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应用

    作者:齐冬雪;张春芳;张昶;张功铭;陈昊

    目的 探讨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OGCTs)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检测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5例原发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包括16例无性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12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16例畸胎瘤(其中6例为未成熟性,10例为成熟性).另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无性细胞瘤(16/16)、胚胎性癌(10/10)和卵黄囊瘤(12/12)中均呈弥漫强(+),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6)和成熟性畸胎瘤中(2/10)局灶(+).CD30在胚胎性癌(8/10)中(+),在无性细胞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D2-40在无性细胞瘤(16/16)呈弥漫强(+),在胚胎性癌(3/10)中局灶(+),在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1/12)中弥漫(+),在绒毛膜癌(1/1)和胚胎性癌(2/10)局灶(+),在无性细胞瘤和畸胎瘤中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未见SALL4、CD30、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OGCTs较好的抗体,CD30、D2-40和glypican-3分别是诊断胚胎性癌、无性细胞瘤及卵黄囊瘤较好的抗体,特别有助于与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 Glypican-3替代α-FP在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清海;陈惠玲;周洪辉;傅椿辉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或α-FP)来源于胎儿肝细胞,临床上常用α-FP血清学检查筛查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或生殖细胞肿瘤[1].α-FP免疫组化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卵黄囊瘤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于日常病理诊断.为了验证α-FP对HCC和卵黄囊瘤的识别能力,本研究采用多种不同种属、不同克隆的α-FP抗体,同时选用与α-FP作用相近的标记物glypican-3抗体[2],对若干个肝癌组织芯片和生殖细胞肿瘤组织芯片进行测试.

  • Glypican-3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罗飞兵;张焜和

    Glypican-3(GPC3)为膜性硫酸乙酰肝素多糖蛋白,在胎儿肝脏表达丰富,在成人肝脏不表达, 于肝癌发生时常常再激活.血清中可溶性GPC3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GPC3还有望作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在肝细胞癌早期GPC3表达就开始上调,硫酸脂酶-2、锌指和同源框2和甲胎蛋白调节素2等可能与GPC3表达上调有关,上调后激活整合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Wnt信号通路等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 Glypican-3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张韬;朱琪;程变巧;林伟国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在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并筛选沉默GPC-3有效的shRNA,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分析GPC-3蛋白表达水平;MTT、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GPC-3基因沉默对HepG2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GPC-3-shRNA-1干扰效果好,对GPC-3表达抑制率为77.7%;GPC-3沉默后HepG2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P =0.014),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侵袭抑制率为52.4%。结论GPC-3基因沉默后HepG2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受抑制,提示GPC-3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目标。

  • Glypican-3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党晓卫;牛光辉;李林;李路豪;刘优优;付坤坤;李松;张中杰;许培钦

    目的 探讨Glypican-3在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BCS并发HCC患者资料(BCS+ HCC组).随机选取同期48例HBV合并HCC患者(HBV+ HCC组)及43例肝囊肿患者(肝囊肿组)作为对照.比较三组患者肝组织Glypican-3阳性率的差别.根据Glypican-3的表达情况,将BCS+ HCC组分为Glypican-3阳性及Glypican-3阴性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AFP、HbsAg、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肝外转移、血管侵犯、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和BCLC分期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亚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BCS+ HCC组、HBV+HCC组、肝囊肿组Glypican-3表达率分别为76.1%、70.8%、0.BCS+HCC组、HBV+ HCC组Glypican-3水平均显著高于肝囊肿组(P<0.05);BCS+ HCC组与HBV+ H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CS+HCC患者,Glypican-3阳性亚组血管侵犯、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BCLC分期高于阴性亚组(均P <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阳性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51.0%、22.8%,阴性组患者分别为90.9%、63.6%、45.5%,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ypican-3在BCS合并HCC患者肝癌组织广泛表达,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AFP及GPC3mR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穆红;王玉亮;朱志军;高伟;淮明生

    肝脏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1].我们检测HCC肝移植患者外周血细胞甲胎蛋白(α-fetal protein,AFP)mRNA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29例HCC行肝脏移植患者中男27例,女2例,平均年龄48岁.患者术前经B超、CT、AFP水平及病理确诊为HCC.肿瘤TNM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a期17例;肿瘤直径<5 cm者16例,≥5 cm者13例;肿瘤结节数<3个者18例,≥3个者11例;合并脉管侵犯15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同期肝炎肝硬化行肝移植患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6岁.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3岁.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IMP-3和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辉;韦妹艳

    目的:探讨IMP-3、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04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以52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MP-3、Glypican-3的表达,探讨IMP-3、Glypican-3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阳性率分别为62.50%和76.92%,对照组为37.5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MP-3、Glypican-3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浸润及转移具有相关性。 IMP-3、Glypican-3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47(P=0.01)。结论肝细胞癌中IMP-3、Glypican-3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DCP和Glypican-3在人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罗红;李惠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DCP、Glypican-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为其血清学研究提供组织学依据,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DCP、Glypican-3在HCC及对照组织(n=117例)中的表达情况,以AFP作为对照,分析二种蛋白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二者在不同组病例中的表达情况,并根据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对HC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DCP、Glypican-3及AFP在H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2%、63.51%、51.35%,前二者在HCC组织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其表达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为DCP>Glypican-3>AFP,三者表达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分析及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及术前血清AFP、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均与术后早期复发死亡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的Glypican-3及DCP的表达与门脉癌栓,肿瘤大小等因素为HCC术后复发死亡的危险因素,且与HCC的复发死亡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P、Glypican-3在HCC组织中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表达,与目前所研究的血清学结果基本一致,并与AFP在HCC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上互为补充,与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以作为HCC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

  • 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富金;岑松;龚选举;Qinglong Hu;谢贤和

    目的:探讨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治疗与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5月~2011年5月间11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病例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进行Glypican-3、AFP、CK8&18、HCG、PLAP、CD99、S-100 和CD34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患者中位年龄15个月,右侧占优(9/11),睾丸单侧无痛性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血清AFP值明显升高.组织学分型:10例为单纯型卵黄囊瘤,1例为伴有成熟性畸胎瘤的混合型卵黄囊瘤病例.所有的卵黄囊瘤中,Glypican-3弥漫强阳性表达,而CK8&18、AFP均呈不同程度阳性,其余的CD99、S-100 和CD34等呈阴性.11例睾丸高位切除,2例瘤旁有血管瘤栓者予以BEP方案辅助化疗.目前患者生存良好,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以单纯型多见,混合型罕见.Glypican-3是诊断卵黄囊瘤较特异和敏感的指标.婴幼儿的卵黄囊瘤睾丸高位切除疗效较好,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 前列腺癌组织Glypican-3、β-catenin和GSK-3β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涛;邱建宏;刘健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SK-3)、β黏连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SK-3、β-catenin、GSK-3β蛋白在40例前列腺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块(高危组17例,低危组23例)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块)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GSK-3、β-catenin、GSK-3β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33/40)、90.0%(36/40)、17.5%(7/40),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4/30),23.3%(7/30)、43.3%(1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和高危组GSK-3及β-catenin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表达在低危组和高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3、β-caten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GSK-3β呈较低表达,3种蛋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Glypican-3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志鸿;李艳春;李红玲

    目的:研究Glypican-3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piean-3在肝细胞性肝癌、肝局灶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lypican-3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率为81.25%,而在肝脏良性病变肝局灶结节性增生、肝细胞腺瘤及正常肝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Glypican-3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肝脏 glypican-3
  • Glypican-3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作者:黄侃;唐喆伟;顾虹洁;岳苗苗;任华;钱旻;杜冰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lypican-3)是一类主要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聚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肝癌标志物.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Glypican-3 C端原核载体pIGH3-GPC3并诱导表达,以之免疫BALB/c小鼠后筛选到两株分泌特异性抗Glypican-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GPC3-9和GPC3-11,抗体亲和力常数分别达到1.24×109 mol/L和1.668×109 mol/L;经ELISA、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验证了GPC3-9和GPC3-11均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或肝癌细胞内源性Glypican-3分子,具有潜在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 血清Glypican-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伟;郭霞;曹志刚;赵新泰;屠红

    目的:探讨血清中Glypican-3(GPC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鼠抗GPC3(25-358aa)单克隆抗体和兔抗GPC3(379-393aa)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对3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6例正常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86.96±422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11.7±12.23 ns/mL;正常人血清GPC3平均浓度为6.04±9.21 ng/mL.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GPC3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30 ng/mL为诊断界值时,GPC3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和93%.在151例同时检测AFP和GPC3的HCC血清中,AFP阳性率为49%,GPC3阳性率为40%.AFP联合GPC3检测时,能将HCC的检出率提高至72%.结论:血清GPC3可作为一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

  • 外周血glypican-3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岳惠芬;曹骥;班克臣;苏建家;李瑗;欧超;段小娴

    目的:寻找肝细胞癌微小转移的标志物.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癌、20例非肝癌的恶性肿瘤、20例慢性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的glypican-3 mRNA.结果:Glypican-3 mRNA在健康志愿者、非肝癌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外周血中均为阴性;在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glypican-3的检出率为80%(48/60).Glypican-3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12例血清AFP<25μg/L的肝癌患者血中,8例(66.7%)可检出glypican-3.结论:Glypican-3可作为血循环中有肝癌细胞的标志物,在肝癌患者中阳性预示有血源性转移的可能;并且glypican-3对血清AFP阴性或低值的肝癌患者能起到辅助诊断作用.

  • 婴幼儿睾丸生殖细胞肿瘤15例临床病理和诊治分析

    作者:刘富金;林海;龚选举;Qinglong Hu;谢贤和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组罕见、复杂的异源性肿瘤,有良性和恶性,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肿瘤[1],约60%~75%在3岁以前发病[2],因此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5例婴幼儿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探讨它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和治疗方法,以期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 胃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胡茂通;刘海芳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AS的临床资料、光镜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镜下:肿瘤组织呈现两种不同形态区即普通腺癌区与肝样分化区。免疫组织化学:肝样分化区AFP、Glypican-3(GPC3)阳性,普通腺癌区CK7、CK20、CEA阳性,CK19、CK8、P53两区域均阳性,Hep-par-1、HER2全部阴性。结论 HAS是一类少见的,恶性度高的原发性胃癌,不同于普通腺癌。肝样分化区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 HAS的治疗以根治术为主,辅以化疗。

  • SALL4、D2-40和 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芳;齐冬雪;杨聪颖;王红霞;张洪兰;刘毅;张昶;陈昊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 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Glypican-3与恶性肿瘤的研究及其进展

    作者:杨清峰;郑海伦(综述);燕善军(审校)

    Glypican( GPC)即膜性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是蛋白聚糖的一种。 GPC-3由PILIA等[1]于1996年发现并命名,其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主要由动脉壁内细胞、平滑肌细胞合成。在妊娠期GPC-3主要由胎肝合成,出生后除少数组织有较少表达外,其余正常组织均无明显表达。 GPC-3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或恶变均发挥重要作用。 GPC-3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大肠癌、子宫内膜癌、黑素瘤、肺鳞癌、卵巢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ovary,CCC)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很有可能成为某些肿瘤新的特异性检测标志物。此外,因GPC-3在正常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大部分的HCC、大肠癌、黑素瘤中表达,因此其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较理想的靶点之一。本研究就GPC-3与恶性肿瘤的研究及其进度作一综述。

  • 肝细胞癌Villin及Glypican-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峰;郭国栋;陈小岩

    目的 探讨Villin和Glypican-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illin和Glypican-3在100例肝细胞癌与非肿瘤性肝组织的表达.结果 Villin在肝细胞癌和非肿瘤性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 (73/80)和20.0% (4/20).Glypican-3在肝细胞癌和非肿瘤性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 (68/80)和0%(0/20),两者在肝细胞癌和非肿瘤性肝组织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不是Villin和Glypican-3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而肿瘤的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以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是Villin和Glypican-3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Villin和Glypican-3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助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GPC3、Hep-Par-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价值

    作者:陈远钦;邱建龙;张永辉;陈婷婷;郑素琼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对已确诊的64例HCC、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11例肝转移性腺癌(MAC)、6例局灶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细胞腺瘤(HA)及28例癌旁肝组织进行GPC3、Hep-Par-1抗体标记,检测2种抗体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在HCC中表达率为91%(58/64),其中75%(48/64)为强阳性(+++),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Par-1在HCC中表达率为81%(52/64),在FNH、HA及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率均为100%,在MAC中表达率为9%(1/11),在其余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3和Hep-Par-1对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GPC3可取代Hep-Par-1成为HCC诊断的一线抗体.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