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脂多糖刺激对子代大鼠肾脏发育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郝雪琴;位治国

    目的 探讨孕期脂多糖(LPS)对子代成年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孕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只,每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5 ml;LPS组6只,腹腔注射LPS,剂量 0.79 mg/kg;分别在孕期第8、10、12 天的上午8∶00 ~ 9∶00进行腹腔注射;子鼠出生后,观察7 ~ 25周龄子鼠血压的变化、7周龄子鼠肾小球的数量以及7、16、25周龄子鼠肌酐清除率、尿蛋白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子鼠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7周龄LPS组为(20 466.67±2 353.48)个、对照组为(29 516.67±2 967.33)个、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7、16、25周龄LP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35±0.05)、(0.56±0.05);(1.10±0.23)、(2.37±0.18);(1.04±0.17)、(2.20±0.17) ml/min;尿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7、16、25周龄LP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2±1.02)、(4.63±0.40);(13.95±2.30)、(11.34±1.70);(18.25±2.10)、(13.35±2.33)mg/24 h.结论 孕期LPS刺激引起子代大鼠肾脏发育异常及肾功能降低.

  • 小鼠肾脏发育中的细胞凋亡

    作者:郭敏;杜靖;穆长征;邵佑之

    目的 研究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规律及形态学特点。 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技术和TUNEL法分别对不同胚龄、生后日龄小鼠肾脏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 结果 皮质凋亡细胞多出现在生肾区S小体之间和肾小体内,凋亡高峰期在胚龄14~18d之间。髓质凋亡细胞出现在肾小管上皮内,凋亡高峰期在生后7d左右。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皮质和髓质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细胞皱缩。皮质和髓质凋亡细胞结局为,被邻近细胞吞噬,或脱落到肾小管腔内。 结论 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确有细胞凋亡;皮质中细胞凋亡与生肾区的出现和肾小体发育完善有关,髓质中细胞凋亡与髓质中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发育完善有关。

  • 小鼠胚胎肾脏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超微结构

    作者:郭敏;李晓明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胚龄(E12、14、16、18d)胎鼠(各3例)的肾脏的细胞坏死性凋亡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细胞坏死性凋亡确实出现在胚胎肾脏中,它同时具有坏死的细胞质和凋亡的细胞核.细胞肿胀,细胞膜破溃,细胞器也肿胀空泡化.核染色质高密度固缩,边聚,多呈月牙状.细胞凋亡被发现的机会大于坏死性凋亡和细胞胀亡.结论 细胞坏死性凋亡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胀亡共同构成了小鼠胚胎肾脏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但坏死性凋亡和胀亡为辅,而以细胞凋亡为主.

  • 胎儿肾脏声像图探析

    作者:龚春;陈霞;吴彩丽

    目的:186例胎龄为18~42周正常胎儿肾脏的超声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方法:双肾纵切面的长、横径,冠状切面的厚征及肾周腹周径的比值(KC/AC).结果:胎儿肾脏切面的三个测值与胎龄呈高度正相关(r=0.85,0.96,0.92,P<0.01),正常肾脏发育的肾周腹周径比值的均值为0.26±0.04.结论:肾脏异常时胎肾周与腹周径比值显著增高或降低.

  • 表皮生长因子在小鼠肾脏远端小管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奥瑞芳;李晓明;郭敏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小鼠肾脏远端小管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鼠肾脏远端小管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检测生后1、3、5、6、7、14、21、28和40天小鼠肾脏远端小管EGF的表达特征.结果 EGF于生后6d开始出现在肾皮、髓质交界处的远直小管上皮细胞,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其表达量逐渐增加,表达于皮、髓质远直小管,21天同成年鼠表达于远直小管和远曲小管第一段.结论 EGF对小鼠肾脏远端小管的分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 体外培养小鼠肾脏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作者:薄双玲;李晓明;郭敏

    目的 观察胚龄12、14、16、以及生后1天的肾组织体外培养的发育情况,与同期在体发育进行比较,探讨肾组织体外培养的胚龄选择.方法 应用光镜连续切片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定量检测培养前、后肾组织以及各期肾小体的体积.结果 胚龄12天(E12)体外培养发育情况与在体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随胚(日)龄的增加,小鼠肾组织的体外发育呈下降趋势.结论 小鼠肾组织体外培养,胚(日)龄越小其生长发育越接近在体情况,以孕12天之前较适宜.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肾、骨的作用

    作者:周乐;崔燎

    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与肾脏发育、肾功能的维持、各种肾脏疾病密切相关,是肾脏保护因子,重组人骨形态蛋白-7(rhBMP-7)已被认为是肾病治疗的新方法.另外,BMP-7在骨骼发育、骨修复中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与多种骨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肾性骨营养失调病的肾脏形态功能和骨代谢紊乱性疾病中有密切联系.祖国传统医学"肾主骨"理论认为:肾对骨起调控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及修复均与肾气滋养有关,BMP-7可能是"肾主骨"理论的物质基础的新依据.本文对BMP-7在肾、骨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细胞衰老与凋亡在肾脏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李清刚;谢院生;陈香美

    衰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程序,参与胚胎发育的组织重构、组织发育和形态上发生,属于发育程序性衰老机制。作为不同的细胞过程,衰老与凋亡密切相关。在输尿管发育过程中,凋亡具有重要作用,胚胎肾管(CND)发生正常凋亡使得输尿管口与中肾管(WD)分离并与膀胱上皮融合,维持正常输尿管发育以及与膀胱接口正常。

  • 胎儿生长受限对其肾脏发育的影响

    作者:岳静;李娟;胡娅莉

    自成人疾病宫内起源的假说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导致的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LBW)儿成年后患高血压、肾脏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升高,其机制尚不清楚[1-2].本文主要就FGR对胎儿肾脏发育及其疾病形成的影响综述如下.

  • 缺血缺氧对胎鼠肾脏前列腺素代谢的影响

    作者:滕月娥;胡潇滨;魏克伦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物质,在肾组织含量丰富.它在肾血流的调节,肾小管水盐代谢及肾脏发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利用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再灌注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胎鼠肾组织PGI2,TXA2及PGE2含量的动态变化,探索PGs在缺血性胎肾损伤中的作用.

  • WT 1在儿童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文婷;汤静燕

    1 WT 1基因的作用WT 1基因(Wilms'tumor gene)位于11p13,编码是一种半胱氨酸-组氨酸锌指转录因子,分子量约为52-54 kD,在具有肾母细胞瘤遗传倾向和散在发病的儿童中被灭活.特异的杂合子显性失活突变时WT 1存在活性,此时与严重的肾脏和性分化异常有关[1].WT 1种系突变或缺失导致一系列泌尿生殖系的异常发育,两性畸形和儿童肾母细胞瘤的易感性增加[1].初认为它编码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如今发现WT 1相关的功能更偏向于一种参与肾脏发育和性决定的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

  • 膀胱输尿管反流基因Rob02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季佳瑶;李清刚;谢院生;万嘉嘉;师锁柱;崔少远;陈香美

    目的 观察Robo2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肾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对胚龄12.5、13.5、14.5、15.5、16.5、17.5、18.5d和生后日龄1d、1周、5周共10组小鼠肾脏组织中的Robo2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龄12.5、13.5、14.5、15.5、16.5、17.5d和成年小鼠肾脏Robo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 实时定量RT-P CR结果显示,Robo2蛋白表达水平在胚龄12.5、 13.5、 14.5d时高,随后明显下降,在出生后维持低水平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obo2初在胚肾的后肾间充质表达,而不在输尿管芽表达,随着胚龄增加及肾脏发育,Robo2表达于后肾间充质细胞膜、围绕输尿管芽的浓缩帽状间充质、逗号形体和S形体以及肾小囊体,终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另外,部分早期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有微弱Robo2表达.在Robo2基因缺失后,肾单位发育异常,部分肾小管、集合管扩张.结论 Robo2通过调控后肾间充质与输尿管芽相互作用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对肾单位发育起重要作用.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作者:吴新凤;高昆;钮雪峰

    目的: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产前超声诊断发现,共有肾脏发育异常的胎儿39例,产前超声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7.50%,其中有5例肾脏发育不全胎儿,9例肾脏发育不良胎儿,12例肾积水胎儿及13例多囊肾胎儿。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胚胎肾分支形态发生调控因素

    作者:王伟玲;杨宝学

    胚胎肾发育初阶段是中肾导管尾端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背侧长出输尿管芽,而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整合素和粘附分子相继表达,作用于输尿管芽和间充质细胞,诱导分支形态发生,包括输尿管芽向间充质侵入、延伸以及间充质细胞向上皮转化.上述这些分子在功能上存在部分重叠与拮抗,维持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平衡,从而保证输尿管芽形成正常的分支结构.本文对肾脏发育时期分支形态发生的调控因素进行综述.

  • Notch信号通路在肾脏发育及肾病进展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周益;袁伟杰

    迄今研究己阐明Notch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及核心转导过程,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病有关.近年来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等多种肾小球疾病有关,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本文旨在介绍Notch信号通路及其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肾脏病发病机制和相应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与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胡琼丹;张琼;樊均明

    肾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参与了肾纤维化、肾脏发育及肾肿瘤、多囊肾、急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多种肾脏病的发病.该途径在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上皮间质转化、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以及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和维持组织器官内环境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证实Wnt信号途径与肾纤维化的形成息息相关,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此外,Wnt/β-catenin信号的异常激活诱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等肾脏固有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导致多种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因而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肾脏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深入研究Wn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为抗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途径及干预靶点.

  • 血管生成素在肾脏发育及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任韫卓;史永红;王晨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ntins,Ang)是血管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研究透彻的是Ang1和2[1,2].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肾脏中的相关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肾脏发育及病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

    作者:李旭艳;沈珊珊;谢院生;金美玲;季佳瑶;万嘉嘉;刘颖;崔少远;李清刚;白雪源;陈香美

    目的:明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胚胎28~112 d及出生后1 d、7 d、14 d、21 d)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肾发育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及成熟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胚肾早期呈散在性分布,继而围绕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呈"环抱"状分布,然后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内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后表达于成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在早期胚肾、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阶段均无表达;"S"形体早期分布于"S"形体周围,后期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毛细血管袢期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逐渐向肾小球内延伸,终表达于成熟肾小球系膜区.CD31与α-SMA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毛细血管袢期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而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的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逐渐由血管极根部向肾小球内迁移,同时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带有管腔的毛细血管丛.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发育开始于后肾间充质阶段,系膜细胞的发育开始于"S"形体阶段,即肾小球系膜细胞发育在内皮细胞之后;在肾小球血管丛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王堃;李晓明;郭敏

    目的 观察小鼠肾脏发育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typel,AT1)和受体2(AT2)的表达特征,探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AT1和AT2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胚龄12、14、15、16、18d及生后日龄1、3d小鼠肾脏发育中AT1和AT2的表达.结果 AT1和AT2均首先出现在输尿管芽,然后出现在肾小管,生后表达逐渐减弱.早期肾小体内AT2丰富表达,随着肾小体的成熟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 在小鼠肾脏发育中,AT1可能与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以及肾小管的增殖密切相关,AT2可能与输尿管芽和肾小体的相互诱导相关.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胚胎及生后小鼠肾的表达

    作者:李晓明;于嵩;郭敏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type1,AT1R)在小鼠早期肾脏发育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检测胚龄14、15、16、18d及生后日龄1、3d小鼠肾脏发育中AT1R的表达.结果 胚龄14 d,AT1R在输尿管芽中有少量表达,胚龄15 d时AT1R表达达到高峰,从胚龄16天开始AT1R在输尿管芽及其分支表达明显减弱,而较多出现在皮质肾小管,胚龄18 d时,只有微量表达.AT1R在小鼠后肾发生发育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顺序,先出现在输尿管芽,然后是肾小管及肾小球.结论 AT1R与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