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流式细胞术测定食管癌中PCNA、p27的表达

    作者:杜芸;王小玲;吴国祥;刘世正;李彦群;左连富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NA、p2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食管癌的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上PCNA、p27蛋白的表达强弱(用荧光指数FJ表示).结果 PCNA在低分化型(G3)鳞癌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分化型(G1,G2)鳞癌(P=0.0002);p27在低分化型鳞癌上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分化型鳞癌(P=0.0042).PCNA与p27呈负相关.该两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强弱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CNA、p27的表达强弱与食管癌的分化密切相关.

  • 结肠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郭以宝;吴波;孟奎;石群立

    目的探讨结肠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例发生在结肠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免疫组化显示CD30+,另外CD45、CD45RO、CD3和EMA也可+.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在结肠非常罕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预后良好,有必要与其它类型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进行鉴别.

  • 前列腺病变中E-cadherin、p16和ER表达及意义

    作者:姚青;穆红;张建民;何杰;蒋静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E-cadherin(E-cad)、p16蛋白及ER在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和2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E-cad、p16及ER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E-cad表达明显减低,p16蛋白表达增加;发生转移的癌中E-cad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16蛋白的表达在HGPIN 组与低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ER在所有前列腺病变的上皮中无表达.结论 E-cad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合血清PSA水平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p1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HGPIN与高分化癌的鉴别;E-cad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ER阴性表达并不意味雌激素治疗无效.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作者:王占东;王小玲;吴国祥;杨会钗;王永军;陈砚凝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消化道内169例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形态学观察,确诊113例胃肠道间质瘤.结果肿瘤多见于胃,临床常见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瘤细胞主要有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两种形态,梭形细胞型70例,上皮样细胞型10例,混合细胞型33例.相对良性33例,交界性26例,恶性54例.免疫表型:CD117阳性112例,CD34阳性102例,阳性率分别为99.1%及90.2%,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间叶源性肿瘤,以胃内多见;主要有2种细胞形态和3种组合形式;确诊需要依靠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

  • 胃肠道类癌中Ki-67、PCNA、Laminin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淑霞;王立峰;戚基萍

    目的研究胃肠道类癌Ki-67、PCNA、laminin(LN)的表达与侵袭性和增殖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3种指标的表达.结果 36例胃肠道类癌组织中Ki-67、PCNA、L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5.5%、55.5%;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各指标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 Ki-67、PCNA可作为评估胃肠道类癌预后的指标.Ki-67比PCNA在评价胃肠道类癌增殖性方面更准确;PCNA免疫染色反应性较敏感,其类癌诊断的阳性标准应适当提高.LN的表达可预测胃肠道类癌组织的分化、浸润及转移能力.

  • 5 10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新分类统计分析

    作者:张福林;汪寅;陈宏;徐启武;陈衔城;周范民;黄峰平;周良辅

    目的探讨新的WHO分类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及统计学分析中的意义.方法对1999年7月~2002年6月3年间华山医院诊治的5 10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及20余种抗体标记,依据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作病理诊断,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在5109例肿瘤中,按WHO(2000)分类,属神经系统肿瘤有3 981例,其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1498例(占37.64%),颅脊神经肿瘤536例(占13.46%),脑膜肿瘤1 379例(占34.64%),其中脑膜上皮组织肿瘤1 130例(占28.38%)和脑膜间叶组织肿瘤249例(占6.25%).未定组织来源肿瘤(血管母细胞瘤)110例(占2.76%).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72例(占1.80%),胚生殖细胞肿瘤52例(占1.32%),鞍区颅咽管瘤139例(占3.49%)和转移性肿瘤195例(占4.90%).同期的非神经系统肿瘤,即垂体腺肿瘤1042例(占20.39%)和其他类肿瘤86例(占1.68%).结论脑膜肿瘤和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例均有升高,认识先进仪器和设备并应用于肿瘤诊断,并认识少突胶质肿瘤病理形态学本质及胶质母细胞瘤新概念,以及坚持WHO分类的原则是重要的.

  • 疑似星形细胞瘤的脱髓鞘假瘤

    作者:周庚寅;高鹏;曹吉臣;李红;孙妍琳

    目的探讨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脱髓鞘假瘤进行组织学观察、髓鞘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病变区呈多灶性分布,可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分布.其周围脑组织有大小不一的疏松的、重者呈空泡状的髓鞘脱失区,其间可见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大量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组织疏松区相互交错,其胞质丰富、嗜酸性似肥胖型星性细胞,并见少量双核细胞及散在核分裂象.免疫表型:GFAP和vimentin在增生的星形细胞中弥漫阳性表达,CD68在巨噬细胞显示阳性表达,CD34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CD45在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脱髓鞘所致的多灶性疏松改变、淋巴细胞的套袖状分布和巨噬细胞的弥漫分布是其基本特点.脱髓鞘假瘤在组织学形态上需与星性细胞瘤(尤其是肥胖型星型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神经节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相鉴别.

  • 494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分析

    作者:张淑英;王政禄;李卉;徐东明;张乃鑫

    目的通过对354例(494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观察移植肝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方法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快速石蜡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做VG、Masson、PAS、网状纤维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为HBsAg、HBcAg、HCVAg、CMV、CD8、CD4、CK19.对排斥反应病例,依照国际统一的BANFF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分级,应用排斥活动指数(RAI)进行排斥反应程度评分.结果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常见,180例(50.85%),慢性排斥反应11例(3.11%),再灌注缺血损伤20例(5.65%),胆汁淤滞及急慢性小胆管炎64例(18.08%),药物性肝损害18例(5.08%),移植肝无功1例(0.28%),CMV感染24例(6.78%),乙肝病毒再感染及乙肝复发27例(7.63%),丙型肝炎复发2例(0.5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1例(0.28%),难以诊断6例(1.69%).结论移植肝穿刺活检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毛细胞白血病细胞表面糖蛋白三聚体的免疫电镜检测

    作者:刘新月;胡闲石;刘军;阮幼冰

    目的为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的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对毛细胞白血病有高度特异性的单抗B-ly-7(CD103)对5例患者毛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三聚体(trimeric glycoprotein,TGP)进行免疫电镜研究.结果 4例HCL患者毛细胞表达TGP,镜下显示细胞胞质突起呈现出清晰的黑色边缘,与邻近染色阴性的细胞形成明显区别.而1例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plenic lymphoma with villous lymphocytes,SLVL)和6例B淋巴细胞慢性白血病(B-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B-CLL)均显示阴性.结论免疫电镜检测毛细胞膜上的TGP有助于毛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平;张申宁;陈光辉

    目的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酶组织化学对2例CPEO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肌组织中见散在分布的,多少不等的嗜盐基性肌纤维.在改良GOMORI三色染色上,这些嗜盐基性肌纤维边缘由于呈现不规则红色,即称不整边红纤维或破碎红纤维.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双染色,阳性的蓝色纤维与不整边红纤维的分布一致,数量也较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增多.结论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应作为诊断线粒体疾病的常规染色,CCO/SDH双染色可提高阳性肌纤维的检出率.

  •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中CK、PCNA和MMP-2的表达

    作者:曲卫国;孙雷;杜启涛;马卫东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8、CK10/13、CK19、PCNA及MMP-2在1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K8、CK10/13、CK19在中央星网状细胞中均有表达,CK8在外周细胞中有表达,PCNA在外周细胞和细胞间质中有强表达,MMP-2在中央星网状细胞中有弱表达.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可能为牙胚发育较早阶段发生的肿瘤,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活性,具有局部浸润性,但浸润性要弱于经典型成釉细胞瘤.

  • 肿瘤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

    作者:吕自力;文剑明;罗殿中;张文敏;肖刚;张萌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dek、cyclinD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GPC3、核糖体蛋白0(rpP0)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2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dek、cyclinD1、IGF-Ⅱ、GPC3和rpP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dek、cyclinD1、IGF-Ⅱ、GPC3、rpP0 mRNA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1%、87.5%、87.5%、75.0%和81.3%,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6%、40.6%、37.5%、21.9%和31.3%,差异有显著性(P<0.05).dek、cyclinD1、IGF-Ⅱ、GPC3、rpP0 mRNA在高分化HCC组织中阳性率为89.0%、66.7%、66.7%、66.7%和77.8%,在低分化HCC组织中阳性率为73.9%、95.7%、95.7%、95.7%和8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FP阴性的HCC中其阳性率分别90.0%、80.0%、90.0%、90.0%和90.0%,而AFP阳性的HCC这些基因mRNA的阳性率为72.7%、86.3%、77.3%、90.9%和68.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dek、cyclinD1、IGF-Ⅱ、GPC3、rpP0 mRNA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即使是AFP阴性的HCC也呈高表达,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诊断HCC的基因标志,而且联合应用时意义更大.这些基因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 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喻朝霞;马捷;周晓军;孟奎;石群立;孙桂勤

    目的探讨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B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散发性BL病例进行了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再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6例散发性BL中,男性5例,女性1例;其中青少年占4例.4例表现为颌下包块,2例表现为颈部包块.光镜下BL瘤细胞呈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常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示CD20+和(或)CD79α+,Ki-67( ),bcl-2、TdT和MPO均一;原位杂交显示EBER+(1/3例).结论散发性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镜下瘤细胞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染色质粗,可见少量胞质,核分裂及核碎片多见;常伴"星空现象";免疫组化示B细胞性,Ki-67接近100%.BL主要应与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髓性白血病及非淋巴造血系统小细胞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 乳腺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陈萍;韩影;张玉华;朴颖实;李弘;张伟东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附素(E-cadberin,E-ca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cad表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表达低于无转移者,E-cad高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中均与ER、PR表达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E-cad可作为乳腺癌分类、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肺腺癌细胞中TTF-1的表达

    作者:苏学英;蒋莉莉;李甘地;谢斌;江映红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浆膜腔积液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为肺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共60例(胸水40例,腹水17例,心包积液3例).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肺腺癌36例,泌尿生殖道腺癌14例,胃肠道腺癌8例,乳腺癌2例.每例均制备HE染色的涂片和离心沉渣经琼脂和石蜡包埋而成的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作TTF-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36例肺腺癌中有26例表达TTF-1,24例肺外腺癌中只有2例表达TTF-1,其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91.7%.结论 TT-1在浆膜腔积液肺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排除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后,TTF-1阳性表达很大程度上提示腺癌原发于肺.

  •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合并左顶叶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辅林;林欣;桂秋萍;李向红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D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合并左顶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小脑叶片增厚,板层结构异常,皮质分子层增生.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细胞层被异常、呈平行排列的有髓纤维以及结构紊乱和异常的神经元所取代.网织染色显示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免疫组化标记CgA、NF、Syn、vimentin和S-100蛋白均(+),Ki-67和GFAP(一).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目前对肿瘤性质是错构瘤还是真性肿瘤存有争议.诊断依赖于MRI、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LDD是Cowden综合征的主要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对本病患者应作全面的系统检查,以除外Cowden综合征.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病因不明,与Lhermitte-Duclos病或Cowden综合征之间是否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舌及会厌非典型性脂肪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施红旗;周燕;楼善贤;吴能定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舌及会厌2例非典型性脂肪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在口腔喉咽部位脂肪肉瘤中,舌为好发部位,多见的亚型为分化型脂肪肉瘤(即非典型性脂肪瘤),肿瘤呈无症状性缓慢增大,肉眼有者边界清楚,或呈息肉样外观,有者呈浸润性生长;镜下可见不典型的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散在于成熟的脂肪细胞间,或集中在脂肪组织小叶的纤维间隔内.瘤细胞可呈星芒状、小梭形、印戒样及具有空泡状核有切迹的脂肪母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vimentin(+)、S-100蛋白(+)、MSA(一)、NF(一).结论口腔喉咽部位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一般不转移,仅见局部复发,预后好,但其易与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应注意鉴别.

  • 非小细胞肺癌p6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3号染色体位点变化的关系

    作者:余永伟;Mitchell E Garber;Karsten Schl(u)ns;Manuela Pacyna-Gengelbach;Iver Peterse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p6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定位在3号染色体27~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标本进行染色体不平衡性分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6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p63蛋白表达及其与3号染色体末端改变的关系.结果 CGH分析结果发现,30例鳞状细胞癌24例出现3q27~29区域DNA拷贝数目的增加,40例腺癌仅8例发现3q27~29区域DNA获得.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50例(84.75%)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3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66.66%)为阳性反应;腺癌中仅有1例(1.67%)为阳性.p6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肿瘤的转移以及生存率无关(P>0.05).p63免疫组化阳性率与3q27~29区域的改变比较结果显示:p63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DNA扩增呈正相关(P<0.01).结论 p63基因的扩增与肺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耿舰;丁彦青;朱梅刚;韩慧霞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无明显核的异型性,缺乏坏死.免疫组化:CK、EMA、vimentin阳性,SMA、desmin、S-100蛋白、HMB45等阴性.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要与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疾病相鉴别.

  • 乳腺癌中p27和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刚强;王丽霞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7和c-erbB-2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乳腺癌中p27和c-erbB2的表达.结果正常乳腺组织c-erbB-2表达阴性,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7.5%(15/4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40例乳腺癌组织中p27高表达率为32.5%(13/40),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为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p27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基因p27和c-erbB-2表达异常是乳腺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p27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 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

    作者:印洪林;周晓军;卢光明;孙桂勤;孟奎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颅内脑膜肿瘤患者,复习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制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100蛋白、CD68、GFAP、CKpan、EMA、vimentin、CD20、CD79α、CD3和CD43,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MRI显示病变位于左侧颅顶部脑膜并累及脑实质,组织学显示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背景伴纤维化,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原发于颅内Rosai-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等鉴别,该病变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表达阳性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 胆囊癌肉瘤1例

    作者:江贤萍;张秀辉

    患者,女性,47岁."B超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患者无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病史.入院后CT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可见多个软组织阴影,胆囊床无改变;肝左叶外段、内段多个类圆形低密度区,大直径约2.4 cm,小直径1.0 cm;门腔静脉间隙有肿大淋巴结,直径约3.5 cm.术中见:胆囊内有2 cm×2 cm×5 cm的肿块,相邻的胆囊床及左肝内叶变硬并有包块感,肝总管淋巴结肿大.切除左肝内叶、胆囊及肿大的胆总管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 卵巢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姜青梅;刘德洁

    患者,女性,4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4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40天入院.查体:子宫左后方可触及一拳头大包块,质中,活动度差,表面光滑,界清,无压痛.B超示:子宫左侧低回声占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子宫水平位,左侧卵巢实性肿物,肿物切除送快速冷冻切片,报告为"卵巢恶性肿瘤",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

  • 同时性肾移行细胞癌和胆囊黏膜内腺癌1例

    作者:陈燕;娄桂贤

    患者,男性,51岁.间断性右上腹痛1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入院.查体:腹平坦,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墨菲征(+).两肾区无叩痛,下肢无水肿.B超示:(右侧)多囊肾;胆结石,胆囊炎.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临床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右肾多发性囊肿.行右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右肾多囊性,内约4000 ml积液.

  • 硬脊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高宝辉;祁旦巳;谢丽微

    患者,男性,73岁,因外伤后两下肢活动障碍3天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检查T10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两下肢肌力0级,膝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MRI检查显示T9~11脊髓后方见梭形肿块,长5.5 cm,横径约1cm×1cm,向前压迫脊髓,稍短T1,稍长T2信号灶(图1).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纵膈、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 胃原发间质瘤伴癌1例

    作者:王华新;周春辉;王兴东;王波;藏玉华

    患者,男性,68岁.因上腹痛20余天、黑便2天就诊.查体:上腹深压痛.胃镜见:胃前壁体、窦交界处3.0 cm×3.0 cm溃疡性病变,表面被覆白苔,周边黏膜隆起.另胃窦部大弯侧见隆起性病变,黏膜下肿物5.5cm×4.5 cm×4.5cm,表面略凹陷,被覆少量白苔.

  • 血性胸腹水涂片中红细胞的去除方法

    作者:颜亚晖;郑晖;张革进

    胸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测,已成为病理诊断的常规,多数胸腹水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影响结果的观察.如何既去除红细胞,又保持其它细胞的完整性,以利于HE或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后的鉴别诊断,很有必要.我们在临床细胞学检验中,经过反复摸索,采用稀盐酸洗涤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Formical-4脱钙剂在骨组织脱钙中的应用

    作者:虞有智;李志红;鲍冬梅;陈定宝;沈丹华

    在骨组织病理制片中,脱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目前使用的脱钙剂多为无机强酸类制剂[1],虽脱钙效果较好,但常造成组织形态,特别是细胞结构的破坏,使得病理形态观察受到影响.笔者使用一种快速脱钙剂Formical-4,不仅能够保持组织形态良好,亦能用于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现介绍如下.

  • 肝穿刺活检标本处理方法的改进

    作者:郭以河;张闽峰;孟家榕;林明珠;戴太监

    肝活体组织检查在肝炎的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肝穿组织制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病理诊断.在传统肝穿组织制片过程中,肝穿组织和大体标本的取材一起脱水、透明、浸蜡等处理.由于肝穿刺组织标本小、易脆,所以传统肝穿制片效果欠佳.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肝穿组织标本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对肝穿组织进行特殊固定和单独脱水、透明,总结出一种既简单又省时的组织处理方法,在肝穿病理制片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

    作者:张晓华;阎晓初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包括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等.近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发现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现象,亦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MSI检测可能成为胃癌诊治的新方向.现就近年国内外关于MSI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脑肿瘤术中压片病理学诊断分析

    作者:金梅;祝佳;朱先理;王义荣

    脑外科手术中脑肿瘤的压片或印片用于诊断由来已久.由于其方便、快捷、经济、准确等特点,术中压片诊断技术在国外医院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尚无大宗的病例报道.在此我们回顾总结近年来所做的工作,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脑肿瘤术中压片诊断的准确性、意义及应用前景.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herin、CD44V3和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甘岫云;肖柳珍;劳淑劳;高蔚樱;雍凌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约占70%左右,且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对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预示因子的探索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至今已有许多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促进或抑制转移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其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3(CD44V3)及nm23基因或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性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研究结果不一致.为此我们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CD44V3及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试图探寻有效的转移预示指标.

  • 脑创伤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尸检分析

    作者:王华新;周春辉;李连宏;孙雷;李晓楠;郑仁恕;张众

    纤维增生性肺泡炎,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国内多称之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国内蒋昭实与刘宏瑞曾报道经尸检诊断的4例.我们遇到1例颅脑损伤后肺部以UIP为主要病变、并发生骨化的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与尸检所见加以介绍,并就颅脑创伤、UIP与肺骨化三者的病因和发病学相关性进行探讨.

  • 茶多酚对高糖所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红;李海浪;张彤;刘东风;王筠;刘必成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培养0、12、36 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高糖导致系膜细胞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升高,上调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更为明显;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系膜细胞的上述改变.结论高糖能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增加,上调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茶多酚能抑制高糖对系膜细胞的作用.

  • 诱发性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形态学研究

    作者:韩丹;巫北海;赵川

    目的探讨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magli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方法 Wistar大鼠100只作为实验组,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40 mg,对照组20只注入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每月称体重一次,死亡或垂死动物做尸解,肉眼观察胸、腹腔,后经组织学证实.结果诱发性Wistar大鼠MPM的胸膜改变经历了单层增生-复层增生-多形性增生-MPM的过程.注入石棉30天以前为单层增生期,30天以后出现复层增生,110天以后出现多形性增生,285天产生第一例MPM.实验鼠右胸腔内散在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石棉斑.诱发MPM 66例,局限型2例,弥漫型64例,合并血性胸水49例.肉眼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斑片型,以结节型居多.组织学类型以纤维型居多,混合型次之,上皮型少.纤维型MPM分化较好,胸水率低;上皮型和混合型分化较差,易合并大量血性胸水.肉眼和镜下分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诱发性Wistar大鼠MPM的发生发展过程经历了单层增生、复层增生、多形性增生和MPM的过程,单层增生属于单纯反应性增生,复层增生及多形性增生为癌前病变.病理学特征为肿瘤形态的多样性、数量的多发性、分布的广泛性,血性胸水多,转移少.

  • 猪肢体移植皮肤活检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陈天星;杨宣涛;陈建伟;杨慧;刘伟

    目的在大型动物(猪)上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探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组织学改变,以及皮肤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对9只不同窝的猪进行前肢移植,其中3例为未用药组,6例为用药组.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对移植体的皮肤进行了72次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术前皮肤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CD3、CD4、CD8检测.结果术后皮肤均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未用药组发生了严重排斥反应,移植肢体在1周内坏死.用药组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移植肢体获得了长期存活.皮肤的排斥反应中CD3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00%);CD4及CD8表达分别为(23.61%)及(9.72%),主要表达在发生严重排斥反应的病例中.结论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可获得长期存活.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排斥反应的可靠依据.皮肤的排斥反应可能主要为一种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移植肢体的存活和诊断排斥反应的发生.

  • 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对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琦;刘春敏;欧俊;施正良;姜少军;吴波;孟奎;石群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对裸鼠卵巢上皮性癌动物模型干预后的正、副作用.方法以CAOV3细胞株皮下接种BALB/C裸鼠,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方案用灌胃针给药进行干预,统一处死后留取裸鼠血、肿瘤及各重要脏器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于给药期间观察裸鼠体重及瘤体变化.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早期行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干预,裸鼠终肿瘤成瘤率低,即使成瘤需时也延长,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接种肿瘤细胞待成瘤后给予裸鼠行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干预,两组药物也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作用,而对裸鼠血相无明显抑制作用,对重要脏器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及胆酸钠经灌胃针用药后对荷瘤裸鼠的肿瘤确有抑制作用,并以早期用药为佳,对荷瘤裸鼠重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 与不同级别导管上皮内肿瘤共存的乳腺病变的评价

    作者:

  • p6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化生性癌标记

    作者:

  • 病理学与诺贝尔奖

    作者:

    关键词: 病理学
  • 腹腔内滑膜肉瘤

    作者:

    关键词: 腹腔内
  • 前列腺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作者: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

    通过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994年来1200多例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40%为前列腺癌)的诊断经验,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对前列腺癌与其他脏器腺癌相比较,在病理诊断上的特点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形态学诊断的方法和思路,供国内同行参考.

  •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作者:徐如君;许朝阳;项晶晶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岁.发现右耳垂下肿块半个月,无疼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质中等.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淋巴结病变.

  • p504S在前列腺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张金库;高占虎;陈玲玲;胡建勋;周小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前列腺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所以前列腺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电切及钬激光技术的普及,很难见到完整的前列腺标本,大都是术前活检或电灼后的前列腺组织,单凭HE切片很难诊断,急需寻找一种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我们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了p504S在前列腺腺癌与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04S在活检组织中诊断前列腺腺癌的应用价值.

  • 食管胃交界部位病变

    作者:王鲁平;虞积耀;丁华野

    近年在很多文献中用食管胃(OG)交界的解剖学名词代替原"胃贲门"的概念.新版增加了一章介绍食管胃交界肿瘤,明确主张不用胃贲门癌的诊断术语.

  • 对医疗纠纷病例尸检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曹世俭

    尸检是病理科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查明死亡原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有逐年增多趋势[1].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实施至2003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共完成院外其他医疗机构委托的医疗纠纷病例尸检14例.本文仅就医疗纠纷病例尸检的一些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规范有序的开展这项工作,更好的发挥尸检在处理医疗争议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尸体解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