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人TRB3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作者:李杨;胡斌;关亚萍;徐敏;孟祥军

    目的:构建TRB3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用肝癌细胞MHCC-97H检测其表达.方法:从肝癌组织中提取并扩增TRB3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h-CMV-MCS-GFP中,酶切并检定,将克隆成功的质粒转染至MHCC-97H细胞中,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B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成功扩增了TRB3的编码区,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后72、96 h,MHCC-97H细胞的TRB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成功构建的TRB3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实验.

    关键词: TRB3 过表达 肝细胞癌
  • 白花蛇舌草解毒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肿瘤相关指标及疼痛的影响

    作者:蔡林;廖伯年

    目的:探讨中药白花蛇舌草解毒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肿瘤相关指标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根据相近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白花蛇舌草解毒健脾方,辅以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及血清肿瘤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抗原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解毒健脾方能够显著缓解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使用.

  • B超引导下应用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道花;万红燕;高晓炎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心电图定位在判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PIC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心电图定位(X线胸片只作验证,不计入费用),对照组采用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种定位方法所需时间、费用,预测置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差异及PICC头端位于不同部位时静脉腔内P波振幅.结果:研究组置管定位所需时间比对照组短,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置管预测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下段所记录到的腔内心电图P波的振幅[(8.12±2.62) mm]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方法准确性高,能节约置管定位时间和定位成本,可替代X线胸片定位法.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FGF23、动脉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涵枝;王凉;孙铸兴;张志坚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紊乱、动脉硬化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HFHD在减少ESRD并发症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高通量组(20例)和低通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及规律透析2、4、6个月后FGF23水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和透析前、规律透析6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影响ESRD患者FGF23水平的相关因素及不同透析方式对ESRD患者血清学指标、动脉硬化、心脏功能等的影响.结果:透析前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和药物使用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Ca2+、p3-、甲状旁腺激素(PTH)、FGF-2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血清p3-在治疗2、4、6个月时显著低于低通量组,LDLC在治疗4、6个月时与低通量组相比显著下降,Hb、HDLC在治疗6个月时较低通量组显著升高,而TG、PTH、FGF23在治疗6个月时较低通量组显著降低.两组透析6个月后的LVEF较透析前均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高通量组透析6个月后的cIMT较低通量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FGF23与透析时间、Hb、血Ca2+呈负相关,与TG、血磷、PTH、cIMT呈正相关,与是否为HFHD呈负相关,与白蛋白、HDLC、LDLC、LVEF、KT/V、URR无显著相关.结论:对ESRD患者,HFHD可以更好地清除FGF23、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改善心脏功能.

  • 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

    作者:严红;姚福生;梁虹;赵海军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亚组,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免疫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77.78%)高于化疗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N-GCB患者长,也比化疗组GCB和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N-GCB、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化疗组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也比化疗组bcl-2阳性与阴性患者长(均P<0.05);化疗组中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P<0.05),也比免疫化疗组bcl-2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提高N-GCB患者、bc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

  • 胃癌组织中Vav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范立侨;谭明;李勇;檀碧波;王冬;刘庆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av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并对Vav1蛋白与转移相关蛋白MMP-2、TIMP-1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av1、MMP-2、TIMP-1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Vav1、MM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TIM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Vav1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Vav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26.26%,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50.82%)(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Vav1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v1与MMP-2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Vav1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Vav1阳性表达是胃癌预后差的标志.

  • 过表达miR-7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巨少龙;吴迪;张莹;窦骏

    目的:探讨miRNA-7(miR-7)过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类基因组中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iR-7目的基因,将其连接到pIRES质粒构成重组质粒并予以鉴定.将pIRES-miR-7重组质粒及空质粒转染到SKOV3细胞,用qRT-PCR检测转染的SKOV3细胞miR-7的表达.极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转染的pIRES-miR-7 SKOV3及pIRES SKOV3细胞克隆.利用CCK8法测定过表达miR-7 SKOV3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测定过表达miR-7 SKOV3的侵袭能力.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miR-7重组质粒,将其转染SKOV3细胞后筛选出稳定转染pIRES-miR-7的SKOV3细胞克隆,其表达的miR-7水平显著高于pIRES SKOV3组(P<0.01)及野生型SKOV3组(P <0.001),且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pIRES-miR-7 SKOV3组比pIRES SKOV3组下降.

  •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食管—胃交界处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斌;瞿彩平;孙征;陆朝云;华召来

    目的:观察晚期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EG)予以卡培他滨联合其他药物化疗后,以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0例晚期AEG患者予以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方案化疗4~6周期后,将患者随机分为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维持治疗组予以相同剂量的卡培他滨单药口服维持治疗,对照组仅随访而不予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进展时间(PFS)、生活质量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FS明显延长(11个月vs.7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时间明显延长(15.5个月vs.10.5个月),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能够延长晚期AE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肝癌切除术后PCIA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敏;李宝金;徐莉;况时龙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复合组给予地佐辛1.0 mg·kg-1+右美托咪定1.0 μg·kg-1,对照组给予地佐辛1.0mg·kg-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1)以及术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测定外周血中CD3+、CD4+、CDs+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术后12~ 72 h复合组各个时点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01).与T0相比,复合组T1、T2时点CD3+、CD4+、CD4 +/CDs+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 <0.05),T3时点CD3+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T2时点复合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时点复合组CD3+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4时点复合组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肝癌切除术PCIA效果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评估血糖升高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娜娜;冯燕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糖升高的冠心病(CHD)患者血脂的变化,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空腹血糖值6.1mmol·L-1为界,将474例CHD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两组再分为单支、双支及3支冠脉病变亚组.比较血脂指标在两组中的变化,分析non 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糖升高组的non-HDL-C水平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两组non-HDL-C水平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 <0.001).结论:无论CHD患者血糖是否异常,non-HDL-C水平与冠脉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并较LDL-C强.Non-HDL-C水平可作为评估血糖异常CHD患者病变程度的可靠指标.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对肿瘤复发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伊丹丹;黄韬;宋鹏;桑剑锋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搜索PubMed、中国知网中关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及复发情况的相关文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甲状腺全叶切除术与甲状腺非全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颈部淋巴结清扫者较未清扫者术后更易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非全叶切除术也是不错的选择.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韩勖;凌志新;葛增乐;胡强;许斌;陈明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CAT1 siRNA在PC-3细胞中的敲低效率;通过CCK-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低表达CCAT1对PC-3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PC-3细胞转染CCAT1siRNA后,qPCR检测细胞中CCAT1表达量明显降低;低表达CCAT1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减弱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结论:CCAT1可能通过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调控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

  • 血清促血管生成素水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裴玉春;刘俊;周政;阴金波;裴丽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促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探讨Ang在aSAH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1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后8、24、72 h检测血清Ang-1、Ang-2、Tie-2水平,并选择120例同期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预后aSAH患者血清Ang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血清Ang水平与患者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Ang-1水平和Ang-1/Ang-2值在发病后8h内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8、24和72 h aSAH血清Ang-1表达水平预后良好组均高于预后不良组;aSAH后72 h血清Ang-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aSAH后24 h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H发病后8、24和72 h血清Ang-1表达水平和aSAH后24 h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是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aSAH患者血清Ang-1水平变化趋势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Ang-1可以作为判定aSAH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 光耦合控制技术在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

    作者:唐庆来;吕建林;贾春萍

    目的:探讨光耦合控制技术(OCC)在体外冲击波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7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SWL)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5例,采用OCC)和对照组(202例,采用盲法耦合技术).应用多尼尔Compact DeltaⅡUIMS冲击波治疗仪进行碎石,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碎石所需能量、冲击波次数及冶疗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结石排出率分别为80.5%和63.9% (P <0.01),碎石所需的能量分别为(1.7±0.6)和(2.4±0.6)级,冲击波次数分别为(1900±403)和(2400±440)次,治疗时间分别为(21.5±5.3)和(27.6±7.3)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OCC进行碎石能够更好地传递冲击波,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碎石效果.

  • 心肌梗死患者Lp-PLA2基因Y160X位点多态性检测的意义

    作者:张明明;于悦卿;赵培;杨朝菊;高伟;李亚丽;李芳

    目的:检测Lp-PLA2基因Y160X位点突变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基因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多态性与MI的关系,以及病例组和对照组血脂、血糖、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MI及Lp-PLA2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Lp-PLA2、HsCRP、IL-6水平及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HDLC、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JP<0.05);发病1周、1个月时Lp-PLA2、HsCRP、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上升(P<0.05).Lp-PLA2基因型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PLA2基因Y160X位点突变可能是MI的原因.

  • 17号染色体rs18599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黄垂国;赵兴华;许长宝;王若凡;李武学;魏磊;崔喆

    目的:系统评价17q24 rs185996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rs1859962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提取资料,采用STREGA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7 863例,对照组17 12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rs1859962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相关.种族亚组分析结果提示,rs1859962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种、亚洲人种和美洲人种的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升高相关.结论:17q24 rs1859962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存在关联,该结论需未来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战业;夏炳兰;王翠梅;於姝琳;刘宏君;曹洪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外周神经肿瘤(共18个)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外周神经肿瘤患者中神经鞘瘤16例(上肢5例,下肢8例,颈部3例),坐骨神经上皮样肉瘤1例,尺神经淋巴瘤病1例.18例神经肿块声像图特征以椭圆形或圆形实性低回声肿块为主,边界清晰,有包膜,17例肿块与神经相连,呈“鼠尾征”(17/18),7例肿块偏心性生长即“偏心征”(7/18).高频超声显示17例肿块来源于神经,另1例难以确定来源,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17/18).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诊断外周神经肿瘤,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老年肺部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3例分析

    作者:苗燕;程凡菊;朱从健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elderly,MODS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肺部感染并发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将43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危险因素等,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评分、基础疾病种类等指标.结果:存活组23例(53%),死亡组20例(47%);两组患者的白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素氮、肌酐、血糖、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疾病种类≥5种者死亡率高于<5种者;肺部感染评分≥6分者死亡率高于<6分者;APACHEⅡ评分≥25分者死亡率高于< 25分者.结论: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合并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导致MODSE;临床肺部感染评分、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肺部感染合并MODSE的重要手段.

  • 超声与MRI联合评估胎儿颅后窝池增宽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婷;曹荔;陆小燕;查文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胎儿颅后窝池增宽的价值.方法:选择121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颅后窝池增宽或可疑合并其他颅脑结构病变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于超声检查1周内行MRI检查.分别将超声、MRI的检查结果与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后窝池宽度的超声测量值与MRI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一致的有34例(79%),超声较MRI提供更明确诊断结果1例(2.3%),MRI较超声提供更明确诊断结果10例(23%).结论:产前超声对诊断和鉴别各种颅后窝池增宽的病因有重要临床意义;MRI检查可弥补超声检查因胎儿体位、羊水少及孕妇自身原因造成的局限性,还可发现更多颅脑结构病变,提供更明确的产前诊断信息.

  • 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技术在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辉;朱正球;栾云;王晗;张玫玫;刘牛;吴林琳;殷立平

    目的:利用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uffPWV)技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As),动态评价血管弹性变化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方法:检测对照组正常人59例(118条颈动脉)和As风险组患者75例(149条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再利用ufPWV技术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两组均进一步分为A组(IMT O.049 cm及以下)、B组(IMT 0.050~0.069 cm)、C组(IMT 0.070 cm及以上)3个亚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风险组与对照组比较,IMT、BS及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A组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IMT在0.040 ~0.054 cm时,ES与IMT呈线性相关(r=0.585,P<0.001);IMT在0.055 cm及以上时,ES达到可能存在的闽值而保持相对稳定.结论:ufPWV技术可发现IMT尚未明显增厚的早期颈As,并可通过ES的变化动态评估早期As的进展程度.

  •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梁坤;戴儒奇

    目的:观察氯化锶(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83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病例,随机分为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68例)、89SRCl2联合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组(B组,64例)及99Tc-MDP组(C组,51例),观察各组缓解骨痛、骨转移、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骨痛缓解有效率(88.23%)高于B组(75.00%,P=0.049)和C组(68.63%,P=0.008);A组骨转移减少率为48.53%,高于C组(29.41%,P=0.035);A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1.76%,高于C组(41.18%,P=0.004);B组和C组的骨痛缓解有效率、骨转移减少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89 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在骨痛缓解、骨转移减少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均优于89 SrCl2,较89 SrCl2联合99Tc-MDP治疗方式简捷,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WFA+-M2BP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赵康;刘黎明;张建军

    目的:评价血清多花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WFA+-M2BP)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PubMed、Ovi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网中有关WFA+-M2BP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采用Stata1 3.0软件对入选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包含9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WFA+-M2BP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合并敏感度为0.78 [95% CI(0.67 ~0.86)]、合并特异性为0.86[95% CI(0.77 ~0.92)]、阳性似然比为5.50[95% CI(3.60~8.60)]、阴性似然比为0.26[95% CI(0.18~0.37)]、诊断比值比为22[95% CI(14 ~34)]、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89[95% CI(0.86 ~0.91)];(2)WFA+-M2BP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合并敏感度为0.85[95% CI(0.70 ~0.94)]、合并特异性为0.90[95% CI(0.62~0.98)]、阳性似然比为8.40[95% CI(2.10~33.6)]、阴性似然比为0.16[95% CI (0.08 ~0.32)]、诊断比值比为51[95%CI(17 ~ 151)]、受试者曲线下面积为0.92 [95% CI(0.90~0.94)].结论:血清WFA+-M2BP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血管活性肠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IFN-γ、IL-4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杨元;陶涛;郭晓燕;袁正洲;吕志宇;李晓红;李作孝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IFN-γ、IL-4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VIP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利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完全福氏佐剂(CFA)建立EAE模型.自造模当日起,每隔1d分别对VIP低、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VIP 4 nmol·kg-1(0.2 ml)、16 nmol·kg-1(0.8 ml),正常对照组及EAE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0.8ml,连续10d.观察大鼠发病情况、脑组织中IFN-IL-4因子含量及脑组织HE染色.结果:与EAE对照组比较,VIP各剂量干预组大鼠发病潜伏期延长、进展期时间缩短、发病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降低;脑组织中IFN-γ含量降低、IL-4含量升高,且VIP高剂量干预组效果明显;脑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下降.结论:VIP通过降低脑组织中IFN-γ、升高IL-4含量减轻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发挥对EAE的免疫调节作用.

  • 阿霉素增强CIK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机制研究

    作者:姚阳;周民;卢绪章;姜玉;岑岭;张修文;杨建和

    目的:探讨阿霉素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CIK)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阿霉素处理骨髓瘤细胞株U266以及患者骨髓瘤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s)表达的变化及CIK细胞对U266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结果:阿霉素处理后U266细胞表面MI-CA/B表达明显升高(P =0.002),而ULBP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阿霉素亦能够诱导患者骨髓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增加.CIK细胞对阿霉素处理过的U266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加(P=0.01),这种杀伤作用可以被抗NKG2D抗体部分抑制(P=0.03).结论:化疗药物诱导骨髓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增加,从而增强CI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酒石酸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锦源;司林杰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6h;布托啡诺预处理组(B+I/R组)在缺血前30 min经后肢肌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40 μg·kg-1,余处理同I/R组;假手术组(Sham组)开胸暴露心脏,仅LAD穿线但不结扎.Sham组和I/R组小鼠在缺血前30 min肌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6h后,采集腹主动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浓度;Westem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Cleaved caspase 8、Cleaved caspase 3、p-JNK和JNK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测定心肌组织核因子-KB(NF-KB)结合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K-MB、CTnI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心肌组织Cleaved caspase 8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JNK磷酸化水平以及NF-KB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与VR组比较,B+I/R组血清CK-MB、CTnI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心肌组织Cleaved caspase 8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JNK磷酸化水平和NF-KB结合活性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抑制I/R所致的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阻滞JNK/NF-KB信号通路相关.

  • MR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形态学改变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旭宇;崔延安

    目的:观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MRI检查中卵巢形态学改变,探讨MRI在评估PCOS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PCOS者24例(PCOS组),同时选择月经正常且无雄激素分泌过多史的健康女性30例作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绝经前女性.MRI图像上观察两组卵巢体积大小和卵泡数目,比较两组MRI中卵巢形态学改变.结果:PCOS组与对照组卵巢卵泡数目均值分别为(11.5±1.7)个和(6.4±1.5)个,卵巢体积分别(10.6 ±0.8)cm3和(6.1±1.2)cm3;PCOS组卵泡数目多于对照组,卵巢体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形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淮安地区孕妇ToRCH感染血清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媛媛;刘蓓蓓;张迎梅

    目的:探讨淮安地区孕妇ToRCH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为优生优育、妇幼预防保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4 981例孕妇血清中ToRCH特异性IgM和IgG,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IgM检测中巨细胞病毒(CMV)阳性率高,为1.67%;在IgG检测中风疹病毒(RV)、CMV阳性率分别为89.78%和89.26%,明显高于弓形虫(TOX)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CMV IgG在≥35岁年龄组阳性率显著高于<35岁年龄组(P<0.01);TOX IgM秋季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P <0.05);2015年CMV IgM阳性率高于2014年水平(P<0.05);既往有不良妊娠史孕妇ToRCH 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孕妇ToRCH多重感染检出4 201例,占84.34%,主要为RV和CMV混合感染.结论:产前应进行ToRCH感染的定期筛查,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防止胎儿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 冻融循环对肝癌新鲜冻存组织RNA完整性的影响

    作者:张园;侯彦深;宋佳;董翔

    目的:评估新鲜冻存组织解冻后RNA降解动力学变化,探讨反复冻融对肝癌组织样本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例肝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各分11份,其中1份用于组织形态学验证,另外10份于-80℃保存,取4份标本分别在冻融0、1、3、6次后提取RNA,剩余6份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0 min(T0)、5 min(T5)、15min(T15)、30 min (T30)、45 min(T45)及1 h(T60)后进行RNA提取,采用微芯片凝胶电泳技术分析RNA完整性.结果:切片中肿瘤组织面积均超过85%,坏死组织面积均小于15%,符合国际肿瘤基因组联盟制定的标准,且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达100%.不同冻融次数组织RNA完整性(RNA integrity number,RI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且冻融次数越多,RIN值越低(冻融循环0、1、3、6次后RIN分别为8.27 ±0.42、6.38±0.61、5.08 ±0.61、4.32±0.62).随解冻后RNA提取时间的延长,RNA完整性也不断降低(T0:RIN =8.33±0.52;T5:RIN=7.95±0.48;T15:RIN=7.09±0.40;T30:RIN=5.88±0.39;T45:RIN=5.06 ±0.39;T60:RIN =4.40±0.30),与T0时提取RNA比较,解冻后T30、T45、T60后提取RNA的RIN平均值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研究对RNA质量要求比较高时,肝癌组织解冻不应超过3次,并且在30 min内提取RNA,以保证RNA的完整性.

  • 囊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顺事;岳红梅;刘浩

    传统上治疗囊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针对该病所致的黏液阻塞及继发感染进行对症治疗.近几年通过对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进行干预,使该病在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作者对目前临床上囊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常规治疗方法及相关新疗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 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琼;陈锦飞

    Cullin-RING泛素连接酶(cullin-rING ligase,CRL)是人体内数量多的一类泛素连接酶的统称,由cullin蛋白、RING蛋白及底物识别亚基组成.它们通过与数百种底物相互作用,形成数量庞大的CRL复合体并调控细胞内蛋白分子的泛素化降解过程.作者对CRL及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癌细胞放射抗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美婷;山顺林;耿炜

    放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因癌细胞产生放射抗拒性导致的放疗敏感性低下和(或)放疗后复发是放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对放射抗拒性机制的研究尚不全面,研究较多的是鼻咽癌、食管癌、神经母胶质瘤、肺癌、宫颈癌等的放射抗拒性机制.作者对鼻咽癌、食管癌、神经母胶质瘤、肺癌、宫颈癌、肠癌等放射抗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沙门菌作为肿瘤药物投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琼;陈锦飞

    活细菌载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可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抗肿瘤药物的投递结构及基因治疗的载体等.沙门菌本身作为兼性厌氧菌可以选择性地定植在乏氧的实体瘤内部,在体内引发高效的细胞、体液及黏膜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肿瘤靶向性的沙门菌经过进一步改造后成为在实体瘤内产生和输送治疗性药物的重要工具.目前减毒沙门菌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如细菌转染、DNA疫苗、细菌介导的蛋白及RNAi转运等应用于肿瘤治疗.作者对沙门菌作为抗肿瘤药物投递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应用

    作者:郭长春;丁文刚

    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减少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使其尽早活动以获得更好的预后.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获得确切的镇痛作用,与其他镇痛方法相比,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少,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得到大量应用.作者对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