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藁本内酯对低灌注大鼠水迷宫成绩的改善和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王成牛;冯展波;彭彬;李洁佳;陆亚鹏;朱俐

    目的:研究藁本内酯对低灌注大鼠水迷宫成绩的改善和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60~280 g),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灌注组和藁本内酯组,每组8只。对低灌注组和藁本内酯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术,对照组不结扎。术后第8天,藁本内酯组大鼠灌胃给予藁本内酯(以大豆油为溶剂,每日剂量80 mg· kg -1),另外两组大鼠予相同体积的大豆油灌胃。所有大鼠连续灌胃21 d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水迷宫成绩(即潜伏期的长短)的差异。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的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藁本内酯组大鼠水迷宫成绩较低灌注组明显提高( P<0.05),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量较低灌注组明显增加,海马CA1、CA3区GFAP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较低灌注组明显减少。结论:藁苯内酯能够改善低灌注大鼠水迷宫成绩,并对海马区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血清降钙素原指导下短程抗菌药物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晓磊;王源荣;洪亮;谢亚新;夏存林

    目的:探讨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值变化指导短程抗菌药物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留取各组基线血清降钙素原值。外科干预后每24 h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试验组在血清降钙素原<0.5 ng · ml-1或下降至术后首次测定值的30%或以下,且临床症状缓解后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病例在急性感染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正常3d后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再发、30 d内死亡、首次抗菌药物疗程、30 d内无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再发、30 d内死亡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的首次抗菌药物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5.4±1.1) d vs.(8.6±1.4) d],30 d内无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亦多于对照组[(23.7±2.4) d vs.(20.7±2.1) d]。结论: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复杂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抗菌药物暴露,不增加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有效。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阻生齿拔除术患者疼痛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罗婧;刘学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阻生齿拔除术患者疼痛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00例阻生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在阻生齿拔除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牙窝中放入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对照组给予阻生齿拔除术术后常规处理。观察(1)术后6、12、24及48 h两组患者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情况;(2)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3)术后6个月根据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 OHIP-14)评分情况以评价患者口腔健康情况。结果:(1)术后6、12、24及48 h VA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6个月试验组口腔健康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口腔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能够减轻阻生齿拔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口腔健康情况。

  • 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肌层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晓萍;王娟;藤银成

    目的:分析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将EZH2作为子宫内膜癌演进的临床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60例)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56例)中EZH2蛋白的表达,对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ZH2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中EZ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EZH2阳性表达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 P<0.05)。 EZH2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EZH2能有效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有利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监测和诊疗指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新检测指标。

  • 贵州少数民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罗琳;姚鑫;黄娴;翁晓莉

    目的:分析贵州少数民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和减少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贵州少数民族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问卷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时间为孕期或哺乳期,常表现为腰背部酸痛及臀部疼痛,多数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为骨质疏松(87.7%),少数患者骨量减少(12.3%)。实验室检查患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治疗2周后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血钙、血磷、尿酸及C反应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发病原因与孕期或哺乳期饮食及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应保证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合理营养,适当户外运动和日光照射可预防女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SP SS 软件在宫颈癌手术后生存时间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徐永林;蒋红军

    目的:总结SPSS软件用于分析宫颈癌手术后生存与复发的经验与特点。方法: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案室宫颈癌手术后随访病例共149例录入电子表格,用SPSS软件进行导入,定义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复发、生存时间、生存结果等变量,用交叉表格及生存分析COX模块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SPSS软件能够方便准确地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找出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 SPSS用于分析影响宫颈癌手术后生存时间与复发的因素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娜;俞海国;张雅媛;樊志丹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SNL )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儿童SNL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对性别、年龄、既往免疫系统疾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与复发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1)31例SNL中有8例反复发作,其中1例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既往合并其他免疫系统性疾病、确诊前发热持续时间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是儿童SN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合并其他免疫系统性疾病的患儿有复发或进展为SLE的可能性。

  • 农村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唐立健;乜金茹

    目的:分析农村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农村高血压病患者467人,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65.31%的患者健康行为得分在6分及以上,患者中吸烟和饮酒率分别占22.70%和19.49%,饮食清淡、经常喝牛奶豆浆和锻炼身体的比例分别为47.54%、12.42%和46.04%;性别、家庭收入和诊断年限是影响患者健康行为的显著性因素(P<0.05)。结论:加强农村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以达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 TGF-α在 LASIK 手术患者泪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瑞博;郭永红;张凌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患者泪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80眼)在我院行LASIK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SIA)检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泪液中TGF-α的表达情况,分析泪液中TGF-α浓度与角膜创伤愈合的关系。结果:LASIK术后1 d泪液TGF-α浓度高,然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至术后3个月降至低,且与术前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7 d及1个月的泪液TGF-α浓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ASIK术后,基质层角膜细胞减少值、基质层碎片计数以术后1d高,随后不断下降,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5.832、F=6.369,均P<0.05);且基质层角膜细胞减少值、基质层碎片计数与泪液中TGF-α浓度呈正相关(分别r=0.68、0.61,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TGF-α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LASIK术后泪液中TGF-α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至术前水平的趋势,术后泪液中高度表达的TGF-α对角膜细胞的增殖、分裂、趋化、移行等过程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角膜创伤的愈合。

  • 大气气态污染物与苏南某市居民心脏病日死亡数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敏;陆艳;姚玉刚;陈龙;王临池;周沈立

    目的:探讨大气中主要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 SO2)和二氧化氮( NO2)对苏南某市居民心脏病日死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态污染物浓度与居民心脏病日死亡的关系。结果:SO2和NO2对居民心脏病日死亡数有一定影响。 SO2和NO2浓度每增加10μg· m-3,居民心脏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1.73%和1.75%。 SO2浓度每升高10μg· m-3,高血压性心脏病日死亡数增加3.85%。双模型结果显示NO2是心脏病日死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气污染物中SO2和NO2浓度与居民心脏病日死亡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硬化患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

    作者:王玉连;陈洪;刘洋;张丽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 TEG)在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血或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作用,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80例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Child C级)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无肝胆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未使用干扰凝血药物、肝功能正常者2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常规、常规凝血指标及TEG ,并根据临床表现、腹部CT血管造影( CTA )及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统计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血及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出血及无出血患者TEG检测参数中,α角、MA、C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K值明显延长,R值有缩短趋势;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出血患者相比,肝硬化失代偿期出血患者的α角、MA、CI明显降低,提示其低凝较为明显;两组之间反映纤溶的指标LY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出血患者中,合并血栓组的α角明显高于无合并血栓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无出血患者中,合并血栓组与无合并血栓组比较,TEG的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EG可作为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状态的临床指标,用于指导临床成分性输血治疗,是降低出血风险的手段之一。

  • 血红素加氧酶-1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 HMGB1及炎症的影响

    作者:张志恒;李俊生;施晓雷

    目的:探索血晶素(hemin)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急性肝衰)大鼠肝脏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按给药方法不同分成4组,即对照组、急性肝衰、hemin( HO-1诱导剂)组、锌原卟啉( znpp,HO-1抑制剂)组,每组24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急性肝衰组腹腔注射D-Gal 0.8 g· kg -1及LPS 20μg· kg -1制作肝衰竭模型;hemin、znpp组腹腔分别注射hemin 40μmol· kg -1或znpp 50μmol· kg -1,12 h后给予D-Gal和LPS,方法同急性肝衰组。检测各组大鼠诱导后24、72 h肝脏功能变化,比较4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HO-1、HMGB1水平,ELISA检测TNF-α及IL-1β浓度;检测HO-1活性。结果:采用D-Gal和LPS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衰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IL1β、TNF-α浓度及HMGB1水平均升高( P<0.05),肝脏组织损伤严重。与急性肝衰组比较:hemin组HO-1水平及活性上调,ALT、AST、IL1β、TNF-α浓度(P<0.05)及HMGB1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损伤缓解;而znpp组HO-1水平及活性降低, ALT、AST、IL1β、TNF-α浓度( P<0.05)及HMGB1水平升高,肝脏组织损伤加重。结论:在急性肝衰竭中HMGB1明显增加,HO-1的过表达可以缓解急性肝衰竭肝脏损伤,其机制与抑制HMGB1、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 ITI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在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曲娟;刘曼;江助子;黄星星

    目的:探讨应用ITI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进行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下颌无牙颌患者,分为传统全口义齿组(传统组)和种植体支持的覆盖全口义齿组(支持组),修复后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以及义齿舒适度等指标的满意率,观察支持组患者自身的牙龈、菌斑、牙石等指数等的变化。结果:支持组患者的义齿修复成功率达100%,较传统组(71.4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支持组修复1个月、6个月和1年复诊,牙龈、菌斑、牙石等指数均有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TI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的全口义齿修复效果好,舒适稳定,适合在临床推广。

  • 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作者:夏玲芝;曹鹏;李妙晨;毛源;王伟;张厚智;沈传来

    目的:研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对小鼠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ALB/c鼠( H-2 d基因型)分成同种皮肤移植组( C57BL/6鼠为供者,H-2b 基因型)、同系皮肤移植组(其他BALB/c鼠为供者)和未移植组,分别皮下接种C57BL/6鼠来源的黑色素瘤细胞(B16,H-2b基因型)或者BALB/c鼠来源的骨髓瘤细胞( SP2/0,H-2 d基因型),观察移植排斥和肿瘤生长情况,检测脾细胞群中的CD3+、CD8+T细胞和H-2Kb 同种反应性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B16细胞接种同种皮肤移植组小鼠后瘤体生长缓慢,直至完全消失,而接种同系皮肤移植组小鼠和未移植组小鼠后瘤体生长迅速;SP2/0细胞接种同种皮肤移植组小鼠、同系皮肤移植组小鼠和未移植组小鼠后瘤体均生长迅速,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种皮肤移植鼠脾细胞群中针对H-2Kb 移植抗原的同种反应性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同系皮肤移植鼠。结论:同种皮肤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只对拥有同种异基因的肿瘤细胞具有排斥作用,而对与受者基因同源的肿瘤细胞并无明显的交叉免疫反应。

  • 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敏;马丹;刘巍;李舒;云凤祥;李璐依霏;刘凤岐;曲仁海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 CSNB)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常规药物加CSNB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总有效率100%,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 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随访6个月,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 P<0.05),再入院率为0。结论:常规药物加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好,为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 胃癌患者外周血骨髓干细胞水平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聂鲁愚;朱海涛;谢敏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与对照者之间外周血骨髓干细胞水平的差异及其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为胃癌诊治提供新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12例胃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7天的外周血,以同期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干细胞占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观察胃癌患者循环骨髓干细胞水平以及根治术前后循环骨髓干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外周血骨髓干细胞水平胃癌组明显高于非胃癌的对照组(P<0.05),根治性胃癌切除手术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来源干细胞在癌症生长、侵袭、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外周血骨髓干细胞水平有望成为胃癌诊断、评估治疗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 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研究 rMBP-NA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崔明辰;陈娇;时冉冉;王建国

    目的:研究重组麦芽糖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rMBP-NAP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给大鼠静脉注射rMBP-NAP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 )测定rMBP-NAP的血浆浓度,然后用DAS2.1药动学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rMBP-NAP静脉给药后迅速入血,2.5、5和10 mg· kg -13种剂量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83、1.747和2.006 h,血浆清除率呈非剂量依赖性改变,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rMBP-NAP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以肾脏高,其后为肺和肝,以脑组织中浓度低。结论:rMBP-NAP给药后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其消除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rMBP-NA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呈一级动力学消除,给药后主要分布到肾脏。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满宇;吕龙;何秋山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营养评估法(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MNA均分为(20.10±3.59)分;其中营养状况正常( MNA≥24)者46例(23.0%),潜在营养不良(17≤MNA≤23.5)者99例(49.5%),营养不良(MNA<17)者55例(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13)、罹患感染性疾病(OR=2.905)、总蛋白缺乏(OR=8.907)、低蛋白血症(OR=7.152)、未服用营养粉/蛋白粉( OR=0.443)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现患率较高,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 3DT1WI用于海马多体素波谱扫描定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任远;廖文清;武文博;周飞;李茗;张鑫;俞海平;朱斌;张冰;徐运

    目的:探讨使用二维T2加权成像(2DT2 W)和三维T1加权成像(3DT1 W)定位对海马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3.0 T TX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2DT2 W和3DT1 W进行海马MRS定位,对比两种定位方法MRS测定的感兴趣区覆盖的海马体积差异, MRS 测得的代谢物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cetylaspartate , NAA)、肌醇(myo-inositol,mI)与内参肌酸(creatine,Cr)的相对浓度(NAA/Cr与mI/Cr)差异以及NAA、mI的信噪比差异。结果:与2DT2 W定位比较,3DT1 W定位MRS感兴趣区覆盖的海马体积增加,NAA信噪比降低,NAA/Cr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I 信噪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使用3DT1 W定位MRS有助于提升定位准确性,但可能伴随海马代谢物信噪比降低。更好的定位及更全面的评价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丹;刘凤岐;周晋;刘巍;马丹;云凤祥;李璐依霏;李舒;曲仁海

    目的:研究高位硬膜外阻滞( HEA )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的作用。方法:对19例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进行HEA治疗28 d,观察该方法的疗效。结果: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4%,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P<0.05),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 P<0.05)。结论:HEA治疗心脏瓣膜病心衰效果显著。

  • 海口地区正常单胎胎儿妊娠早期NT 厚度参考值的建立

    作者:李载红;洪燕;覃伶伶;符小艳;游佳

    目的:探讨海口市及周边地区妊娠早期正常单胎胎儿颈项透明层( NT )厚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连续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11~13周+6单胎孕妇10671例,对胎儿进行超声NT厚度测量,并随访妊娠结局,对正常单胎胎儿的NT厚度进行分析,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妊娠早期正常胎儿的NT厚度为0.70~5.81 mm,平均(1.73±0.59) mm。正常单胎胎儿NT厚度95%参考值范围为0.574~2.866 mm。不同年龄孕妇的胎儿NT厚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8,P=0.015);不同孕周胎儿N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88,P=0.101);NT厚度在不同性别胎儿之间存在差异(t=4.076,P<0.001),男性胎儿NT厚度高于女性胎儿的平均水平。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胎儿NT厚度与孕妇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海口地区妊娠早期正常单胎胎儿的NT厚度参考值范围,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妊娠早期超声产前筛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罗江辉;李文瑶;陶国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成年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乌司他丁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假手术对照组麻醉后仅分离颈总动脉,20 min后缝合切口;脑缺血再灌注组麻醉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乌司他丁组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基础上于再灌注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μg · kg -1。4组大鼠在手术后6、24、72 h取静脉血测Sl00β蛋白、神经烯醇化酶( NSE)含量。所有大鼠在术后72 h取血后断头处死,取脑组织测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乌司他丁组术后6、24、72 h静脉血Sl00β蛋白、NSE表达均上升( P<0.01),术后72 h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均上升( P<0.01)。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24、72 h Sl00β蛋白、NSE 表达明显上升(P<0.01),术后72 h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上升(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术后6、24、72 h Sl00β蛋白、NSE表达明显下降( P<0.01);术后72 h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下降( P<0.01)。结论:手术中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引发大脑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这种损伤,降低大脑炎症反应。

  • 不同强度运动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作者:周秉正;白伦浩;史秋实;魏迎亮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骨性关节炎( OA)大鼠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等、中等和高等强度运动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OA大鼠模型建立。按照不同强度运动对所有OA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有氧跑台运动。4周后取各组OA大鼠后肢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在OA大鼠关节液中的表达。结果:IL-1β表达高等强度运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运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等强度运动组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可能更加有利于保护OA的关节。

  • 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对小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作者:王中立;戴建国;侍昊;格根塔那;顾乐盈;唐宗湘

    目的:观察恐惧、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小鼠机械痛阈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6组,制备恐惧、焦虑和抑郁模型并分别设置对照组。通过小鼠在遭受电击环境中僵立时间和次数评价小鼠恐惧状态,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穿梭箱和旷场试验观测小鼠焦虑状态,采用强迫游泳和强迫悬尾实验观测小鼠抑郁样行为。同时应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3种情绪模型小鼠的机械疼痛阈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恐惧模型组的僵立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焦虑模型组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及明暗穿梭箱实验中穿梭次数显著减少,旷场试验记录小鼠周边活动路径与总路径之比显著增加;抑郁模型组在强迫游泳和强迫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提示恐惧、焦虑、抑郁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Von Frey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恐惧小鼠组机械痛阈升高,而焦虑小鼠组和抑郁小鼠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结论:恐惧情绪可以升高小鼠机械痛阈,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则降低其机械痛阈。

  • 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静止期腋下副乳腺与周围脂肪组织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秀梅;郑继慧;马灵芝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区分静止期腋下副乳腺组织与其周围脂肪组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副乳腺女性患者26例,年龄20~45岁,平均(35.1±13.7)岁。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26例患者(37只)副乳腺进行检查,记录其弹性大值、平均值、小值,同时测定其旁脂肪组织的弹性值。结果:静止期副乳腺的剪切波弹性大值为(10.3±3.2) kPa,平均值为(6.4±1.6) kPa,小值为(3.7±1.1)kPa,其周围脂肪组织的剪切波弹性大值为(7.4±2.4)kPa,平均值为(5.2±1.2)kPa,小值为(3.6±0.9)kPa。静止期副乳腺的弹性大值及平均值与周围脂肪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8.737,t=5.045,P<0.05),两者弹性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区分静止期副乳腺与其周围脂肪组织有一定临床价值。

  • 参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及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亚娟;岳红梅;何含含

    目的:观察参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顺铂( DP)方案化疗及胸腔内注射顺铂对伴恶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方法:将42例 NSCLC 伴恶性胸腔积液初治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DP方案化疗,同时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前3 d予以参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10 d。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评价胸水控制情况、卡氏评分( KPS )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 PR +CR )高(分别为85.71%、47.62%,P<0.05),KPS改善更好(P<0.05),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参芪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及胸腔内注射顺铂可有效减少胸水产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 3.0T MR LAVA序列在肝硬化结节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志鹏;王雪扬;王澍

    目的:探讨3.0T MR-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结节病变定性诊断的优势。方法:对40例经病理学或者临床证实的肝硬化伴多发结节病变患者行CT、MR检查,观察肝脏内病灶显示的数量、征象及各期病灶的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结果:在40例肝硬化患者中确诊病灶51个;增强CT检查检出病灶42个,其中诊断正确病灶共30个,诊断准确率为58.8%(30/51);MRI-LAVA序列与MR序列检出病灶数一致,共检出病灶49个,能准确的定性诊断的病灶为42个,诊断准确率为82.3%(42/51)。结论:与普通的增强CT平扫+增强检查以及磁共振常规平扫序列比较,MRI-LAVA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对病灶动脉早期信号的抓取更加精确,对肝硬化背景下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的优越性。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孙旭;陈忠辉;张子韬;王斌;刘臻;朱泽章;邱勇

    目的:观察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邻近椎间盘MR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与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1.7岁。行MR检查判断患者伤椎上位椎间盘和终板的损伤程度,行CT检查判断伤椎骨折范围。测量术前胸腰椎侧位X线片骨折节段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伤椎楔变角和前缘高度,比较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椎间盘损伤Ⅰ型20例,Ⅱ型29例,Ⅲ型30例,Ⅳ型17例;终板损伤Ⅰ型23例,Ⅱ型29例,Ⅲ型27例,Ⅳ型17例;椎体骨折Ⅰ度32例,Ⅱ度40例,Ⅲ度24例。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973、0.884,均P<0.01)。 ANOVA结果显示:术前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的后凸Cobb角和伤椎楔变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中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Ⅰ型0.73±0.072、Ⅱ型0.65±0.084、Ⅲ型0.51±0.085、Ⅳ型0.36±0.061,SNK两两比较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椎间隙高度分别为Ⅰ型0.32±0.049、Ⅱ型0.28±0.057、Ⅲ型0.25±0.053、Ⅳ型0.24±0.041,SNK两两比较提示,椎间隙高度Ⅲ、Ⅳ型比Ⅰ型、Ⅱ型显著降低( P<0.05)。结论:在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终板损伤、椎体的骨折程度与伤椎上位椎间盘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 中药在抗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罗亚娟;岳红梅;何含含

    恶性肿瘤现代医学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但西医治疗代价高、副反应大,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理的不断研究发现,中药在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效,它不仅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还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笔者就中药联合化疗药物对抗肿瘤的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SSTR2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彦楠;朱晓莉

    生长抑素( SST )作为神经肽类激素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SST及其类似物( SSTA )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不仅表现在能抑制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且对普通实体瘤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这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就SST及其受体之一SSTR2在小细胞肺癌( 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缺失后血管新生障碍机制

    作者:黄雪云;张丽华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PTC)稀疏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引起肾脏慢性缺氧的重要原因。慢性缺氧促使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而缺氧后的血管新生反应明显不足。作者对PTC在机体中的功能缺失原因、血管新生调节、血管新生与缺氧的关系作一综述,探究慢性肾脏病中血管新生障碍的内在机制。

  • 不同组织上清液对不同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作者:李鑫;马海英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再生医学作为除药物、手术的第3种治疗途径其前景广阔。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备免疫调节功能、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已在临床一定范围开始应用。不同的组织培养上清液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可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作者通过比较不同培养上清液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来阐述促进或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经济有效方法、利弊以及对再生医学的意义。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冉;李国忠

    帕金森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以口服药物补充脑内多巴胺为主,但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可能减弱,且会产生严重的运动并发症。因此,学者们考虑通过移植多巴胺能神经组织的方法,来补充帕金森病患者脑内所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嗅鞘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作者将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效应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刘慧娟;戴王娟;康树敏;蒋犁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旁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广泛参与免疫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内源性前体细胞再生、血管再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MSCs旁分泌效应在在修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I)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HIBI优良的种子细胞。作者就MSCs旁分泌效应在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GLP-1、Ghrelin、Obestatin 的变化

    作者:张晓晨;崔璨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能够刺激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 IR)。胃促生长素( Ghrelin)与肥胖抑制素( Obestatin )是两种生物作用截然相反的多肽,共同调控摄食和饮水等多种行为,与IR相关。目前研究发现,大多数PCOS患者合并IR,然而两者之间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了解与IR相关的GLP-1、Ghrelin、Obestatin在PCOS患者中的变化,对进一步认识和治疗PCOS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就PCOS患者GLP-1、Ghrelin、Obestatin的改变作一综述。

  • 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进展

    作者:朱珠;陶庆松;嵇振岭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于轻症、新发的SHPT 可选择内科药物治疗,但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SHPT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作者就目前CKD所致SHPT常用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 勃起功能障碍的物理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庞昆;韩从辉

    随着男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各种仪器和设备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常见的诊疗设备种类较多,有阴茎勃起基本参数的测量仪、心理评估仪、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测设备、阴茎勃起硬度定量与分析系统、夜间阴茎勃起测定仪、神经传导检测设备;勃起功能障碍治疗设备有真空助勃仪、低频电刺激仪。目前男科疾病的诊疗设备处于起步阶段,为其他诊疗手段的辅助工具。作者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物理诊断治疗设备作一综述。

  • SIRT1与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作者:朱厚毅;周凡;刘剑书;王运涛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并可以分化为执行特定功能的体细胞,研究已经证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MSCs会出现衰老的现象。哺乳动物沉默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RT1)是一类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SIRT1可以通过调控 P53、组蛋白乙酰化、NF-κb和FoxO等关键分子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细胞的衰老、凋亡、代谢等生理活动。作者就SIRT1在MSCs衰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治疗肺部疾病相关实验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鹏飞;徐广全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成多个胚层的细胞,能够被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诱导分化成为上皮细胞,特异性地参与肺组织再生,为肺部疾病治疗提供新途径。作者对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为肺泡上皮细胞、进而参与治疗肺部疾病的体内体外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 RNA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松林;余敏敏

    长链非编码RNA( Lnc 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目前研究显示,Lnc RNA可通过参与转录激活、基因组印迹以及表观遗传等生物学过程激活原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作者对Lnc R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