7/9)、CK7(+,3/9)、CK19(+,1/9),34βE12、E-cadherin、CK20均阴性;尿路上皮癌CK7、CK19、34βE12均(+,6/6),E-cadherin(+,5/6),CK20(+,4/6),CD10、p504s、vimentin均阴性.结论 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多样化.灰白色肿块位于髓质、周围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无肾盂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存在可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鉴别.CD10、CK19、34βE12、P504S 、E-cadherin的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乳腺癌VEGF、MMP-9及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作者:王丽辉;王波;李连宏;湛丽;张众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乳腺浸润癌(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VEGF、MMP-9、COX-2和CD34的表达,并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VEGF、MMP-9、COX-2的表达与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MMP-9、COX-2蛋白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COX-2的表达随着乳腺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强;MVD值高者生存时间短.结论 乳腺癌VEGF、MMP-9、COX-2蛋白表达与其淋巴道转移和MVD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血管生成能力及预后.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斌;王劲松;黄悦;李俐;杨小兵;罗新华;赵建华;张同海

    目的 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达.结果 PSMA在BPH、PIN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在BPH中,PSMA阳性表达部位在前列腺腔缘或顶端/胞质表达,而在PIN中表达模式为胞质伴胞膜阳性,前列腺癌为顶端/胞质、胞质伴胞膜阳性或胞质表达阳性.PSMA在分化差前列腺癌中多为胞质表达,而在分化好的癌中为顶端/胞质和胞质伴胞膜表达.PSMA表达强度在PIN和前列腺癌中明显高于BPH(P<0.05),同时PSMA染色强度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SMA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PSMA表达模式和染色强度的改变对PIN和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Syk、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王华毅;张兆祥;胡余昌;黎家华;王雅琴;刘宇飞

    目的 探讨乳腺癌和非癌组织中Syk、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9例非癌组织(包括癌旁乳腺组织17例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2例)中Syk、survivin和Ki-67的表达.结果 39例非癌组织中Syk均呈阳性表达,而survivin及Ki-67均呈阴性表达.52例乳腺癌组织中,Syk阳性22例(42.3%),survivin阳性36例(69.2%),Ki-67阳性32例(61.5%).乳腺癌中Syk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癌组织(χ2=31.01, P<0.01);乳腺癌中survivin(χ2=41.82,P<0.01)和Ki-67(χ2=34.37,P<0.0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癌组织.相关分析显示,Syk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P<0.01);Syk与Ki-67的表达相关系数呈负值(r=-0.22,P=0.12);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 Syk可能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功能,提示Syk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新的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Syk、survivin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望成为估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 子宫颈癌中CD147蛋白和MMP-9 mR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俞薇薇;宋恩霖;艾有生;熊小亮;刘繁荣;鄢敏

    目的 探讨CD147蛋白、MMP-9 mR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RT-PCR技术检测1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对照组)和4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组织中CD147蛋白、MMP-9 mRNA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CD147和MMP-9 mRNA的表达进行平均光密度和灰度分析.结果 CD147蛋白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高于对照组慢性子宫颈炎组织(P值均<0.01);有淋巴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P<0.05);CD14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组表达与中分化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MP-9 mRNA表达为低分化组高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 CD147蛋白和MMP-9 mR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 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秦赟娜;于晓红;路名芝;魏宝秀;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方法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survivin与PTEN、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40.0%、13.3%,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PTEN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60.0%、100.0%,前两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2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urvivin、PTEN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53的表达与上述密切相关.surviv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而PTEN和p53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survivin与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s=0.367,P<0.01);survivin与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s=-0.384,P<0.01).结论 survivin与PTEN、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而独立的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

  • NDRG-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王立玮;何杰;周东蕊;房汝敬;张仁敏;陆祖宏

    目的 对NDRG-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探讨NDRG-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色荧光杂交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对33例乳腺癌样本和癌旁组织样本进行NDRG-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结果 33例肿瘤样本和癌旁组织样本中NDRG-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肿瘤组织中NDRG-1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样本组织(t=14.12,P<0.05).结论 DNA甲基化作为NDRG-1基因的重要调控机制,NDRG-1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散发性乳腺癌及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

    作者:杨海捷;王丽;魏万里;陈玥;江自然;李学锋;杨举伦

    目的 了解散发性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巢式PCR技术,研究23例散发性乳腺癌及其癌旁增生组织、6例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及5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5例健康成人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表现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23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65.22%(15/23);癌旁增生组织检出CpG岛甲基化者11例,甲基化率为47.83%(11/23),且均为癌组织阳性患者;6例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者2例,甲基化率为33.33%(2/6);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之间,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是散发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中和乳腺增生病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

  • 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p2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李鹏;杨桂芳

    目的 探讨survivin、NF-κB p65和p2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 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1) survivin 和NF-κB p65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34/73)和58.9%(43/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20)和(20%,4/20)(P均<0.01);p27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1.1%(30/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P<0.01);(2) survivin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p27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3)胃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而与p27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 NF-κB p65与p27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NF-κB p65和p27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NF-κB p65和p27,有助于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腺癌的预后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乳腺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高晓磊;耿建祥;徐文华;黄书亮;张鸿莺;王琴;韩惦梅

    目的 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对5例乳腺腺肌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分析, 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发生于女性,均为良性肿瘤,年龄29~37岁,平均33.2岁.1例为实体型,1例为腺管型,3例为小叶型.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成分构成, 前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内层, 后者构成管状结构的外层以及实性区域.前者表达CK、EMA、MUC-1, 后者表达SMA、S-100、p63、Calponin.随访5例6~12年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乳腺AME是一种罕见而独特的病变, 多数属于良性肿瘤, 预后通常较好, 手术仍是好的治疗手段,其诸多方面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Notch1信号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传伟;李连宏;柳雅玲;范姝君;王波;孙杰

    目的 探讨Notch1信号与CK5、CK8在乳腺癌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tch1、CK5、CK8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 Notch1在浸润性导管癌75%(72/96)表达; CK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17.7%(17/96)呈现阳性;CK8在浸润性导管癌中92.7%(89/96)表达.5例CK5+/CK8-表型病例中,有1例Notch1阳性;12例CK5+/CK8+表型病例中,4例伴Notch1阳性;77例CK5-/CK8+表型病例中,有67例伴Notch1的表达,并且Notch1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这种免疫表型的分化模式呈相关关系(P=0.000).结论 Notch1信号在乳腺上皮干细胞恶性转化中表达上调,Notch1基因可能是一种癌基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起调节作用.

  • 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病理观察指标分析

    作者:夏春燕;刘惠敏;丛文铭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特征性病理指标,以提高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病例共415例(肝穿刺667例次),将13种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组织中常见的病理表现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后,对其在术后主要并发症中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急性排异(31.5%)、胆管并发症(24.1%)、缺血/再灌注损伤(18.7%)、药物性损伤(7.8%)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炎复发(3.6%),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主要并发症各自相对特征性的诊断谱.结论 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诊断谱利于综合评估肝穿刺标本,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作者:沈艳莹;刘强;许雁萍;殷晓璐

    目的 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 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 (1) 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 (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 中均呈阴性反应.(2) FISH结果显示:10例 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 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3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顾芸;张新华;石群立;周航波;周晓军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urs, E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EST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部分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35例ESTs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 ESN)4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26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ndifferentiated endometrial sarcoma,UES)5例.ESN和ESS均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UES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并缺乏螺旋动脉.18例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的病例中17例CD10阳性,7例SMA局灶阳性,4例desmin局灶阳性.结论 ESTs是一组诊断可能具有困难的子宫间叶肿瘤,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和一组免疫组化抗体标记,诊断上应与平滑肌肿瘤、PEComa等肿瘤相鉴别.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汪娟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结合组织形态学结构和免疫组化,对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59.8岁.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均表达HMB-45、S-100蛋白、vimentin.结论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它鼻腔原发性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延误治疗,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等特点.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作者:周志毅;程静;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周航波;陆珍凤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 复习3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临床资料、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CNSL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27.1%,年龄≥6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P=0.009和P=0.027),bcl-6阳性表达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P=0.044),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为年龄因素.CD10/bcl-6/MUM-1/CD138分型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判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39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bcl-2/JH基因重排5例阳性(12.8%),其中3例为CD10阳性病例.结论 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性指标,CD10/bcl-6/MUM-1/CD138分型未发现有预后意义,但显示PCNSL的同质性较高,可能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EB病毒感染与PCNSL的病因无相关性.

  • MUM1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褚红娟;宋兰英;蒋会勇;陈愉;赵彤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活化的B细胞相关蛋白MU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检测60例DLBCL石蜡包埋组织中MUM1、bcl-6和CD10的表达.结果 60例DLBCL被分为两种抗原表达表型:一种为活化的B细胞表型(A型)表达MUM1;另一种为生发中心B细胞表型(B型),表达CD10和(或)bcl-6但不表达MUM1.60例DLBCL中61.67%为A型,31.67%为B型,其中59.25%中心母细胞型,3/4免疫母细胞型,2/2间变性大B细胞型均为A型.A型在结外和结内DLBCL中分别占61.76%和61.54%,而在胃肠道DLBCL中的比例(47%)显著低于在其他结外DLBCL中的比例(80%,P=0.079).在MUM-1(+)/bcl-6(+)/CD10(+/-)的病例中,75.00%(12/16)为结外DLBCL,高于在MUM-1(+)/bcl-6(-)/CD10(-)病例中的比例43.75%(7/16),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149).结论 A型(表达MUM1)在DLBCL中的比例较高,提示MUM1表达很可能与DLBCL组织学变异有关,联合检测CD10和bcl-6,可协助DLBCL分型诊断.

  • 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静;韩义明;王国平;敖启林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Ezrin的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P=0.004)和淋巴结转移(P=0.003)密切相关; CD44v6的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10)密切相关;Ezrin 和CD44v6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8, P=0.000).结论 Ezrin和CD44v6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有助于判断肺癌的预后.

  • 胃低分化腺癌和淋巴瘤并存1例

    作者:赵祎玮;林贞花;玄延花;李柱虎;金仁顺;金仁仙

    患者男,45岁.以长期消化不良和腹胀感、近日加重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和胃贲门部各有约3.0 cm×2.5 cm 和3.5 cm×3.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型病变,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在全麻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淋巴瘤
  • 食管胃连接处小细胞癌伴发高分化腺癌1例

    作者:唐威

    患者男,79岁,因吞咽困难,吃饭时有哽噎感就诊.胃镜检查见距离门齿35 cm处食管下段有巨大卵圆形肿块延伸至胃贲门.肿块表面光滑,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和正常胃黏膜,未能钳夹到肿瘤成分.入院后行食管下段和上半胃切除,随访4个月健在.

  • 脑型并殖吸虫病1例

    作者:张熔熔;唐威;蔡颖;孙屏

    患者男,56岁,渔民.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MRI检查头颅平扫示左侧顶枕部混杂信号病灶,约4 cm×3 cm大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左侧顶枕部病灶呈不规则散在斑块状强化(图1).

    关键词: 脑疾病 异殖吸虫
  • 伴有大细胞成分的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

    作者:喻林;杨文涛;张廷璆

    患者女,29岁,因发现盆腔巨大包块并腹水入院.术前实验室检查:血钙2.76 mmol/L(正常高限值为2.74 mmol/L).入院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及部分盆腔淋巴结、骶前淋巴结、下腔静脉前淋巴结清扫术.

  • 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1例

    作者:李萍;何春年;赵焕芬

    患者女,77岁,查体发现双肺结节.无咳嗽、咳痰,不伴有发热、咳血等特殊不适.既往"肺部陈旧性肺结核"30余年,"慢性胃炎"10年,"高血压2级"7年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年.2007年2月12日肺部CT示:双肺多发病灶,双侧上后方胸膜增厚.

  • 空白标准蜡块在校正持夹器中的应用

    作者:吴在增;熊喜生;朱玉莲;李敏

    日常工作中,不同切片机切制过的蜡块,若要再次制片,常需要不断地调整持夹器,使蜡块原切面与刀刃平行,操作繁琐费时;针对其不足之处,笔者设计一空白标准蜡块,对实验室内所有切片机进行统一校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 淋巴结常规制片技术体会

    作者:唐源;李俸媛;刘卫平

    淋巴结是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泛的器官之一,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淋巴造血组织原发或继发疾病的主要方法.淋巴结具有组织结构致密、细胞丰富等组织学特点,其外围有由致密结缔组织的被膜包绕.

  • 骨骼肌组织石蜡制片技术的改进

    作者:陈璐;马恒辉;金邦荃

    石蜡切片技术经过长期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物组织石蜡切片法则.然而,对于不同的组织,因其自身组织学性质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不可一概而论.特别是在研究领域中,对切片质量的要求较高.

  • 高温高压处理在消除双重免疫组化染色交叉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周航波;王琳;马恒辉;潘敏鸿;周晓军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清晰地观察到2种不同抗原的表达,更便于病理医生进行观察及诊断.然而,在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后一种免疫染色所用的抗体系统可能与前一种染色所用的抗体系统发生交叉反应,影响观察,失去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的准确性和意义[1].

  • 不同包埋剂对冷冻切片质量的影响

    作者:钱萍;马时荣;阮立新;马祯一;沈志炜

    冷冻切片是保证术中病理诊断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快速诊断的效果及科研的可靠性[1,2].影响冷冻切片质量因素较多,冷冻包埋剂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Sirtuins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樊祥山;张丽华;黄勤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三种机制.组蛋白共价修饰包括甲基化/去甲基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磷酸化/去磷酸化、泛素化/去泛素化等等,发生在核心组蛋白N端尾部的这些可逆的共价修饰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去乙酰化是组蛋白共价修饰重要的一种机制,这种共价修饰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分别催化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过程,这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动态改变,并维持一个可逆而稳定的状态,同时精密调节某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不但影响发育、分化和衰老等生理过程,而且与癌变密切相关.

  • 涎腺导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汤显斌;赵伦华;张健;刘涛;胡承江;王珏;朱礼国;易建华

    涎腺导管癌是发生于涎腺远离腺泡单位的恶性肿瘤,于1968年首先由Kleinsasseer报道,1990年在WHO公布的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涎腺导管癌正式列为一种独立的肿瘤.

  • 乳腺癌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意义及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东兵;沈晓建;朱小燕;沙莉;王海云;陈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我们重点研究了乳腺癌中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意义,并综合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 卵圆细胞转化过程中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刘君;薛玲;张萌;车丽洪;吴惠茜;胡瑞德

    卵圆细胞为肝内的干细胞,大量研究认为,卵圆细胞参与了肝脏肿瘤的发生,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始动细胞.鉴于卵圆细胞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具有特殊作用,将其体外培养,使之成为细胞癌变多步骤发生发展的体外模型,动态观察其在转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和蛋白表达变化,对于探讨卵圆细胞分化调控的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 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春鑫;苗英

    由于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amelanotic malignant melanoma,AMM)形态变化多样,瘤细胞内无黑色素,确诊需借助免疫组化,HE染色易漏诊或误诊.我们回顾分析23例AMM,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肺鳞状细胞癌肺泡腔隙充填生长方式的观察

    作者:董艳光;李新功;朱翠蓉;鲁兴湘;高虹;吴起嵩;耿振宏;徐志秀;魏超;孙希印;周晓秋;王东关;胡营营;常峰

    2004年版WHO<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关于肺癌的部分增加了肺泡腔隙充填型周围型鳞状细胞癌(alveolar space-filling type of peripheral)的内容[1,2].其特点为肿瘤细胞充填肺泡腔隙,没有破坏肺泡框架结构.

  • 提高对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

    作者:张庆慧;徐嘉雯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无论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还是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随着肿瘤学研究的进展,肿瘤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的要求使传统的肿瘤病理学分型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

  • 新认识的肾脏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作者:邹万忠

    近年来,文献报道了一些具有特征性的肾脏肿瘤,我国病理学工作者也陆续发表了相应的文章.2004年新版WHO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的"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册中,将这些过去不认识和认识不足的肾脏肿瘤,作了总结[1].

    关键词: 肾肿瘤 WHO肿瘤分类
  • 乳腺与子宫组织的恒低温冷冻切片方法探讨

    作者:王群姬

    冷冻切片在组织学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特别对临床手术患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意义尤其重要,制作一张优良的冷冻切片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根本保证.但对一些特殊组织如乳腺、子宫颈等组织,要制作出优良的冷冻切片比较困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