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동남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东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6264
  • 国内刊号: 32-16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28-265
  • 曾用名: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唐萌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模糊综合评判在避孕方法咨询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余苏旭

    基于咨询者具体情况,结合妇产科临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确定其佳避孕方法,同时提供各种避孕措施的查询.4家医院数千病例临床试验表明,该系统所给出的避孕措施科学合理,对提高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 非钙化型肺结核瘤的动态CT增强研究

    作者:杨明;储成凤;刘斌;方丽;徐秋贞;姚青;郭庆明;滕皋军

    目的:探讨非钙化型肺结核瘤的动态CT增强特点.方法:对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进行动态CT增强,观察其增强后的CT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特点.结果:24例非钙化型结核瘤中,20例增强后大CT净增值均小于15 HU,平均(8.47±6.41)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4例结核瘤增强后大CT净增值均明显大于15 HU,平均(60.16±17.26)HU,时间-密度曲线为上升型.所有结核瘤增强后无强化7例,边缘薄线型强化7例,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4例. 结论:(1)不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大净增CT值<15 HU,主要表现为无、轻度或边缘薄线型强化;(2)活跃型结核瘤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需注意与恶性结节区分.

  • 三生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长松;王媛媛;晋光荣

    目的:探讨三生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灌注后3、6、12、24 h及3 d不同时段海马区Bcl-2和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计数,统计分析三生饮治疗组和模型组的表达量.结果:两组海马区神经元均大量表达Bax蛋白,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三生饮治疗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增多,表达时程延长(P<0.05);在缺血侧海马不同区域,Bcl-2/Bax之值不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均有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而灌给三生饮可促进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提高Bcl-2/Bax值;但三生饮治疗组大鼠海马区脑细胞仍然过度表达Bax阳性蛋白,终发生凋亡.

  • 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测定

    作者:丁洁;周静;袁榴娣

    目的:构建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得到pac启动子的基因片段,经酶切亚克隆至pGL3 -Basic的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测定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计算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S2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较pGL3 -Control中增加了2.7万倍.结论:成功构建了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质粒pGL3 -pac.

  • 恶性造血细胞中P-gp 170表达的比较研究

    作者:夏国华;陈宝安;邵泽叶;Dohner Konstanze;Dohner Hartmut

    目的:通过研究恶性造血细胞中P-糖蛋白(P-gp)170的表达,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提供P-gp 170低表达的体外细胞株模型.方法:用含0.1 mmol·L-1阿霉素的RPMI 1640 分别培养MDS细胞株MUTZ-1和多药耐药(MDR)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别观察与阿霉素共同培养后的MUTZ-1细胞和K562/A0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MUTZ-1细胞和K562/A02细胞P-gp 170表达水平.结果:0.1 mmol·L-1阿霉素对MUTZ-1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而对K562/A02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MUTZ-1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K562/A02细胞表面呈现出许多长的微绒毛和许多微孔;K562/A02细胞与MUTZ-1细胞相比高表达P-gp 170.结论:P-gp 170在恶性造血细胞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gp 170低表达的MUTZ-1细胞株可用于MDS治疗的体外研究模型, P-gp 170高表达的K562/A02细胞株可用于MDR逆转的体外研究模型.

  • 胰腺癌组织中TGF-α及EGFR的表达与神经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水林;陆澄;杨鹏;朱建宝;刘培党;李涛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TGF-α及EGFR的表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GF-α及EGFR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1例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神经浸润者19例,EGFR、TGF-α阳性表达分别为21例(67.74%)和18例(58.06%),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其表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神经浸润的19例中,呈EGFR阳性表达16例(84.21%),TGF-α阳性表达12例(63.16%),TGF-α和EGFR共同阳性表达12例(63.16%);无神经浸润者12例中,呈EGFR阳性表达5例(41.67%),TGF-α阳性表达6例(50.00%),TGF-α和EGFR共同阳性表达仅2例(16.67%),与有神经浸润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α与EGFR在胰腺癌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组织的过量表达可能构成了旁分泌作用,从而为癌细胞与神经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癌细胞与神经组织的特殊亲和力,与胰腺癌易于发生神经浸润转移有关.

  •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

    作者:谭长强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显微镜下内镜辅助血管减压术治疗MRI薄层扫描诊断的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例经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而诊断的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患者,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隔离和消除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对听神经的密切接触与压迫.术前分别进行耳鸣频率和响度的客观测试,手术前后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等项测试和检查.结果:术后3例患者均自觉耳鸣消失,术前耳鸣频率范围为2~4 kHz,响度为平均听阈上2.5~3.75 dB,手术前后主客观听阈无明显变化;术前ABR显示中等强度刺激声测试之曲线波型重复性较差,术后Ⅰ-Ⅴ波的波间潜伏期较术前缩短;1例患者术前的前庭功能检查发现存在向患侧优势偏向,术后消失.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未出现任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诊3~6个月未见耳鸣复发.结论: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是一种极为高效、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该病患者,内镜辅助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项极为有价值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较之以往经典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更为安全、清楚,创伤亦有所减小,并且未出现使用内镜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强化《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

    作者:李云晖;尹立红;浦跃朴;梁戈玉;张晖;沈孝兵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自学校精品课程立项以来,作者对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以及现场实习基地建立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 ILK-siRNA-DNA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敏侠;刘必成;张露;张晓良

    目的:构建针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mRNA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为抑制ILK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含靶向ILK基因siRNA转录模板的茎环结构,与两端分别有BamH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Psilencer 3.1质粒连接,大肠杆菌中扩增,测序鉴定.结果:转化大肠杆菌涂布平板长出阳性菌落,重组质粒电泳初步说明质粒构建成功,测序结果表明Psilencer 3.1酶切位点BamHⅠ、HindⅢ之间有64 bp的插入片段,其序列与所设计、合成的ILK-siRNA转录模板序列一致.结论:siRNA转录模板完整正确地插入Psilencer 3.1质粒中.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62p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璘琛;王美美;许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水平,了解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定SL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BPC),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结果:SL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PC低于对照组,CD62p的变化与BPC无关.结论:SLE患者CD62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大量血小板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双重变化.

  •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智宏;叶行舟;任利群;王惠萍;王润明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即手术1周后出现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从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10例中有5例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1.6%,占整个急性期囊袋出血的35.7%.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较低,与病人的一般情况有关.

  •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作者:蒋益波;冯毅;丁建东;王宇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选用苏中幼猪12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置入PTCA球囊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分支,堵闭血流90 min,行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心脏二维超声、TTC染色及光镜、电镜检查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12 只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分支的封堵,部分实验动物显示心电图呈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图形变化,球囊堵塞1 h 后超声检查出现心室局部运动异常;堵塞90 min再灌注30 min后处死猪,取出心肌作TTC染色及光镜、电镜检测,证明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论:应用PTCA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创伤小、死亡率低等优点.

  • 青蒿琥酯逆转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机理的研究

    作者:苗立云;张祖贻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逆转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对阿霉素敏感的K562细胞作为对照,用MTT法观察在有或无阿霉素存在条件下青蒿琥酯对培养的K562/A02细胞干预48 h后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100 μg·ml-1青蒿琥酯作用48 h前后K562/A02细胞 P糖蛋白(P-gp)平均荧光强度(MFI)的强弱,生化方法检测100 μg·ml-1青蒿琥酯作用48 h前后K562/A02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结果:(1)在不含阿霉素情况下,青蒿琥酯对K562及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13.80 μg·ml-1和13.62 μg·ml-1(P>0.05),在阿霉素存在情况下,青蒿琥酯对K562/A02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1);(2)与K562细胞P-gp的表达相比,K562/A02细胞P-gp高表达,青蒿琥酯处理前后K562/A02细胞的MFI无差别(P>0.05);(3)青蒿琥酯处理后K562/A02细胞内GSH含量较处理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K562及K562/A02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且可逆转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细胞内GSH-GSH-s-转移酶系统功能的发挥,而非对P-gp表达的影响.

  • 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作者:张居洋;王跃涛;鹿存芝;朱峰;王冠民;傅宁

    目的:应用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左室重构进行半定量评估.方法:随机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库中抽取心肌梗死患者55例,其中前壁组25例,下后壁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自编软件测定前壁或下后壁梗死部位局部膨出指标EG/EF或FG/EF值、左室心肌梗死后球形化指标EF/AB值.结果:前壁组EG/EF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下后壁组FG/EF值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前壁组、下后壁组EF/AB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前壁组EF/AB值明显高于下后壁组.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半定量指标EG/EF、FG/EF和EF/AB可用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评价.

  •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及难句翻译

    作者:许克琪

    根据自己在编审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和归纳在翻译医学论文摘要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使用的方法、策略,重点论述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文章标题的表达方式、语态和时态的使用、长难句翻译等.

  • 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左前降支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陈立娟;马根山;冯毅;沈成兴;陈忠;章晓国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PES)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即刻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2月~2005年3月在本院造影证实连续LAD单支病变患者94例,共107处病变,按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分析患者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成功率,并行随访.结果:94例患者中,29例置入PES,6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手术成功率100%.病变弥漫性30例(31.9%),位于近段52例(55.3%),中段12例(12.8%).全部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并行造影复查.PES组术后6个月时造影复查2例(6.9%)发生再狭窄;BMS组1例1个月内因急性前壁心梗死亡,6个月时造影复查21例(32.3%)发生再狭窄.结论: P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LAD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心源性猝死及非Q波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与置入BMS者相似,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再狭窄需冠脉搭桥率也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与文献报道冠脉搭桥术相近.

  • 慢性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CTGF的异常表达

    作者:张薇;王美美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参照有关文献建立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按随机设计原则将模型小鼠分成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CTGF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CTGF mRNA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留取24 h尿,测定尿蛋白排泄率.结果:模型组小鼠24h尿蛋白总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RT-PCR检测到模型组小鼠肾组织CTGF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仅在少数肾小管有微弱CTGF表达,而模型组小鼠肾小管及间质均可见CTGF蛋白显著表达.结论: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CT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在狼疮肾炎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中PTB对肿瘤抑制基因ceacam1选择性拼接的调控研究

    作者:袁榴娣;丁洁;缪峰

    目的: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ceacam1通过选择性拼接而产生的两种转录产物的调控机制.方法:将用PCR方法获得ceacam1基因中从内含子5至外显子8长1 606 bp DNA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中,构建成ceacam1迷你基因模型并与ptb基因共转染,用PCR法鉴定转染后的产物变化;根据外显子7序列设计的探针GAE(16-nt)及ACE(8-nt)进行凝胶阻滞分析实验.分离与探针结合的蛋白并进行质谱分析.结果:ptb 3种cDNA与ceacam1迷你基因共转染后,CEACAMlL表达水平下降,其中ptb 4对迷你基因的表达产物影响大.仅转染迷你基因的细胞中ceacam1L在两条带中所占比例为76.7%,而与ptb 3种重组质粒共转染后,比例分别下降至58.3%、64.8%和54.0%.凝胶阻滞实验表明,探针GAE能与核蛋白结合,而ACE基本不能与核蛋白结合,与GAE结合的蛋白经质谱分析为PTB.结论:PTB过表达与ceacam1低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拼接因子PTB参与ceacam1的选择性拼接.

  • 晚期前列腺癌的间歇雄激素阻断治疗

    作者:张晓文;姚茂银;杨建军;苏昀;苑章;柳靖;杨关天;霍明东

    目的:了解间歇雄激素阻断(IAD)方法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应用药物诺雷德去势加氟他胺(甲组)或康士得IAD方法(乙组)治疗的结果.结果:21例患者经IAD治疗后,绝大多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甲组3年生存率为72.7%,乙组为80.0%,总3年生存率为76.2%.治疗间歇中减少了抗激素药物的应用,从而明显减少了潮红、体重增加及忧郁等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结论:IAD治疗能推迟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向非依赖性细胞的转化,同时减少药物用量和毒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治疗费用.

  • 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头癌根治术(附2例临床分析)

    作者:石欣;高乃荣;赵刚;李国强;周家华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手术中肿瘤侵犯门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PV/SMV)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2005年1至7月进展期胰腺癌施行联合PV/SMV部分切除的胰头癌根治术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行血管节段切除,患者均未发生血管栓塞、肠坏死、肝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癌肿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胰头癌患者,施行含PV/SMV的联合切除术是必要和安全的.

  •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K20、CK19、CE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王景美;杜艳;郭英;吴平平;金月玲;田小强;黄培林

    目的:研究89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CK19及CEA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巢式RT-PCR技术检测8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CK19、CEA mRNA的表达.结果:89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CK19及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44%、34.83%及52.81%;三基因同时检测时,至少1个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表达率为71.91%,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CK20、CEA可作为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标志,RT-PCR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可为了解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预后及监测疗效提供依据.

  • 滤泡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的现状

    作者:郑声琴;何杰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常见类型,在我国约占NHL的10%,欧美占NHL的25%~45%.FL是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恶性度较低的B细胞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70%,但是30%~50%的患者可转化为侵袭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从而影响预后.现将FL的组织形态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对FL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 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晓丽;刘顺英;王国品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赤参、木羊乳、山苏子根等,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含有丹参酚、丹参素、丹参酮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1985 01 02
1984 01 02
198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