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筛查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秀萍

    目的:评价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鉴别过程中实施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校附属医院接收并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254例LADA疑似患者为对象,经系统检测后,评估疑似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并做病症鉴别,将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鉴别结果和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筛查检测正确率.结果: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所得结果显示,有16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指标显示为阳性,检出率为6.30%.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各项指标数值对比,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餐后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五项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项胰岛抗体指标共同用于LA DA的鉴别中,可提升阳性病例的检出率.

  • 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作者:常明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高糖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等多器官损害.糖尿病目前已跃居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五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GDM)4种[1].近几年来对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对其流行趋势、遗传学、预防、治疗及诊断、分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实验室检测在糖尿病诊断、胰岛β细胞功能监测、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查以及糖尿病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型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与胰岛功能的关系

    作者:钱莉;杨涛;姜惠;唐巧云;吴艳;吴晨光

    目的 分析不同种类、不同数量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临床特征及胰岛功能.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行标准馒头餐试验(MMT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用SPSS 22.0软件对不同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胰岛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1)本试验共纳入T1DM患者572例(男322例,女250例),平均年龄36岁(4~84岁).四种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GADA 57%(326/572),IA-2A 27.4%(157/572),ICA 18.4%(105/572),IAA 23.3%(13/572),且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抗体(P<0.05).(2)联合检测GADA、ICA、IA-2A三种抗体,抗体阳性数目越多,BMI越小,病程越短,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空腹及餐后120 min C肽越低,C肽曲线下面积(AUC)越小,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空腹C肽在单一IA-2A阳性组低,餐后120 min C肽、AUC在单一ICA阳性组低,但三个单一抗体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年龄及BMI在IA-2A阳性组低,三个单一抗体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GADA+IA-2A双阳性组空腹及餐后120 min C肽、AUC均低,年龄、病程、BMI较低,与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GADA+ICA阳性及ICA+IA-2A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体阳性数目越多,病程越短,胰岛功能越差;单独或合并不同抗体阳性的患者临床特征和胰岛功能分析对临床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节选)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第一章流行病学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99年对于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T1DM可分为自身免疫性及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多为阳性,提示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多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此外,尚有一类缓慢起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在病因上亦属于自身免疫性T1DM,但由于患者起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貌似2型糖尿病,易被误诊.特发性T1DM的病因尚不明确.

  • 新代谢指数有助于提高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高危人群早期1型糖尿病诊断

    作者:张梅

    一项新研究表明,通过对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高危人群,采用新代谢指数能更早诊断1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2h血糖≥11.1mmol/L,这两个临界值的确定主要依据成人研究,它是否同样适用于青少年糖尿病尚不确定.因为1型糖尿病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没有考虑到1型糖尿病发病的特殊性,因而对于1型糖尿病诊断的影响尤其大.此外,由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1型糖尿病患者在其血糖达到诊断标准之前数年已发病.为了在发病早期诊断1型糖尿病,还需要开发新的诊断方法.

  •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

    作者:赵凯

    目的:对比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在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T1DM患者15例,T2DM患者127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统计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β细胞抗体(ICA)阳性率,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CLISA法IAA和GAD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IB法IAA和GAD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SA法检测IAA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IB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SA法检测GADA敏感性明显高于IB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GADA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SA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较IB法高,值得在糖尿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 糖尿病相关自身免疫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良;刘尧;林骏

    糖尿病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在实际的发病中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对糖尿病进行全面和完善的分析,找出对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I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而自身抗体则是诊断糖尿病分型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对糖尿病患者起到较好的诊断及用药指导作用.尤其是分析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情况,研究是否存在新的自身抗体组分,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该研究即总结了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的临床研究进展,具体如下.

  • 儿童2型糖尿病

    作者:依貂

    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肥胖仍然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家长为自己有个可爱的“大胖小子”自鸣得意,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材自然会苗条起来,而有些家长又重视“过度”,让孩子挨饿或给孩子吃成人减肥药……殊不知,糖尿病正悄悄走近肥胖的孩子们。
      超重、酮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儿中存在重叠现象:约1/3的儿童2型糖尿病在发病时表现为酮症,近25%的新诊断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儿应该检查其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等以排除1型糖尿病。

  • 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胰岛功能的意义

    作者:包明晶;张学军;李蓬秋;吕月婵

    目的 探讨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患者临床特征、自身抗体检出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检测78例KPD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C-P.任一抗体阳性为A+,3种抗体均阴性为A-,空腹FC-P≥0.333nmol/L为β+,反之为β-.根据结果78例KPD患者分4组:A+β+;A+β-;A-β+;A-β-.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及胰岛功能.结果 A-β+组发病年龄大,BMI、合并高血压和肥胖的百分率、TG、TC、FC-P和餐后C-P较高;A+β-组发病年龄轻,BMI、合并高血压和肥胖的百分率、C-P水平低;A+β+组和A-β-组临床特征介于A+β-组和A-β-组之间.结论 KPD临床特点不同,自身免疫抗体和胰岛β细胞功能差异显著,提示应根据不同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

  • 中国成人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荟萃分析

    作者:张保振;蔡晓凌;韩学尧;纪立农

    目的 评价中国成人新诊断T2DM患者中伴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制定本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和检索策略,在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及数据提取.根据胰岛自身抗体种类及组合分为 GADAb 组、ICA 组、GADAb/ICA 组、GADAb/ICA/胰岛素自身抗体组(IAA).采用STATA软件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值差(SMD). 结果 共纳入29项临床研究.GADAb组中, GADAb阳性T2DM患者比抗体阴性者具有更低的诊断年龄(SMD=0.292)、BMI(SMD= -0.643)、FC-P(SM D= -0.937)和TC(SM D= -0.409)(P<0.05或 P<0.01).ICA组中,IC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荟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HbA1c后,GADAb与BMI、FC-P无相关性. 结论 在成人新诊断 T2DM 患者中,GADAb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诊断年龄、BMI、FC-P和TC水平低,但荟萃回归分析显示,GADAb并非FC-P或BMI的独立相关因素.

  • 应重视糖尿病免疫学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周智广

    从免疫学角度深入探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当今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新动向.糖尿病与免疫学的关系涉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测与预防等诸多方面.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随着胰岛病理、免疫遗传学、胰岛自身抗体及免疫治疗研究的进展,糖尿病的自身免疫病因学说得以确立.

  • LADA一级亲属GAD-Ab、IA-2Ab与CPH-Ab联合检测的价值

    作者:邓志明;周智广;黄干;亓海英;王建平;谭少珍;严晔华;李莉蓉

    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128例LADA一级亲属的GAD-Ab、IA-2Ab和CPH-Ab,发现GAD-Ab和IA-2Ab的检出率与欧美高加索人及我国T1DM一级亲属接近,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LADA一级亲属筛查的敏感性.

  •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艺文;李玉秀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以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损伤及循环中出现胰岛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免疫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自身抗体是目前可靠的1型糖尿病(T1DM)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值得关注的则是其在T1DM的诊断及预测方面的价值.胰岛素自身抗体种类繁多,各有特点,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抗体(IA-2A)和锌离子转运蛋白8抗体(ZnT8A).联合检测对T1DM的诊断及预测有重要意义.

  • 1型糖尿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与胰岛功能及胰岛自身抗体的关系

    作者:施云;沈捷;顾愹;蔡赟;杨帆;张青青;毛佳;陈恒;徐宽枫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阳离子外流锌转运体蛋白抗体(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开放课题26家医院(共同组成江苏省T1DM合作组)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33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T1DM患者HLAⅠ类基因(A、B基因)分型,放射免疫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GADA、ZnT8A、IA-2A、IAA).选择同地区、遗传背景相近的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HLA分型资料20 248份作为研究对照.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HL4Ⅰ类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分析.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HLA-A*24、B*08、B*41、B*54、B*58频率明显升高(OR=1.250、2.062、6.927、2.472、1.608,均P<0.05);A*01、B*07、B*27、B*52、B*57频率显著下降(OR =0.481、0.464、0.372、0.160、0.315,均P<0.05);HLA-A*24-B* 54单倍型频率明显升高(OR=4.128,P<0.05).携带A*02基因位点的T1DM患者其空腹C肽水平高于不携带A *02的患者[(356±249)比(250±199) pmol/L,t=-3.004,P<O.05].未发现HLAⅠ类基因与胰岛自身抗体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中,HLAⅠ类等位基因不仅可影响T1DM的发病风险,而且可能影响发病后胰岛功能的衰竭速度.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作者:蔡赟;顾愹;钱莉;陈欢欢;孟初晨;刘晓云;顾经宇;陈恒;王坚;单忠艳;陈家伟;杨涛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锌转运体8抗体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521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男107例,女414例,年龄(41±14)岁]、15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男24名,女129例,年龄(50±14)岁]及健康志愿者102名[男52名,女50名,年龄(23±4)岁],应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水平.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锌转运体8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29%(38/521)和16.70%( 87/521),高于正常对照者[均为0.98% (1/102),x2值分别为5.794、17.374,均P<0.05]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为2.14% (3/140)、9.93%(15/151),x2值分别为5.032、4.161,均P<0.05].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阳性率[4.22%(22/521)]与正常对照者(0,x2=3.311,P>0.05)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2.14% (3/140),x2=1.3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个及2个以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者[21.43% (3/14) vs 5.13%(20/390),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仅1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与抗体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 (9/131)vs 5.13% (20/390),x2 =0.566,P>0.05].(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滴度(≥600 U/ml)者任一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低滴度者[35.83%(43/120) vs 22.93%( 86/375),x2=7.851,P<0.01].结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高滴度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易合并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尤其是锌转运体8抗体的阳性率较高,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免疫学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联系.

  • 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邹婧;赵志媛;辛可嘉;彭静;宋丹丹;刘煜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自身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揭示糖尿病和AITD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招募新发1型糖尿病(T1DM)患者162例及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AITD分别将T1DM组和T2DM组分为2个亚组(合并1组和合并2组),其中AITD包括Graves病(GD)或桥本甲状腺炎(HT).此外,将糖尿病合并AITD患者按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分组,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评价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检测空腹血糖(F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临床指标,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胰岛自身抗体及乳糜泻特异性抗体(tTGA)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合并1组患者FPG和HbA1c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分别为(20.5±8.4)比(13.6±6.4)mmol/L、12.2%±2.2%比10.7%± 2.9%,t=3.888、2.105,均P<0.05],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则显著降低(t=2.870、3.749,均P<0.05).单纯T2DM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合并2组患者(t=3.516,P<0.001).T1DM+GD组和T1DM+HT组患者的FPG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F=7.627,P<0.05),且T1DM+GD组患者HbA1c显著高于单纯T1DM患者(F=2.638,P<0.05).T1DM+GD组患者的TC和LDL-C较单纯T1DM患者显著降低(F=4.357、5.482,均P<0.05).在糖尿病合并AITD患者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的FPG和HbA1c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17.9±7.5)比(11.7±6.4)mmol/L、11.8%±2.6%比9.9%± 2.6%,t=2.979、4.584,均P<0.05].此外,合并1组和合并2组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72.7%(16/22)比48.6%(68/140),14.3%(8/56)比3.9%(10/258)]和至少一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86.4%(19/22)比62.1%(87/140),17.9%(10/56)比6.6%(17/258)]均显著高于单纯T1DM和T2DM患者(χ2=4.444~7.401,均P<0.05).tTGA阳性率在糖尿病合并AITD与单纯糖尿病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0.005,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AITD,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甲状腺疾病的早期筛查十分必要.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及标准化研究进展

    作者:易波;黄干;谢志国;周智广

    自身免疫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15%,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诱发以胰岛炎为病理特征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使β细胞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引起糖代谢紊乱[1]。根据发病缓急又分为发病急骤的经典1型糖尿病(T1DM)和缓发型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两种类型。T1DM多于青少年发病,胰岛β细胞功能极差,血糖难以控制,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危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LADA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T2DM),但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免疫破坏而终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由于受实验室诊断水平的限制,该病极易被误诊为T2DM而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且造成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已引起各国糖尿病学界的关注[2]。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和《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的推荐,胰岛自身抗体既是分型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将LADA从T2DM中鉴别出来的重要免疫学指标[3?4]。因此,本文拟就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方法、标准化研究进展及未来的方向进行综述如下。

  • 1型糖尿病与其他内分泌疾病

    作者:赵艳艳;秦贵军

    1型糖尿病(T1DM)是自身免疫介导的选择性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缺乏和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两型:1A型,即免疫介导T1DM,其突出特点是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和胰岛炎以及选择性的胰岛β细胞破坏,产生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抗体等等,这些抗体反映了导致β细胞破坏的自身免疫过程[1];1B型,即特发性糖尿病,是指具有严重胰岛素缺乏而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证据的糖尿病,尤其多见于非裔和亚裔人群,该亚型胰岛素缺乏的病理基础尚未明了[2]。

  • 中国人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多中心研究——LADA China

    作者:周智广;向宇飞

    30余年前,随着胰岛细胞抗体(ICA)的发现,英国Irvine等[1]首次报道了在临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存在胰岛自身抗体.

  • 糖尿病免疫学研究:机遇、挑战与希望

    作者:周智广

    糖尿病免疫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免疫学角度揭示糖尿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从而洞察糖尿病临床表型的本质,为糖尿病分型诊断和免疫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终实现对其有效的预防与治疗.自发现胰岛自身抗体以来,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糖尿病免疫学研究历经三十余载尤其是近年取得重要进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国内同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审时度势地解决问题,弘扬特色,勇于创新,做出贡献.

7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