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

    作者:张克乾

    目的:研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分别观察120例成人(20~40岁)及48例儿童(1~14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药物治疗后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以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过雄激素治疗后,血象三系造血增加,淋巴系造血不增加.骨髓象粒系、红系增加;巨核细胞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列入统计范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逐渐上升.儿童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上升程度高于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雄激素治疗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逐渐增加,且其增加与血象以及骨髓象的好转是一致的.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林林;丁浩;张映;沙静;丁海燕;钟际玲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医疗法配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塞来昔布、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应用塞来昔布、别嘌呤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汤剂口服及中药患处外用熏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尿酸及血沉的变化,以及随访3个月过程中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9.0%(89/100),对照组为73.3%(44/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尿酸、血沉均有明显下降(P<0.01).随访3个月过程中治疗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薄小萍;李明秋;陈茂华;张常莹;鲍小京;陆卫红;吴小庆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功能Killip Ⅲ级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rhBNP组(32例)和多巴酚丁胺组(31例),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脉用呋塞米针剂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rhBNP(1.5 μg·kg-1静脉推注后,以0.007 5~0.01 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和多巴酚丁胺(2.5~10 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在用药前及用药72 h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EF)值,重新评价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观察患者72 h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用量及血压的变化,并观察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血BNP均下降,rhBNP组更加明显(P<0.01);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rhBNP组EF及心功能Killip分级均改善(P<0.01),利尿剂用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30 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rhBNP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预后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

  • 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体心血管疾病急性效应关系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常旭红;张钰;吴建茹;王蓓;唐萌

    目的:回顾总结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心血管疾病急性有害效应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择心血管疾病、颗粒物、时间序列研究等相关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对检索文章按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为4类:PM10、PM2.5~10、PM2.5、超细颗粒物(UFP);然后对每种粒径的颗粒物根据效应变量(RR或RD)及结局(入院或死亡)进行分类,将符合标准并能够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定量合成.纳入文献之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α=0.10),若检验提示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值和95%CI;若检验提示存在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值和95%CI.对不符合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定性的系统评价;同时对潜在的发表偏倚进行Begg′s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对纳入的51篇文献分类整理,将文章中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得出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的总效应关系,入院率结果显示:PM10 RD 0.7%(0.1%,1.3%),PM2.5~-10 RD 0.3%(0.01%,0.7%),PM2.5 RD 0.9%(0.7%,1.1%);死亡率结果显示:PM10 RR 1.02(1.01,1.03),RD 0.51%(0.36%,0.65%);PM2.5~-10 RR 1.024(1.010,1.038),RD 0.3%(0.01%,0.6%);PM2.5 RR 1.013(1.002,1.025),RD 0.86%(0.47%,1.24%).UFP对人群心血管影响的研究较少,共纳入9篇文献,均提示UF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结论:颗粒物是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与其粒径有关,纳米级物质研究成为热点,有关资料目前相对匮乏,将是以后研究重点所在.

  • 人CCR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鉴定

    作者:程林;宋红勇;吴喜林;吴稚伟

    目的:构建人CCR5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PCR扩增人CCR5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内,构建含人CCR5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CR5.使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HIV假病毒感染实验的方法,鉴定CCR5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结果:克隆的人CCR5基因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基因序列100%同源.瞬时转染真核细胞后,RT-PCR在预期的位置检测出目的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约25.6%的细胞表达CCR5蛋白,且该蛋白能介导HIV假病毒的感染.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CCR5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 感染性结石大鼠模型的尿路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吕建林;徐彦

    目的:通过构建感染性结石的大鼠模型,观察感染性结石的形成对尿路组织病理学的损害.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4)、假手术组(n=10)和实验组(n=10).空白对照组膀胱内不置入任何异物.假手术组膀胱内不置异物,仅行膀胱无菌穿刺.实验组大鼠在腹腔麻醉后,于下腹部正中切开腹腔,提起膀胱,以无菌G18穿刺针穿刺膀胱,于膀胱顶部穿刺入膀胱,经穿刺针内腔,使用推杆将聚乙烯管(此前浸泡于107CFU·ml-1的奇异变形杆菌悬液中,置于恒温箱中共同培养8 h以上)推入膀胱,退出穿刺针后关闭腹腔.手术后第21天,将大鼠以过量麻醉方法全部处死,分离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并将获取的尿路组织标本置入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尿路组织标本后进行相关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尿路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变化,膀胱内无结石生成.实验组大鼠的尿路组织主要表现为肾输尿管膀胱的炎症改变;膀胱内有感染性结石的形成.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及其解脲酶对尿路上皮细胞可以造成损伤,损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 应用健侧耳软骨及组织瓣修复Medpor耳支架外露

    作者:刘宁;刘育凤;黄金龙;陈刚;闻可;王金明;廖亚敏;张良关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Medpor耳支架外露的方法.方法:对6例Medpor耳支架外露患者予以局部清创,去除支架外露部分,应用健侧耳软骨塑形替代去除的Medpor支架部分,同时采用组织瓣加植皮覆盖软骨.对去除支架后不影响再造耳形态者可直接采用组织瓣修复.结果:本组Medpor耳支架外露的平均发生时间在外耳再造术后15个月,外露的主要原因是外伤或感染,外露的部位发生于再造耳上极、耳垂与皮瓣交界部位.6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5个月,未发现外露好发部位的再次外露,耳廓外形良好.结论:应用健侧耳软骨修复Medpor耳支架外露不仅可获得满意的外形,而且可以防止支架再次外露.

  •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作者:卫文俊;陶霖玉;李蓉;陈玲;王玉蓉;曾凤好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和常规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3、5、7、14天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仅采血1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14的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IL-6的浓度,并分析与TL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入院第1天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明显增高(P<0.01),两组在入院后第3、5天TLR4表达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常规组相比,入院第1天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后第3、5、7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血浆TNF-a、IL-6浓度的变化与TLR4变化一致.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明显增高,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拮抗和抑制作用与其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血清合肽素、降钙素原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价值

    作者:吴丽芳;张卫国;姜艳平;赵云峰

    目的:评估血清合肽素、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159例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在入组时、入组第14天、第6个月末分别留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合肽素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血清合肽素、降钙素原水平对AECOPD患者临床风险预测的价值.结果:与入组第14天和第6个月末相比,AECOPD患者入组时血清合肽素、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过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入组时血清合肽素水平较高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而降钙素原水平较高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合肽素水平是AECOPD患者6个月内死亡事件发生的唯一预测因子(P<0.05);血清合肽素水平预测6个月内死亡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61~0.87,P<0.05).结论:血清合肽素水平可以作为AECOPD患者临床风险预测指标.

  • 济南铁路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进;刘艳萍;杨海英;尹林;陈丽丽

    目的:研究济南铁路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数据库中抽取连续5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济南铁路局在职职工28 77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按年度和统一标准进行血压和相关信息的提取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年至2010年期间济南铁路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41岁以前逐年升高趋势明显,41岁以后逐年升高趋势趋缓(P<0.01);不同年龄组比较,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岁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高,为49.65%,51~60岁发生率低,为39.3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靶器官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P<0.01).结论:济南铁路局在职职工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逐年增加,而且有年轻化趋势;同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靶器官损伤明显增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而且干预年龄应提到30岁以前,以有效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 黄芪甲苷的抗氧化性对缺氧缺糖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

    作者:承燕;吕磊;江时森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Ⅳ)的抗氧化性对缺氧缺糖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用无糖Na2S2O4溶液制造的细胞缺氧模型给予AST-Ⅳ预处理,同时以抗氧化能力相近的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Trolox)作为对照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的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FITC-annexin V/PI双染检测凋亡情况.结果:经60 μmol·L-1的AST-Ⅳ预处理后,细胞内ROS、MDA浓度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与Trolox预处理组相近.AST-Ⅳ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Trolox预处理组(P<0.01).AST-Ⅳ预处理组LDH漏出率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但不如Trolox预处理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AST-Ⅳ能减轻无糖Na2S2O4溶液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但效果不如Trolox,其抗氧化性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有限.

  • 克隆猿猴病毒40增强子修饰人乙酰肝素酶基因核心启动子及活性分析

    作者:王永;陈晓鹏

    目的:克隆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增强子序列,修饰人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基因核心启动子,并分析其活性.方法:PCR扩增SV40增强子序列并测序鉴定,酶切连接插入到pEGFP-HPSEp中指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EGFP-HPSEp-SV40enh.将原质粒、重组质粒和阳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肝癌细胞(HepG2)、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慢性白血病细胞(K562).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质粒促转录活性.结果:扩增的SV40增强子序列长度为237 bp,序列分析与GeneBank收录一致.重组质粒pEGFP-HPSEp-SV40enh经酶切和测序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SV40增强子序列插入到指定克隆位点.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pEGFP-HPSEp-SV40enh的HepG2、Hep2和K562细胞均有较强荧光表达;转染pEGFP-HPSEp的细胞荧光强度均较弱.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pEGFP-HPSEp-SV40enh在HepG2、Hep2和K562细胞的平均转染率分别为3.7%、6.0%和5.5%,pEGFP-HPSEp转染率分别为4.8%、13.4%和7.7%,两者比值均小于1.结论:成功克隆了SV40增强子序列并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HPSEp-SV40enh,SV40增强子可以初步提高HPSE启动子的活性.

  • GST-hCA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沈涛;许晓军;李妍;梁爽;薛峰;付勤

    目的:构建GST标签的人c-Cbl相关蛋白(GST-hCA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其表达.方法:从COS-1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用PCR方法扩增出hCAP基因全长,通过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GEX-5X-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1-hCAP,并转化E.coli DH5α,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大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原核表达质粒GST-hCAP构建成功,用Western blot方法也证实了GST-hCA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GST-hCAP原核表达载体,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CAP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基础.

  • 麻醉快速诱导药物对颅内肿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陈一丁;谭小红;王志仪;杜艺;唐育民

    目的:探讨麻醉快速诱导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肌肉松弛剂对颅内肿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术前颅内压轻度增高的颅内幕上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罗库溴铵组(FR组)、芬太尼+琥珀酰胆碱组(FS组)、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组(SR组)和舒芬太尼+琥珀酰胆碱组(SS组)组.观察全麻诱导前至硬脑膜切开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呼吸末二氧化碳、气道峰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后各组患者颅内压显著升高,脑灌注压显著下降(均P<0.05).诱导剂量的琥珀酰胆碱和罗库溴铵对麻醉诱导后颅内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使用舒芬太尼的两组患者脑灌注压值较两组复合使用芬太尼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颅内幕上肿瘤患者麻醉诱导后颅内压升高与使用阿片类药物有关,而非快速起效肌肉松弛剂所引起.诱导剂量的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有更强的降低脑灌注压的作用,在颅脑外科麻醉诱导中应谨慎使用.

  • NGAL对成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许红阳;臧芝栋;严洁;梁锋鸣;杨挺

    目的:探讨血和尿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成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2例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相的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肌酐(Scr)、血NGAL和尿NGAL.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观察两组Scr、血NGAL和尿NGAL的动态变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NGAL和尿NGAL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例患者中21例术后24 h Scr水平上升至基础值的1.72倍,AKI发生率为18.8%.AKI组术后2 h血NGAL开始显著增高并达到峰值,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2.2±22.3) ng·ml-1和(16.9±3.1) ng·ml-1,P<0.05];尿NGAL较基线值明显上升[分别为(132.4±41.1) ng·ml-1和(30.8±23.1) ng·ml-1,P<0.05],并在术后4 h达到峰值.AKI组术后2 h,血NGAL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的可信区间为0.756~0.976,以19 ng·ml-1作为AKI的诊断界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88.4%;尿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的可信区间为0.86~0.966,以56 ng·ml-1作为AKI的诊断界限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88.4%.结论:心脏手术后2 h的血、尿NGAL水平对AKI具有预测价值,其出现变化时间远早于Scr;血、尿NGAL可作为心脏术后并发AKI患者的早期诊断的标记物.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24例报告

    作者:吕剑剑;葛孝忠;陈业庭;杨林;朱青松;陆小河;章焱周;王恩旺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不同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照研究

    作者:丁澍;严金川;陈小节;李璇;孙涛;李权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54例发病≤12 h 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n=182)与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n=72)患者的手术操作、住院情况以及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和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手术时间短[(36.1±16.3)min vs (40.5±15.1)min,P=0.049),依从性高(81.9% vs 26.4%,P<0.005),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5.5% vs 34.7%,P<0.005),住院时间缩短[(9.2±3.0)d vs (10.8±4.2)d,P=0.003].结论:在强化抗栓条件下,相对于股动脉途径,急诊经桡动脉PCI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并发症和住院日更少.

  • 伽马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李荣富;李欣;吴姗珊;高广周;孙涛

    目的: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γ刀放疗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确诊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并拟行γ刀放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γ刀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时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γ刀放疗1个月后,粪便中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γ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个月不会引起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的改变,但可导致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细菌数量明显下降.

  • 2010年湛江市城乡中小学生龋患的调查分析

    作者:潘惠龄;陈赵

    目的:分析2010年湛江市城乡中小学生龋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儿童少年防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湛江市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中小学校的7、9、12、14和17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1 905人,由口腔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记录每一个学生乳、恒牙的龋、失、补个数,并对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岁学生乳牙龋患率较高,城、乡学生均达55%以上,乡村龋患率明显高于城市,而乳牙龋补率较低,不足20%.恒牙龋患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乡村亦高于城市,恒牙龋补率仍比较低,多数不超过25%.结论:湛江市中小学生,尤其是乡村学生口腔保健水平较低,口腔卫生保健应从小抓起,定期口腔检查是关键.

  •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者术前应用催产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成杰

    目的:探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者术前应用催产素对术中、术后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无指征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100),两组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术前孕妇已短时间应用催产素,且产妇已出现规律性宫缩;对照组术前未用催产素,无宫缩,直接行剖宫产术.两组术中、术后处理一致.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术中和术后2、24 h产后出血量、子宫裂伤与否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和术后2 h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子宫裂伤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指征剖宫产者术前应用催产素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阴道出血量和子宫裂伤发生率,有利于手术操作.

  • 肺炎衣原体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林海;陈丽丹;廖杨;陈建芸;石玉玲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肺炎衣原体基因序列,选取高特异性和保守型的区域进行引物设计,并建立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的检测方法.同时用肺炎支原体、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对Cpn引物的特异性进行分析.对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个咽拭子样本和68个肺泡冲洗液样本进行检测,以荧光抗体检测法作对照,评价实时定量PCR检测Cpn的准确性.结果:Cpn PCR引物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双球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均显示阴性,对Cpn显示为阳性,特异性良好;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的准确性优于荧光抗体检测法.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pn体灵敏度高、周期短,可作为临床诊断Cpn的手段.

  • RP-HPLC定量三乙胺法测定中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李彩虹;彭罡;周克元

    目的:建立一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Luna C18柱(1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5 ∶75),每1 000 ml 0.1%的磷酸溶液中加入50 μl的三乙胺(扫尾剂)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340 nm.结果:采用HPLC法检测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在0.246~2.4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0%.结论:HPLC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的质量控制;一定量的三乙胺分析纯可作为很好的扫尾剂,用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SCN5A基因变异与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丽沈;于宪一;邢艳琳;市田蕗子

    目的:分析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LVNC)并发心力衰竭者心脏钠通道alpha亚单位SCN5A基因变异情况,探讨该基因与LVNC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从62例LVNC的先证者外周血中提取DNA,并行SCN5A基因的DNA序列分析来检测该基因的变异.结果:共发现了7种变异,分别是rs6599230:G>A、c.453C>T、c.1141-3C>A、rs1805124:A>G(p.H558R)、rs1805125:C>T(p.P1090L)、c.3996C>T-和rs1805126:T>C.合并有心力衰竭者SCN5A基因的变异率(53%)高于无心力衰竭者(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结论:SCN5A基因变异与LVNC并发心力衰竭有关.

  • 基于骨架驱动的牙齿形态设计

    作者:黄香;程筱胜;戴宁;闫国栋;董光雷

    目的:通过驱动牙齿修复体内部的骨架线来实现对牙齿表面形态的变形设计.方法:首先依据牙齿形态勾画曲线,将所勾画的曲线通过平移、旋转等操作放置到模型内部,作为该模型的近似骨架;其次将骨架线离散化,构建离散点处的局部标架,建立标架与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后通过操纵骨架来实现对模型的变形.结果:通过切、磨牙和双尖牙的变形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模型不需要经过预处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简单而有效的交互方式完成牙齿修复体表面的形态设计.

  • 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CPT-11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讨

    作者:冯婉婷;车晓玲;李进;宗明珠;史玉叶;曹维克;何敬东

    目的:建立耐伊立替康(CPT-11)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CPT-11),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建立人结直肠癌耐药株HT-29/CPT-11;CCK-8法检测CPT-11对亲本细胞HT-29和耐药细胞株HT-29/CPT-11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HT-29/CPT-11和HT-29细胞MDR-1 mRNA的表达.结果:(1) 成功建立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CPT-11,耐药指数为6.51.(2) HT-29/CPT-11耐药细胞株倍增时间较原代细胞HT-29延长[分别为(41.29±1.69)h和(27.12±2.73)h,P<0.05].(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耐药细胞株HT-29/CPT-11 G1期细胞数目增加,S期细胞数目减少(P<0.05).(4) 耐药细胞HT-29/CPT-11的MD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HT-29,分别为1.086±0.054和0.416±0.02(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CPT-11,为下一步研究耐药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 氨甲环酸对心脏手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大发;韦俊;李凯;王滨;杜成;唐进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心脏手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停止使用抑肽酶的时间,将56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抑肽酶组(n=303)和氨甲环酸组(n=257),对两组术后失血量、二次开胸止血率、输血量、急性肾功能不全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 h出血量氨甲环酸组为(578.5±386.0) ml,抑肽酶组为(629.3±366.7)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二次开胸止血率氨甲环酸组为3.9%,抑肽酶组为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术后红细胞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2.39±6.20) U,抑肽酶组为(2.08±4.92) U;血浆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1.58±4.85)100 ml,抑肽酶组为(1.67±4.88)100 ml;血小板需求量氨甲环酸组为(1.19±5.12)10 U,抑肽酶组为(1.51±5.29)10 U,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49、0.355、0.797).结论: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血制品需求量,其效果与抑肽酶相似.

  •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文彬;唐水娟;欧阳涛;秦昂;王志远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8例资料完整的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2例CT平扫后7例显示胸腔有巨大软组织肿块存在,5例表现为胸壁宽基底软组织肿块.6例行MRI检查,MRI信号的改变与病理组织成分密切相关,对组织特征的判断明显优于CT扫面.18例患者分别行胸肿块切除术、电视胸腔镜VAT肿块切除术、电视胸腔镜VAT辅助小切口肿块切除术,均治愈出院.结论:SFTP在胸部呈孤立性肿块,CT及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病理学上则表现为肿瘤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细胞核异型性明显.MRI检查对患者的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外科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SFTP的首要治疗方法.

  • 双蒂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甲状软骨膜瓣喉功能重建21例分析

    作者:李海云;赵青;褚建;陈金湘

    目的:探讨喉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1例T1、T2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术中运用单侧双蒂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甲状软骨膜瓣进行修复治疗.结果:术后拔管率为100%(21/21),发声良好率为90.5%(19/21).结论:双蒂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甲状软骨膜瓣是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修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血浆miRNA检测在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明;仇雪梅;樊红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完全配对及不完全配对地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影响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等基本生命活动.miRNA调控几乎参与了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及进展相关.在血浆中miRNA具有含量丰富、性质稳定、易于检测等特征,自发现血浆中存在miRNA以来,血浆miRNA作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备受关注.作者对miR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刘娜娜;欧希龙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是一项新的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微创技术,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术中、术后出血及穿孔,其他少见的有狭窄、腹痛、肠梗阻、局部缺血等.ESD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有药物、内镜及手术等.作者对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 临床路径管理在小儿外科病种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顾亚明;季宝轶;张连丰

    目的:总结我院小儿外科4个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小儿外科急性肠套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症、尿道下裂4个病种共395例作为临床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第一诊断相同、采用传统管理及常规方法治疗的上述4个病种共85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检查费用比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上述4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缩短.除先天性巨结肠症外,其他3个病种的检查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上升.结论: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住院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合理使用抗生素,值得推广应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