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RPM7参与AngⅡ对心肌细胞镁离子平衡的调节

    作者:郭瑞娜;李小青;沈之君

    目的:探讨TRPM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细胞镁离子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对照、AngⅡ、AngⅡ+氯沙坦(Losartan,AngⅡ的Ⅰ型受体阻断剂)及AngⅡ+2-APB(TRPM7通道阻断剂)组.实验试剂直接加入培养液中与细胞共孵育,应用mag-fura-2镁离子荧光探针动态检测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M7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镁离子水平在细胞外生理镁离子浓度及高镁离子浓度环境下均有显著下降;应用Losartan或2-APB均可显著降低AngⅡ所致的游离镁离子下降的作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提示,AngⅡ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中TRPM7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AngⅡ可通过Ⅰ型受体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镁离子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其机制可能是AngⅡ增强了心肌细胞TRPM7的功能而不影响其表达水平.

  •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的临床应用

    作者:苗立友;陈俊;曹荔;查文;杨玲

    目的:探讨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并评价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既往有流产或剖宫产史并引起子宫动静脉瘘的15例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子宫动脉造影相对照.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大部分患者近宫腔的肌层内出现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内见夹管状结构;部分患者肌层内可见不均的中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病灶范围从1.2 cm×0.7 cm~3.6 cm×2.1 cm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子宫肌层病灶区内红蓝混合、彩色混迭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湖泊样”改变.频谱多普勒可见高速低阻动静脉频谱.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子宫动脉造影结果基本一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于术后2、4、8周复查,二维超声见病灶均有明显减小或显示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速静脉血流信号或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早期能准确诊断子宫动静脉瘘并及时帮助临床判断创伤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降低患者大出血的危害,同时也是评价动静脉瘘栓塞治疗效果的佳方法.

  • 表现为视幻觉的枕叶癫痫一例报道

    作者:潘晓雨;夏莉;闫福岭

    枕叶癫痫是一组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癫痫综合征,约占全部癫痫患者的1.2% ~ 2.6%.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有关枕叶癫痫病例报道日益增多.作者对1例表现为视幻觉的枕叶癫痫患者进行分析.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周,症状加重伴头昏3d”于2012年12月17日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呈光束样闪击,每次持续1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书军;陈濛;严晓鸥;刁永力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我科对44例血管瘤患儿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评估.服药剂量为第1天1.0 mg·kg-,第2天1.5 mg·kg-1,第3天2 mg·kg-1,分2次服用,每12 h服药1次.住院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变化,无异常表现者住院1周出院,并每月复诊,治疗结束时逐渐减量至停药.对服药后1周、1个月和停药时疗效分别作评价.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个月(9.2 ~20.3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后血管瘤瘤体生长受到抑制,服药1个月和停药时95.5%(42/44)的患儿表现为瘤体缩小.4例伴发溃疡的血管瘤患儿在服药后1个月内溃疡均愈合.用药期间6.8%(3/44)患儿出现腹泻、食欲减退,22.7% (10/44)患儿停药后有复发倾向.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振;甄林林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中的作用.方法:将接受NAC且骨髓抑制风险评估大于20%的56例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治疗(n=26)组和常规治疗(n=30)组.预防性治疗组在化疗结束24 h后使用G-CSF进行骨髓支持治疗;常规治疗组在化疗后第1、3、5、7d复查血常规,并对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G-CSF升白细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NAC后临床完全缓解(c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骨髓抑制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月经状况、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治疗组在骨髓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方面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在临床cCR、PR、sD和PD方面优于预防性治疗组(P<0.05).结论:预防性骨髓支持治疗可明显减少NAC的骨髓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预防性骨髓支持治疗可能降低NAC的临床疗效,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沐舒坦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徐忠能;薛涛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吸入生理盐水)、稀盐酸组(吸入稀盐酸)、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10 mg·kg-1·d-1)]、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中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20 mg·kg-1·d-1)]、稀盐酸吸入+沐舒坦高剂量处理组[吸入稀盐酸+沐舒坦(40 mg·kg-1·d-1)].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分别予相应剂量沐舒坦行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稀盐酸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尾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3d.在第3天尾静脉注射沐舒坦或生理盐水30 min后,生理盐水组以1.2 ml·kg-1生理盐水经气管注入,制作假盐酸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作为对照;稀盐酸组、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则以1.2 ml·kg-1稀盐酸(pH=1.2)行气管内注入,制作盐酸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建模6h后查动脉血气,测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1)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生理盐水组肺损伤轻,稀盐酸组肺损伤严重,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的肺损伤介于生理盐水组和稀盐酸组之间,且肺损伤程度与沐舒坦剂量呈负相关;(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稀盐酸组,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大鼠肺W/D值、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均P <0.05),PaO2明显下降(均P<0.05);PaCO2稀盐酸组明显增高(P<0.05),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3)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与稀盐酸组相比,肺W/D值、PaCO2、血清中TNF-α明显下降(均P <0.05),PaO2、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4)稀盐酸吸入+沐舒坦低、中、高剂量处理组之间比较:随着沐舒坦剂量的递增,肺W/D值、血清中TNF-α含量逐渐降低,PaO2、血清中IL-10逐渐增高;沐舒坦低剂量组与沐舒坦中剂量组、沐舒坦低剂量组与沐舒坦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沐舒坦中、高剂量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沐舒坦低、中、高剂量组之间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大剂量沐舒坦预处理能有效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沐舒坦肺保护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 IL-6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系Y1合成皮质醇的影响

    作者:文小平;夏海鸣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系Y1合成皮质醇能力及合成过程中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AR)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00 ng·ml-1 IL-6单独或联合10-9 mol·L-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处理Y1细胞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放免法检测细胞皮质醇合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IL-6单独或联合ACTH处理Y1细胞后,皮质醇合成量增加(P<0.05),同时StAR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IL-6可单独或联合ACTH通过促进StAR mRNA表达增强Y1细胞合成皮质醇的能力.

  • 自噬小体疫苗能够检测人外周血抗原特异性T细胞

    作者:叶伟;王利利;殷丹丹;周镇先;赵伟

    目的:探讨自噬小体疫苗DRibbles是否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方法:制备表达CEF蛋白的HEK293T细胞及表达CMV pp65蛋白的LT3细胞,从中提取DRibbles,用HEK293T CEFDRibbles及LT3 pp65 DRibbles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FN-γ的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与阴性对照HEK293T GFP DRibbles相比,HEK293T CEF DRibbles刺激组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38% vs0.05%),分泌IFN-γ+的CD4+T细胞比例亦显著增高(0.46% vs0.06%);LT3 pp65 DRibbles刺激组分泌IFN-γ+的CD8+T细胞平均百分数为0.21%,阴性对照LT3 GFP DRibbles刺激组仅为0.05%(P<0.01);与LT3pp65细胞裂解产物相比,LT3 pp65 DRibbles能诱导更多的CD8+T细胞分泌IFN-γ(P <0.05),在诱导CD4+T细胞分泌IFN-γ方面,DRibbles与细胞裂解产物类似(P>0.05).结论:包含病毒抗原的DRibbles能够有效激活人PBMCs中的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及CD4+T细胞.

  • 组织蛋白酶D对CD11b+髓系来源细胞体外增殖、迁徙和侵袭的影响及侵袭机制

    作者:孙万里;周家华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对CD11b+髓系来源细胞(BMDCs)体外增殖、迁徙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侵袭机制.方法:建立预转移期内胰腺癌原位瘤裸鼠模型L3.6pl组或Colo357组和无瘤荷裸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和肝脏中CD11b+髓系来源细胞的比例,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及迁徙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泌蛋白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和CD11b+髓系来源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预转移期内胰腺癌原位瘤L3.6pl组骨髓和肝脏中CD11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olo357组(P<0.05).组织蛋白酶D可以促进CD11b+髓系来源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而阻断组织蛋白酶D之后,细胞增殖、迁徙和侵袭则明显地受到抑制.组织蛋白酶D增强CD11b+髓系来源细胞中MMP-2的表达.结论:组织蛋白酶D在诱导CD11b+髓系来源细胞的增殖和迁徙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对MMP-2的调控来增强CD11b+髓系来源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NLRP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齐斌;任威;李春江;张锐

    目的:研究NLRP3基因在缺氧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以氯化钴和低氧模拟心肌缺氧刺激,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基因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地体外培养出鼠心肌成纤维细胞,NLRP3基因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缺氧状态下表达明显增高.结论:NLRP3基因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缺氧状态下表达上调可以作为心肌梗死发生评判的重要因子.

  • TBLB联合细胞学检查对肺周围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丽婷;王西华;杨远;骆益民

    目的:探讨非直视经纤支镜肺活检(TBLB)联合多种细胞学检查对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114例行非直视TBLB(简称盲检)并终经病理学检查并确诊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为癌症97例(癌症组),非癌症17例(非癌症组).癌症组中各种方法诊断阳性率分别为TBLB 55.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45.4%、支气管刷片36.1%、痰检35.1%;4项方法联合诊断阳性率为69.1%.结论:盲检联合BALF、支气管刷片及痰检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较高的阳性率,但对非癌症病变诊断价值不大.

  • 2006和2011年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和血尿酸纵向变化

    作者:韩振格

    目的:通过分析固定体检人群在2006和2011年健康体检空腹血糖(GLU)和血尿酸(UA)结果,了解体检人群近6年GLU和UA水平和分布特征变化,为更好地做好干部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06和201 1年在我院体检者10 741名为此次调查对象,按201 1年体验时的年龄分组,比较各组不同性别之间GLU和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006年体检人群GLU平均值为(5.48±0.95) mmol·L-1,201 1年增至(5.71±1.10) mmol·L-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8.614,P=0.000).2006年体检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检出率为23.5%,DM(糖尿病)检出率为4.5%;而2011年IFG检出率为33.6% (x2=315.4,P=0.000),DM检出率为7.3%(x2=132.1,P=0.000).2006年体检人群男性IFG检出率为27.2%,DM检出率为5.6%;2011年男性IFG检出率增至38.2%(x2 =262.0,P=0.000),DM检出率增至9.3%(x2=133.8,P =0.000).2006年体检人群女性IFG检出率为14.7%,DM检出率为1.8%;2011年IFG检出率增至22.6%(x2 =68.643,P=0.000),DM检出率增至2.7%(x2=9.240,P=0.002).2006年体检人群UA平均值为(349.91±84.86) μmol·L-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6%;2011年体检人群UA平均值为(360.60±86.68) μmol·L-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6.5%.2011年体检人群UA平均水平(t=12.941,P=0.000)及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x2=87.806,P=0.000)明显高于2006年.在IFG期UA平均水平随血糖升高而升高,而当进展到DM阶段,UA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GLU正常水平的体检人群.结论:过去6年中IFG、DM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增加,且男性远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IFG及DM发病率关系密切.

  • 基于HLA等位基因频率的全球人群亲缘关系初探

    作者:黄庆海;吴亚萌;李震;谢维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方法、不同统计方法的HLA配型数据在分析全球人群亲缘关系中的作用和效能,为运用HL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全球人群的遗传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了全球6大洲10个地理分区中的110个人群HLA-A,-B和-DRB1座位的高分辨率配型数据,并对这些等位基因命名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用统一的统计方法重新统计了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用N-J法构建了全球人群的关系树,进而对全球人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同一地理区域内的人群相互聚类,不同区域间的人群完全分离.关系树不仅能很好地分析局部地区相似人群的异同,也能有效地分析全球各区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结论:HLA基因的多态性适合对全球人群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也是一种高效的研究人类学的分子标记物.

  • 小鼠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

    作者:胡若愚;承燕;李好;张雷;景华;吴海卫

    目的:观察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受损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转基因EGFP-BALB/c小鼠作为细胞移植供体,获得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获得足够数量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PCs(EGFP-EPCs).选用野生型BAL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LI组及EPC治疗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气管内滴注PBS,其后经尾静脉注射PBS;ALI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溶液,其后经尾静脉注射PBS;EPC治疗组气管内滴注LPS,其后经尾静脉注射EGFP-EPCs.各组小鼠术后3d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中EGFP-EPCs表达情况,HE染色评价各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肺损伤指数评分,比较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行肺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肺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各组小鼠建模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EPC治疗组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均匀附着于血管内皮的绿色荧光表达,而假手术组及ALI组则未见明显的绿色荧光.HE切片显示:LPS可致严重的肺组织损伤,而EPC治疗组肺损伤程度较ALI组明显减轻,肺损伤指数明显低于ALI对照组(P<0.001).肺组织湿干重比ALI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而EPC治疗组较ALI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PC治疗组肺组织切片中CD34的表达明显增加,MVD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ALI组(P <0.001).结论:对ALI小鼠行外源性EPC移植治疗,输入体内的EPC可定向迁移并黏附于受损的肺毛细血管内皮,直接参与肺毛细血管内皮修复及重建,维持肺毛细血管内皮完整性,减少炎症细胞向肺间质、肺泡内的浸润及对肺组织的炎性损伤.同时,外源性EPC治疗提高了EPC向受损肺组织归巢及受损肺组织内的血管新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与其透析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徐丽霞;梁馨苓;李志莲;李锐钊;刘双信;史伟

    目的: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暨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情况,并分析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012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的残余尿量,并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定义尿量<100 ml·(24 h)-1为无尿,100~400 ml·(24 h)-1为少尿,>400 ml·(24 h)-1为尿量正常.结果:共3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为194∶190.其中无尿者179例,少尿患者98例,尿量正常者107例.有尿患者的年龄、干体重、血压、尿素氮下降率、Kt/V、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无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尿患者透析龄较短[(27.49±23.54)个月vs(58.38±44.37)个月,P<0.001)],血清钾[(5.01±0.86)mmol·L-1vs(5.21±1.01) mmol·L-1],P=0.037]、钙[(2.16±0.25) mmol·L-1vs(2.26±0.31) mmol·L-1,P =0.001]、磷[(1.97±0.66)mmol·L-1 vs (2.12±0.64) mmol·L-1,P=0.018]、甲状旁腺素[(283.65±382.81) pg· L-1vs(459.98 ±610.91) pg·L-1,P=0.001]、碱性磷酸酶[(75.71±66.51) U·L-1vs(121.60±219.75)U·L-1,P =0.01]、肌酐[(884.66±263.81) mol·L-1vs(1 027.90±277.51) mol·L-1,P <0.001] 、β2微球蛋白[(35.02±11.81) mg·L-1vs(44.52±13.23) mg·L-1,P<0.001]水平明显较低.尿量正常的患者与少尿者比较,透析龄更短[(34.42±27.29)个月vs(20.98±17.12)个月,P<0.01],血肌酐[(925.90±232.63)μmol·L-1vs(847.66±284.95)μmol·L-1,P<0.01]、β2微球蛋白[(39.77±11.33) mg· L-1vs(30.76±10.57) mg·L-1,P<0.01)水平明显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透前血钾及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中分子毒素清除较好.保护患者的残余尿量有重要意义.

  • 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PB1-F2蛋白基因进化和变异分析

    作者:资海荣;李伟;周丹;李婕;宣杨;郭艳;卫平民

    目的:对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PB1-F2蛋白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禽流感的致病机制和毒力因子奠定基础.方法:从IRD数据库中下载2013年2月19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H7 N9流感病毒PB1基因序列63条,运用MEGA 5.2.1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邻接法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PB1基因95 ~367片段的PB1-F2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化;应用Excel表格对氨基酸构成进行计算;运用Predictive Analytics Software (PASW) 18.0软件对氨基酸构成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株甲型H7N9毒株中有17株毒株的PB1-F2蛋白在其氨基酸序列第25位后发生断裂.新型甲型H7N9的进化主要分为两个系别,系别Ⅰ主要由完整型PB1-F2蛋白毒株构成,系别Ⅱ主要由52aa截短型PB1-F2蛋白毒株构成.完整型PB1-F2蛋白与截短型PB1-F2蛋白各类氨基酸构成存在差异.结论:H7 N9流感毒株中存在着截短型PB1-F2蛋白毒株,并且H7N9流感病毒毒株PB1-F2蛋白断裂位点均在25位氨基酸后,这将成为H7N9流感毒株进化过程中重要的特征.完整型PB1-F2蛋白与截短型PB1-F2蛋白氨基酸构成的差异对于甲型H7N9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女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史鹏丽;张维维;马灵芝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女性患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34例已婚女性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同时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女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中,在膀胱适度充盈情况下,经阴道超声及经腹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4.1%;在膀胱充盈不良情况下,二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38.2%.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女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无需等待膀胱充盈,受肠内积气影响小,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高.

  •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华娟;布小玲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观察4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1、3和6个月时便秘症状及大便性状的变化,并进行评分量化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73.8%,3个月为78.6%,6个月为71.4%.结论: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有效.

  • 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胡若愚;承燕;李好;张雷;景华;吴海卫

    目的:探讨自小鼠骨髓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方法及其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EGM-2 SingleQuots培养液中,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PC的形态.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EPC表面抗原标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荧光显微镜检测EPC吞噬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及结合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lectin)功能.结果:早期EPC呈长梭形,细胞群落可呈现线状、管状、网状生长状态,培养7d后出现干细胞集落,并逐渐增多;培养3周后,细胞集落逐渐消失,细胞呈现铺路石样生长状态.培养获得的EPC绝大部分可同时表达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及VEGFR2,并具有吞噬DiI-AC-LDL及结合FITC-UEA-lectin功能.结论:自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EPC是一种方便、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通过该方法培养获得的EPC增殖能力强,数量充足,生物学特性稳定.该方法对今后利用EPC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相关实验有着重要意义.

  • 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及IL-10浓度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璐;鲁俊;王醒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IL-10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37例,死亡15例.于入组第1天及第5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分,研究血清IL-6及IL-10浓度与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5天死亡组IL-6水平较第1天上升-(P =0.043),存活组IL-6较第1天下降(P =0.018),两组间第5天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入组第5天两组IL-10均较第1天下降,存活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01).入组第5天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第1天上升,存活组较第1天下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入组第1天和第5天两组的IL-6浓度均与当日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第5天仅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不同时间点IL-10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尚不确定,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脓毒症预后的判断.

  • 可吸收隔囊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观察

    作者:庄苏阳;蒋建农;吴小涛;郝思春

    目的:探讨可吸收隔囊预防全椎板减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初期疗效.方法:选用11只新西兰纯种考力代羊,根据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局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可吸收隔囊组(隔囊组)、聚己内酯/聚乳酸膜组(隔膜组)、对照组(局部仅应用生理盐水).将11只羊进行编号,选取腰椎第1、3、5节为实验椎体.术后12周将羊处死,对各椎板缺损区进行MR扫描,计算瘢痕面积,并肉眼及放大镜观察瘢痕量及其与硬膜囊粘连情况.结果:隔囊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较疏松,瘢痕范围较小且量少,瘢痕与硬膜囊易于分离.隔膜组的硬膜外瘢痕组织多为疏松状,但瘢痕量较多,且范围较大,瘢痕与硬膜囊可行钝性分离.对照组的硬膜外瘢痕较致密,瘢痕范围较广泛,瘢痕量多,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明显,分离困难,部分出现硬膜撕裂.结论:可吸收隔囊依赖其三维立体的空间效应及其内容物玻璃酸钠可以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瘢痕的形成.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红耀;张欣贺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出血,术后24 ~48 h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有效防止和控制剖宫产瘢痕妊娠引起的出血,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结合VSD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大维;孙勇;谷莹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结合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VSD)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外伤后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局部骨外露患者一期手术行清创+ VSD负压引流术,二期手术予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创面,同时使用VSD引流切口,术后维持负压1周.结果: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受瓣区结合良好,供瓣区植皮成活良好,创面一次性修复;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坏死.随访2 ~11个月,平均5.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局部无后期感染,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能够行走.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虽然增加了肌肉,但不影响皮瓣成活及创面修复,而且后期有利于骨折愈合,使用VSD有利于皮瓣成活,两者结合是修复小腿中下段骨外露创面的一种良好方法.

  • 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

    作者:华双一;徐仁良;祁波;沈松柏;余龙伍;严雄

    目的:分析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高危急性胆囊炎行PGCD,其中23例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7例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穿刺13例,经皮腹腔穿刺17例.结果:PGCD操作成功率为100%,24~72 h内患者腹痛症状缓解.7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4~6周顺利拔管;23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12例择期行外科手术,11例患者带管生存.结论:PGCD简单、安全、微创,是救治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实用介入方法,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Analysis of pathogenesi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作者:SWASTIK BIMB;JIANG LI

  •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针刀治疗进展

    作者:张晓明;吕建南

    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针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疗效迅速、有效率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运用.作者就针刀医学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 KRAS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荚敏;黄培林

    胰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KRAS基因作为胰腺癌中常见的基因改变类型,其与胰腺癌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KRAS不仅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胰腺癌的进展中也同样必不可少.KRAS将可能成为将来治疗胰腺癌的一个重要靶点.作者对KRAS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庄燕;陈明龙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中风、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药物治疗房颤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也逐渐提高.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也存在因追求高成功率而扩大消融范围的问题,另外整个射频消融过程对于技术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由于房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就使得根据房颤发生机制来有针对性地消融病灶还不太可能.近十年来,对于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如火如荼,而这一定程度上为安全、有效的房颤消融提供了可能.作者就房颤的发生机制、射频消融术患者的选择、消融技术及策略的变化以及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魏青;汤日宁;刘必成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KD)的特征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磷浓度增高与CKD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并且血磷浓度增高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管钙化和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等.因此,控制高磷血症在CKD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对近年有关CKD高磷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EGFR expression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Review article

    作者:TIWARI S;GAUTAM M K;LI SY

  • 解剖性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及术后肾功能

    作者:吴旭红;郭宏骞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金标准,其控瘤结果可与肾癌根治术相媲美.解剖性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充分利用肾动脉分支的微解剖学特点超选择性地阻断肿瘤血供.研究证实,开放和微创非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不仅安全,而且在肾功能保护方面效果令人满意.这种术式可以安全地切除手术难度比较高的肿瘤而不增加手术切缘阳性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 SSRI类抗抑郁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娟;任庆国;张志珺

    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并且两者关系密切.SSRI类抗抑郁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提示SSRI类抗抑郁剂在AD中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再生、提高神经源营养因子水平、减少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来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作者对SRI类抗抑郁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多发性硬化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作者:孙君君;任庆国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视觉障碍(视神经病变)、肢体无力、平衡失调、感觉异常、认知和精神异常等.其中认知障碍是多发性硬化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发性硬化认知障碍内在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临床影像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多发性硬化的认知障碍与相关脑区的白质纤维损伤有关,推测白质失连接假说可能是多发性硬化认知障碍的重要机制,而对白质的保护和修复可能是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作者对关于多发性硬化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作一综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