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干扰Mig-6基因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郑亮;刘爽;亓倩;周玉法

    目的:探讨干扰丝裂原诱导因子-6(Mig-6)基因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549、H1650细胞系均分为阴性对照组(si-NC组)和阳性实验组(si-Mig-6组),si-Mig-6组采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干扰Mig-6表达,si-NC组仅加入不含质粒的空载体,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和EGFR、ERK、AKT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72 h后,si-Mig-6组Mig-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si-NC组(P<0.0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si-NC组,细胞侵袭能力亦显著高于si-NC组(P<0.05).Mig-6对EGFR信号通路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干扰Mig-6表达,si-Mig-6组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i-NC组(P<0.05).结论:干扰Mig-6表达能够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能力,其可能通过对EGFR通路的负向调控而实现这一生物学功能,Mig-6有望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个潜在基因靶点.

  • 大鼠反复轻度脑创伤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白若靖;高华斌;韩召利;黄山;葛歆瞳;陈芳莲;雷平

    目的:探讨大鼠反复轻度脑创伤(rmTBI)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法(CCI)制作rmTB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以及损伤后1、2、4、6周组共5组,每组8只,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1、2、4、6周时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百分率.结果:CD3+ T细胞百分率在1、2周均有显著上升,在4、6周均有显著下降(P<0.05).CD4+ T细胞百分率在伤后持续下降(P<0.05);CD8+ T细胞百分率在伤后1~4周逐渐上升(P<0.05).结论:rmTBI模型大鼠在伤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为rmTBI伤后存在外周免疫抑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其慢性期外周免疫抑制可能对疾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超超;法宪恩;黄真锋;李明;柳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6例TAAD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术后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9.4%(26/66),其中短暂性神经功能损害占33.3%(22/66),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占6.1%(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外循环时间和ICU时间是TA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时间和ICU时间是TA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维生素D对PDCD4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饶泽兵;张娜;潘莹;肖梦君;吴俊仙;陈允梓

    目的:探索维生素D对促炎因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巨噬细胞中采用不同剂量维生素D刺激,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确定维生素D刺激对PDCD4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对PDCD4上游调控因子微小RNA-21(miR-21)进行检测,探索维生素D调节PDCD4的作用机制.后在脂多糖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中,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验证维生素D在炎症状态下对PDCD4的调控作用.结果:在巨噬细胞中,维生素D的刺激能够上调miR-21表达,抑制PDCD4表达,而且在炎症模型中,维生素D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维生素D通过上调miR-21抑制促炎症因子PDCD4的表达,为维生素D抑制炎症的发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不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

    作者:杨婕;王昆鹏;王广;周路琦;闫丽娜

    目的:系统评价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CNKI、VIP、CBM、万方医学网及PubMed数据库.检索自各数据库建立开始至2016年5月发表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不同肠内营养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87个.双人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数据录入RevMan 5.3软件中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能够升高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ALB)(MD合并=5.63,95%CI为4.06~7.20,Z=7.03,P<0.000 01)、全血血红蛋白(MD合并=12.27,95%CI为4.62~19.91,Z=3.14,P=0.002)值,增长体重值(MD合并=7.19,95%CI为3.42~10.96,Z=3.74,P=0.000 2),降低腹泻发生率(RR合并=0.46,95%CI为0.33~0.66,Z=4.29,P<0.000 1)和死亡率(RR合并=0.50,95%CI为0.34~0.73);Z=3.56,P=0.000 4.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合并=0.61,95%CI为-0.13~1.35,Z=1.61,P=0.11).结论:目前的研究证据支持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在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增加体重、降低腹泻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比混合流食效果更好.但由于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较高,数量较少,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低偏倚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GnRH-a和口服避孕药辅助腹腔镜手术对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德红;邹莉;李燕茹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口服避孕药辅助腹腔镜手术对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GnRH-a组各38例.GnRH-a组患者术后腹壁皮下注射GnRH-a,口服避孕药组患者术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性激素水平、妊娠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下降,GnRH-a组患者的E2、FSH和LH水平低于口服避孕药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盆腔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总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下降,GnRH-a组患者以上评分低于口服避孕药组(P<0.05);术后15个月GnRH-a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口服避孕药组(P<0.05),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避孕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nRH-a组(P<0.05).停药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均恢复正常月经.结论:GnRH-a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口服避孕药辅助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主观症状评分和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降钙素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侯建同;鄢高亮;刘波;李瑞峰;罗二飞;汤成春;马根山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根据入院时PCT水平分为高水平(PCT>0.5 ng·ml-1)组和低水平(PCT≤0.5 ng·ml-1)组,探讨PCT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CIN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因素.结果:260例患者共发生CIN 22例,发生率为8.5%.与低水平组(4.6%)相比,高水平组CIN发生率(12.3%)显著增加(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水化混杂因素后,PCT>0.5 ng·ml-1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5%CI为1.2~5.31,P=0.032).结论:高水平的PCT可能促进ACS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

  • 雌激素受体β对心肌梗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姚新亮;万琪琳;张蕾;钟晓鸣;闫成芸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对心肌梗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ERβ转基因小鼠(设为Tg-ERβ组)、非转基因的同窝对照野生型C57小鼠(NLC组)、Tg-ERβ转基因心肌梗死小鼠(Tg-ERβ+CAL组)和非转基因的同窝对照野生型C57心肌梗死小鼠(NLC+CAL组),于术后1、3和7 d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RT-PCR检测小鼠心脏Ⅰ型胶原蛋白、β平滑肌肌动蛋白(β-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Masson染色检测心脏纤维化.结果:与NLC组相比,NLC+CAL组的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S)、收缩末期左心室前壁厚度(AWTD)、舒张期左心室前壁厚度(AWTS)、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降低(P<0.05),收缩期左室内径(LVESD),Ⅰ型胶原蛋白、β-SMA和TGF-β增高(P<0.05);与Tg-ERβ组相比,Tg-ERβ+CAL组的AWTD降低,EF、FS、Ⅰ型胶原蛋白、β-SMA和TGF-β增加(P<0.05);与NLC组相比,Tg-ERβ组的LVESD和舒张期左室内径(LVEDD)增高(P<0.05),EF和FS降低(P<0.05);与NLC+CAL组比,Tg-ERβ+CAL组的EF和FS增高(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β-SMA mRNA和TGF-βmRNA明显降低(P<0.05);与Tg-ERβ+CAL组比,NLC+CAL组小鼠心脏冠脉以及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加(P<0.05).结论:心肌细胞限制性过表达ERβ可通过抑制心脏重塑、心肌纤维化或瘢痕化起到保护梗死心肌的作用.

  • CHPPC联合静脉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嘉伟;袁洪新;马利林;孙乃至

    目的:探讨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C)联合静脉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含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胃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纳入对照组(行单纯静脉化疗)和研究组(行CHPPC联合静脉化疗)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化疗效果、肿瘤标志物表达量、免疫功能、药物毒副作用、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短期治疗有效率(67.3% vs 28.8%)及肿瘤标志物CEA(3.42±2.44 vs 9.64±4.53)、CA199(15.44±4.35 vs 29.52±9.53)、CA242(4.31±2.52 vs 18.7±7.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CD3+、CD4+、CD8+及CD4+/CD8+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复发率(19.2%)低于对照组(48.0%)(P<0.05).结论:采用CHPPC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短期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 卵巢癌中E2通过ERα降低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李文媛;牛强;宋丽华

    目的:探讨顺铂治疗的卵巢癌中铂抵抗与雌激素受体(ERα)及17β-雌二醇(E2)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r-3作为研究模型,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处理,并设计ERα-siRNA对ERα进行下调,研究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水平,同时分析顺铂对ERα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调节.结果:在卵巢癌细胞中,E2通过ERα促进细胞增殖,并降低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ER拮抗剂ICI 182780(ICI)可以增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顺铂通过激活ERK诱导ERα的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为丝氨酸118;下调ERα后,E2对顺铂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降低,且经E2处理后,卵巢癌细胞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细胞的凋亡降低.结论:卵巢癌中,ERα在顺铂抵抗中扮演重要角色,E2通过诱导ERα激活并降低凋亡,进而降低顺铂的细胞毒性.因此在铂抗性卵巢癌的治疗中,ER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标.

  • 葛根不同萃取部位对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亚蓉;冯晶;丁胜

    目的:通过葛根不同萃取部位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探索葛根降血糖的主要有效部位.方法:SD雄性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STZ 30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11 g·kg-1)及葛根的萃余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二氯甲烷部位组和石油醚部位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于给药后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值,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和胰岛敏感指数(ISI),并对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葛根二氯甲烷部位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FBG、HbA1c、FINS、HOMA-IR指数、TG、TC、LDL-C、FFA,升高ISI.结论:葛根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萃余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中以二氯甲烷部位作用强.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检测用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勋;王俊;孔伟;王秀娟;李萍;赵峰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褪黑素水平,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炎症相关指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收入脓毒血症患者64例,采集其临床信息和血清样品.根据第30天生存与否将患者分为生存组(43例)和死亡组(2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褪黑素、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生存组为(13.19±0.807)pg·ml-1,死亡组为(18.53±1.257)pg·ml-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褪黑素水平>15 pg·ml-1患者的30 d生存率显著低于褪黑素水平<15 pg·ml-1者(P=0.002),且褪黑素水平是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1).褪黑素水平与胆红素、乳酸、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及IL-4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脓毒血症患者的褪黑素水平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其检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组织追踪技术分析健康人左心室心肌力学参数

    作者:瞿洋洋;PAUL Jan;BUCKERT Dominik;朱建;马根山;RASCHE Volker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力学参数及性别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乌尔姆大学医院进行1.5 T心脏磁共振检查的健康成年男、女性各50名.进行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成像并半自动地勾画出左心室心内、外膜位置后,使用组织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心肌在径向、周向和纵向的应变、应变率、位移、位移速度、扭转和扭转率峰值,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1)女性整体和局部心肌应变、应变率的峰值水平均高于男性;(2)女性中间段心肌纵向位移的峰值水平高于男性;(3)女性整体和中间段心肌纵向位移速度的峰值水平高于男性;(4)扭转和扭转率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结论:女性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部分力学参数水平高于男性.

  • 白藜芦醇抑制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晓璐;刘旭丹;姜梦琪;徐小磊;何健宜;顾海伦;刘莉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的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IL-1β及RES对SW1353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水平.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TIR结构域接头分子(TRIF)、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mRNA表达.结果:IL-1β处理对SW1353细胞的增殖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RES浓度为6.25、12.5 μmol·L-1时能促进细胞增殖(P<0.05).RES浓度在50 μmol·L-1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P>0.05),而RES浓度为200 μmol·L-1时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IL-1β和RES联合处理与单纯RES处理比较,能够降低细胞增殖活力(P<0.05).相比对照组,IL-1β处理组培养基上清中MMP-13分泌水平及TLR4、TRIF、MyD88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而RES则能够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MMP-13的分泌水平,并降低TLR4、TRIF、MyD88 mRNA的表达(P<0.01).结论:RES可以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对体外培养的SW1353细胞发挥抗骨性关节炎效应.

  • 辅酶Q10联合卡托普利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蓓;尤莉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心脏损伤及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CO中毒后出现心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卡托普利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辅酶Q10胶囊的实验组各100例;疗程12周,两组患者治疗6、12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等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实验组患者的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治疗12周后,实验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LVEF明显增高(P=0.001);治疗12周后,实验组pro-BNP、cTnI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02、0.001).结论:对急性CO中毒后心肌损伤患者,联合使用辅酶Q10胶囊与卡托普利可以有效抑制心脏恶性重塑,抑制缺氧引起的心肌损害,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 TES-MEP和CSEP联合应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必权;滕宇;胡华;江红辉;张依北;李舰;张卫国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脊柱手术中同时接受足拇短屈肌TES-MEP、双侧胫前肌及CSEP监测,对比TES-MEP及CSEP监测结果与术后脊髓感觉与运动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其诊断学效能指标.结果:TES-M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09%,监测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94.27%;CS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96.82%,监测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8.09%;TES-MEP联合CSEP术中监测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阳性的灵敏度均为100.00%、特异度均为99.36%.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CSEP、TES-MEP能够提高脊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阳性的监测水平.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正国;刘牛;朱正球;吴晓斌;吴意赟;许华宁;宋旭光;蔡婷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T-SWE)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3例病人的188个甲状腺结节进行RT-SWE检查,获取病灶的弹性指标平均值、小值、大值(SWE-Mean、SWE-Min、SWE-Max),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弹性指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8个甲状腺结节中,经病理证实良性104个,恶性84个.ROC曲线显示RT-SWE杨氏模量指标SWE-Mean、SWE-Min、SWE-Max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782及0.878,SWE-Mean指标鉴别甲状腺良恶性明显要优于SWE-Min及SWE-Max.该方法敏感性为79.8%,特异性为90.4%,并据约登指数确定RT-SWE SWE-Mean阈值为27.85 kPa.结论:RT-SWE杨氏模量平均值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柴胡注射液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作者:宋启京;姜大钧;张丽荣;纪琳琳

    目的:考察柴胡注射液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注射液治疗.于PCI术前、术后检测超声心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活性氧簇(R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随访1年.结果:PCI术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以及血清hs-CRP、BNP、MMP-9、ROS、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LVEF较治疗前增高(P<0.05),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LVEDV、LVEDD、LVESD及血清hs-CRP、BNP、MMP-9、ROS、VEGF水平降低(P<0.05),LVEF增高(P<0.05);随访1年,两组均无失访病例,观察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总恶性事件发生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柴胡注射液对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能与改善心功能及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 三七总皂苷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玮;申文豪;李阳;邢同京;赵伟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联合顺铂(DDP)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NS和DDP分别及特定浓度联合处理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的作用,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的改变,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应用PNS和DDP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NS(200 μmol·L-1)联合顺铂(5 μmol·L-1)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率;两者联合可降低肝癌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PNS联合DDP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的增殖,且能显著降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增加肝癌细胞的凋亡.

  • 中老年人四肢血管僵硬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婉婉;梁冰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四肢血管僵硬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1例住院患者,完善四肢多普勒超声、骨密度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3组,比较3组的相关检验指标;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将患者分为低baPWV组和高baPWV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结果:(1)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之间性别、年龄、baPWV及体质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baPWV组与高baPWV组之间性别、年龄、BMI、SBP及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CHO、TG、HDL、LDL、DB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aPWV与年龄、SBP呈正相关,与骨密度T值、BMI呈负相关;骨密度T值与年龄、baPWV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4)年龄、SBP是中老年人血管僵硬的危险因素,骨密度T值、BMI是中老年人血管僵硬的保护因素.同时年龄和baPWV是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BMI是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结论: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具有相关性,外周动脉硬化及骨密度的早期检测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 白头翁皂苷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冯晓灵;刘丹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白头翁皂苷D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抑制率;Hoechst法检测细胞核凋亡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内Wnt/β-链蛋白信号蛋白及下游组件蛋白CyclinD1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白头翁皂苷D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的生存抑制率呈药物浓度依赖性;Hoechst染色可见部分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细胞核碎片,核发白等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白头翁皂苷D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中β-链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呈减少趋势;50 nmol·ml-1的白头翁皂苷D诱导组细胞中CyclinD1及c-Myc的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白头翁皂苷D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抑制其下游蛋白CyclinD1和c-Myc的表达有关.

  • 中、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作者:李婷;张颖;李凤飞;朱红红;周佩华;孙进;卢春峰;苏晓飞;马建华

    目的:比较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50R(优泌乐50)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入组T2DM患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血糖达标2 d后行优泌乐50或诺和锐30每日3次治疗,血糖再次达标后进入4 d交叉研究,全程96 h动态血糖监测(CGM)覆盖.结果: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对患者24 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高血糖(>10.0 mmol·L-1)和低血糖(<3.9 mmol·L-1)曲线下面积(AU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同剂量的优泌乐50较诺和锐30能更好地改善男性患者的MAGE;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中、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对T2DM患者总人群血糖波动的影响相似,但中预混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男性T2DM患者血糖波动.

  • 8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表现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朱烽;靳激扬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MRI表现.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8例pPNET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发生于软组织、骨骼、鼻道、内脏,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较大软组织肿块,CT呈不均匀等低密度,MRI呈不均匀等长T1等长T2信号,境界不清,易坏死、囊变,无明显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明显强化;位于骨骼的pPNET还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无明显肿瘤骨形成及骨膜反应,可继发病理性骨折.结论:pPNET影像学无明显特异征象,需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但影像学检查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内部结构、毗邻关系、血供情况、侵犯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HEPN1过表达慢病毒的构建及对人泌乳素型垂体瘤细胞的影响

    作者:冯杰;夏祥国;陈礼刚;陈锐;江勇;张彪;宋志富

    目的:构建肝细胞癌下调蛋白-1(HEPN1)过表达慢病毒,观察其对人泌乳素型垂体瘤细胞HPAs HEPN1、caspase-3、Bax和Bcl-2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pCHD-HEPN1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再感染HPAs细胞,实验分HEPN1组、空质粒组和空白组3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HEPN1、caspase-3、Bax和Bcl-2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细胞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结果:HEPN1组和空质粒组感染效率分别为90.3%和92.5%.与空质粒组及空白组比较,HEPN1组HEPN1、caspase-3和Bax的mRNA表达上调(P<0.05),Bcl-2的mRNA表达下调(P<0.05);HEPN1、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细胞总凋亡率增加(P<0.05),穿膜细胞数目减少(P<0.05),细胞迁移距离缩短(P<0.05).结论:HEPN1过表达慢病毒可上调HPAs细胞HEPN1、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 乳腺癌组织中SREBP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佟易凡;郑进;盛树海;夏庆安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8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30例正常乳腺腺体组织及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REBP1的表达情况.结果:SREBP1在正常乳腺腺体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SREBP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个数、复发转移方式、ER/PR/HER2表达无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SREBP1低表达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3个月,高表达组为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51,P=0.01).结论:SREBP1是乳腺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检测SREBP1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7/9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刘宏;顾页;蔡盈盈;余卫平

    目的:探讨SET7/9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对SMMC-7721与Bel-7404肝癌细胞株分别转染SET7/9表达干扰质粒(shRNA-SET7/9)、SET7/9表达质粒(pSET7/9),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24、48、72、96 h的OD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的凋亡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MMC-7721细胞转染shRNA-SET7/9后OD值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凋亡率增高3.4)% vs (11.4± 3.9)%,迁移力明显降低(21.7±7.8 vs 104.8±11.3);而Bel-7404细胞转染pSET7/9后OD值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凋亡率下降,迁移力增强(142.5±11.1 vs 104.7±10.5).结论:肝癌细胞中SET7/9表达呈现肿瘤促进因子效应,相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优化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刘震乾;张清秀;魏秀娥;高红;陈默;荣良群

    目的:通过结扎颈内动脉的方法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优化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结扎颈内动脉组(LICA组)、结扎颈外动脉组(LECA组)3组,每组30只.术后24 h对各组小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价模型的成功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比,并对小鼠脑梗死体积比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 h、72 h、1周测量小鼠体重及Clark一般功能损伤评分,用于评价小鼠一般生存状态.结果:术后24 h,TTC染色证实LICA术式可诱发明显的局灶性脑缺血且模型成功率达到93.3%.与LECA术式相比,应用LICA术式,NSS与TTC染色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TTC染色测定小鼠脑梗死体积比与NSS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LECA术式相比,应用LICA术式,术后24 h、72 h、1周小鼠的体重变化率、死亡率、Clark一般功能损伤评分均降低.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应用LICA术式可提高模型的成功率,提高梗死病灶大小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提高小鼠生存率及一般功能状态.

  • 不同降压区间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晋亮;孙建辉;柯海燕;杨晓宇;张胜

    目的:研究强效降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J形曲线效应".方法:共纳入2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无控制血压组(A组)和血压控制130~140/80~90 mmHg组(B组)、120~130/75~80 mmHg组(C组)、<120/75 mmHg组(D组),每组60例.随访12个月,比较血压控制达标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C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组,MACE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的MACE发生率存在"J形曲线效应",而舒张压不明显.结论:强效降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存在"J形曲线效应",合适血压范围为120~130/75~80 mmHg.

  • I-gel喉罩与标准型喉罩用于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气道管理的比较

    作者:江山;孙杨;殷飞;王美青;崔彦;杨如松;刘政呈

    目的:比较I-gel喉罩和标准型喉罩用于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I-gel喉罩组(I组)和标准型喉罩组(B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I-gel喉罩和标准型喉罩;记录两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口咽腔漏气压、健侧卧位纤维支气管镜评级、术中调整喉罩位置例数及术后24 h内相关并发症.结果:与I组比较,B组建立通气时间较长(P<0.05),首次置入成功例数较少(P<0.05),口咽腔漏气压较低(P<0.05);I组纤维支气管镜评级为Ⅰ级者少于B组(P<0.05);健侧卧位下I组调整喉罩位置例数少于B组(P<0.05);术后24 h内咽痛患者I组少于B组(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下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I-gel喉罩与标准型喉罩相比气道管理效果更佳,且并发症较少,更加便于气道管理.

  • SPIO-shRNA分子探针用于荷瘤裸鼠MR检查的佳扫描浓度探讨

    作者:廖蕤堃;曾丹妮;张竹;张力强;SAGAR Thapa;文明

    目的:探讨SPIO-shRNA分子探针在活体荷瘤裸鼠肿瘤区域组织信号的变化情况,阐明分子探针用于荷瘤裸鼠的佳扫描浓度.方法:将30只BALB/c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在既定扫描时间(探针注射前及注射后27 h)分别以含铁量为6、12、18、24、30 mg·kg-1尾静脉注射并同步行MR检查,测量肿瘤组织及对侧对应区域肌肉组织在各浓度组的信号强度变化.每次检查完成后立即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行HE及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6、12、18 mg·kg-1组裸鼠探针注射后均存活,24、30 mg·kg-1组探针注射后及扫描过程中出现部分裸鼠死亡;各浓度组间肿瘤组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各扫描序列以T2WI及T*2序列的信号改变明显;各浓度组比较,肿瘤组织信号强度在18、24、30 mg·kg-1组较其余组差异明显(P<0.05),而18、24、30 mg·kg-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异型性较多;普鲁士蓝染色表明不同浓度组肿瘤组织中均存在蓝染的铁颗粒,其中18、24、30 mg·kg-1组蓝染颗粒分布密集.结论:SPIO-shRNA分子探针能成功靶向于肿瘤组织,且佳扫描浓度(含铁量)为18 mg·kg-1.

  • 高频超声检查在桡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战业;吕翔;夏炳兰;於姝琳;曹洪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肌电图及手术证实的18例桡神经损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8例桡神经损伤中,神经卡压15例,神经断裂3例.高频超声不仅可清晰显示桡神经局部受压及两端水肿增粗程度,同时能显示致其卡压的具体因素,比如瘢痕、内固定、肿块等,另外可显示神经干断裂.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诊断桡神经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MURU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和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珂;肖雁冰

    目的:探讨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组42例和MURU组5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子宫血流动力学和子宫体积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和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子宫血流动力学和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RU组子宫体积较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小(P<0.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性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抗穆勒管激素(AM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RU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DVT风险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娄英华;沈怡

    目的: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筛选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住院患者中确诊为DVT的患者53例作为DVT组,同期入院的106例无DVT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风险评分、DVT危险度分级.结果:DVT组患者Capr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 vs 4.1±2.2,P<0.001).DVT组患者中极高危所占比例高(56.6%),其次为高危(22.6%);对照组高危所占比例高(30.2%),其次为低危(29.2%),两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肺炎(术后1个月内发生)、下肢水肿(1个月内)、大手术(1个月内)、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DVT/PE疾病史、DVT/PE家族史等7个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主要危险因素.极高危和高危患者是DVT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分别为低危患者的12.743倍和2.132倍).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发病风险.

  • 沈阳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初步分析

    作者:宫建;杨传家;陈德才;陈雨牵;于嵩;毛勇;王健

    目的:初步分析沈阳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特征,为探讨COPD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3所,随机抽取COPD住院患者2 4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1 480例,女920例;平均年龄(72.1±18.3)岁,71~80岁的构成比(36.92%)高;GOLDⅠ级者占12.25%,Ⅱ级29.42%,Ⅲ级38.33%,Ⅳ级20.00%;吸烟者占64.25%,非吸烟者35.75%;伴发疾病16种,合计3 902例次,人均1.6种伴发疾病,伴肺部感染性疾病者占42.21%.结论:沈阳地区COPD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宣传教育.

  • 微粒在脂代谢紊乱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芦琛琛;马坤岭

    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微粒是在细胞活化、凋亡过程中以出芽方式从细胞膜上脱落的微小囊泡,与脂代谢紊乱有着密切联系.作者就微粒在脂代谢紊乱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笑;谭谦

    目前临床上仍无根治病理性瘢痕的方法.近年来,A型肉毒毒素(BTXA)用于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临床疗效尚未得到证实.作者分析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BTXA的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结果,回顾了BTXA用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预防及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阐述了现有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需行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及循证诊疗来指导BTXA在临床上的应用.

  •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现状

    作者:胡强;许斌;陈明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在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中异常表达,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肿瘤转移、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作者就MEG3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PM2.5暴露与慢性肾脏病风险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志宏;王金泉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细颗粒物.新近的研究发现,长期PM2.5暴露可增加慢性肾脏病(CKD)发病,加速肾功能下降,增加CKD患者并发症风险.作者就PM2.5在CKD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峰;柏峰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以及患病率不断升高,但有效治疗却是难题,这与其缺乏早期识别的方法有关,进而无法早期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程.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多模态等优势,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从结构磁共振以及功能磁共振技术角度具体阐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中的进展,以期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检出率,推动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 磨玻璃结节肺腺癌CT征象与病理分类及EGFR、ALK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旻;徐秋贞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肺腺癌为高发,其不同组织亚型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病理学和基因学特征各不相同.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公布了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根据此分类法,我们将从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病理分类与CT征象的相关性,以及肺腺癌EGFR、ALK基因突变与CT征象相关性两方面入手,作一综述.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