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科门诊H1受体阻断剂应用分析

    作者:毕小婷;温悦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H.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皮肤科门诊处方,统计所用H1受体阻断剂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皮肤科门诊抽查的3586张处方中,H1受体阻断剂使用率为32.46%,应用多的是第2代H1受体阻断剂,DDDs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结论:该院皮肤科门诊H.受体阻断剂的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大剂量、高频次用药、处方书写欠规范等现象,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作者:陆宏霞

    目的 分析本院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应用H1受体阻断剂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费用以及药物的利用指数等.结果 本院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其中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中苯海拉明针剂、异丙嗪针剂的DUI>1,用药不合理;第二代H1受体阻断剂中仅特非那定片的DIU>1;本院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用量显著少于第二代H1受体阻断剂,P<0.01.结论 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临床用量逐渐下降,第二代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用量显著高于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的临床用量.

  • 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作者:王涛;刘跃华;尹佳;连石;李明;郑志忠;曾凡钦;张士发

    目的:通过奥洛他定5mg,每日2次口服,共2周,评价奥洛他定治疗中国人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口服,共2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奥洛他定与西替利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取得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的患者174例,随机进入奥洛他定组86例,西替利嗪组88例.入组时以及各次随访时,评估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奥洛他定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640±0.274,西替利嗪组为0.603±0.289,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82).奥洛他定组的总有效率为90.6%(n=85例,77/85)(95%CI:84.4%;96.8%),西替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80.0%(n=85例,68/85)(95%CI:71.5%;88.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率)奥洛他定组为38例(44.7%),与西替利嗪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治疗国人皮肤瘙痒症能够改善瘙痒症的症状,同时较为安全.

  • 家兔第四脑室注射P物质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

    作者:刘悦;董榕;薛德彬

    目的:研究脑内P物质(subtance P,SP)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与组胺能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第四脑室微量注射方法,观察家兔第四脑室注射组胺受体阻断剂后SP对呼吸的效应.结果:将SP1.67μg(50μl)注入第四脑室引起呼吸幅度加深,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若用SP受体阻断剂[D-Pro2,D-Trp7,9]-substance P(DPDTDT)8μg预处理,则第四脑室注入SP所致的呼吸兴奋效应消失.若用组胺H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预处理,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预先向第四脑室注入组胺H2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则SP引起的呼吸幅度变化与单独给S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DPDTDT及扑尔敏均能阻断SP的呼吸增强效应.结论:第四脑室注入SP可引起呼吸增强效应.中枢组胺能通路通过组胺H1受体参与SP的呼吸增强效应.

  • 某院2008-2015年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王波;申国庆;龚春燕

    目的:了解2008-2015年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上报的45例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以31~40岁患者居多,大多数患者ADR史不详,发生ADR例数较多的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及咪唑斯汀,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等.结论:嗜睡、头晕、心悸、过敏等是新型H1受体阻断剂主要不良反应,对这类药仍需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测.

  • H1受体阻断剂在我院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曾志刚

    采用DDD分析法对本院1999年12月~2000年12月H1受体阻断剂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新型的第二代H1受体阻断剂应用呈上升趋势,但因每日费用较高,限制了使用量;第一代H1受体阻断剂的用量呈下降趋势,但因每日费用低,在我院抗组胺药中仍占较大比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