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岳婷;任静;刘淑香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对行剖宫产术高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拟行剖宫产术的9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分别给予低、高剂量组产妇0.5%盐酸罗哌卡因2.0、2.5 ml腰硬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产妇VAS评分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阻滞效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20 min,低剂量组产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无改变(P>0.05),心率升高(P<0.05),高剂量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下降(P>0.05),心率升高(P<0.05),两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低于高剂量组的22.2%(P<0.05).结论:对需行剖宫产术的高龄产妇采用低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虽然镇痛效果弱于高剂量,但产妇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且麻醉效果较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收缩压异常与肾功能下降不同分期的关系

    作者:王国威;贡佳慧;卓琳;叶静陶;刘丁阳;汪秀英;卓朗

    目的:探讨体检者中收缩压(SBP)异常与肾功能下降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预防慢性肾脏病( CKD)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178617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以适合中国人的肾脏病饮食改良(cMDRD)简化公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根据eGFR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肾功能不同阶段与SBP异常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SBP异常是肾功能下降各阶段的危险因素( P<0.05,OR>1.00);多因素分析中SBP异常在eGFR<60 ml· min -1· 1.73 m-2阶段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OR>1.00),在80 ml· min -1· 1.73 m-2≤eGFR<90 ml· min-1· 1.73 m-2时与肾功能下降存在关联但未表现出对肾脏的危险作用(P<0.05,OR<1.00) ,而在60 ml· min -1· 1.73 m-2≤eGFR<80 ml· min-1· 1.73 m-2时不是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随着肾功能损伤阶段的前移,SBP异常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多地被肾脏代偿作用减轻或抵消.

  • HBx抑制RASSF1A表达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作者:宋蕴薇;仇雪梅;陆森;樊红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关键基因HBx对肝细胞癌相关抑癌基因RASSF1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方式,以期理解HBx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qPCR法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系中RASSF1A的表达水平差异,并评估RASSF1A表达水平与HBx表达的相关性;应用HBx转染的肝细胞系、肝癌细胞系和DNMT1敲低的肝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以qPCR、BGS等方法分析HBx对RASSF1A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方式.结果:与肝细胞系相比,抑癌基因 RASSF1A 在肝细胞癌细胞系中呈低表达趋势,且RASSF1A的表达水平与HBx表达呈反相关关系.转染HBx基因后,肝癌细胞系中RASSF1A的表达水平下降.应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处理肝癌细胞后RASSF1A的表达水平升高,siRNA抑制主要DNA甲基转移酶 DNMT1 后 RASSF1A 表达水平亦得到回复. BGS 方法分析显示抑制 DNMT1 的表达影响了RASSF1A启动子区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论:肝癌细胞中HBx能够抑制RASSF1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改变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调控其表达而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 欧洲生命质量量表三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叶静陶;卓琳;王国威;贡佳慧;刘丁阳;朱杰;徐玲;卓朗

    目的:探讨视觉标尺( VAS)法、时间权衡( TTO)法、标准赌博( SG)法用于欧洲生命质量量表( EQ-5D)测评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600名医学生作为样本,采用中国大陆EQ-5D官方中文版量表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应用广义小二乘(GLS)回归法和加权小二乘(WLS)回归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医学大学生中,使用固定界限值对正交设计状态评分得到相对一致的结果,模型评分曲线形态相似、几乎重叠,模型回归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模型中生命质量影响大的因素一致,主要为重度的焦虑/沮丧和疼痛/不舒服.结论:在特殊控制的条件下,VAS法、TTO法、SG法可以得出相对一致的结果,在个别健康状态下,SG法评分高于VAS法、TTO法评分低于VAS法;但本研究对象为医学生,可用作青年人群生命质量评分的参考,在全人群中推广应用应慎重.

  • 改良TLIF结合个性减压术与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作者:汪小军;秦入结;任春朋;孙鹏浩;李垠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TLIF)结合个性减压术与经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手术治疗的93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资料,分为改良TLIF组47例和P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植骨融合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点腰腿痛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3、6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ILF组术后1个月时腰痛VAS高于改良TLIF组( P<0.05);两组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改良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PILF组的23.91%(P<0.05).改良TLIF组出现3例神经根损伤、1例脑脊液漏,PLIF组出现4例神经根损伤、2例脑脊液漏、1例硬脊膜撕裂、1例急性尿潴留、3例腰背肌乏力.结论:改良TLIF并个性化有限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与PLIF相当,但对组织结构破坏少、内环境干扰小,手术并发症少,符合精准减压与微创理念.

  • 两种评估量表对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垚;朱欢;朱敏;张跃

    目的:比较两种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评估中的相关性和差异.方法: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和Peabody-2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PDMS-2)两种评估量表分别对65例3~59月龄的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在入院时和综合康复治疗一疗程后进行评估.对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两种量表原始分及两者分值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两种量表评估原始分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0.976、r=0.975,P<0.001);治疗后分值差异也呈现显著相关性( r=0.805,P<0.01) ,而GMFM-88分值变化高于PDMS-2( P<0.05).结论:GMFM-88及PDMS-2在康复评估中呈高度相关性,均能精确地反映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交换使用被认为是可靠的.但在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评估中GMFM-88分值改变较大,提示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联合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粪便Hp抗原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惠美;林晖;欧希龙;黄玉钿;方跃华;孙娟;曹文瑜;傅建英

    目的:探索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胃泌素-17( 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使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HpSA的阳性率.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较对照组的PGⅠ水平和PGR值下降,G-17水平上升,HpSA阳性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GⅠ、PGR及G-17具有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价值.联合PGⅠ、PGR、G-17和HpSA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评估效果佳.结论:联合检测PG、G-17和HpSA可有效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 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在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磊;姚晖;刘春凤;徐林霞;周业江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指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8例行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58例患者分为吻合器造瘘组40例、传统法造瘘组18例,腹膜外造瘘组32例、腹膜内造瘘组26例,对比分析造瘘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传统法造瘘组比较,吻合器造瘘组患者的造瘘口旁感染发生率低(P <0.05),对造瘘口满意度高(P<0.05);与腹膜内造瘘组比较,腹膜外造瘘组患者的造瘘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P<0.05),规律排便出现时间更短(P<0.05),规律排便后每天排便次数少(P<0.05),造瘘口旁疝、造瘘口脱出/回缩、造瘘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法造瘘和腹膜内造瘘,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瘘可减少术后造瘘口并发症,更适用于直肠癌Miles术患者.

  • IGF-1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伍俊伊;曾晓云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内氨基酸递质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亚氨基二丙腈诱导建立)及治疗组(建模成功后给予IGF-1) .采用刻板运动评分进行行为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组织凋亡相关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刻板运动评分显著增加,纹状体内Glu和GABA含量明显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组织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经IGF-1处理后,刻板运动评分、纹状体内Glu和GABA水平均明显减小,NF-κB、caspase-3蛋白显著下调(均P<0.05) .结论:IGF-1可能通过抑制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水平及凋亡蛋白表达.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纹状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血红蛋白水平及CAMI-STEMI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二飞;鄢高亮;钱昊;秦雨涵;刘钜川;马长乐;彭中兴;汤成春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b)水平及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PCI的STEMI患者36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计算CAMI-STEMI评分、记录Hb值及其他生化指标、冠脉病变程度、随访期间(30 d、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MACCE)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入院第1次Hb值分为3组.结果:3组PCI术后30 d、6个月MACCE发生率均随Hb水平的降低而增高.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CAMI-STEMI评分是患者术后30 d 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OR为1.225,95%CI为1.067~1.406,P=0.004) ;贫血是患者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OR为2.071,95%CI为1.178~3.461,P=0.011),无糖尿病的患者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较低(OR为0.585,95%CI为0.363~0.944, P=0.028).结论:CAMI-STEMI评分是患者术后30 d 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贫血是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贫血的STEMI患者发生MACCE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Hb水平患者;糖尿病是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糖尿病大鼠髌腱来源肌腱干细胞体外成脂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宏亮;石柳;李荥娟;徐林;王宸;陈辉;芮云峰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髌腱来源的肌腱干细胞( TDSCs)体外成脂分化的潜能,探讨糖尿病对TDSCs成脂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提取大鼠髌腱TDSCs;观察细胞形态,并在体外诱导其成脂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和检测成脂分化相关基因( C/EBP和PPARγ2)的mRNA表达,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TDSCs成脂分化潜能的差异.结果:造模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 高于250 mg· dl -1.对照组TDSCs( hTDSCs)形态在镜下表现为均一的细长纺锤型,而糖尿病组TDSCs( dTD-SCs)表现为多突的纺锤型.成脂分化诱导9 d后,经油红O染色,对照组细胞内可见大量的脂滴形成,而糖尿病组细胞内仅有少量的脂滴形成,dTDSCs油红O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dTDSCs C/EBP、PPARγ2的mRNA水平也显著低于hTDSCs.结论:糖尿病TDSCs体外成脂分化能力较hTDSCs显著降低,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糖尿病肌腱病变过程中,持续体内高糖环境对TDSCs成脂分化功能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依据.

  • 丹参酮Ⅰ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高文强;邱雪峰;李凯;陈蔚;赵晓智;李笑弓;郭宏骞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T-Ⅰ)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ham+T-Ⅰ组、缺血再灌注( IR)组、IR+T-Ⅰ组4组,术前每组腹腔注射等量T-Ⅰ或玉米油2周,左肾蒂夹闭50 min诱导RIRI,收集术后48 h血清及肾脏标本,比较各组之间的血清肌酐(Cr)水平、尿素氮( BUN)水平、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肾脏组织凋亡比例及肾脏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2)体外实验:用过氧化氢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将HK-2分为对照(C)组、T-Ⅰ组、H2O2组、H2O2+T-Ⅰ组4组;用T-Ⅰ或其溶剂处理24 h,然后用过氧化氢处理2 h,比较各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与IR组相比,IR+T-Ⅰ组血清Cr、BUN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内SOD活力升高而MDA含量显著下降,肾脏组织凋亡比例显著降低,且IR+T-Ⅰ组肾脏组织学病理评分较IR组显著降低;(2)体外实验:经过T-Ⅰ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过氧化氢处理后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强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结论:T-Ⅰ通过抗氧化活性在RIRI中起到保护作用.

  •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用于评价宫颈癌患者移位卵巢功能的价值

    作者: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 AMH)水平变化,探讨AMH水平检测用于评价移位卵巢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血清AM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析年龄对AMH水平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治疗方式对AMH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术前及术后的4次检测中,血清AMH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较FS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结果更早出现异常,其中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2个月,除26~30岁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其他3组较术前均显著降低.行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后放化疗者术后AMH水平下降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血清AMH水平是评价此类患者卵巢功能的敏感可靠指标.

  • 习惯性流产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孕酮水平分析

    作者:董延华;韩宁;许雅娟;李蕾;王鲁文

    目的:探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孕酮水平与习惯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或住院者中至少有2次连续自然流产史的非孕期妇女123例作为习惯性流产组,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23 例(为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育龄妇女123 例(为正常育龄组)作为参考组,对各组EMAb、Hcy、叶酸、孕酮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习惯性流产组的血清Hcy平均值明显高于参考组,叶酸平均值及孕酮值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妊娠组Hcy值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r=-0.459,P=0.012);习惯性流产组Hcy值与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388, P=0.023). (3)习惯性流产组的EMAb阳性率高于两参考组(P<0.05). (4)与<30岁相比,≥30岁习惯性流产患者的Hcy值明显增高,孕酮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孕妇EMAb、Hcy、孕酮、叶酸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有一定的关系.

  • 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NLRP3炎症小体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娟;莫凡睿;颜玉鸾;楚罗湘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激活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减轻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入住我院心内科拟行择期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试验组于PCI术前3 d开始每日口服尼可地尔5 mg 3次,于PCI术前及术后24、48 h采集静脉血,比较两组患者NLRP3、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变化.结果:两组PC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后24、48 h的NLRP3、IL-1β、hs-CRP、hs-cTnT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 .结论:术前口服尼可地尔可以减少PCI相关NLRP3炎症小体的释放,减轻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心肌.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脊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炳乾;张桂龙;余勇波;陈陆馗

    目的:探索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NSCs移植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然后分别立体定位注射PBS和NSCs,在1、3、14、28d对各组动物进行m-NSS评分和取脑脊液行ELISA检测.结果:(1)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都有恢复,而实验组更显著,m-N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在1、3、14d都低于对照组,相对应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SCs移植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 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安乾;王兵;崔文军;司江涛;王颖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R)和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2例RAAA患者(其中EVAR组13例、OSR组1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内漏发生率、术后死亡率、高腹压发生率、二次有创干预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输液量、住院时间、术后30 d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二次干预率等方面,EVAR组明显低于OSR组( P<0.05).但EVAR组高腹压及内漏发生率较高.结论:EVAR救治RAAA的临床疗效比OSR更具有优势.

  • 载STEAP-1抗体前列腺癌靶向超声微泡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作者:刘莹;江峰;袁韵

    目的: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载前列腺跨膜上皮抗原-1(STEAP-1)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检测其结合率、稳定性及体外寻靶能力.方法:(1)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2)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将STEAP-1抗体与普通声诺维微泡结合,显微镜下观察靶向微泡荧光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结合率与稳定性;(3)检测所制备的靶向微泡体外结合能力.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表面均发出绿色荧光,即呈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LNCaP细胞中STEAP-1呈相对高水平表达.(2)载STEAP-1抗体靶向微泡涂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表面呈现环状绿色荧光,普通对照组镜下视野丢失;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所制备的靶向微泡大小均一,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振荡后结合率略小于振荡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靶向微泡与前列腺癌细胞孵育反应后出现微泡向细胞区域聚集的现象;靶向微泡于细胞周边呈花环状黏附,LNCaP细胞的黏附率高于PC3细胞(P<0.05);两种细胞的前、后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TEAP-1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中均呈阳性表达,且前列腺癌分化早期代表细胞株LNCaP 细胞呈相对高水平表达;(2)载STEAP-1抗体的靶向微泡可经生物素-亲和素法制备,STEAP-1 抗体与普通微泡的结合率高且稳定性好;(3)载STEAP-1抗体靶向微泡体外寻靶可与人前列腺癌细胞牢固结合,且LNCaP细胞较PC3细胞结合率高.

  • 爱惜邦线和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殷志鹏;戚晓阳;邱旭升;郑冲;王骏飞;陈一心

    目的:比较5号爱惜邦线(ETHIBOND,聚酯不可吸收缝合线)与7号单股钢丝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20 例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模型,分为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每组10例,对骨折模型进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测量骨折断端间的压力、500 次疲劳试验后骨折断端的移位,以及静态牵拉试验中弹性模量、断端分离(1 mm和2 mm)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结果:爱惜邦线组和钢丝组在疲劳试验后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但钢丝组每50个循环次数时小载荷(10 N)对应的骨折断端的移位均小于爱惜邦线组(P<0.05),同时钢丝组骨折固定后断端间的压力、静态牵拉试验中内固定的弹性模量、断端分离时所需载荷、内固定断裂时的极限载荷和移位均大于前者(P<0.05).结论:爱惜邦线和钢丝在治疗尺骨鹰嘴横行骨折时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但钢丝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呼吸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婴云;陶珍;彭海菁;周承惇

    目的:探讨呼吸危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初次血糖及24 h内血糖变异度与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综合ICU收治的85例呼吸危重症患者,记录入ICU后24 h内的血糖水平.根据入ICU初次血糖水平分为A组(血糖水平≤6.9 mmol· L-1)、B组(血糖水平7.0~10.0 mmol· L-1)、 C 组(血糖水平 >10.0 mmol· L-1) 3 组,比较3 组平均血糖( GLUave )、血糖标准差(GLUsd)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检测降钙素原( PCT)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进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析入ICU初次血糖与以上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C组24 h GLUave、GLUsd、GLUcv、PC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GLUave、GLUsd 、GLUcv、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组间APACHEⅡ评分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APACHEⅡ评分为0.803,PCT为0.756,hs-CRP为0.711,GLUcv为0.660,GLUsd为0.565,GLUave为0.570.结论:在进入ICU的首个24 h内,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变异度、炎症指标与入ICU初次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入ICU初次血糖水平高于10 mmol· L-1的患者血糖变异度大,炎症反应重;在各项指标中,APACHEⅡ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炎症指标PCT、hs-CRP的预测价值高于血糖变异指标GLUcv、GLUsd、GLUave.

  • 肌壁间肌瘤患者长效与短效长方案促排卵过程及效果比较

    作者:宋天然;孙海翔;王玢;陆菲菲

    目的:探索更适合宫腔形态正常的肌壁间肌瘤患者的辅助生育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IVF/ICSI)助孕的肌壁间肌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史、肌瘤大小及数目分为肌瘤术后组、肌瘤直径<2 cm组、肌瘤直径≥2 cm组及多发性肌瘤组4组,再按降调节药物分为长效亚组(A亚组)及短效亚组(B亚组),对促排卵过程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肌瘤直径<2 cm组及多发性肌瘤组中,促性腺激素(Gn)用量A亚组均显著高于B亚组. A亚组着床率有大于B亚组趋势,但仅在肌瘤直径<2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长效亚组相比,多发性肌瘤A亚组和肌瘤≥2 cm A亚组胚胎着床率低于肌瘤术后A亚组及肌瘤<2 cm A亚组,但仅在多发性肌瘤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大的或多发性肌壁间肌瘤可能对生育功能仍有不利影响,这些患者若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是直接进行辅助生育治疗,则可优先考虑长效长方案.

  • 白细胞介素-33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李凡;夏兵祥;徐健;张业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IL)-33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β-链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附壁试验和细胞聚集试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以及肝癌细胞的聚集能力,细胞迁移划痕实验和穿透小室法测定IL-33对肝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免疫荧光法检测IL-33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在IL-33的作用下,肝癌细胞中β-链蛋白、MMP-2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 ,并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经IL-33作用后肝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的表达率显著增加,且CD44表达显著下降(P<0.05);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及肝癌细胞聚集程度均降低(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的微丝数量和细胞骨架的面积显著降低,且与剂量相关( P<0.05) .结论:IL-33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且有降低细胞骨架微丝数量和面积的作用.

  • 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杰;刘松;潘梁;梁静;窦鑫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CT GSI)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胃镜确诊胃癌的患者于术前行CT GSI增强扫描;对比低分化组和非低分化组间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 NIC) 、能谱曲线斜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分化组动脉期碘浓度、NIC以及40~70、40~140、70~140 keV各能量区间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非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C、40~70 keV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具有更高的鉴别低分化与非低分化胃癌的诊断效能,当NIC>0.16时,诊断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6.5%;当40~70 keV能量区间能谱曲线斜率>2.87 时,诊断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70.6%.结论:CT GSI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NIC有助于术前评估胃癌的分化程度.

  • 江苏地区5028例肾活检病理类型与甲状腺疾病关系分析

    作者:弓玉祥;杨旻宇;倪海锋;陈平圣

    目的:初步探讨江苏地区5 028例肾活检标本病理类型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行病理诊断的5 028例肾活检标本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5 028例肾穿病例中,合并甲状腺疾病者89例,女性占76.41%;甲状腺机能减退在伴发的3种甲状腺疾病中占64%;89例甲状腺疾病与12种肾脏疾病伴发,其中狼疮性肾炎、干燥综合征肾损伤、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性肾损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率较其他肾脏病为高;甲状腺疾病伴发率在全部肾穿刺标本中或膜性肾病中均有逐年升高趋势.结论:肾穿刺病例中,合并甲状腺疾病以女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多见;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常伴发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伴发甲状腺疾病逐年增多,应予重视.

  • 粉防己碱对胃癌耐药细胞ZNF139、MDR1及GST-π mRNA的影响

    作者:张旭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胃癌耐药细胞锌指蛋白139(ZNF139)、多耐药基因1(MDR1)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 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细胞SGC7901 以及胃癌耐阿霉素细胞SGC7901/AD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种细胞 ZNF139、MDR1、GST-π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检测2.0 mg· ml-1TET 处理前后SGC7901/ADR 细胞ZNF139、MDR1、GST-π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SGC7901/ADR细胞ZNF139、MDR1、GST-π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P<0.05);SGC7901/ADR细胞ZNF139、MDR1、GST-π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GC7901细胞(P<0.05);TET处理后SGC7901/ADR细胞ZNF139、MDR1、GST-π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TET能下调胃癌耐药细胞ZNF139、MDR1、GST-π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在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特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 EZH2抑制剂影响膀胱癌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研究

    作者:王奕铎;凌志新;陈明

    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GSK126对膀胱癌细胞活性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膀胱癌细胞活性实验以及小鼠膀胱癌模型验证GSK126对膀胱癌细胞活性及小鼠膀胱癌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标记蛋白表达量来验证GSK126 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活性实验证实GSK126可以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活性和小鼠膀胱癌组织的生长.病理检查显示GSK126降低了小鼠膀胱癌组织的侵袭能力.体外实验显示,GSK126升高CDH1、UPK3KA的表达量,降低CDH2、ZEB1的表达量.结论:EZH2抑制剂GSK126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活性,降低膀胱癌细胞浸润和侵袭能力.

  • 抗纤益心方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会超;聂恒;芮浩淼;曹程浩;杨凤鸣

    目的:研究抗纤益心方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 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改善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各10只:对照组( C组)大鼠予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抗纤益心方组(AF组)大鼠在C组基础上加用抗纤益心方溶液灌胃,DC组大鼠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DC模型,DC+AF组大鼠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抗纤益心方溶液灌胃处理;观察4组大鼠经过不同处理后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DC组与DC+AF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DC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上升(P<0.05),左室收缩压(LVSP)显著下降(P<0.05),DC+AF组大鼠LVSP明显高于DC组(P<0.05),LVEDP低于DC组(P<0.05);DC组与DC+AF组大鼠Ⅰ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C组( P<0.05),DC+AF组大鼠Ⅰ型胶原水平显著低于DC组( P<0.05);DC组大鼠TGF-β1、Smad2及Smad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而DC+AF组大鼠TGF-β1、Smad2及Smad3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DC组(P<0.05).结论:抗纤益心方对DC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大鼠心功能,其作用机制与TGF-β/Smads信号系统密切相关.

  • 音乐强迫性障碍一例报道

    作者:吴振国;路月英;王金成;赵冉然;王育梅

    音乐强迫性障碍是强迫性障碍的亚型之一,临床上较罕见.作者报道1例,结合文献,总结音乐强迫性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管理方案,旨在提醒精神科医生加强对音乐强迫性障碍的识别,以免误诊而作出不合理的治疗.

  • 妊娠相关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靳继海;刘玉娟;王强

    目的:研究妊娠相关乳腺癌( PAB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PABC患者(设为PABC组)及同期收治的90例非PABC患者(设为非PABC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AB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雌激素受体( ER)阴性率、Ki-67 过表达、肿瘤大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PABC组与非PABC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孕激素受体( PR)阴性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情况、哺乳史、TNM分期、新辅助化疗、三阴性乳腺癌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PABC组3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PABC组(P<0.05). (3)ER阴性率、Ki-67过表达、肿瘤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AB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ABC患者早期进行产前检查,选择合适方法加强哺乳期乳腺的检查,密切随访,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的现状

    作者:周黎;周怀君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作者从筛查覆盖率、经济效益、意识形态及筛查障碍等方面综述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的现状,从而分析出: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障碍的普遍存在使得降低宫颈癌死亡率面临极大的挑战.人类乳头瘤病毒DNA检测结合巴氏涂片更加有效、可靠,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健康信念模式(HBM)可作为理想的理论指导.未来,宫颈癌疫苗免疫和宫颈癌筛查方案的组合可产生巨大的益处.

  •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佳敏;郭怡菁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组由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为主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的研究和发现越来越多,作者就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春蕾;左科;王金泉

    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是罕见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对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分子免疫学的发展,该病的诊治有了很大进展.作者就载脂蛋白A-Ⅰ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姚雪芹;蒙臣;钟政;王思露;王贤裕;李清

    全身麻醉药(全麻药)是否会对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一直是临床麻醉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药物安全通告引起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广泛关注与迅速回应,他们的回应参考了小儿麻醉神经发育测试、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照试验等研究,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就全麻药对小儿神经发育影响的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肺部磨玻璃结节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艺洪;薛涛

    手术是目前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因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少,不易触及,给手术者及病理科医生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定位,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病灶.作者对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定位方法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微小RNA及长链非编码RN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冒晨昱;蔡云朗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危害女性健康的妇科常见疾病.研究表明,以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异常与EMs密切相关.现对miRNA、lncRNA与EMs发生发展、相关性不孕及恶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手术导航系统分类及在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杨亦;熊猛

    颌面外科手术的高风险性使诸如光学、电磁、机械等各类型手术导航系统在包括颌面肿瘤切除、颌面修复、颌面正畸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且较传统手术方式有明显的优势.作者就手术导航系统分类特点以及在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清;谢春明;张志珺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D患病率急剧升高,但有效治疗却是难题.因此,寻找影响AD的风险因素,探讨其影响AD的机制、早期识别AD高危人群、发现新的干预靶点已经成为AD研究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和AD均与老龄化密切相关,并且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作者主要围绕糖尿病与AD的关系以及如何干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扬;丁建东

    平均血小板体积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指标,作为血细胞计数的组成部分,其数值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变化.许多研究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作者针对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发病、严重程度、预后、介入治疗术后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皮肤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文博;谭谦

    从皮肤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两个核心出发,就不同解剖部位皮肤黑色素瘤的扩大切除与创面修复、区域淋巴结外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争议观点,以及临床上被广泛接受的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胃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葛敏;施瑞华

    帕多瓦、维也纳、WHO分类标准被制定用来统一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目前认为上皮内瘤变具有进展为癌的风险,分级越高癌变风险越大.近来的新型诊断方法如放大内镜联合图像增强内镜技术被期待能 改善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目前指南建议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当白光内镜下存在病变较大、表面凹陷、表面发红、表面结节、溃疡、糜烂等危险因素和(或)放大内镜联合IEE技术内镜下发现阳性病变,如不规则的表面微血管、不规则的表面微结构伴有境界清楚的边界,则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