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纳米二氧化硅对职业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的调查

    作者:杨红;徐健英;刘仁平;李文超;谢彦昕;劳灿山

    目的:调查纳米二氧化硅( SiO2)对职业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调查苏州某热塑材料混合公司和某橡胶有限公司的职业卫生现况;滤膜增重法测定总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以其他粉尘计)。两个企业中接触纳米SiO2的工人与不接触纳米SiO2的技术管理人员分别设为接触组与对照组,各13例。测定血常规、生化指标,进行B超、心电图、肺功能、高千伏X线胸片,ELISA法测定血清中铜蓝蛋白( CP)、层粘连蛋白( LN)含量。结果:两个企业纳米 SiO2投料口总粉尘浓度为0.26~255.5 mg· m-3;接触组工人中,除了分别有1名工人丙氨酸转氨酶( ALT)、尿素氮( BUN)、总胆红素( STB)分别超出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高千伏X线胸片、肺功能、心电图、B超检测均未发现异常;两组人员的血常规、血生化及CP、L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需加大样本量及随访研究纳米SiO2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加强纳米SiO2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 超声检查在胃肠道外间质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霞;董静瑶;仪歌红;史鹏丽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 EGIST)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价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病理证实为EGIST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图像特点,其中术后10例进行6~48个月超声随访。结果:15例EGIST均单发,来源于肠系膜6例、网膜4例、腹膜后4例、肛周1例;肿瘤大径约23.3 cm,平均(9.3±2.2) cm;7例EGIST呈类圆形,5例呈分叶状,3例呈不规则形;11例瘤体内见液化坏死区,呈囊实混合性回声,4例呈实性回声;12例瘤体内血流丰富,2例血流稀少,1例无血流显示。超声随访显示:6例病情进展,4例病情稳定。结论:超声检查对EGIST的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 P-R 间期、QRS 时限以及 QTLc 的特点

    作者:程红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中P-R间期、QRS时限及QTLc特点。方法:将152例不同胎龄新生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4组:28~30周为A组,31~33周为B组,34~36周为C组,37~40周为D组;对所有新生儿分别测量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Lc、QRS振幅、RV1振幅、TV1和TV5振幅。结果:P-R间期随胎龄的增加而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62,P=0.0009)。但QRS时限和QTLc无明显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和RV1振幅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3、F=18.096,P=0.0087、P=0.0014);TV1和TV5振幅均随胎龄的增加而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81、F=20.783,P=0.0012、P=0.0065)。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P-R间期与胎龄相关,QRS时限及QTLc与胎龄无明显相关。

  • DHA 逆转卵巢癌细胞 A2780/T 紫杉醇耐药的机制研究

    作者:吴翌楠;王苏立;王迎春;赵丽君;卢锦;王金华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评估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的改变,罗单明实验验证细胞的药物外排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多药耐药蛋白1( MDR1)的mRNA水平、耐药相关蛋白及通路蛋白的蛋白水平。结果:DHA作用48 h后A2780/T对紫杉醇的半数抑制率( IC50)下降( P<0.05),且罗丹明在胞内的含量增加,呈剂量依赖性( P<0.05)。同时紫杉醇与DHA联合使用可以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GO/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上升(P<0.05),P-糖蛋白(P-gp)及其他MDR相关蛋白的表达下降,NF-κB及磷酸化p38 MAPK表达下降,而p38 MAPK未见明显变化。结论:DHA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抑制P-gp及MDR相关蛋白的功能和表达,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同时该机制还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有关。

  • 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功能鉴定

    作者:石任任;王珊;何颖;邹泽红;张可俊;李林梅;肖春梅;关志澳;陶爱林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来源肥大细胞的方法,为体外组胺激发试验提供试材。方法:采用白细胞介素3(IL-3)和干细胞因子(SCF)联合刺激小鼠骨髓细胞4、6周诱导其分化为肥大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成熟度,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表面 FcεRⅠ和CD117表达情况, HistaReader 501组胺仪检测细胞脱颗粒能力。结果:诱导培养4、6周后的细胞为大小均一且具折光性的圆形悬浮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4、6周后的细胞胞核染为蓝色,胞质含有丰富的粗大紫红色颗粒,镜下统计成熟肥大细胞比例达85%以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发现培养4、6周后的细胞皆表达FcεRⅠ和CD117,其中培养6周的细胞FcεRⅠ表达水平更高;组胺仪检测培养6周的细胞发现,经浓度为100、500、1000μmol· L -1的钙离子载体刺激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组胺释放量依次为3.86%、17.04%及23.47%( P<0.05),其脱颗粒具有钙离子载体浓度依赖性。结论: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可促进后期的组胺激发试验及Ⅰ型变态反应机制研究。

  • 复方尼群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乔适雨;王小健;罗鹏飞;钟四清;汪秋实;向全永

    目的:观察复方尼群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为评估尼群洛尔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对东海县和海安县10个村的18~70岁常住居民开展高血压筛查,共入选341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使用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6个月,监测患者的血压、不良反应、严重事件和血脂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90.91%;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 P<0.001),总胆固醇水平变化不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异常率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水平男性患者显著上升,女性患者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复方尼群洛尔片能够显著影响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尤其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在脂质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吴娱;张洋;胡泽波;刘亮;王桂花;鲁荐;马坤岭

    目的:通过制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灌注模型,观察AngⅡ在脂质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灌注组及AngⅡ灌注加AngⅡ1型受体(AT1R)基因敲除组。采用HE、菲律宾、油红0染色以及胞内胆固醇定量测定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裂解激活蛋白(SCAP)表达水平。结果:AngⅡ刺激增加C57 BL/6小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且上调LDLR、SREBP-2和SCAP的表达。而AT1R基因敲除组C57BL/6小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明显减少,LDLR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结论:AngⅡ通过AT1 R诱导LDLR负反馈调节失调,进而增加胆固醇内流、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介导脂质肝损伤的发生。

  • EOF 方案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对胃癌患者血糖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兆京;陈彻;陈志伟;姚学权;刘福坤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接受EOF方案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对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间92例接受EOF方案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胃癌患者在介入化疗前及介入化疗后24 h的空腹血糖检验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OF方案动脉介入化疗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增加,与介入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等相关因素对血糖升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动脉介入化疗后血糖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EOF方案动脉介入化疗可使胃癌患者的血糖升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血糖升高尤为明显,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血糖并及时处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早发冠心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汤涌;张晓峰;郭忠玉;李朝凤;马根山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NAFL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早发冠心病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再根据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组。所有患者均抽外周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RBP4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血清RBP4、hs-CRP、LDL-C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轻度脂肪肝组比较,重度脂肪肝组合并冠心病人数增加,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RBP4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NAFLD患者,RBP4在合并早发冠心病者中增高,并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

  • 纳米银联合辐射后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与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关系

    作者:刘培党;金海振;赵静;唐萌

    目的:研究纳米银联合辐射后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与瘤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C6细胞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右侧尾状核,建模后第8天将荷瘤鼠随机分成辐射对照组和纳米银联合辐射组,分别立体定向注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及20μg的纳米银,并行单次电离辐射。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 TUNEL)法和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辐射后瘤组织内细胞凋亡及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TUNEL阳性细胞数目在辐射后6 h显著增加,24 h明显减少;辐射后6 h胶质瘤内小胶质细胞开始激活,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进一步增强。辐射后6 h 和24 h,纳米银联合辐射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小胶质细胞活性均较辐射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不同,前者迟于后者。结论:纳米银联合辐射后胶质瘤细胞凋亡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没有参与胶质瘤细胞的急性凋亡过程。

  • 血清β-hCG 水平动态变化与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雪英;周静;罗军;王冬莲;舒楚强;李昂

    目的:研究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动态变化与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的关联性,为临床治疗输卵管妊娠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10例患侧输卵管切除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术前48 h和手术当天的血清β-hCG水平,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的深度,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Ⅰ期(滋养细胞侵入黏膜层)输卵管妊娠患者48 h 血清β-hCG 水平平均降低18.35%,32例Ⅱ期(侵入肌层)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平均升高31.95%,42例Ⅲ期(侵入浆膜层)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平均升高37.5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期患者β-hCG水平降低幅度低于Ⅱ期和Ⅲ期患者升高幅度,Ⅱ期患者升高幅度低于Ⅲ期患者( 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前48 h血清β-hCG水平变化程度与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呈正相关,其可以作为临床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 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汪秋实;闫丽;吕淑荣;苏健;覃玉;向全永

    目的: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400名调查对象,调查该人群中糖尿病前期者血脂异常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和IFG合并IGT 3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5.1%、35.9%和45.9%,3组间血脂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处农村、每日静坐时间5 h以上是IFG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随着舒张压或腰围的增加,该人群血脂异常的风险也将增加;高中以上文化、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是IGT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饮酒是其保护因素;超重和肥胖是IFG合并IGT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异常率较高,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者血脂异常率不同;超重、肥胖、高腰围和高血压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干预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异常。

  • 两种不同来源血小板进行基于光子晶体技术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凌云;孔欣;陈宝安

    目的:比较分别由浓缩血小板、新鲜血液分离血小板所得血小板裂解液,行光子晶体技术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效率。方法:检测样本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患者32例和正常健康人对照31例。对来源于浓缩血小板和新鲜血液分离的血小板同时进行基于光子晶体技术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及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 MAIPA)检测,以MAIPA检测结果作为光子晶体技术检测结果的参照。结果:两组不同来源的血小板行光子晶体的血小板抗体检测敏感性均高于MAIPA,且浓缩血小板组更高。新鲜血液分离组特异性高于MAIPA,浓缩血小板组低于MAIPA。结论:使用新鲜血液分离采集血小板行光子晶体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效率较高。

  • miR-19b 沉默对 P19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雪华;朱莎莎;余章斌;朱春;李萌萌;韩树萍;胡晓山;朱金改;彭宇竹

    目的:通过沉默微小RNA-19b( miR-19b)研究miR-19b对P19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转染miR-19 b沉默质粒与空载质粒进入P19细胞建立起稳定的细胞系;线粒体功能分析用以检测细胞凋亡;诱导分化 P19细胞,实时定量荧光 PCR 检测 miR-19 b 沉默后细胞分化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结果:TargetScan 5.1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共同证实,Wnt1为miR-19b在P19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靶点( P<0.05);测定第0、4、6、8、10、12天cTnT、NKX2.5、GATA4等基因的核酸表达量显示,心肌分化相关标志基因逐渐增高,miR-19 b沉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于分化第10天检测线粒体功能,发现miR-19 b沉默组线粒体DNA拷贝数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其活性氧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TP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iR-19b沉默可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细胞分化。

  • let-7e 嵌合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表型分析

    作者:孙迪;夏菲;杨燚;陈火;张进平

    目的:探讨微小RNA let-7e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t-7e过表达嵌合小鼠模型,研究let-7e对淋巴组织中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DC)、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发育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初步探讨let-7e促使MDSC增多的机制。结果:嵌合小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et-7e后B细胞减少,浆细胞样DC( pDC)、经典DC( cDC)增多,而T细胞及亚群比例没有变化;同时,骨髓和脾脏中的MDSC比例升高,其凋亡水平明显降低,但其增殖没有改变。结论:let-7e参与了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let-7e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MDSC的增多。

  • 过敏体质与女童反复外阴阴道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翠兰;付四毛;陈昂;何冰洁

    目的:通过分析女童病因不明的反复外阴阴道炎( RVV)过敏原特点、过敏家族史和过敏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女童RVV的发生与过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因不明的200例青春期前RVV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参加健康查体、年龄相仿的20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测定,记录过敏相关疾病及家族史。结果:观察组过敏原阳性率以及过敏家族史、吸入过敏、食物过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中有过敏家族史者sIgE阳性组远高于sIgE阴性组( P<0.001),合并湿疹、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者阳性组远高于阴性组( P<0.001)。结论:女童RVV与过敏体质有关,虽然这种关系的确切机制还有待研究,但过敏体质可能是RVV致病和(或)发病的促进因素。

  •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扣带回1H-MRS 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飞;刘任远;王慧婷;武文博;张鑫;俞海平;张冰;朱斌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 MCI)和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扣带回代谢物的改变及分布规律,以帮助理解疾病病理改变。方法:使用Achieva 3.0 T TX双梯度双射频源磁共振成像系统、SENSE-8-HEAD线圈,对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20例AD患者( AD组)、25例MCI患者( MCI组)及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NC组)进行双侧扣带回多体素2 D-PRESS 1 H-MRS扫描。比较3组间双侧扣带回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肌酸( Cr)、肌醇( MI)/Cr、MI/NAA值的差异。结果:3组比较只有MI/Cr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提示MCI组和AD组的MI/Cr值均高于NC组( P<0.05), AD组的MI/NAA值高于NC组( P<0.05),NAA/Cr值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扣带回MI/Cr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MI/NAA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在AD和MCI患者中扣带回MI/Cr值明显升高,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MI变化较NAA变化更早更明显,有助于AD早期诊断。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崔青扬;丁建东;李浩;敖明强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关系,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遗传背景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Google 学术、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依据选择标准收集所有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2.5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纳入本研究的人群总数为3230例,其中1179例为冠心病合并抑郁,不合并抑郁组的人群有2051例。分析显示,LL基因型在对照组中显示频率较高,可能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保护因子( OR=0.65,95%CI为0.50~0.83,P=0.0006)。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存在关联,其中LL基因型可能为保护性因子。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何丹;杨势赫;金志成;于月;杨雪薇;储霞;吕海芹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A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 B组)及bFGF预处理组( C组)。在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前向C组大鼠侧脑室注射50μg· ml -1的bFGF 5μl,向A组和B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2h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3、7d进行改良的神经功能评分( mNSS),通过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术后1 d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TUNEL染色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区域神经细胞受损程度和凋亡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C组mNSS降低,梗死体积缩小;细胞损伤程度减轻,TUNEL阳性细胞减少。结论:bFGF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受损区域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hOGG1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作者:周燕;高大庆;栾洁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后,高表达hOGG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H2 O2诱导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鉴定和包装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和腺病毒载体对照pAd/CMV/V5-GW/lacZ,并分别转染ARPE-19细胞。 H2 O2(100μmol· L-1,2 h)干预转染重组腺病毒的ARPE-19细胞(RPE-Ad-hogg1)、转染腺病毒载体对照的ARPE-19细胞(RPE-Ad-lacZ)以及未转染病毒的ARPE-19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hOGG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氧化损伤标志性终产物8-羟基鸟嘌呤(8-oxodG)的形成量。结果: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包装成功,并在ARPE-19细胞中表达;高表达hOGG1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较两对照组细胞显示出更少的ROS生成量( P<0.05)、更低的8-oxodG氧化损伤程度( P<0.01)。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OGGl蛋白高表达,可提高ARPE-19细胞碱基水平的修复能力。

  • 胃镜引导下不切开胃肠壁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升宝;刘顺英;潘长海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经胃镜引导下不切开胃肠壁于腔外缝扎止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内镜治疗无效而行胃镜引导下不切开胃肠壁腔外缝扎止血治疗的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行胃镜引导下不切开胃肠壁缝扎止血,术后24 h内胃内引流液均由淡血性变为黄色。结论:胃镜引导下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进行不切开胃肠壁缝扎止血,具有定位准确、止血效果好、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在干眼随访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胡凯;HAMRAH Pedram

    目的:评价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在干眼随访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眼新发病例150例(300眼),随机分为A、B两组,随访治疗半年。 A组患者根据随访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B组根据常规干眼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两组所用具体治疗药物及方法相同。结果:A组患者总的好转率为63%,明显高于B组的35%;并且经治疗后,A组患者的平均泪液分泌量(SⅠ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好于B组。结论:根据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调整干眼治疗方案效果明显好于传统随访治疗方案。

  • 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的构建及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彭丹红;孙义新;吴巍

    目的:构建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使孕妇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进行胎心监护。方法:采用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对感知层采集的胎心率、宫缩压力信号,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进行双向数据发送与接收,以Eclipse开发应用层服务器平台管理软件,对数据处理后显示胎监信息、反馈诊断结果;并以足月孕妇为试验对象,以临床标准胎心监护仪为对照,计算本胎心监护系统的准确率。结果:便携式胎心监护仪准确率均在98.9%以上,胎心率检测值误差不超过±2次· min-1,压力测量非线性误差在-9.1%~+7.7%之间,两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监测的准确性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所研制胎心监护系统可准确检测胎心率及宫缩压力,准确反映胎儿情况,将检测信息实时传输至手机及服务器,使专家及时处理产科情况成为可能。

  • FABP4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 MMP2的影响

    作者:胡晓娟;伍婷;王晨曦;高维强;李军

    目的: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及TGF-β加FABP4抑制剂HTS01037处理,检测处理前后内皮标志物CD31、VE-钙黏蛋白( VE-Cad )的mRNA表达,以及FABP4、MMP2的mRNA表达。结果: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用TGF-β处理后,内皮标志物CD31与VE-Cadherin mRNA表达升高,FABP4与MMP2的mRNA表达也升高(均P<0.05);用TGF-β加 HTS01037处理后,与单用TGF-β处理相比, CD31、VE-Cad及FABP4、MMP2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结论:FABP4与TGF-β促进内皮细胞分泌MMP2的病理过程正相关。

  • 神经激肽-1受体在 GERD 模型豚鼠咳嗽反射敏感性中的作用

    作者:刘娜;董榕;林勇;赖克方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性豚鼠模型肺组织神经激肽-1受体( NK-1R)与咳嗽反射敏感性( CRS)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组建模后评估豚鼠CRS,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K-1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RS增加,肺内NK-1R表达增加(108.48±25.71 vs 38.54±17.62,P<0.05)。肉毒毒素-A注射后较模型组咳嗽次数减少(23.33±7.53 vs 51.17±10.19,P<0.05),NK-1R表达减少(21.59±13.45 vs 108.48±25.71,P<0.05),潜伏时间未见改变(11.76±3.29 vs 8.24±4.73,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性豚鼠气道CRS增高可能与肺组织中NK-1R表达增加有关。

  • 稳转 GFP-RAB7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缺氧状态下 RAB7的表达及位置变化

    作者:余文敏;张晓毅;王智;陈平圣;窦骏

    目的:了解缺氧状态下RAB7蛋白在稳转GFP-RAB7表达载体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位置变化,验证其对细胞自噬与内吞现象的指示作用。方法:构建GFP-RAB7表达融合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处理后,采用RT-qPCR、蛋白质印迹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外源基因RAB7在细胞内的表达及位置的变化。结果:成功将GFP-RAB7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到HK-2细胞中,并获得稳定表达GFP-RAB7蛋白的HK-2细胞;在缺氧状态下,RAB7 mRNA的表达轻微降低,蛋白水平没有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GFP-RAB7蛋白发生聚集,显示自噬与内吞的形成。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转染的表达GFP-RAB7的HK-2细胞系,GFP-RAB7融合蛋白可指示自噬与内吞现象,为研究缺氧状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与内吞提供了有效工具。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的现状

    作者:阿米克;李永刚;韦继南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损伤,目前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缝合术或者切除和缝合相结合。作者主要综述近年来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现状和进展,以期为临床选择半月板损伤的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Elf-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婷;杜云翔;韦淑贞;李前文;张闯;杨艳

    Elf-1是具有启动子特性的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生成等有关,同时可指导肿瘤的靶向治疗。作者就Elf-1基因的基本特征及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胰头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与争议

    作者:嵇惠宇;刘胜利

    胰头癌淋巴转移早,手术时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阳性率与患者术后生存关系密切。胰头癌患者预后可能从规范淋巴结清扫中获益,但是否需要扩大淋巴结清扫尚需要积累更多证据。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血清学抗体的诊断意义

    作者:马昂;王丽宏;车慧;梁梅花;傅雪莲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结合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常用的血清学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 GADA )、胰岛细胞抗体( ICA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IA-2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和羧基肽酶-H抗体(CPH-Ab),明确这些抗体的诊断意义对LADA预测、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价值。

  •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鞠安;蒋雯;许阳;杨升;常宁;王鹏;顾宁

    在微纳尺度上对细胞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进行观察是近年来的热点。原子力显微镜( AFM)以其纳米级别的分辨率、超高的灵敏度以及对各种工作环境良好的兼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作者介绍AFM在细胞性质、细胞或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观察动态生物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传统AFM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的改进。

  • 糖尿病性膀胱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吉鑫;杨荣;李笑弓;郭宏骞

    糖尿病性膀胱病( DC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作者就其病因、临床特点、尿流动力学改变、治疗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 高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萌;郭怡菁

    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增高是临床常见现象,与卒中患者转归不良、预后不佳有关。作者主要从卒中后高血糖的发生原因、临床意义、管理策略等方面阐述了高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现状。

  • 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作者:付阳;熊轶;张古田

    建立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早使用化学诱癌剂致癌,目前常使用细胞或组织原位移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尚不成熟。深刻理解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有助于探究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更好地评价新型靶向药物的功效。作者对常用的建立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步骤、各自特点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应用。

  • 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慢性肾脏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英;王金泉

    与传统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不同,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选择性更高、无需监测、剂量固定且起效快。尽管两类药物在预防血栓栓塞及降低卒中风险上无明显差异,但新型口服抗凝剂的颅内出血和非颅内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作者综述非维生素K依赖的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 长链非编码 RNA 对脂肪组织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宁;车慧;梁梅花;傅雪莲;王丽宏

    近年来关于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的研究进展迅猛,但是绝大部分lncRNA的功能仍然不清楚。作者从大量有关lncRNA的文献中提取出若干lncRNA与肥胖的相关研究,并从lncRNA与脂肪组织的能量消耗及脂肪组织的合成两方面进行归纳。在论述lncRNA对肥胖具有直接影响的同时,从lncRNA的功能和机理出发,列举出lncRNA与肥胖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及实验手段,为进一步研究lncRNA与肥胖的关系提供依据。

  • 纳米银诱导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帮勇;薛玉英;唐萌

    伴随纳米银的广泛应用,人体和环境暴露于其的机会迅速增加,其安全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表明,纳米银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器,进而影响细胞活性,诱导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作者就目前纳米银诱导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从纳米银特性和细胞类型角度讨论对纳米银毒效应的影响。

  • 细胞永生化机制及不同细胞永生化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黄今;杨融辉;马海英

    永生化细胞是一种在理化刺激、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下,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的不衰老细胞株。细胞永生化机制有放射性因素、端粒-端粒酶激活、病毒基因转染及抑癌基因受抑制等学说。作者在总结细胞永生化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不同组织细胞永生化的技术方法及生长状态。

  • m iR126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程帅帅;张红

    角膜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生长因子可能与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微小RNA(miRNA)可能调控这些生长因子的表达。 miRNA126(miR126)被证明与角膜新生血管关系密切,通过影响相应靶基因的表达调控血管新生。作者对此进行综述。

  • 磁性纳米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国瑞;计中青;朱舟婷;孔凌云;潘天帆;周昕

    对当前磁性纳米材料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进行总结,归纳多种磁性纳米材料进入BMSCs的方法和鉴定纳米颗粒-BMSCs细胞活性及分化能力的方法,概述封装有磁性纳米颗粒的BMSCs在细胞水平、动物实验及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于临床必须解决的问题,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