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脑血管病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调查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承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11-2014-11脑血管病患者40例,其中初发脑出血26例,初发脑梗死14例,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维生素D、雌二醇(E2)、睾酮(T)、尿酸、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初发脑梗死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初发脑出血组和对照组患者显著较低(P<0.05);脑血管病患者尿酸、Fib、Hcy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脑血管病女性患者E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脑血管病男性患者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 维生素D、尿酸、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性激素均是影响脑血管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及时的危险因素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对脑血管发病的可干预非传统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小磊;张新慧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032015-03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急性脑栓塞将其分为A、B组.A组52例,为急性脑栓塞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38例,为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栓塞组.总结2组临床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合并高血压疾病、收缩压、血糖波动、高Fbg与HbAlc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血压、HbAlc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IHSS评分越高者,HbAlc水平越高.结论 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上升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改善其凝血功能,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栓塞发生率.

  • 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堃;王月姮;王学义

    目的 探讨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0-01-2015-01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均经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1例,超早期(<6 h)治疗,对照组41例,在6~24 h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34.15%,总有效率78.05%,血管再通率51.22%,出血转化率29.27%;观察组显效率51.22%,总有效率90.24%,血管再通率82.93%,出血转化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和Fib、ADL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 h、1周、2周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2h、24 h、1周、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降低出血转化.

  •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临床分析

    作者:徐世双;田小文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法 选取本院2012-10-2015-10诊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19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患者95例为对照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5例为观察组,均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结果 观察组偏执和妄想发生率、行为紊乱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焦虑和恐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偏执和妄想评分、行为紊乱评分、攻击行为评分、焦虑和恐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幻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间节律紊乱发生率、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幻觉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间节律紊乱评分、情感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不同类型的痴呆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同,应给予重点关注.

  • 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检查中三维超声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何晖

    目的 探究三维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收集2012-02-2015-02在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3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上述所有孕妇的胎儿均经病理学证实为产前神经系统畸形.对上述孕妇的二维、三维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52例进行引产,继续妊娠后生产1例.之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确诊脑积水15例,露脑畸形6例,无脑儿8例,脊柱裂12例,脑膜膨出5例,脉络丛囊肿4例,全前脑畸形2例,蛛网膜囊肿1例.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共诊断出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45例,临床符合率为84.90%,漏诊率为15.10%;而三维超声诊断出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共51例,其临床符合率为96.23%,漏诊率为3.77%.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查手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检查较二维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效提高了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率.对于及时诊断和筛选胎儿产前神经系统畸形,及时终止妊娠,保证出生人口质量,具有积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涛;祁俊峰

    目的 探讨心电图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预后相关性,以期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7-2014-01 572例脑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同时期健康患者58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中心病例对比分析,对脑卒中进行前瞻性分析,利用COX生存回归模型总结左心室肥厚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性.结果 对照组和脑卒中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脑出血组在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脑出血组发生率分别为10.31%、12.5%、12.24%、10.94%,对照组发生率2.59%,对照组和其他组别在左室肥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以上各项指标后,心电图左室肥厚增加脑卒中发病风险性,增加了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P<0.05).结论 心电图左室肥厚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也影响脑卒中的预后.

  • 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吉维忠;张亚清;张豪;吴芬香;李娜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2014-06 2014 12人我院的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基础病、感染、激动情绪、吸烟、酗酒、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时的季节、便秘、剧烈活动、过早活动、剧烈咳嗽等进行生存分析,评价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年龄16~86岁,平均(46.5±16.5)岁,男132例,女28例,共42例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通过对患者众多情况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通过分析,感染、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冬季(P<0.05),将之纳人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激动情绪(P=0.000)、酗酒(P=0.002)、便秘(P=0.003)、年龄(P=0.000)、高血压(P=0.000)、咳嗽(P=0.000)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动情绪、酗酒、便秘、年龄、高血压、咳嗽为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偏高.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宦宇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2-2015-07我科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状况、2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状况、纤维蛋白原变化状况.结果 (1)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APTT为(35.8±3.1)s,明显优于对照组(41.6±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4.1±1.3)g/L明显优于对照组(8.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肯定、确切,与单独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 2型糖尿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靳云姗;王晓丽;崔永健;张俊领;魏琰

    目的 研究年龄、血糖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DM)患者发生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本试验选取了2014年的100例2型糖尿病并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并对其进行了进餐后2h血糖(2HPG)含量、空腹血糖(FPG)含量、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总胆固醇(CHOL)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的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运用适当的方法,将HbA1c水平相异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比较PVH程度及DWMH程度相异组的各项指标,并探究PVH程度及DWMH程度和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的LA分数和年龄及HbA1c具有正相关关系(r年龄=0.399,P<0.001;rHbA1c=0.461,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显示可得LA分数随着年龄及HbA1c的升高而升高(P<0.05).4组HbA1c水平相异的患者的LA分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PVH程度及DWMH程度和年龄、HbA1c具有正相关关系(r=0.359,P<0.001;r=0.461,P<0.001;r=0.313,P=0.002;r=0.362,P<0.001).相异的PVH程度及DWMH程度的组间的卒中史患者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将年龄因素校正后,得出PVH程度及DWMH程度和HbA1c具有正相关关系(rPVH =0.310,P=0.001;rDWMH=0.249,P=0.008).结论 血清中HbA1c的浓度对于衡量患有2型DM患者的LA程度(包括PVH及DWMH)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卒中史及年龄与2型DM患者的LA程度密切相关,而血脂水平与2型DM患者的LA程度关系并不密切.

  • 帕金森病伴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武丽芳;高晓嵘;薛艺东;杜剑峰

    目的 观察和分析帕金森病(PD)合并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将其分为合并脑血管病组(57例)和未合并脑血管病组(63例),观察和比较2组的病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合并脑血管病组患者的血清Hcy、BG、LDL-C水平及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未合并脑血管病组患者,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脑血管病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4.627,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OR=5.162)、LDL-C水平(OR=1.635)、HDL-C水平(OR=0.668)、IMT水平(OR=3.765)均与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较高的血清Hcy、LDL-C水平、颈动脉IMT是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血清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把握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PD患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颖炜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3-05-2015-05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依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即H型高血压组(n=40)和单纯高血压组(n=40).对2组患者的血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管狭窄发生率85.0%(34/40)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67.5%(27/40)(P<0.05),其中颅内外同时病变发生率50.0%(20/40)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2.5%(13/40)(P<0.05),但2组患者单纯颅内病变、单纯颅外病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应变量设定为血管狭窄,将自变量设定为年龄、性别、吸烟、酗酒、高血压、H型高血压、高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表明,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甘油三酯(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值得临床重视.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晓峰;张细六;张媚

    目的 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先对小鼠进行模型,随机分成阿司匹林组、生理盐水组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分别造模后1d灌胃生理盐水、阿司匹林、脐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在血清NGF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3组间NGF水平、生理盐水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28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3组治疗前后和治疗后7、14、21、28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神经功能均为0,治疗后和治疗前在神经功能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组、阿司匹林组、脐血干细胞移植组治疗后7、14、21、28 d神经功能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小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

  • 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

    作者:李琳琳;张岚

    目的 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脑白质内,位于脑室周围7例,多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左额叶2例,右颞叶1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不清楚.在T1 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影,T2 WI上多表现为稍高信号影.部分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水肿.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表现为典型的开环征,病灶边界明显环形强化,2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结论 脑内脱髓鞘假瘤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临床及放射科医师需要结合临床表现,MRI表现能对本病做出准确的诊断,避免误判、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小儿脑膜炎患者脑脊液IGF-Ⅱ IGFBP-3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杨云

    目的 测定小儿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03-2014-03于我院儿科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5例为研究对象,化脓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25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另选取于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腰椎穿刺术提取脑脊液,用于脑脊液生化检测,观察并比较小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IGF-Ⅱ、IGFBP-3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不明类型的脑膜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治疗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温大平;崔健;杭军

    目的 探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治疗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分成对照组59例,予内窥镜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9例,予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观察治疗后近期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低于观察组(P<0.05),病死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感染、脑膜粘连发生率较观察组低(P<0.05),但再出血、癫痫、术后头晕头痛发生率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血肿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2组术后3d、1个月、3个月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治疗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后近期疗效总体良好.

  • IL-1O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临床分析

    作者:敖雪玲;金秀;陈敏;刘吉谦;强尧生

    目的 研究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01-2015-01入院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应用常规的止血、绝对卧床、脱水及对症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IL-10.观察2组治疗效果与CVS、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愈1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66.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VS发生5例(10.42%),再出血1例(2.08%),死亡1例(2.08%),对照组分别为17例(35.42%)、11例(22.02%)、5例(1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MCA与ACA左右两侧脑血管收缩峰流速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白介素-1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可降低脑血管收缩峰流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智勇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入院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先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n=100)和有斑块组(n=100),根据斑块性质进一步将有斑块组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n=50)和不稳定斑块组(n=50).患者均于人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1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有斑块组有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有斑块组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16及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16及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16均可预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斑块的稳定性.

  •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陈宪英;李兰;赵锦颖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10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2组住院时间、住院1周和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住院1周和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人院1周时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0%,对照组为3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 老年冠心病并焦虑或抑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丽;甘丽媛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存焦虑、抑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0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冠心病抑郁组,选择同期5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人选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指标和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组实验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时域指标中SDNN、SDANN、RMSSD及PN5N0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时域指标中SDNN、SDANN、RMSSD以及PN5N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频域指标中SLF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和冠心病组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状患者发病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明显,且和患者抑郁程度存在相关关系,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患者心理干预,提高治疗预后.

  •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老年脑胶质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湘衡

    目的 观察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老年脑胶质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2-01-2014-12收治83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神经导航手术,比较2组全切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全切除率为52.4%(22/42),与对照组29.3%(12/41)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功能恢复更佳.结论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老年脑胶质瘤具有较高全切除率,且后期随访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手术,近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睿

    目的 观察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选取8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41例予介入治疗,观察组41例予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mRS评分、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不完全闭塞、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F、RP、RE均有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F、RP、RE改善幅度明显占优(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而脑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效果满意.

  • 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探讨

    作者:魏健强;薛婷婷;李建;马剑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的变化.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检测2组患者Sj 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抗氧化指标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GSH-PX、CSH、VitE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6~8分与GCS 3~5分的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颅脑外伤组患者的血液中SOD、总抗氧化能力、GSH-PX、CSH及VitE等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均降低,MDA水平在围手术期逐渐升高;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jvO2与CEO2的水平与GCS评分成正比例关系;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存在显著变化,SJvO2的水平显著升高,CEO2与AVDO2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脑氧代谢指标较正常人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神经生长因子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维勇;翁发玉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03-2014-02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 d、21d2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脑梗死神经损伤的一线治疗药物.

  • 改良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迁荣军;李治晓;张佳栋;史锡文;孙勇;陈航

    目的 探讨改良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01-2015-02收治96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均采取改良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Tator评价标准评估疗效,运用Kaplan-Meier曲线评价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空洞的时间改善率.结果 96例患者中78例合并脊髓空洞,术后全部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症状均有改善,术后随访6~48个月.末次随访时依据Tator评价标准评估疗效,优69例,良20例,差7例.78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长期随访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访末空洞缓解率为87.2%,平均缓解时间为(10.31±6.44)月.结论 改良小骨窗寰枕减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在缓解症状和缩小脊髓空洞方面效果理想,是一种有效办法.

  • 常规维生素补充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疗效

    作者:田伟;王伟;卢慧勤

    目的 观察常规维生素补充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1-2014-12接诊的74例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补充疗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与House-Brackmann(H-B)分级,结合H-B分级标准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unnybrook评分与H-B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nnybrook评分和H-B分级均显著改变,各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维生素补充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后面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 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平;王晓毅;吴健;钟琪;杨旭

    目的 比较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2-06-2014-06收治83例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行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相继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随访结束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38.1%,高于B组17.0%;病死率为4.7%,低于B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6.7%、21.4%,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42),低于B组53.6%(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相比,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大幅降低病死率、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分析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的经验及治疗效果

    作者:何旭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随访6个月~2 a,其中缓解18例,改善31例,无变化8例,死亡1例,总改善率84.5%.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危象1例.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病程长短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P<.05).结论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采用胸腺切除手术治疗是优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同时,一旦该病得到确诊,需要尽早治疗,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 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泽驹;陈桂增;谭凤娟;杨彬源

    目的 探析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08-2015-06收治50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传统脑室穿刺,观察组于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穿刺,比较2组术后第1天血肿残余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前及术后4周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肿残余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安全性高等优点,效果满意,具有广阔临床应用空间.

  •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王荣花;张立新;刘振凤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状况及调查分析.方法 对2011-09-2014-09于我院收治的143例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209例未发生感染的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回顾性分析,统计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年龄较大,吸烟人数、抗生素预防性应用人数及侵袭性操作人数均明显高于未感染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32.17%,大肠埃希菌20.28%,肺炎链球菌19.58%,铜绿假单胞菌13.29%,葡萄球菌9.09%,阴沟肠杆菌3.50%,不动杆菌2.09%.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55.24%,对照组8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744,P=0.000).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严重,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较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吸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及侵袭性操作人数较多、血糖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高、脑梗死病情重及临床疗效不佳均是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指导临床工作者们应当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几率,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 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变化

    作者:宋增亮;李世清;曹利华;郑鹏

    目的 探讨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y,STBI)所致颅内出血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价值,并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208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出血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标准组,手术方法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另一组为参照组,手术方法为传统手术,每组各104例,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测定血清NSE和炎症因子IL-2、IL-4、TNF-α水平.结果 标准组术后GO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术后血清NSE、IL-2和TNF-α水平较于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较于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在标准大骨瓣手术治下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陷的可能大大减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分型、治疗现状及特异性靶向治疗的展望

    作者:侯露;杨鲲鹏;葛晓晴;张进;乔孟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以随意肌波动性肌无力和易疲劳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NMJ)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及补体参与的NMJ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MG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胆碱酯酶药、免疫治疗、降低血AchR-Ab水平的血浆交换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胸腺摘除等.

  •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作者:刘艳群;谢鹏;万翔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凌烽;向凯;杨军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估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药物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HR、MAP、血浆Cor及Glu变化情况,同时记录2组麻醉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1 min、切头皮时、气管拔除时HR、MAP、血浆Cor及Glu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2.2±0.4)min、(3.5±1.3)min,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的(5.5±1.3)min、(7.0±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可明显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更低,气管插管时间短,可优先用于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麻醉.

  • 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胡晋;李昀晖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高危因素等相关情况,以期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2009-06-2013-12人我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搜集与观察组患者前孕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时间相匹配的非颅内肿瘤孕妇为对照组,2组1∶2配比,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疾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观察组共搜集37例,对照组7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吸烟史、酗酒史、贫血、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时间、多次妊娠、初产妇、肢体瘫痪、病理征等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排除住院时间、肢体瘫痪、病理征等继发性因素后,余下因素对余下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多次妊娠、初产妇、吸烟史、酗酒史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家族史(OR=11.00,95% CI:1.14~106.34)、高脂饮食(OR=7.09,95%CI:2.90~17.26)、致癌物质接触史(OR=15.77,95% CI:6.61~37.59)、月经不规律(OR=2.34,95%CI:1.35~2.54)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家族史、高脂饮食、致癌物质接触史、月经不规律是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高危因素.

  • 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和青松;王文彪;杨来福;马以勇

    目的 研究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统计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睡眠质量差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吸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糖尿病史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家族史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酗酒、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有家族史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相关.其中,睡眠质量差为对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危险的因素,需要广大患者注意.

  • 地塞米松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单核细胞TLR4 MyD88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杰;王敬;冯薇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TLR4、MyD88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给予常规抗结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2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的表达.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x2=5.17,P<0.05);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显著降低TLR4、MyD88的表达水平.结论 抗结核治疗联合地塞米松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TLR4-MyD88通路在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胆管癌转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作者:粟劲松;郭力维

    目的 分析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为提高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03-2012-03我院收治的29例胆管癌脑转移患者,其中25例接受脑部肿瘤的放射治疗,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9例胆管癌脑转移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其中20例患者肝内胆管癌,9例患者为门静脉胆管癌.所有患者经CT和MRI检测证实伴随癌症脑转移.29例患者中,2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胆管癌脑转移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2周,1 a生存率为13.79%.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PRA和脑部肿瘤放射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胆管癌脑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段,大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PRA、脑部病灶个数以及能否进行脑部放疗是预后主要因素.

    关键词: 胆管癌 脑转移 预后
  • 分析ABCD3评分系统临床判断患者TIA后早期高危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性

    作者:杨娜

    目的 探讨和分析ABCD3评分系统对于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患者早期高危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汇总临床资料及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据ABCD3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按评价的分值大小分级为0~3、4~5、6~7、8~9分,统计各级评分及所有资料在7d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TIA后发生脑梗死相关的因素.结果 在7d内共有10.8%患者进展为脑梗死,TIA患者7d内ABCD3评分在0~3、4~5、6~7、8~9分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4%、7.7% 、16.7% 、22.7%,趋势性检验P<0.001;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既往史、颈内动脉狭窄≥50%、7 d内2次及其以上发生TIA、TIA持续时间在60 min及其以上是引起该病发作后短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3评分越高,在短时间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越大,ABCD3评分系统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 血清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建可;张洪阳;张蕴;韩苗;张艳;刘宁;荆宏建;韩新生

    目的 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at S和Cys C检测,并与114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血清Cat S明显增高,而Cys 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t S与Cys C水平密切相关.

  • 89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尹虹祥;宋林;陈琦

    目的 对确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其病因及DSA对后循环缺血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01-2014-11间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检查,分析其在病因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89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67例(75.28%)存在后循环血管异常,其中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7例(40.30%);后循环脑梗死40例(59.70%),2组间血管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患者共发现病变部位106处,病变类型分别为粥样硬化38例,狭窄47例,闭塞13例,先天异常8例.后循环脑梗死脑血管狭窄率显著高于后循环TIA组(P<0.05),但2组间血管狭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部分后循环缺血患者存在后循环血管病变,DSA检查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比研究

    作者:蒋霞;蒋晶;虞培娟;殷剑

    目的 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01-2014-12于我院进行脑肿瘤治疗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胶质瘤58例,脑膜瘤47例,侵袭性垂体瘤28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0例,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法检测173例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非侵袭性垂体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膜瘤组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水平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侵袭性垂体瘤组血清中IGF-1水平远高出正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脑肿瘤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不同,可作为各种脑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 fMRI评估癫痫患者记忆及语言功能研究

    作者:张鉥缨;吴明祥;邹晓毅;朱治山

    目的 探讨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及语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58例癫痫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正常人分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MRI及韦氏量表对2组进行记忆、语言功能评估,对比2组韦氏量表评分,以韦氏量表评价结果作为标准计算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语言功能评估的符合率、灵敏度.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语言功能VI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评分显著增高(P<0.01),且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语言功能FIQ及记忆功能M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MRI与韦氏量表对语言功能评价符合率为65%,对记忆功能评价符合率为50%;治疗后分别为80%与50%.治疗前fMRI对语言功能评价灵敏度为78.9%,对记忆功能评价灵敏度为66.7%;治疗后分别为75.0%与55.6%.结论 fMRI对癫痫患者记忆、语言功能有一定的评估意义,对于术前脑功能区的定位、手术方案的指导、疗效监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fMRI 癫痫 记忆 语言
  • 不同检测方法对大血小板计数的对比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巍;周艳丽;应媛媛;牛慧;陈亮

    目的 探讨为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联合使用不同检测方法以减少因大血小板所引起的计数误差,提高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以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和外周血涂片复检规则为质量评价方法,对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血模式下检测血小板<100×109/L的标本,行稀释血模式复检,血涂片镜检观察有大血小板的标本,按照显微镜目视计数法的要求需对血小板重新计数.结果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出2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100×109/L,利用血球分析仪稀释血模式复检后,血小板结果仍然减少103例,需采用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形态并联合显微镜目视法重新计数.不同计数方法的联合检测可有效减少大血小板计数的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会有少数假性低值现象,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减低,需用显微镜目视计数法重新计数并结合血涂片镜检进行验证.

  • 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谭于建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案并评价各方案的疗效.方法 对2013-12-2014-11在我院诊断为肱骨骨折合并上肢神经损伤并接受治疗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部分神经损伤55例(A组),重度神经损伤50例(B组).A组中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35例(A1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A2组);B组中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20例(B1组),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B2组).分别计算A、B组及其亚组的优良率并利用x2检验或Fihs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优良率.结果 A1组和A2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1.4%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B1组和B2组的优良率分别为55.0%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A组的整体优良率为92.7%,高于B组的整体优良率(62.0%),A组和B组在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结论 对于合并轻度上肢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推荐保守治疗;对于合并重度上肢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神经损伤
  • 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玲

    目的 观察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04-2014-07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系统及心脏损伤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能够有效降低各项相关指标,缓解神经、心脏方面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舒娜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为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确诊冠心病患者256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正常组,根据颈动脉彩超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斑块组和双侧斑块组,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和正常组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积分.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无论是冠状动脉狭窄组还是正常组,斑块类型均以软斑块为主,狭窄组与正常组的斑块类型区别不大(P>0.05);狭窄组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性病变的患者较冠状动脉正常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超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友禄;韩美英

    目的 研究超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06-2013-03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手术,观察组采取超早期手术,比较2组手术疗效、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疗效Ⅰ级、Ⅱ级、Ⅲ级分别占22.9%、30%、25.7%较对照组的10%、15.7%、41.4%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7%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预后优、良、中率分别为40%、37.1%、14.3%与对照组的24.2%、21.4%、40%相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延迟手术,超早期手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颅后窝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作者:周辉;王俊宽;魏新亭

    目的 探讨颅后窝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8-2015-10我院神经外科56例颅后窝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情况.结果 56例脑脊液漏患者经皮下置管引流、腰穿置管引流及硬膜修补缝合等方法治疗,脑脊液漏停止,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术中硬脑膜缝合不够严密以及术后存在高颅压是切口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对已发生者,可依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促进切口愈合.

  • 郑州市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玉香;张振香;魏志华;单秋菊

    目的 调查郑州市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来源及掌握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郑州市3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96名社区护士进行现况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得分为9~24分,62.8%的护士得分低于18分,及格率37.3%,不同职称、学历及专业工作年限的护士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士的康复护理知识大多来源于工作经验及阅读专业期刊.结论 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知识水平亟待提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此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康复干预能力.

  • 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刘爱娟;黄亚芳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康复护理组(A组,n=31)和常规对照组(B组,n=31).B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NIHSS评分、NFDS评分则较干预前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伴脑梗死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开丽;梁晓娟;万芳

    脑室出血发病率高,病情严重,预后欠佳.脑室外引流术可安全有效的清除脑室内积血并可将其引流到体外,现已被作为外科治疗脑室出血的核心手段被广泛认可及应用[1].术后加强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至关重要[2].现将我院63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在入院后2h内行头部CT证实有脑室出血,均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63例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其中原发性脑出血4例,高血压脑出血38例,动脉瘤2例,烟雾病3例,外伤性脑出血16例.

  • 心理干预联合电针及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俊利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联合电针及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10-2015-10收治的110例脑外伤后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联合电针及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BDI评分(贝克抑郁程度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治疗后2组B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对照组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干预联合电针及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有效率高,治疗过程安全,不良反应低,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肿瘤患儿应用氯胺酮麻醉腰椎穿刺的护理

    作者:贵艳玲;张静;田桂平

    目的 为恐惧穿刺的恶性肿瘤患儿应用氯胺酮麻醉,获得成功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协助临床诊断或治疗.方法 应用氯胺酮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麻醉前后做好护理监测,镇静效果和麻醉复苏程度评估及急救应急预案准备.结果 17人次患儿均获得顺利成功穿刺,无不良后果产生.结论 通过良好的护理监测和预防措施,应用氯胺酮麻醉对恶性肿瘤患儿实施有创操作,安全有效.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苏旻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经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胜利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五维度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2±6.2)分、(67.2±4.7)分、(72.4±2.5)分、(79.3±3.2)分、(67.6±2.5)分、(68.4±3.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职业倦怠的质性研究

    作者:宿艳琴;智慧;刘春旭

    目的 针对重症医学科(ICU)护士职业倦怠发生原因进行剖析与探讨逐渐提高ICU护士的职业认知水平,护士工作满意度,减轻职场压力对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医院ICU护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方法 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郑州市五家三甲医院213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为(18.20±6.71)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19.12±5.81)分,均属于中度倦怠;个人成绩感得分为(30.36±5.48)分,属于高度倦怠.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非常严重,应该重视并降低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不断促进医院ICU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 依折麦布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作者:牛延良;姜炎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 24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非诺贝特单独用药组(13例),依折麦布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组(1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a后检测血脂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虚拟组织成像技术(VH-IVUS)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斑块及其成分变化.结果 治疗1a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血TC、TG、LDL-C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显著降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薄纤维帽斑块比率及斑块中坏死成分的百分比(P<0.05).结论 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及斑块负荷,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 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葛晓霞;吉慧聪;张伟宏

    目的 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痴呆(PDD)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帕金森老年痴呆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在实施基础治疗前提下,研究组予以口服盐酸美金刚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将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85.11%,明显超过对照组的53.66%;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症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奥拉西坦联合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东青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中医康复方案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6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A组,n=68)和对照组(B组,n=68)2组.B组仅予以奥拉西坦静脉注射方治疗,A组则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中医康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差异,记录其肌力分级、痉挛评定分级(Ashworth分级)、脑卒中恢复分级(Brunnstrom分级)及脑损伤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 (1)治疗后,2组NIHSS、NFDS等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各指标降幅均大于B组(P<0.05);(2)治疗后,A组肌力分级Ⅳ~Ⅴ级47例(69.1%),Ashworth分级0~Ⅰ级44例(64.7%),Brunnstrom分级Ⅴ~Ⅵ级49例(72.1%),均显著高于B组的32例(47.1%)、31例(45.6%)和33例(48.5%)(P<0.05);B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为(72.6±3.8)分,显著低于A组的(88.6±2.2)分(P<0.05).结论 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联合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联合;郑子栋;游强

    目的 比较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06-2015-12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2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 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玉莲;金二丽;孙文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9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体温恢复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43例,95.56%)高于对照组(35例,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1.87±0.58)d、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5.79±1.65)d及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12.83±2.62)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可有效缩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卫晓红;刘冀荣;崔惠敏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09-2014-05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联合组(A组,n=70)和对照组(B组,n=70).B组采用奥扎格雷钠静滴,A组予以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差异,记录其脑血管血流灌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后,2组NIHSS、NFDS等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2组CBV、CBF等指标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MTT、脑梗死体积等指标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各脑血管血流灌注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其脑神经功能修复,对增强患者脑血管血流灌注量,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 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作者:上官新红

    目的 研究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4-01-2015-0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130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70.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和NIHS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疗效确切,可调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甘露醇治疗颈肩腰腿痛并发脑血栓的机制与防治

    作者:孙东东;陈慧杰;陈旭阳;陈玉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颈肩腰腿痛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措施也不断更新.但是,应用20%甘露醇脱去组织水分,减轻增生椎体对脊神经产生的压力以缓解疼痛的方法,始终被沿用,且经数十年的临床验证,效果确切,急性发作患者,更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甘露醇脱水的治疗中,并发脑血栓形成的报告并不多见.我们统计国内部分省区的甘露醇脱水治疗颈肩腰腿痛的1 363例中并发脑血栓形成5例,现对其发生脑血栓的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 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经忠

    目的 观察研究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2-2015-07我科收治的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黏度(4.8±1.1)mPa.s低于对照组的(5.5±1.2)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红细胞比容(44.9±2.3)%高于对照组(4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8±1.8)mL、(10.3±1.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6.8±2.0)mL、(16.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率分别为4.4%,8.9%和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姚志本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缺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2-04-2014-12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HAMD评分、CSS评分及ADL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11.0±3.2)vs(14.8±5.7)]分、CSS评分[(11.6±5.8)vs(20.0±5.9)]分、ADL评分[(84.2±18.2)vs(70.8±1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肝肾功能不全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尼莫地平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大剂量足量丙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王晶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神经因子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80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2组肢体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ughes评分降低至(1.45±0.83)分,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及感觉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3.82±1.21)d、(7.01±2.07)d、(5.98±2.02)d、(7.48±2.37)d、(7.09±1.4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临床有效率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旗

    目的 探讨纳洛酮干预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01-2015-06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90例,随机分为2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预防应用,降低颅内压,持续吸氧、营养支持及脑循环改善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泵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意识恢复时间、原始反射与肌张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恢复、原始反射与肌张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分析

    作者:赵琳琳

    目的 对比强迫症采取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艾司西酞普兰组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采取帕罗西汀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治疗2周、4周及8周时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治疗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治疗2周时Y-BOCS评分与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帕罗西汀组则在治疗4周时才有明显改善(P<0.05),前者在同期明显优于后者(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安全性较高,但前者起效与疗效更佳.

  • 大株红景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骨科围术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侯哲;马红双;郭瑞;苏宏超

    目的 观察大株红景天联合依达拉奉对骨科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32例按急性脑梗死给予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以清除自由基脑保护,并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静滴,1次/d,共14d.治疗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纤维蛋白原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骨科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者脑血管痉挛的缓解效果观察

    作者:易田康;王政;伍业

    目的 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者脑血管痉挛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06-2014-12收治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与B组(n=39).A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B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2组恢复良好率、脑血管痉挛总发生率.结果 A组恢复良好率为87.5%,明显高于B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2,P=0.027<0.05).2组手术前脑血管痉挛总发生率分别为20.0%(8/40)、20.5%(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5>0.05);手术后A组脑血管痉挛总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B组15.4%(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9,P=0.044<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利于减压及血肿的彻底清除,预后与脑血管痉挛情况缓解更佳,优势明显,值得应用.

  • 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6例疗效分析

    作者:岑茂良

    目的 观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5-2015-04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均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和并进行GOS评分.结果 术中患者颅内压呈下降趋势.术后存活71例患者中恢复良好占59.15%(42/71),中度残疾占28.16%(20/71),重度残疾占8.45%(6/71),植物状态占4.24%(3/71).结论 重型脑颅损伤患者及早进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可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但救治过程中需对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严格审查,并做好围术期工作.

  • 颞肌联合游离STA-脑贴敷融合术治疗ICA系ICVD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李万军;任二鹏;李润峰

    目的 评价颞肌联合游离颞浅动脉(STA)-脑贴敷融合术治疗颈内动脉(ICA)系ICV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ICA系ICVD患者,分为间接组和直接组各50例.间接组给予颞肌联合游离STA-脑贴敷手术治疗,直接组给予STA-大脑中动脉(MCA)搭桥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术前评分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过4周~6个月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评分比较,间接组明显优于直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评估:手术血管再狭窄、高灌注脑出血及卒中逆转等间接组发生率低于直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肌联合游离STA-脑贴敷融合术治疗ICVD,手术操作技巧简单、手术时间短,其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显著.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凯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07-2015-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闫光;丁健;李建军;徐文中;李丹丹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腰大池持续性引流并给予硫酸镁治疗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10-2015-08收住我院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7).在给予吸氧、降颅压、营养神经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治疗.3个月后以格拉斯哥转归评分(GOS)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人院时2组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恢复良好7例和轻度残疾15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10例,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硫酸镁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瑞方

    目的 评价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00例连续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血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彩超观察2组股静脉、腘静脉流速,记录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以及下肢疼痛、肿胀出现例数,比较其差异.结果 2组股静脉流速、腘静脉流速、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间歇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孙伟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1%~13%[1].一般位于大脑纵裂内,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肿瘤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而此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困难[2].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疗效明显提高[3].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领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取2013-02 2014-02我院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6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对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24例,4例转外科继续治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发热等,治疗后行脑脊液检查,其中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为8.6%,球蛋白阳性检出率为4.3%,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9.5%、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治疗过程中需尽早进行检查和确诊,从而有效保证患者健康安全和预后.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治及加速肢体神经传导的效果观察

    作者:蒋东艳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治及加速肢体神经传导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164例.2组人院后均给予甲钴胺针和硫辛酸针治疗,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昧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明显增高,各项临床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临床痊愈率及显效率也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加速肢体的神经传导,提高临床疗效.

  •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8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蒋文萍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本院接收的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法能促进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相关性探讨

    作者:杨桂强;刘文超;刘滋润

    目的 通过检测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探讨脑卒中患者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10-2014-09脑卒中患者175例,以50例健康体检人作对照;比较2组间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分析其与脑卒中病变的关系.结果 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3.05±0.62)%、(6.72±1.65)×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2.53±0.46)%、(5.79±1.3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t=2.43,均P<0.05).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在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

  • 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柴丽君;陈建中;梁浩杨

    目的 探讨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6-2014-12我科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化疗前(T1)、化疗后1周(T2)、化疗结束后半年(T3)认知功能状况评定,同时对间隔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评定,比较2组被试者神经心理学特征,测验认知功能情况.评定方法采用中文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实验(DS)、数字信号实验.结论 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和执行功能不同程度改变;化疗半年后,认知功能得到提高,其中注意力集中、延迟计忆提升、运动能力改善,而短期记忆、语言能力、执行功能无明显改善.

  •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双喜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2-06-2014-07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我院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2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病史,检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大小并计算斑块检出率,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51.3%与对照组32.0%比较显著较高(P<0.05);(2)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90.8%与对照组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斑块>20mm2者占44.7%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部者占18.4%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3)观察组中LDL-C>3.3 mmol/L、hs-CRP>6 mg/L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斑块>20 mm2及位于颈内动脉者危险度高,临床应对该类患者做好预防治疗措施,防止、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水红;肖向阳;张宗阳

    目的 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04-2014-06收治的82例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精氨酸,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值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分别为90.34±21.32、152.41±23.36、96.75±24.35,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氨值分别为4.62±2.31、118.75±44.32、50.36±6.75,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1%、80.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优于单纯使用一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脑损伤病人意识判断的价值

    作者:任二朋;任增玺;王万卿;李万军;许梦雅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颅脑损伤病人意识的判断在临床的应用及预后评估.方法 将51例我院2012-01-2014-12神经外科收治并行头颅CT扫描确诊为颅脑损伤的病人通过GCS评分和BAEP检查,分别对病人的预后结果进行预测与实际恢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预测准确性.结果 GCS评分对病人恢复结果预测准确率为78%,BAEP对病人恢复结果预测准确率为96%.结论 BAEP较GCS评分能对病人预后结果预测更为准确,更能准确反映病人意识状态及脑干功能.

  • 三叉神经痛外周支阻滞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胡湘玉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8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4例运用外周支神经阻滞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74例运用传统药物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体效果和病情复发率,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运用睡眠质量(Q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4%(6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03%(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和Q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外周支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镇痛效果可靠且疗效持久,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对外伤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作者:锁建军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在颅脑外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3-2015年收住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57例,依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将其分为研究组(n=18)与对照组(n=39),观察手术前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术前(P<0.05).结论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对颅脑损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进行预测.

  • 帕金森病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变化及灯盏花素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方运勇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变化及灯盏花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56例(112只眼)帕金森病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112只眼)为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与黄斑区视网膜检查,统计2组患者RNFL厚度、黄斑厚度,记录视野平均缺损深度(MD).随机将观察组分为A组(28例,56眼)和B组(28例,56眼),A组仅接受原发性疾病内科治疗,B组给予灯盏花素进行干预,3个月后再次检测2组患者上述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125.53±19.53)μm、黄斑平均厚度(276.05±8.44)μm及MD值(-5.13±1.96)d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53±22.93)μm、(286.93±13.69)μm及(-0.53±2.47)d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厚度较正常人明显变薄,使用灯盏花素进行干预可获得理想效果,改善视功能,适合于临床推广.

  • 新发性伴神经症状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龙彬;徐永申;翟艺宗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治疗新发性伴神经症状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04-2014-12在我院骨科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新发性伴神经症状腰椎骨折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的伤椎高度、Cobb角、受压面积、水平位移、矢状径等相关指标,并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进行评价.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手术顺利,患者伤椎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41.40±10.08)%增加为术后的(90.23±9.15)%;术前的Cobb角由术前的(25.36±3.17)°降低为术后的(8.15±2.29)°;受压面积百分比由术前的(53.17±10.18)%减少为术后的(20.18±9.16)%;水平位移百分比由术前的(33.18±5.41)%减少为术后的(11.07±3.42)%;矢状径百分比由术前的(52.41±9.58)%增加为术后的(83.27±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患者手术后ASIA损伤恢复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在治疗新发性伴神经症状腰椎骨折中,不仅使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矫正后凸畸形,更能加快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临床疗效较满意,必要的术后康复训练也较为重要,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 推拿手法治疗脑损伤患儿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李继玲;孟庆凯;邱广;苏春娅

    脑损伤综合征是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造成其胃肠功能紊乱,多数合并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等[1],患儿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影响患儿持久的康复训练.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引起小儿脑瘫的重要的病因病机[2],小儿推拿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患儿易接受.近年来,笔者应用补脾益肾手法治疗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脾虚型腹泻,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白素民;李永浩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运用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进行筛查,并根据患者一般资料找出发生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脑卒中患者共筛查出急性期卒中后抑郁患者22例(11.11%),急性期卒中后焦虑40例(2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抑郁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和脑卒中合并其他疾病数量有关(P<0.05);合并焦虑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合并其他病种数量及脑卒中发病部位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数量及脑卒中病灶发生位置有关,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该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特点与治疗

    作者:吴波;张春宝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以我院2013-01 2015-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人员睡眠状况进行评价,统计2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同时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以白天睡眠6h以上(52.17%)、夜间不寐(30.43%)为主要症状,以大脑皮质下卒中为常见发生部位.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8±1.32)分,显著低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17.19±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93.48%.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对正常人群易发生睡眠障碍,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不寐等,且大脑皮层下卒中易出现睡眠障碍.另外给予药物联合心理辅导干预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症状,疗效明确.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家系分析

    作者:张洁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科神经专业门诊常见疾病.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较,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多动、情绪冲动,并伴有学习困难为主诉就诊.该病主要影响学习、行为控制、环境的适应性、自尊,对个人、家庭产生不可估算的负面影响[1-2].通过仔细询问家系成员,发现遗传的外显性非常明显.现总结如下.

  • 不同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与老年人群脑萎缩的患病率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育年;谭来勋

    目的 分析不同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积分与老年人脑萎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检的老年人200例,根据CT检查按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积分分组,0分为A组(35例),1~199分为B组(86例),200~399分为C组(55例),400分及以上为D组(24例),比较各组脑萎缩患病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脑萎缩患病率分别为17.14%、52.33%、69.09%、83.33%,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脑萎缩患病率高于A组(P<0.05),C组、D组脑萎缩患病率高于B组(P<0.05),D组脑萎缩患病率高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积分分值升高,脑萎缩患病率随之有升高趋势,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积分增高,老年人群脑萎缩患病率明显增高,检测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积分有助于预测老年人群脑萎缩患病情况.

  • 小儿脑性瘫痪癫痫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姝妤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癫痫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12-2014-11出生的530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其中合并癫痫(epilepsy,EP) 105例,未合并癫痫425例,汇总其高危因素、影像学资料等,对105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发作特点,所属瘫痪类型及智力发育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低体质量,颅内出血是脑瘫患儿发生癫痫的风险因素,与未发癫痫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患儿脑部结构畸形,脑软化均为脑性瘫痪患儿发生癫痫的风险因素,与未发癫痫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评估中脑瘫合并癫痫患儿智力中发育异常占97.14%,未合并癫痫组智力发育异常占64.94%,智力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脑瘫癫痫风险因素分析提示出生体质量偏低,有颅内出血,脑结构异常,脑软化,智力发育低下的患儿易发生癫痫,临床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预见性防治,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