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R与CT检查在髋关节创伤性骨折诊断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马质跃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髋关节创伤性骨折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髋关节创伤DR正位及斜位平片,CT横断扫描及三维成像进行研究.结果:在56例中发现有62处骨折,并发脱位1例,DR能够明确诊断48例,提示骨折可疑诊断5例,未发现骨折3例;CT明确诊断54例,未发现骨折2例.结论:在髋关节创伤时,DR与CT检查在髋关节创伤性骨折诊断中两种检查方法综合应用,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象资料.

  • 100例肝脏损伤 CT 的临床分析

    作者:汤力

    目的::分析临床 CT 对肝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肝脏损伤病人共100例,对其采取临床 CT 检查,对临床 CT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病人临床 CT 诊断显示肝脏包膜下血肿,血肿外形呈现弧形,密度要比肝脏实质略微低一些,呈现境界较为清晰的半月形及弧形影把肝脏包膜和肝脏实质推移开来,形成两者分离现象,几天以后血肿密度明显降低,密度要比肝脏实质低很多,临床 CT 值大约在20~25 Hu;33例病人临床 CT 诊断肝内血肿,和肝脏包膜下血肿相同,肝脏当中出现境界模糊卵圆形影或者圆形影,新鲜的水肿临床 CT 值明显要比肝脏实质高,并且之后密度不断降低;27例病人临床 CT 诊断肝真性破裂,肝脏边缘呈现不规则裂隙或者缺损,部分呈现圆形低密度区域或者不规则线状影,部分呈现分支状低密度区域,和扩张的胆管相类似,在低密度区域当中一般能够看见高密度血凝块影。结论:临床 CT 不仅能够对肝脏损伤进行有效诊断,同时还可以查看肝脏积血吸收等转归情况,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刘东顺;张敏丽;李翠乔;司翠权

    目的:对比CT与MR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6 h内的患者98例,均进行常规C T与M RI平扫,同时进行C T灌注与M RI参数分析,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C T平扫见大脑半球灰白质边界不清晰,中线结构轻度向左侧移位,脑沟回减少位;大脑半球可出现大片低灌注区。而M RI扫面可检测到异常高信号,存在低灌注区。缺血侧的CBF与CBV 值明显低于健侧,而 T T P值与M T T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与 FA 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例发展为急性脑梗死,发生率24.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可发展为急性脑梗死,CT与MRI平扫的特征性不足,而CT灌注与MRI参数分析能有效反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状况,均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 CT、MRI 表现

    作者:顾勤

    目的探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临床CI、M RI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07‐04来我院就诊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及CT、MRI等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患者中10例(58.82%)软组织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无钙化。8例边界不清楚,7例密度和信号不均匀(以稍高或等密度,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8例中6例不均匀强化,10例临近骨质破坏,5例(29.41%)骨组织外周型PNET 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信号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楚,4例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发生于椎管内2例(11.76%)外周型PNE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与脊髓和马尾分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呈等 T1或T2信号,3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2例均匀,椎体及附件未见骨质破坏。结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C T、M RI等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需要根据病理学检查,C T、M RI可以提示肿瘤内部结构和大小、范围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状况,对手术实施可能性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MRI和C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莹;范小波

    目的:分析M RI及C T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 RI及C T辅助诊断,并与病理切片结果对比,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变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患者肿瘤特点以基底节区、单发、CT呈高密度或等密度、MRI呈T1等信号或偏低信号、中度水肿、边缘清晰为主;患者经MRI与CT 诊断后与病理切片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采用MRI以及CT方法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普及。

  • CT 和 MRI 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裴松霞;赵玲玲;贾永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行C T和M RI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6-02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 T、M RI影像学诊断结果,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灶数量、检测阳性率。结果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经C T扫描,共检出阳性患者28例(59.57%),病灶40个;经M RI扫描,共检出阳性患者44例(93.62%),病灶74个,无论是在检出阳性率还是病灶的检出数量上,M RI显著高于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MRI的检测灵敏度相对更高,更有利于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电图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

    作者:武红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 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国外 H S E发病率为4~8/10万,患病率为10/10万;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HSV常侵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未经治疗的 HSE病死率高达70%以上。该病20世纪70年代前,病死率较高,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1)有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此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2)起病急、病情重,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发热和咳嗽;(3)脑实质损害严重,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等;(4)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确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5)脑电图提示以颞、额叶损害为主的局灶慢波及癫痫样放电;(6)头颅CT或MRI显示额、颞叶皮层病灶;(7)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可间接支持诊断。

  • MRI 与 CT 在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舒杰

    目的:分析M RI与C T在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18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常规行CT与MRI检查,按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以及是否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分组,对比CT与M RI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效率。结果本组患者的C T检查总检出率为60.0%,M RI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4,P<0.01)。24 h以内组及24~72 h组 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分别为89.6% vs 43.8%,96.6% vs 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h组MRI和CT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2 mm以内组,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而梗死灶≥2 mm组,CT和MRI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脑干及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M RI检查较C T检查更具优势,但费用较高,临床应对患者的梗死部位及其他具体情况作初步判断,以便采取更合适的检查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