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卡铂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Tie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斐斐;周怀君;寻庆英

    目的:研究卡铂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的影响.方法:应用扩增培养的Ishikawa细胞株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将10只成瘤裸鼠分为卡铂化疗组(化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分别应用伯尔定注射液(25.0 mg·kg-1)和5%葡萄糖(0.2 ml·只-1)瘤体内注射治疗,观察移植瘤体积及瘤体质量变化,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化疗组移植瘤体积为(175.99±29.57)mm3,对照组为(521.05±76.36)m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肿瘤质量较对照组减轻(P<0.001);化疗组抑瘤率为66.22%±6.15%.化疗组Tie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结论:卡铂具有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肿瘤组织中Tie2的表达受到抑制,提示其在抗肿瘤过程中可能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 ART治疗对HIV感染者CD4+FoxP3+T细胞水平的影响

    作者:樊竑冶;董冠军;傅更锋;还锡萍;羊海涛;王建军;侯亚义

    目的:探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在HIV-1疾病进程中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并探讨Treg细胞频率在HIV-1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114例(男96例、女18例)HIV-1阳性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并分析其表达水平(频率和绝对数)在 HIV-1疾病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其与CD4+细胞绝对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HIV-1感染者病情进展,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绝对数趋向下降并且与CD4+T细胞绝对数呈正相关,而Treg细胞频率趋向升高并且与CD4+T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Treg细胞频率及绝对数在ART治疗无症状HIV-1阳性感染者中显著降低,而在AIDS患者中却显著升高.结论:Treg细胞参与艾滋病免疫发病过程,并且在HIV-1感染的不同阶段,ART治疗对Treg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通过控制Treg细胞的水平可能有助于HIV-1感染疾病的临床控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中MDSCs的动员及作用研究

    作者:陆文彬;姜宜成;陈肖霞;傅聪;沈成兴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体内髓系抑制细胞(MDSCs)CD11b+Gr-1+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MDSCs参与ACS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55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情况分为ACS组(n=42)和对照组(n=13),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比例(MDSCs%).24只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2)和高脂饮食组(n=12),分别喂养8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分析动脉斑块的性质、特点.30只雄性BLAB/C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组(n=20),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外周血中MDSCs%;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分化48 h,加入100 mg·L-1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以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ACS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中MDSCs%进行性降低;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小鼠外周血中MDSCs%显著升高(P<0.001),且以CD11b+Ly6G+粒系亚型为主,CD11b+Ly6C+单核系亚型可吞噬脂质形成单核样泡沫细胞参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小鼠AMI超急性期至急性期MDSCs在体内呈现动态动员变化,与肌钙蛋白呈现较好相关性(P<0.001).结论:CD11b+Ly6C+MDSCs可逐步分化成为泡沫样细胞,参与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进展,形成ACS的积累阶段;CD11b+Ly6G+MDSCs可分化为中性粒样细胞,参与形成ACS的急性病程进展;MDSCs持续参与ACS的发病过程,MDSCs%测定可为AMI发生发展的诊断提供参考.

  • gp120蛋白多肽抗体的设计、制备与鉴定

    作者:吴喜林;刘忠;程林;吴稚伟

    目的:设计多肽免疫原,制备针对中国流行株B'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型(HIV-1)gp120蛋白的抗血清和相应单克隆抗体.方法:通过蛋白抗原设计,设计出免疫原多肽,将多肽欧联载体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小鼠多克隆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用ELISA实验、蛋白免疫印迹鉴定其活性和表位.结果:成功制备了能结合gp120蛋白的小鼠多克隆抗血清,并且获得4株分泌特异性抗免疫原的IgG1亚型的单克隆细胞株.结论:蛋白抗原设计是成功的,该多肽能诱导结合蛋白的抗体,有可能成为针对艾滋病病毒中国流行株的多肽疫苗.

  • 急性发病的椎管内硬膜外占位的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估

    作者:王立;蒋健

    目的:探讨突然发病来院急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2008至2010年收治的177例脊髓脊柱疾病患者中,10例患者急性发病来院急诊,通过手术切除占位.随访3个月~2年,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占位原因:血肿7例,脓肿2例,肿瘤1例.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椎管内占位,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评分升高.术后10 d评估,运动评分平均上升30.7分,感觉评分平均上升65.8分.预后和病变的脊髓节段、术前激素治疗效果以及病程有明显关系,同时术后积极的康复治疗对远期预后也十分关键.结论:急性发病的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需要在仔细查体的基础上快速诊断,MRI有确诊价值;手术可能对解除脊髓压迫有意义,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病变位于胸椎第4节段附近者预后往往较差,颈髓和腰髓的病变相对预后较好.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巴根;杨礼庆;许晓军;沈涛;付勤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29位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共行3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9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90 ml,围术期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平均Harris评分术前为39.3分,术后随访为84.3分(P<0.05),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重要方法,术者对该病病理特点的熟练掌握、周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鼓室内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庆大霉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

    作者:仇继兵;谭长强

    目的:了解和证实自身免疫性膜迷路积水(AIEH)患者鼓室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MP)或庆大霉素(GM)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诊断AIEH 62例,随机分为MP组29例和GM组33例.经鼓室内置入临时导管,隔日注射MP 2周或隔日注射GM 4次(出现听损者立即停止).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进行听觉和前庭功能测定.结果:依据眩晕控制和听损改善评定标准,MP组和GM组有效率分别为69%和64%.52例膜迷路积水试验转变成阴性.两组优势偏向发生率明显减少,MP组管麻痹发生率亦明显减少.结论:鼓室内应用MP治疗AIEH具有与GM相似的效果.作为针对内耳自身免疫的病因学治疗药物,局部应用MP不仅能够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而且有助于内耳生理功能的恢复.

  • 抗体芯片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尿液细胞因子同步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倪杰;戴厚永;郑敏;吕林莉;刘必成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同步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尿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初步探讨其在寻找DN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高糖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SHR大鼠诱导出2型DN模型,随机分为DN组(D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T组,予厄贝沙坦50 mg·kg-1·d-1灌胃),并以同周龄WKY大鼠作对照(N组).8周后应用RayBio大鼠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步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液中19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组大鼠尿液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3和Fractalkine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厄贝沙坦治疗后尿液CINC-3、Fractalkine、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α、IL-10、脂多糖诱导的CXC趋化因子(LIX)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共7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性下降.T组与N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将抗体芯片技术应用于DN模型的研究中,证实尿液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DN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为DN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关节镜下自体六股带骨膜腘绳肌腱四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疗效评价

    作者:李永刚;陆军;韦继南;吴小涛;王宸;滕皋军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用自体6股带骨膜腘绳肌腱4重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单侧膝关节单纯ACL损伤病例共26例,均行自体带骨膜6股腘绳肌腱重建ACL.股骨侧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结合挤压固定,胫骨侧用挤压钉固定并用桩钉固定.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标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术前所有患者均阳性,术后阴性21例,阳性1例;Lysholm评分从术前(46.12±2.2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97.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带骨膜6股腘绳肌腱4重固定重建ACL能够明显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中期疗效满意.

  • 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的国内应用研究

    作者:刘宇;宋媛;梁宗保;柏毅;邓慧华

    目的:检验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评定简表(SCBE-30)在国内被试中的信效度,调查我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6所幼儿园的571名小班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素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因素分析表明社会能力和行为简表包括社会能力、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3个因子;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6~0.81之间,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因子间相关显著.调查显示,国内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年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结论: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在中国被试中的各项测量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评定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社会能力和行为的有效工具.小班幼儿的社会能力和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

    作者:瞿兆奎;王权

    目的:探讨在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下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2例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经体外震波碎石等治疗无效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实验组53例使用可折叠软柄撑开器行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手术,对照组59例行传统后腹腔镜手术.每例手术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了可能由气腹、全麻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P<0.05).结论:使用可折叠软柄撑开器开展免气腹非全麻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后腹腔镜手术相比同样微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易于接受,同时显著减少了传统后腹腔镜手术时可能由气腹、全麻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 干扰素对肺腺癌A549细胞B7-H4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思庆;姜纯国;林勇;金月玲;黄培林

    目的:探讨IFN-α和IFN-γ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 B7-H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00、500、1 000、2 000 U·ml-1)IFN-α和IFN-γ分别处理A549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细胞作对照(对照组).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RT-PCR观察B7-H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观察B7-H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IFN-α和IFN-γ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随着IFN-α浓度的增加,B7-H4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IFN-γ对B7-H4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IFN-α和IFN-γ均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IFN-α可增强B7-H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IFN-γ对B7-H4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

  • COPD稳定期患者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效果的CAT量表评估

    作者:姜艳平;程改存;赵云峰;杨远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观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组(观察组,78例)和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组(对照组,47例),入组时登记临床基本资料,在入组时、3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行肺功能检查和CAT量表评分,记录6个月中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次数.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在3个月末和6个月末时,两组患者CAT评分比入组时均显著降低(均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CAT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FEV1%较对照组高(P<0.05).患者CAT评分与FEV1%之间中度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波动于-0.58~-0.79).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急性加重患者CAT评分比未出现急性加重患者高(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相比,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CAT评分,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CAT量表可以作为COPD稳定期患者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前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

  • 婴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研究

    作者:郁筱鋆;刘亚鹏;张光珍;梁宗保;邓慧华;陆祖宏

    目的:追踪研究婴幼儿的气质发展特点.方法:采用Rothbart等编制的气质问卷,以410名婴幼儿为对象,由母亲报告6、14个月婴幼儿的气质特征,研究6~14个月期间婴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结果:6个月时,男孩的微笑和大笑显著多于女孩,恐惧显著少于女孩;14个月时,男孩的受限后沮丧显著多于女孩.在6~14个月期间,婴幼儿的活动性水平、微笑和大笑显著减少;受限后沮丧和恐惧则显著增多.6个月的气质与14个月的气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5~0.40之间.结论:婴幼儿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发展阶段而异.在6~14个月期间,气质各维度的绝对水平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婴幼儿气质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

  • 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手术中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晶;谭长强

    目的:初步探讨计算机辅助外科(CAS)技术即导航外科技术在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例手术患者,分别行经颅中窝(MCF)径路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切除术和耳蜗下径路岩尖囊肿引流术,术前计算机编程和确定标记(基准标点),术中应用CAS技术辅助引导手术路径.结果:CAS技术可缩短MCF手术中颞骨解剖定位所需时间.由于将参照弓直接固定于颅骨,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增加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即使患者偶然移动亦不受影响.当岩尖囊肿位置非常深、耳蜗下气房发育不良时,采用CAS技术非常有帮助.结论:在颞骨外科中CAS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快速、准确的解剖定向,重要的是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然而CAS技术不能替代经验、解剖知识和外科判断力.

  • 西达本胺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及Notch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珊;姜藻;顾晓怡

    目的:通过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对Notch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抗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Sirt1基因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西达本胺在体外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可促进细胞凋亡,减少Sirt1基因的表达,下调Notch1蛋白的表达.结论:西达本胺可通过抑制Sirt1基因表达、下调Notch1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发挥体外抗胃癌作用.

  • 正常成年人脑血管反应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王靖雅;高歌军;戴峰;杨涛

    目的:评价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结合屏气观察正常成人诸感兴趣区血管反应性的可行性,并观察其时间-信号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0名正常志愿者(男女各15名),利用西门子Verio-3.0 T磁共振,采用单次激发GRE-EPI BOLD序列扫描,扫描结果通过工作站及SPM 5进行图像处理与统计分析.观察全脑激活情况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相应供血脑区激活情况.结果:屏气激发全脑信号有明显激活改变(P<0.001),全脑信号变化以灰质为主,诸感兴趣区中,大脑后动脉供血区信号变化程度大(P<0.05).结论:BOLD-fMRI作为一种非侵袭性评价脑血流储备的诊断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成年人脑血管反应性.

  • 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李宇;俞谦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方法:将人结肠癌HT29细胞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72 h,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MTT法检测其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法观察HT29细胞Bcl-2、Bax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T29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同时存在浓度及时间效应(P<0.01);辛伐他汀对HT29细胞有促凋亡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加(P<0.05);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辛伐他汀可分别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下调Bcl-2的表达及上调Bax的表达.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上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 肝脏手术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及评价

    作者:李远征;刘胜利

    在肝脏外科手术中控制出血一直都是临床上的难题,经过很多年的肝脏外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种控制术中出血的方法和一些辅助手术器材,而每种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作者对临床上各种控制肝脏血流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以及一些旨在减少肝脏手术中出血的辅助手术器械进行综述及简要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利用斑马鱼胚胎进行发育毒理学研究的进展

    作者:严丽锋;顾爱华

    斑马鱼作为一种水生模式动物,其取材方便、发育迅速、通体透明、体外可以发育、易于观察与操作的特点使之展现出独有的研究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发育毒理学研究领域.作者就斑马鱼胚胎用于血管、心脏和神经发育的毒理学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脓毒症与凝血功能异常

    作者:戴林峰;王醒

    凝血功能异常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时,组织因子诱导的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机制增强,抗凝机制和纤溶系统受抑制,导致微循环血栓形成,器官微循环紊乱而加重器官功能障碍,与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多种炎症介质参与凝血机制的启动,在炎症过程中也经常有许多凝血蛋白的参与.作者以急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为基础,探讨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和凝血机制之间的关系.

  • 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作者:施冬艳;何珣;陈怡露

    微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微生物活细胞或细胞碎片作为敏感元件,结合电化学换能器,对被分析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使用周期较长等优点.作者在介绍微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合成生物学为切入点提出其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思路,并对目前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后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 MicroRNA与肾细胞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陈明

    肾细胞癌的转移是目前临床上一个突出的难题.近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与肾细胞癌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涉及到VHL-HIF-VEGF途径、上皮间质转化、表观遗传学的变化、表达谱的改变及转移相关基因等不同方面.miRNA将成为肾癌诊断及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物并且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秦远英;林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有多种心脑肺血管并发症;炎症反应在OSAHS患者并发心脑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骨桥蛋白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它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OSAHS、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三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卫;何援利

    从活性氧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活性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来阐述恶性肿瘤组织活性氧增加,活性氧是卵巢癌诱发因素;活性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于动态平衡,过度表达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卵巢癌组织中MnSOD表达的意见不统一;抑制MnSOD活性,卵巢恶性肿瘤增生活跃,反之抑制肿瘤生长.MnSOD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靶点.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椎间盘退变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文青;吴小涛;洪鑫

    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退变,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可发挥其分化潜能、营养效应、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增加等效应,从而修复退变的椎间盘.移植的MSCs大部分滞留于移植部位,只有小部分迁移至纤维环外侧,并且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提高移植的MSCs的迁移效率,可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张洋;马坤岭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的主要原因.选择理想的DN动物模型对阐明DN的发病机制、更新DN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的DN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手术或化学药物诱导的DN模型、自发性DN模型和转基因DN模型等.作者就当前广泛认可、比较成熟的1型和2型DN动物模型作一综述.

  • 高分辨率C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型的关系

    作者:包蒙;林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脏,病死率高,临床上发现COPD属于异质性疾病,从结构到功能均可呈多相性,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为了更好地评估COPD的严重度、指导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近几年,对COPD临床表型的研究日益增多.高分辨率CT(HRCT)作为研究COPD表型的新型工具,其价值得到众多研究者赏识.

  • 放射性核素标记亲和体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想;周丽;徐健;王怡红

    由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影像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以及可定量分析等优势,已经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活体内病变机制和治疗效果的首选成像手段.作者概述了HER2亲合体的研究现状,主要针对放射性核素标记元素,如18F、64Cu、68Ga、99Tc、111In、188Re/186Re等,对HER2特异性的亲合体ZHER2:342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

  • 声预处理对噪声性耳聋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大川;高下

    噪声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对听觉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损伤.声预处理观点的提出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及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作者就近年来有关声预处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 OX40/OX40L与T细胞

    作者:卢凯;陈明

    OX40(CD134)及其配体OX40L(CD252)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是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对维持T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存活都起到关键性作用.作者就OX40与T细胞的关系进行综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