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磁共振新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上)

    作者:刘明熙;张挽时;张子衡;周振宇;孟利民;刘洁;龚万沣

    本文介绍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T1、T2、T2*mapping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新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地拉罗司与去铁胺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旭;张晴;高长俊;任蓉;韩静;韩洁

    目的 探讨地拉罗司与去铁胺治疗重型 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重型 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47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地拉罗司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去铁胺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心脏、肝脏磁共振成像(MRI)T2*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肝脏T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后S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拉罗司治疗重型 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去铁胺,明显降低了SF水平,尤其对肝脏去铁效果更为明显,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心脏磁共振诊断右旋心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房颤动1例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

    患者男,42岁.7年前活动后心悸、胸闷.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界扩大.ECG示:心房颤动;大部分导联T波双向.前脑利尿钠肽1083.36 pg/ml.心脏MRI:检查中心律不齐,心房颤动;腹腔脏器位置正常.心脏右移,心尖指向右下.心房正位,心室左襻(图1A);主动脉位于左前方、肺动脉位于右后方,两者为平行关系(图1B).心内连接:左心房-解剖右心室-主动脉;右心房-解剖左心室-肺主动脉.左心房(前后径45 mm)、解剖右心室(横径66 mm)增大;解剖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三尖瓣、主动脉瓣见少量反流低信号.

  • 心肌T1 mapping和细胞外容积诊断陈旧心肌梗死

    作者:张丽君;贺毅;范占明;赵轶轲;安靖;窦瑞雨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 T1 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 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1.77±150.49)ms vs(1258.02±72.52)ms,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117.12±179.55)ms vs (663.10±103.12) ms,P<0.001,(57.76±11.07)%vs(27.72±5.61)%,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 341.15 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 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脏T1 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血清中可溶型ST2水平及其与心肌活性的关系

    作者:尚茹茹;张锦;李爱萍;刘晓红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及其与心肌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发病12 h以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sST2水平,于发病后第7天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并根据磁共振结果将患者分为透壁增强组、非透壁增强组和混合组。于7~14 d行PCI术,并于术后6个月再次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估心肌活性,观察指标包括梗死心肌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早期血清sST2水平的关系。结果透壁增强组血清sST2的水平较之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明显升高(P<0.05),混合组较非透壁增强组高(P<0.05);梗死心肌质量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减少,梗死心肌质量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室壁运动异常评分在非透壁增强组降低显著(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在3组患者PCI术后均增加,在非透壁增强组及混合组中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早期血清sST2水平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的心肌活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中sST2的水平可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并可预测心肌梗死7 d 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的心肌活性。

  • 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强化程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宋德利;郑帅;刘彤;董建增;朱平辉;马晓海;赵蕾;陈辉;杨秀秀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中钆延迟强化程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记录钆延迟强化是否出现,钆延迟强化程度的相关变量:钆延迟强化的异常心肌容量占总的心肌容量的百分比.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脏移植.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其中12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患者发生心脏移植.钆延迟强化的出现在事件组与非事件组中并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钆延迟强化程度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49,95% CI:1.019~ 1.079,P<0.001).结论:钆延迟强化程度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心脏磁共振在限制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作者:孔涛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是一类特异性的心肌疾病,特点是心室舒张不全,导致舒张功能异常,而收缩功能保留.心脏超声、导管技术及核素成像均不能可靠的提示组织诊断及病因诊断,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可提供解剖学、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本文主要综述心脏磁共振在限制型心肌病各种疾病中的表现及治疗中的作用.

  • 使用心脏磁共振复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患者1例

    作者:孔令璁;安东敖蕾;葛恒;许建荣;何奔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72岁.因"胸闷气促1周"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入院诊断为"心房颤动,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脑梗死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入院查体:左侧上肢体感觉和肌力稍减退,余无特殊.生化指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45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8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9 mm,收缩活动弥漫性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45%,轻度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心房颤动卒中风险CHAD2DS2-VASc评分为5分,口服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为2分,有高危卒中风险,推荐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患者担心出血风险,要求左心耳封堵治疗.使用Watchman 27 mm左心耳封堵器成功手术,术后拟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果,采用口服抗凝药物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个月+单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的治疗方案.因患者抵触术后随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征得患者同意后于术后1周行基线期心脏磁共振检查(Philips Achieva 3.0磁共振机).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行电影成像示:封堵器呈低信号,周边组织未见明显伪影;封堵器在短轴面呈椭圆形并可清晰显示内部骨架结构;在长轴面呈"草莓状"并能显示铆接结构(图 1);注入对比剂后,首过灌注序列可见封堵器周边存在2~3 mm高信号影,提示封堵器周边残余漏(图 2);5 min和15 min延迟显像(PSIR序列)未见异常.患者接受检查后无明显不适,检查前后生命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表1).

  • 心脏磁共振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陆远;龚艳君;霍勇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因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AMI的诊疗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定位诊断,而需要对梗死程度、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做出精确测量,并对患者心室重构及远期预后做出精准评价.

  • 心房纤维化评估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万征;杜鑫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导致卒中或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随着对房颤发生机制的不断认识,房颤的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各种导管消融的术式或策略相继应用于临床,疗效不断得以改善,安全性也得到证实,适应证随之不断扩展和更新。然而,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和方法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就阵发性房颤而言,其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仍在70%左右徘徊,1年后的复发率高达30%,持续性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更高[1]。

  • 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识别的隐性心肌梗死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作者:曾道兵;赵新湘;常婵

    目的:探讨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识别的隐性心肌梗死(UMI)特征及其与供血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均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冠脉造影(CAG)或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患者CMR检测发现心内膜下存在延迟强化灶者,为UMI组(n=12),其余患者被认定为无心肌梗死组(n=38).分析UMI组患者LGE-CMR发现的心肌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及其与供血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UMI发生率为24.0%(12例),UMI主要位于心肌的侧壁7个节段(30.4%)、下壁11个节段(47.8 %),右冠脉供血区发生梗死较多见(12个节段,20.0 %),平均梗死面积比为(5.63±3.23)%.冠脉狭窄程度与UMI的发生率呈正相关(χ2=52.521,P<0.001,列联系数C为0.241),冠脉狭窄程度≥75%相较于冠脉狭窄程度<75%,所支配的心肌发生UMI的风险更大(OR=6.2,95%CI:2.5~15.3,P<0.0001).结论 :UMI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不少见, UMI主要位于心肌的下壁和侧壁,且梗死面积较小.重度冠脉狭窄(>75%)患者中UMI发生的概率明显增高.

  • 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郭张科

    对于累及右心室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者,需要持续监测其右心功能变化,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干预.心脏磁共振依赖其良好的空间展示能力和极高的可重复性,在复杂先心病的解剖和心室功能的诊断评估上被誉为"金标准".而超声心动图则是应用广泛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由于声窗的局限性,图像质量有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在评估右心室功能时敏感性会下降.传统的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右心室功能的方法,明显无法满足先心病患者术后持续随访的需要.近些年来涌现出的新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明显提高了对右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其检测结果与心脏磁共振所测得的右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程度较高.合理地应用超声心动图中右心室功能参数与心脏磁共振测得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可使需要连续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的检查费用小化;通过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互补,使得医疗资源利用大化.

  • 负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章维(综述);闫东(审校);赵新湘(审校)

    近年来,负荷磁共振(MR)心肌灌注成像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准确诊断冠心病并提供大量预后信息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它具有早期准确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观察局部和整体的心功能、高空间分辨率、没有电离辐射等优势。本文对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和ECV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应用分析

    作者:李燕;黄凌波;付兵;杨智;赵志勇;王波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与细胞外容积(ECV)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检查的63例DCM患者作为DCM,另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1 Mapping成像与延迟钆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I)、每搏输出量、心率变化.根据DCM 组患者是否出现延迟强化(LGE)分为LGE组与非LGE组,分别比较DCM组和对照组、LGE组和非LGE组的增强前T1值、增强后5 min、15 min、30 min的T1值、细胞外容积(ECV)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前TI、ΔTI、ECV区分DCM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TI、ΔTI、ECV的诊断效能.结果 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V、LVEDI均高于对照组,LVEF、每博输出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增强前T1、增强后5 min、15 min 、30 min T1值、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中LGE组43例,非LGE组19例,LGE组增强前T1、增强后5 min T、15 min 、30 min T1、ECV均高于非L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区分DCM组和对照组,ECV的AUC值高于ΔTI和增强前T1.增强前TI、ΔTI、ECV区分两组的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V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增强前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I和ECV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和ECV技术在评估均DCM心肌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18例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诊疗体会

    作者:朱舒舒;鲁翔

    目的:研究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血清学指标、辅助检查指标与患者不良终点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1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ICM患者18例,其中4例患者院内死亡,进入死亡组,其余14例患者进入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脑钠肽(BNP)、心脏肌动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住院期间MBP明显较低[(78±15)mmHg vs.(87±15)mmHg,P<0.05],LVEF值下降[(28.3±7.2)%vs.(32.2±7.4)%,P<0.05],血清BNP明显升高[(2231±556)pg/ml vs.(647±231)pg/ml,P<0.05]。结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升高、LVEF值明显下降以及cTnI轻微升高可提示患者不良事件高发风险。

  •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心脏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张旻;崔亚东;罗晓捷;陈敏

    目的 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性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与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分析北京医院1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一年,反复出现心衰,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Ⅲ级;超声心动检查诊断为非对称性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衰加重入院,超声心动可见左心房血栓,胸片显示心衰肺水肿,两侧胸腔积液;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患者心肌不对称增厚,室间隔中间段增厚显著,心肌运动弥漫减弱,延迟扫描心腔对比剂廓清迅速,心腔呈暗血池,左心室心肌呈弥漫心内膜下异常强化;T1 mapping显示心肌T1时间延长,细胞外容积显著增高;心脏外组织(舌体)活检显示,黏膜下血管壁显著增厚,可见大量均质粉染无定形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偏光镜下呈双折射苹果绿,病变符合淀粉样变性.本例病变与文献报道的免疫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心脏受累表现一致.结论 心肌淀粉样变性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全;心脏磁共振相关成像新技术的心肌淀粉样变性表现具有特征性,在临床诊断及评价上起重要作用.

  • 磁共振特征性追踪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应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滕飞;刘婷;戴旭

    目的 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性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肌节段应变进行分析,探讨CMR-FT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早期运动异常检测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0 T SSFP电影序列扫描,使用CVI软件检测心功能,并对48个肥厚的心肌节段及健康志愿者中42个正常心肌节段进行特征性追踪(feature tracking,FT)后处理.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厚的心肌节段的圆周应变、长轴应变及峰值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收缩期长轴应变均低于正常的心肌节段[(-5.26±2.70)%vs(-11.68±2.06)%,(-7.92±5.07)%vs(-13.93±3.89)%,(-10.44±5.46)%vs(-18.43±2.99)%,(-12.29±8.17)%vs(-20.26±2.93)%,P均<0.05].结论 对于心功能正常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CMR-FT技术能够早期检测出肥厚患者肥厚心肌节段应变的变化,提示心肌应变量的改变能够比左心室功能参数更早地发现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 作者:

    关键词:
  • 心脏核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PCI的指导意义

    作者:盖明月;罗萍;赵宗磊;王丽霞

    目的 探讨心脏核磁(CM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PCI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序贯收集急性ST段心梗(STEMI)行择期冠脉造影的43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病后7 ~ 8 d根据CMR测量的梗死心肌面积百分比,并分为2组(A组≤24%和B组>24%).发病8 ~ 9 d根据支架植入情况,再分支架组(A113:A27)和无支架组(B213:B210).随访6个月分析CMR指标、NT - proBNP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个月后A1组LVEDVI、LVESVI、NT-proBNP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A2组低(P<0.05),但LVEF较A2组高(P<0.05);B组各小组间LVEDVI、LVESVI、LVEF、NT - proBNP及MACE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AMI6个月梗死面积小者通过行择期PCI术心功能得到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而梗死面积大者其预后无明显改善.CMR对AMI患者择期PCI具有指导意义.

  • 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病变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郭晓鹏;幸兵

    心脏病变是肢端肥大症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合并症,是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及室间隔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心室腔增大、瓣膜疾病、心力衰竭等.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中评估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病变的一线方法,但心肌纤维化、心肌水肿、区域性灌注减低及区域心肌运动不协调等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变无法由超声心动图评估.随着技术的更新进展,心脏磁共振目前已可精确测量以上心脏病变,并成为评估心肌纤维化及左心室质量及功能的"金标准".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