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对称矫治曲力学行为的研究

    作者:董寅生;陈文静;林萍华

    目的:对不对称矫治曲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为矫治曲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不对称性垂直曲和L形曲的几何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矫治曲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计算,后对其规律进行总结.结果:不对称程度影响矫治曲的力学行为.不对称矫治曲除产生X方向的作用力外,在Y方向也有作用力产生,而且两个臂产生的力矩大小也不同.结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治疗时对M/F的不同要求对矫治曲及其特征尺寸进行选择.

  • 大鼠胚肾组织促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存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鸿燕;曾水林;李涛;朱建宝;花菊兰

    目的:探讨大鼠胚肾组织对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方法:用神经毒剂6-OHDA单侧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VTA)和黑质致密部(SNC)建立动物模型.实验分3组:A组将胚鼠腹侧中脑组织(VM)预置于胚肾组织培养液中;B组将VM组织预置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营养液中;C组将VM组织预置于DMEM营养液中.6 h后移植,于移植后1、4、7 d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组移植神经元凋亡和存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根据TUNEL、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A、B移植组较C移植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纹状体移植针道和针道周围都可见大量TH阳性细胞,而且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另外,A移植组和B移植组TH阳性神经元和凋亡细胞数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胚肾组织分泌物对帕金森病移植神经元具有促存活作用;胚肾组织培养液较单一生长因子作用好.

  • 松花粉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立新;喻陆

    目的:研究松花粉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中药松花粉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松花粉作用于人肺成纤维细胞不同时间后观察细胞生长速度,应用台盼蓝对细胞进行染色,测定细胞死亡率.松花粉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mg·L-1,以未经松花粉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结果:松花粉作用于人肺成纤维细胞能够明显促进细胞群体倍增水平,降低死亡细胞数目,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松花粉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而影响细胞增殖.

  • 家兔第四脑室注射P物质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

    作者:刘悦;董榕;薛德彬

    目的:研究脑内P物质(subtance P,SP)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第四脑室微量注射方法,观察家兔第四脑室注射组胺受体阻断剂后SP对呼吸的效应.结果:将SP1.67μg(50μl)注入第四脑室引起呼吸幅度加深,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若用SP受体阻断剂[D-Pro2,D-Trp7,9]-substance P(DPDTDT)8μg预处理,则第四脑室注入SP所致的呼吸兴奋效应消失.若用组胺H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预处理,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预先向第四脑室注入组胺H2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DPDTDT及扑尔敏均能阻断SP的呼吸增强效应.结论:第四脑室注入SP可引起呼吸增强效应.中枢组胺能通路通过组胺H1受体参与SP的呼吸增强效应.

  • 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中胸大肌神经血管的保护及其意义(附21例报告)

    作者:周自炎;陈晓鹏;陈邦领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中胸大肌神经血管保护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施行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确切分离出支配胸大肌的神经和血管并加以保护,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同于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手术).结果:21例实施保留胸大肌神经血管的改良Ⅱ式根治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患侧上肢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乳腺癌Ⅱ式改良根治术中确切保护好支配胸大肌的神经和血管是改善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及肩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 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的基因免疫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翟理杰;王立新;房雪峰;梁久红;林陵;赵宇;孟继鸿

    目的:获得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表位p166的编码基因,构建基于该中和表位的HEV基因免疫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粪便标本中扩增获得HEV ORF2中G6461~G7035片段,通过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鉴定其基因型,PCR方法扩增该片段中HEV中和表位p166的编码基因,经酶切后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TR421质粒,并以PCR、酶切和DNA测序加以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p166的编码基因,其基因型别为Ⅳ型;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p166的编码基因已成功插入pTR421质粒,且核酸序列、读码框架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含Ⅳ型HEV中和表位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为后续基于HEV中和表位基因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 微卫星不稳定在胃癌中的发生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作者:邵华;刘顺英;龚永驰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及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的MSI.结果:胃癌MSI阳性率为36.67%(11/30),MSI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型无关(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发生部位有关:高-中分化胃癌high-level MSI(MSI-H)检出率(47.06%,8/17)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7.69%,1/13,P<0.05);胃窦胃癌MSI-H阳性率(47.37%,9/19)显著高于胃体及胃底胃癌(0,0/11,P=0.01).结论:MSI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 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的调查

    作者:沈玲;赵伟;舒伟平;袁春蓓;高金荣;徐永林

    目的:了解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分析肝癌病例的某些危险因素,期望在肝病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肝癌.方法:对住院的25 840例肝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25 840例肝病住院病人中男性占83.54%,女性占16.46%;其中急性肝炎占41.55%,慢性肝炎占30.62%,肝硬化占22.08%,肝癌占5.75%.(2)青年组慢性肝炎比例上升占同病种病人的68.48%(5 419/7913),中年组肝硬化比例占同病种病人的54.34%(3 100/5705),老年组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均较高,其肝癌占所有肝癌病例的21.00%.(3)前后5年收治疾病谱比较:近5年急性肝炎收治数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上升,肝癌的比例亦在上升.结论:肝病医院中,中青年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收治率在上升.应在传染病医院开展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的跟踪监测和预防,以期能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中青年组慢性肝炎病人应及早进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过程.

  • 乳腺、胃和大肠黏液性腺癌中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卜晓东;黄培林;李俐;樊克武

    目的:研究乳腺、胃和大肠黏液性腺癌中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20例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Ⅳ型胶原蛋白在3种肿瘤的非黏液性腺癌(NMC)和黏液性腺癌(MC)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与MC的转移相关;与胃和大肠MC相比,乳腺MC中Ⅳ型胶原蛋白的阳性率较高(70%),而乳腺MC的转移率较低(28.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MC较少发生转移可能与其表达较高水平的Ⅳ型胶原蛋白有关.

  • 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6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书宏;王凤臣

    目的:探讨成人型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研究分析成人型胆总管囊肿16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成人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多见,B超是首选的检查手段,诊断率较高,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男3例,女13例,以女性多见,年龄18~65岁.全部病例行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疗效满意.结论:B超为诊断成人型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囊肿切除加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本病的首选术式.

  • 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艾滋病23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

    作者:姚文虎;潘淮宁;赵红;魏洪霞;赵伟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及AIDS病人(其中HIV感染7例,AIDS 16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16例AIDS病人均给予抗机会性感染治疗,9例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结果:8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经治疗后在7~10 d内症状改善,9例应用HAART效果较佳.结论:AIDS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尤其要注意女性感染者的增加,对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进行婚前HIV检测有助于减少AIDS的水平和垂直传播.要重视对AIDS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 术后应用爱迪注射液对食管癌红细胞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德轩;潘立群

    目的:研究爱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后早期给药,应用郭峰法检测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粘附肿瘤花环率(TRR)明显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升高,与正常相比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术后7 d与对照组术后14 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4 d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术后14 d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CR1)活性下降,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爱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大,实验组术后7 d水平与对照组术后14 d水平相当,而术后14 d水平与正常水平相当,表明爱迪注射液可促进癌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

  •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研究

    作者:周红;谭长强;董榕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HL)母豚鼠所产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变化,探讨针对内耳的自身免疫因素对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特点.方法:同种内耳抗原(CIEAg)持续免疫孕豚鼠,采用耳蜗电图(记录cAP、CM)和眼震电图仪(记录自发性眼震和冷热空气试验)测试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和前庭功能,并检测血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ASHL模型母豚鼠所产子鼠血清中发现有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部分(3/9)出现听觉损伤.非ASHL母鼠和对照组母鼠所产子代未见明显异常.结论:ASHL雌鼠所产子代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其内耳损伤和功能障碍极可能与针对内耳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体液免疫)有关,从而提示内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为部分先天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之一.

  •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继君;张晨光;杨清扬

    目的:探讨和验证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各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以研究它在肝病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50例慢性肝病患者、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EGF.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EG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且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肝癌组患者血清EGF含量低,与各肝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中EGF含量变化对衡量肝病严重程度及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P物质对豚鼠呼吸的影响

    作者:薛德彬;董榕;刘悦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i,PVN)微量注射P物质(substance P,SP)对豚鼠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技术,在豚鼠PVN预先植入带芯的不锈钢外套管.实验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自主呼吸,通过内管恒速注射不同药物,持续记录呼吸流量、动脉血压、膈肌肌电活动.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微量注射SP后2~27min,膈肌肌电活动增强,通气量增加(均为P<0.001).微量注射SP后3~20min,血压升高(P<0.05).若先以SP的受体拮抗剂[D-Pro2,D-Trp7,9]-SP(DPDTDT)或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的V1受体拮抗剂[deamino-Pen1,Val4,D-arg8]-VP(DPVAVP)预处理,则SP的呼吸和血压效应消失.单独注射DPDTDT或DPVAVP对呼吸和血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PVN内微量注射SP有呼吸兴奋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NK1受体或V1受体介导的.

  • 尼莫地平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解动力学研究

    作者:何华;周春红;董玉瑛;孙成;王晓蓉;葛建华

    目的:考察尼莫地平及其包合物的光解稳定性.方法:将尼莫地平及其固体包合物在光照下进行加速实验.应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分离并测定尼莫地平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含量.结果: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分离尼莫地平及其光解产物的分析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尼莫地平及其光解产物得到分离.内标法测定了尼莫地平含量.β-环糊精-尼莫地平包合物能增强尼莫地平的抗光稳定性.结论:尼莫地平及其包合物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合物可以延长尼莫地平的半衰期t1/2.将尼莫地平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是提高其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 颈丛神经阻滞治疗膈肌痉挛

    作者:朱梅君

    目的:解除顽固性膈肌痉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应用颈丛神经阻滞治疗膈肌痉挛.结果:5例患者膈肌痉挛全部解除.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是治疗膈肌痉挛的直接、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见不良反应.

  • DNA甲基化与肿瘤

    作者:叶覃;张建琼;谢维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改变引起细胞中C→T突变、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利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化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肿瘤 综述
  • 肿瘤疫苗及其增强策略

    作者:王立新;熊思东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抗原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近来肿瘤疫苗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治疗手段.本文根据肿瘤疫苗的常见种类,从细胞载体肿瘤疫苗、肿瘤多肽疫苗、肿瘤基因疫苗以及抗独特型抗体肿瘤疫苗等方面对肿瘤疫苗的设计原理、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生物治疗 疫苗
  •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子妤;张东生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并已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医药科技的发展;其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就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作一综述,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并简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纳米中药的研究与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