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席勇;吴云剑;聂明;尹勇

    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人肾损伤分子1(KIM-1)浓度,结石清除率及残留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均有下降,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AL及KIM-1浓度均有升高,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GAL及KIM-1浓度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可视穿刺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清除彻底,减少了肾脏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保障.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晓芳;宓士军;马秀清;周广军;隆全利;孙敬宇;郝娟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诊断50例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与MRI对比并行膝关节镜探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声像图表现为滑膜增厚、回声增强,呈树枝、手指、绒毛状、球形漂浮于关节腔中,压之可变形,CDFI无血流,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简单的检查方法.能明确滑膜绒毛突起的聚集部位,为关节镜滑膜脂肪瘤的微创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结论: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应予广泛开展.

  • 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凯敏;杜希剑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常规CTA检查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的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42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种影像学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在成像图像质量对比中,常规CTA扫描时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92.86% (39/42),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Ⅰ级图像质量比例为88.1%(37/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扫描时间、图像减影时间分别是(8.54±0.43) mSv、(76.13±5.47)s、(27.59±3.52)s,相比采用常规CTA检查的(11.38±0.78) mSv、(97.07±9.67)s、(48.14±5.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腔介入治疗后的影像复查中,可以采取光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方便放射科医师读片,同时相比常规的CTA技术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以及更短的扫描时间,对患者的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 左心室大小对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齐贺文;陈晓伟;房秋霞

    目的:探讨左心室大小对行二尖瓣球囊形成术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6例行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患者实施随访,其中80例为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组),136例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组),通过回访对影响早期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左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LVEDDI、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出现二尖瓣反流事件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DDI是心房颤动者独立危险因素,且LVEDDI> 36 mm·m-2较≤36 mm·m-2更易发生早期危险事件.结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LVEDDI≤36 mm·m-2的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疗效.

  • 结肠癌差异DNA甲基化位点初筛及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谱构建

    作者:吴鹏;吴平平;马常兰;施风

    目的:研究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异常甲基化谱.方法:使用850K芯片对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进行分析,初步筛选RUNX3中的差异性甲基化位点.进而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做进一步组织样本验证及新鲜粪便样本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患者癌组织中存在较多高甲基化位点,共筛选出RUNX3等10个差异显著的甲基化基因位点.MSP结果表明,癌组织RUNX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新鲜粪便样本中结肠癌患者RUNX3启动子的甲基化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01).结论:新鲜粪便样本细胞中RUNX3甲基化水平可以用于结肠癌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

  • 噻托溴铵联合茚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琳;杨磊;解郑良;杨阳

    目的:探究茚达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B、C级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茚达特罗吸入治疗,联合组给予茚达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连续用药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后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情况.结果:联合组、对照组治疗6、12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深吸气量、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人数和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茚达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良好,同时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乳腺癌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单海琳;邵清;苏瑛;周斌;邹润龙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与术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60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及13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TCs水平,分析CTCs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36例乳腺癌患者CTCs总阳性率为46.32%,在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中未检出(P<0.01).乳腺癌CTCs阳性率在年龄、肿瘤大小、Grade分级、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ER、PR、Ki67状态、分子分型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低于Her2阴性组(36.2% vs 5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CTCs阳性水平与AJCC分期及Her2状态具有相关性(P=0.011及P=0.057).结论:乳腺癌术前CTCs表达阳性率与术后病理AJCC分期及Her2状态相关,术前检测对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siRNA沉默FoxO1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L-1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廖洪霞;魏艳丽;朱晓燕;叶剑;周琦;吕红彬

    目的:探讨抑制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L-1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oxO1、IL-1β表达.HRCECs按照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Mock组)、阴性对照组(NC-FoxO1组)和si-FoxO1组(si-FoxO1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FoxO1、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FoxO1、IL-1β、p-P38、p-JNK、p-ERK蛋白表达.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M组、si-FoxO1转染组(LV-si-FoxO1组)和空病毒转染组(LV-NC组),DM组、LV-si-FoxO1组、LV-NC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向大鼠玻璃体腔注射LV-si-FoxO1或LV-NC慢病毒载体,注射12周后分离视网膜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FoxO1、IL-1β表达.结果:与5 mmol·L-1葡萄糖浓度组比较,1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5 mmol·L-1浓度组,而35 mmol·L-1浓度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FoxO1组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FoxO1组和Mock组(P<0.05),NC-FoxO1组和Mock组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LV-NC组FoxO1、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LV-si-FoxO1组(P<0.05),LV-NC组与Control组FoxO1、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LV-NC组FoxO1、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FoxO1组p-P38、p-JNK、p-ER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FoxO1组和Mock组(P<0.05),NC-FoxO1组和Mock组p-P38、p-JNK、p-ER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能够诱导HRCECs FoxO1、IL-1β表达增加,抑制FoxO1表达可能是通过降低MAPK磷酸化下调HRCECs细胞IL-1β表达实现的.

  •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4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陶善东;宋立孝;陈月;丁邦和;周立涛;何正梅;王春玲;李玉峰;于亮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采用硼替佐米联合DOLP(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柔红霉素60 mg·m-2第1至第3天,长春新碱2 mg第1、8、15、22天,门冬酰胺酶2000 IU·m-2第2、8、15、21天,地塞米松10 mg第1至第14天)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LL 3例,硼替佐米联合COMEP(环磷酰胺750 mg·m-2第1、3天,米托蒽醌4 mg第1至第4天,地塞米松10 mg第1至第14天,依托泊苷0.1g第1至4天,长春新碱2 mg第1、8、15、22天)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LL 1例,并通过比较化疗前后的患者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NFκB表达与活性评估疗效.结果:3例硼替佐米联合DOLP方案化疗的患者中2例1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1个疗程部分缓解,1例硼替佐米联合COMEP方案化疗的患者未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为复发难治性ALL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一例报告

    作者:田秀秀;袁宝玉;郭怡菁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PPF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早期往往表现为类似于帕金森病的症状,如起步困难、姿势不稳,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但该病大多对多巴胺类药物反应差,因而延误治疗,现报道1例如下.

  • “三七片结合运动”疗法创新干预MTSS的研究

    作者:刘昱欣;戴建国;黄玉芳

    目的:研究三七片结合运动疗法对特警学员胫骨疲劳性骨膜炎(MTSS)的疗效.方法:MTSS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三七片组、运动组和结合干预组3组.运动组采用维持原有训练的方法,三七片组应用口服三七片并停止训练的方法,结合干预组采用边维持训练边口服三七片的方法.对比3组学员在学期末MTSS愈合率和干预前后的胫骨平均骨密度、腰椎T评分、左右腿肌肉量、疼痛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愈合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结合干预组、三七片组和运动组;结合干预组的干预后主观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学期均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下肢肌肉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三七片结合运动干预降低训练过程NRS、促进MTSS愈合的效果佳,可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 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真锋;法宪恩;王宏山;高成山;柳兵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心外科成功实施弓部置换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进行谵妄诊断,根据有无术后谵妄分为两组(谵妄组n =32、非谵妄组n=76),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9.6%.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平均动脉压谷值< 50 mmHg及椎动脉缺血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平均动脉压谷值小于50 mmHg及椎动脉缺血是夹层围手术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miR-21/Smad7探讨芍药苷在抗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作者:张会超;徐里;芮浩淼;曹程浩;杨凤鸣;袁彬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在对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ng-Ⅱ诱导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组、Pae组及Ang-Ⅱ+Pae组,脂质体转染法将微小RNA-21模拟物(miR-21 mimic)、信号转导分子7(Smad7) siRNA及其对照转入模型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算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实时PCR检测miR-21及心房利尿钠肽(ANP)、脑利尿钠肽(BNP)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1对Smad7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Smad7、ANP及BNP蛋白表达.结果:Ang-Ⅱ诱导显著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ANP、BNP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miR-21,Pae能部分逆转Ang-Ⅱ诱导的miR-21表达增加(P<0.05),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ANP、BNP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P<0.05).MiR-21靶向Smad7 3'-UTR,发挥对Smad7转录后翻译的抑制作用,Pae能降低miR-21对Smad7的抑制(P<0.05),Smad7敲除后削弱了Pae对心肌细胞作用的相对表面积以及对ANP、BNP 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Pae能通过负性调节miR-21降低靶蛋白Smad7表达,发挥抵抗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林;陈佳佳;龚沈初;崔志明;阮席武;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和常规CT值(rCT),并测量椎体MR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分(VS)和各测量结果对胸腰椎骨髓水肿的检测能力.结果:共分析了147个椎体,骨髓水肿和无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 =0.00),各CT测量参数均与VDR呈显著相关并存在线性关系(均为P=0.00).VS、VNCa、rCT均可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其中VS、VNCa的检测效能高于r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VS、VNCa对椎体骨髓水肿的检测效能间无显著性差异(P=0.68).结论:第3代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显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从而为临床区分椎体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提供参考.

  • 番茄红素减轻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作者:黎妮;黄巧;贾琳;刘昌璇;黄娟;李永霞;陈文莉

    目的:探究番茄红素(Lyc)对高糖诱导小鼠肾足细胞(MPC5)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PC5细胞,使用高糖和不同剂量(3.125、6.25、12.5 μmol·L-1)Lyc处理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胞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损伤标志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MPC5细胞活性降低,胞内ROS含量增加(P<0.05).Lyc可增加高糖状态下MPC5的细胞活性,且具有剂量依赖性;Lyc还可清除胞内ROS,诱导自噬增加,改善细胞损伤,活化PI3 K/AKT通路,均与高糖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高剂量Lyc组比较,LY294002处理后细胞中PI3 K/AKT通路蛋白表达被抑制,细胞自噬降低,细胞损伤增加(P<0.05).结论:Lyc可通过降低胞内ROS增强自噬,减轻高糖诱导小鼠MPC5损伤,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PI3 K/AKT信号通路有关.

  • 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创伤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作者:柴青;张可贤;唐育民;李桂芳

    目的:通过单独运用远端缺血预处理和远端创伤预处理及两者联合运用的方式给予大鼠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再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而评估两种方法单独运用和联合运用的优劣.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远端创伤缺血预处理组、远端创伤预处理组和远端缺血预处理组5组.腹部正中切开腹壁2 cm作为创伤预处理,双侧股动脉阻断作为缺血预处理,然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情况,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定大鼠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心肌损伤标记物,并取心脏标本染色后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3个实验组血清氧化抗氧化指标、心肌损伤标记物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间两两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抗氧化指标和心肌肌钙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乳酸脱氢酶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运用缺血预处理和创伤预处理或者两者联合使用均能诱导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但是联合使用并没有显示出更强的保护作用.基于这个结果,对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可以不必再给予缺血预处理来保护心肌;而对于行其他非腹部大手术和微创手术的病人,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保护病人脏器功能是有益的.

  • GPCOG中文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正常老人的评分比较

    作者:朱敏捷;肖世富;林翔;严峰;季曹珺;李霞

    目的: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和正常老人的全科医生认知功能评估量表(GPCOG)中文版评分进行对比,分析GPCOG中文版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区分能力.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老年科门诊随访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4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记忆检测的正常老人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GPCOG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时间定向力、画钟试验、时事、回忆、GPCOG患者部分分数、GPCOG知情者部分分数和GPCOG总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COG总分在对两组进行区分时,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0.0%.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GPCOG中文版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老人,GPCOG中文版评分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人与正常老人进行区分时效果显著.

  • 食管静脉曲张择期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庞雪芹;冯璜;陈彦君;陈卫昌;朱兰香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择期采用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和硬化术(EI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EVL及EIS二级预防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后随访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内套扎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硬化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6周内套扎组有2例出现再出血,硬化组有6例出现再出血,两组在6周内出现并发症及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静脉曲张复发率套扎组为66.67%(28/42)、硬化组为38.10% (32/84),随访至12个月结果显示静脉曲张复发率套扎组为83.33% (35/42)、硬化组为51.19% (43/84).6个月后两组食管静脉曲张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VL及EI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短期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EIS治疗静脉曲张的再发生率明显低于EVL.

  • LT4治疗甲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研究

    作者:孙玲;熊若嵋;龚华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作为LT4组,采用LT4行替代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随访2年后的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并与选取的10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LT4组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T4组的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出生时LT4组和健康组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6个月后LT4组的身长、体质量、头围与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岁时LT4组患儿的C-WYCSI量表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采用LT4替代治疗能迅速纠正患儿甲低状况,促进患儿身体及智力发育.

  • 关于131I标记酪氨酸修饰的血管靶向肽GX1用于消化道肿瘤诊治的实验研究

    作者:曲士颖;王铁;黄京伟

    目的:设计合成酪氨酸(Tyr)修饰的肿瘤血管靶向肽(GX1),分析131I标记短肽Tyr-GX1在荷消化道肿瘤裸鼠体内的显影特征,探讨131I标记短肽Tyr-GX1作为肿瘤血管靶向诊治的可能性.方法:通过Iodogen碘标法对Tyr-GX1进行131I标记,检测标记率和稳定性;建立裸鼠模型并注射标记肽,分析胃癌组和结肠癌组24 h显像结果.结果:用直接标记法标记Tyr-GX1、GX1短肽,测定标记率提示无需纯化;本研究Tyr-GX1与肿瘤组织结合率较高.胃癌组Tyr-GX1组自8h开始,肿瘤部位放射性浓聚灶高于心血池本底,随时间延长逐渐递增;结肠癌组Tyr-GX1组也自8h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随时间延长逐渐递增,到18h达到高峰后略有下降,肿瘤部位和心血池本底放射性比值始终高于1;两种消化道肿瘤的浓聚及达到峰值时间各有特征;结肠癌组T/NT数值持续高于胃癌组.结论:本研究提示131I标记短肽Tyr-GX1具有良好的体内肿瘤血管靶向性,与肿瘤组织结合率较高,且两种消化道肿瘤的浓聚及达到峰值时间各有特征.131I标记短肽Tyr-GX1作为肿瘤血管靶向诊治具有一定价值和可能性.

  • miR-200c通过靶向调节AHNAK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顾兴伟;周家华

    目的:探讨miRNA-200c(miR-200c)对胰腺癌细胞AHNAK基因的表达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在胰腺癌细胞SW1990和PANC-1中转染miR-200c类似物(miR-200c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Scramble),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00c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00c与AHNAK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结合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HNAK的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W1990和PANC-1细胞转染miR-200c类似物后miR-200c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miR-200c后,显著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200c能够与AHNAK的3'UTR结合;过表达miR-200c显著下调了AHNAK的蛋白表达.结论:miR-200c可以通过靶向调节AHNAK基因从而发挥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

  • 瓜蒌皮提取物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

    作者:甄庆强;张洁;雷震;李猛

    目的:探讨在大鼠中瓜蒌皮提取物如何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只、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20只、瓜蒌皮提取物实验组20只,采取1%蛋氨酸喂养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检测血清中TC、TG、LDL、Hcy浓度,主动脉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斑块情况,MTT试剂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瓜蒌皮提取物处理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RT-PCR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瓜蒌皮提取物处理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myc、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Hcy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组织切片显示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得到显著改善.MTT细胞增殖检测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处理血管平滑细胞后,细胞内c-myc、c-fos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皮提取物可以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 D-D、MMP-9及Lp-PLA2联合检测用于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析

    作者:郭俊勇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联合检测用于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4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D-D、MMP-9、Lp-PLA2在两组受试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与受试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独诊断、联合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D-D[(779.1±163.5)μg·L-1vs(117.3±52.5)μg·L-1]、MMP-9[(264.4 ±35.8)μg·L-1Us(55.3±7.6)μg·L-1]、Lp-PLA2[(28.7 ±10.2)nmol·L-1vs(11.9±6.4)nmol·L-1]表达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与D-D(r =0.462)、MMP-9(r=0.493)、Lp-PLA2(r=0.592)均存在相关性,D-D、MMP-9、Lp-PLA2三者联用的敏感度(90.6%)、特异性(86.7%)、约登指数(0.77)及曲线下面积(0.898)均高于单独指标或两两指标联用.结论:D-D、MMP-9及Lp-PLA2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脑梗死诊断的准确度.

  • 炎症小体蛋白AIM2负调节抗RNA病毒反应发生

    作者:李健;刘雪;杨硕

    目的:探索炎症小体蛋白AIM2在抗RNA病毒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野生型和AIM2基因敲除的巨噬细胞上感染不同RNA病毒,感染一定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含量,用定量PCR和ELISA检测抗病毒基因和炎症因子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病毒信号通路蛋白的激活.结果:相对于野生型巨噬细胞,AIM2基因敲除细胞在RNA病毒感染后有更少的病毒存在,并且抗病毒效应分子在AIM2敲除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此外AIM2基因敲除可促进RNA抗病毒通路TBK1、IRF3和IKBα的激活.结论:炎症小体蛋白AIM2负调节抗RNA病毒反应.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的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初探

    作者:黄仁宏;胡丽娜;王筱媛;曹婷;乔振东;闵志均;余明华;刘晓健

    目的:探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 1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cHL患者肿瘤组织中HDAC11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霍奇金-李-斯(Hodgkin-Reed-Steinberg,HRS)细胞中HDAC 11的表达14例阴性、28例弱阳性和14例阳性,结节硬化型共28例,高表达率21.4%;混合细胞型共22例,高表达率27.2%.HDAC 11在cHL的组织HRS细胞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大肿块及B症状的关系不明显,与是否有结外累犯有明显关联(x2=8.185,P=0.011).56例cH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40个月(95% CI为90.1 ~189.9)、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08个月(95% CI为96.0 ~119.9).HDAC 11阴性表达组的10年PFS大于HDAC11弱阳性组,也大于HDAC 11阳性组(分别为86%、70%和1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3);HDAC11阴性组的10年OS大于HDAC11弱阳性组,也大于HDAC11阳性组(分别为100%、78%和4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AC 11表达与cHL患者是否有结外累犯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HDAC11低表达是普遍现象,HDAC11表达增高与PFS及OS呈负相关.

  • 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影响

    作者:徐亮;杨松;陈燕春;季燕妮;庄乾;孙俊翔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通过压力导丝法测定有IMR和离子交换法测定(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数据的患者224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一组4.0%≤HbA1c <6.0%;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4.0%≤HbA1c<6.0%、6.0%≤HbA1c<7.0%、7.0%≤HbA1c<8.0%、HbA1c≥8.0%4组.比较5组患者HbA1c水平与IMR的关系,探讨HbA1c对糖尿病患者IMR的影响.结果:5组比较结果显示,HbA1c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非糖尿病患者的IMR低于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中,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IMR值也会升高(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IMR,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IMR升高的危险因素.

  • 血清α-促黑细胞刺激素与S100B蛋白在钝性胸部外伤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建波;樊汉利

    目的:研究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促黑细胞刺激素(α-MSH)和S100B钙结合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住我院的钝性胸部外伤患者42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α-MSH、S100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2)入院时以及入院后1、4、7d的含量,分析钝性胸部外伤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各指标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各指标在钝性胸部外伤疾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后对α-MSH和S100B与疾病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MS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17.236,P=0.036),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患者血清中S100B和TNF-α的水平与α-MSH具有相同的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患者入院1d时达到峰值.在钝性胸部外伤患者中,血清中α-MSH、S100B和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8、0.748、0.633.与对照组相比,钝性胸部外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α-MSH和S100B蛋白与钝性胸部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结论:钝性胸部外伤患者血清中α-MSH及S100B蛋白水平能够反映病情的发展,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密切相关,对临床上钝性胸部外伤疾病的早期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大脑前循环障碍患者颈内动脉BHI的超声检测

    作者:张天平;张炽敏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大脑前循环障碍患者颈内动脉血流的屏气指数,探讨其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并经MR证实的单侧大脑前循环障碍患者30例(研究组),应用CDFI检测双侧颈内动脉(ICA)在平稳呼吸时和屏气30 s末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计算ICA血流量(Q),同时选取30例同年龄无脑循环障碍人群作为对照.以(屏气后ICA的Vm-屏气前ICA的Vm)/屏气前ICA的Vm×100/屏气时长计算屏气指数(BHI),对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BHI进行自身对照;对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与对照组同侧BHI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屏气前后的ICA内径测值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屏气30 s末的血流速度(包括Vs、Vd和Vm)均有升高,PI及RI均呈降低的状态;屏气前后各组血流参数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ICA的BHI为0.83±0.13,健侧BHI为1.03±0.17,对照组BHI为1.25±0.19,两两比较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基础状态下ICA血流量与BHI呈正相关(r=0.494,P<0.05).结论:单侧大脑前循环障碍患者患侧ICA的储备功能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且健侧代偿功能低于正常人群.

  • 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沈健;董小刚;张建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d.胆瘘7例,均保守治疗治愈;肠管损伤5例,腔镜下完成修补.无胆管损伤、出血、肠瘘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3年复发胆总管结石5例,3例再次行腔镜手术,另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较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不同骨增量技术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董衡;周娜;朱艳香;陈琳;吕昊昕;牟永斌

    目的:评估不同骨增量技术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3 ~2016年内行上颌前牙延期种植患者33例,共植入51枚种植体.根据植骨术的不同分为3组:A组,钛网植骨;B组,自体骨外置植骨(Onlay植骨);C组,常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锥形束CT(CBCT)对术区牙槽骨进行扫描测量与分析,评估植骨术后牙槽骨水平向骨增量(L1)、种植术前较植骨术后的牙槽骨吸收量(L2)和种植术后1年的牙槽骨吸收量(L3)等.结果:CBCT评估显示A组术后L1[(5.17±0.37) mm]与B组[(5.31±0.36) mm]相比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大于C组[(3.87 ±0.57)mm];但A组L2[(0.07±0.05) mm]小于B组[(0.38 ±0.12)mm]和C组[(0.35 ±0.09)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植入后1年随访有微量的骨质丧失,A组大于B组或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BR采用钛网在上颌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中可提供令人满意的水平骨增量效果.相比于采用可吸收膜的常规GBR可以增加更多的骨量,并且可提高GBR适应证范围.该术植骨后植骨材料吸收较缓慢,优于Onlay植骨术和常规GBR手术.

  • 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宿士智;李辉;杜彦斌;冯艳玉

    目的:比较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与单用电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0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为双极组,单用电刀为电刀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及肿瘤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手足麻木及抽搐、术后声音嘶哑等.结果:双极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手足麻木及抽搐、术后声音嘶哑方面与电刀组存在显著差异(均P <0.05),双极组优于电刀组.在术后引流量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结论:双极电凝镊结合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作用优于单用电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推广双极电凝镊的使用.

  • 钻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邱治春;余能伟;陈礼刚

    目的:探究钻孔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置管钻孔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钻孔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2~4万U·次-1,夹管2h后开放引流,每天重复2~4次,持续3~5d.治疗3、5d复查颅脑CT评估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情况;统计患者拔管时间;治疗3、7、14 d后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RP、IL-6及IL-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90 d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结果:治疗3d和5d后,CT显示观察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在NI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4% vs91.3%;38.6% vs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恢复也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NIHSS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可快速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

  • 抑制P-糖蛋白转运体功能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甲;陈宝安

    导致肿瘤化疗治疗失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为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而其同样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疗效与预后.研究发现P-糖蛋白的过表达在肿瘤多药耐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P-糖蛋白抑制剂已被相继研制出来并试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和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然而,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被投入临床应用,其原因多为缺少高选择靶器官性及不可耐受的毒性.在近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已经利用一些其他的创新手段试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如基因沉默、药物运输系统、改变细胞膜完整性及中药相关应用等.作者将从P-糖蛋白结构与功能、P-糖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通过抑制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相关机制及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 腹腔感染中的相关病原菌及其特点

    作者:黄金健;任建安

    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多以及创伤事件的增加,腹腔感染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因此,熟知腹腔感染中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情况,对于理解感染源控制的重要性以及早期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神经疾病伴抑郁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小玉;张干;苗青

    事件相关电位P300主要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注意、记忆等信息加工的电生理变化,尤其在抑郁症的诊断、评估抗抑郁药疗效方面都有研究.近年来对神经科躯体疾病伴抑郁的研究越来越多,临床上很多疾病均有伴发抑郁的可能,如卒中后抑郁、帕金森病后抑郁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但是神经科医生对其认识不足造成高漏诊率.本文中作者主要就P300在神经科躯体疾病伴抑郁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为其日后的早期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 糖尿病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蕊芳;刘昊凌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糖尿病对血管、神经和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已经被研究的较为深入,但较少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女性卵巢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远高于非糖尿病女性,且1型和2型糖尿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作者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育龄期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展开综述.

  • 活性氧簇对干细胞更新和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义娟;徐惠;权斌;胡方方;刘小燕;杨亚茹

    活性氧簇(ROS)是从分子氧衍化而来的活性成分,干细胞为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理水平ROS是干细胞第二信使,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必不可少.需氧生物通过非毒性范围内ROS产生和清除的平衡系统调节ROS含量,一旦平衡被打破,细胞将经受氧化应激而造成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被杀死,可引起许多疾病.肿瘤干细胞与非肿瘤干细胞相比,产生较少ROS.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ROS积聚更为敏感,因此推测外源性ROS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本综述详细描述了ROS对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影响,介绍干细胞内ROS量的调控及其临床应用.

  • 肠道细菌与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晶;薛博瑜;方南元

    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失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可破坏肠黏膜机械屏障,致病物质入血,进而导致多种疾病.肠黏膜机械屏障由肠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及覆盖于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共同构成.作者从肠道细菌影响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的角度,分别对肠道细菌及代谢产物与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及紧密连接的关系进行综述.

  • miRNA-21与器官损伤和纤维化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方申存;张海涛;王彩英;张映铭

    miRNAs是由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组成,参与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21不仅在多种类型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起到促进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也参与调控脏器损伤和纤维化.随着技术进步,miRNA-21的检测手段也不断更新.作者就近年来miRNA-21与生物体重要器官损伤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miRNA-21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