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检查在乳腺肿瘤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

    作者:刘玉品;杨小庆

    随着磁共振检查技术及软、硬件不断发展和成熟,磁共振检查技术对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功能成像及波谱技术的应用,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手段.作者对各种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骨髓微转移检查及临床评价

    作者:张双捷;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如何确定实体瘤患者是否具有转移倾向一直是临床上普遍关心的问题,而骨髓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易发生还是罕见骨转移的肿瘤患者骨髓中癌细胞的检出率均较高,该理论为骨髓微转移检查提供了依据,且多年来的研究表明骨髓微转移检查在预后、分期、指导治疗及疗效监测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临床应用价值,因此作者就骨髓微转移的概念、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人β-抗菌肽与基因工程

    作者:杜剑平;张青;陈正堂

    人β-抗菌肽是近几年发现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一类小片段阳离子多肽,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等许多致病菌有杀灭作用.本文综述它们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作用机理、人体内的分布、抗菌作用及基因合成方面的进展,认为利用基因工程合成β-抗菌肽是目前解决日益严重的致病菌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基因工程的发展为下一代基因型抗生素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 心律失常与心肌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改变

    作者:吴晓冬;戴德哉

    心肌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IK可分为IKr、IKs和IKur3种成分或亚电流,它的变化是在病理情况下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肌肥厚时IKr、IKs的减少导致动作电位时间(APD)延长,为早后除极(EAD)和TdP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缺血和交感神经兴奋时IKr、IKs和IKur的增加可导致APD异质性加大,促发心律失常. 多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阻断IKr,易导致APD过度延长,诱发EAD、TdP等心律失常.复合性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IKs的阻断不仅有利于抗心律失常,而且也能减少不良反应.

  •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与内耳免疫

    作者:周红;谭长强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占先天性聋的很大比例,对其探索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主要就母体自身免疫对子代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及内耳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作者:袁伟忠;孙华新;朱华生;焦学信;李崇杰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2001年10月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患者737例.结果:胆囊切除后根据造影结果再行胆总管探查312例,胆总管结石阳性率94.1%;胆囊切除后直接行胆总管探查114例,结石阳性率53.5%;单纯胆囊切除311例,术后胆管残余结石3例.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在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降低胆管残石率、防止胆管损伤和提高胆石症治愈率等方面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栾洁;安藤文隆;广濑浩士;安井修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个月,对视力改善情况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只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CHE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张宝松;张伟恒;袁艳秋

    目的:探索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化疗方案.方法:对28例难治性复发性NHL患者采用CHE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600~8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阿霉素30~4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足叶乙甙1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泼尼松100 mg*d-1口服,第1~5天.21~28 d为1个疗程.结果:28例患者中CR加PR为21例,总有效率为7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亦见轻度心脏毒性.结论:CHEP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NHL是疗效较满意的方案.

  •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红卫;刘钢;方桂英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施行超声乳化术的106例(115眼)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视力≥0.5者占65.21%,≥0.3者占91.30%.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3眼占2.61%,角膜内皮水肿26眼占22.61%,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膜8眼占6.96%, 后囊混浊2眼占1.7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 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赵刚;陈宝安;高冲;孙耘玉;丁家华;程坚;王骏

    目的: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12例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患者采用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12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例,进展2例.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的一种可行性方案.

  • 与时俱进,加速教学改革进程

    作者:吴锦丹;孙丽华;葛德华

    针对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加快教学改革进程的必要性,结合对国外专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探讨,总结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教学 改革 方法
  • 模拟诊疗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孙丽华

    为改变以往见习和实习教学方式的弊端,发挥临床教师诊疗技能较强的优势,作者精心设计了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对象下的4种模拟诊疗教学法引入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伟;俞建光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 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 环孢素A脂质体乳胶剂透皮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缪玉山;王飞;朱国龙;倪冲;蒋洁云

    目的:观察环孢素A脂质体乳胶剂经小鼠皮肤给药的渗透作用及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小鼠皮肤中环孢素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其疗效.结果:经小鼠皮肤给药,皮肤中环孢素A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环孢素A脂质体乳胶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有效.结论:以脂质体为载体,以乳胶剂为剂型,局部外用环孢素A对银屑病有一定效果.

  • 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宁;段广才;李苏宜;郗园林

    目的:建立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方法:将浓度为1×107个*ml-1的小鼠前胃鳞癌细胞(MFC)悬液0.2 ml接种于615小鼠脾被膜下,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处死2~3只小鼠,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情况,其余小鼠待其自然死亡,观察生存天数.结果:肝转移发生率为83.33%,小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37.83±7.32)d.病理结果提示肝转移瘤细胞与脾脏肿瘤细胞形态学相似,符合低分化鳞癌的特征.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实验性小鼠前胃癌肝转移模型,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肿瘤转移行为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 放射性32P-磷酸铬胶体治疗H22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童冠圣;黄培林;刘璐;张丽达;黄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32P-磷酸铬(Cr32PO4)胶体局部注射对小鼠H22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移植瘤模型14 d后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Cr32PO4胶体瘤体局部注射,观察Cr32PO4胶体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不同剂量Cr32PO4胶体注射后瘤体局部依次出现红肿、表面苍白、囊性变,水肿消退后爪垫坏死.光镜下瘤体癌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一,核大,可见病理分裂像并侵袭达肌层,同侧月国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均出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呈现大量癌细胞浸润.治疗早期瘤体和月国窝淋巴结转移灶呈现局灶性坏死,后期移植瘤和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组织完全坏死,结构破坏,并可见出血灶.电镜下,治疗早期淋巴结转移灶和瘤体中癌细胞线粒体空化,内质网和细胞器少见.治疗后期细胞结构消失,呈现大量细胞碎片、脂肪滴和空泡.结论:Cr32PO4胶体局部给药对肿瘤组织和邻近的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 牛蒡子提取液的抗癌性研究

    作者:郑国灿

    目的:通过牛蒡子酒精提取液对几种癌细胞株的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牛蒡子是否具有抗癌性.方法:在人体结肠癌细胞、直肠癌细胞和肝癌细胞培养液中加牛蒡子酒精提取液,培养72 h并观察各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及癌细胞形态变化.用小白鼠肉瘤细胞(Sarcoma-180)制成小白鼠腹水模型,经口给牛蒡子酒精提取液并观察小白鼠的生存时间.用Sarcoma-180细胞制成小白鼠荷瘤模型,经口给牛蒡子酒精提取液2周,并观察瘤体增长抑制率.结果:牛蒡子酒精提取液抑制各癌株细胞生长,可延长腹水模型小白鼠的生存时间,并抑制荷瘤小白鼠瘤体生长.结论:牛蒡子酒精提取液具有抗癌性.

  • 辛伐他汀对肺成纤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干预研究

    作者:沙莉;李海浪;杨莉;吴祖群

    目的:研究肺成纤维细胞(FB)和健康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共同培养对EOS存活率及产生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探讨FB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比较辛伐他汀和地塞米松对FB与EOS相互作用的干预效果,研究辛伐他汀诱导FB凋亡并抑制EOS性炎症的作用,从而为治疗哮喘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肺FB和健康人外周血EOS共同培养,分别加入辛伐他汀或地塞米松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EOS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M-CSF含量,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FB凋亡.结果:(1)共同培养组EOS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82.2±10.3)%,加入辛伐他汀或地塞米松干预后,EOS存活率下降了几乎50%[(36.9±8.1)%],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2)共同培养组GM-CSF含量高为(539.5±88.6)ng*L-1,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加入辛伐他汀或地塞米松干预后其含量明显下降,为(42.2±4.6)ng*L-1.(3)辛伐他汀和地塞米松均能明显诱导FB凋亡[(59.0±2.6)%、(24.1±4.6)%],与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肺FB在体外能明显提高外周血EOS存活率.(2)FB和EOS的共同培养可以导致细胞因子GM-CSF增加,这可能是FB延长EOS存活率的作用因素之一.(3)辛伐他汀可以干预FB和EOS的相互作用,使EOS存活率和细胞因子GM-CSF含量下降,其作用与地塞米松相似.(4)辛伐他汀在体外能明显诱导肺FB凋亡,这可能是辛伐他汀干预FB和EOS相互作用的机制.

  • FasL反义RNA抑制人T淋巴细胞致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立新;张天祥;蔡仙德;苏宁

    目的:探讨反义RNA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及其对Fas阳性细胞的致凋亡作用,为FasL反义RNA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得FasL反义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调整感染滴度后转染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表面FasL的表达以及对Fas+HL-60细胞的致凋亡能力.结果:空病毒载体的重复转染上调活化HPBMC FasL的表达,但转染重组病毒能有效抑制活化HPBMC表达FasL,表达率由13.93%下降至7.19%;FACS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显示,转染重组病毒使活化HPBMC对HL-60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明显下降,凋亡率由33.48%降为17.28%.结论:FasL反义RNA能有效抑制活化淋巴细胞表达FasL及由其介导的凋亡作用,但究竟采用何种载体转录FasL的反义RNA有待研究.

  • 一氧化氮在家兔脑室注射P物质引起心血管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董榕;钱红;杨丽萍;刘悦;薛德彬;魏振宇

    目的:探讨脑内P物质(SP)的心血管效应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家兔18只,乌拉坦静脉麻醉,侧脑室注射SP(n=9),对照组注射人工脑脊液.记录给药前后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收缩成分实测大缩短速度(Vpm)、心率(HR).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家兔脑室注射SP(7.46 nmol)前、后脑脊液中NO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侧脑室注射SP可引起MAP、HR、LVSP、LVEDP、+dp/dtmax、-dp/dtmax和Vpm的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延髓池脑脊液中N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01).结论:(1)脑内SP可增强麻醉家兔心脏的收缩功能,并能升高动脉血压.(2)脑内SP引起的心血管效应伴有NO的减少.

  • 家兔血行感染脑膜炎双球菌的脾脏TNF-α定位研究

    作者:朱晓云;殷国庆;钟备

    目的:探讨家兔被脑膜炎双球菌(MC)攻击后脾组织的病变特征.方法:模型组(n=10)耳缘静脉注射MC-A群菌株(按1×1011菌体*kg-1的剂量)复制成动物模型,对照组(n=8)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前及给药后60、120 min分别抽血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120 min后处死动物,取脾作TNF-α细胞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模型组白髓内炎性及损伤的细胞周围有TNF-α沉积,脾索、脾窦、红细胞边缘也有TNF-α沉积,红细胞结构破坏,血浆TNF-α水平增高.对照组无异常.结论:MC攻击家兔后可导致TNF-α在脾内释放并引起损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