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

    作者:伏亚红

    目的:观察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情况,以期正确认识该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狭窄部位变化情况,并选取同时期非脑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作参考,总结病因变化情况。结果在分布特点上,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占64.5%)、大脑中动脉M 1段(占50.5%)、椎动脉起始(占39.5%),与其他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起始,病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 外嚢区中量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维涛;路丕周;蔺广东

    目的:对比外囊区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行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的外囊区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为微创组,同时选取同类型行保守治疗的32例为保守组;2组均采用脑出血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微创置管外引流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P<0.05);微创组治疗后2周、4周、6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外囊区中量脑出血患者可迅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正常儿颅脑 CT 对比

    作者:刘慕松

    目的:比较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正常儿颅脑C T表现。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5-01确诊的5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行C T 扫描,比较2组C T 扫描结果。结果研究组脑白质及脑灰质CT值分别为(25.6±3.4)HU、(26.0±3.8)HU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3.3)HU、(30.8±3.7)HU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HIE患儿基底节、脑白质及脑灰质CT 值分别均明显低于轻度、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正确显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变位置及其密度,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俊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04—2014-06入住我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以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2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强度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24例(70.6%),观察组有效28倒(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嗜睡5例,头晕3例,恶心口干各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6例,头晕4例,恶心口干各2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式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异常改变。结论局部注射布比卡因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疗效,且优于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推广。

  • 硫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对比

    作者:周春

    目的:探讨硫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100 mg/d ,观察组给予硫必利2.0 mg/d ,治疗周期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2组有效率,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嗜睡、头痛、体质量下降、锥体外系反应、易怒、失眠)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15 d、30 d、60 d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4.1%,观察组为88.9%,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9%,观察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必利、利培酮均对老年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硫必利更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分析

    作者:周文;董美华;孙西周;李洪朋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对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等量(30~60 m L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近期预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远期预后,术后1周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对比2组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恢复良好率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Ⅰ级占3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4.52±1.71)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89.27±5.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近远期疗效显著。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TLRs表达及分析

    作者:刘晓红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探索免疫系统在 H I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入住我院66例H IE患儿,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3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IL-2、IL-4、TNF-α、TLR-4、TLR-9的表达水平。结果 HIE患儿IL-2、TNF-α、TLR-4、TLR-9表达增加(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明显增加(P<0.01);IL-4在重度 HIE中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免疫应答主要以Th1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TLRs可作为治疗靶点,为 HIE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前后路单一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围术期指标比较

    作者:宿显良;李晓国;赵腾飞;赵务生

    目的:分析前后路单一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围术期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10—2015-02我院就诊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行联合入路手术,24例行前路手术,21例行后路手术。观察3组术后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前后路及联合入路改善率分别为(38.76±12.24)%、(38.67±11.05)%及(37.84±1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后路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骨髓损伤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准确掌握其适应证,规范操作。

  • 额颞叶部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行为对比研究

    作者:姚志成;姜新;陈晓虹

    目的:探讨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的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高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纳入额颞叶部痴呆(观察组)与阿尔茨海默病(对照组)各3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表(MMSE)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评分对2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分别为7.46±3.03、2.80±1.05、1.78±1.25,对照组分别为4.52±2.24、1.86±2.09、1.15±1.27,差异均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情感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89%、19.44%、27.78%,对照组分别为36.11%、41.67%、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额颞叶部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认知功能以及精神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记忆障碍、注意力、语言能力以及神经行为等方面,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 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

    作者:赵年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方法对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3例血管痉挛患者,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灌注防治。结果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导丝等物理刺激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经颅内动脉灌注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9例;动脉血管灌注维拉帕米后,脑血管痉挛均得到解除,血流恢复;术中未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未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可有效解除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安全可靠。

  • 微创碎吸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泗华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救治的时间分为快速手术救治组、中期救治组以及延缓救治组,对比3组GOS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时机。结果术后1个月,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中期救治组(χ2=3.684,P=0.044),快速救治组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延缓救治组患者(χ2=7.177,P=0.007);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中期救治组(χ2=4.286,P=0.038);快速救治组术后3个月Barthel评分为优的患者比例高于延缓救治组(χ2=5.455,P=0.019);快速救治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延缓救治组(χ2=4.259,P=0.039)。结论发病6 h内对高血压导致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碎吸术治疗,患者恢复情况较好,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 X 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兴平

    目的:观察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纳入脑转移瘤患者4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仅进行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86%,对照组为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肿瘤局部复发率28.57%,对照组为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2个月、13.7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个月、1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够有效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提高。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作者:陈坚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 )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神经降压素(NT)和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PY、N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轻型脑出血组相比,中重型组NPY和NT含量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血浆NP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轻型脑梗死组相比,中重度型脑梗死患者的NPY和N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PY和NT水平均升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反映严重程度的指标。

  • 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彪;阙清松;孙军德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小脑梗死后眩晕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和单纯前列地尔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死,患者的眩晕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栗超跃;赵黎明;史锡文;裴兵兵;常运光;甘强;杜文锦

    目的:观察FⅦ基因多态性对FⅦa活性的影响,探讨FⅦ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或直接PCR方法检测 FⅦ多态性基因型。结果凝血功能障碍和正常组FⅦ基因-402G/A和IVS7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Ⅶ基因-402G/A多态性与血浆FⅦa活性有关,FⅦ基因-402G/A和IVS7多态性与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高血压脑出血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再出血

    作者:张猛;颜庆华;刘枫;黄海源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迟发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本院近2a收治的86例骨瓣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12例术后再出血中迟发出血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分级法评价:Ⅲ级1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防止术后脑组织塌陷、移位导致血管牵拉破裂和平稳控制术后血压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迟发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 阿托伐他汀对高龄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及血清 hs-CRP 水平的影响

    作者:舒华;高凤荣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龄脑梗死(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年龄>80岁的高龄C 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U=5.220,χ2=7.652,P<0.05),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仅有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915~3.622,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548~3.253,P<0.05);2组血浆 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335~3.926,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6~3.63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CI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不仅可对患者的血脂指标发挥调节作用,而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从而发挥保护脑血管功能、降低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 血清 NSE 测定在脑转移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淑琴

    目的:分析血清NSE测定在脑转移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8—2015-03于我院诊治的75例脑转移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NSE构成情况及检测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原发部位及脑瘤分级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NSE阳性率及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血清NSE阳性率及检测水平均高于其他患者,脑瘤分级较高者的检测结果高于分级较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NSE测定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与分级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 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刘东顺;张敏丽;李翠乔;司翠权

    目的:对比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6 h内的患者98例,均进行常规C T与M RI平扫,同时进行C T灌注与M RI参数分析,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C T平扫见大脑半球灰白质边界不清晰,中线结构轻度向左侧移位,脑沟回减少位;大脑半球可出现大片低灌注区。而M RI扫面可检测到异常高信号,存在低灌注区。缺血侧的CBF与CBV 值明显低于健侧,而 T T P值与M T T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与 FA 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例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24.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可发展为急性脑梗死,CT与MRI平扫的特征性不足,而CT灌注与MRI参数分析能有效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状况,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

    作者:时雷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并发CVS和无CVS患者的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血压、血脂、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237例aSA H患者中65例并发CVS ,发生率27.43%;并发CVS和无CVS患者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使用小剂量尼莫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是aSAH患者出血后并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小剂量尼莫地平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嗜烟、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升高、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较高的aSAH患者应加强早期监测,积极防治CVS的发生。

  • 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临床分析

    作者:王坚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3—2015-03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氨磺必利100~300 m g/d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20 mg/d ,共持续10 d ,不联用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采取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木僵状态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气管切开时机对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西;张耀;罗杰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时机对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04—2015-04我院收治的大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35例,晚期气管切开组45例。对于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急诊手术同时行气管切开。患者进入手术室行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医师快速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 T )。晚期气管切开组根据病情于术后2~14 d内行气管切开术,操作同上。结果35例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好转32例(91.4%),死亡3例(8.6%);45例晚期气管切开组好转出院35例(77.8%),死亡10例(22.2%);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3例(65.7%),晚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45例(100%)。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术后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 )Ⅱ~Ⅲ级25例(71.4%),ADLⅣ级7例(20%)。晚期组术后2个月ADLⅡ~Ⅲ级20例(44.4%),ADLⅣ级15例(33.3%)。术后2个月后早期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晚期组;早期气管切开组平均住院时间(34.13±6.51)d ,晚期气管切开组为(43.45±10.72)d ,早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晚期组,早期组再出血2例(5.71%),晚期组再出血5例(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好转出院率,减轻肺部感染,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风险。

  •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莎莎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63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5 mg每晚口服,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治疗前后2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MoCA评分与MBI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2组 P300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能促进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改善或延缓患者的认知损害,改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改善延迟记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分析

    作者:陈中俊;刘文广;郑金玉;左建东;李靖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取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儿童,分为高压氧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FA值的变化及治疗6月后GOS预后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有升高,但高压氧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其预后。

  • 血小板拮抗剂与阿托伐他汀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贾蕾;王娟娟

    目的:探讨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06—2014-12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颅内外动脉IM T (内膜中层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颅内外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I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改善血脂水平,减小IM T ,值得推广。

  • 异丙酚对大鼠抑郁模型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和海马Glu浓度及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

    作者:姚柱炜;蒙剑锋;栾宏权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电休克治疗后抑郁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lu浓度和 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试验选择得分30~80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给予异丙酚,C组给予电休克治疗,D组给予电休克和异丙酚注射联合处理,E组正常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处理后3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s)、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随后检测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与A组相比较,C组逃避潜伏期(s)延长、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减少,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增高(P<0.05);与C组相比,D组逃避潜伏期(s)缩短,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次)、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s)增加,海马Glu浓度和 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减低(P<0.05)。结论 ECT通过增高Glu浓度促进Tau蛋白磷酸化,影响抑郁大鼠认知功能,而异丙酚可以调节ECT引起的Glu浓度和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 基于MRI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肖小艳;侯波;肖艳;蓝江波

    目的:探讨M RI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04—2015-01我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180例,其中基于M RI诊断的患者62例(M RI组),基于M RA诊断58例(M RA组),基于DSA诊断60例(DSA组),均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以手术验证结果为准,对比3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比手术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对比3组诊出动脉瘤体积、清晰度评分、信号特征评分以及瘤颈清晰度评分、手术验证准确性评分后发现,MRI的检查准确性优于MR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清晰度评分低于DSA ,其他项目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脉瘤定位时间、术中血压控制评分、术中药物使用剂量等对比,MRI各项指标均优于M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定位时间长于D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MRA、DSA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头痛程度评分、血压、体温等对比,MRI组各项指标均优于MR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功能评分和头痛程度评分优于D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D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基本可以达到DSA的诊断水平,优于M RA ,安全性高,且术后恢复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功能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度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康复的影响

    作者:滕秀涵;于龙飞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度帕金森病痴呆(PDD )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5-01收治入院的帕金森病(PD )合并轻中度痴呆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估PD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oCA、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运动检查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运动检查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 PDD有效,且起效更快。

  • 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岩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使用超声、激光、神经肌肉电刺激(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系统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4-08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系统,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春丽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 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 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 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张婧爽;冯英璞

    目的:了解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及方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脑卒中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时的主要需求是了解病情及相关检查;住院期间的主要需求是知道介入治疗方法及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出院阶段的主要需求为用药安全及康复指导。结论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多样性,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掌握度和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 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孙炜;李瑾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12—2015-02我院脑病科收治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老年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Oxiracetam )。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和脑水肿的体积变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巴氏指数(Barthelindex ,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完成后进行组内比较,2组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或 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前MoCA、MMSE、BI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2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 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减少脑血肿和脑水肿的体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原花青素对 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小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松峰;张亚玲;张晓;师秀琴;张祥;张晓坚;程亮星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小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VE)组、PC 160 mg/kg组和80 mg/kg组等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VE组、PC 160 mg/kg组和80 mg/kg组SOD、GSH-Px水平较衰老模型组升高,而NO、NOS、MDA水平较衰老模型组降低(均 P<0.001);PC 160 mg/kg组与VE组的NO、NOS、SOD、MDA和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 80 mg/kg组SOD、GSH-Px水平低于VE组、PC 160 mg/kg组,而NO、NOS、MDA水平高于VE组、PC 160 mg/kg组(均 P<0.001)。结论 PC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小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郑蕾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5434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根据有无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记录其高血压史、年龄、平均动脉压、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和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单因素分析,高血压史分为无高血压组、20 a以下组和20 a以上组3个亚组;平均动脉压分成<75 mmHg组、正常组和>165 mmHg组3个亚组。结果高血压病程、平均动脉压异常、年龄、性别等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史亚组组间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正常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正常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1;平均动脉压<75 mmHg组与平均动脉压>165 mmHg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史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病史越长,脑卒中发生几率越高;平均动脉压异常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过高或过低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比较

    作者:何芸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9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46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CCAD、IMT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B组比较改善程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2组间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可推广应用。

  • 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正兴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康复期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均给予相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案,观察2月后,再根据认知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分别为80例与20例,比较2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由同1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程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CV)评估家庭环境;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 ,EMBU )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结果2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成功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因子分数无差异(P>0.05)。2组患者父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母亲方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其认知发展有影响,父母应随时调整教育观念,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CRP 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亭方;张平;贵永堃;牛晓露;刘丽;闫海清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较对照组的64.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Hcy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2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2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侯露;葛晓晴;杨鲲鹏;张进;乔孟晗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4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组照单纯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24 h睡眠时间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24 h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评估时间点,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4 h睡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急诊晕厥患者常见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贾海娟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晕厥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13-05—2015-05我院就诊的急诊晕厥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晕厥患者的常见原因,提出相关对策。结果所有68例急诊晕厥患者中,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28例(41.18%),心源性晕厥23例(33.82%),脑源性晕厥8例(11.76%),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6例(8.82%),其他原因晕厥3例(4.41%),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病人群主要以中青年为主,而心源性晕厥的好发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结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中青年急诊患者常见的晕厥原因,而老年急诊患者常见的晕厥原因则是心源性晕厥,急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及时查明并确认晕厥原因,并给予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和处理措施,以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 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 TIMP-1及 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莉;索金秋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奥拉西坦口服治疗,800 m g/次,3次/d ,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2组巴氏指数(BI)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IMP-1、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3周后BI评分和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TIMP-1、MMP-9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血清TIMP-1、MMP-9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芝彪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防治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5—2014-05收治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常规卒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个月、1a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双抗防治,能够有效降低其卒中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防治中有较理想的效果。

  • 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分析

    作者:刘涛;林志国;李存佳;陈鹏;谢小川;秦勇;敬鹏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情况,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56例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4周后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后1周和4周神经功能指标NSE、H2S、NGF ,Sunnybrook的感觉、运动评分,IL-6、IL-8、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胸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明显,要加强干预。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史皓威;钱涛;李洋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收治的80例中重度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患者,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等人口资料和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RDW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mRS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组,0~2分为预后良好组,共64例,3~6分为预后不良组,共16例,对比2组基数人口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RDW与患者疾病进展结局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RDW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高血压患病、WBC、F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WBC、Fg、RDW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RDW关系到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的预后好坏,其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预后的指标,值得推广。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雪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110例老年M C 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记录狭窄MCA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和1 a内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M C A狭窄血管变化情况相比,观察组好转患者多于对照组,进展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6.111,均 P<0.05)。观察组中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2例(3.6%),对照组9例(16.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P<0.05)。结论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MCA狭窄进行强化治疗,具有逆转或稳定的作用,并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 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冯俊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溶栓、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预后。

  •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叶世泰;李建荣;魏雨雨;邓勇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4我院收治的6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时间为1~3d、>3~8d和>8d的患者预后优秀率分别为53.33%、40.00%和33.33%。治疗时机较早的患者预后质量较佳,不同治疗时机患者的预后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尽早给予治疗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疗效。

  • 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作者:段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的 H IE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及神经节苷脂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神经节苷脂治疗。经10 d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统计病死率及临床表现恢复时间,分析2组治疗前后NABA评分、CT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NABA评分及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病死率、原始反射、意识状态及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与丹参注射液治疗 HIE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脑神经功能恢复快。

  • 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胡晋;李昀晖

    目的:了解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搜集与观察组前孕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天数相匹配的非脑卒中孕妇为对照组,2组1:1配比,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共搜集37例,对照组3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时间、多次妊娠、初产妇、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是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排除住院时间、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继发性因素后,对余下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次妊娠、初产妇等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62,P<0.05)是妊娠相关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其患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362倍。

  • 脑干出血的术后护理观察

    作者:田月玲

    目的:分析脑干出血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4-07收治的130例脑干出血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应对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愈率为18.5%,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治愈率为7.7%,总有效率为49.2%,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9%,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护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应护理,护理中要认真、负责,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做好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痊愈率。

  • 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江霞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各60例,对比2组术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前后Ⅰ级、Ⅱ级、Ⅳ级及Ⅴ级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25、4.34、4.19、4.38,P<0.05;χ2=4.76、4.90、5.23、14.93,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后Ⅴ级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t=3.45,P<0.05;t=5.92,P<0.05)。2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术后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术后ICU监护措施

    作者:王风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术后的IC U监护措施,以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术后的监护措施。结果经及时有效的临床监护,本组64例患儿治愈36例(56.2%),中残12例(18.8%),重残6例(9.4%),死亡10例(15.6%)。结论 IC U监护可以及时、系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病情,并根据监护结果第一时间掌握病情的变化,大程度缩短救护所需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儿的预后。

  • 不同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龚晓华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12—2013-01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接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职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半年比较2组血压监测、合理用药及饮食锻炼的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各项指标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利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波立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2组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外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凝聚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诊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对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励国;王娟娟

    目的:探讨急诊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对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5-06我院急诊科诊治的1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将采用常规治疗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余85例采用高压氧治疗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2.14±0.95)分,低于对照组的(5.14±0.88)分,且治疗后脑梗死灶大截面积(6.25±5.47)mm2较对照组(9.68±6.58)mm2小(P<0.05)。另外,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急诊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宇敏;马涛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1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以单因素分析筛选观察指标,后作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糖及高纤维蛋白原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颅内动脉狭窄、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因素是诱发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优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

  • 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经忠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2—2015-06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血清SOD水平、血清MDA水平、NIHSS评分状况。结果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分别为(90.73±11.64)U/mL、(98.89±13.10)U/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2.90±11.05)U/mL、(80.03±12.21)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分别为(5.24±0.87)nmol/mL、(3.46±0.68)nmol/mL ,均优于对照组的(7.15±1.11)nmol/mL、(5.23±0.74)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03±1.41、7.13±1.05,均优于对照组的14.78±1.78、9.79±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确切,且与常规对症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辉;李燕;孙梅;贾波;王晓丹;骆金萍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05—2014-04收治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2型糖尿病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100 m L+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0.4 g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1.0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0 m L+前列地尔注射液0.2 g静滴,1次/d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注射用血塞通0.5 g静滴,1次/d ,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1)。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加强脑细胞活化、改善脑供血不足、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稳定血糖的功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汪倩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以及不同面积与分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 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脑梗死病情越重,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能够有效提示患者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oxLDL-Ab浓度的影响

    作者: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酶9(MMP-9)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 b )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5天测定血清M M P-9、oxLDL-Ab ,测定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MMP-9、oxLDL-A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MMP-9、oxLDL-A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oxLDL-Ab水平,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赵沄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心脑血管患者越来越多,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脑梗死造成梗死区神经组织的损伤,且梗死后导致的脑水肿及氧化应激反应会进一步造成神经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后生活质量[1]。新研究表明[2],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是脑梗死的诱导因素,促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3],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丹灯通脑软胶囊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评价

    作者:马淑义;任红;徐朝辉;蔡耘

    目的:评价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丹灯通脑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5.0%、4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507,P=0.023)。结论丹灯通脑软胶囊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8—2015-08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血塞通联合西医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郭东青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西医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成中西医结合组(A组,n=69)和西医组(B组,n=69)。B组予以依达拉奉+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的西医治疗方案,A组在西医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静滴。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及血脂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B组的72.5%( 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NIHSS、NFDS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治疗后2组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西医抗血小板治疗联合血塞通静滴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血脂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作者:姜晋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01—2015-01收治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0例。2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A组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在4.5 h内,B组控制溶栓时间窗为4.5~12 h。比较2组临床效果与溶栓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统计2组血管狭窄、血管再通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1周、3个月后NIHSS评分分别为(6.83±4.82)分、(3.21±2.32)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BI评分分别为(1.23±0.12)分、(8.66±3.24)分,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狭窄、继发出血发生率及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方案,控制溶栓治疗时间窗在4.5 h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振江;王力

    目的:观察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CysC与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关系

    作者:成帅;丁长霞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6—2015-0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6例,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对照组)。CMBs组132例,对照组194例。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的水平。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ysC水平增高、高血压、肌酐水平增高、脑部蛋白质病变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增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比其他单因素后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CMBs数量随着CysC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CysC水平增高,则CMBs数量增加。

  • 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庆宏;何幼英

    目的:探讨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8-03—2013-02治疗的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的癫痫1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癫痫有以下临床特点即反复发作性肢痛,突然发生,骤然停止,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定,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抽搐,间歇期一切如常,脑电图中显示癫痫样放电,抗癫痫药有效。各种非甾体类止痛消炎药无效。首诊误诊16例,其中误诊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神经官能症4例,低钙性抽搐2例,末梢神经炎2例,肩周炎、风湿性舞蹈症各1例。结论本病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的完整性、综合性,提高警惕性和认识,及时选做脑电图,对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关键词: 癫痫 肢痛 诊断
  • 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oxLDL 与 Lp(a)水平临床分析

    作者:杨桂强;刘文超;刘滋润

    目的:通过检测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Lp(a)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oxLDL、L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5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2组oxLDL、Lp(a)水平,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7 d、14 d的oxLDL、Lp(a)血浆水平(分别为511.16±89.26、527.23±86.98、529.32±91.27;329.26±62.17、333.21±50.13、330.68±59.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oxLDL、Lp(a)检测可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oxLDL Lp(a)
  •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对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领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6-2015-06我院诊治的11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对症、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额叶释放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及脑电图异常比例均下降(P<0.01),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MMSE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作者:曹宝龙;吴小迪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11—2014-11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功能治疗仪联合治疗方案,采取CSS (综合痉挛量表)与GM FCS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12周、24周后,观察组CSS评分分别为(8.5±0.8)分、(8.3±0.7)分、(8.4±0.8)分, GMFCS评分分别为(59.7±9.5)分、(68.7±10.2)分、(70.9±10.3)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可改善患儿下肢肌群痉挛症状,强化其步行与站立功能,且操作简单,患儿耐受性高,值得推广。

  • 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维敏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05—2014-05接诊的62例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同时联用神经节苷脂。统计2组复位优良率,随访1a观察2组坐骨神经损伤改善情况,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复位优良率分别为83.9%和8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坐骨神经损伤功能优良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能有效复位骨折,促进坐骨神经功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勇

    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安全的肾脏替代疗效。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长期困扰,且血液透析带来的血管穿刺疼痛和沉重的治疗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分析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伴抑郁和(或)焦虑及失眠症状神经紧张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迪迪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合并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6—2015-06收治的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组108例基于对照组加用右佐匹克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PSQI、HAMA、HA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t=6.381),2组组内治疗前后PSQI、HAMA、HA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TE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和(或)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三叉神经痛97例临床分析

    作者:滕薇;常全胜

    目的:搜集、整理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分布人群及发病规律;对于单纯第Ⅰ支三叉神经痛采用眶上孔入路射频热凝术,单纯第Ⅱ支三叉神经痛采用眶下孔或卵圆孔入路,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采用下颌孔入路;对于第Ⅱ、Ⅲ支合并的三叉神经痛采用卵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结果手术顺利,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效果:优良78例,良好15,无效4例。1 a后随访93例,复发10例,复发率10.75%;2 a后随访91例,复发19例,复发率20.88%。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 NGAL 和 CysC 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

    作者:杨美平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KI患者,采用双夹心抗体ABC-ELISA法检测NGAL ,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ysC ,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不同分期急性肾损伤患者及不同生存结局患者NGAL和CysC水平。结果 AKI患者NGAL、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随分期上升均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中死亡18例,存活58例,死亡患者 NGAL、CysC水平分别为(1.52±0.51)μg/L、(2.96±0.92)mg/L ,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3.95±1.10)μg/L、(5.87±2.03)mg/L。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NGAL和CysC表现为异常上升,且随AKI分期发生改变,可作为预后的预测因子。

  • 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乔俊

    研究发现,第三及第四脑室积血扩张易诱导脑干受压,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影响脑室出血预后[1]。为深入探讨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第三和第四脑室血肿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6例脑室血肿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 艾灸联合喜辽妥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压疮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红霞;陈勇;孔天东;刘丹娜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喜疗妥在压疮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9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喜疗妥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2组压疮治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压疮治愈率68.8%,对照组为47.9%,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治愈时间治疗组(7.5±3.0)d ,对照组(12.5±3.5)d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喜疗妥治疗压疮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艾灸 喜疗妥 压疮
  •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健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多是因高处坠落和撞击等事故造成的[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纠正脊椎畸形、解除脊髓压迫及恢复脊柱稳定性[2]。本研究以104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 640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赢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 T头颈部C T 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01—2015-01入院检查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 T A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与性质,以及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责任血管等情况。结果130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121例(93.08%),检出斑块28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占45.07%(128/284)。C T A检查显示,有脑血管狭窄或闭塞102例(78.46%),正常2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29.41%),中度狭窄35例(34.31%),重度狭窄20例(19.67%),闭塞17例(16.67%);共检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中度狭窄占70%(112/160),重度狭窄及闭塞占30%(48/16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2例(31.3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5.88%),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64例(62.74%)。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可判断责任血管78例(76.47%),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例(28.2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5.13%),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或闭塞52例(66.67%)。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C T A检查,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性质,判定脑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责任血管情况,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点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蒋东艳

    目的:分析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特点以及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抑郁症患者1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共病组与非共病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伦敦塔(TOL)、言语流畅性(RVR)、言语记忆(HVLT-R)、Stroop、连线测验(TMT)、威斯康星卡片(WCST)进行评分,同时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COR)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3)浓度。结果共病组HAMD总分、躯体化障碍、认知障碍因子高于非共病组(P<0.05),ACTH、COR水平高于非共病组(P<0.05);TOL评分以及认知功能的 HVLTR评分均低于非共病组(P<0.05);共病组TOL与HAMD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COR与WCST的RPE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COR与RVR、Stroop得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ACTH与WCST的RPE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较重,认知功能损伤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以及语言记忆等方面,与皮质醇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有关。

  •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明;邹乐乐;赵晓玲;陈建明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23例和普通肝素钠组2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及活血化瘀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普通肝素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微量泵持续输注。于治疗后7d、1个月分别对比3组总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比较普通肝素钠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钠治疗频发TIA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且在严密监测APTT情况下,出血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

  •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熊学辉;瞿丹霞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5例实施开颅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总计感染120例,感染率10.21%;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免疫力较低等。结论对伤口进行恰当的处理,减少置管的时间,保障患者的全身营养供给,同时合理利用抗菌类药物并确保无菌环境,能够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黄海峰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5-03收治的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2组均采取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ABCD2评分确诊并判定病情,以确定用药剂量与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 T、M PV ),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随访结束时的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参数均获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PLT高于对照组,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18.2%(8/44 ),对照组为37.2%(16/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47);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病死率4.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且死亡患者中均以高危为主。结论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双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利于尽早确诊及病情的判定,对于治疗方案具有较大指导作用,且强化治疗效果,利于改善预后。

  •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陆军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3-06—2015-10收治的2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比较2组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老年痴呆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小雷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尼莫地平分别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老年痴呆疗效。方法将2008-07—2012-07入住我院的100例轻中度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盐酸尼莫地平(20 mg/d),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石杉碱甲(10 mg/d),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2组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 MMSE总分(28.17±12.03)分,对照组为(23.98±11.7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石杉碱甲与尼莫地平+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多奈哌齐+石杉碱甲安全性优于尼莫地平+多奈哌齐。

  • 肝性脑病的磁共振及 CT 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石彦斌;僧松娟;郭淼;赵化领

    目的:评价磁共振及C T影像在肝性脑病(H E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6例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均为发现乙肝患者病史7 a以上,其中伴H E 36例(H E组),随机选取门诊体检30例健康成人(正常组)作对照。2组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及C T扫描。结果肝硬化组行磁共振扫描32例出现T 1序列扫描示双侧苍白球区对称性高信号,T2 WI、FLAIR及DWI(b=800)各序列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双侧苍白球区T1影像为正常表现,其中20例出现轻度脑萎缩征象,对照组30例扫描示苍白球区均未见明显短T 1信号,17例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发 V-R间隙,C T 扫描肝硬化组及体检组结果差别不大,苍白球区均未见异常高密度。结论伴肝硬化患者行常规磁共振颅脑扫描时,两侧苍白球区见明显短T1信号,伴脑沟增宽,其他序列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要考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CT颅脑扫描意义不大,但可进行鉴别诊断。

  • 脑实质穿刺置管术诱发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李光亮;邵峰;赵向南;牛建星;王建祯

    脑实质穿刺置管术是神经外科领域常使用的手术,可用于脑室外引流(EVD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脑出血后脑积水、颅内压监测、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脑膜炎和脑室炎等。感染和脑出血是脑穿刺过程2个常见的并发症,相对于颅内感染,CIH的研究报道却较少[1]。本研究主要探讨脑实质穿刺置管后脑出血(CIH )的发生情况。

  •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王辉军

    目的:总结影响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70例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 )分为良好组38例和不良组3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体重指数、血肿量、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并发症等是影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t/χ2=6.428、6.660、4.732、11.424、7.852、4.317、4.23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影响 H IC H 患者微创术预后的主要因素(95% C I分别为1.425~1.803、0.534~1.152、0.227~1.118、1.063~1.391,P<0.05)。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GCS评分较差、破入脑室、血肿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 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孙斌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神经损伤患者存活率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2011-03前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03后收治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高压氧(HBO )治疗配合精神外科治疗方案。2组治疗后均进行GCS评分,绘制术后生存曲线图,分析术后6个月的精神障碍临床特征,采用ADL分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良好恢复率5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结论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联合 HBO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高原地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 小儿急性出血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苏国德

    急性出血性脑白质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脑炎或脑病,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病毒性脑炎,后来才被发现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后的独特形式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一种严重变异型[1],是一种较少见的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2]。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直到昏迷,高热持续,一侧或双侧的锥体束损害,出现迟缓性不全偏瘫或不全四肢瘫,偶有癫痫发作、抽搐。发病人群以年轻人为主[3],有文献报道小儿也为易感人群,小仅2岁10个月,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2-01—2015-01于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儿出血性脑炎患者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COPD抑郁状态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程涛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06—2014-09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并经心率变异测定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0分40例(47.62%)。患者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和FEV1呈正相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同时合并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可通过心率变异进行评价。

  •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尿毒症性脑病7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海蛟

    目的:分析以尿毒症性脑症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05—2015-11我院收治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的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首诊误诊2例,误诊率28.57%,分别被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全部病例经尿常规、肾功能、B超、脑电图检测后确诊为尿毒症性脑病。1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因急性心衰、严重贫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例经低蛋白、低盐、抗高血压、纠正贫血、神经营养剂、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血液透析后症状改善病情缓解后出院门诊治疗。结论尿毒症性脑病起病缓慢,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尿毒症性脑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及时选做尿常规、肾功能、肾B超、脑电图检查,鉴别诊断时克服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以期早期诊断,防止误诊。

  • 尼莫地平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作者:顾永涛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对于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3—2014-07我院治疗的幕上肿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麻醉前注射尼莫地平,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对比2组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硬脑膜即刻(T3)、切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1 d (T6)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脑氧供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T1时刻比较,2组 T2时刻SjvO2、PjvO2、CaO2、CjvO2均显著升高, Ca-jvO2、CERO2显著降低(P<0.05);而 T6时刻2组SjvO2、PjvO2、CaO2、CjvO2、Ca-jvO2显著降低,CERO2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T6时刻观察组SjvO2、Cjv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ERO2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氧供需失衡多在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显现,术中注射尼莫地平并不能改善气管插管及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但对改善术后脑氧供需失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癫痫17例误诊分析

    作者:金敏

    目的:了解头痛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防止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13-05在我院诊治的头痛型癫痫17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头痛9例,前额痛4例,颞侧痛2例,枕后痛1例。其中15例(88.24%)误诊为偏头痛,2例(11.76%)误诊为神经官能症。脑电图检测均有癫痫样放电,对抗癫痫药治疗有效。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完整采集病史,了解发病过程和特点,及时选做脑电图检查,对抗癫痫药有效,以提高头痛性癫痫的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 癫痫 头痛性 误诊 诊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