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呼吸机支持对脑梗死合并 COPD 的临床疗效及对 CRP Hcy的影响

    作者:黄亚平;雷琳

    目的:探讨呼吸机支持治疗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COPD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CRP、Hcy水平的变化,对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CRP、Hcy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 PaO2、PaC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PaO2及PaCO2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较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更明显降低脑梗死合并COPD患者的CRP及 Hcy水平,更有效促进血气分析值恢复正常。

  • 老年颅脑术后患者发生心肺疾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徐彬

    目的:分析老年颅脑术后患者发生心肺疾病的高危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60例老年颅脑术后患者,对其中37例合并心肺疾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方法。结果260例老年颅脑术后合并心肺疾病患者37例,发生率14.23%。其危险因素有高龄(>70岁)、心肺疾病、手术时间长(>3 h )、低蛋白血症、输血量大(>600 m L )、急诊手术等( P<0.05);其中年龄、低蛋白血症、心肺疾病、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是老年颅脑术后患者合并心肺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采用综合措施做好老年颅脑术后围手术期的处理,能有效降低心肺疾病的发生。

  •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作者:宋敏鹰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和颅骨钻孔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实施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骨钻孔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颅骨钻孔术组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59.68%(χ2=17.551,P<0.05);颅骨钻孔术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35.5%(22/62),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6,P<0.05)。颅骨钻孔术组预后好转率87.10%(5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70.97%(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 磁共振序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李楠;白宏英

    目的:探讨不同磁共振序列M RI、DWI、ADC值、M RS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DWI、ADC值、MRS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Ⅰ组(n=15)DWI优于常规MRI ,Ⅱ组(n=9)DWI与常规MRI基本一致,Ⅲ组(n=10)常规MRI优于DWI。3组ADC值与发病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按病情轻重分组,轻度损伤组(GCS 9~15分)28例,重度损伤组(GCS 3~8分)8例,病变区域检测NAA/Cho降低,比值降低与病情损害程度呈正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综合研判磁共振不同序列表现及其变化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裕旭;梁必雄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86例 HE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2组疗效、肝功能、血氨水平、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症状、神智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MMSE、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MMSE、HD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 P<0.01),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 HE ,临床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 重症脑卒中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呼吸指数评价

    作者:樊淑青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呼吸指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方法。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628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2组,其中合并肺部感染114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肺部感染着568例为对照组。统计和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脑卒中情况、临床表现、预后及呼吸指数。结果观察组男性、≥60岁、有脑卒中史、有慢性肺病史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脑出血、有意识障碍、有吞咽障碍、有侵入性操作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有发热表现、合并呼吸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出现休克症状以及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者分别占69.30%、57.02%、40.35%、26.32%和21.05%。结论重症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多有典型的感染症状,且会明显加重病情,导致呼吸指数增大,并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对于高危人群应给予重点观察和预防。

  • 颈动脉彩超在脑卒中高危人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飞;龚兰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5—2014‐05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不同年龄段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统计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35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分别占38.92%、32.10%,颈动脉狭窄占2.84%;60~85岁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构成比高于50~59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80~85岁组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P<0.01)。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及并发症种类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史、并发症种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对其的影响作用大(OR=0.686,95% CI:0.565~0.698,P<0.05)。结论年龄、吸烟饮酒史、并发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剂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孟醒;李俊玲;曹冰莹;杨春;李亚丽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效果,为临床使用甘露醇的用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Google学术搜索引擎、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纳入使用125 mL (或0.25~0.5 g/kg‐1)和250 mL (或0.5~1 g/kg‐1)两种剂量的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 T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06。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个RCT ,共1582例患者。经Meta分析,5篇文章中125 m L与250 m L的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篇文章显示,125 m L的20%甘露醇不良反应较250% m L的20%甘露醇少。2篇文章治疗结束时2组的病死率相同。结论125 m L与250 m L的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效果相当,而125 m L甘露醇的不良反应<250 m L甘露醇,推荐临床使用125 m L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生梅;艾春启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在焦虑症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焦虑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实验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CGI‐SI和HAMA评分、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93.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G‐SI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治疗2周后实验组CG‐SI和 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和精神健康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较好(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对焦虑症老年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对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

  • 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莉;汤燕;巨安丽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眩晕症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脂指标 TC、TG和LDL‐C明显下降(P均<0.05),HD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指标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 P均<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是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有效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 脑出血后血肿状态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动物实验性研究

    作者:何国林;陈湛愔;梁余航;陈逢俭;林海峰;唐龙冲;陈奕奕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血肿状态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预置管二次注射法,分别用加入促凝剂(6‐氨基己酸)、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钠)以及无促凝剂和抗凝剂的大鼠自体动脉血建立尾状核脑出血模型,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3d)对比实验组大鼠血肿容积、脑组织水肿病理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血肿容积比较:1h时间点( P>0.05);6 h、12 h、24 h时间点,抗凝组血肿容积大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神经功能损伤比较:6 h、12 h、24 h时间点,促凝组神经损伤评分大于其他2组( P<0.01) ,1 h、3 d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组织水肿比较:6 h、12 h、24 h时间点,促凝组大鼠脑组织水肿程度重于其他2组( 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急性期血肿不同状态对神经功能损伤有影响,液化血肿易于血液扩散,益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 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群力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PD )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PD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氯氮平组30例,喹硫平组26例。在优化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氮平或喹硫平,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UPDRS 评定运动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评定异动症。结果2组精神症状改善程度同基线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U PDRS 评分,氯氮平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喹硫平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 P<0.05)。2组治疗前后异动症评分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氯氮平对治疗PD 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不加重运动障碍,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异动症。喹硫平对PD并发精神障碍的患者疗效肯定,但可加重患者运动障碍,且对异动症无效。

  •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沈彦坡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5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采用异氟醚吸入并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放置弹簧圈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D组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泵注辅助控制性降压,C组持续性泵注生理盐水0.1μg/(kgh)。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颅内动脉瘤栓塞前(T2)、栓塞后(T3)和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 HR和M A P;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结果 D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C组,血压较C组稳定(P<0.05);D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患者未见体动、寒战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可有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挤压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仓宝成;李付广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挤压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只打开脊柱椎板,不损伤脊髓;米诺环素治疗组:制作脊髓挤压伤模型,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盐水对照组:制作脊髓挤压伤模型,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脊髓挤压伤后第3天取大鼠脊髓标本,进行组织水肿、损伤面积的测量,并行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Caspase‐3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同时于各个时间点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米诺环素治疗组损伤面积更小,细胞凋亡数量更少,组织水肿更轻,运动功能恢复更好。结论米诺环素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挤压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皮瓣下积液

    作者:杜忠胜;张雪芹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术后形成的交通性皮瓣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交通性皮瓣下积液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穿刺抽吸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积液大层面厚度、GC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皮瓣下积液大层面厚度分比治疗前明显减小、GCS评分增高(P<0.05),但2组治疗前后皮瓣下积液大层面厚度、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67%(7/15),对照组为86.67%(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试验组预后不良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 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皮瓣下积液与穿刺抽吸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术后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和血管再生作用

    作者:邓文静;李东瑞;楚广磊;滕军放

    目的:利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和血管再生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hG‐CSF治疗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模型缺血90 min时再灌注,治疗组予rhG‐CSF 50μg/(kg · d),连续5 d。每只大鼠均于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5、VEGF的表达。结果(1)病死率:对照组病死率为53.85%,rhG‐CSF治疗组为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24 h ,对照组和治疗组较假手术组评分均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 d和14 d ,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P<0.05)。(3)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的CD105、VEGF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的CD105、VEGF阳性表达要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再生,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 器械与心理联合康复对运动员神经损伤肌萎缩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钧华;张峰

    目的:探讨器械与心理混合康复对运动员神经损伤肌萎缩的疗效。方法84例神经损伤肌萎缩患者,随机分为器械与心理联合康复组和单纯器械康复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2组徒手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器械与心理联合康复组肌力水平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4±1.21vs3.08±1.03,t=3.126,P=0.004),且显著高于单纯器械康复组(4.34±1.21vs3.43±1.16,t=2.435,P=0.019)。FMA 水平也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5±5.94 vs 10.15±4.09,t=7.357,P<0.001),且显著高于单纯器械康复组(t=2.764,P=0.011)。结论器械与心理联合康复可促进运动员神经损伤肌萎缩的康复,提高患者肌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值得在神经损伤的康复中推广应用。

  •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慧玲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发病3 d内和10 d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入院后5 d 2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0 d 2组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水平72 h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d时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20 d时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营养指标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支架植入手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作者:胡文霞;翟宏江;方波;杨运周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手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12收治的3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手术,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MMSE和MoCA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rCBF与 rTTP低于术前,其他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架植入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也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莫才周;董自庆;邹细妹

    目的:探讨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照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治疗后30 d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和 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rt‐PA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

  •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机制

    作者:付培平;张东璞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5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血肿部位、出血量、影像学及应对措施,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机制。结果所有患者按脑出血常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在病程10~18 d患者中枢神经缺失症状加重,持续时间2~4周,联合使用脱水剂,并延长使用时间,12例中枢神经缺失症状减轻,15例无变化,5例呈植物状态,3例死亡。影像学结果示灶周水肿体积均比脑水肿高峰期大。结论迟发性脑水肿可发生于各型脑出血,持续时间长,脱水治疗不是治疗迟发性脑水肿绝对有效的方法。

  • 多模态MRI影像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和分级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兴锋

    目的:探讨多模态M RI影像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和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胶质瘤患者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TI成像,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分别测量肿瘤瘤体部分和瘤周水肿带的 rFA、rADC值,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同级别肿瘤内的差异,并分析rFA、r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通过DDT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2组肿瘤瘤体部分和瘤周水肿带的r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瘤体部分和瘤周水肿带的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级别胶质瘤的rADC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同部位的rADC值;对2组的组内rADC、rFA值比较,肿瘤瘤体部分和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r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瘤周水肿部分的rADC、rFA值高于肿瘤瘤体部分的rADC、rFA值。rADC值与病理分级相关,相关系数为‐0.722。结论 rADC值的测定有助于对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多模态M RI影像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和分级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作者:易红赤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寻找佳治疗方法。方法10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3例,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ACCF)治疗,观察组53例,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48 h、2个月、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5.28%、20.75%、9.43%;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声音嘶哑、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5%、11.32%、5.66%、0、7.55%;观察组术后48 h、2个月、6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4.53%、7.55%、0;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声音嘶哑、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89%、0、3.77%、1.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Nuric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均明显,但ACDF术后并发症更低。

  • 腰大池外引流在治疗重度脑室出血中的早期应用效果

    作者:董广宇;兰周华;张清平;许海珍

    目的:探讨腰大池外引流(ELD )在治疗重度脑室出血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侧脑室外引流(EVD )并脑室内纤溶治疗的重度脑室出血患者62例,其中27例在第三、四脑室积血清除后即给予 ELD (治疗组),未给予或未及时给予者35例(对照组),比较2组侧脑室置管时间、侧脑室并腰大池置管总时间、颅内感染率、脑室‐腹腔分流率及发病3个月预后。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侧脑室置管时间和脑室‐腹腔分流率分别为(109.2±21.1)h、(207.9±51.1)h和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置管总时间、颅内感染率及3个月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ELD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安全可行,可显著缩短EVD时间,降低脑室‐腹腔分流率。

  • 不同入院途径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感染防控研究

    作者:徐晓鸿

    目的:对不同入院途径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500例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途径分为:门诊组(1250例),院内转入组(860例),外院转入组(390例)。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2500例患者共监测出多重耐药菌156株,耐药菌阳性率为6.24%。标本来源为:痰液65株,分泌物15株,血液15株,胃液11株,导管残端15株,脑脊液8株,大便12株,尿液15株。不同入院途径各组之间耐药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0,P<0.001 ),院内转入组阳性率高为4.65%,外院转入组阳性率高为10.00%。各组耐药菌引起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6,P>0.05)。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耐药菌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1,P<0.001 ),其中住院时间为1~8 d患者的耐药菌阳性率低为1.69%,住院时间>16 d患者的耐药菌阳性率高达21.63%;不同住院时间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P<0.001 ),其中住院时间为1~8 d患者的耐药菌院内感染率低,为0.13%,住院时间>16 d患者的耐药菌院内感染率高达2.82%。不同入院途径的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排列前4位的常见基础疾病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结论在加强细菌感染防控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门诊收入患者的入室筛查、隔离防控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院内和外院转入患者的感染防控,特别应加强对住院时间>14 d患者的防控工作,减少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牛灵芝;张明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进行CT 及MRI平扫,CT 表现为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影,T2WI低或高信号不等,FLAIR序列稍高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DWI、SWI及增强扫描。DWI表现为稍高信号,SWI表现为稍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经降血糖等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有非常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 RI能非常清楚地显示其病变特征,但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才能早期做出准确诊断。

  • CT 灌注成像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作者:严补生

    目的:探讨CTPI及CTA对TIA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h内接受CTPI及CTA检查。比较患者各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差异,分析患者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差异。观察CTPI灌注异常与TIA患者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CT‐PI灌注异常与CTA显示责任血管的一致性。结果(1)CTPI检查阳性136例(75.56%),MRA检查阳性146例(81.11%)。CTPI显示病变区CBV及CBF低于镜像区、MTT高于镜像区(P<0.05)。(2)NIHSS≥4分患者CTPI阳性率为88.89%(64/72),高于NIHSS<4分者(χ2=6.45,P<0.05)。TIA发作时间≥10min患者CTPI阳性率为71.43%(50/70),高于发作时间<10min者(χ2=6.76,P<0.05)。TIA发作频率≥2次/d患者CTPI阳性率为83.33%(50/60),高于发作频率<2次/d者(χ2=5.68,P<0.05)。(3)CTPI阳性与CTA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73.33%,显著高于两者不一致及阴性者(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结论CTPI及CTA可以显示TIA患者脑内病变,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 帕金森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冰莹;那建华;龚丽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2例帕金森患者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36.35±12.52)分,积极应对得分为(18.86±5.00)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4.15±3.66)分,积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P<0.01)。结论护士应重视评估帕金森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鼓励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以减轻照顾负担,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 早期神经探查松解修复术治疗闭合腓总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冯阳;朱涛;王云丽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探查松解修复术治疗闭合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闭合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早期神经探查松解修复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胫骨前肌及腓骨长短肌MMT分级、FMA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胫骨前肌及腓骨长短肌MMT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FMA评分(26.03±5.90)较对照组高(16.03±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高(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神经探查松解修复术治疗方法较常规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松周;孙红卫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患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各不相同。本组2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 麻痹性痴呆9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海亮;张捷;张林艳;许多;王志坚

    目的:提高对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精神病样症状及多种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头颅M RI有特征性改变;血液和脑脊液RPR和T PPA均阳性;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结论麻痹性痴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需临床医师提高警惕。

  • DWI 序列及 SWI 序列在弥漫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海燕;李玉辉;宋宏恩;郭辉;李庆菲

    目的:探讨DWI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在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DAI患者按颅脑CT是否发现脑实质内出血分为脑CT阳性组及阴性组。评价2组MRI平扫(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影像学资料,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DAI的敏感性。结果 CT 阳性组CT、T1 WI、T2 WI、FLAIR、DWI、SWI出血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6%、21.6%、38.9%、42.8%、62.1%、98.2%,CT阴性组分别为2.7%、14.4%、17.8%、21.9%、100%、23%,DWI序列在非出血性弥漫轴索损伤的检出率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WI序列在出血组检出率高,与MRI常规平扫及C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AI影像中 DWI序列在非出血病灶及SWI序列在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及MRI常规序列,应将DWI及SWI序列作为诊断DAI的常规检查。

  • 颅内蛛网膜囊肿57例治疗分析

    作者:万永泉;郭根明

    目的:探讨网膜囊肿(IAC )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5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切除囊肿壁同时打通颅底蛛网膜池26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8例,神经内镜造瘘11例,保守治疗2例。对患者术后症状体征改善、影像学囊肿体积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学随访结果表明开颅手术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囊肿体积明显缩小,脑组织膨隆较理想。结论手术切除囊肿壁同时打通颅底蛛网膜池近期效果明显,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临床分析

    作者:张俊;袁虎

    脑出血继发性癫痫是指脑出血后发生癫痫,发生癫痫在2周以内为早发性癫痫,2周后为迟发型癫痫[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发病情况,现报道如下。

  • 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技术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凯;董双丽;张岚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化传递对比(MTC)技术对脑内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常规平扫后再行增强T1‐FLAIR和T1WI+MTC序列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T1‐FLAIR和T1WI+MTC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并比较2种序列图像的病灶‐背景的对比度/噪声(C/Ns)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计235个病灶,T1WI+MTC显示231个病灶,显示率为98.5%,T1‐FLAIR序列显示227病灶,显示率为96.5%。T1WI+MTC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28.95±6.43,T1‐FLAIR图像病灶‐背景的C/Ns值为14.45+7.64,T1WI+MTC序列的C/Ns值高于T1‐FLAIR序列的C/Ns值(t=7.06,P<0.01)。结论在显示脑内转移瘤方面,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上,增强T1WI+MTC序列比T1‐FLAIR序列更为敏感。

  • 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珣;李浩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1‐2]。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各有不同,如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种族等,及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生活方式等[3]。目前研究认为,血脂异常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血脂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认识[4]。本文通过检测260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TC、TG、LDL‐C、HDL‐C、ApoA1、ApoB的含量,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的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

  • Wernicke脑病的MRI诊断与临床

    作者:张晓亚;王昆鹏;殷洁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证实的WE患者的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WE的MRI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 FLAIR序列中呈明显高信号,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主要累及部位为乳头体,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结论WE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但具有典型的M RI表现,头颅M RI检查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魏飞升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21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格拉斯哥预后(GOS )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95例(45.2%),轻残83例(39.5%),重残22例(10.5%),植物状态及死亡10例(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范筱

    研究表明[1],身心疾病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心理因素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消极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导致对治疗与康复失去信心。由于消化疾病存在长期、反复的特点,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复杂,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特殊心理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 青年人长期酗酒合并脑出血2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家红

    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青年脑出血的患病率虽低于老年人,但对身体、精神方面造成的损害,以及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更为严重。在众多的脑出血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一向被认为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长期酗酒也是青年人脑出血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因爱生活压力及风俗习惯的影响,青年人酗酒成为一种依懒,因饮酒过量引起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现对我科2012‐01—2013‐01收治的29例因长期酗酒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青年人 酗酒 脑出血
  • 心理干预在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郑世通;赵慧莉

    癫痫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等方面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家庭也造成严重困扰。因此,恰当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 微创穿刺引流疗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影响

    作者:冉启山;余云湖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清除的血肿率、水肿带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率高、改善水肿带明显及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不同预防方式对比

    作者:薛莲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组、舒芬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诱导及术中维持相同,其中右美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 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舒芬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对照组诱导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记录不同时间点MAP、HR、Sp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躁动程度、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组和舒芬组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和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静注均能稳定全麻苏醒期患者血压、心率,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术后躁动。

  • 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鹏飞

    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 ,CCS )是一组继发性的病症,在脑卒中、颅脑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现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发生后出现。脑心综合征的出现是患者中枢神经损害较重所致,往往会大幅度延长患者的治疗康复时间,预后恶化,部分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后可能直接导致猝死[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536例高危儿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王芳;时焕卿;康文清

    为了解郑州市6月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选取2011‐09—2013‐10出生的高危儿,在本院保健部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检查量表”测试,以提高后续的高危儿随访工作质量,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早期干预的方法。

  • 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于碧磬;古力巴哈尔·热孜克;杨晓红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无创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注射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7.78%,对照组为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5,P<0.05);2组治疗前后pH值、PaCO2、PaO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具有显著疗效。

  • 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智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科住院的108例老年急性脑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营养支持治疗。评估2组治疗前后体质改变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后,2组神经康复情况及整体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有积极影响,可进行临床推广。

  •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成朋贵;于海龙;高凯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42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常见问题处理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17例(40.48%),脑脊液漏4例(9.52%);电解质紊乱5例(11.9%),垂体前叶功能不足2例(4.76%),肿瘤残留6例(14.29%)。结论术前对影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充分研判,手术中操作应轻柔,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 癫痫持续状态63例急诊救治体会

    作者:李海峰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急诊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2011‐06—2014‐01共救治63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给予吸氧、防护并保持呼吸道通.的同时,以10~20 mg地西泮静脉注射,速度控制在2 mg/min ,后以50~10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缓慢静滴,12 h内滴完,根据发作情况调整滴速;同时采用100 mg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q8h ,对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取水合氯醛30~50 mL保留灌肠;对于不能控制癫痫发作者,采用0.5g硫喷妥钠+2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滴,0.2g苯妥英钠鼻饲,3次/d,同时控制脑水肿的发生,以5 mg地塞米松+250 mL 20%甘露醇快速静滴,q8h。结果63例患者中60例癫痫大发作逐渐控制,其中临床控制24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癫痫持续状态控制时间(服药到症状消失)4 h内25例,4~12 h 19例,>12~24 h内16例;3例患者虽经治疗24 h以上,症状减轻,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后死亡,其中2例死于病毒性脑炎并脑水肿,脑疝形成,1例死于脑出血并发脑疝形成。结论有效而及时的急诊救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6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

    作者:李楠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的原因,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青少年较少见[1],大脑中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0%,约50%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引起颅内血肿,75%左右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一旦破裂都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一旦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谷耀伟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抵抗力明显下降,患者住院治疗时间较长,也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几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2]。本文主要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李林山;任明亮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共检出颅内动脉瘤260个,根据动脉瘤的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200例和未破裂组60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采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 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 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 CI=1.642~11.071)、中等动脉瘤(OR=5.640,95%C I=2.331~213.640)。结论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 颅内高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 RBS I )的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辅助治疗的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管头培养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结果共检出27例CRBSI ,检出率24.1%;共检出菌株34株,其中细菌14例,检出菌株20株;真菌13例,检出菌株14株。非感染组平均年龄为(60.3±11.2)岁,低于感染组的(68.0±9.8)岁( P<0.05)。强化治疗组、留管时间<7 d组C RB‐SI均明显低于未强化治疗和留管时间≥7 d组(P<0.05或0.01)。结论颅内高压患者 CRBSI发生率高,病原菌感染中以真菌居多。高龄、置管时间长及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规范性差是诱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臂神经丛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永杰

    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甲磺酸罗哌卡因起效快、阻滞时间长等特点,常作为锁骨、肩关节、上肢及手部骨科手术的臂神经丛阻滞麻醉药物。2012‐10—2014‐10我们对80例接受择期锁骨、肩关节等上肢手术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臂神经丛阻滞麻醉,现报道如下。

  • 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树祥;王景春;崔杰;贾济;乔柏林;王启华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危急重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极高。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部位,约占脑出血的60%左右[1]。外科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2]。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分为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手术2类,其治疗利弊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争论探讨的焦点[3]。本研究抽选15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大骨瓣和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探讨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 热性惊厥发作与小儿体内血清铁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松江;李怡静;何宏蕴;李相磊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与体内血清铁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3—2013‐08在开封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23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发热(无惊厥)就诊的患儿112例,检测2组受试血清铁蛋白(S F )、血红蛋白(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平均28.7μg/L ,对照组为32.9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HB 102 g/L ,对照组115 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游离 PEF 48.8μg/dL ,对照组46.7μg /d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发作患儿存在SF、HB浓度降低,提示低铁状态可能是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

  • CT和MRI诊断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承;王琰

    目的:探讨CT 与MRI检查对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pPNETs患者的CT与MRI检查资料,比较CT、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pPNETs位于肌肉18例,盆腔6例,胸腔3例;术前C T、M RI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5.56%,误诊率为44.44%。C T平扫显示肿瘤密度类似于相邻肌肉组织,经增强扫描可见中等以上强化,经双期增强扫描可见进行性不均匀强化。M RI检查在 T1 WI上为不均匀略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为不均匀略高或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可见显著不均匀强化。结论 pPNETs具有特征性CT和MRI征象,CT和MRI检查对于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丽霞;朱俊敬;张琛

    年龄未满18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之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与成人期精神分裂症不同[2],近年来国外的大量研究偏重于影像和药物治疗方面,关于国内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少年期与成人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差异,一定程度上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分析

    作者:耿炯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4例患者,其中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中破裂8例,破裂率23.5%,其中6例经及时抢救恢复健康,1例术后重残,1例术后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充分开放脑池,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运用显微技术可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几率及患者预后。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红

    目前,用于评估昏迷患者脑功能及预后判断的项目有GCS、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方法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但由于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植物状态和死亡的预后评估缺乏特异性[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评估脑干功能、脑干轻微损伤的敏感度极高[2]。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能够反映大脑半球及丘脑功能变化,可经过感觉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生理传导展现受损部位的神经功能改变[3 ]。为提高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我院应用BAEP联合SEP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NOS 及 NO 在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中的作用

    作者:张文渊;李远航;姜翠菊;殷亚磊;蔡永明

    目的:研究NO及NOS在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中所起的作用或影响。方法选取5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其中29例为单纯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A组),29例为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B组),分别抽取A、B 2组的中耳积液,试剂盒检测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探讨NO及NOS在分泌性中耳炎导致感音神经性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 A组中耳积液中NO含量为(138.71±40.98)μmol/L ,NOS的活性为(74.28±27.00)U ,B组耳积液中NO含量为(176.18±42.68)μmol/L ,NOS的活性为(98.78±30.02)U ,B组NO含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活性比较,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及NOS在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感音神经性聋的炎症病理发病过程。

  • 不同治疗方法对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白晨平;庞悦平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损伤。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沿桡神经沟贴近骨干向下走形,因而发生在此段的肱骨骨折易导致桡神经损伤。文献[1]报道,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1%~12%。目前,对于此类损伤的治疗方式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笔者对我院部分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 首诊眼科的颅内肿瘤32例诊断分析

    作者:袁超峰;陈刚;马成霞;张翠芳

    颅内肿瘤未累及视路或累及初期视功能损害常不明显;亦或同时伴有眼部疾病,导致视力障碍、视野损害的不典型,造成眼科医师不易察觉而漏诊。颅脑肿瘤患者眼部表现常早于全身症状,患者常先就诊于眼科。本文回顾分析32例首诊于眼科而终被诊断为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循证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林鹏辉

    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疾病,是以震颤、僵直、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约有170多万患者。帕金森病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明智、审慎和准确运用现有的基础知识和科研结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和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经过综合思考,综合评价,选用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佳的护理[1‐2]。近年来,我科将循证护理的理念应用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护理中,重建了患者的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运动意念训练联合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素美

    目的:观察运动意念训练联合时间护理酸刺激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4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运动意念训练联合时间护理酸刺激诱导训练。对比干预8周后2组鼻饲管拨除率和吞咽功能。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鼻饲管拨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意念训练联合时间护理酸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患者带胃管生存的现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

  • 小儿心脏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

    作者:杨静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后易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造成脑动脉栓塞和神经细胞的病变,引起患儿脑神经不可逆受损,严重者死亡[1]。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需要进行核磁共振以及C T 扫描,同时参考典型临床症状方能确诊[2]。回顾分析我院2011‐01—2014‐12收治7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原因分析及安全护理

    作者:卢先枝;王刚成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第一位[1],是一种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几率明显增多,而术后并发症问题也随之增加。术后谵妄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之一[2],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报告,老年人住院期间的患病率为10%~40%[3]。术后谵妄可以引发跌倒、坠床、意外拔管、腹腔出血等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功能康复的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和病死率等。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纠纷,作者分析13例本科65岁以上的胃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安全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整体护理体会

    作者:郑改凡

    目的:总结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生活、用药、心理、康复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1例,好转31例,无效3例,自动出院3例,有效率87.5%。未发生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及时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效果肯定。

  • 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梅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评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伴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

    作者:盛桂兰;江震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低钾血症,该并发症极易造成患者死亡,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我院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钾症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神经内科患者潜在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分析

    作者:徐玉红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患者的潜在护理风险以及相应的护理处置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20例神经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患者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进一步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解决对策。对比2组护患纠纷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其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

  • 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

    作者:孙彩娥;申丽娟;琚冬梅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比率日益增高[1],是导致老年人精神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负担。所以,必须重视老年患者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7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探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

    作者:马跃瑞

    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因此,争取抢救时间,积极观察病情,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积极意义[1‐2]。本文分析我院急诊救护的59例脑出血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史新艳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小组动态管理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3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由护理小组实施动态健康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临床指标及糖尿病足患病率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干预1 a后,体重指数(28.4±3.3比25.2±2.5)、腰围(88±9比81±8)、平均动脉压(113±13比96±14)、胰岛素抵抗指数(5.7±1.5比2.9±1.7)、糖化血红蛋白(6.9±0.7比5.5±0.8)、低密度脂蛋白(3.7±0.6比2.3±0.9)较管理前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增高(2.1±0.4比1.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周围动脉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小组为基础的团队动态管理模式可对糖尿病足人群实施有效管理,更好干预危险因素,临床指标好转,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控制。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左宁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合并偏瘫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护理8周后2组肌力恢复情况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后肌力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上、下肢肌力>Ⅱ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 医护合作方案在颅脑手术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林沫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方案在颅脑手术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医护合作方案,包括医护共同参与培训,共同决策、共同讨论差错隐患等,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医护合作方案后,医生和护士的合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结论医护合作方案可明显提高颅脑手术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医护合作积极性。

  • 功能锻炼与中医穴位按压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程俊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与中医穴位按压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联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对患者肌张力进行评级,并进行NDS、FM A、ADL评分,参数资料采用 t检验,非参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肌张力、NDS评分、FM A评分以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NDS评分、FM 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ADL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肌张力 NDS评分、FM 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用中医穴位按压,能有效提高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结核性脑膜炎护理对策分析

    作者:秦红云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结核疾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脑膜和脊髓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本病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导致高致残及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护理作为治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本文对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分析其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 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变云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严重类型,随着近年来结核病回升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多见于儿童,诊治不及时可致患者残疾甚者死亡。结核性脑膜炎病情重、疗程长、恢复慢,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对本病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常规护理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文旨在探讨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脑梗死患者经皮胃镜胃造瘘术管饲的护理观察

    作者:王向荣

    脑梗死患者因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所导致的假性延髓性麻痹,造成患者进食或吞咽困难,临床上常采用鼻饲管对症处理,但长期放置鼻饲管增加了患者误吸风险,成为吸入性肺炎的潜在危险因素[1]。经皮胃镜胃造瘘术(PEG )操作简单,恢复肠内营养快,且相比留置胃管并发症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本科对5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 PEG ,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护理体会

    作者:马惠泉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指广泛颅脑骨折、脑挫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1]。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且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有效的救治是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实施护理措施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面精心护理不仅可提高治愈率,还能尽量避免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对我院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王娟;赵瑞霞;云海丽

    目的:分析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70例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情绪状态、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更好配合手术治疗,融洽护患关系。

  • 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护理体会

    作者:刘燕侠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以及各种形式的外伤等。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等。发病急骤,预后较差,致死率及致残率高[1]。我院对2012‐01—2014‐09收治的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SA H 护理 自发性
  • 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孙淑玲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由于许多情况都会对女性的内分泌造成影响,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过剩,终致使子宫肌瘤的发病数量逐年上升[1]。针对上述现象,我院采用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 早期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康复认知的影响

    作者:乔丽

    目的:探讨早期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属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认知水平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照顾家属进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并统一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家属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属对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良肢体位摆放、正确变换卧位、被动活动各关节、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平衡、跨步训练以及正确落实并发症预防的各项措施方面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主要照顾者的康复认知水平,有利于家属配合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增强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部肿瘤放疗诱发癫痫的临床护理对策

    作者:马艳会

    目的:探讨脑部肿瘤放疗诱发癫痫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以脑部肿瘤切除术结合放疗治疗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头部固定护理,针对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对抗护理、用药指导及饮食护理等措施,比较2组护理后癫痫的发患者数及发病率。结果对照组癫痫中重度发作46例,轻度发作25例,未发作19例;实验组癫痫中重度发作11例,轻度发作15例,未发作64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脑部肿瘤放疗诱发癫痫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 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心得体会

    作者:马玲;张勇;杨靖;闫翌君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患的病人,病情严重者表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自理能力。部分病人不仅不承认有病,还可能伤害自身或危及家属和社会。只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才能阻止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1]。精神科护理实际工作中除了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外,重点是对病情的观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和不同疾病各种症状的护理。因此,将实习护士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精神科护士至关重要,现将工作中体会与大家分享。

  • 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作者:戴海峰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探讨应用甘露醇的时机。方法选择85例幕上性非丘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0例在发病24 h内应用甘露醇125 m L静滴,q6 h~q12 h ,45例在发病24 h内不应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结果发病24 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6例,未用甘露醇组3例,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小到中等量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开始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加重病情,而24 h后开始使用甘露醇则血肿扩大较少,故脑出血早期不可盲目、仓促地使用甘露醇。

  • 首选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万顺;平菊梅

    癫痫是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可影响精神和智能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 )商品名开浦兰,是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自2007年3月在中国上市以来广泛用于临床。在中国,LEV适应证为4岁及4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癫痫单药及添加治疗。亦有文献报道LEV用于治疗<4岁的患儿[1]。为探讨LEV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应用L EV治疗儿童癫痫,进行3个月以上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 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

    作者:王勇健;高海龙;张蕴玑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96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仍具有攻击行为的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原方案继续治疗,观察组在原方案治疗基础上合用丁螺环酮,4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群中的激活性及攻击性两个因子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总有效率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评定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继续治疗4周后,2组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群中的激活性及攻击性两个因子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螺环酮治疗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神经性耳痛

    作者:马海花;齐辉

    目的:探讨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神经性耳痛的疗效。方法奥卡西平组口服奥卡西平600 mg/d ,2次/d;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PFNS治疗。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和2周分别评估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PI。结果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联合治疗组明显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用奥卡西平组。结论局部外周神经刺激联合奥卡西平可明显缓解难治性神经性耳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乌拉地尔和硝普钠在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中的降压效果

    作者:郭吾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高,高血压急症作为临床急诊科常见的疾病,逐渐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1]。资料显示[2],目前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2亿,其中接近1%会出现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患者病情急,预后较差,一旦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死亡。本文采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现报告如下。

  • 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汪峻羽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于臂丛神经阻滞10 min后,治疗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2组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10 min后(T1)、静脉给药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 T1时,2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T5时,治疗组MAP分别为(70.4±12.2)mmHg、(68.7±10.4)mm‐Hg、(68.9±13.2)mmHg和(75.6±12.4)mmHg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T2~ T5时 HR显著降低(65.2±13.1vs 82.4±11.6、62.3±11.6vs84.7±10.2、64.5±10.8vs83.2±13.5和74.2±15.6vs82.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2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辅以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松;刘凤霞;曹郑霞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ON)是指累及视神经急性或亚急性的炎性脱髓鞘眼底病变,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早期即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常为多发性硬化的首发表现。该病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病势急剧,严重者可无光感,致盲率较高。O N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40岁以下发病者占86%[1]。本文分析甲强龙和地塞米松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联合治疗癫痫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镇;赵建中;程蕾

    癫痫(epilepsy ,EP)是神经科常见的慢性临床综合征,困扰着全世界约1%的人群,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但其发病机制都是反复发作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长期、频繁或严重的痫性发作会进一步致脑损伤,甚至可发展为持久性神经精神障碍[1‐3]。近年来,随着动态脑电图的开展,痫性发作的漏诊率已大大降低,但癫痫的药物治疗仍然许多问题亟待解决[4]。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的出现,更是对传统抗癫痫药物的挑战,癫痫的药物治疗方法也推陈出新。本文采用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联合治疗癫痫,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强;朱红灿;赵鹏;郑亚珂

    目的:探讨恩他卡朋对PD患者剂末现象影响。方法选择40例出现剂末现象的PD患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普拉克索组和恩他卡朋组,入选患者治疗8周,分析恩他卡朋对PD剂末现象的疗效。结果恩他卡朋组疗效(90%)高于普拉克索组(60%) ,U PDRSⅡ评分低于普拉克索组,关期时间短于普拉克索组;恩他卡朋组异动症时间(2.3±0.6)h ,低于普拉克索组的(2.7±1.0)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卡朋能够延长患者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改善剂末现象开期运动症状。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慧艳;张占强;王会芳;李彦;郭立军;谢志领;韩杰;王海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遗留的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吞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成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80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为8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 介入治疗对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姜海波;曹辉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2组NIHSS、MMSE评分变化,脑卒中和死亡事件。结果2组的NIHSS评分变化总体趋于降低(P<0.05)。1、3及6个月观察组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MSE评分变化总体趋于升高(P<0.05),入组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S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康复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莫海燕;张倩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NES、hs‐CR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hs‐CRP(高敏C反应蛋白)、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血小板膜FasBcl-2阳性表达与预后

    作者:陈海英;张延华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治疗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Fas、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普通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3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2组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Fas及Bcl‐2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as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治疗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青;王玲;陈四华;杨志强;潘永利;李伟;龚建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对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40例未经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评估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并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6 h、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实验组的BI和Q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张学兰;尹玲玲;张静;张海波;段薇静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36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有效率75.0%,观察组为9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6.2%,观察组为5.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纳洛酮可显著提高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CT 灌注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平英;黄振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P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CTPI对脑梗死诊断情况,比较不同感兴趣区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脑动脉狭窄与CTPI检查相关性。结果(1)CTPI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镜像区比较,病变部位CTPI参数CBV、CBF显著降低,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26例存在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20例,包括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4例,大脑中动脉8例;多发狭窄6例;(3)CTPI阳性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责任血管一致者比例为86.7%。结论 CTPI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脑内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责任血管,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

    作者:廖品君;王科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病时间<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60例(观察组)应用rt‐PA (总量为0.9 mg/kg ,单次计量大为50 mg)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6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5000 IU达肝素钠,1次/d ,连续治疗7 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14 d、3个月2组NIHSS评分,回访调查治疗3个月后2组的BI值、继发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 P<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 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 h内及时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爱群;陈略;朱瑾华;朱飞奇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通过随访,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是否死亡作为预后观察事件,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造成死亡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0.0%,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根据TOAST分型,心源型脑梗死及不明原因型脑梗死各有3例死亡,病死率分别为30.0%、37.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全部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溶栓后的病死率高于没有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心源型脑梗死及不明原因型脑梗死病死率高,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较好。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安红霞

    随着医学的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mia ,Hhcy)成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大家的公认。目前,H hcy在心血管领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分析

    作者:娄渊芬;杨陆霞

    目前,急性脑梗死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和沉重负担。我科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梗死病情评估的作用

    作者:韩秋云

    动脉硬化现已被认为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进一步确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与正常人对比,现分析如下。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秦虹霞;陈亮;张向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经颅脑M RI或DW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