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异氟醚对胶质瘤 C57B L/6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作者:胡骕;彭彪;罗冬冬;赵海林;李丹;贺颖芳

    目的:探讨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对胶质瘤C57BL/6小鼠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采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技术进行U251胶质瘤细胞植入造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造模成瘤与异氟醚干预后作用;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查核转录因子-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20天实验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1.2±0.5mmvs1.7±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病理表现提示实验组稍好于对照组,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实验组TNF-αmRNA表达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IL-1β与IL-6表达量亦相对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κBp65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0.323±0.011vs0.512±0.016),但仍然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能够抑制胶质瘤的快速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p65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组织T辅助细胞炎症因子,起到负调控NF-κB的活化作用。

  • 河南省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效果分析

    作者:黄圣明;郑春玲;李宏超;李永昌

    目的:对河南省召陵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部分农村符合标准的惊厥性癫痫患者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管理、随访,并用苯巴比妥进行规范化免费治疗,分析治疗管理率、退出治疗原因、治疗剂量及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率为52.60%,退组45例,死亡4例,服药剂量以90 m g/d及120 m g/d为主,治疗显效66.01%,有效26.12%。结论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各级级卫生人员癫痫防治水平,使癫痫病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 青年和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何川;陈慎之;潘建南;汪永强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62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142例与中老年组(>45岁)220例。探讨2组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于治疗结束后1a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死亡情况、有无残疾、有无复发脑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高血压是发生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中老年组脑出血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与脑部动静脉畸形,中老年组患者脑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基底核区,其次是丘脑。中老年组预后情况较差,病死率、残疾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复发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是各个年龄阶段造成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脂与高NIHSS评分是中老年组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后主要与年龄有关,年龄>45岁是导致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 抗胆碱酯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

    作者:王昆祥;杨慧;孟淑红;张春野

    目的:观察抗胆碱酯酶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80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治疗,B组采用硫唑嘌呤+溴吡斯的明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眼球活动障碍改善情况,治疗前后AchR-QM、AchR-HM 滴度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87.5%,B组总有效率6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P<0.05)。A组治疗后患者眼球活动受限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chR-QM、AchR-HM滴度显著低于治疗前,A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眼球活动障碍。

  • 颅内不同等级的星形细胞瘤诊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志良;徐炎华

    目的:研究颅内不同等级的星形细胞瘤诊治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对本院于2014-01—2014-12收治的7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脑原发性星形细胞瘤中的DNA-PKcs、bcl-2、cyclinG、p53、MDM2的表达检测数据进行收集,研究不同等级的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A-PKcs、bcl-2、cyclinG、p53、MDM2表达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瘤中检测值与血液中检测值存在正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和治疗效果判定依据,且依照出院时相关物质检验为依据的预后结果更为准确,具有更好的预后参考指标价值,且本研究中的预后准确率为94.12%,常规预后准确率为64.71%。结论 DNA-PKcs、bcl-2、cyclinG、p53、MDM2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不同等级的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依据,并且可以根据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作为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李伟周;黄渊炳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脑水肿面积、神经功能及自由基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脑水肿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脑水肿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 NO、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显著缩小脑水肿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品管圈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改善作用

    作者:宋怡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的改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选定主题,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并根据原因制定计划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疾病认识缺陷及药物不良反应缺陷从圈活动之前的51.47%下降为圈活动之后的10.29%(P<0.05),神经内科院外口服抗凝药的治疗依从性从35.29%提高至圈活动后的76.47%(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外口服抗凝药物的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管理能力。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复发率

    作者:李燕妮;刘红丽;郭秋野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5例患者治疗无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0%,18例患者中11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7例触觉、跟膝腱反应、温度觉等症状无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复发率。

  •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对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耀荣;王东军

    目的:研究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对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8—2014-12在我院就诊的60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自身组织进行修补,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昏迷程度、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昏迷持续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203~8.538,P<0.05);术后3 d、7 d ,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293~5.681,P<0.05);观察组FM 评分、BI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24~7.685,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异物反应、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2,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修补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昏迷时间,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冠壮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04—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标本,与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标本(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男性正常组与脑梗死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比较,脑梗死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比积、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血比黏度、血沉、红细胞电泳时、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正常组与脑梗死组血液流变检测结果比较,脑梗死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比积、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血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有血液流变学改变占98.84%,其中以高压积型、高聚集型、全高型为主,正常型仅占1.16%。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改变分型以高压积型、高聚集型、全高型为主,临床特点为高稠、高黏、高凝,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全血比黏高切、全血比黏低切、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

  • 脑胶质瘤石蜡包埋组织中微小RNA-18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萍;邓飞;周薇;陶静莉;王艳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石蜡包埋组织中微小RN A-18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其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2007-05—2012-03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胶质瘤患者和24例脑组织正常患者,对其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微阵列芯片法(microarray chip)检测微小RNA-184表达,同时对胶质瘤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情况采用乘法极限估计法(Kaplan-Meier)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微小RNA-184表达下降,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其进一步验证。KPS评分、WHO分级、生存时间及复发时间与微小RNA-184的低表达显著相关。乘法极限估计法分析结果显示,微小RN A-184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微小RN A-184低表达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微小RNA-184的表达差异是预测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胶质瘤患者预后和微小RNA-184的表达密切相关,在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情况中微小RNA-184可作为独立的标志物。

  • 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林山;夏小辉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小骨窗组、钻孔组各62例。大骨瓣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小骨窗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组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2周)GCS评分和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大骨瓣组术后GCS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P<0.05),大骨瓣组术后NIHSS评分均高于其余2组(P<0.05);而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术后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骨瓣组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同时,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感染、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钻孔组(P<0.05)。大骨瓣组良好率为20.9%,小骨组窗48.4%,钻孔组50.0%,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9,P=0.001);大骨瓣组病死率为25.8%,小骨窗组20.9%,钻孔组19.4%,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7,P=0.709)。结论综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优于小骨窗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优于大骨瓣开颅术;但3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病死率上无明显差异。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患者头颅 CT 表现及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张少华;陈钢明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患者头颅C T表现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9收治的10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54)和对照组(B组,n=54)2组。B组予以常规骨瓣减压治疗,A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差异,记录其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情况;记录A组患者术后头颅CT表现。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术后GOS有效率为57.4%,显著高于B组的3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中重度颅内损伤疗效确切,能快速清除脑血肿、降低颅内压、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进;段海水;盛久灵;尹祖斌

    目的:探讨应用米氮平联合经颅重复磁刺激法(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焦虑症伴失眠症的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联合组(米氮平+ rTMS)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各100例,2组患者均治疗8周时间,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SQI量表7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PSG睡眠进程参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愈显率(47.00%)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米氮平+ 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较单用米氮平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 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朱永生;马龙;马晓珉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5—2014-05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5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后其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占36.37%,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占45.45%;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占56.37%,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占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病死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MMSE、ADL和S100B、IGF-1、TGF-β1、NSE、BDN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能力。

  • 血清VEGF水平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谭燕萍;张继平;梁慧超

    目的:探讨VEGF水平与外伤性脑梗死(TC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1—2014-12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2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2组治疗前后及不同预后患者的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VEGF水平越高随访中GOS评分越低,同时VEGF水平越高,NIHSS评分越高,神经缺损严重程度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及GOS评分水平均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 r=0.65、0.71,P<0.05)。结论 TCI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明显升高,且患者VEGF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提示VEGF可作为TCI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疾病发展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乔永洁;谢昕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15例同时期常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行颈部彩超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及斑块的位置、形态,分析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内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高于组内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不稳定性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需给予密切关注。

  • 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洪智;张翰明;马亚秋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发热、昏迷、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昏迷、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冲击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小儿智力糖浆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徐晓妮;王亚超;张苏红;王卫华;王颖

    目的:研究小儿智力糖浆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5—2014-08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方案联合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语言功能、智力恢复情况。结果语言功能:观察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7.143,P<0.05);Gesell评分:观察组粗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193~6.239,P<0.05);Bayley指数:观察组智力发展指数(MDI)、运动发展指数(PDI)评分与优良率无明明显高于对照组(t/χ2=5.293~7.956,P<0.05)。结论小儿智力糖浆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能够更为有效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患儿语言功能,促进智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全脑 DSA 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作者:王涛;张梅;步文广;康殿贵

    目的:探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2—2014-02我院收治的112例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DSA检查,并对确诊的100例患者按照就诊序列号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再次行DSA检查,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全脑DSA检查后,共126支血管病变,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6支,颈总动脉狭窄67支,锁骨下动脉狭窄15支,椎基底动脉狭窄17支,血管闭塞11支。治疗后,观察组残余狭窄中轻度43例,中度7例,重度0例;对照组轻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11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较对照组(20.00%)显著降低(P=0.031)。结论采用全脑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确血管病变位置、数目和狭窄程度,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手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超

    目的:比较高分辨M RI与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1例经M RI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142支血管)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M RI检查后7 d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查,其中67例患者(103支血管)于MRI检查前行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超声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MRI检查示重度、中度、轻度狭窄血管中检查出斑块与溃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与DS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72),超声与DSA检查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系数=0.586);MRI与超声检查对易损斑块的检出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血管狭窄程度判定、易损斑块检出方面较超声更具优势,且能够就斑块形态、成分进行分析,超声检查略逊一筹,更适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筛查。

  •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肽S的表达及对睡眠功能的影响

    作者: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崔晓萍

    目的:研究剥夺睡眠大鼠的神经肽S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共对27只大鼠进行实验,分别为CC组(正常对照组)、TC组(环境对照组)及SD组(睡眠对照组),在相应的环境中饲养1d、3d和5d,对大鼠下丘脑中神经肽S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比较。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出现体质量降低、皮毛蓬乱、潮湿无光滑。部分大鼠尾巴和爪子出现磨损,大鼠情绪烦躁不安,较容易发怒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些表现在睡眠剥夺5 d后表现得更加明显;CC组和T C组在实验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C组和T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S可能具有促进觉醒的作用,对人体的睡眠与觉醒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失眠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 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的临床研究

    作者:易静婷;刘丽群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心电图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等数据,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异常宽大 T波心电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0患者,73例脑梗死,51例脑出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118例,死亡42例。通过统计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心率、ST段抬高、ST段压低、T 波倒置、U波倒置、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出现异常Q波、室上性心律失常频率、异常宽大T波、心电图评分偏高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Q波(OR=1.777,95% CI:0.347~3.741)、异常宽大 T 波(OR=2.850,95% C I:1.173~6.925)、室上性心律失常(OR=1.664,95% C I:1.433~2.020)是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心电图异常急性脑卒中的病情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出现异常Q波、异常宽大 T波、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异常宽大T波常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 针刺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志国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患者应用针刺联合美多巴治疗的效果与特点。方法选取2012-03—2015-04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并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研究组应用针刺联合美多巴治疗,探究其效果。结果研究组帕金森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口干、便秘、失眠、恶心、心悸、异动、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烦躁、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芸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1—2013-02我院诊治的86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Hcy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血浆 Hcy浓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连波;李栋;王红艳;樊艳;李瑞娟;王妍

    目的:研究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08—2015-08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运用ELISA对2组患者的血清Hcy、TNF-α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对2组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研究组中不同类型患者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着脑梗死灶体积的增大、NDS评分的提高而提高(P<0.05)。结论血清 Hcy、hs-CRP及TNF-α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检测血清 Hcy、hs-CRP及TNF-α水平能够将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

  • 乙酰谷酰胺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德耿;叶建明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4-12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8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组)19例和观察组(门冬氨酸鸟氨酸加乙酰谷酰胺治疗组)19例,比较2组不同分期及病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期及病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构成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效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探讨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发病情况

    作者:谢昕;乔永洁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院体检中心的老年受检者386例,年龄均>65岁且自愿参加研究,统计其代谢综合征及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本组386例老年受检者中代谢综合征共143例(37.05%),脑卒中72例(18.65%)。本组受检者中年龄在75岁以上、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脑卒中与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受检者(P<0.05)。结论老年体检人群中高龄及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并发脑卒中,需要针对性。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薛森新;周伯荣;宋成宪;邓燕华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比浊法测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前及服用2周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将病例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 ,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clopidogel sensitivity ,CS)组。比较CR组和CS组相关的临床数据,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CR组54例(23.68%),CS组174例(76.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5)、血小板数量(P=0.012)、中度颈动脉狭窄(P=0.034)、性别(P=0.049)和糖尿病(P=0.032)在CR组和CS组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4)、血小板数量(P=0.025)、糖尿病(P=0.026)、中度颈动脉狭窄(P=0.002)是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中度颈动脉狭窄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梁慧超;谭燕萍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4-11收治的169例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总结颅脑创伤后影响动脉和静脉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瞳孔散大、中线移位≥10 mm、环池消失、GCS评分≤8分、合并伤及低血压是动脉性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合并伤、大脑浅静脉损伤及D-二聚体值增高等是静脉性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压和瞳孔散大是导致动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是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血压和瞳孔散大是导致动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静脉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作者:孙勇;张佳栋;梁庆华;史锡文

    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其致死、致残率均较高,而颈动脉狭窄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0%~40%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从长期效果来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闭塞有效预防了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09—2016-03我院4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宗海亮;何晓光;尚明;马冲;曹垒;明兴;许洪升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远期生存率。结果(1)手术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029~8.583,P<0.05);(2)神经功能: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5.982~6.872,P<0.05);(3)炎症因子: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PCT、IL-6、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982~9.392,P<0.05);(4)远期生存率:2组3 a、5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22% v s 66.67%,50.00% v s 44.44%;χ2=0.111~0.131,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龙振钊

    目的:分析研究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美多巴和联合普拉克索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06—2015-12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美多巴治疗,观察组使用美多巴和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1周后开始,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与对照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使患者拥有健康治疗心态,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慈宽;周伯荣;廖剑锋

    目的: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患者的阿司匹林(ASA )抵抗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资料和参考指标。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6例,采用比浊法(LPT ),以“ADP诱导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判定阿司匹林抵抗,并按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半抵抗组(ASR)、敏感组(A S )和正常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及糖尿病、既往脑梗死史。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各亚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或腔隙性梗死(LAA)较正常组有差异,其中糖尿病(OR=13.297,95% CI 2.422~72.984,P=0.003)、既往有 TIA史(OR=5.019,95%CI 1.026~24.538,P=0.046),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与糖尿病、既往有 TIA史有关,其中糖尿病与AR关系密切。

  • 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Hcy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永;王金福;陈洋

    目的:观察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 Hcy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高 Hcy水平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Hcy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内皮素(ET)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Hcy水平、血清NO水平、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5.146、-11.405、15.493,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26.364、10.550、-15.181,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2.802、16.870、-22.181、-11.871,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7.798、10.516,P<0.05)。结论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ACI ,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 术前脑血肿扩大对脑出血微创手术预后再出血的影响

    作者:孙晓东;贾继明

    目的:观察术前脑血肿扩大对脑出血微创手术预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2—2015-03我院脑外科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头部C T确诊,将无血肿扩大48例患者为对照组,有血肿扩大52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均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9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3个月、9个月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观察组显著减小(P<0.05)。术后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36.54%,较对照组20.8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4.23%,较对照组25.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但术前脑血肿扩大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由于样本量较少尚不能确定对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左乙拉西坦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西阳

    目的:探析左乙拉西坦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5-06收治的81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比较2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发作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均降低,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发作频率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不同类型癫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37/41 ),对照组为72.5%(29/40 ),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13/41 ),对照组为25.0%(10/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在不同类型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大幅降低发作频率,利于强化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可长期用药,值得推广。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及治疗研究

    作者:张辉;赵丽娜

    目的:本文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行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12-05—2014-11诊治的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恩必普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的MMSE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及氧化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忆能力评分、注意力评分及计算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对照组( P<0.01),血清中炎症因子IL-1、IL-2、IL-6、IL-10及 H s-CRP、PTN和 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且CAT、SOD和GSHp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经恩必普治疗后上述异常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恩必普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可以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相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81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喜文

    目的:分析腔隙性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M RI或者头C T确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通络中医方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9.7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2.11%(P<0.01);在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上,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4 d、21 d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2组间治疗后7 d、14 d、21 d存在显著差异( P<0.01);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上,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7 d、14 d、21 d存在显著变化(P<0.01),2组间在治疗后7 d、14 d、21 d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全血黏度上,2组治疗前后均存在变化(P<0.05),在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研究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28%(7/43),研究组10.53%(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通络中医治疗能显著改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 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建明;张诚

    目的:比较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BG H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100例 HBG 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锥颅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及术后血肿清除率、复发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手术失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0%)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术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ADL Ⅰ级~Ⅲ级)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锥颅引流术相比,HBG H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后的血肿清除效率更高,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预后更佳,值临床推广。

  • 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洪永锋;吴建贤;刘奕;沈显山;阚秀丽;徐军;姚余有

    目的了解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入传统保守疗法组(A组,19例)或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组(B组,22例)。A组综合采用健康教育、体位疗法、药物(脱水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药),及颈部超短波、蜡疗、牵引(均1次/d ,20 m in/次),必要时佩戴颈托固定;B组在传统保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1)沉肩自我拔伸颈椎;(2)颈后伸等长抗阻;(3)颈向健侧等长抗阻;(4)患侧耸肩抗阻;(5)患侧上肢负重上举;其中(1)、(2)项运动为二选一,(3)、(4)、(5)为必选运动;动作(3)需坚持≥1个月,其他运动均应永久性实施。患者住院治疗10~15 d。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评估、麻木程度通过患者自述方法获得(分为严重、明显、轻微、无麻木);出院时评估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或不满意);出院后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复诊调查有无复发。结果 A、B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VAS得分、麻木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疗效、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随访,A组5例26.3%复发,B组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无论传统保守疗法还是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以获得显著疗效,但后者对于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痊愈,降低2个月的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但需要延长研究期限以获得长期疗效的相关数据。

  •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吕慧萍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06—-2016-06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 64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护理体会

    作者:滕薇;张克;常全胜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损伤21例(32.81%),副神经损伤5例(7.81%),下牙槽神经损伤28例(43.75%),舌神经损伤4例(6.25%),颏神经损伤4例(6.25%),舌下神经损伤1例(1.56%),耳颞神经损伤1例(1.56%)。采用药物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愈合5例,愈合率7.81%;术后6个月愈合15例,愈合率23.44%;术后12个月愈合26例,愈合率40.63%;术后24个月愈合38例,愈合率59.38%;术后5 a愈合63例,愈合率98.44%。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积极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自我管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行为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作者:张如瑞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行为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将2011-08—2012-08于我院住院的7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实施自我管理干预。采用修订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H PL P )量表Ⅱ对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责任(28.76±3.64)分、运动锻炼(20.17±4.24)分、人际关系(25.66±2.27)分及压力应对(26.74±5.18)分均较对照组(22.34±3.18)分、(19.12±2.19)分、(23.51±3.08)分、(24.37±3.16)分显著较高( P<0.05)。干预后观察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的发生率分别为8.57%、25.71%、17.14%均较干预前77.14%、71.43%、54.29%及对照组干预后31.42%、51.43%、40.00%显著较低( 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超早期胃管置入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侯佳娴;辛志芳;王婵

    脑卒中是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急性期常因昏迷、延髓性麻痹而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不能自行进食,为避免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及增强机体抵抗力,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置管时间在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72 h ,孔敏[1]采用早期鼻饲,赵晓丽等[2]报道急性卒中患者通常在发病后24~72 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避免呛咳,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我科自2015年以来,对重症脑卒中的患者施行了超早期胃管置入,对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住院时间、腰臀比等其他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现报道如下。

  • 多因素护理行为对新生儿 HIE PET/CT 标准摄取值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安敏;刘兰;朱艳;程锦楠

    目的:探讨多因素护理行为对新生儿HIE PET/CT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HIE 15例,均行PET/CT检查,比较不同胎龄、不同HIE严重程度、不同的血中葡萄糖水平患儿SUV水平的差异,进而根据SUV水平差异分析新生儿 HIE PET/CT检查过程中多因素护理措施。结果胎龄≥37周新生儿的SUV均较胎龄≤34周患儿显著增高(P<0.05),较34~36周患儿略微增高,除颞叶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 HIE患儿SUV均显著低于轻度、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SUV略低于轻度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2.2~2.5 mmol/L与4.8~8.3 mmol/L患儿SUV均显著低于2.5~4.8 mmol/L患儿(P<0.05),二者SUV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胎龄、病情严重程度、血糖等因素可影响新生儿 HIE PET/CT检查的结果即SUV ,在PET/CT期间应给予患儿更优化和规范的多因素护理行为如体温护理、按胎龄和体质量预订剂量抽取药物、血糖护理康复训练指导护理等进行干预配合,进而提高H IE诊断准确性和稳定性。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临床营养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马君芳;张玉琴;陈若琨

    目的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临床有效营养治疗方式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5-03收治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39)与B组(n=38)。A组采取术后早期生态营养治疗,B组喂养方法与A组相同但不喂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2组营养治疗后S-Ig A水平与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A组营养治疗1周、2周、3周、4周的S-IgA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拒食、腹泻、腹胀、胃内容物反流、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予以生态营养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利于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减少肠道功能紊乱,值得临床推广。

  • 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剖宫产术后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

    作者:张红娟

    目的:探讨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术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的个案分析,病史询问,相关检查,及癫痫发作时采取的正确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治疗下,患者病情好转,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癫痫合并妊娠患者在剖宫产术后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母子均平安健康出院。

  •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云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栓塞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NFA评分高于实验组,且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栓塞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基本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心理护理对 ICU 清醒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作者:黄超霞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IC U清醒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2016年采用心理护理前后清醒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85例,其中非计划拔管10例,非计划拔管率11.76%。心理护理组90例,非计划拔管3例,非计划拔管率3.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降低IC U清醒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率。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梁素娟;马佳丽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结果64例患者中,面神经损伤21例(32.81%),副神经损伤5例(7.81%),下牙槽神经损伤28例(43.75%),舌神经损伤4例(6.25%),颏神经损伤4例(6.25%),舌下神经损伤1例(1.56%),耳颞神经损伤1例(1.56%)。采用药物及心理护理等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愈合5例,愈合率7.81%;术后6个月愈合15例,愈合率23.44%;术后12个月愈合26例,愈合率40.63%;术后24个月愈合38例,愈合率59.38%;术后5 a愈合63例,愈合率98.44%。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神经损伤中,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早期积极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尹素君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4—2015-09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范亚硕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6收治的13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门制定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比较2组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及2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7.64±2.07)分、(3.26±0.25)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卧床时间为(6.78±2.29)d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ADL评分及FMA评分分别为(87.66±24.03)分、(53.87±20.98)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根据脑卒中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评价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杜婧

    目的:探讨对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82),对照组采取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苷肌肽联合注射用纤溶酶,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分析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作者:林建锋

    目的:观察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4-12126例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控制率。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恶化情况。

  • 早期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作者:高文丽

    目的:探究早期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5-01间在我院诊疗的9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多巴胺和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DQ值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6、9、12、15个月2组患儿DQ值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儿治疗后6、9、12、15个月DQ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15个月后实验组患儿适应性、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语言、大运动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可以促进其神经行为的发育。

  • 观察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高岭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03—2015-091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6例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为研究组,余56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82.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T值、NBNA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普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萘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聂靖炜;轩林

    目的:多萘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176例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奥氮平,观察组使用多萘哌齐联用奥氮平干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评价量表(MMSE)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观察并记录总有效率,头晕、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ADL评分(80.21±9.62)分高于对照组(71.23±10.21)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萘哌齐联用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比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 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杨利革

    目的:探析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3—2015-03收治7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认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米替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 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抑郁症状改善更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32/39 ),高于对照组57.9%(22/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2,P=0.02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3/39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042,P=0.081>0.05)。结论三环类抗抑郁药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意义对于疾病治疗有明显积极作用,抑郁症状缓解幅度更大的同时也利于后期康复进程,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 尼麦角林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东亚;杨苗苗;杨改清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尼麦角林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03—2015-06在我院治疗的60例血管性痴呆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尼麦角林,观察组联合服用尼麦角林及盐酸多奈哌齐,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ADL及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尼麦角林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贾成銮

    目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2组患者各项血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魏建华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01—2014-07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随机法分为联合组( n=62)和对照组( n=62) ,对照组静滴醒脑静,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用药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水平、不良反应率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5.5%高于对照组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NIHSS评分均降低,MMSE、WMS评分均明显上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用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W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率9.7%低于对照组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水平,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预后好。

  • 观察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邱海军;马海朋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13-10—2014-10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使用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丁苯酞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及MoCA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MoCA评分[(7.25±3.18)、(86.13±9.37)及(23.52±4.1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间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龙彬;徐永申;翟艺宗

    目的:探讨间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2—2016-02收治的48例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按计算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根据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实施椎体减压以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JO 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间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JOA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疗效分析

    作者:史锐敏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入院后虽经常规治疗,但病情仍然继续进展恶化,导致患者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我院1a来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励国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5-06本院诊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采用常规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54例为研究Ⅰ组,其余66例采用强化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54例为研究Ⅱ组,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Ⅰ、Ⅱ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2.59%、96.97%均显著高于76.00%( P<0.05),且研究Ⅰ、Ⅱ组在治疗后3组炎症因子(hs-CPR、MMP-9及IL-18)均明显改善基础上,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研究Ⅱ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且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与研究Ⅰ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诊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20 m g强化剂量治疗更佳。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 P)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变歌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 P )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02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脑梗死面积分为严重梗死组(A组,n=30,梗死面积≥15 cm2)和非严重梗死组(B组,n=68,梗死面积<13 cm2)。2组患者均予以血浆BNP检测,详细记录并对比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入院时BN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A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显示血浆BNP检测水平≥610.32 pg/mL可作为严重梗死(梗死体积>13 cm2)的预测指标,敏感性为95.96%,特异性为78.63%。结论临床可将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作为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有效手段,提高诊疗效率。

  •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作者:叶作龙;汪祖强

    脑卒中是造成居民死亡和致残因素,每年100万患者中死于脑卒中,是心脏病的3倍以上[1]。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是造成脑卒中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两种发病机制不同的脑卒中类型。本研究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维化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总结影响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展组早期不合理降压占45.83%,非进展组占15.28%;进展组早期发热占31.25%,非进展组占13.89%;进展组A R占71.43%,非进展组A R占26.39%。进展组早期不合理降压、早期发热及AR比例均高于非进展组,且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GLU (空腹血糖)实验室指标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59例,女占61.22%,吸烟占42.86%;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71例,女占39.44%,吸烟占21.13%。AR平均血小板(PLT)计数为(191.52±31.67)×109/L ,AS组 PLT 为(176.25±30.25)109/L。AR组女性比例、吸烟比例及PLT明显高于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不合理降压、发热及WBC、CRP、GLU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性别、吸烟史及PLT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

  • 平足穴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春娅;孟庆凯;韩增菊

    目的:观察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12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的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腓肠肌的肌张力及结合足背屈角测量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尖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足穴与承山穴药物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分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献忠;冯谢琳

    目的: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期差异。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3组血脂、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及特点。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TG、LDL-C、V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HDL-C、Apo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 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3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 PreβLP1、PreβLP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βL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P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谱较健康人群改变显著,临床检测血脂、血清脂蛋白谱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分析

    作者:邢松丽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08—2015-08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失语症分为失语组(n=48)及未失语组(n=30)。2组均结合实际病情予以救治,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失语症与认知功能测评结果。结果失语组肺部感染率为22.9%(11/48),未失语组为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语组CRRCAE总评分为(85.6±10.1)分,低于未失语组(102.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障碍发生率为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逻辑思维组织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失语患者往往认知功能更差,尤其时定向力认知,这一发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信息,利于预后的改善。

  • 不同全麻方案在小儿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巧松

    目的:分析不同全麻方案在小儿颅脑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05—2014-05收治的小儿颅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氯胺酮组6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诱导,七氟醚组60例,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比分析2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七氟醚组患者麻醉诱导平均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均显著优越于氯胺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插管前后和入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前后HR、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因麻醉导致重症严重不良反应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发生。结论对于小儿颅脑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诱导麻醉能够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平稳手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的HR、MAP、SpO2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儿情况应用于手术全麻诱导。

  • 腰椎骨折压迫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谷韶平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03—2015-03本院收治的10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伤后72 h内入院,n=52)与对照组(伤后72 h后入院,n=54)。2组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优良率100.0%(5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椎管容积、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术后恢复效果。但早期手术所需手术时间较长,且术中出血量多。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时机,以提升临床效果。

  • 红外治疗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金风;袁举

    目的:观察分析红外治疗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血糖控制、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红光红外治疗仪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治疗前后震动感觉阈值变化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震动感觉阈值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震动感觉阈值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联合红光红外治疗仪能显著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颜昌云;朱志刚;唐云宏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1—2015-04在我院就诊的1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中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检测患者发病24 h内Hcy、hs-CRP、Fib水平;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随访1 a ,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中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Hcy、hs-CRP、Fib水平依次升高(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Hcy、hs-CRP、Fib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0.31、0.43、0.29,P<0.05;复发患者Hcy、hs-CRP、Fib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 Hcy、hs-CRP、Fib水平能很好的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三者水平的提高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 比较C 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薇

    目的:探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H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3—2012-0372例H I患者的C T与M RI诊断表现,比较C T与M RI对 H I不同出血分期、不同出血部位、病灶大小、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及检测所需时间。结果 M RI检出率(86.11%)高于C T (59.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 RI幕上出血检出率65.28%,幕下出血检出率15.28%,高于C T的16.67%、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的病灶(9.02±4.31)mm小于CT(12.12±4.89)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0.71±0.42)d短于CT(1.45±0.51)d ,检测所需时间(20.06±6.18)min长于CT(9.35±4.67)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 HI的灵敏度比CT高,能判断出血分期、出血部位,可发现亚急性、慢性出血,缩短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但检测时间稍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CT MRI 出血性脑梗死
  • 肢痛性癫痫13例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许卫君;吕莉慧;葛慧琍

    目的:探索肢痛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防止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误诊病例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末梢神经炎2例,生长痛2例,还有腰椎病、脉管炎、神经官能症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关节痛4例,双膝关节痛、足趾痛、肩关节痛、腕关节痛、左手左足痛、双足尖痛、左小腿痛、四肢关节痛、四肢末梢痛各1例。所有病例经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放电,给予抗癫痫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尤其是非神经科医生,应提高对肢痛性癫痫的认识,全面采集病史,详细了解发病过程,发作特点,及时选做脑电图检查,以便提高肢痛性癫痫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 癫痫 肢痛性 误诊
  • T GF-β1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延朋;刘丽娜;尹先哲

    目的:检测转换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提示 TGF-β1的表达量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的组织中明显增加。结论 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细胞含量的多少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 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王洪敏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 G )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03—2015-10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激素治疗、胸腺切除与否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MG危象组平均年龄(33.4±10.5)岁,显著低于MG非危象组的(38.8±1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危象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史比例分别为85.7%、57.1%、54.8%,显著高于MG非危象组的56.9%、12.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及胸腺切除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需规范激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及严格筛选胸腺切除手术指征。

  • 中年男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孔久玲

    目的:分析中年男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4—2014-04收治的280例中青年男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n=110)与中年组(年龄45~59岁,n=170),分析其一般资料,总结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2组住院病死率及随访1 a病死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史、血糖及NIHSS评分为中青年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中年组脑出血部位多分布于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叶,但青年组脑叶及脑室出血率高于中年组(P<0.05),而中年组基底节区脑出血率高于青年组(P<0.05);中年组住院期间病死率11.76%,1 a为37.06%,均高于青年组(P<0.05);年龄、血糖、NIHSS评分则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血糖显著上升且神经缺损症状较明显的中年男性脑出血患者,其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更大。

  • 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付徐伟;岳慧丽;李文战;常留军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神经梅毒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24例神经梅毒患者中实质型4例,间质型20例。所有患者均经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显示为阳性,经脑脊液TPPA、RPR检查显示为阳性20例。神经梅毒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样,但无显著特征。结论神经梅毒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对其进行血清及脑脊液的RPR 、T PPA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 分析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李乔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90)给予常规治疗+ nCPAP治疗,观察组(n=90)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PSG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对照组略优于观察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2组神经系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CPAP与高压氧均是治疗脑梗死合并OS‐A HS的有效方法,但高压氧在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富国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并明确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3—2016-03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切除的对照组(55例),与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术的观察组(55例),比较2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并分析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1.82%),并发症1例(1.82%),无喉返神经损伤54例(98.18%);对照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8例(14.55%),并发症9例(16.36%),无喉返神经损伤47例(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术的损伤情况明显高于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术(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方式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显著。结论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未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术的损伤情况明显高于显露喉返神经切除术,手术中需要重视对喉返神经的保护,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 探讨血钠水平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影响

    作者:丛伟;朱连英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 U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266例,按是否发生高血钠症,分为高血钠组(64例)和非高血钠组(202例)。制定“高钠血症相关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记录患者的血钠浓度、患者出院时的转归情况(死亡与否)。结果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钠血症组死亡43例,病死率为67.19%,非高钠血症组死亡86例,病死率为42.57%,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高钠血症组患者依据血钠浓度分为145~155 mmol/L组,156~165 mmol/L组,166~175 mmol/L组和≥176 mmol/L组。随着高钠血症组患者血钠水平升高,病死率升高。结论高钠血症组的病死率高于非高钠血症组,随着血钠浓度的升高患者病死率逐渐增加,高钠血症与神经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低血糖偏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林春光;黄华艳

    目的:探讨低血糖偏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3例低血糖偏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右侧偏瘫,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就诊时血糖值为0.98~2.1 mmol/L ,均立即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肌力很快恢复正常,未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低血糖偏瘫临床少见,易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医师对以突发偏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该考虑是否为低血糖偏瘫,及时作末梢血快速血糖检查及静脉血血糖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而延误低血糖偏瘫的抢救。

    关键词: 低血糖症 偏瘫
  • 颅内多发破裂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海波;张玲琼;周厚杰;郭强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发现肿瘤无复发。结论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 脑实质内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

    作者:张燕;祁佩红;尹所;徐小艳

    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间断性左侧额颞部疼痛伴耳鸣,夜间多发,行走不稳2月余。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74次/min ,呼吸17次/min ,血压149/90 mmHg ,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既往有高血压史。M RI平扫及增强:左侧额叶深部见大小约5cm×5cm×2cm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T1 WI呈等信号为主,其中间见片状高信号,灶周见指状水肿区,增强后肿块呈明显欠均匀强化,肿块边界较清晰,压迫包绕左侧侧脑室前角,紧贴左侧外侧裂池(图1~3)。

  • 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异常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作者:蒙冰;任丁;王凯华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早发现其能抑制糖原合成酶的代谢,而现在认为其还能与超过50种底物发生反应,广泛影响多种细胞内调控机制。在哺乳类动物身上,GSK-3主要有两种亚型,即GSK-3α和GSK-3β。虽然两者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但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它们两者的作用难以严格区分。GSK-3α和GSK-3β都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水平高。与大多数蛋白激酶不同,去磷酸化的GSK-3为活化状态,主要作用于静息细胞。倘若被其他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B(AKT)和蛋白激酶C(PKC)等磷酸化则失去活性。现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重性抑郁症和多动障碍等精神疾病与GSK-3活性增高有关。因此,抑制GSK-3活性已成为治疗这些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将简要论述GSK-3活性异常参与精神疾病的机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