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车海江;王鹏;林涛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SH40)治疗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入选45例 TBI 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A 组予乳酸林格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LRS)500 mL,20 mL/min。B 组予甘露醇250 mL,15 mL/min。C 组予 HSH40250 mL,15 mL/min。3组均予常规急救处理。观察治疗30 min 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Glasgow 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的变化。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血清 S-100B、Nrf2、HO-1的表达。结果在液体复苏前,3组 MAP、HR、GCS 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30 min 后,A 组 MAP、HR 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 <0.05),但 GCS 无明显改变(P >0.05)。B 组 GCS 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 <0.05),但 MAP、HR无明显改变(P >0.05)。C 组 MAP、HR、GCS 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 <0.05)。液体复苏前,3组血清 S100B、Nrf2、HO-1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A 组、B 组血清中 S100B、Nrf2、HO-1表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C 组血清中 S100B、Nrf2、HO-1表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抢救 TBI 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HSH40具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迅速、有效,同时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Nrf2,上调 HO-1的表达有关。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贺显君;路文革;张潇;赵明;代全德;张建平

    目的:探讨 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9—2015-09收治的6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 rt-PA 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 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评分,观察2组临床效果、继发性脑出血率及病死率、血管再闭塞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常规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rt-PA 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彦超;于艳辉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经头部 MRI、CT 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蒙特利尔(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根据是否伴 VCI 分为2组,伴VCI 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未伴 VCI 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基础资料、血管性因素、病情等。结果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脑缺血发作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发病部位(丘脑)、卒中面积(大面积)、运动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有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为 VCI 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均为缺血性脑卒中 VCI 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器官功能的影响

    作者:史立信;马志军;王清涛;张林燕;孙夏青;张文超;王传海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下列指标变化:(1)血清 C 反应蛋白(CRP)、乳酸(LA)、内皮素(ET)水平、凝血指标;(2)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3)比较2组 Cushing 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清 CRP、ET、LA 水平,保护凝血功能;对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能减少脓毒血症、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袁国丹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特征,并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1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结果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恶心、咳嗽和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4例肺部有结合病灶,病理检查均无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常规检查氯化物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白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群,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经分析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1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脑脊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并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 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成刚

    目的:探讨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10—2012-11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局部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局部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痊愈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 NIHSS 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前者溶栓后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 ESS 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前者溶栓后 ESS 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溶栓后自理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前者缺陷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后颅内总出血率和病死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局部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较好的帮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水平的探讨

    作者:刘艺飞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的水平。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脑梗组与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根据 CT 结果对梗死进行分类,对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SUA)、梗死类型及患者意识状态、肢体麻木、偏瘫、病理征阳性的症状和体征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组的 SUA、FBG、HbA1c、LDL-C 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 SUA、FBG、HbA1c、LDL-C 有关;糖尿病合并脑梗组 CT 结果显示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糖尿病合并脑梗组偏瘫、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发生率高于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尿酸、控制血糖、改善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键;糖尿病合并脑梗组梗死类型以腔隙性、多灶性及再发性梗死多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且发病率高。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宏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6-09在我院行脑动脉瘤夹闭术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1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A 组为1.0μg/kg,B 组为0.6μg/kg。对比2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10 min 后RASS 镇静评分;对比2组 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夹闭后30 min)时段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 2)、血氧含量(CjvO 2)及脑氧摄取率(CERO 2)水平,并统计2组术中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 B 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更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更少,且 RASS 评分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T0时段 SjvO 2、CjvO 2及 CER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3时段2组 SjvO 2、CjvO 2水平均有所上升,CERO 2水平有所下降,但A 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 B 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0μg/kg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利于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平衡稳定,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琴;张少维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8-06—2012-12襄阳地区 NAION 患者的资料,采用个体匹配,调查每1个病例的同时,调查3个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条件相同的的非 NAION 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个人社会行为、既往史、现病史等,统计并分析其流行性特征。结果本组 NAION 患者年龄(61.0±12.3)岁,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易发生抑郁。粥样硬化斑块(OR =7.621,95% CI 2.610~22.256)、LDL(OR =3.840,95% CI 2.079~7.093)、总胆固醇总胆固醇(OR =1.860,95%CI 0.721~3.027)、甘油三酯(OR =1.649,95% CI 1.052~2.585)、内-中膜增厚(OR =1.109,95% CI 1.075~1.146)、糖尿病(OR =4.042,95% CI 1.670~9.781)、高血压(OR =2.850,95% CI 1.173~6.925)、缺血性脑卒中(OR =5.483,95% CI 2.945~10.209)是 NAION 的危险因素。随访2 a 后,NAION 组与非 NAION 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AION 的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NAION 的发生、预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此推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 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全膝置换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霞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糖耐量减低的老年患者全膝置换术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全膝置换术的94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及镇痛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联合静脉镇痛,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镇痛。对比2组手术前后 FPG、2 hPG、HbA1c 及 FINS、HOMA-IR 水平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组血糖、HbA1c 及 FINS、HOMA-I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血糖、HbA1c 及 FINS、HOMA-IR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h、12 h 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糖耐量减低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硬膜外镇痛,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老年患者口腔颌面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晓琳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颌面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57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以简易智能量表进行评定,术后评分低于术前评分者为认知功能障碍。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认知障碍患者16例,发生率28.07%。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高血压、阿托品用量、手术时长、术后镇痛、住院时间、术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变化等与术后认知障碍有密切关系,其中以高龄、独处、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为主要。结论导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出现术后认知障碍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将高龄、独处、术后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患者作为重点防治对象,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体外反搏技术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梅麒;谢伟坚;张业昆;黄炬辉;莫秀英;何卓凡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CP)辅助治疗初诊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初诊失眠症患者,排除特殊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ECP 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催眠类药物治疗,ECP 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助体外反搏治疗,疗程1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睡眠质量(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2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 ECP 组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明显增加,AIS 评分明显下降,且对催眠类药物的依赖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患者对催眠药物的依赖与否同颈内动脉血流增速及 AIS 评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初诊失眠的患者在使用催眠类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体外反搏治疗有助于增加临床疗效,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 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杰贤;黄绮娟;陈超云;林容杏;马彬锋

    目的:研究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9—2016-09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康复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提升至(16.83±3.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缓解患者脸部疼痛感,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抗氧化指标的对照研究

    作者:彭凯润;武肖娜;刘晓燕;张涛

    目的:研究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氧化指标,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下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基础用药均为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3 g,1次/晚+血栓通注射液0.45 g,1次/d,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1次/d,(10±2)d 一疗程;对照组仅使用基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0±2)d 后,分别对2组进行抗氧化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测定。结果治疗(10±2)d 后,2组血浆中 SOD、NO 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 NO 含量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浆中 MDA 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臭氧可能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途径减轻梗死灶局部及远隔部位的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

  •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娟;付艳梅

    目的:观察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6-08我院诊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35)和观察组(n =35)。对照组采用心理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 HAMA17评分、HAMA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在心理疗法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建波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及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庆大霉素,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其疼痛度与生活质量,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2.32±1.17)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KPS 评分(82.16±1.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HAMD 评分(10.45±1.23)分、HAMA 评分(13.27±1.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的9.76%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作者:区景运;余仲苟;刘华钊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发病6 h 内的急性脑梗死保守治疗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 =35)和对照组(n =35),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斌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4-09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丁苯酞,均干预2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比较2组神经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析其情绪及生活质量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FMA 评分(86.25±4.18)分、ADL 评分(88.72±1.65)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 NIHSS 评分(10.21±2.05)分、SAS 评分(34.51±2.18)分、SDS 评分(37.23±1.86)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徐红强;王艳玲;孙利民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奥拉西坦,800 mg/次,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2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使用 NIHSS 评分量表评估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MoCA 评估认知功能,改良 Rankin 量表、ADL 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 NIHSS评分、MoC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oC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m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与奥拉西坦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孔庆飞;高岭;吕萌萌;江卓;于永敏;杜血强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样本 IL-1β及 NSE 的含量,比较实验组发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 IL-1β及 NSE 的水平。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 =36)、中度组(n =32)和重度组(n =28),对比各组患者血清与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发病入院1 d、3 d,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 <0.05),且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高峰;发病入院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均轻微下降。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脑脊液中 IL-1β及 NSE 水平均高于血清(P <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IL-1β及 NSE 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 Hcy水平的影响

    作者:聂莉;乔向亮;胡苏华;胡环环;许辉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和 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5-1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于治疗前后对血清细胞炎症因子及 Hcy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 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血清 Hcy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与对照组的7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其血清hs-CRP、IL-6、IL-8等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 Hcy 水平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 颈托制动用于院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媛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颈托制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07—2014-07于本中心院前急救的颅脑损伤患者306例,根据患者院前急救的不同方式平均分为2组各1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颈托制动急救,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生命体征指标、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和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2组在急救车时及到院时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和血清应激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变(P <0.05),观察组急救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托制动应用于院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明显,对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改善不良应激情况均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标本培养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丽萍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标本培养与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送检脑脊液标本,通过病原菌鉴定,分析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脑脊液标本共分离得到病原菌4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43.94%),革兰阳性菌237株(51.30%),真菌22株(4.7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 G、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阿奇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奇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 G、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均具有较高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氯霉素、头孢呋辛具有较高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米诺环素、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头孢呋辛具有较高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具有较高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具有较高耐药性;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具有较高耐药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了解脑脊液病原学及耐药性,对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显著价值。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秀娟;李罗清;黄翔;唐骏;田根胜;程艳华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 和阿司匹林300 mg,1次/d,连续7 d,7 d后改为阿司匹林300 mg,1次/d,连续7 d。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300 mg,1次/d,连续14 d。治疗前和治疗14 d、30 d 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评分),同时评估出血风险。结果治疗组治疗14 d 和30 d 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 后,冶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短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且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徐兴才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3-05—2014-05于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情况、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2组的NIHSS 评分、血脂水平和凝血情况、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 =0.0377)。2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流变,降低病情进展危险因素。

  • 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林岚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开颅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术后给予常规降颅内压、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阻力、动态血管阻力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与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对比

    作者:欧阳基鹏;刘晓加;黎泳欣;董结影;李艳;游文霞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与精神症状疗效。方法选取80例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A 组40例和 B 组40例。A 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 联用奥氮平2.5 mg 治疗,B 组给予多奈哌齐5 mg 联用奥氮平2.5 mg 口服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估2组 NPI、MMSE 评分。结果在治疗前 NPI 总分、苦恼程度总分、MMSEA 组与 B 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治疗后 A 组较 B 组上述各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NPI 各因子分比较:A 组在妄想、幻觉、激惹、过度兴奋、行为失控这些方面改善较明显,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奈哌齐10 mg 联用奥氮平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方面,疗效较多奈哌齐5 mg 联用同剂量奥氮平的明显。

  •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武胜涛;张羽;李富慧;张保朝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3-06—2016-02我接收治的2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123例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为对照组。CT 扫描检查2组脑白质疏松情况、梗死病灶特征及位置等基本信息。比较2组基本资料、血管性疾病情况、生活习惯、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及脑梗死发病部位。结果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文化程度、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及吸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卒中史及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丘脑、枕叶、顶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基底节、颞叶及额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文化程度、年龄、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吸烟、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颞叶及额叶脑梗死均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了解患者是否具备以上指征,从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俊喜

    目的:探讨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02—2016-02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能获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更为显著的效果,且对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胡惠萍;王芬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2-09—2004-10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01—2015-04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后的72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比较2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 Altemeier Ⅰ型、Ⅱ型、Ⅲ型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7.926,t 2=13.553,t 3=15.866,P <0.05);观察组预防性用药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76,P <0.05);观察组抗菌药物选择、药物剂量、用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的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依据换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

  • 小儿脑损伤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症状改善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周爱真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01—2016-01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行以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评分(77.25±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25±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卫玲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配合干预,对比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4.5±4.5)d、(35.2±5.0)d,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2.5%、7.5%,对照组分别为35.0%、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护理

    作者:张智敏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33例,A 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B 组采用溶栓治疗和综合护理,观察2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B 组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 A 组(P <0.05)。结论溶栓和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娜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患者后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03—2015-03收治的脑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总满意度100.00%,对照组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红梅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011—2013-12我院收治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每组39例,根据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法(FMA)与 Barthel 指数评分4个项目,比较2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MA 运动功能积分法和 Barthel 指数评分(66.9±28.1、70.4±13.5)高于对照组(35.2±20.9、42.7±7.6),并发症发生率(17.95%)低于对照组(46.15%),满意度调查(93.0±5.9)高于对照组(72.3±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中的应用

    作者:周娜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本科室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由55.6%提高至82.3%。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使更多的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识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东梅;杨继梅

    目的:研究标识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10以来,对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实施标识管理,比较实施标识管理前和实施标识管理后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错漏率、医生对手术部在显微器械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标识管理前出现交接错漏几率3.14%,显著高于实施后的0.11%(P <0.05),包装错漏的发生率1.29%,显著高于实施后的0(P <0.05);实施标识管理后手术医师满意率94.7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4.69%(P <0.05)。结论实施标识管理后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错漏发生率明显减少,手术医师整体满意度提高,后勤组护士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标识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早产儿脑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慧;刘银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早产儿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3—2016-03我院NICU 收治的81例早产儿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护理后2组头围、身长增长结果、干预护理前和1个月时 NBNA 评分结果。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儿头围、身长增长及 NBNA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早期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

  • 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作者:王丽娟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医学应对(MCMQ)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 MCMQ 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2组 MCMQ 各指标评分差异显著(P <0.05)。干预前2组 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 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早期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徐东勋;伍雪英;何佳;张丽雅

    目的:观察早期文拉法辛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结果治疗前2组 HAMD 分值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组 HAMD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 ADL 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周观察组 ADL 分值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6周、8周观察组 ADL 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 NIHSS 分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观察组NIHSS 分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周、8周观察组 NIHSS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迅速控制患者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替莫唑胺用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涛;赵智伟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用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 I 粒子植入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3-07—2016-05确诊为人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患者39例,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学治疗并随访,比较临床疗效、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47%和89.11%;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32.52±7.83)分,低于治疗后的(78.22±9.73)分;消化道症状15例(38.46%),白细胞减少6例(15.38%)。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手术联合125 I 粒子的术后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理想的恶性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方案。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陈爱丽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 =40)与对照组(n =39)。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口服剂量为20 mg/d,对照组为10 mg/d,比较2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HAMD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第2、4、10周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第14周抑郁发生率为12.5%(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轻度,HAMD 评分为(11.3±2.2)分,对照组1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中,9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HAMD 评分为(14.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66,P =0.000<0.05),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方面具有较好中远期疗效,可行性较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孙绍武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5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63例给予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善 UPDRS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降低 HAMA 及 HAMD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19.35%(P <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通过兴奋纹状体,恢复多巴胺,以改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神经痛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

    作者:陈勇;黄红霞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神经痛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5-07收治的癌性神经痛患者7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6%,较对照组的60%显著较高(P <0.05);观察组 VAS 评分(1.72±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04)分(P <0.05);观察组5-HT 水平(706.51±147.48)ng/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2.18±178.62)ng/g(P <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痛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疼痛介质水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吕艳芳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颈动脉斑块、血脂水平、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比例、颈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血脂功效更加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作者:官少兵;余映丽;黄益洪;黄晓芸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以2012-03—2014-01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米氮平(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HAMD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4、8周,2组 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1、2、4周 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作用力强、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常晶;康莺歌;马占敏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均为14 d。对2组进行疗效判定,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2例,94.55%)高于对照组(42例,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热退时间(1.91±0.61)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2.89±0.70)d、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5.14±1.36)d 及住院时间(10.71±2.59)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1.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加快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涂雪松;胡利霞;余芾成;李庭毅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静脉用药治疗,观察组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早期康复锻炼对额颞部位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启胜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额颞部位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认知康复训练和电针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大脑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MoCA 总分及各项得分均显著提高,对照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延迟记忆和定向得分显著提高(P <0.05),且观察组在 MoCA 总分、复述、言语流畅性、抽象和定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 WCST 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和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SF-36和 KP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可显著改善额颞部位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

    作者:宋晓冬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53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尿胆素(BUN)等营养指标差异,同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ICU 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 ALT、GUN 及 Alb 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4%,对照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ICU 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等多项营养指标,住院费用低且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姜丙全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常规用药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2我院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与对照组(7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MSE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昏迷时间为(4.2±1.6)h,治疗期间神经损伤率2.9%(1/35),对照组分别为(7.2±2.4)h、17.1%(6/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昏迷时间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健康程度,降低治疗期间神经损伤率,值得临床推广。

  • 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晓娟;王慧;毋艳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脑梗死和脑出血为主,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见于患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而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比较少见[1],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导致延误诊治。我院近十年来收治12例以急性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

  • 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新桥;王兵;石庆芳;田恒

    目的:探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来我院就诊的84例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进行1 a 的跟踪调研,记录所有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及 KPS 评分,并对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治疗过程中,通过增强 MRI 对转移病灶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远高于治疗1个月、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 KPS 评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治疗1个月、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控制脑转移病变,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

  • 脊椎急性外伤的 CT 与 MRI 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毅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诊断在脊椎急性外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的CT 及 MRI 表现。结果180例脊椎急性外伤患者中,螺旋 CT 清楚显示椎体及其附件骨细微骨折146例,脊椎脱位及半脱位100例;MRI 显示椎间盘突出110例,椎体骨髓水肿36例,脊髓急性损伤110,其中不同程度脊髓受压损伤107例,离断3例。结论CT 可清楚显示具体细微骨折,椎体滑脱,MRI 能清楚显示椎体微骨折,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等细节情况,两者是脊椎急性损伤必要的检查方法,相辅相成。CT 及 MRI 检查对脊椎急性外伤患者受伤机制及其损伤程度做出评价,并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脊椎 急性外伤 CT MRI
  • 软通道锥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纪明;王杰;张波;李小波;郭电渠

    目的:探讨软通道锥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锥颅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63例第1天血肿减少>50%,7例第3天血肿清除率>80%,76例第5天血肿减少率>90%,其中2例复发出血中转开颅,本组轻残(GOS 4~5分)41例,中残(GOS 3分)29例,重残(GOS 2分)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软通道锥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方式,微创且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再英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2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科的足月适于胎龄儿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回顾分析2组母亲的资料,观察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亲的平均 SBP(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 <0.05);2组平均 DBP(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 >0.05);重度组新生儿母亲的 SBP、DBP 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 <0.05),中度组母亲 SBP、DBP 略高于轻度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35.8%的患儿母亲妊娠期发生重度子痫前期,4.0%发生子痫;对照组母体妊娠期间未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越严重,新生儿病情越严重。

  •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

    作者:杨建彬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与盲探操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实施手术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下肢神经盲探操作,观察组实施 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1.3%,观察组优良率87.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B 超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盲探操作,值得推广。

  •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郑永红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 =38)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对照组(n =38)采用后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术后颈椎功能及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功能 JOA 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81.6%(P <0.05)。治疗组 E 级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解除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颈椎功能与脊髓神经功能,可作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损伤患者的理想术式。

  • 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谭伟超

    目的:分析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53例则采用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穿孔修补术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 h、48 h、72 h 观察组基础胃酸分泌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2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对照组痊愈率79.2%,观察组96.32%;对照组复发率17.0%,观察组3.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作者:胡玉莲;徐淑玲;邓彩艳;马占敏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2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加用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2组患儿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并记录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神经学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治疗24 h、48 h 和72 h 的神经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5 d 和10 d 的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合并肺性脑病疗效分析

    作者:李庆伟;刘阿海;范波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加重,常规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无效,造成呼吸道气流受阻,出现以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特征的Ⅱ型呼吸衰竭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已成为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明显、经济负担轻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自2015-01以来,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AECOPD 伴肺性脑病患者30例,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

  •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临床分析

    作者:刘芬;陈晓轶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EEG)、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47例 ESES 患儿进行 V-EEG 监测,随访观察临床、EEG、神经心理障碍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7例中32例经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或明显减少,EEG 上 ESES 消失。结论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36例放电消失,43例背景改善,神经心理障碍有所好转。及早消除 EEG 痫样放电持续状态有重要意义。

  • MRS 在界定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和病变范围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伟;赵智伟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界定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和病变范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11—2016-09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25例,包含低级别胶质瘤10例与高级别胶质瘤15例,对所有患者实施MRS 鉴别,分析其鉴别情况。结果所有肿瘤患者的实质中心区与正常者相比均表现出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降低,而胆碱复合物(Cho)峰升高,出现高级别胶质瘤7例;不同肿瘤患者实质中心区、囊变区及瘤周水肿区的 NAA/Cho 值均低于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级别胶质瘤实质中心区、囊变区及瘤周水肿区间的 NAA/Cho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瘤实质中心区、囊变区及瘤周水肿区的 NAA/CHO 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间的实质中心区、囊变区及瘤周水肿区 NAA/Cho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S 可较准确界定脑胶质瘤侵润边界,值得普及。

  • B 超结合孕妇血清蛋白检测对产前胎儿神经管缺陷的诊断意义

    作者:马国杰

    目的:评价 B 超结合孕妇血清蛋白检测对产前胎儿神经管缺陷的诊断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我院36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追踪,定期进行 B 超检查及血清蛋白检测,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神经管缺陷的准确率。结果AFP 检测出高风险产妇8例,阳性率2.17%;对8例高风险产妇进行 B 超检查,共诊断出6例神经管缺陷胎儿,占高风险产妇的75.0%,即NTD 检出率75.0%,占总筛查产妇的1.63%。结论 B 超结合孕妇血清蛋白检测可明显提高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的准确率,且无创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勇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对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04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均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将104例患者按术中是否保护盆腔植物神经分为实验组(保护盆腔植物神经,n =51)与对照组(未保护盆腔植物神经,n =53)。2组术后均随访5 a,比较2组5 a后存活情况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随访5 a,实验组生存率58.8%(30/51),对照组为58.5%(3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5.9%(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8%(4/51)、5.9%(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14/53)、26.4%(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男性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盆腔植物神经,能有效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首次腔隙性梗死患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分析

    作者:张海军

    目的:分析首次腔隙性梗死患者扩张的动脉血压变异性和血管四周间隙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首次腔隙性梗死76例患者,均予以24 h 动态血压监测及头颅 MRI。根据扩张血管周围间隙是否≥2分,采取4分半定量评分系统分2组,半卵圆中心平面:轻度组41例,重度组35例;基底节平面:轻度组42例,重度组34例。待监测完毕后,分析重度组与轻度组的动态血压有关参数情况,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在半卵圆中心平面内,相比轻度组,重度组24 h SBP 相对较高(P <0.05);在基底节平面内,重度组4 h SBP 与 DSBP 情况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半卵圆中心平面内,相比重度组,轻度组 DSBP-SD 指标相对较低(P <0.05);在基底节平面内,2组 NDBP-CV、DSBP-CV 和 DSBP-SD 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底节平面 EVRS 和首次腔隙性梗死患者 BPV 具有一定联系性,对高血压相关脑损害而言,基底节平面 EVRS 为独特表现。

  • 高压氧疗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为神经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正艳

    目的:分析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为神经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法将我院10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比较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行为神经评分(NBNA)和随访1 a 的智能发育。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14 d、28 dNBN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1 a 后智能发育评价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能够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行为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以晕厥起病的双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报告

    作者:常万生;潘伟;林峰;张海奇;吴川杰

    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ICAD)指由于颈内动脉内壁的撕裂,导致血液经过破损的内膜进入血管壁引起血管壁分层,从而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假性动脉瘤的一类疾病。颈内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约2.6/10万[1],虽然颈动脉夹层所致卒中只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却是青年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在青年卒中患者中,颈动脉夹层所致比例高达20%[1-2]。双侧ICAD 的发生率占青年人卒中合并ICAD 患者的15.8%[3]。头颈部疼痛、缺血性卒中和Horner 征是 ICAD 较常见的症状。以晕厥为单发症状的ICAD 目前国内外仅有1例报道[4]。我们收治1例以晕厥为唯一临床表现的双侧ICAD 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