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MTH1修复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江高峰;庄志雄

    氧自由基可攻击许多重要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DNA受到攻击后,产生20多种修饰碱基,其中8-OH-G数量多,该氧化损伤具有遗传毒性[1],并可能在肿瘤形成及衰老过程发挥重要作用[2].当DNA合成或修复时,碱基C和A可与DNA中8-OH-G以相同效率配对,由此造成G:C→T∶A颠换,8-OH-G还可引起相邻碱基错配,频率是8-OH-G 位点的1%[3].G氧化也可发生在细胞核苷酸池,实验发现以自由核苷酸形式存在G更容易氧化,且产物8-OH-dGTP是合成DNA的强致突变底物[4].在DNA复制或修复时,8-OH-dGTP能以相同效率合成到DNA上碱基A和C对位,引起A∶T→C∶G及G∶C→T∶A颠换[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当数量的自发性突变与8-OH-G有关,因此DNA及核苷酸池中G氧化损伤产物的修复对DNA合成高保真性致关重要.经研究,人体主要由hOGG1、hMYH及hMTH1修复基因联合参与8-OH-G的修复,其中hOGG1蛋白与hMYH蛋白作用于DNA上8-OH-G位点,hMTH1蛋白即8 -OH-dGTP酶则负责清除核苷酸池8-OH-dGTP[6].

  • 茶多酚对H2O2致HL-60细胞氧化损伤时DNA中8-羟基鸟嘌呤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海涛;祝其锋;莫丽儿;庄海旗;蔡春

    目的观察茶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Teapolyphenol,TP)对 HL-60细胞DNA中8-羟基鸟嘌呤(8-oh-G)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GC/FID)、气质联用仪(CGC/MS-SIM)测定DNA中8-羟基鸟嘌呤含量,同时观察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变化。结果 TP作为抗氧化剂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可以减少DNA的氧化损伤产生8-羟基鸟嘌呤的含量,但当TP高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而增高8-羟基鸟嘌呤的含量。结论 TP对细胞DNA氧化损伤有抑制和促进两方面作用,这与TP的浓度有关,即一定浓度时TP具抗氧化作用,而高浓度时具足进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

  • 小鼠血清中8-羟基鸟嘌呤的HPLC测定

    作者:许茜;王权;赵传鹏;藤蔓

    采用ODS柱,以0.02%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85:15,pH 3.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阿昔洛韦作内标,测定小鼠血清中8-羟基鸟嘌呤的浓度.该法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5%,低检测限2 ng.

  • hOGG1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

    作者:周燕;高大庆;栾洁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后,高表达hOGG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H2 O2诱导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鉴定和包装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和腺病毒载体对照pAd/CMV/V5-GW/lacZ,并分别转染ARPE-19细胞。 H2 O2(100μmol· L-1,2 h)干预转染重组腺病毒的ARPE-19细胞(RPE-Ad-hogg1)、转染腺病毒载体对照的ARPE-19细胞(RPE-Ad-lacZ)以及未转染病毒的ARPE-19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hOGG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氧化损伤标志性终产物8-羟基鸟嘌呤(8-oxodG)的形成量。结果: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包装成功,并在ARPE-19细胞中表达;高表达hOGG1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较两对照组细胞显示出更少的ROS生成量( P<0.05)、更低的8-oxodG氧化损伤程度( P<0.01)。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OGGl蛋白高表达,可提高ARPE-19细胞碱基水平的修复能力。

  • DNA修复酶MYH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叶书高;纪勇;吴小波;陈静瑜;郑明峰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MYH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鳞癌(鳞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MYH的表达和8-羟基鸟嘌呤(8-oxoG)氧化损伤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比较,鳞癌组MYH蛋白呈低表达的比率高达82.9%.鳞癌组MYH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1.47±0.96)分vs.(2.35±1.68)分](P<0.01).鳞癌组MYH低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静脉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的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MYH蛋白的低表达与8-oxoG氧化损伤程度加重密切相关.MYH可作为食管鳞癌术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 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基因型、生活习惯与食管癌和胃癌

    作者:高长明;Sugimura Haruhiko;Takezaki Toshiro;吴建中;李忠佑;丁建华;刘燕婷;李苏平;苏平;胡旭;徐天亮

    [目的]研究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基因(hOGG1)型、生活习惯及其相互作用与食管癌、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一个病例一对照研究(食管癌93例,胃癌107例,人群对照200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PCR-SSCP方法分析hOGG1基因型. [结果] 对照组与食管癌组、胃癌组之间的h0GG1基因型频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携带hOGG1Ser326Gys或Cys326Cys基因型者中,吸烟显著增加食管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饮茶习惯能降低食管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这种作用在hOGG1Ser326Ser基因型携带者中更明显.[结论] 在不同hOGG1基因型携带者中,生活习惯与食管癌、胃癌发生的关系有所不同.这些结果表明,食管癌、胃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hOGG1基因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有关.

  •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周秀敏;林菊生

    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可损伤细胞DNA.8-羟基鸟嘌呤(oh8 Gua)是DNA氧化损伤的代表性产物,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oh8 Gua的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OGG1)与个体癌症易感性密切相关.

  • 暴露于低浓度乙醇下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叶新平;彭涛;苏智雄;肖开银;覃晓;黎乐群

    [目的]探讨人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抽取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建立暴露于低浓度乙醇下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检测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醇下淋巴细胞的氧化损伤标记物-8-羟基鸟嘌呤(8-OH-dG)进行验证.[结果]分离的10例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大于90%,暴露于乙醇的浓度与淋巴细胞生长抑制成显著正相关(r=0.993,P<0.001).不同浓度乙醇(200 mmol/L、100 mmol/L和50 mmol/L)对淋巴细胞染毒2 h后.8-Oh-d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8-OhdG水平越高.[结论]50 mmol/L乙醇作用淋巴细胞2 h可以建立体外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 紫外线A对家兔皮肤的氧化损伤研究

    作者:陈国建;邹凡凯;石萌萌;任晓慧;张浩

    目的 研究UVA对家兔皮肤氧化损伤作用,初步探讨其氧化损伤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家兔6只,雌雄各半,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每只家兔分为5个剂量组(0、1、3、5、8 J/cm2).连续照射染毒7d后,取家兔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家兔皮肤细胞内8-OHdG表达,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图像平均光密度值,并检测皮肤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GSH-Px活性.结果 光镜观察低剂量组表皮层呈修复性增厚、棘细胞增多等现象,随着剂量增大,皮肤组织发生大面积坏死,表皮脱落,真皮层出现毛细血管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固缩等病理改变.电镜观察真皮成纤维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和线粒体损伤,细胞损伤程度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加重.除1 J/cm2染毒剂量组外,3 J/cm2,5 J/cm2,8 J/cm2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光密度值与染毒剂量之间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4).皮肤组织匀浆中的SOD、GSH-Px水平降低,而MDA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UVA照射可引起家兔皮肤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8-OHdG生成有关.

  • DNA修复基因OGG1研究进展

    作者:张遵真;衡正昌

    细胞正常有氧代谢和外源性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均可使机体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研究证实:自由基可攻击DNA形成多种类型的氧化损伤.在众多的DNA氧化损伤中,8-羟基鸟嘌呤(8-oxoguanine,8-oxoG)形成频率高、致突变性强,可导致G:C→T:A颠换,该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体细胞的老化及某些退行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体内特异识别8-oxoG并将其切除修复的酶被称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简称OGG1,在人叫做hOGG1.本文将对OGG1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节、氧化损伤与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细胞中特异识别8-羟基鸟嘌呤的修复酶

    作者:张海涛;祝其锋

    DNA受到氧化攻击后产生具有潜在突变可能性的修饰碱基:8-羟基鸟嘌呤(8-dihydro-8-oxoguanine,8-OH-G),修复这一普遍存在的氧化损伤是抑制细胞突变的关键.Escherichia coli 中存在着一类特异识别8-羟基鸟嘌呤的修复酶:甲酰胺嘧啶-DNA糖基化酶,这类酶可以将8-羟基鸟嘌呤从DNA中清除,以保证细胞遗传信息的稳定性,人与Sa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样存在这类修复酶.研究这类酶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有助于了解细胞中阻止突变,预防癌变的发生的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