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刘柏龄教授常用补肾治骨类中药选粹

    作者:李绍军

    刘柏龄教授选方用药宗古而不拘泥,独具匠心,选方用药,屡验屡效.笔者有幸成为刘老第三批"师带徒"的学生,跟师学习,颇有心得.刘老崇尚<黄帝内经>中"肾主骨"的学术思想,早在1973年就提出了"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观点,现将其常用中药列举一二.

  • 骨痹的辨证治疗

    作者:张春华

    骨痹多由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致局部或全身关节退行性变.以大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中老年多见,相当于西医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因病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肝肾虚,肝主筋,肾主骨,虚则筋脉骨失养.标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或劳伤损及气血,瘀血阻滞.又病久,多瘀多痰,痰瘀互结,痹阻经脉,气血瘀滞.

  • 中医“肾主骨”指导骨科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芙英

    目的 分析中医“肾主骨”指导骨科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骨科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骨伤患者17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肾主骨”指导骨科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郭仲华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也是生理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属中医"骨萎"范畴.古人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亦不例外,日常生活中要牢记四个对策.一 要固肾护元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张景岳认为,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损耗精气,所谓"残伤有因,唯人自作",说的是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护阳气,重视阴精在养生中的作用.老年人肾气已衰,肾精已亏,元阳耗散,更应该注意节欲惜精,聚存阴精才能养护阳气,使阳有所依;保全阳气才有助于生化阴精,使阴有所化.精足髓旺,则骨骼得以充养.

  • 传统养生十大秘诀二

    作者:谷万里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

  • 肾主骨、肾与骨代谢内涵探讨

    作者:孔月晴

    从现代医学出发,把中医学中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肾脏的功能和广义的综合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有利于理解藏象学说中"肾主骨"的内涵;探讨了解剖学意义肾、综合意义肾与骨代谢的密切关系,有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补肾药物治疗骨骼疾病的机理.

  • 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

    作者:王善金

    肾主骨理论是中医学的特色,也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兹从以下几方而综述如下.1传统医学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肾的功能是,"肾者水脏,主津液","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即解剖意义上的肾和功能意义上的肾,这两方面的功能决定了肾与骨有密切关系.

  • 特定冬季服用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建军;蔡榕琪;孟依临;毕晋;刘宇飞;赵宗良;宿芳;陈艳霞;张长良;刘晓燕

    目的:探讨基于肾应冬、肾主骨理论,冬季进行中药干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药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2组治疗时间均由立冬至大寒节气共75 d,中药组使用二仙汤加减方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后全年骨降解相关指标,即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降钙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全年随访中,中药组CTX、NTX上升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另,中药组CT上升速率高于对照组,且于霜降节气2组CT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季择时使用补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于减缓骨降解具有一定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择时用药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作用.

  • 中医“肾髓系统”刍议

    作者:贾友冀;王晶;孙悦礼;王洪伸;姚敏;赵东峰;李晓峰;杨燕萍;舒冰;唐德志;崔学军;李晨光;梁倩倩;卞琴;王成龙;施杞;王拥军

    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生血,“肾、精、髓”物质与功能共同构成了中医“肾髓系统”,其中“肾为本,精为要,髓为枢”,肾中精气盛衰决定髓的盈亏,是脑为髓海、肾主骨、精化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同时,中医现代研究发现干细胞与肾精关系密切,体现了“肾髓系统”的物质和功能特点。

  • 浅谈<内经>肾骨关系

    作者:王宏

    <内经>中描述肾与骨关系的述语有三种,即:"肾合骨"、"肾应骨"、"肾主骨".历代文献中,三者大量用于解释骨及与骨相关疾病的病机,并指导诊断治疗,但三者有无区别尚无定论.因此,有必要对<内经>中肾骨关系三种基本涵义进行探讨.

  • 肾主骨理论与雌激素介导的骨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增龄性变化之关系研究

    作者:林煜;张怡元;吴银生;肖莉莉;冯尔宥;林燕萍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肾主骨”理论和“雌激素介导的骨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增龄性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人的松质骨,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年龄段人群的骨组织中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和水平,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结果:男性与女性组骨组织中TERT、ERα的mRNA表达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5).各组TERT蛋白表达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少(P<0.05).男性与女性血清中的E2、T、BGP水平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P<0.05).TRACP5b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升高(P<0.05).其中女性绝经前后E2、BGP、TRACP5b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在自然衰老过程中,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同时,骨组织内TERT转录水平降低,端粒酶活性下降,使骨组织中骨形成功能衰退,骨形成低于骨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符合中医“肾主骨”理论.

  • 肾系膜细胞在补肾药物基础上进一步上调成骨细胞collagen Ⅰ和cbfα1基因表达

    作者:林日阳;吴锋;何立群

    目的:观察系膜细胞是否影响补肾药物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空白组大鼠灌服蒸馏水,药物组大鼠以熟地鳖甲1:1配比制成浸膏,3.3g浸膏/kg体质量/d灌服,3d后取血离心,获得无药血清和熟地鳖甲含药血清.无药血清、熟地黄鳖甲含药血清及肾系膜细胞处理的熟地鳖甲含药血清作用于成骨细胞3d,MTT法观察成骨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和核心结合因子α1 (cbfα1)基因表达.结果:熟地黄、鳖甲含药血清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经肾系膜细胞处理后的含药血清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含药血清组成骨细胞collagen Ⅰ和cbfα1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经肾系膜细胞处理后的含药血清2种基因表达量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肾脏固有细胞——肾系膜细胞可在补肾药物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 "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内涵辨析

    作者:张进;徐志伟

    中医学关于人体脏腑组成的藏象理论中,各脏腑的命名包含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等含义,这也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接轨时的大争议所在.

  • 试论BMP-7为"肾主骨"理论的物质基础

    作者:崔学军;江建春;施杞;王拥军

    "肾主骨"理论的物质基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主要来源于"肾";对"肾"和"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于"肾"和"骨"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对其他脏腑组织的作用甚微;能够反映补肾药物对肾和骨疾病的治疗作用.BMP-7在促进肾脏发育和骨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对肾和骨疾病的发病和治疗产生影响,具备了惟一性和专一性.但是目前补肾中药对BMP-7的影响的研究非常少,尚不能得出结论,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补肾中药对BMP-7有广泛的影响.

  •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

    作者:于晖曜

    目的:观察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从肝肾论治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肝补肾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增生发病与肝肾亏虚有关,从肝肾论治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 “肾主骨”机理研究——左归丸对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佳莹;李岳泽;刘红;李艳;潘静华;赵宏艳;王少君;汪文来;张治国;鞠大宏;刘梅洁

    目的:从Hepcidin对其下游OPG/RANKL通路调节的角度,初步探讨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并为进一步揭示“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36只共3组,造模组大鼠实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结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OVX组、E2组、左归丸组,每组各12只,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给药3个月后,检测大鼠胫骨骨量(TBV%)、骨吸收(TRS%)和骨形成(TFS%、OSW、MAR、mAR)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及胫骨骨髓中Fpn1、OPG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大鼠胫骨TBV%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TRS%、TFS%、OSW、MAR、mAR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TBV%显著增高,而TRS%、TFS%、OSW、MAR、mAR水平明显低于OVX组.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肝脏中Hepcidin的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大鼠胫骨骨髓中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增强,OPG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胫骨骨髓中OPG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下调.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提高Hepcidin水平,增加与受体Fpn1的结合,进而对下游OPG/RANKL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OPG表达上调而下调RANKL的表达,从而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这是其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 "肾主骨"的机理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梅洁;鞠大宏;赵宏艳;刘红;王燕;卢贺起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探讨肾主骨的机理.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OB)和破骨细胞(OC),实验分为两部分:(1)左归丸含药血清对OC所致骨吸收陷窝面积的影响;(2)左归丸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OPG、RANKL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培养的第7天,OC+OVX含药血清组骨吸收陷窝面积与OC+OVX血清组相比,显著减少,但仍明显大于OC+正常血清组.OC+OB+OVX含药血清组与OC+OB+OVX血清组相比,明显减小,而与OC+OB+正常血清组比,无显著性差异.与OC+OVX血清组相比,OC+OB+OVX血清组骨陷窝面积显著增大;而OC+OB+OVX含药血清组与OC+OVX含药血清组相比,骨陷窝面积明显减小;(2)OB+OVX含药血清组与OB+OVX血清组相比,成骨细胞OPG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RANKL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而与OB+正常血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可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RANKL的表达来实现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这也提示中医的"肾"可通过对OPG、RANKL的调节而达到"主骨"的作用.

  • 从OPG-RANKL破骨细胞调控通路和Wnt成骨细胞调控通路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

    作者:付小卫;宋长恒;张治国;于峥;刘红;潘静华;李艳;王少君;汪文来

    目的:从OPG-RANKL破骨细胞调控通路和Wnt成骨细胞调控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肾主骨"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同龄雌、雄SD大鼠160只,雌雄各半,共分为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ORX组、E2组、T组、雌雄左归丸组、雌雄右归丸组12组,并采用卵巢切除和睾丸切除的方法制作肾虚OP动物模型.在去势后10d,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1次,连续6d,休息1d后再连续给药6d,如此给药3个月.给药结束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左归丸对OVX大鼠OP具有明显疗效,而对ORX大鼠OP没有疗效;右归丸对OVX大鼠和ORX大鼠OP虽均有明显疗效,但对OVX大鼠的疗效要明显优于ORX大鼠.左归丸能使OVX大鼠骨髓中RAN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使OPG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同时使Wnt1和p-caen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左归丸对ORX大鼠的以上指标无明显影响.右归丸对OVX大鼠骨髓中OPG、RANKL以及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的作用与左归丸的相同,只是右归丸的作用强度要明显大于左归丸.右归丸能使ORX大鼠骨髓中RANKL以及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但对OPG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并对RANKL、Wnt1和β-catenin的作用要明显弱于对OVX大鼠的作用.结论:"肾主骨"存在性别差异,OPG-RANKL破骨细胞调控通路和Wnt成骨细胞调控通路发生不同改变,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之一.

  • 基于骨质疏松症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

    作者:吴佳莹;刘梅洁;赵宏艳;张治国;于峥;鞠大宏

    基于骨质疏松症,从中医理论角度深入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认为男女的不同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的不同步、生殖机能的不同以及男女“脾”与“肝”的不同病理特点导致“肾主骨”存在性别差异,也因此造成男女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时间、发病率以及发病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 从内分泌学解释中医的"肾主骨"

    作者:廖军

    目的 从现代内分泌学的角度诠释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方法 通过对人体内分泌方面的研究与肾脏的生理功能结合起来,探讨内分泌学与"肾主骨"的内在有机的联系.结果 肾脏通过自身的内分泌功能和体内多种激素的互相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人体骨骼的生长以及发育.结论 通过现代的内分泌学来诠释"肾主骨"的理论,寻找肾与骨骼的联系,以进一步促进临床以及科研的发展.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