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姜霖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发病6 h内给予尿激酶2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隔12 h 1次,共使用7 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隔12 h 1次,共使用7 d,2组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口服阿司匹林及脑保护剂、清除自由基药物应用,调控血压、血糖等.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按欧洲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ESS)各评分1次,发病90 d进行Barthel评定生活质量1次.结果 2组治疗前、治疗后7 d ESS分值比较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提高(P<0.001),但2组治疗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无1例出现与药物有关脑出血.2组患者治疗90 d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避免了脑出血的高发生率.

  • 超敏C-反应蛋白与多发性硬化不同复发间歇期及发作期时间的关系

    作者:文进;宋继祖;张晓明;姜波;李晖;李新立;赵淑霞;潘更毅

    目的 观察发作期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与多发性硬化(MS)不同复发间歇期及发作期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127例MS者2 a内每次发作入院第2天血清中HS-CRP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照.同时对比分析血清中HS-CRP不同含量水平与MS不同复发间歇期、发作期时间及治疗前及2 a后扩充神经功能残疾量表(EDSS)评分的关系.结果 MS与对照2组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MS者每次发作时血清中HS-CRP含量水平越高复发间歇期越缩短(P<0.01)及发作期时间越延长(P<0.05).其血清中不同含量水平者治疗前EDS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 a后比较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 MS者发作期血清HS-CRP明显升高.其含量水平越高复发间歇期越缩短、发作期时间越延长及治疗2 a后日常生活质量越下降.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

    作者:巴庆华;韩卓娅;冯树涛;周俊超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 h内的20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A组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胱抑素C水平增高可能是LAA及SAO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胱抑素C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

    作者:邹立;陈现红;黄小让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52例住院急性期病例采用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同时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进行测评.根据抑郁量表测评结果将病例分成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从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单一或多发病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卒中后抑郁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8%,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卒中类型无关(P>0.05);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大脑皮质下病变与其他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与病变部位、病灶数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有关.

  • 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

    作者:张明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MRI 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患者36例,术前均进行CT、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肿瘤呈混杂、等、低密度影,缺少钙化,可伴有出血,骨质呈破坏性改变;MRI T1WI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以等、低信号为多见,T2WI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多显著强化,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充分显示肿瘤信号、边界、囊变、坏死、钙化、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肿瘤血供等情况,对非典型性或恶性脑膜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 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宫巧红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07-2011-09入院治疗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运动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Sheikh躯干控制量表对患者的相关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后(3.402±1.237)分,运动组治疗后(5.023±1.593)分,2组治疗后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运动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的得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后(54.453±11.524)分,运动组治疗后(76.023±13.453)分,2组治疗后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运动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运动疗法及再学习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种针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 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马爱金;郝冬林;季莉莉;陈文亚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和合并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整血脂及抗感染等治疗.2组患者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2组患者均加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并联合氯吡格雷75 mg口服qd.2组患者均治疗14 d.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作者:朱志峰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206例对冲性S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3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3天颅内压变化,及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3天,2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标准组术后第1天、3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伤后3个月,标准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1%,显著低于常规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STBI减压彻底,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 帕利哌酮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血脂、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亚明;何建军

    目的 对比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血脂、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各35例.分别使用帕利哌酮缓释剂和奥氮平治疗,疗程均为 8 周.2组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疗效,同时对比血脂、体质量的影响,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2组疗效均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缓释剂组在导致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奥氮平组(P<0.05),在对血脂的影响方面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利哌酮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和维持治疗用药,疗效可靠,导致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

  • 载脂蛋白E与抗精神病药致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德荣;张小明;赵星梅;张岩滨;王体宾;李峥;张丽霞;胡海涛;霍军;周梦煜;赵青霞;宋春联;高新立;李恒芬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与抗精神病药致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载脂蛋白E浓度,测量身高和体质量,采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在药物治疗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对比,体质量、载脂蛋白E浓度及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BMI、TG、LDL和T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DL和APOE血清浓度则无显著变化(P>0.05);(3)在治疗后,E4/X基因型者BMI、TC和TG、LD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 载脂蛋白Eε4基因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研究

    作者:郑春玲;黄圣明;王明科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2012-01-2012-04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病例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并比较.根据入院24 h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对2组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血同型半胱氨酸观察组(17.60±8.98) μmol/L,对照组(10.71±4.4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梗死患者发病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对比,观察组(9.95±3.63),对照组(7.92±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急性脑梗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控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对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后循环缺血的血管形态学研究

    作者:黄文琴;黎红华;陈信坚;孙志强;邹佳妮;廖光昊;易娟

    目的 通过320排CT血管成像观察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为PCI的病因诊断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内科29例PCI患者作为PCI组,27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头颈部320排CT血管成像检查,对2组血管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A显示PCI组23例(79.31%)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性病变,对照组5例(22.73%)后循环血管狭窄性病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7例(24.14%)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对照组7例(25.9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2例(6.90%)骨质压迫双侧椎动脉,2例(6.90%)椎动脉扭曲延长,对照组3例(11.11%)骨质压迫单侧或双侧椎动脉,无椎动脉扭曲延长,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14例(48.28%)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开放,对照组7例(25.93%)单侧或双侧PCoA开放,PCI组PCoA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PCI的主要病因;椎动脉发育不良、扭曲、骨质压迫不是PCI的直接病因.PcoA在PCI患者中发挥部分代偿作用.320排CTA联合CTP对于PCI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 大骨瓣减压及脑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临床研究

    作者:李凤强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ICP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0.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贺红娟;柴宗举

    本文对54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54例患者作对照,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9-01-2012-04在我院神经科住院PSD患者108例.入选对象经脑CT或MRI显示有脑出血、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据,意识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评分≥18分;排除卒中前有精神障碍、智能低下、癫、脑外伤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1.2 分组及均衡性检验将入选108例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52~81岁,平均(65.25±8.97)岁;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瘫肢肌力≤3级者38例,>3级者16例;内科保守治疗50例,外科治疗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9~80岁,平均(64.79±9.32)岁;出血性脑卒中19例,缺血性脑卒中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瘫肢肌力≤3级者37例,>3级者17例;内科保守治疗48例,外科治疗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情、治疗方法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成年面肌痉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雪梅;李丰玲;耿建红;吴春艳;刘君玲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对成年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给予108 例HFS患者BTXA痉挛部位肌内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应用Cohen分级标准进行痉挛程度及疗效评价,应用生存质量量表(QOL-BRE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Cohen分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0.1%、100%及83.3%、96.3%.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较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2.6%有抑郁情绪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降至13.9%、15.7%;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7.4%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降至20.4% 、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HFS安全有效,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情绪.

  •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燕;杨萱;关琦;安永辉;王双利;张静;赵清霞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0-2011年住院治疗的32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 401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20例,发病率9.41%.其中新型隐球菌脑炎104例,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2例,弓形虫脑炎33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HIV相关脑病35例,脑白质病变19例,脑梗死16例,不明原因占位12例.T细胞亚群检测254例:CD4<50/mm3125例,CD4 50~100/mm356例,CD4 100~200/mm3 41例,CD4>200/mm3 32例,平均为86.79/mm3.320例中181例好转出院,68例治疗无效自动出院,死亡61例.结论 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病率高,表现复杂多样,以CD4<100/mm3 为常见,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经验性治疗有助于诊断,改善预后.

  • 幕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分析

    作者:刘自勤;李小磊;薛文俊

    目的 通过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及MRI成像分析幕上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特点.方法 对30例MRI确诊的急性幕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及MRI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梗死同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狭窄≥50%)10例,颈内动脉(ICA)末端狭窄或闭塞(狭窄≥50%)5例,大脑前动脉(ACA)A1段狭窄(狭窄≥50%)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狭窄≥70%)3例,烟雾病2例,仅发现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例,未发现可分辨的责任狭窄6例(SWI显示基底节区或皮质下微出血灶者4例,SWI显示正常者2例);SWI发现基底节区或皮质下微出血灶者10例.结论 幕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大血管狭窄者占有相当比例,单纯穿支小血管本身病变者比例较小.故对于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死者,不要仅认为是穿支本身病变,需进一步评估大血管,筛查出可以进一步干预特别是内科治疗无效的血管内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皮肤交感反应在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文明利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2型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78例)和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121例)进行SSR检测,比较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的敏感性,并分析SSR与病程、亚临床的关系.结果 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率明显高于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P<0.05),病程越长,SSR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病程超过10 a的糖尿病患者潜伏期长,波幅降低明显,消失率高(P<0.05).结论 SSR异常程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相一致,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状况的客观指标.

  • 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明周

    现将2009-06-2012-04我院住院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年龄41~68岁,其中41~49岁15例,50~59岁17例,60~68岁6例,平均52.2岁.1.2 入选标准非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1)高血压史,入院时均>180/90 mmHg;(2)入院时头颅CT检查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或未破入脑室系统,无脑室铸型或梗阻,出血量应用多田公式计算,一般情况符合内科治疗范围.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同时具有:(1)入院后症状加重,头颅CT复查出血量增加>33%;(2)排除血肿周围水肿明显加重或(和)影响脑脊液循环引起的临床症状恶化.1.3 方法全部患者入院时做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后,入NICU进行监护,监测血压、体温、呼吸、脉搏、心率、瞳孔及意识状态.按照<脑出血治疗指南(2006版)>进行规范治疗[1],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一般检查.如病情加重,随时做头颅CT复查,血肿出血量增加>33%以上,即诊断为进展性脑出血.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非进展性脑出血38例进行对比.

  •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覃君德;廖宝共;毛珍芳;韦彬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其防治开辟新路径.方法 选取98例帕金森病患者且根据Hoehn-Yahr分级标准将其分为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另外于同期在本院随机抽取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然后对不同类型人群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者分别与帕金森病不同级别者相比P<0.05;而不同级别帕金森病者血尿酸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即r=0.195,P=0.192>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能够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但不能单独用于早期帕金森病的特异性诊断;同时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进一步明确血尿酸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和指导临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尿酸 帕金森病 观察
  • 诱发肩关节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肩胛骨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静

    目的 探讨早期采取作业疗法中肩关节诱发训练对脑梗死中重度患者肩胛骨运动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造成上肢功能障碍影响肩胛骨运动能力的60例患者分为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训练组进行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及诱发肩关节运动(联合反应诱发患侧肩胛骨诱发)上肢负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疗法.2组患者训练2次/d,每周训练5 d,为期8周;同时2组均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和针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通过常规的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及传统针灸康复治疗,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都有所改善,但训练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肩关节诱发训练,脑梗死患者肩胛骨运动功能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上肢功能障碍,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 青年、中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体会

    作者:刘迎梅

    目的 对青年、中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病因、复位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确诊BPPV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资料在诱发因素、性别、病变部位、复位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青年组BPPV继发因素多为偏头痛、梅尼埃病,而中老年组继发因素多为后循环缺血,且中老年组合并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 青年组及中老年组病因各不相同,其临床特点也不同,但手法复位治疗对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均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病程,临床值得推广.

  •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炳选;陈传磊;张照潼;孙锡波;陈澎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狭窄患者(B组)、健康查体者(C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颈动脉狭窄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对3组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比较3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MMSE总评分(23.8±1.82)显著低于B组(26.2±1.53)和C组(29.5±2.01)(均P<0.05);A组MoCA总评分(21.32±1.65))显著低于B组(24.22±1.59)和C组(27.62±2.25)(均P<0.05).以MMSE评分标准判断,A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1.0%)显著高于B组(14.0%)和C组(8.0%);以MoCA评分为标准,A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4.0%)显著高于B组(16.0%)和C组(6.0%)(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杨华;杨森;王虎;朱本亮;魏秀娥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加重脑功能损害,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分析我院2009-01-2012-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 CT 或MRI证实为脑梗死.1.2 诊断标准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依据为呕吐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便、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胃液或大便潜血阳性.1.3 方法对4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

  • 帕金森病并发抑郁350例治疗体会

    作者:崔本元

    临床上帕金森病并发抑郁的发生率为40%~50%,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提出,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神经元变性导致一系列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其伴发抑郁的主要原因.2004-03-2012-02来,笔者观察治疗了帕金森病并发抑郁患者350例,总结如下.

  • 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苏英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2010-06-2012-06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和观察组(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每组各30例,治疗一周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6.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的血氨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氨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肝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肌无力危象32例集束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付华;刘小军;张清勇;崔新征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2005-07-2011-07收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32例的发病诱因、处理措施,总结出有利于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集束化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32例,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好转29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因长期的重症肌无力危象症状不能改善,并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终发生全身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及时采取集束化治疗,包括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围术期管理、合理、准确用药、应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稳态、加强营养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做好人工气道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重视预防工作等集束化治疗方法是促进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提升其生存能力的有效防治措施.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测指标的分析

    作者:郭淑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其中由于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脑水肿、充血、局部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可致昏迷、视力下降和失明,大范围脑水肿则表现为感觉迟钝、混乱,个别患者甚至发生脑疝,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以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早,程度重,更易出现孕产妇严重多器官功能损害[2],危害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大多数学者将发病在34孕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但也有学者认为以孕32周为界定值更能准确反映发病孕周与围生期结局的关系[3-4].但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相对落后,故本文采用≤34孕周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4孕周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一旦发生,处理相对棘手.本研究旨在寻找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指标,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和处理,以期改善围生结局和母婴健康.

  • 小儿高热惊厥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小利;殷亚楠;黄琳;孟凡超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患儿中男54例,女26例.6个月~1岁27例,>1~3岁43例,>3~6岁10例.惊厥时测体温<38.5℃ 10例,38.5℃~39.0℃ 32例,39.0℃~40.0℃23例,>40.0℃ 15例.1.2 方法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及吸痰;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放置床边护栏,防止坠床;发绀患儿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2.2 控制惊厥:地西泮为首选,儿童0.3~0.5 mg/kg,以3~5 mg/min速度静脉推注,幼儿可直肠给药,剂量 0.5 mg/kg,10%水合氯醛0.5~0.8 mL/kg保留灌肠.1.2.3 控制高热: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可将冰袋放置枕下,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头戴冰帽还可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预防脑水肿,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全身冷疗可用温水浴,酒精浴方式达到降温目的.也可通过药物使机体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比如肌注柴胡,氨基比林,直肠给予小儿退热栓等.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小儿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张燕;杜闽;康素玲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确诊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 21例患者共检测105块肌肉,肌强直放电发生率为100%,其中拇短展肌强直放电发生率91%,小指展肌发生率81%,胫前肌发生率57%,肱二头肌发生率24%,股内肌发生率19%.21例病人肌电图检测中,有14例出现肌源性损害,其中胫前肌10块,肱二头肌6块,股内肌4块,拇短展肌2块.结论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肢体远端肌强直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近端,同时进行上下肢的近端和远端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对确诊DM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MR Cube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控制的疗效

    作者:张廷峰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虚拟现实(MR Cube)、腘绳肌肌力训练、运动控制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综合训练对膝关节控制的改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08-2012-03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且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男20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岁.入选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头部CT 确诊,无重度昏迷、脑瘤, 无严重心、肺、肾、神经、肌肉骨筋等并发症所致活动障碍.随机分为综合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屈丹;梁进娟;刘育新;马志红;程路明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额外的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易发生于年龄大以及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1].

  • 术后暂时性面瘫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作者:王安亭;吕艳利

    暂时性面瘫在颌面外科手术后较易发生,其原因多为面神经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闭目不全及鼓腮漏气等.面神经功能多在受损后3个月开始恢复,9个月时改善较明显.恢复期内,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均受较大影响,进而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临床上多考虑暂时性面瘫的药物及物理治疗,而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往往缺乏关注,本文对本科室出现的33例暂时性面瘫患者进行了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采用心理干预的必要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08-2011-11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并出现暂时性面瘫的患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7~69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原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9例,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5例,慢性腮腺炎1例,下颌骨骨折7例,颧骨骨折1例,鳃裂囊肿1例,慢性颌下腺炎3例.所有患者术前未发现面瘫症状,术中面神经主干及分支保护完整,术后出现面瘫表现并在9个月内有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

  • 急性颅脑外伤重症患者的心脏防护

    作者:李慧娟

    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患者心电图改变,属脑源性心电图改变,又称脑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室肌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两类[1],而急性颅脑外伤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也会造成自主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心电图改变[2].下面以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73例急性颅脑外伤重症患者的心电图为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1 资料与方法73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中,起因大部分为交通事故、户外施工意外和其他原因;其中,颅脑CT表现为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脑挫伤伴脑内血肿19例,硬膜外血肿18例,珠网膜下腔出血33例,脑室出血4例,颅骨骨折38例,脑中线移位超出血肿厚度28例;男50例,女23例,年龄17~80(42.5±7.6)岁;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史,但有14例发现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其中存活46例,死亡27例.全部病人均在开颅手术之前记录有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记录中含正常心电图12例(占16%),异常心电图61例(占84%).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异常,Q-T间期延长、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等,表1为按照存活与死亡2组,异常心电图的案例数量分布.

  • 中药熏蒸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靖婕

    对2009‐01‐01 - 2009‐12‐31 我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00 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

  • 高危儿随访管理回顾分析

    作者:徐淑玲;付杰娜;张宁

    围产高危儿广义上包括在母亲妊娠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期存在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特殊群体.狭义上特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监护和治疗的患儿.新生儿抢救技术提高,先进的医疗设备应用临床,使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的上升,与此同时不良后果发生也越来越多,主要以各种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多见,如脑瘫、癫、精神发育障碍及视听障碍、学习困难等[1].关注高危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意义深远,我院自2009-01-2012-01建立高危儿随访管理系统,现将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9-01-2012-01在我院新生儿科ICU住院,参加我院高危儿随访系统的管理,除先天性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共2 303例,男1 369例,女934例,其中<37周1 899例(78.1%),>37周404例(21.9%).高危因素主要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等,高危因素与孕周关系见表1.

  • 体外循环术后脑损害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

    作者:宋明学

    心脏体外循环(CPB)术后脑损害是指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大脑器质性损害而致的神经、精神障碍[1].随着人工心肺机装置的日益完善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脑损害减少,但因发病率低(0.8%~5%)[2]及症状不明显,工作中易误诊误治,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必须引起重视.我科1998-08-2011-12开展了325例CPB心内直视手术,发生脑损害12例,现对临床中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男女比2∶1;年龄55~71岁,平均66岁.其中主动脉弓置换术5例,瓣膜置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CPB术耗时80~180 min,主动脉阻断50~80 min.本组术前无1例脑血管病史,术后经神经科会诊和CT证实,发生脑缺氧5例,脑梗死4例,颅内出血3例.经早期监护和积极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作者:刘桂梅

    脑卒中后偏瘫临床常见,早期康复干预可加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进程,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2008-01-2010-01我院收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9例,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01-2010-01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排除意识障碍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56~72岁,平均(60.5±5.1)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其中脑出血24例,脑梗死35例;右侧偏瘫30例,左侧偏瘫29例.59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对照组29例和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腹膜透析急腹症并发代谢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海燕;赵娟;柳臣霞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急腹症并发代谢性脑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透析患者2次发生急腹症并发代谢性脑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CAPD患者急腹症并发代谢性脑病罕见,及时确诊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加强腹膜透析治疗、配合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者2次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应警惕急腹症和代谢性脑病的发生,对患者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个体化的腹膜透析方案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解静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不仅造成患者的肢体残疾和严重心理障碍,对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具有很大影响[1].文献报道[2],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可达80%左右,患者术后都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慢,且生活能力恢复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大限度挖掘损伤神经的修复潜力,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及护理观念的转变,心理护理开始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恢复,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通过对临床1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

    目的 分析总结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密切观察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规范、有效的护理.结果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和细菌性痢疾;发病以婴幼儿多见; 46例患儿均控制抽搐,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 d.主要护理措施: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心理护理、加强安全护理等.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规范、有效的护理对减少小儿高热惊厥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依达拉奉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曾跃华;陈腾千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除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外,联合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73.3%,对照组显效率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依达拉奉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乌灵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作者:方敏

    脑卒中后抑郁即为卒中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征侯群,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其发生率为30%~67.20%,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使卒中幸存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和自杀率明显增加.自2010年以来我院神经内科采用帕罗西汀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满意.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公约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脑卒中后1周后开始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者.(4)能配合完成量表测试者.(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神志智能、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患者.(2)存在其他精神障碍患者.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TIA效果观察

    作者:王晓玲;李卫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短暂性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1],故早期、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减少发展为脑梗死的机会.对我院2010-01-2011-08收治82例TIA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发现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将其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01-2011-08在我院治疗的82例TIA患者,所选82例TIA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且凝血四项正常.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80岁.1.2 方法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3 g,qd Po.同时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U, Bid 腹壁皮下注射,连用10 d.

  • 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贾永亮;贾伟芳;陈聪;阮贞

    目的 系统评价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CNKI 等电子数据库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提取包括样本量、疗程在内的RCT 基本特征和以总体疗效为治疗指标的数据.取优势比 (OR)和95% 可信区间 (CI)衡量效应值,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8个RCT,合计1 024例患者.在总体疗效 "有效"定义下OR为3.19[95%CI (1.92,5.29)],在"显效"定义下OR为2.15[95%CI (1.45,3.17)],在"基本痊愈"定义下OR为1.80[95%CI (1.37,2.38)].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血栓心脉宁胶囊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比较

    作者:张洪亮;王佳佳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差异.方法 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奥氮平组.帕利哌酮组患者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开始6 mg/d,2周后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6~9 mg/d;奥氮平组患者服用奥氮平,开始剂量为5 mg/d,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10~20 mg/d,2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社会功能量表(SFR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量表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量表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较奥氮平治疗后显著提高.

  • 脑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和NF-κB的影响

    作者:朱凤军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梗死的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中脑缺血后炎症损伤过程中细胞因子发挥广泛的作用,成为人们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关注的重要方面[1].已经有研究结果提示,脑安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1-2].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不清楚.探讨脑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炎性因子IL- 1β、IL- 6和NF-κB影响作用.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06-2012-06内科住院7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5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30 h,平均8 h,既往有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 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5~30 h,平均8 h,既往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6例.2组资料发病时间、年龄、性别、既往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吉成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52例治疗后显效47例(90.4%),有效3例(5.8%),无效2例(3.8%),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银贤

    急性脑梗死又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严重者出现闭塞,终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而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佳方法即有效溶栓,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防止脑组织因为缺血时间过长导致坏死.尿激酶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溶栓药物之一,但在溶栓过程中尿激酶的应用剂量及用药后的疗效,无统一标准,故为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我院2010-01-2012-01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为我院2010-01-2012-01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61例,女28例;年龄48~69岁,平均(52.5±2.5)岁;89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排除脑出血,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89例患者发病时间为4~18 h,平均(5.5±1.5) h;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证明无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其他影响溶栓的并发症;所有患者近期无明显手术及出血史.随机将89例分成2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脑转移疗效观察

    作者:刘玉玲;赵小慧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老年患者既往均接受过化疗,脑转移均在原发病灶复发或进展后出现.入组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服药至疾病进展或死亡.服药后定期复查.结果 吉非替尼对颅内转移灶的控制率达80.6%.突变组疾病控制12例,状态不详组17例.对全身病变的疾病控制率为77.8%,突变组疾病控制12例,状态不详组16例.突变组较状态不详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I~Ⅱ度皮疹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对老年NSCLC 脑转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对EGFR 突变患者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以作为NSCLC 化疗后脑转移的一种治疗选择.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李香;李延红;方圆;方建;李晓晖;黄荣;蒋令修;陈文武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磁共振信号、肝功能、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1 例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1 例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3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 20 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滴,1次/d,连续应用14 d,观察2 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肝功能、磁共振信号、血脂改善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应早期给予干预治疗.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记锋;吕保来;仇振巍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及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1],约90%的垂体瘤可以通过经蝶窦手术切除.我院2006-02-2010-10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1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3岁,病程5 d~3 a,平均2.3 a.临床表现:头痛13例,头晕4例,视力减退5例,视野缺损3例,闭经、泌乳8例,指端肥大3例,性欲减退2例,血压升高2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内分泌学检查:血泌乳素(PRL)增高8例,血生长激素(GH)增高3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2例,内分泌检查正常5例.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垂体腺瘤直径:<10 mm3例,10~20 mm 6例,21~30 mm 8例,>40 mm 1例.

  • 微创介入治疗丘脑出血3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春鹏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疾病中常见类型之一,血肿常破入第三、四脑室而造成脑室系统阻塞,脑脊液循环梗阻,急性颅压升高,危及患者生命.开颅手术治疗由于其部位深,损伤大,术后常有严重后遗症,临床上多主张保守治疗[1],但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我科自2009-2012年采用微创介入治疗丘脑出血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1~76岁,平均66.5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无并发症3例.1.2 临床表现入院时患者均有一侧肢体麻木和(或)活动障碍.意识清醒者3例,嗜睡~昏睡6例,昏迷29例.33例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证实,丘脑部位出血量15~20 mL者26例,20~25 mL者10例,25 mL以上者2例;血肿仅破入三、四脑室者5例,破入三、四脑室及同侧侧脑室者10例,破入全脑室系统13例.

  • 气管切开后持续湿化气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万卿;任增玺;史锡文;段素蕾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它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气管切开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方法[2],而体位引流是治疗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早期用微量泵向气管内持续足量泵入雾化液,不仅可以稀释呼吸道内的黏稠痰液,防止痰痂堵管,而且可以刺激呼吸道使痰液容易排出,促进肺泡膨胀,增强肺气体交换能力,同时还可对呼吸道黏膜滋润湿化,有防止肺部感染的作用.我们自2009-01-2010-12收治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上述治疗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万宏;吴恒浩;田卫平;张圣旭;郑占强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科2008-08-2011-10期间收治的105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发病3 h、6 h、24 h、72 h、1周、2周的GCS评分,同时发病半年后随访,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 h、6 h、24 h、72 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0.948、0.521、0.541、0.597、0.733.结论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 h、6 h、24 h、72 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预后有相关性,GCS评分应作为其估计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6 h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相关系数大,提示必要时发病后6 h内复查头颅CT,观察是否有再出血及颅内其他情况变化,以便早期处理.

  • 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作者:詹利红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中一种严重损伤,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病死率高达50%[1].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极易引起窒息,因气道阻塞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因此,开放气道,快速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和预后至关重要.我科2009-10-2011-10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别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和经口/鼻腔吸痰,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院前急救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36.25±15.24)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5~64岁,平均(36.35±15.27)岁.颅底骨折17例,脑挫裂伤20例,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疝3例,受伤后到达现场时间20 min~6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转运回院后经CT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段海涛;张剑宁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8-2011年,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70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检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例,均为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CT显示脑挫伤弥漫性脑肿胀,男42例,女28例;年龄10~75岁,平均41岁.GCS评分:3~8分26例,9~12分44例.伴有硬脑膜外血肿3例,硬脑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2例,混合类型脑出血2例,血肿量均<15 mL.血肿量>15 mL者排除在本组病例之外.1.2 无创颅内压监护1.2.1 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应用重庆海威康公司生产NIP 41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

  •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36例治疗体会

    作者:凌国锋;赵二勤;卜俊辉

    额叶脑挫裂伤为较常见的颅脑损伤,其早期意识障碍较轻,常因脑水肿加重或血肿增加导致病情突然加重,造成严重后果.笔者自2008-01-2012-05共收治双侧额叶脑挫裂伤36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6~81岁,中青年多见.交通事故23例,高处坠落伤10例,其他伤3例.有原发性昏迷33例,无昏迷3例.来院时意识清醒26例,轻度昏迷5例,重度昏迷5例.其中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CT扫描提示:枕骨骨折23例,额骨骨折10例,前颅底骨折伴脑脊液鼻漏者8例,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者10例,合并其他部位伤者11例.1.2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17例,单侧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3例,大冠状切口双侧额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8例,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6例.术中彻底清除血肿及挫伤失活水肿的脑组织.

  • 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蔡可夫;周宏智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 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延误诊断12例分析

    作者:熊伟;李二红;范波胜

    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延误诊断患者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81岁,既往患有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误诊时间3~10 d.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