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附睾肿瘤二例

    作者:宋严冬;王柏;马忠萍

    附睾肿瘤较为罕见,我院于1998及2002年收治2例附睾肿瘤患者,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1及45岁;病史分别为3周和半年;均为偶然发现阴囊内肿物伴坠胀感,肿块增速不明显.追问病史无下尿路感染、局部炎症及外伤病史.体格检查:左右附睾肿物各1例,均位于附睾头部,肿物呈圆球型、直径分别为1.0及2.0 cm、表面光滑、质地韧、与睾丸分界清楚,触痛不明显,精索及输精管均无增粗及触痛.

  • 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声龙;周权;吴学振

    目的 探讨原发性附睾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附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附睾良性肿瘤,包括附睾腺瘤样瘤7例,附睾平滑肌瘤3例,附睾纤维假瘤1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附睾硬化性血管瘤1例.13例附睾良性肿瘤患者中8例行肿瘤切除.附睾恶性肿瘤3例,其中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均行睾丸附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结果 良性肿瘤12例获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恶性肿瘤均获随访,预后肿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附睾恶性肿瘤少见,但预后差.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附睾肿瘤 诊断 治疗
  • 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2例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程虹;马福成;张传山;袁建林;胡佩臻

    目的探讨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2例附睾原发性恶性间皮瘤呈上皮样组织学改变(上皮样型间皮瘤),在纤维性间质背景中,含有片状、灶状或巢状上皮细胞团,局部有腺样结构形成.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瘤细胞呈(-),网织纤维染色显示上皮性肿瘤特点,局部呈双向分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calretinin(+), EMA强(+), vimentin弱(+),CEA(-).结论原发于附睾的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 应注意与附睾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及腺癌和梭形细胞肿瘤等鉴别.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附睾肿瘤

    作者:陈舜;薛恩生;梁荣喜;林礼务;俞丽云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附睾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附睾肿瘤(共28个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例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6例.附睾良性肿瘤超声表现多呈局限性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回声均质,无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多为弥漫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回声紊乱,血流信号丰富,并可累及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超声对附睾肿瘤的检出率达96.43%(27/28).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附睾肿瘤
  • 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潘卫兵;董能本;张青汉;叶绪龙;彭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43岁,因左侧阴囊无痛性包块1个月就诊.体检于左附睾头部可扪及1.0 cm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结果行左附睾切除术.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免疫组化示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间质瘤(-).术后双肾MRI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B超未见异常.术后15 d行左睾丸切除术,病理未见透明细胞癌组织.随访1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关键词: 附睾肿瘤 病理学
  • 附睾恶性间皮瘤一例报告

    作者:曹敬毅;管同郁;戚景光;杨宁;承征宇;梁杰;凌黎

    患者,16岁.左侧阴囊包块2个月外院就医.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阴囊左侧有一包块,质硬、触痛、坠胀感,包块逐渐长大至鹅蛋大小.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侧附睾约5 cm×4 cm,质地硬,与左侧睾丸、精索稍粘连.诊断:左侧附睾肿瘤.外院手术切除左侧附睾,术后病理考虑"附睾恶性平滑肌瘤",再次高位切除精索及左侧睾丸.后经北京海军总医院会诊病理诊断为"(左侧)附睾恶性间皮瘤".

  •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五例报告

    作者:文博;杨为民;张盛龙;陈志强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为附睾肿瘤中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较为少见.1991至2003年我院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 附睾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维秀;孙晓腾;徐军辉;王风华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阴囊肿物7个月余”于2011-05-30入乳山市人民医院.查体:左侧附睾头部可触及3.0 cm×2.0 cm实性肿物,质硬,沉重感.肿物与睾丸分界不清,无压痛,左侧精索无增粗.右侧睾丸及附睾正常.B超检查示左侧附睾头区3.7 cm×3.3 cm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左侧睾丸鞘膜积腔内可探及液性暗区,深1.2 cm,后方伴增强效应.

  • 原发性附睾肿瘤五例报告

    作者:齐苏雨;李建强;张军

    我院自1983年~1997年共收治附睾肿瘤5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年龄20~62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5年.均以阴囊肿块就诊.体检:肿块位于左侧2例,右例3例.附睾头部1例,尾部2例,累及全附睾2例.肿块直径一般在2cm~3cm,大为8cm×5cm×4cm,表面光滑,阴囊无红肿.1例为囊性,4例为实性,质地较硬,其中2例误诊为附睾结核,1例误诊为附睾肿块待诊.全部手术治疗,附睾切除4例,其中再次手术,行睾丸、精索高位切除1例.睾丸切除、精索高位切除1例,术后均行化疗.

  • 附睾肿瘤13例

    作者:董玉强;车建平;沈中斌;王文革;王希龙;黄春开

    附睾肿瘤约占男性生殖系肿瘤的2.5%.1970~2001年我院收治13例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3例.

  • 超声对附睾包块的误诊分析

    作者:杨立;薛改琴

    附睾以炎症多发,附睾肿瘤发病较少.本人总结了3例误诊病例,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3例超声误诊病例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所有在我院行附睾超声检查、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22例病例.1.2 方法 仪器使用ATL3000,百胜Mylab60,日立900,探头频率5~13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阴囊,用直接探测法扫查,将阴茎向上提起,对患者阴囊内睾丸、附睾作连续的纵切面、横切面和斜切面扫查.第1例:血肿误诊为实性肿瘤,患者,男64岁.半月前无诱因自觉右侧阴囊肿物伴疼痛.超声图像为右侧附睾头部见实性低回声实性肿块,回声均匀,界限清楚,有包膜,大小2×2 cm,CDFI:肿块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超声诊断为右侧附睾实性肿物.病理结果为右附睾输精管陈旧性血肿.

  • 9例附睾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艳萍;李雪;崔莉;刘凤阁;刘彤;许丽娟

    目的 探讨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并结合免疫组结果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分析9例附睾腺瘤样瘤的大体、镜下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讨论. 结果 9例附睾腺瘤样瘤直径0.5~5.9cm,形态学观察可见肿瘤细胞形成细小腔隙或腺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并不同程度地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衬覆上皮Calretinin、MC及AE1/AE3、 Vimentin阳性,EMA有5例阳性表达(55.6%),SMA、CEA、CD34、LCA、S-100、NF等均阴性,腺瘤样瘤须与血管瘤、平滑肌瘤、转移癌以及神经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结论腺瘤样瘤不常见,好发于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临床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支持其为间皮来源肿瘤,生物学行为良性,预后良好.

  • 睾丸附睾良性肿瘤10例

    作者:高伟;孙玉成;李进;张弋

    目的:提高对睾丸附睾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过去39年间临床诊断睾丸附睾肿瘤的57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7例中睾丸肿瘤49例,良性4例,占8.2%;附睾肿瘤8例,良性6例,占75%,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睾丸附睾良性肿瘤应给予足够重视.可疑睾丸良性肿瘤术前应做好全面检查,其中B超和CT对诊断更有意义.

  • 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

    作者:曲建军;高佃军;曲向阳

    目的:提高对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认知水平.方法:回顾性复习了二例临床罕见的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治资料.结果: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佳治疗方法.

  • 原发性附睾肿瘤36例报告

    作者:白晓军;石岐兴;郭宏欣

    原发性附睾肿瘤比较少见,我们自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附睾肿瘤36例.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

    作者:李江涛;杨士平;张东红;李玉芝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主因发现左侧阴囊内有一肿物5天就诊于我院,约"花生米"大小,无触痛,无发热寒战,无腰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阴囊B超示左侧附睾头实性占位,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高血压病史7年,吸烟36年,饮酒12年,左侧附睾头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 0cm × 2. 0cm × 1. 5cm,实性感,无触痛.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正常,双肾B超检查正常,初步诊断为左侧附睾头肿物.无明显手术禁忌,行单纯附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附睾头部,呈椭圆形,大小约2. 0cm × 2. 0cm × 1. 5cm,有包膜,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切面为棕黄色.病理学检查:大体观肿物为椭圆形,大小约2. 0cm × 2. 0cm × 1. 5cm,表面有曲张静脉,切面棕黄质韧.镜下观细胞体积变大、多边形状、轮廓清晰、有宽广的透明胞浆,胞质内富含脂质、糖原呈淡染,空泡状,胞膜清晰,具有小而深染的核,呈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胞质丰富、透明状.

  • 原发附睾恶性肿瘤1例报告

    作者:周昌东;董秀哲

    目的:提高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1例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后4个月出现后腹腔淋巴结及盆腔转移,经全身化疗后转移灶消失.结论:附睾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其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检、影象学检查及术中、术后病理确定.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可根据患者情况辅助化疗和(或)放疗.

  • 彩超诊断附睾腺瘤样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超声诊断附睾腺瘤样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2例彩超诊断附睾腺瘤样瘤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其解剖、临床、病理和超声特征.首先2例患者术前使用二维超声观察记录肿块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并用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记录其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将取样容积置于血流信号丰富处,获取频谱,使声束和血流的夹角<60°,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后经手术顺利切除附睾肿瘤.结果 2例附睾肿块均呈等回声、边界规则的肿块,内部回声均匀.1例位于右附睾头的肿块,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流信号;1例位于左附睾头的肿块,内部探及少量彩色血流信号,大流速16cm/s,RI:0.62.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腺瘤样瘤.结论 附睾腺瘤样瘤临床少见,超声检查可在附睾头或尾部见到等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CDFI示无或有少量彩色血流信号的肿块,腺瘤样瘤可能性大.

  • 附睾结节56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清泉;姜辉;洪锴;王晓峰;朱积川

    附睾结节是男性常见病之一,本文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附睾结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

  • 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4例临床分析

    作者:殷波;宋永胜;费翔;单立平;张辉;郭恩忠;吴斌

    原发性附睾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罕见.1984~2005年我科共收治原发性附睾肿瘤24例,其中恶性肿瘤4例,占同期附睾肿瘤16.6%.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征.

    关键词: 附睾肿瘤 诊断 治疗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