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刚;秦培森;郑加平;杜业亮

    目的 观察眼底血管病变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或体检者138例,根据磁共振影像,分为脑白质疏松组66例和对照组72例,对所有病人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应用Scheie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Fazekas 量表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级,分析对比不同级别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数值.结果 脑白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底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脑白质疏松改变,存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轻度改变与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改变与轻、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的存在及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相关性.

  •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文导

    目的 分析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01-2012-06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观察应用不同脱水剂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甘露醇组总有效率75.56%(34/45),甘油果糖组总有效率75.6%(3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为14.89±2.11、15.24±1.9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露醇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5.56%(7/45),甘油果糖组发生率为3.3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甘油果糖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安全性较好.

  • 非高血压性自发脑内血肿的诊疗分析

    作者:周厚杰;刘宏斌;郭强;郝建忠;徐石峰;洪小伟

    目的 分析非高血压性自发脑内血肿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2006-01-2012-05收治的115例非高血压性自发脑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血压不高.结果 发现颅内动脉瘤6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动静脉畸形12例,moyamoya病7例,梗死性脑出血5例,脑转移瘤出血3例,服用抗凝药物后出血2例,不明原因21例.其中手术治疗68例,非手术治疗47例,死亡12例,转院治疗15例.结论 非高血压自发脑内血肿病因复杂,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国超;姚键;杨晓燕

    目的 本研究旨在阐述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降压治疗的必要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7例,按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腔隙性梗死型,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型.按OCSP分类:完全前循环型梗死,部分前循环型梗死,腔隙性梗死,后循环型梗死.各亚型患者再分为血压干预组及未干预组,记录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NIHSS 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及Rankin评分.结果 入院时,SA患者Barthel index评分明显高于CE患者.POCI患者及TACI患者Barthel index评分明显高于LACI患者.发病6个月后,CE、LVA和POCI患者血压未干预组Barthel index评分较干预组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过于积极地血压干预治疗对预后不利,尤其是CE,LVA和POCI患者发病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远期预后可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 预后
  •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作者:李静

    目的 探讨卒中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现状.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3个心理幸福感测评量表,即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及SF-36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60例CIND患者进行测量.结果 卒中后CIND患者积极应对因子分、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其SF-36生理健康综合评分(63.22±9.48)分,心理健康综合评分(56.61±8.02)分,其中,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满意度(4.60±3.53)分,属于低水平.结论 卒中后CIND患者较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但心理幸福感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抑郁症状较高、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较低.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卒中后CIND患者,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心身健康.

  •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2例手术体会

    作者:徐卫旭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组恢复良好6例,轻残15例,死亡8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例,轻残5例,死亡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外减压加颞叶前部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吕记锋;吕保来;周慧敏

    2006-10-2011-02我们采用外减压加颞叶前部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53.2岁.其中高血压8例,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1例,大动脉炎1例,糖尿病2例.8例在神经内科住院2~4 d后转入,4例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后收住.

  • 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

    作者:马世江;李静;靳玫;李素芳;谭军

    目的 探索腺苷预处理对OGD星形胶质细胞NGF和BDN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三代或第四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 h复氧糖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GF和BDNF的浓度.结果 OGD组星形胶质细胞NGF、BDN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O组与OGD组相比NGF、BDNF活性明显增高(P<0.01),3组间两两比较细胞培养液中NGF、BDNF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NGF和BDNF的表达,NGF和B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 两种锥颅方式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疗效比较

    作者:李国成

    目的 探讨徒手定位引流法与头皮定位引流法在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01-2012-05收治的7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采用徒手定位引流法(A组),33例采用简易头皮定位引流法(B组),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头皮定位引流法与徒手定位引流法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定位引流组拔管时间(7.8±2.0) d,而头皮定位组为(5.2±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徒手定位法常需要多次调整引流管,增加了再出血的风险,而头皮拔管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 慢性病病灶特征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作者:李晨;宁群;王玉斌

    目的 分析不同慢性病史及病变特征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程度.方法 以回顾性描述方法,采集研究对象的慢性病史及病灶特征信息;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以韦氏成人智能量表(中文版)为工具,评定研究对象的言语功能(VIQ)、操作功能(PIQ)及综合功能(FIQ).结果 存在慢性病史者及皮层受累者VIQ、PIQ、FIQ显著性偏低,左侧病灶者VIQ 显著性偏低,右侧病灶者PIQ 显著性偏低.结论 存在慢性病史者认知损害更为严重,不同部位病变的认知损害有其自身特点.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蕾;王宇航;李玉成;裴小溪;李发良

    目的 研究血清S100B蛋白及血脂水平与内囊预警综合征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发病24 h内入院的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80 mg/d,连续用药14 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S100B蛋白、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后当天及3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与当时及3个月时病情严重性显著相关(r=0.721,r=-0.635,P均<0.001;r=0.561,r=-0.623,P均<0.001),血脂水平则无相关性.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但不同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安全性好,但对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阿托伐他汀对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 椎基底动脉纤细或狭窄与血管性眩晕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闫克杰;宋彦;丁旭萌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纤细或狭窄与血管性眩晕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在急性期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应用颈部增强MRI和头颈部CTA检查动脉形态改变情况.结果 12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显示: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部MR和头颈部CTA显示椎基底动脉较对照组纤细或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纤细或狭窄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是血管性眩晕的原因之一.

  • 2型糖尿病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万鸿平;邓小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 对200例2型DM患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1)200例DM患者中非抑郁占56%,抑郁占44%,其中轻度抑郁占34%,中度抑郁占6%,重度抑郁占4%;(2)DM并抑郁组的认知功能[MMSE(26.2±3.6)、VFT(15.3±4.2)、TOL(9.8±4.5)]与DM非抑郁组的认知功能[(MMSE(27.8±2.1)、VFT(17.8±4.6)、TOL(11.4±3.6)]相比下降;(3)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中轻、中、重3组比较,轻度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28.5±1.4)、VFT(18.6±1.8)、TOL(11.3±1.6)]、中度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27.8±1.8)、VFT(17.2±1.6)、TOL(10.4±1.8)]与重度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26.2±1.3)、VFT(14.2±1.7)、TOL(8.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抑郁组较糖尿病非抑郁相比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抑郁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因素.

  • 分水岭脑梗死MRI诊断TCD微栓子动态监测及治疗

    作者:白伟利;刘良敏;孟玉霞;谢卫征;李海洋;马大伟;张树青;崔振修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MRI诊断、TCD微栓子动态监测[1]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头颅MRI-DWI+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及时发现大血管病变致分水岭脑梗死、不稳定斑块及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筛选出120例符合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立即启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2例,对照组病情进展者11例,均为7~10 d后脑水肿高峰期出现.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NIHSS、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MRI-DWI+MRA成像联合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可及时准确筛选分水岭区脑梗死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 额颞部硬膜外血肿微创锥颅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贵平;曾鹏;钟俊贤;沙龙金;曾文胜;王广斌;许宁

    目的 分析额颞部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06-2011-06收治的36例额颞部硬膜外血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锥颅手术治疗,均随访3~6个月,对治疗效果及可性行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6例患者除1例因血肿量增加行开颅手术外,其余35例患者均在3~5 d后顺利拔管,CT复查显示,31例血肿完全清除,完全清除率86.11%;4例患者残存少量血肿(血肿量<10 mL),中线结构复位,脑室受压解除,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出血复发.结论 额颞部硬膜外血肿采取微创锥颅手术治疗既能达到清除血肿目的,又能减少创伤、防止骨瓣去除及疤痕形成影响美观.

  • 骨瓣开颅在后颅窝开颅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大普;任增玺;乔燕晓

    目的 总结骨瓣开颅在后颅窝开颅术中的临床应用,并与后颅窝骨窗开颅进行比较,分析骨瓣开颅在后颅窝开颅术中的优越性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120例后颅窝开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120例病人分A 、B 2组,A组61例均为骨瓣开颅,B组59例为骨窗开颅.结果 骨瓣开颅61例中仅有1例出现皮下积液,无感染.而骨窗开颅术后积液达24例,感染10例,且遗留有颅骨缺损.结论 骨瓣开颅在后颅窝开颅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皮下积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血清降钙素原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价值

    作者:郁可;刘媛;陈琳;潘先芳;王庆松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热原因的价值.方法 将69例急性脑卒中伴发热患者根据不同的发热原因分为细菌感染发热组(A组)与非细菌感染发热组(B组:包括病毒感染发热、中枢性发热、出血后吸收热及原因不明发热),检测比较2组发热后24 h的体温、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PCT水平.结果 A组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01),而2组体温、WBC计数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PCT≥0.5 ng/mL为判断感染性发热的界限(cut-off)值,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0.65%,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中呼吸道革兰氏阴性菌(G-)感染发热者PCT水平明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G+)感染者(P<0.01).结论 血清PCT检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发热患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发热原因的实验室指标,PCT水平可作为选择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 以精神症状为早发表现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治体会

    作者:陈爱军;李红;陈建学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1].而以精神症状为早发表现的SCD往往诊断为精神系统疾病而延误治疗,甚至后期可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变性损伤.

  •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分型及治疗

    作者:韦存生;陈清汉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区(原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医院)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8例患者的资料,以影像学为基础,再根据骨折患者的临床体征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诊断是否合并神经损伤,并对骨折进行Denis分型.明确骶骨骨折分型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8例患者全部进行1~3 a随访,Ⅰ型2例、Ⅱ型4例恢复良好;Ⅲ型2例,1例明显改善,1例略有改善.结论 骶骨骨折分型对判断神经损伤很有意义,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骨折解剖复位,骶骨骨折内固定术有利于恢复骶骨的解剖学关系,使大多数神经压迫被解除,而对单纯的骨折复位内固定不能解除的神经压迫,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神经减压以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及治疗

    作者:孟少华;高丽英;张斌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对侧存在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病人术中易发生迟发颅内血肿是形成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常见原因,弥漫性脑肿胀、长期低血压、脑组织缺血缺氧亦是形成术中急性脑膨出不可忽视的原因.术中及时探查对侧、缓慢降低颅内压、过度通气、术后使用脱水剂、适当降压能有效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结论 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膨出采取积极治疗,可有效防治术中脑膨出.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膨出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调查分析

    作者:屈富玲;陈红敏;葛清莲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38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8例重症患儿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病情进展快,经积极治疗268例痊愈出院,69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以精神差、惊颤、呕吐、嗜睡为主要特征,男性多于女性,1~2岁发病率高,病原体以EV71和PE交叉阳性为主,4~6月为流行季节.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理信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闭塞,临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突出表现,属脑血管病中的少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本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表现,易于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2].近年来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的广泛应用,该病可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就我院2008-03-2012-06收治的11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孔令常;邢东风;鲍庆华;郑杨

    我院2000-2011年收治交通性脑积水45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2~83岁;病史3周~3个月;临床症状:头晕、头痛19例,伴呕吐4例(无视盘水肿),记忆力下降、健忘、反应迟钝16例,肢体无力、行走缓慢或艰难、小便失禁10例;头颅CT扫描29例,MRI扫描16例,均显示全脑室系统对称均匀性扩大,脑脊液循环通路无梗阻,伴腔隙性梗死和不同程度脑萎缩24例(为高龄患者);腰穿测脑脊液压力180 mmH2O(1 mmH2O=0.0098 kPa)以下8例,180~200 mmH2O 13例,>200~280 mmH2O 24例;脑脊液检查细胞和蛋白数均正常.临床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8例,高压力脑积水37例).

  • 基底动脉弯曲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俊祥;杨东宁;卢磊;胡爱民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优势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99例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0例(20.2%)存在基底动脉弯曲,分为左偏组和右偏组;33例(33.3%)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左椎动脉优势和右椎动脉优势,统计基底动脉弯曲左偏组和右偏组与椎动脉优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基底动脉左侧弯曲7例,其中左椎动脉优势3例,右椎动脉优势4例;基底动脉右侧弯曲13例,其中存在左椎动脉优势12例,右椎动脉优势1例.基底动脉右侧弯曲多于基底动脉左侧弯曲.结论 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优势存在相关性,基底动脉左侧弯曲者右椎动脉占优势,基底动脉右侧弯曲者左椎动脉占优势(P<0.05),且基底动脉右侧弯曲明显多于左侧弯曲.

  • 早期综合治疗对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作用

    作者:苏红革;吴学军;王遐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的产后损伤,见于肩部不易娩出过度牵拉头部、上肢或躯干时造成臂丛神经受压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弛缓性瘫痪.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症状,多为单侧发病,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为重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儿的上肢功能[1].我科对2011-2012年收治的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早期(生后1~5个月内)综合治疗2~3个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头痛患者346例常见病因及其分类

    作者:梁顺今;全红梅;李红梅

    目的 探讨头痛的常见病因及分类,以便及时给予有效的病因治疗减轻或终止发作,并预防复发.方法 346例头痛患者按年龄分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紧张型头痛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发病率均接近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在青年组占23.1%,老年组中占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出血和脑叶梗死在青年组分别为12.3%、0%、0.8%、0.8%,在头痛中共占13.9%,而在老年组分别为317.1%、14.4%、3.2%、3.7%,在头痛中共占3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年龄阶段头痛病因不同,其治疗及其预后亦不同.

    关键词: 头痛 病因 分类
  • 脑出血术后322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武宏坤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是起病急,变化快,在脑血管疾病中属病死率高的一种病症.在未应用CT之前,脑出血临床诊断非常困难,多是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病死率经统计约为75%~80%.CT应用于临床后,脑出血诊断非常明确.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预后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江涛;程希富;秦志红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67例),未进行早期康复的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脑卒中正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均有进步,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患者的伤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

  • 颈髓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探讨

    作者:李黎明;杨慧;杨光宇;李玉萍

    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科常见病,多由外伤致颈椎骨折,压迫脊髓腔内血管、神经,引起水肿损坏.C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颈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常需院内转运做磁共振检查或高压氧治疗,检查和治疗时间长、风险大,做好颈髓损伤患者的安全转运,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科2006-11-2012-06院内安全转运颈髓损伤患者356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丰云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等发展,我国颅脑伤的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也逐年增加,在存活的患者中,轻度损伤患者中10%会遗留永久性残疾,而中度和重度患者达66%和100%[1].这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专业性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2010-01-2012-07我们对3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陈玉华;曹慧芳;梅晓;王爽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评定干预前后2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紧张、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状况向积极方向转变,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继发性脑损伤手术麻醉方式及管理体会

    作者:杨玲玲

    目的 探讨继发性脑损伤手术的麻醉方式及管理.方法 对28例继发性脑损伤手术患者采取静脉诱导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异丙酚4~8 mg/(kg·h)维持,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吸入低浓度异氟醚.术中动态进行血气检测,采用间断过度通气,联合应用呋塞米、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性降压,以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结果 本组28例患者,经扩容、降低颅内压、控制性降压、利尿等麻醉处理,在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麻醉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快,可保证供氧,对循环功能干扰较小,还可抑制应激反应及消除患者的紧张和不安状态,应作为继发性脑损伤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39例护理体会

    作者:韩艳军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以手术为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入住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多凶险、危重,且入院治疗时间长、护理繁重.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脑膜炎、脑部大出血、呼吸暂停、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1].本文选择2010-10-2012-07我院外科收治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39例,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多发性抽动症31例疗效观察

    作者:葛国岚;韩雪;金玉晶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氟派定醇.治疗3个月后,比较耶鲁抽动严重程度总体量表(YGTSS)积分减分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58.07%,对照组显效率38.7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郑慧敏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纤溶酶组及联合组(纤溶酶+血栓通)各84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的显效率(53.6%)及总有效率(83.3%)与纤溶酶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无效率(16.7%)也显著低于纤溶酶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消除纤维蛋白效应等功效,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神经妥乐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娟;张艳霞

    目的 评价神经妥乐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82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静脉用地塞米松针,10 mg/次,1次/d,连用7 d;甲钴胺针500 μg /次,1次/d,连用4周;辅以B族维生素、改善循环.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注射液7.2 U/次,1次/d,连用4周;阿昔洛韦针0.5 g,2次/d,连用7 d.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25例(60.9%),对照组17例(41.4%)面神经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8例(92.6%),对照组29例(70.7%)面神经基本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作者:魏耀辉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C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的常规组48例及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研究组48例,比较组间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面积及IMT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在TG、TC、HDL、LDL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硬化斑块面积和IM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常规组以上4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CCA能有效、合理调节患者血脂水平,稳定并遏止硬化斑块的进一步发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志远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2组在急性期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黄芪注射液20~60 mL加5%葡萄糖液500 mL静滴,1次/d.每疗程14 d,共两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后7、14、28 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28 d,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疗效.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于丹;陈念;王立平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程72 h内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依达拉奉30 mg静滴,2次/d,注射用血塞通0.4 g/d×14 d;对照组60例,注射用血塞通0.4 g/d×14 d.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程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向阳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3例DPN患者分为2组,前列地尔组56例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胰激肽原酶组57例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均能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0.01);治疗后胰激肽原酶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前列地尔组(P<0.01);胰激肽原酶组总有效率96.49%,明显优于前列地尔组(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血流量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推广使用.

  • 云南白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28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年宝;全亚萍;陈顺中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大小及其周围水肿消退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脑出血后立即给予云南白药2片口服或鼻饲ti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 天、第2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头颅CT复查.结果 第20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头颅CT示血肿吸收及水肿消退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云南白药对脑出血患者有明确疗效,能促进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作者:郭燕鸽;李明春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服氢氯噻嗪12.5 mg,1次/d,共8周.对照组仅服用厄贝沙坦,剂量、服法同治疗组.8周后观察2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显效率47.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 托吡酯对癫(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建明

    癫(癎)是一种以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慢性脑部疾病,也是一种发作性疾病.临床发作类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作为治疗癫(癎)的新型药物,托吡酯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对各种类型的癫(癎)发作均有相应疗效,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应用托吡酯治疗癫(癎)患者4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癎) 预后
  • 反义寡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

    作者:李敏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反义寡核苷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cm×75 μm (有效长度37 cm);运行缓冲液:电泳缓冲液为50 mmol/L TBE缓冲液(pH 7.2),压力进样(1.0 psi,5 s);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分离电压10 kV,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 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在6.25~100.0 μg/mL内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0,反义寡核苷酸的检测限为1.0 μg/mL.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聚赖氨酸与反义寡核苷酸缩合体溶液中游离反义寡核苷酸的含量.

  • 1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CT 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崔军胜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整理2009-01-2012-10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行MRI检查19例,同时行CT检查9例,总结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1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瘤体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接近Monro孔;CT检查显示等或稍高密度的大体积和不规则形状的肿块;MRI扫描显示12例肿瘤团块以实性成分为主,7例肿瘤团块以囊性成分为主.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经CT、MRI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可明确肿瘤位置和显示钙化,而MRI可了解肿瘤起源、范围和囊变等情况,结合病史、发病年龄、肿瘤位置和临床经验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脑出血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任冬梅;张静;税文婷

    脑出血患者发病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出现脑出血患者成为家属重大的应激源,导致患者家属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对脑出血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可早期发现其负性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 微创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4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习

    目的 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05-2012-03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 (1)2组患者血肿清除成功率均为100%,无失败病例.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活动性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时间较观察组短(P<0.05),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观察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间歇导尿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郭君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对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实行留置导尿引流尿液及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间歇导尿,根据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心理治疗,控制入水量管理.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和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残余尿和尿路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建立平衡膀胱的患者人数则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导尿对于脑卒中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治疗意义,是解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有效方法.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作者:刘玉玲;黄宝和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6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吸入性肺炎的危重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或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冲洗、痰液收集、局部抗炎等操作.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经鼻气管插管23例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 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抢救与治疗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吸入性肺炎危重患者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 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李靖婕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位不正、胎儿巨大、头盆不称、产道过小、勉肩困难或助产方式不当等导致臂丛神经受压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弛缓性瘫痪,出现功能障碍.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臂部完全麻痹或部分麻痹,患肢无自主活动或活动无力[1].我们早期应用恩经复加综合康复治疗46 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恩经复 臂丛/损伤
  • 15例后循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作者:赵占升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5例(观察组),开颅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5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均栓塞成功,手术成功率达100.00%;对照组8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53.33%;7例死亡,病死率46.67%.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术后后遗症少等特点,是临床后循环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血管畸形与硬膜下脑外血肿1例报告

    作者:毛华;金保山;陈涛;王代旭;高文宏;刘强

    颅内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及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1].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cAVM),是颅内血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据相关统计,约占90%以上,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2],其临床发病以自发性脑出血、癫(癎)及头痛为主要表现,35%~65%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 帕金森病并发强迫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媛媛;孟南希;汤颖;王德生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世界医学会的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经突破了500万,在这其中中国和美国的帕金森病人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并列为世界上受帕金森病危害为严重的两个国家[1].近年来我国帕金森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新病例的增加数以10万人次/年的速度增长,其对老年人的危害性已经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

  • 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莎;赵世刚;马文娟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脑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的缺血缺氧性坏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后出现纤维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斑块的形成机制与脑梗死的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作者就这一关系综述如下.

  • 儿童轻微外伤后基底节梗死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郭果;禚志红;王怀立;徐浩文;王春美;陈铮;王越;刘敏

    小儿轻微头颅外伤十分常见,多表现为脑震荡、皮下血肿等,由此引起基底节区梗死的并不多见,约占儿童缺血性脑梗死的2%[1].但基底节梗死引起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癫(癎)发作[2]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 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大力;林楠;彭延波;张江

    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协会定义高血压为在未服任何降压药的前提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mmHg[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的和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二者均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故控制高血压在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脑梗死 降压 预后
  • 慢性氟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续岭

    我国是地方性氟中毒的高分布国家,现有病县近1 300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8%.氟主要分布于骨组织和牙骨质中,其浓度在机体内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若机体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摄入过量的氟,可导致全身慢性积蓄中毒,对骨骼及牙齿以及其他许多组织和器官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其中就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