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综合评价

    作者:冯婉霞;陈超;李春阳;刘俊贤

    目的:探讨CH和PH方案治疗OCD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我院2011‐10—2013‐10收治的89例OCD患者分成CH组(45例)和PH组(44例),治疗方案按CH和PH方案执行,治疗后按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组患者中痊愈11例(24.44%),8周时Y‐BOCS评分7.75±5.39,减分率为69.38%。而PH组中痊愈12例(27.27%)(χ2=3.645,P=0.084),8周时Y‐BOCS评分7.68±5.26,减分率为70.42%(t=3.426,P=0.761),经检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在口干(χ2=8.624,P=0.015)、便秘(χ2=9.634,P=0.008)、头昏(χ2=8.145,P=0.017)、嗜睡(χ2=8.046,P=0.021)和视力模糊(χ2=9.715,P=0.009)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 H组患者治愈率与C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上显著优于C H方案,故临床治疗OCD应优先选择P H方案。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作者:缪涛瀚;林乐欣;敖桢桢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出生足月新生儿52例,于生后6~12 h对所有患儿进行aEEG监测。另选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于6个月龄时,对研究对象与对照组同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发育(头围、身长、体质量)和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学评分、癫痫的发生情况)。分析aEEG监测与 HIE临床分度、MRI分度、预后异常率的相关性及各组体格发育情况差异。结果 aEEG监测结果与HIE临床分度、MRI分度、HIE预后均具显著相关性(P<0.05)。aEEG重度异常组患儿的头围较其他3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aEEG能够准确对HIE进行脑功能评价,对于 HIE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龙旭东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在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进行康复,比较2组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时的生活能力BM 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磁共振成像在脑实质结核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敬华;程钢;杨燕英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脑实质结核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83例单纯脑实质结核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第2个月和第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扫描,比较颅内病灶特征,并分析病变的M RI演变规律。结果共发现944个病灶,其中≤0.3 cm、0.3~1.0 cm和≥1 cm的病灶数分别为459个(48.62%)、345个(36.55%)和140个(14.83%)。均匀强化结节病灶、环状强化伴实性中心结节病灶及环状强化伴液性中心结节病灶的例数分别为299个(31.67%)、600个(63.56%)和45个(4.77%),其相应的 ADC值分别为(0.91±0.11)×10‐3 mm2/s、(0.96±0.12)×10‐3 mm2/s和(2.04±0.39)×10‐3 mm2/s ,均显著高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P<0.001)。随访显示,在第2个月时≤0.3 cm的病灶中分别有3个(1.52%)、5个(2.53%)、96个(48.48%)和94个(47.47%)病灶预后表现为增大、不变、缩小和消失,而0.3~1.0 cm和≥1 cm的病灶的预后表现为增大、不变、缩小和消失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7%、4.49%、47.75%和44.38%与13.21%、16.98%、66.04%和3.77%。第6个月时3组患者病灶消失的比例分别为77.78%、69.66%和35.85%。结论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发现脑实质结核较小的病灶,还可以动态观察脑实质结核病灶的动态变化,是判断脑实质结核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瘤内注射树突状细胞对 C6胶质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续岭;谢明祥;唐怀波;张平;张永;石贵新;刘胜远

    目的:通过构建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成瘤后瘤内注射树突状细胞,探讨树突状细胞对C6胶质瘤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脑内注射C6细胞,成瘤后随机分3组。A 组:沿原注射部位瘤内注入10μL培养液。B组:同法注入10μL含106个未成熟DC的培养液。C组:同法注入10μL含106个成熟DC的培养液。分析3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取不同组大鼠的脑内肿瘤,制作冰冻病理切片,染色后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后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检测Fas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计算积分光密度值。结果(1)生存时间:C组载瘤大鼠生存时间长于 A、B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肿瘤病理结果:C组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区,B组小片坏死区,A组无明显坏死区。(3)免疫组化:Fas表达,细胞积分光密度值(IOD),C组明显高于A、B组。结论成熟DC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途径之一可能是增强抗原提呈,提高细胞Fas的表达。

  • 二级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永芬;马淑婵;陈丽

    目的:观察二级预防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52例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血小板凝集的二级预防治疗;实验组52例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联合静滴活血化瘀中药。观察手术前后2组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对照组 AT 占7.7%,SAD占13.5%,正常为78.8%,总发作率为21.2%;实验组 AT 占1.9%,SAD占5.8%,正常为92.3%,总发作率为7.7%;对照组术后发作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8.31±1.87,N S E为(23.9±1.7)μg/L ;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9.17±2.05,N S E为(24.7±2.1)μg/L。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02±1.49,N S E为(16.5±2.1)μg/L ;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8.16±1.83,N S E为(11.4±1.6)μg/L。实验组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预防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明确,而在联合使用静滴活血化瘀中药后效果更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永康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C H )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高血压C 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中基本治愈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或无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CH的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 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肺感染的影响

    作者:陶莉

    目的:分析不同吸痰方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肺感染的影响。方法2012‐10-2013‐03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吸痰组(32例)和常规吸痰组(31例),分析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呼吸次数、日吸痰量、痰黏稠度、不同时间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及呼吸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85.71±4.13)m L ,常规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62.26±6.97)m L ,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 P<0.05);联合吸痰组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 P<0.05);联合吸痰组第1、3、7天的氧分压、PaO2/FiO2均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 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的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控制肺部感染,护理工作离不开临床医师配合,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是新型护理与临床结合的模式。

  • 青年非高血压脑出血病因的DSA分析

    作者:贺斌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 )对非高血压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5例非高血压脑出血青年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DSA检查阳性患者为129例,阳性率为78.2%。病因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烟雾病。其中动脉瘤95例(73.6%),年龄37~44岁,平均(41.35±2.1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及眼部玻璃体出血;动静脉畸形23例(17.8%),年龄21~39岁,平均(29.13±6.2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前期的癫痫发作合并眼睛同向偏盲;烟雾病11例,占8.5%(11/129),年龄18~23岁,平均(21.16±1.2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前期肢体麻木症状。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青年非高血压脑出血病因诊断明确,引起脑出血主要病因为动脉瘤。

  •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θ节律刺激治疗卒中后忽视的Meta分析

    作者:张婧;雷霖;贺菲菲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和θ节律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治疗卒中后忽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方法,全面收集 rTMS和TBS治疗卒中后忽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个试验(69例患者),包括2个随机双盲假刺激对照试验和1个非随机假刺激对照试验。3个试验采用不同的量表的评价治疗期末忽视改善,M eta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刺激对卒中后忽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61,95% CI(-4.70,-0.52),P=0.01];其中2个试验采用 TBS治疗卒中后忽视(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BS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2.53,95% CI(-5.96,0.90),P=0.15];纳入的所有试验中,均未报道治疗过程中的严重不良反应,1个试验报到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一过性头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5.0,95% CI(0.27,93.55),P=0.28];1个试验报道了治疗期末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50,95% CI(4.98,20.02),P=0.001]。无临床试验评价进行长期的随访结果。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rTMS和TBS能有效改善治疗前后的忽视状况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纳入文献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 神经内镜下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要跟东;张山;任洪波;刘斌;胡志恒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梯度减压微创手术在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n=45)为2008‐10-2010‐12收治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 n=42)为2011‐10-2014‐02收治的同型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引导下微创梯度减压术。观察2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24 h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24 h后GCS评分、3个月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梯度减压术对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神经传导速度与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作者:钦卓辉;司徒洁;张健杰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两种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两种方法诊断后统计诊出率,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ROC曲线下面积、Youden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检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P<0.05),但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所用时间明显高于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 P<0.05)。神经传导速度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灵敏度、特异性、一致性明显高于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P<0.05)。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NSS/NDS(P<0.05),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两种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一定意义,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但耗时较长,临床使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 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研究

    作者:熊浩锋;熊海兵;程强;楚江云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LMWH组术前使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低分子肝素2500 IU抗凝,对照组术前只使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抗凝。比较分析2组颅内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病率。结果 LMWH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较对照组更少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病率。

  • 血清前清蛋白对急诊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研究

    作者:黄海波

    目的:分析血清前清蛋白(PA )对急诊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01在我院急诊初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入院后均按照脑卒中单元的标准指南进行相应的治疗,出院前通过改良 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54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2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PA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2组比较,患者的起病年龄、冠心病、2型糖尿病、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等级别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血清 PA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27,P=0.010)、2型糖尿病(OR=2.384,P=0.004)、冠心病(OR=2.305,P=0.021)和TACI(OR=17.578,P<0.001)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急性期血清PA水平升高(OR=0.993,P<0.001)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结论血清PA水平升高对急诊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 巴戟天醇提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TNF-α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邓强

    目的:探讨巴戟天醇提物(RMOE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RMOEE 3.0 g/(kg · d)组、RMOEE 1.5 g/(kg · d)组4组,每组10只。RMOEE 3.0 g/(kg · d)组、RMOEE 1.5 g/(kg · d)组大鼠连续1周按相应剂量进行RMOEE灌胃,而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仅进行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1 h后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 TNF‐α、IL‐6表达水平。结果 RMOEE 3.0 g/(kg · d)组、RMOEE 1.5 g/(kg · d)组脑组织 TNF‐α、IL‐6表达水平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低(P<0.05)。RMOEE 3.0 g/(kg · d)组、RMOEE 1.5 g/(kg · d)组 TNF‐α、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OEE可通过减少TNF‐α、IL‐6表达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脑梗死老年患者责任动脉和认知障碍的关系分析

    作者:宋成福

    目的:分析脑梗死老年患者责任动脉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北京版对2012‐01-2013‐12我院接收的首次急性发病2周左右的缺血性卒中150例患者行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时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将15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阻塞责任动脉进行分组,对比各组的MoCA认知评估结果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认知障碍组记忆、思维、行动能力、交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无认知障碍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组注意力,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组视空间/执行、记忆、语言,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组视空间/执行、语言、注意力、记忆,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组注意力功能受到显著损害,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组未发现特征性的认知领域受到损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责任动脉阻塞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领域不同,这能够预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因此应当增加对亚急性期脑卒中管理中的障碍评估。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建红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分析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即利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尼膜地平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采取静滴方式治疗。2周后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86.6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神经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 糖尿病行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晓峰;张相友;鲁晓花;高会文;王珅;樊昱宏;王洪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0‐05-2013‐12我院行颅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97例,记录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8%(43/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手术时间、心脏射血分数、合并冠心病、甘油三酯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7.5%、心脏射血分数<50%、尿微量白蛋白≥30μg/mL、甘油三酯≥1.7 mmo/L是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7.5%、心脏射血分数<50%、尿微量白蛋白≥30μg/m L、甘油三酯≥1.7 mmo/L是糖尿病患者行颅脑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腺病毒感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玉镇;娄季宇;杨霄鹏;曾志磊;王珊珊;刘新珊;张晓明;尹红蕾;王运良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腺病毒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内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和多巴胺(DA)的表达水平及动态变化,探讨hUC‐MSC在 HGF过表达的情况下是否能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为 HGF基因修饰hUC‐MSC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细胞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UC‐MSC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是否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分子表面标志CD29、CD44和CD105;不同感染复数(0、50、100、150、200、400)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感染hUC‐MSC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并确定佳感染复数;运用携带HGF的腺病毒感染hUC‐MSC后,细胞免疫酶化学方法检测TH和DAT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组织块法可从脐带中成功分离出(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分子表面标志CD29、CD44和CD105)hUC‐MSC ;Ad‐GFP可高效感染hUC‐MSC ,随着感染复数的升高,感染效率可达99.99%;感染携带HGF的腺病毒(Ad‐HGF)后,hUC‐MSC可逐渐表达TH和DAT ,同时细胞形态也逐渐由纺锤状向多角形和不规则样转变。结论腺病毒可高效感染hUC‐MSC ;感染Ad‐HGF后,hUC‐MSC可逐渐向多巴胺能样神经元分化。

  • 体外溶栓试验确定急性脑梗死治疗中 rt-PA 用量的研究

    作者:赵惠荣;元小冬;王秀艳;韩富红;郑秀芬;邓红亮;张健

    目的: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溶栓剂量,了解个体化 rt‐PA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体外溶栓试验中处于溶栓状态的 rt‐PA剂量作为个体化溶栓治疗剂量,进行溶栓治疗,监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自然状态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并于溶栓前和溶栓后2 h、24 h、10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并发症,并与非溶栓组比较。结果不同患者应用 rt‐PA溶栓治疗剂量不同,介于0.6~0.8 mg ;不同浓度rt‐PA状态下体外血栓长度不同,随浓度增加呈逐渐缩短趋势(P<0.05);溶栓后24 h体外血栓长度、湿质量与溶栓前相比均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溶栓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非溶栓组(P<0.05);全部病例均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体外溶栓试验确定rt‐PA用量行急性脑梗死个体化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饮酒状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和VitB12的影响

    作者:祝孔辉;李浩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饮酒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01-2013‐11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具有长期饮酒史的380例患者以及无饮酒史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饮酒及不同的饮酒量的分为不饮酒组(n=100)、轻度饮酒组(n=125)、中度饮酒组(n=150)和重度饮酒组(n=105),比较各组患者血浆Hcy和VitB12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其血浆 Hcy和VitB12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患者表现为高Hcy水平、低VitB12水平及高Hcy合并低VitB12水平的人数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重度饮酒可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浆 Hcy水平升高、VitB12水平降低。而不饮酒或适度饮酒不会对患者血浆Hcy和VitB12水平造成明显的影响。

  •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作者:姜静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TNF‐α、IL‐6、CRP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FMA积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2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2组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儿童偏头痛临床特征关系探讨

    作者:陈芳;韩蕴丽;刘振玲;何爽

    目的:探讨国际头痛学会2004年发布的《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第2版(IC HD‐Ⅱ)与儿童偏头痛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13‐12入住儿科或神经内科的2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由临床医生经验性诊断为偏头痛130例,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70例。偏头痛中符合IC HD‐Ⅱ儿童偏头痛诊断标准者60例(46.15%,男31例,女29例),可能性者70例(53.85%)。≤10岁年龄组和>10岁年龄组患儿的单侧、双侧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分别为5.54、7.19,P值分别为0.02、0.03),疼痛部位具有年龄依赖性,单侧性疼痛与年龄呈正相关( r=0.25,P=0.004),双侧性与年龄呈负相关( r=-0.24,P=0.007)。搏动性疼痛的发生率为41.54%,≤10岁年龄组和>10岁年龄组患儿搏动性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搏动性疼痛与年龄无相关性(r=0.17,P=0.06)。结论 ICHD‐Ⅱ诊断儿童偏头痛严格而繁琐,儿童偏头痛的疼痛部位具有年龄依赖性,头痛的性质与年龄无相关性。

    关键词: 儿童 偏头痛 诊断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老年男性直肠癌 TME 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龙弟;孙孝环

    目的:探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4‐05收治的11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分为2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57例)和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53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泌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和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患者术后性功能优于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其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1.6%和81.1%,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1.6%和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术后泌尿功能优于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组,其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3%和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相似,其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8.6%和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TME术对于老年男性患者而言,不仅不增加癌症复发率,且可减少手术对患者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血管性痴呆与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晨曦;李彦斌;米晓斌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 )的发生率与患者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03-2013‐12我院收治的2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根据卒中发病早期(48 h内)空腹血糖(FBG )水平分为3组:A组,FBG <3.9 mmol/L ;B组,4.0< FBG<10.0 mmol/L ;C组,FBG>10.0 mmol/L。比较3组患者间脑卒中发生后第4、12周VD发生率差异,同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和词语流.性测验(VFT )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组和C组发病后第4、12周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发病后MMSE及VFT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 Hachinski评分则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后期VD的发生率,血糖异常升高脑卒中后或降低均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VD的发生。

  • 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医院颅内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脑电图监测

    作者:卢思冀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医院颅内感染的病原学因素,总结脑电图监测意义,以期降低感染率,控制病情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1031例颅脑外伤患者,对其中59例颅内感染者从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等方面进行总结,观察脑电图的临床价值。结果59例感染中分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15%,革兰阳性菌占35.21%,真菌占5.64%;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在耐药性上,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有利奈唑胺、亚胺培南,余抗生素耐药性均在11.76%以上。而在革兰阳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余均在16.67%以上。脑电图上,治疗2周后颅内感染检出率为55.66%。结论颅脑外伤继发医院颅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脑电图有助于防治感染。

  • 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退化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辉;杜力

    目的:探讨O rem自护理论在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退化反应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选择自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Orem自理护理模式和个性化指导。治疗4周后测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4周后测评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护理模式可有效延缓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退化反应,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

  • 超短波治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作者:彭岚;罗卫东;郑敏静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神经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应用超短波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45%,与对照组的7.27%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可显著缓解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醒脑静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潘珏恒

    目的:探讨醒脑静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8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照用药方法分成醒脑静组、脑蛋白水解物组及两者联合组,比较联合组与其余2组在治疗第14天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在治疗第14天、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醒脑静组、脑蛋白水解物组更好(P<0.05),发病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醒脑静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短期及中期临床疗效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 心脏外科术后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少珂;张鹃鹃;王立成;边涛;赵俊涛;朱方涛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14‐06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分析比较2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等区别。结果脑梗死组术前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结论术前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是术后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术前正确评估术后脑梗死高危患者,有利于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治疗。

  • 精神分裂症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国荣;周桂兰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的炎性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按认知功能评分量表将观察组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30例)、重度认知障碍组(2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精神正常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炎性分子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的符号编码、言语流.、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及总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认知障碍组炎性分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加深,炎性因子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认知功能障碍与各炎性因子呈明显正相关,且与IL‐6相关系数高(r=0.7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IL‐6、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上升,均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对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轩;申明峰;姚宏伟

    目的:探讨经外科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及方案。方法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7例,手术治疗31例,依据血肿部位可分别采用CPA“S形”入路、旁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显露枕大孔后缘甚至寰椎后弓,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肿残余量在<20%28例,残余量>20%3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病例中,小脑齿状核出血者多为眩晕及肢体共济失调为主症,蚓部出血者以躯体平衡障碍为主症,吞咽功能障碍多在咽期困难。结论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加强术后管理,疗效良好。

  • 神经干细胞移植减轻ICH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祁景;刘小军;周明锴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本实验从细胞替代、旁分泌脑源性生长因子和促进突触再生的角度,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fem celle ,NSCS)移植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 NSCs 脑出血 BDNF GAP-43
  •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易小萍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探讨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4‐01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有无继发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为继发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9例为无继发脑梗死患者,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继发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和低血压或休克;性别与颅底骨折不是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疝和低血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预后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3例,病死率33.33%,总有效率为48.7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血液高黏状态,控制血压及颅内压,注意呼吸道卫生及顺.,保持出入量平衡,及时补充血容量,降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周维春;安璐璇

    目的:探讨单用度洛西汀、度洛西汀联合心理疗法、度洛西汀联合利培酮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度洛西汀联合心理疗法、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利培酮三种治疗方式,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3组HAMD17、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2)8周末三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分别为67.7%、81.8%、93.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30)。(3)联合用药组较单一药物组见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化障碍均有明显疗效;度洛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较单用度洛西汀疗效好,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脑卒中症状认知及急救意识临床分析

    作者:王京

    目的:探讨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脑卒中症状的认知及脑卒中发生时的急救意识。方法选取2012‐07—2014‐07收治的230例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编问卷对其行脑卒中症状认知及急救意识的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其对脑卒中症状认知及急救意识调查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患者中认为高血压、高脂血、高胆固醇、年龄、卒中史、高盐高脂饮食是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较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5.22%、28.70%、28.26%、27.39%、23.48%、16.09%;另外有少数患者认为心理压力、情绪激动、天气、跌倒及季节也是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分别占3.91%、3.04%、3.48%、2.17%、5.22%;脑卒中病史、高血压、高脂血、冠心病、2型糖尿病、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是影响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卒中症状及急救意识认知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对卒中症状及急救意识认知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脑卒中史(OR=3.353)、文化程度(OR=2.756)、高血压(OR=2.249)、冠心病(OR=1.878)等。结论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的风险、卒中症状和卒中发生时的急救意识较差,为提高其对脑卒中风险和急救意识的认知水平,需要加强对其健康教育和宣传。

  •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诊断

    作者:张晓亚;王昆鹏;殷洁;张建党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 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16例位于幕上,其中颞叶8例,额叶6例,顶叶2例;4例位于小脑。M RI表现囊实性及囊性,其中囊实性病灶16例,囊性病灶4例。囊性成分呈长 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呈稍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增强后囊壁无或轻度强化,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1例出现中度瘤周水肿,余无水肿或轻度水肿。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M 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虽然无特异性,但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眼针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眼外肌麻痹临床研究

    作者:蒲岚;郭云龙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眼外肌麻痹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2‐06-2014‐0692例脑卒中后并发眼外肌麻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眼针疗法结合电针针刺治疗,针刺1次/d;对照组应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针刺1次/d;2周为一疗程;2周后,观察2组患者眼外肌麻痹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48%、82.61%,无效率分别为6.52%、17.39%,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眼针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眼外肌麻痹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胰岛素治疗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文早;杨亚莉;王亮;黄晶;邹毅;李小龙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伴高血糖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06-2013‐03接受治疗的11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根据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液(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采用中效、短效预混胰岛素(预混30R)的治疗方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3个月后的脑卒中治疗有效率、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3±2.75、26.6±3.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d、15d、30d、90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有效率71.2%,观察组为9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2.0%,观察组为8.48%,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相比给予中效、短效胰岛素的给药方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伴高血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进行更深入研究。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

    作者:孙乐羽;王利军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64例,随机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 HAMD评分、HAMA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HAMD评分及 HAMA评分从治疗第5天开始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治疗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出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吴会玲;王力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LPSN)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观察组行L PS N ,比较2组的疗效与安全指标。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结论 L PS N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疼痛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快,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临床分析

    作者:聂圣兵

    目的:探讨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蛋白、氯化物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则显著降低;外周血检查结果显示CRP、ESR及血小板等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钠、钾、氯化物治疗前后结果变化不大( P>0.05)。给予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愈24例,好转6例,转外科2例,无死亡,治愈率75%。随访3个月29例患者预后良好,智力正常,2例出现智力低下症状,1例出现轻度肢体活动障碍,治愈率占90.6%。治疗前脑脊液外观浑浊23例,球蛋白阳性27例,治疗后患者情况得到显著改善,CSF浑浊及球蛋白阳性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化脓性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治疗应结合临床表现,同时行脑脊液检测、头颅CT 及心电图观察,并合理采用抗生素及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增加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术前访视应用宣传手册对择期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吴明慧;李萍华;刘迪娜

    目的:探讨应用宣传手册对择期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颅脑手术患者分为2组,改进组为访视护士引导患者阅读并逐一介绍宣传手册内容进行互动式交流的访视方式;常规组采用单纯口头语言交流的访视方式,分别于访视前和术日入手术室后发放焦虑问卷、手术相关知识及满意度调查表。结果2组患者访视后焦虑评分、手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进组对择期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使病人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提高了访视效果。

  • 脑出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

    作者:周厚杰;刘宏斌;郭强;郑思阳;黄达;洪小伟;苏海波

    目的: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 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 mg/L vs (6.85±8.32) mg/L ,P=0.003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 mg/L vs (11.01±12.55) mg/L ,P=0.003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赵淑杰;朱雨岚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种系大白鼠30只,体质量230~250 g ,随机分3组,通过左侧中脑黑质立体定向注射法,组1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0只,注射相应量(5μL )的生理盐水;组2为注射6‐O HDA制作帕金森病模型组(简称6‐O HDA 组)10只,注射6‐OHDA ,5μL(2μg/μL);组3为(6‐OHDA+BDNF)组,在制成帕金森病模型后再向同侧中脑黑质注射BDNF 5μL (3μg/5μL ),连续6 d ,1次/d。分别观察动物的旋转行为,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 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纹状体部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的变化。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6‐OHDA制成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后,6‐OHDA 组与对照组比较,产生旋转行为,(6‐OHDA+BDNF)组在观察旋转行为时,症状明显改善;镜下见T H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对照组的黑质致密部,数量为(42.3±7.56)个/μm2,模型组黑质致密部 T H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为(2.41±1.07)个/μm2,(6‐OHDA +BDNF)组黑质致密部 T H阳性神经元数为(15.36+3.04)个/μm2;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生理盐水组为(11.4±1.2)μg/g ,6‐OHDA 组(3.6±0.5)μg/g ,(6‐OHDA +BDNF)组(5.5±0.6)μg/g。结论BDNF能改善6‐OHDA所致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明显抑制6‐OHDA引起的纹状体部多巴胺含量降低;并可抑制6‐O HDA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直接缝合术和补片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辛海滨;梁俊君;黄韶华;张进武;李玉;付强

    目的:比较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采用直接缝合术和补片术的临床效果和术后颈动脉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状况。方法2011‐01—2013‐12分别采用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采用直接缝合术(直接缝合组,50例患者)和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补片术(补片组,50例患者)治疗的10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所致老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补片术,对照组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直接缝合术,比较2组术后7d内老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和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 d内直接缝合组发生脑部并发症20例(40%),发生局部并发症6例(12%),补片组发生脑部并发症的患者2例(4%),发生局部并发症4例(8%);直接缝合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补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组和补片组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直接缝合组发生再狭窄10例,补片组为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后补片治疗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狭窄所导致的老年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效果优于动脉内膜切除后直接缝合术,值得在外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 机械通气在脑出血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安猛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脑出血术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8-2013‐12收治的46例脑出血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Glasgow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对脑出血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机体供氧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白素民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原来脑梗死的区域发生的继发性出血,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脑梗死患者的3%~25%[1],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学说,还有溶栓过量学说,与高龄、长期合并心血管基础病症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01-2014‐01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65例,分析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 冠心病及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刘赵云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12-2013‐12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9例和神经官能症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与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等均较神经官能症组低,病情发展、治疗转归评分均较神经官能症组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神经官能症组SAQ评分与治疗转归情况呈正相关( r=0.61,P<0.05),病情发展情况与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呈正相关( r=0.49,P<0.05)。结论冠心病及神经官能症的发展均与心理状态存在直接关系,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并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贾俊峰;丁磊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观察组和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神经功能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NIHSS评分以及ET、AV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ET和AVP含量,维持脑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疗效分析

    作者:沈敏;万俐佳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年人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HI)和焦虑自测量表(SAS)评价耳鸣对患者情感、功能及焦虑心理;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平均T 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颈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内耳微循环,提高中年人主观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对患者情感、功能及焦虑心理的影响。

  • 高血压脑出血影响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改革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即使病情得到控制,也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24 h内,出现血肿扩大的几率非常高,且发病72 h内血肿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1]。本文对1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鱼湘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02-2014‐02收治95例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表现、脑脊液(CSF)及血清M P抗体检测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儿均有发热、头痛及呕吐等临床表现,观察组患儿还有嗜睡、烦躁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观察组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F中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呈阳性,脑电图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临床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且CSF中M P特异性抗体检测显阳性,脑电图表现明显的异常,以上观察指标对于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喉罩置入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孔素梅

    颅内动脉瘤通常因动脉硬化或外伤所致,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系脑动脉局限性病变引起动脉壁膨出形成。由于瘤壁薄弱,瘤体易发生破裂而危及患者生命[1‐2],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2010‐01—2014‐10我科对接受择期介入手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喉罩置入全身麻醉,现报道如下。

  •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作者:白晨平

    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有一骨性纤维鞘管,即尺神经沟,尺神经尺侧上副动脉以及尺侧上副静脉走行其中。当肘管受压或管内占位性病变时,可对尺神经造成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肘管综合征。目前,对于肘管综合征的治疗尚存在一定争议[1],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尺神经松解术、尺神经前置术以及肱骨内上髁切除术等[2],且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为探讨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笔者对我院部分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相关参考。

  •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立勇;刘秀丽;张颖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团队心理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社会功能评分、治疗依从性和自知力恢复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治疗前2组社会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及自知能力恢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及自知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志强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开颅手术并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数量化值后输入SPSS 20.0软件,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颅内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s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2,P<0.05)、后颅窝手术(OR=7.356,P<0.05)、手术时间(OR=2.797,P<0.05)、脑脊液外漏(OR=4.787,P<0.015)、脑室外引流时间(OR=8.095,P<0.01)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应预防性应用更大剂量或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9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业平;赵文旭;毛胜;尹璋星;廖黎庆;彭一鹏

    颅骨缺损综合征常发生在去骨瓣、骨切除减压术及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后,少数发生在颅骨骨髓炎手术后。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之一,修补材料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数字化塑形钛网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我院神经外科2007‐01-2014‐01对98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

    作者:刘青;张方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高风险疾病,主要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在颈动脉狭窄以往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但年卒中率仍在15%左右,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广泛应用,且安全、低创优势逐渐凸显。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坤彬;姚先丽;孙平鸽;张娅丽

    本文旨在对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从多角度综合评价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为研究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临床依据。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就诊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郑云燕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就诊原因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70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访调查12个月,分析就诊原因及预后状况。结果患者在受伤1 d内住院治疗有效36例(75.00%),2 d有效6例(37.50%),3 d有效2例(33.33%),不同就诊时间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视神经管骨折的患者治疗有效19例(76.00%),无眶内骨折或出血治疗有效34例(68.63%),无筛窦或蝶窦出血治疗有效28例(75.68%),治疗前有感光有效22例(78.57%)。以上几种影响因素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就诊时间、视神经管骨折、筛窦或蝶窦出血、治疗前光感程度、是否眶内受伤(骨折或出血)为对患者治疗效果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做好及时治疗的准备,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有效率。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脑梗死机制分析

    作者:黄健康;韩萌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恶性肿瘤并发脑梗死患者、普通脑梗死患者及体检对照组各67例,对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头颅M RI病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伴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比率及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脑梗组,肿瘤并发脑梗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脑梗组及体检对照组,肿瘤并发脑梗组患者头颅M RI多发脑梗病灶明显较普通脑梗组增多。结论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普通脑梗患者不同,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肿瘤患者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 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切除术中面听神经功能保护

    作者:母传利

    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指的是肿瘤大直径>40 m m的桥小脑角脑膜瘤[1]。由于该肿瘤的体积较大,位置深,手术的视野狭窄,且靠近脑干并被众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缠绕,因此,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手术处理非常困难,术后效果差,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不断发展,本病的治疗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瘤肿全切已不再成为问题[3],而如何完整地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是目前手术的难点和终追求的目标[4]。我院对48例大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显微切除术,术中采取分块切除的显微操作,并结合神经监测以保护面听神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脑微出血患者的认知状况分析

    作者:邸明明;石富铭;陈书阁;陈左然;王铁军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行MRI GRE‐T2WI检查确诊为CMBs的患者61例及非CMBs患者61例,按照CMBs的数量将CMBs患者分为3级:1级(1~5个)、2级(6~15个)和3级(>15个)。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26分为异常组。采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MoCA评分的影响。结果 CMBs阳性组的MoCA总分为(21.33±4.58)分,CMBs阴性组的MoCA总分为(27.99±1.52)分,CMBs阳性组的各分项目分数及总分和各级分组的总分均显著低于CMBs阴性组(P<0.05)。CMBs 1级的语言、抽象、定向3个项目的评分显著高于CMBs 2级,CMBs 3级的抽象评分显著低于CMBs 2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CMBs阳性及CMBs数量是MoCA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MBs及其数目是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

  • 不同 GCS 评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作者:王文辉;赵舒平

    目的:探讨不同GCS评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260例高血压脑出血(H IC H )患者,分为手术组109例和保守治疗组15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分析与入院时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3~5分和13~15分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6~8分及9~12分手术治疗组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预后GOS评分超过4分患者比例为74.31%(81/109),重度致残率为25.69%(28/109),优于保守治疗组的37.08%(56/151)与62.91%(95/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预后效果好,病死率低,并发症易于控制,在手术选择和手术时机上应根据术前评价遵循“个体化”原则。

  • 1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浆Hcy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燕燕

    帕金森病[1](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上升,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成为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2]是血浆中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研究表明[3],其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血小板的聚集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新研究报道[4],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常常升高,且与其认知障碍水平一致,因此考虑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帕金森病以及其导致的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维生素B12水平以及叶酸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 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在重度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焱

    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ICP)在重度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01-2013‐12收治33例侧脑室穿刺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30例未行侧脑室穿刺监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存活率、生存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ICP为(35.82±11.45)mmHg,术后明显下降为(20.43±7.14)mmHg,共监测7~14d。观察组,良好率30.3%,病死率为18.18%;对照组,良好率1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病死率为30.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2例(36.36%),对照组18例(6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监测ICP可动态了解颅内继发性病变,及时掌握新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是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的有效手段。

  • A ECO PD 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效果

    作者:文海云

    目的:观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4‐06本院ICU收治有创通气机、病情基本控制的AECOPD患者120例,按照辅助通气模式分成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研究组60例采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比较2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人机同步性指标及脱机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PIP、Pmean、EAdiP、WOBp)平均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分别为(99.69±16.85)m s、(136.52±47.23)m s均短于对照组的(240.41±47.26)ms、(513.69±127.59)ms ,且呼吸通气频率(29.85±6.23)次/min高于对照组的(20.12±8.26)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脱机情况,包括直接脱机、间接脱机、终脱机及2 d内再插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凝血功能检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瞿新

    目的:观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125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不同时间变化、病情好转及住院时间、GO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凝血功能指标即AT‐Ⅲ、TM、D‐DT2‐T3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ET‐1 T3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转归、住院时间及GO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波动越大表示预后越差,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价值。

  • 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梅君

    目的:分析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脱水、神经营养、抗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血液循环,在此过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分析能力和记忆训练等方法;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W A IS‐RC评价。结果观察组W A IS‐RS评分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第1次各部分评分同第2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在加快患者康复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

  • 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的应用

    作者:徐琼;张钰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患者暴力行为的早期表现,及时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评定患者入院1周内、4周后的暴力攻击发生率,分析护理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期间患者情绪较为稳定,暴力行为发生率较入院初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暴力伤害事件发生。结论提高对患者发病诱因、先兆症状的认识,实施及时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对于防范暴力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 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综合护理体会

    作者:王水玲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36例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加强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维持体液平衡、早期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愈20例(55.56%),有效15例(41.67%),无效1例(2.77%),总有效率97.23%,未发生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和护理质量。

  • 人文关怀在耳鼻喉科症状首诊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发琼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耳鼻喉科症状首诊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耳鼻喉科症状就诊的脑梗死病例随机分对照组和人文关怀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按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人文关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QOL)状况。结果人文关怀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QOL的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护理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评分,提高患者QOL ,值得临床推广。

  • 强化心理护理对头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祁艺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对头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头部伽马刀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采用SA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躯体化、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总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躯体化、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敌对、偏执和强迫症状等因子得分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头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丽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2-2014‐10在本院收治的脑栓塞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法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FMA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护理后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伟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动态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患者,检查前详细评估,加强健康指导,检查中配合和检查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37例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其他4例;36例在4~5 min内顺利完成检查,5例因躁动配合困难,3例通过安抚和加强头部固定顺利完成检查,2例遵医嘱缓慢推注安定后完成检查,所有病例均获得高质量的图像。2例使用对比剂后出现轻微头晕、恶心,指导患者放松休息后缓解。结论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是评价脑缺血程度、指导治疗的有效诊断技术,护理配合对顺利完成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及及时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

  • 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孙淑玲;吴丹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 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病程可逆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属边缘叶脑炎[1]。该病首先在患有畸胎瘤的女性患者中发现,临床特点包括:精神症状、意识障碍、通气不足、多动及自主神经紊乱等[2],血液和脑脊液抗 NMDA 受体阳性可确诊[3]。该病可分为前驱期、精神症状期、无反应期、运动功能亢进期、恢复期[4],各期均有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此各期的护理重点不同[5],且该病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护理难度大,目前缺乏有效、系统的护理措施。本文结合我院2000‐01-2014‐08诊治的72例抗 NMDA受体脑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作者:贺亚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03—2014‐03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无下呼吸道感染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措施,比较2组感染发生及感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增加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卒中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常玉梅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分析比较2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志美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焦虑量自评量表(S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相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患者首次护理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喻滔涛;贺晓

    神经外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促进患者康复。护理安全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生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或死亡[1]。目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潜在高危因素的筛查能力逐渐成为神经外科患者安全目标能否落实以及护理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2]。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首次护理风险评估表》自2013-07在神经外科开始使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研究

    作者:乔婷婷;陈丹丹;郑蔚;张苇;王兆国;史艳萍;孙萌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照顾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得分处于中等水平(57.04±5.85),其中照顾需求高的为康复训练,其次为疾病管理,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否伴慢性病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对于康复训练及疾病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需求,医务人员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同时推进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以保证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在医院或家庭均能够得到持续的个体化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护理分析

    作者:刘艳;秦红云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护理分析。方法将6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更佳,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陈素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临床神经内外科常见的一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行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障碍等。左旋多巴制剂是治疗PD的标准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运动并发症,此时可辅助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已在国内外得到公认[2]。我科于2013‐01—2014‐10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20例,针对其实施科学、规范及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肺结核合并肝性脑病34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燕侠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肺结核病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常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害,尤其是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治疗困难。终末期肝病易并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的良好转归。

  • 天智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亚莉;陈莉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V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口服天智颗粒(5g/袋),1袋/次,3次/d,疗程为30d。观察组同时联合针灸治疗,选穴四神聪、百会、合谷、内关、人中、足三里等,1次/d。评估2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同时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智能状态,2组MMES、ADL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借鉴采纳。

  • 不同剂量琥珀胆碱联合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杜保伦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琥珀胆碱联合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 EC T )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接受M EC T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各42例,每例共做8次M EC T。固定依托咪酯0.3 mg/kg常规诱导后,各组分别给予琥珀胆碱:甲组0.8 mg/kg ,乙组1.0 mg/kg ,丙组1.2 mg/kg ,达到肌松要求后即通电进行M EC T治疗。治疗全程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血压改变,并记录注射琥珀胆碱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相比诱导前,3组诱导后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心率改变不明显。MECT 治疗后,甲、乙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丙组变化不明显。3组血氧饱和度全程无明显改变。3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胆碱1.2 mg/kg联合依托咪酯0.3 mg/kg应用于M ECT中具有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不良反应及疗效观察

    作者:张旭君;李小庆;彭永校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血管性痴呆(V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有效率及认知能力、定向力、运动功能等,并比较2组MMSE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认知能力、定向力、运动功能等均较对照组恢复良好;2组的MMSE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恢复较快,痛苦小,应临床中推广应用。

  • 脑苷肌肽注射液并早期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徐国忠;彭刚;丘永平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并早期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联合早期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24 h、1个疗程、2个疗程和3个疗程的NIHS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28%)和病死率(21.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33.47±5.21)d ,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特效药物,早期针灸对早期脑梗死病变有积极作用,两者联合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平;卢维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颈动脉斑块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等指标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氧化应激指标(oxLDL、MDA、SOD、GSH‐P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均显著下降,且Crouse积分、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阿托伐他汀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耿新贞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改善微循环、抗凝血、降低颅内压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较对照组的TC、LDL和TG水平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神经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智峰;赵恒刚

    目的:观察和分析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2组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CIS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

  • 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作者:饶春光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2组常规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2组均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研究组40 mg/次,qd ,对照组20 mg/次,qd ,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脑血管储备能力、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 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CVR、B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病死率(7.27%、1.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助于调节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 中医辨证并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会彬;张小齐;李世才;刘春丽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联合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PS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取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以自拟益气化瘀清窍汤为基础,中医辨证联合氟西汀治疗,12周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 HAMD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氟西汀治疗PSD可提高疗效,充分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作者:马春红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过大和环境因素等原因,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每年以2%速度递增,预计203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比现有病人增加20%[1]。氨磺必利(ASP)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广,我们就其临床优势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七叶皂苷钠联合胞二磷胆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黄宁芳;杨桂钦;简雪梅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与炎症介质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及GO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7 d后IL‐6、IL‐8、T N F‐α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胞二磷胆碱能够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持续改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有良好效果。

  • 中西医结合诊疗痴呆概要

    作者:杨洁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痴呆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500万人,约占全世界总病例数的1/4,不仅危害了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负担。因此,提高痴呆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学界对痴呆认识逐渐加深,并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诊断和治疗也逐渐规范。

  • ATP 结合盒转运子7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月华;娄季宇;白宏英;王景涛;王一凡;黄少轩

    近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在AD遗传研究方面的进展,发现了新的易患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7(ABCA7)。ABCA7基因多态性与AD的关系成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将ABCA7基因及其在AD发病中潜在的作用予以综述,为AD的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