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림상여실험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399
  • 国内刊号: 34-107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龚西騟 孟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HPV DNA、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吕秀芳;宋晓霞;贺慧;徐继跃;孔令非

    目的 探讨HPV DNA和E6/E7 mRNA在各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法和支链DNA技术对21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240例CSCC进行HPV DNA及E6/E7 mRNA的检测.结果 HSIL、CSCC中,HPV DNA百分率分别为100.00%、89.58%,呈递减趋势(P <0.001);E6/E7 mRNA百分率分别为52.50%、95.83%,呈递增趋势(P <0.001);HPV DNA +/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52.50% 、87.50%,呈递增趋势(P <0.001);HPV DNA-/mRNA-的百分率分别为0、6.25%,呈递增趋势(P<0.001).LSIL、HSIL中,HPV DNA百分率均大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SCC中HPV DNA百分率均小于E6/E7 mRNA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HPV DNA在LSIL、HSIL中的表达较E6/E7 mR-NA高;CSCC中HPV DNA表达较E6/E7 mRNA低,因此HPV D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生过程关系较为紧密;E6/E7 mR-NA标志物可能与CSCC的发展相关性更高.

  • MUC1、GLUT1在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杜军;印洪林;陆珍凤;王璇;何燕;周晓军

    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照WHO(2015)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选取其中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标本70例,除去其中标本较少的27例穿刺标本,终以43例手术切除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作为分析对象.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GLUT1、CKpan、CD5、CD117、TDT的表达,重点观察MUC1和GLUT1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43例肿瘤包括21例B3型胸腺瘤和22例胸腺癌,其中胸腺癌中有18例鳞状细胞癌,1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低分化腺癌及1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18 ~73岁,平均51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13例和Ⅳ期10例,另有1例无明确分期.MUC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52% (2/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7% (17/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UT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42.86%(9/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00%(2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UC1、GLUT1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3型胸腺瘤,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使用二者有利于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鉴别.

  •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作者:黎相照;薛小磊;张中满;张颖芬;丁彦青;韩慧霞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279例人胶质瘤及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79例中有81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HRM检测结果:275例中77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4例因为DNA质量不佳导致检测无结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 =0.375).结论 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Ⅳ级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中国人IDH1基因突变率较国外低,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IDH1-R132H抗体免疫组化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IDH1-R132检测首推免疫组化法,IDH1突变分子检测适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突变阴性的病例.

  •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袁静萍;高利昆;成红豆;阎红琳;袁修学

    目的 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 62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多为无特异性的腹部不适,CA125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腹腔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低柱状,核质比大,核圆形,核仁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腺体及间质内可见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25、WT1、CK7、p53、CEA、p16均呈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5/6、ER、PR;不表达GCDFP-15、CR、D2-40、CK20、Villin、CDX2、TTF1;HPV检测阴性.结论 PP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基底样乳腺癌中microRNA-205靶向调控KLF12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官兵;李青;李晓红;周晓军

    目的 探讨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特异性miRNAs和靶基因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基因;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析miRNA和靶基因表达;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荧光素酶实验示miR-205靶向调控KLF12(P =0.001 6).qRT-PCR检测结果示MAD-MB-468细胞中miR-205表达下调(P=0.007),KLF12表达升高(P=0.039);转染miR-205 mimics过表达miR-205,miR-205表达显著升高(P=0.000),KLF12表达减少(P =0.03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miR-205过表达,MDAMB-468细胞KLF12表达显著升高(P=0.007 9).CCK8实验示miR-205未参与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示过表达miR-205显著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 =0.001).结论 miR-205是BLBC特异性的miRNA,通过负性靶向调控原癌基因KLF12和抑制侵袭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miR-205和KLF12为BL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新思路.

  • 肾细胞癌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蒋艳霞;周璇;于文娟;邹玉玮;闫伟华;李玉军;张伟

    目的 探讨CD14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97例RCC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R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147和VEGF在RCC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均<0.01);CD147和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浸润性生长和转移之间呈显著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伴肉瘤样分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RCC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631,P <0.01).41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6~ 144个月,其中死亡7例,11例发生肺、肝、骨、脑、对侧肾、肾上腺、皮肤和卵巢等部位远处转移.结论 联合检测RCC中CD147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综合探讨RCC的发病机制.CD147和VEGF可以作为新的预测RCC浸润、转移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因子,并为临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鼻咽癌中Shh和Ptch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沈冰;夏含笑;朱凌霄;邓恋;屈元姣;彭丽芳;刘陶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和Ptch1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9例鼻咽癌及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中Shh、Ptch1蛋白表达,分析Shh、Ptch1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中Shh及Ptch1蛋白呈高表达分别为53.6%、37.68%,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二者均为6.7%)(P均<0.05).Shh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侵袭、远处转移、患者年龄及性别等均无关(P>0.05);Ptch1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hh与P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 Shh和Ptch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 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丁宜;Bui Marilyn;孙晶;董荣芳;李远;宫丽华;孟淑琴;黄啸原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例血管肉瘤,2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Gorhams病.患者年龄3~80岁(平均39岁),接近50%血管源性肿瘤位于中轴骨及骨盆,18例为多发.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可以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硬化.普通血管瘤由于形态学特点可以直接诊断,部分非普通血管瘤病例需做免疫组化证实.92%病例CD31呈阳性(33/36)和83%病例CD34呈阳性(30/36).结论 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是其主要亚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有利于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诊断.

  • 非黏液型肺腺癌中β-Tubulin-Ⅲ作为早期浸润灶标志物的应用

    作者:杨清海;陈惠玲;曾德华;王旭洲;郑智勇

    目的 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 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 β-Tubt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 LPL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董炜疆;张娇娇;梁华;李扩;宫惠琳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及RT-PCR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LPL蛋白、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中的LPL水平,分析LPL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LPL蛋白及其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Ⅰ、Ⅱ、Ⅲ、Ⅳ级各组星形细胞瘤中的LPL阳性率分别为8.20%、31.29%、62.00%、82.25%,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LPL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931,P<0.001);LPL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3年生存率相关,生存期小于3年者LPL表达更强;脑脊液内LPL蛋白表达水平在星形细胞瘤患者中也有显著增高.结论 LPL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病情进展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 乳腺癌中Cullin-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新根;周有俭;李静;马红梅;刘曙光;郭东;徐胜美

    目的 探讨Cull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ullin-1在平均随访10年的150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分析Culli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芯片150例点阵中有效回收标本119例,其中阳性82例,阴性37例,阳性率为68.9%.82例阳性标本中Cullin-1均为核阳性,其在ER阴性(64.3% vs 71.4%)、PR阴性(65.4% vs 71.6%)、HER-2阳性(63.9% vs 71.1%)的患者中表达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1、2、3期生存率分别为90.9%、75.6%、56.0%,晚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X2=9.131,P=0.01).Cullin-1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7.3、134.7、38.3个月,高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减少(x2 =20.8,P<0.01).结论 Cullin-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Cullin-1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及作为开发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 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ICAM-1、TGF-β、CTGF的表达及其镜下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瑞琴;孙洁;李伟;王坦;刘湘花;张俊霞;张瑞

    目的 动态观察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从肺损伤到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的变化,探讨肺纤维化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肺纤维化模型组、内毒素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6只),并于干预后第3、7、14天取各组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结果 造模后各组TGF-β、ICAM-1、CTGF的表达依次为空白对照组<内毒素组<肺纤维化模型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内毒素组(P<0.05).光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中肺组织结构正常;肺纤维化模型组第7天未见明显肺纤维化改变,第14天VG染色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形成;内毒素组第7天有轻度肺泡炎,第14天肺泡炎消失.结论 肺纤维化前期纤维化的发生与TGF-β、ICAM-1、CTGF三种细胞因子均有密切关系,三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吴蒙;孙玉满;杨俊泉;汪宏斌;刘宏侠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OSCC组织标本85例,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蜡块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PV在OSCC组织中的检出率为29.4%(25/85),阳性患者以非吸烟者居多,高于阴性患者(P <0.001).HP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GFR、S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9.4%(59/85)、71.8%(61/85);EGF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S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 <0.001、P<0.009).随访2年以上的OSCC患者中17例出现复发(复发组),HPV阳性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5.9% (1/17),低于HPV阴性患者(P=0.037);EGFR、Sox2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2%、94.1%及64.7%、66.2%;Sox2蛋白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47).结论 OSCC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HPV阳性患者复发率低于阴性患者;EGFR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关;Sox2表达与肿瘤分级、TNM分期及复发相关.HPV阴性、EGFR及Sox2阳性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诊.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

    作者:周宪春;朱坤;徐明;车拴龙;陈丽艳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霉素(TSA)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SA对人乳腺癌细胞T47D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 <0.05);TSA诱导T47D细胞发生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上调Caspase-3的表达(P<0.05);同时自噬相关蛋白LC3B及Beclin-1的表达也明显增加(P <0.05,P<0.01).结论 TSA体外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有关.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SA 凋亡 自噬
  • 乳腺癌中转录因子DLX4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连美;仲纪祥;孙苏安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DLX4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细胞系中DLX4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DLX4和vimentin阳性率(68.0%和53.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0%和28.0%)(P<0.05),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32.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0%)(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中DLX4、vimentin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DLX4、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中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s=-0.505,P=0.000),DLX4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s =0.165,P=0.016).结论 乳腺癌中转录因子DLX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存在调控关系,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 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差异

    作者:李文华;张莹

    目的 探讨ER、PR、HER-2、p53、Ki-67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56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对应的复发或转移灶中ER、PR、HER-2、p53及Ki-67的表达,比较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原发癌相比与各指标表达的一致性.结果 乳腺癌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与肿瘤分期(P=0.015)、肿瘤直径(P =0.005)差异有显著性;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转移灶ER、PR阳性率比原发灶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ER、PR表达不一致(分别为18.6%、19.2%),差异有显著性(P =0.024,P=0.043);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HER-2表达有较高的一致性,表达不一致占5.1%;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53的阳性率差异不大,p53表达不一致占14.1%;复发转移灶Ki-67高表达者比原发灶多,Ki-67表达不一致占30.8%,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各指标表达不一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ER、PR和Ki-67表达存在不一致性,HER-2表达有较高一致性.因此,检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中各指标表达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移植肾原发肉瘤样肾细胞癌1例

    作者:吴秀;李鑫;康举龄

    患者男性,45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4年7月接受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规律服用普乐可复、骁息、尤金三联抗排斥治疗,一般情况尚可,常规体检于2014年10月入院.体检:血肌酐284 μmol/L,明显升高,CT检查提示肾实质内见多个占位,皮髓质分界不清,考虑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由于对本病缺乏经验及患者自身原因并未进一步检查.12月彩超提示移植肾结构紊乱,肾实质结构不清,实质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光团,部分突出表面,大的位于上极,大小58 mm×83 mm,性质待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达161.53×109/L,血肌酐800 μmol/L,移植肾基本丧失功能,综合考虑,行手术切除移植肾.

  •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1例

    作者:梁乐;遆红娟;付静;冷慧

    患者女性,26岁,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吞咽、摸索,有时游走,持续1 ~2 min恢复,1~2个月发作1次.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抽搐,持续约3 min抽搐停止,发作前多有预感.5年前出现发作性愣神,双眼发直,呼之不应,无肢体动作,持续10~20 s缓解.曾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MIR示:左侧颞极异常信号影,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无明显强化.全麻状态下左额颞开颅行癫痫病灶及致痫灶切除术.术后随访4个月,未再出现癫痫发作,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

    作者:陈丽玉;罗丹;曾德华

    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1个月余,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大小10 mm×8 mm广基黏膜隆起,上可见小凹,无糜烂(图1).超声胃镜:病变处可见一起源于第二层大小10 mm ×8.2 mm偏低回声,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下隆起内镜黏膜下行剥离术(ESD).

  • 重复胃畸形1例

    作者:李庆;郝华;彭鸿;李里香;张文昌;戴华;苏晓燕;雷浪

    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反复间断性疼痛1年余,以上腹部为甚,无放射痛,不能自行缓解,2个月前出现下腹压痛.CT示胃十二指肠间隙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右侧腹股沟密度结节,盆腔少量积液(图1).钡餐示胃窦部局部轮廓不整齐,胃壁柔软,余胃腔蠕动对称,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纹光滑规则,未见明显增粗或紊乱,十二指肠肠圈降部见反3字征压迹可疑.遂行胃大部及囊肿切除术.

  • 慢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性肝损害病理改变1例

    作者:延永琴;吴海聪;李东良;朱育连;郑智勇

    患者男性,36岁,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5天,门诊以急性肝衰竭收住人院.该患者在皮革厂从事人造革工作2个月余,工作环境中有腥臭味气体,但未行防护措施;近日出现皮肤黄染、腹胀、四肢乏力、小便色黄.临床排除急慢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查体:巩膜重度黄染,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多处散在皮下出血点、淤斑;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叩击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4.7 g/L、丙氨酸转氨酶589 U/L、谷草转氨酶559 U/L、碱性磷酸酶200 U/L、总胆红素411.4 μmol/L、直接胆红素273.6 μmol/L、乳酸脱氢酶336 U/L、胆碱酯酶2 146 U/L、凝血酶原时间37 s、纤维蛋白原0.83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0.1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18.5%;AFP、CEA均正常,梅毒、艾滋病及乙肝病毒均阴性.CT:肝脏体积缩小,密度降低,右叶见大小不一的多个稍高密度结节影(图1).结合病史临床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毒物性肝损伤.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右叶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

  • 肺原发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作者:崔红霞;刘瑶;侯燕;吴明霞;陈光强;张永胜

    患者男性,17岁,因征兵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1天入住我院.既往体健,入院专科体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1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见一肿块,边缘光滑,大小33 mm×25mm,边缘强化显著,内部见线状/结节状强化(图1).患者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肖晓岚;万珍玲;何艾桦;陈春吉

    目的 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MCST由混合性微囊、大囊、实性结构组成;透明变的胶原纤维带分隔肿瘤细胞巢;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单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同时表达vimentin、CD10、WT-1、β-catenin.结论 MCST是新近认识的卵巢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目前文献报道较少,需积累更多的病例长期随访,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便更好地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 原发性卵巢类癌6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晶晶;朱慧庭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 总结6例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发病年龄28 ~ 54岁,多以发现盆腔肿块就诊,B超示囊实性占位而入院治疗.查肿瘤指标CEA、CA199、CA125未见明显升高.肿瘤发生于卵巢左、右侧各3例.组织学类型:梁状型3例,甲状腺肿型2例,岛状型1例.卵巢类癌常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结论 卵巢原发性类癌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预后良好.肿瘤转移虽少见但可晚期复发,故需长期随访.肿瘤体积较小时,需充分取材以避免漏诊.诊断时需与卵巢颗粒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恶性卵巢甲状腺肿、转移性类癌、卵巢甲状腺肿、Brenner瘤等鉴别.

  • 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8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兰智华;马昕;曾庆彪;文龙

    目的 探讨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HCK、p40与p6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4.6岁,2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光镜下可见鳞状细胞癌细胞呈巢、团状分布,侵犯肾间质;其中7例见凝固性坏死;4例见肾门处纤维脂肪组织与淋巴结侵犯.免疫表型:8例HCK、p40与p63均阳性.结论 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罕见,临床、影像学及大体标本检查易误诊.

  •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4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景红霞;李世兰;张智弘

    目的 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会诊为UTROSCT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相互吻合的条索状、小巢状、小管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少,呈嗜酸性,核大小一致,形态规则,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99.结论 发生于子宫的UTROSCT临床罕见,具有低度恶性潜能,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不明确,终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

  • 网状纤维染色及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聂艳红;王红霞;刘慧;陈昊

    目的 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和P504S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P)和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网状纤维Gomofi法对10例SPTP和6例PEN进行染色;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504S、CD10、PR、vimentin、CgA、CD56、Syn在二者中的表达.结果 SPTP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假乳头纤维血管轴心阳性,勾勒出管腔扩张的小血管形态;PEN组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巢周围血窦分割阳性,勾勒出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P504S、vimentin、CD10、PR、CgA、CD56、Syn诊断SPTP的敏感性分别为60%、100%、80%、90%、20%、80%、80%;特异性分别为100%、83.3%、83.3%、66.7%、33.3%、16.67%、16.67%.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在SPTP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PE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gA、CD56、Syn在二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状纤维染色可以直观简便的鉴别两组肿瘤;联合检测P504S、vimentin、CD10、PR也可以有效的鉴别SPTP和PEN,且P504S诊断SPTP的特异性高.

  • Proteus综合征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果海娜;李良;何江耀;王娜;陈昌伟

    目的 探讨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特征的PS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自幼发病,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例1表现为双侧手指和足趾甲床不对称性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多发性色素痣,例2表现为左侧下肢骨骼、左足、左足趾及软组织不对称性过度增生肥大,足趾软组织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左下肢及足背血管畸形.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成纤维细胞稀疏、弹力纤维缺乏等病理学特点.结论 P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错构瘤,具有多变的畸形特征,其正确诊断需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并与其表现相似的先天性综合征鉴别.

  • 细胞蜡块在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中的应用

    作者:何诚;黄榕芳;朱伟峰;陈刚

    目的 探讨细胞蜡块(cell block,CB)技术在乳腺肿块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7例乳腺肿块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lgy,FNAC)检查,并制作CB,与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对照,FNAC诊断敏感度为95.96%,特异度为96.12%,假阳性率为3.88%,假阴性率为4.04%,阳性预示值为97.44%,阴性预示值为93.94%,诊断准确率为96.02%.CB联合FNAC诊断敏感度为97.98%,特异度为98.45%,假阳性率为1.55%,假阴性率为2.02%,阳性预示值为98.98%,阴性预示值为96.95%,诊断准确率为98.17%.结论 CB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CB联合FNAC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Wnt5a的表达

    作者:平静;田杰;陈莹;刘小燕;周东华;邓凯贤

    目的 检测Wnt5a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SCC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HRP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颈、CIN Ⅰ、CINⅡ~Ⅲ和SCC(各30例)组织中Wnt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Wnt5a mR-NA及蛋白在CINⅡ~Ⅲ和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7%(17/30)、66.7%(20/30)和93.3% (28/30)、96.7% (29/30),均明显高于CIN Ⅰ及正常子宫颈组织(P<0.01);Wnt5a mRNA及蛋白在SC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Ⅲ(P<0.01),Wnt5a mRNA及蛋白在CIN 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5a mRNA及蛋白的阳性率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促进子宫颈SCC的发生、发展.

  • 以胸腺组织为主的扁桃体畸胎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柯丽琴;黄娟;黄敏捷;夏嘉辉;滕利;刘黎黎;张文

    目的 探讨以胸腺组织为主的扁桃体畸胎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例以胸腺组织为主的扁桃体畸胎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纤维、脂肪、软骨及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组织中可见胸腺小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4、CD8、CD99、TDT、CD3均阳性,CD20、Pax-5少数细胞阳性,且Ki-67增殖指数>75%.结论 以胸腺组织为主的畸胎瘤极其罕见,诊断时易误诊为淋巴瘤,需结合临床病史、手术所见及形态学特征综合分析.

  • 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2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红霞;陈昊;杨聪颖;闫蓉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胞质空泡样肿瘤细胞和瘤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EMA、S-100和vi-mentin均阳性,Syn、CgA、NF、NeuN、Olig-2、SMA、desmin、MyoD1和Myogenin均阴性.2例均行开颅病损切除术,分别随访17、26个月,无复发.结论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需与其他脑肿瘤鉴别,诊断依赖典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 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超;刘芳腾;张发鹏;周凡

    SPRY4-IT1是转录自SPRY4基因的长度为708个核苷酸的转录产物,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如黑色素瘤.在这些肿瘤中,SPRY4-IT1表达量大致增高,主要通过染色体甲基化、细胞周期蛋白调控以及脂质蛋白表达途径对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进行调节,在转移过程中主要通过上皮细胞-间质化途径引导.同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其未来有望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 盐酸化伊红溶液在病理小标本包埋操作中的应用

    作者:曹莉;王礼鑫;曹颖;褚明亮

    病理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小标本,如内镜活检及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标本制作.由于标本体积小,经过脱水处理后体积更小,易遗漏给后期病理标本制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取材时多采用小标本伊红滴染法,使组织在包埋过程中易于识别,提高包埋速度和质量[1].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水溶性和醇溶性伊红滴染小标本脱水后仍出现着色过淡现象,这给小组织包埋和后续切片带来一定的影响.作者参照胥维勇等[2]方法,配置盐酸化伊红溶液滴染小组织,获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 过碘酸-Schiff(PAS)染色方法的改良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祁珊珊

    PAS作为一种特殊染色技术早发现于1946年,该技术早仅用于生物化学,后经不断改进,广泛应用于临床生化、组织化学及病理诊断中.PAS染色不仅能显示糖原,而且还能显示中性黏液性物质以及软骨、脑垂体、霉菌、脂质、色素、淀粉样物质及基膜等,广泛应用于人体和实验动物组织的诊断和研究.PAS染色过程中关键染液的配制方法及氧化时间等对染色效果影响较大.本实验室经过反复试验,对影响其染色效果的因素加以总结分析,并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染色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PAS 染色 改良 病理
  • 穿刺活检组织标准化处理方法

    作者:吴昊;阎红琳;成红豆;袁静萍

    组织病理学诊断被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与病理医师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会诊,只有较为确切的病理学诊断才能对临床医师的诊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1].肝、肾、前列腺等穿刺标本,由于取材有限、组织易受挤压,且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染色,给病理诊断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因此,与一般病理组织比较,其制片染色应有独特的要求.

    关键词: 穿刺 制片 标准化
  • 如何解读和应用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作者:占新民;黄文勇

    子宫内膜样癌(Ⅰ型)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病变有关[1,2].因此,子宫内膜增生症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分类与命名较为混乱,WHO(2003)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以下简称老版)中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分类方案提出后,获得广泛认可.老版分类将子宫内膜增生症分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3].老版分类首先根据腺体的结构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再根据腺上皮细胞的形态分为伴非典型和不伴非典型;老版分类有一定临床预后意义.据文献报道Ⅰ、Ⅱ、Ⅲ、Ⅳ型进展为癌的风险分别为1%、3%、8%、29%.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少研究者认为:老版分类存在许多不足[2],如分类过于复杂,可重复性差、预后意义不理想等.

  •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的探讨及体会

    作者:范玲丽

    为适应病理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障病理诊断和研究质量提高制片技术,实现病理切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院于2006年1月1日对医院病理制片质量控制加以严格管理,对石蜡制片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制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优片率达99.65%.由于病理技术工作各环节是流水作业,每一环节的失控均可造成制片的质量问题,因此质量控制涉及每一操作步骤,现将石蜡制片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总结如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