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黄兴华;胡还章;江艺

    目的: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Pringle 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两组,两组术中均不解剖第一肝门,其中 A 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6~70岁、平均52.95岁,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B 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平均52.32岁,术中应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情况,术后1、3、7天血清 ALT 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定期门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血清 ALT 和 TBiL 的复常时间,患者复发率、生存率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 Child-Pugh 分级、术前血清 ALT 和 TBiL 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阻断时间、输血例数以及术后1、3、7天血清 TBiL 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 组术后第1天 Child-Pugh 分级恶化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4, P <0.01);A 组术后1、3、7天血清 ALT 水平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363、3.065、3.403、5.663,P 值均<0.01); A 组术后血清 ALT 和 TBiL 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717、8.508,P 值均<0.01); A 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 B 组,而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 B 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 Log-rank 检验比较2组2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检验值=0.918, P <0.01)。结论在不解剖肝门的条件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切肝法与Pringle 法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可以保护第一肝门结构的完整,明显减轻对残肝的能量代谢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肝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 胞二磷胆碱联用中药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作者:齐燕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动物脂肪摄入过度,相伴随的是脑血管疾病成为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脑梗死(CI)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发病.

  • 入肝血流阻断下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细胞HIF-1α及PCNA的表达

    作者:

    目的:评价血流阻断射频术后残余肿瘤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兔Vχ2肝肿瘤接种成功后分为2组:单独射频组和射频联合入肝血流阻断组(联合射频组).射频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参数设定为30 W、8 min);联合射频组的消融同单独组,在射频消融同时采用Pringle法射阻断入肝血流.1 wk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HIF-1α及PCNA的表达.结果:射频术后HIF-1α的表达:单独射频组弱阳性(+)4例,阳性(++)3例;联合射频组弱阳性㈩1例,阳性(++)2例,强阳性㈩4例;联合射频组残余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水平较单独射频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术后PCNA的表达:单独射频组弱阳性(+)3例,阳性(++)2例,强阳性(+++)2例;联合射频组弱阳性(+)2例,阳性(++)4例,强阳性(+++)1例;联合射频组残余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与单独射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联合血流阻断增加射频后残留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其可能影响残余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肝脏血流阻断下兔VX2肝肿瘤射频消融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建波;仇毓东;张炜炜;孔文韬;邱君澜;韩冰

    目的:评价肝脏血流阻断联合射频后消融灶的变化及其对兔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后分为两组:单独射频组、射频联合肝脏血流阻断组(联合射频组).射频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参数设定为30 W、8 min);联合射频组肝脏血流阻断采用Pringle法.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检测血清ALT、AST、AKP、GGT;观察两组动物的并发症;1wk后处死实验动物,比较两组射频消融灶的大小及体积.结果: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消融灶的体积和垂直径显著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平行径虽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动物术后1、3、7 d的血清ALT、GGT显著升高( P<0.05),联合射频组术后的血清GGT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两组之间AST、AKP在术后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差异.联合射频组1例发生胆漏,1例因出血于术后第1天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第4天死亡.结论:射频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流阻断可增大射频的毁损灶体积,但对兔肝脏损伤较严重,临床应用应持谨慎的态度.

  • 肝血流阻断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近况(文献综述)

    作者:杜鹏;耿小平

    随着各种不同的血流阻断方式应用于肝切除和肝移植术中,术中出血量大大降低,但由此带来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可能是术后肝功能不全乃至衰竭的重要原因.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都在探寻针对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病人所应选用的佳阻断方式和阻断时限,从而在获得小出血量和避免低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寻求平衡.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傅思源;杨远;黄罡;周伟平;李爱军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静脉血流阻断术(SHVE)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246例复杂肝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统计分析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病理诊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从2000年1月~2007年7月,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手术中246例肿瘤采用了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根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完全SHVE(阻断第一肝门和所有主肝静脉,Total SHVE)145例,部分SHVE中阻断第一肝门和右肝静脉54例,阻断第一肝门和左中肝静脉47例.3例因术中发现瘤体侵犯下腔静脉壁而改为全肝血流阻断.结果 显示血流阻断过程中患者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仅外周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轻度升高.术后患者无死亡发生,总并发症率为24.8%,平均住院天数为9.6 d.结论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尤其适合用于位于第二肝门未侵犯下腔静脉的肿瘤切除.

  • 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附22例报告)

    作者:姜洪池;许军;孙备;周尊强;刘昶;代文杰;乔海泉;朴大勋;吕洪光

    目的探讨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6年4月至2003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22例,肿瘤平均直径12.9 cm(8~23 cm).肿瘤同时累及第1和第3肝门者9例,同时侵及第2、3肝门者8例,累及1、2、3肝门者5例.肝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4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血管瘤4例,肝母细胞瘤3例.癌灶有完整包膜12例(55.5%),无完整包膜10例(45.5%).对肝肿瘤所施手术方法、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平均出血量1 480 ml(450~4 200 ml),12例施行第1肝门阻断,10例采用了肝门区域选择性血管阻断,手术时间平均195 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本组22例病人经1~8年随访,术后存活时间长已达8年,1年生存率为90.9%(20/22).结论对于累及多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切肝技术,手术切除是安全的、可行的佳治疗手段.

  •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作用

    作者:童颖;杨甲梅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预防肝癌切除术中肿瘤播散的有效性.方法 对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符合筛选标准的281例肝癌切除病例资料.其中89例采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控制术中出血(A组),192例采用Pringle法控制术中出血(B组).比较两组术后1、2、3年肝内复发率、肺转移发生率和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年肺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6.7%比15.1%,P=0.048).两组患者术后2、3年肺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5.7%、32.6%比25.0%、30.7%)及术后1、2、3年肝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0.2%、51.7%、68.5%比31.8%、60.3%、79.2%)(P>0.05).A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5.9个月,B组为21.7个月,A组总体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P=0.035).结论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可有效降低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肺转移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近期无瘤生存率,对预防术中肿瘤播散并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 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s法的临床比较

    作者:李荣祥;李金龙;潘万能;陈勇;何平;李劲;周颖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比较及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对62例HCC选用两种不同方法入肝血流阻断、癌肿的大小部位、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2例肝切除术中半肝血流阻断30例,Pringle's法32例,癌肿均完整切除,虽然半肝血流阻断组切肝范围大,但术后恢复顺利,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Pringle's法切肝组.结论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切肝范围大小、肝功能及术中探查结果等综合考虑而定.选择一种合适的肝血流阻断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的关健.

  • 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靳小建;晏益核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43例肝脏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后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年龄平均(46.1±3.5)岁.采用锐性+钝性相结合精准解剖肝蒂显露门静脉、肝动脉及其分支,结合CT及B超等技术,精确判断肝组织缺血范围,完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后切除病灶.结果 43例均于成功完成精准肝蒂解剖下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后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3.6±1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3.8 ±35.5)ml,平均术后住院(7.1±1.6)d.结论 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建军;李崇辉;王洪东;纪旭;葛新兰;潘可;董家鸿

    目的 探讨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法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 四氯化碳大鼠肝硬化模型及正常大鼠根据血流阻断方式分为4组:正常对照(N-SO)组;硬化对照(C-SO)组;Pringle阻断(PTC)组;保留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PVC)组.于阻断期比较各组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出血量.复流后1h、6h及24 h取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及丙二醛(MDA)含量,制作组织病理切片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肝断面出血量PTC组<PVC组<N-SO组<C-SO组(P<0.05).复流1h、6h及24 h,血清ALT值及肝组织MDA值检测PTC组>PVC组>C-SO组>N-SO组(P<0.05);肝组织ATP值PTC组<PVC组<C-SO组<N-SO组(P<0.05);肝脏形态学观察,PTC组及PVC组病理改变重于C-SO组,PTC组损伤程度更重.结论 保留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法可有效控制肝硬化大鼠肝断面出血,并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数控气压式血流阻断技术肝切除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作者:章跃民;朱新生;王成友;马凌;张绍杰

    肝切除目前是治疗肝脏外科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为了减少肝脏手术中出血和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我们应用数控气压式血流阻断技术[1,2],现报道如下.

  • 精确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庆祥;丁义涛

    精确肝切除是依据肝脏的解剖学特点,以解剖肝脏叶段肝静脉为中心,完整切除病灶并大限度保留残肝血供及血液流出道、胆道的一种技术[1]综合应用血流阻断技术、B超引导穿刺染色技术及肝静脉解剖技术可以精确切除病灶区域肝脏,达到既保留功能肝脏,又切除足够病灶的目的[2].精确肝切除技术符合现代外科学精细解剖的要求,是肝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展

    作者:丁义涛

    肝脏手术技术的世界史至今已超过百年,在中国国内则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是对肝脏解剖和术后代谢规律的研究,其后发展了许多肝脏切除技术,包括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肝叶肝段切除技术、肝脏肿瘤局部切除技术、肝脏移植技术等.至今,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规范化治疗的雏形业已初步形成.

  • 肝静脉裂隙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彭民浩

    目的 探讨肝静脉裂隙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方法 30例背驮式肝移植,10例选择性肝静脉阻断切肝术,3例通过肝后隧道建立绕肝阻断带,行右肝叶切除术.结果 三种术式都能通过肝静脉裂隙解剖出肝右静脉根部和左、中肝静脉共干,切断肝静脉或阻断肝静脉根部或建立肝后隧道,完成手术.结论肝静脉裂隙是肝静脉根部的重要解剖部位,要解剖出肝静脉根部、解剖肝静脉裂隙是必须的,也是可行、安全、可靠的.

  • 肝内双向血流阻断与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的临床比较

    作者:贺修文;吴国举;韦军民;刘永生;刘庚午;王在同

    目的对不同肝血流阻断法比较,探讨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合理选用.方法本文对肝内双向阻断法与肝门阻断法肝切除术病人术前病变大小,位置,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8例肝切除中肝内双向阻断法28例,肝门阻断法40例,肝内双向阻断法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是65~560 U/L,恢复正常时间是3~8 d,胆红质恢复正常时间是4~14 d,术后Child A/B/C分级是3/8/17,术中平均出血量650 ml,术后总平均出血和引流量780 ml,术后无上消化道出血和死亡病例.肝门阻断法肝切除术后转氨酶升高程度是470~9?780 U/L,恢复正常时间是5~38 d,胆红质恢复正常时间是7~52 d,术后Child A/B/C分级中0/2/38,术中平均出血量950 ml,术后总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1?200 ml,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例,出血1例,死亡4例.结论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应用根据病变的位置,范围大小及手术类型和肝硬化等综合考虑而定.肝内双向阻断法较肝门阻断法肝切除肝损伤小,利于术后病人恢复,肝内双向阻断法更适用于肝硬变病人的肝切除.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 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的体会

    作者:李哲夫;王一;胡义利

    目的比较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与阻断肝门切肝术的优缺点.方法32例病人包括两组:甲组20例,肝切除时阻断肝门.乙组12例,肝切除时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对两组病人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乙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是850 ml和450 ml(P<0.01).术后平均出血和引流量分别是300 ml和150 ml(P<0.01).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6~35 d和3~7 d,AS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是5~30 d和4~8 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60 d和5~14 d,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0%(P<0.01).结论预结扎病侧肝脏入出肝血管切肝术优于阻断肝门切肝术.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 自制改良式肝蒂阻断带在腹腔镜特殊部位肝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花京文;黄长文;邹书兵;熊虎;李师淼

    目的:探讨自制改良式肝蒂阻断带在腹腔镜特殊部位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特殊部位肝切除术的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28~71岁,中位年龄50岁。手术方式:肝Ⅳb段切除5例,Ⅴ段切除8例,Ⅶ段切除10例,Ⅷ段切除9例,Ⅵ+Ⅶ段切除8例,Ⅴ+Ⅶ段切除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自制改良式肝蒂阻断带阻断入肝血流组(改良组,18例)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27例)。传统组未阻断或采用Pringle法阻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无中转开腹,传统组中转开腹率为22%(6/27)。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26±95)min、(421±90)ml、(10±4)d,传统组相应为(286±95)min(、501±91)ml(、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2.899,-2.913;P<0.05)。结论在腹腔镜特殊部位肝切除术中应用自制改良式肝蒂阻断带安全、可行,能够便捷、有效控制入肝血流。

  • 不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涛;杜锡林;谭凯;代柏树;段颖

    目的 探讨不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9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9例,女25例;平均年龄(52±10)岁.根据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将患者分为Pringle法阻断组(Pringle组,51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半肝组,96例)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组(选择组,47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3组患者术前指标、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半肝组和选择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20)min、(14.4±1.8)d和(220±20)min、(14.1±1.8)d,明显少于Pringle组的(256±18)min、(17.8±2.1)d(LSD-t=-27.1,-3.5和-35.9,-3.7;P<0.05).术后第3天,选择组ALT、AST、TB分别为(327±31)U/L、(195±20)U/L、(30±3)μmol/L,明显低于Pringle组的(428±40)U/L、(320±42)U/L、(39±6)μmol/L和半肝组(386±40)U/L、(223±33)U/L、(40±6)μmol/L(LSD-t=-100.6,-124.4,-8.9和-56.4,-25.8,-9.6;P<0.05).半肝组ALT、AST明显低于Pringle组(LSD-t=-44.2,-98.6;P<0.05).结论 与Pringle法相比,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的肝癌肝切除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且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尤以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优势更为明显.

  • 半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细胞癌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何尹韬;陈应军;甄作均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细胞癌(肝癌)切除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和Pringle组.其中半肝血流阻断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腹腔镜下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Pringle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1~66岁,中位年龄43岁;采用腹腔镜下Pringle法肝门血流阻断.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两组肝功能、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半肝血流阻断组术后7 d ALT、TB、ALB分别为(58±12)U/L、(29±2)μmol/L、(38±3)g/L,Pringle组相应为(80±24)U/L、(32±3)μmol/L、(34±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2.192,2.626;P<0.05).半肝血流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5.9±0.9)d,明显短于Pringle组的(7.4±1.9)d(t=-2.382,P<0.05).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及肝衰竭、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安全、可行,与Pringle法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优势,是腹腔镜肝切除理想的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