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稽留流产中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作者:喻康;许培箴

    目的:比较稽留流产中常规方法同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法的处理效果。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成功55例,成功率为90.16%;对照组完全流产成功38例,成功率为56.72%。结论: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法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钙、镁水平观察

    作者:朱一冰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钙、镁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5例HIE患儿血清总钙、镁值,以2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HIE患儿血钙、镁水平均较健康儿降低(P<0.01),且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P<0.01)。结论:HIE患儿血钙、血镁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治疗HIE时应注意适当补钙、补镁。

  • 呼吸器引起新生儿呼吸性碱中毒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海樱;徐英美;李蓉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器引起新生儿呼吸性碱中毒(呼碱)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1992~1996年在NICU住院应用呼吸器治疗的65例新生儿作为甲组,1985~1989年应用呼吸器治疗的57例新生儿作为乙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甲组发生呼碱11例(16.92%),明显低于乙组(21例,36.84%)(χ2=6.38,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降低应用呼吸器引起的碱中毒发生率,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气峰值(PIP)和呼吸频率,根据病情、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呼吸器参数,降低呼吸频率,必要时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新生儿肺功能检测。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英美;刘海樱

    目的:观察头孢三嗪或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及在抗生素应用同时加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治疗10例,头孢三嗪治疗17例,头孢三嗪加万古霉素治疗8例,12例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地塞米松。结果:痊愈23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结论:头孢三嗪或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并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激素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加氨苄青霉素。

  • 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α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新钰;吴引伟;林士荣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α-干扰素(IFN-α)的浓度变化与肝损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α浓度,并与部分肝损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α浓度为(3.3±1.2)ng*L-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5.1±1.9)ng*L-1。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与其血清IFN-α浓度的关系显示,有2项以上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者其血清IFN-α浓度高于肝纤维化指标全部正常或1项异常者。结论:血清IFN-α水平较高的乙肝患者,其体内的抗病毒机制较为完善,对内源性IFN-α浓度较低的乙肝患者设法提高其体内IFN-α浓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PCEA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于红;蒋小青;燕筠

    目的:观察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合并症孕妇100例,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无痛组是在宫口扩张潜伏期末或活跃期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取L3~4间隙为穿刺点,首次用0.75%利多卡因5ml,连接PCA泵,内置溶液60ml(0.125%布比卡因加芬太尼1~2mg*L-1),第1小时<15ml,以后约10ml*h-1,用药量4~55ml,至宫口近全或开全时停药,观察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组虽然子宫收缩有短时间的轻度抑制,但不影响产力,活跃期缩短,第二产程不用药可避免该产程延长。羊水污染、胎心异常及新生儿评分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 三例严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作者:陈莉;聂兰军;沈家驹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头孢哌酮、泰能和重组生长激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被治愈。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 卵巢肿瘤的CT诊断

    作者:王钟江;周献光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薄壁囊性肿块;恶性肿瘤呈实质性或混合性,边缘不光整,增强后实质强化明显,并且多见转移征象。结论: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很有价值。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体内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红;姚文虎;林厚基;刘新钰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体内干扰素(IF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检测5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的IFN水平。结果:(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2)采用IFN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2)IFN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临床上不易贸然使用,需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意义

    作者:成骢;赵巍;丁巧云;钟备;张汉荣

    目的:探讨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3月至1999年11月本院住院40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用BECKMAN-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清晨空腹静脉血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入院前TBA水平是标准值的(17.6±10.5)倍,与TB、DB、ALT及AST相应值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住院后TB达高峰时,ALT、AST、TBA的倍数值有所下降,TB、DB 有所升高;出院时,TBA倍数值为5.3±4.2,与其它几个指标相应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出院时TBA复常较晚,用其评价肝细胞损伤恢复比TB、DB、ALT和AST更有价值。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终前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陆张兵;邵茜雯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以5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5%(5/20)的漏诊率,并使33.3%(7/2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应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 鼻泪管内植管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方桂英;马红卫;王海为

    目的:探讨鼻泪管内植管与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较,在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是否有推广价值和实用性。方法:用不锈钢管自制鼻泪管钻通器,术中钻通阻塞的鼻泪管后,再用一次性输液皮条植入鼻泪管内以支撑管腔和引流泪液。同时对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病人进行疗效分析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管组58例,57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治愈率为84.2%,失败率15.8%;吻合组48例,平均随访2年5个月,治愈率为90%,失败率10%。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种方法效果基本相同。结论:根据病人个体需要,适当选择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3腺苷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贤梅;王曾礼;林耀广;朱元珏

    目的:通过研究腺苷、白细胞介素(IL)-1及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3腺苷受体(A3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3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从基因水平为茶碱应用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Hypaque液分离PBMCs,并将其分成对照组、腺苷组、腺苷加IL-1组及腺苷加茶碱组,体外培养18h,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 A3AR mRNA表达。结果:哮喘患者PBMCs腺苷加IL-1组A3AR mRNA表达较对照组、腺苷组明显增加(P<0.01);腺苷加茶碱组A3AR mRNA表达减少,与腺苷加IL-1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哮喘患者PBMCs各组A3AR mRNA表达与正常人对应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腺苷或IL-1对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AR mRNA的影响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5;r=0.78,P<0.01),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AR mRNA及腺苷、IL-1对其的影响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明显负相关(r=-0.72,P<0.05;r=-0.91,P<0.01;r=-0.64,P<0.05)。结论: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AR mRNA增加;腺苷、IL-1对哮喘患者PBMCs A3AR mRNA表达的影响与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有关;茶碱抑制PBMCs表达A3AR mRNA。

  • 导丝在ERCP及其相关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有珍;李国强;吴自英

    随着内窥镜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操作者技术的不断熟练,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成为诊断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做ERCP时,如遇到插管困难或在其基础上做某些治疗时,均需应用斑马导丝引导才能顺利插入造影导管或相应的治疗器械,使之顺利完成各种操作。近年来我院在导丝引导下取得成功的ERCP及各种治疗149例,现就斑马导丝的应用总结如下。1 导丝的种类 标准导丝:由于表面有摩擦力,有利于引流支架通过狭窄处,但由于摩擦力大、亲水性差、电绝缘不好,可使导管更换困难,电切时不便。水滑导丝:遇水非常滑,较适用于通过严重和复杂狭窄部位,但由于太滑,不便放支架。斑马导丝:镜下蓝白斑马线非常醒目,导丝的移动一目了然,易观察导丝所插入的深度,我院应用较多。镍钛合金导丝:该导丝硬度较好,特别适用于小乳头、严重扭曲胰胆管和严重狭窄胰胆管。2 手法应用 (1)抖动。为了使导丝尖端越过狭窄部,前后方向稍稍抖动,并在抖动过程中微微推进导丝,这样可以使导丝尖端深插入狭窄部,抖动和推进导丝时幅度和用力皆应恰到好处,当狭窄部较小时,弱抖动即可越过狭窄部。(2)轻捻。当导丝尖端已对位,由于狭窄较严重或狭窄段较长,单纯用力推进导丝就难以通过,采用顺逆时针方向轻轻捻进导丝。(3)重捻。由于狭窄下端开口不易辨认,无法做到对位时,单一方向顺或逆时针较大幅度地进退导丝,并适当用力捻抖,好在X线下进行,这样有助于导丝尖端在调整运动中选择裂口钻过狭窄段,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可凭感觉进行。行ERCP时,有时胆总管开口很难确定,利用导丝前端富有弹性、无组织损伤性及湿润时非常光滑的特点,可将导丝插入造影导管,伸出导管前端1~2?!mm,采用送进和捻进的手法,通过手腕的抖动即可找到乳头开口。胆总管结石往往堵塞管腔,可利用导丝的抖动绕过结石而前进,给造影及取石的成功打下基础。

  • 大肠息肉的异型增生及恶变

    作者:欧希龙;刘顺英;许曼华

    目的:研究息肉间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449个息肉及其中伴异型增生或恶变息肉的分布、大小及病理资料。结果:449个息肉异型增生达20.3%,息肉恶变6.5%,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异型增生及恶变息肉随息肉增大而增加,息肉恶变率直径0.6~1.0cm者为1.6%,1.1~1.9cm者为8.5%,≥2.0cm者为24.1%。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及恶变率明显高于非腺瘤性息肉,其异型增生为31.9%,恶变率为10.9%,非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为4.6%,恶变仅1个。其中腺瘤中又以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多见,无蒂息肉恶变率高。结论:息肉间变与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类型有密切关系,不管何种类型及大小的息肉均应作完整切除。

  • 酚妥拉明不同给药方法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63例分析

    作者:孔晓红;张莉

    目的:分析讨论酚妥拉明采用直接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给药时,何种方法更易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造成不良影响。方法:50例酚妥拉明剂量为每次0.3~0.5mg*kg-1,其中45例加5%或10%葡萄糖水2~5ml直接静脉注射(1ml*min-1),5例加10%葡萄糖水30ml静脉点滴,每隔6、8、12h1次;13例剂量为0.2~0.3mg*kg-1*次-1,加10%葡萄糖水30ml静脉点滴,每隔8、12h1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停用,疗程3~5d。结果:直接静脉注射者20例出现鼻塞,其中6例因重度鼻塞出现早期心衰;静脉点滴者无鼻塞。63例均无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鼻塞副作用的发生与其给药方法关系密切:较大剂量(0.3~0.5mg*kg-1*次-1)加少量葡萄糖水(2~5ml)稀释后直接静脉注射时极易发生;上述剂量加葡萄糖水30ml静脉点滴或较小剂量(0.2~0.3mg*kg-1*次-1)加葡萄糖水2~5ml静脉注射时很少或不发生。

  • 青年及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玲;方之勋;舒伟平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5例年龄≤39岁的青年肝癌和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青年组HBV感染率为92.63%,其中HBsAg(+)为8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2.50%,P<0.01。(2)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72.63%,高于老年组的54.46%,P<0.01。(3)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前者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而后者则以单个局限为主。(4)青年组甲胎蛋白[AFP(+)]为67.37%,老年组为46.43%,P<0.05。(5)老年组AKP、γ-GT明显高于青年组,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的高危因素,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当其出现AKP、γ-GT值升高时,应高度警惕肝癌。

  • 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诊断与治疗

    作者:朱亚彬;刘志勇;胡晓红

    目的:研究真性与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UCG)表现,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对比手术中所见,总结其特点,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72%,后期为100%,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提高对室间隔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感音神经性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关系临床初探

    作者:李成君;杜彩琳;谭长强;曹银成;钟历勇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1)65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听力减退分为听力减退(hearing loss,HL)组和听力正常(hearing normal,HN)组。(2)应用纯音测听法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65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听力学分析。(3)继以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及临床生化等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组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及其他相关项目: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HL组为感音神经性聋,以高频损害为主,占92.85%,ABR检测提示为耳蜗性聋;胰岛自身抗体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17.14%和8.57%。而HN组听力检查基本正常,上述3种抗体的阳性率仅分别为0、6.67%和3.33%;同时HL组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均较HN组恶化。结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间接引起听力损害的原因之一,胰岛自身抗体是否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损害听器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大白鼠海马至下丘脑和外侧隔核的分枝投射

    作者:张忠红;晋光荣;花菊兰;夏建春

    目的:观察大白鼠海马至下丘脑和外侧隔核的分枝投射。方法:采用荧光素双标记,将樱草黄(Pr)、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射到大白鼠右侧下丘脑和左侧外侧隔核,观察海马中的逆行标记细胞。结果:双侧海马内均见到Pr单标记细胞、Bb单标记细胞以及Pr/Bb双标记细胞。结论:大白鼠海马至下丘脑和外侧隔核有纤维联系和分枝投射。

  • 不同剂量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增殖与活力的影响

    作者:包云;张斌;王灵台

    目的:探讨大鼠给予不同剂量抗纤复方药物后其血清对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肝细胞增殖与活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大鼠肝细胞,用5、10与20倍剂量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分别温育肝细胞48h,同时以对照血清作为参照,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3H]-Pro掺入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各剂量组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均能增加肝细胞[3H]-TdR(20%的20倍剂量组除外)和[3H]-Pro掺入量,其中10%的10倍剂量抗纤复方药物血清作用满意。结论:抗纤复方药物血清能促进正常肝细胞增殖和活力,佳剂量为10倍剂量。

  • RP-HPLC法测定西红花甙提取物中西红花甙-1和西红花甙-2的含量

    作者:缪玉山;施静香;钱建清;倪冲;周素娣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西红花甙提取物中西红花甙-1和西红花甙-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 C18(4μm,150mm×3.9mm) 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440nm。结果:西红花甙-1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03~0.30g*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1%,RSD=0.38%;西红花甙-2对照品的线性范围为0.05~0.30g*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0.42%。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红花提取物中西红花甙-1和西红花甙-2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 实验性柯萨奇B3组病毒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作者:李丽文;王立琴;郭春艳

    目的:探讨柯萨奇B3病毒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腹腔注射109 TCID50的柯萨奇B3组病毒(CVB3)液0.12ml,10d后处死小鼠,分别摘取心脏、肝脏和肺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心脏出现病理改变小鼠17例,其中2例出现多脏器损害,占小鼠总数的10%。结论: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注意其多脏器损害,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 低频交变磁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作者:吴全义;刘方平;丁翠兰;端礼荣

    目的:研究低频交变磁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用强度为10mT和15mT的低频交变磁场作用于小鼠后,检测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经强度为10mT的低频交变磁场作用后的小鼠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强度为15mT的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微核率有明显增高(P<0.05),较阳性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当小鼠受到15mT的低频交变磁场作用时,细胞微核率增加,可能会致突变。

  • 家兔血行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心脏内肿瘤坏死因子的定位研究

    作者:冯艳红;钟备;殷国庆;杜开和

    目的:研究脑膜炎双球菌(MC)感染家兔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心肌组织中的定位。方法:MC-A群菌液按1×1011kg-1剂量,给清醒家兔静脉内注射制成模型,并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家兔为对照。120min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作TNF免疫细胞组化,用电镜观察。结果:TNF位于心脏血管外、间质内及心肌细胞膜外,正常心肌细胞内外未检测出TNF反应。结论:家兔经血行感染MC后,提示巨噬细胞释放TNF-α并附着于心肌细胞膜,可能引起心肌损伤。

  • 饮食从业人员外周血T、B淋巴细胞调查分析

    作者:张晖;汪国雄;项龙生;张静;孙亚惠;赵力;唐震

    目的:通过对饮食从业人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数量分析来了解烹调烟雾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数量。结果:经成组t检验,作为烹调烟雾暴露组的红案工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案工,工龄在7年以上被调查者中红案工CD4+CD8-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之值明显低于白案工,而B淋巴细胞百分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暴露与否是影响T淋巴细胞总数的主要因素且与工龄有关。结论:长期暴露于烹调烟雾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 [Cd(1-MeIm)6](ClO4)2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作者:邹志红;蒋立建

    目的:探讨含咪唑基团的配体在天然锌酶活性中心的配位形式。方法:用镉的核磁共振谱(113Cd NMR)研究镉取代锌酶模拟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合成了一新的镉配合物[Cd(1-MeIm)6](ClO4)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13 Cd NMR对其进行表征。红外光谱(IR)证实标题化合物中存在咪唑和高氯酸根等基团,1H NMR表明咪唑上的氮原子与镉配位,通过113Cd NMR测得镉的化学位移是196,表明标题配合物的配位构型是CdN6。结论:标题化合物在乙腈溶液中为含氮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 硅凝胶型乳房假体凝胶外渗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育凤;荣国华;沈干

    目的:研究硅凝胶型乳房假体植入大鼠体内后凝胶外渗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取40只健康SD雌性大鼠分成A、B、C、D4组,A、B、C3组分别植入实验用完整的硅凝胶型假体、刺破的硅凝胶型假体及生理盐水充注型假体于大鼠背侧皮下,D组为空白对照。术前测出血液中有机硅的浓度。6个月后取出假体观察,进行假体包膜组织学检查及大鼠血液中术后有机硅的浓度测定。结果:A、B、C3组纤维包膜组织学特征无明显差异,B组纤维包膜中光镜下发现外渗的凝胶颗粒。术后与术前4组大鼠间血液中有机硅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完整的硅凝胶假体、人为刺破外壳的硅凝胶假体与生理盐水充注型假体的组织学反应无明显差异,外渗的凝胶局限在纤维包膜的内层,也不会随血液或淋巴到机体其他部位。

  • VD3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作者:单友梅;吴国球;余建华;高茂馗

    目的:纯化VD3结合蛋白(DBP)。方法:利用DBP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电荷性质,分别用阳离子交换剂、阴离子交换剂和凝胶过滤等分离目的蛋白,SDS-PAGE鉴定纯度,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分离到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蛋白质,SDS-PAGE呈单一区带。结论:成功分离纯化出DBP。

    关键词: 结合蛋白 分离 纯化
  • 关于我院图书馆中外文期刊利用状况的调研

    作者:袁曦临;马明群;陈伟强;黄秀芳;郭勇

    目的:明确图书馆专业期刊资源对科研活动的文献保障状况,初步制订出我馆的专业核心期刊表,以形成特色馆藏。方法:应用流通统计法确定本馆的期刊文献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引文分析法确定我馆的核心期刊。结果:本院研究生和教研人员引用文献的来源主要集中在188种外文期刊和69种中文期刊中,故这188种外文期刊和69种中文期刊可初步定为我馆的核心期刊。结论:调研结果可作为图书馆确定藏书建设方向和特色的依据。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