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地塞米松联合化疗与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脑神经损害的疗效

    作者:李亚琼;何吉琼;张端众;张伶莉;杨丽华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脑神经损害患者治疗中地塞米松联合化疗与鞘内注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脑神经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化疗与鞘内注射,研究组采用化疗与鞘内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化疗与鞘内注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脑神经损伤的疗效,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神经外科终端氧气插孔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及消毒前后效果观察

    作者:姜璇;由娜

    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外科终端氧气插孔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及消毒前后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05—2014‐04神经外科终端氧气插孔180个,对所有插孔进行消毒前采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90个,研究组采取0.5%碘伏消毒10 min ,对照组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0 min ,评估所有插孔消毒前细菌污染情况;比较两种消毒方式消毒前后的效果。结果消毒前终端氧气插孔180份样本细菌污染50份(27.8%),其中蜡样芽孢杆菌5份(2.8%),枯草芽孢杆菌20份(11.1%),大肠杆菌6份(3.3%),铜绿假单胞菌5份(2.8%),变形杆菌4份(2.2%),产碱假单胞菌6份(3.3%),肠球菌2份(1.1%),表皮葡萄球菌1份(0.6%),奈瑟球菌1份(0.6%);消毒前研究组有菌样本24份(26.7%),无菌样本66份(73.3%);对照组有菌样本26份(28.9%),无菌样本64份(7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消毒后研究组有菌样本4份(4.4%),无菌样本86份(95.6%),对照组有菌样本17份(18.9%),无菌样本73份(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中心输氧终端氧气插孔的细菌出现较严重污染,氧气表安装前,需对输氧终端插孔予以消毒,予以0.5%碘伏消毒剂可简便操作,且消毒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赵俊;张黎军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感染163例,取感染部位分泌物或引流物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6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7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产气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普遍偏低,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十分敏感,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则较低;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而对替考拉宁则十分不敏感;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必要时根据经验实施抗生素预防性应用,一旦发生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检测 Hcy hs-CRP 与 IL-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胜荣

    目的:探讨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3‐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ACI 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 Hcy 、hs‐CRP 及 IL‐6水平,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 Hcy 、hs‐CRP 及 IL‐6水平,以及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 Hcy 、hs‐CRP 及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型脑梗死患者的 Hcy 、hs‐CRP 及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者,而重型脑梗死患者 Hcy 、hs‐CRP 及 IL‐6水平亦均显著高于中型脑梗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脑梗死程度的逐渐加重,患者 Hcy 、hs‐CRP 及 IL‐6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Hcy 与 hs‐CRP 、Hcy 与 IL‐6及 hs‐CRP 与 IL‐6均呈正相关。结论 Hcy 、hs‐CRP 与 IL‐6水平的检测对于 ACI 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价值,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白细胞介素-18和-23 S100B 及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肽 Y 水平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作者:沈显群;龚自力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迁移族蛋白 B1、白细胞介素‐18和23、S100B 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神经肽 Y 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对我院2010‐10—2013‐04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等检测方法观察 NPY 、S100B 蛋白、IL‐18、IL‐23、HMGB1以及 Hcy 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PY 、S100B 蛋白、IL‐18、IL‐23水平随着病情进展,呈逐渐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MGB1以及 Hcy 指标水平变化同样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且均能作为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高迁移族蛋白 B1、白细胞介素‐18和23、S100B 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以及神经肽 Y 指标水平的恶化,病情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加强上述指标的检测,可较好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纳洛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昏迷指数和催醒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忠诚;陈治军;李智强;卢志刚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急性 CO 中毒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纳洛酮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各组患者于入院后6 h 进行 GCS 评分,记录患者的催醒时间。结果轻度中毒组中,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GCS 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中毒患者中,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GCS 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GCS 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催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催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中,大剂量纳洛酮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组。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斌;艾麟;梁是;陈红霞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 ASA 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 A 组(氟比洛芬酯组)、B 组(芬太尼组)、C 组(未行 PCIA 组)。记录术后1、2、4、12和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Ramsay 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与术后1、2、4、12和24 h 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 ET‐1水平。结果同 C 组相比,A 组和 B 组术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各时间点 A 组和 B 组显著高于 C 组(P<0.05)。 A 组嗜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P<0.05)。术后2、4、12和24 h ,C 组血浆 ET‐1水平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P<0.05),术后12 h 和24 h ,A 组血浆 ET‐1水平明显低于 B 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氟比洛芬酯术后 PCIA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抑制手术应激所致的血浆 ET‐1水平升高,从而有效降低神经损伤作用,可在神经外科术后镇痛中使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滕宏涛;葛明旭;孔大伟;李景德;李涛;彭波;张博;许孝飞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健康成年沙土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 组);I/R 损伤对照组(B 组):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EPO 预处理48 h 、24 h 、12 h 组(C 、D 、E 组)。除正常对照组5只外,其余各组均有10只。建模后,记录各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比较 EPO 预处理的佳给药时间窗。结果 I/R 损伤对照组及 EPO 预处理各组 SOD 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MDA 、TNF‐α、IL‐1β含量却高于正常对照组(P 均<0.05);EPO 预处理各组 MDA 、TNF‐α、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 I/R 损伤对照组(P均<0.05),而 SOD 含量明显高于 I/R 损伤对照组(P均<0.05);EPO 预处理24 h 组细胞凋亡数、TNF‐α、IL‐1β的含量低于预处理12 h 、48 h 组(P均<0.05),SOD 含量高于预处理12 h 、48 h 组(P 均<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抗炎症免疫反应及神经营养作用有关。 EPO 预处理24 h 佳给药时间窗。

  • 多发性硬化早期患者疲劳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和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华生;韦仕荣;潘鹏克;高玉娟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早期患者疲劳、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 MS 患者45例(研究组),同时纳入30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分别采用修订疲劳影响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Rey 听觉词语学测验、简化 Rey 复杂图形、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SDM T )、Stroop 测验、画钟试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量表进行临床测评。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躯体致角色受限、情绪致角色受限、疼痛、情绪状况、精力、健康认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健康压力、健康变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短延迟记忆与长延迟记忆的成绩降低;SDM T 测验成绩下降,Stroop 测验反应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疲劳得分较高(P<0.05)。疲劳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躯体问题导致角色受限、情绪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情绪状况、精力、健康认识、认知功能、健康压力、总体生活质量相关(P <0.05)。结论 MS 患者早期生活质量即明显降低。虽然早期即出现记忆功能、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损害及焦虑、抑郁、疲劳症状,但仅疲劳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 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比较

    作者:丁福东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双额大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3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3例,均在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弥漫性脑肿胀的颅内压,较保守治疗有更好的预后,安全性也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临床分析

    作者:阮萍;蔡丽芹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7—2014‐07Ⅱ~Ⅲ级2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0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90例未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并对心电图异常率与急性脑卒中的部位、类型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组分别有146例和44例心电图异常者,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11%和48.89%,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 T 波异常(31.67%)、ST‐T 改变(52.22%)、心律失常(42.78%)、左心室高电压(5.56%)、左心室肥大(7.78%)与两种及以上的心律失常(22.78%)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率94.12%,脑干、丘脑、基底节部位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7.85%,病情恶化或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率95.12%,分别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发生在脑叶、小脑、腔隙部位的脑卒中以及病情好转稳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且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部位和类型显著相关,并能反映其预后,应对心电图改变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其预后。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作者:贺亚龙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330例 ICVD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史、肥胖、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血糖、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浆Hcy 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正常患者的 HHcy 发生率显著低于 IM T 增厚(χ2=15.293,P<0.05)或斑块形成患者(χ2=33.434,P<0.05),而 IM T 增厚患者与斑块形成患者的 HHcy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0.05);斑块形成患者血浆 Hcy 水平的中位数高于 IM T 增厚或 IM T 正常患者,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3.264、3.827,P<0.05),IM T 增厚患者血浆 Hcy 水平的中位数高于 IM T 正常患者,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55,P<0.05);易损性斑块患者的 HHcy 发生率显著高于具有非易损性斑块患者(χ2=8.280,P<0.05),易损性斑块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的中位数高于具有非易损性斑块患者(u =3.605,P<0.05);血浆 Hcy 水平(OR =1.392)与血脂异常(OR =15.356)、糖尿病(OR =3.185)、吸烟史(OR =2.241)、高血压(OR =2.469)、年龄(OR =1.102)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 Hcy 水平的升高可反映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和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加,其对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可独立于其他传统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拉贝洛尔联合血栓通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文帮芬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联合血栓通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10—2014‐02我院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静滴拉贝洛尔葡萄糖溶液并常规手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血栓通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的变化,并对比产妇分娩情况以及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成功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血栓通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有效手段。

  • rhIG F-1对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新满;胡义平

    本实验通过建立实验性糖尿病脑病动物模型,观察视海马神经元 AKt 及 PI3K mRNA 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脑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证实 rhIGF‐1对糖尿病脑病(DE)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 DE 提供理论依据。

  •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作者:方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281例,根据平衡功能分为恢复良好的观察组(n=204)和恢复较差的对照组(n=77),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基本情况和此次发病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51.47±4.82)岁、(3.18±0.24)h 和34.19±2.83;观察组患者男性、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居住于农村、脑出血、右侧偏瘫、本次脑卒中为复发者分别占59.80%、58.82%、17.16%、37.25%、66.67%、61.27%、54.41%和69.12%,对照组分别为45.45%、44.16%、14.29%、9.09%、27.27%、48.05%、25.9%、59.74%和49.35%;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NIHSS 、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居住于农村、脑出血、右侧偏瘫、本次脑卒中为复发会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结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多样,对于预后较差的患者应早期给予患者家属充分的沟通,降低其对治疗和康复效果期望值,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同时对于可能因治疗依从性而影响康复效果的患者则要给予着重的健康教育,争取患者的配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跃峰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联合 CT 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东芝320排 CT 行头部 CTA 及 CTP 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情况,探讨颅内及颈部血管的狭窄与脑组织灌注异常区的关系。结果 CTP 检查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36例,感兴趣区的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较镜像区显著降低(P<0.05);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显著延长(P<0.05)。 CTA 检查发现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32例,10例未发现有血管狭窄。 CTA 有责任血管狭窄患者 CTP 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 CTA 无责任血管狭窄者(14.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行 CT 血管造影联合 CT 灌注能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判定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处理EDH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封铭恒;余永铭;郭奕浩;黄永谊

    目的:分析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硬膜外血肿(EDH)的近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 EDH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组(A 组)及小骨窗开颅术组(B 组)各34例,对比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情况、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2组术后 GC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出血量少于 B 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8.23%,B 组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术后6个月良好率高于 B 组,而植物生存、病死率低于 B 组(P<0.05)。 A 组术后感染、再出血、癫痫、术后头痛、脑膜粘连发生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术治疗 EDH 创伤性较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低,患者近远期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 HCMV感染与人神经胶质瘤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彬;石景柱;易良;钟诚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胶质瘤的相关性,为 HCMV 感染在胶质瘤发病中所产生的作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使用 HCMV 糖蛋白 B(uL55)基因来设计引物,对68例不同级别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组织以及65例外伤脑组织的 DNA 采取巢式 PCR 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63例检测出 HCMV 基因,65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出 HCMV 基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患者存在 HCMV的感染,其感染的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以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控

    作者:亓秀静;张丽丽;杨逢永;李学军;杨兴菊;段崇浩;魏光晨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08—09重症监护室内颅脑损伤颅脑外伤患者200例,其中8月患者10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9月患者100例(观察组),实施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暴发预防干预措施,对比2组爆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情况。结果对照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30.00%,观察组为5.0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导致暴发感染的因素为重症监护室内的空气污染、室内设备仪器污染、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在进行血液培养结果显示同环境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耐药谱相似。结论环境、人员、设备、医疗原因等均会引起重症监护室内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发病比例。

  • 黄体酮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后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源征;李建章;张敏;刘恒方;王建平

    目的:研究黄体酮(progesterone ,PROG)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后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 OGD)模型。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 TT ]法检测 BMEC 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漏出率反映细胞损伤程度。为反映BMEC 的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利用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及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lyde ,MDA )水平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结果 OGD 6 h 明显降低 BMEC 的存活率,并增加 LDH 释放率。 OGD 6 h 可明显增加 BMEC 培养基中及细胞内 MDA 含量,减少 BMEC 内SOD 、GSH‐Px 活性。与氧糖剥夺组相比,黄体酮可明显降低培养基中和细胞内的 MDA 含量,提高 BMEC 内 SOD 、GSH‐Px活性。结论 OGD 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等途径损伤 BMEC ,黄体酮能减少 OGD 对 BMEC 造成的损伤。

  • 齐齐哈尔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现况调查和干预性研究

    作者:陈庆友;张艳蕉;姜敏;姜继娜;赵宇;李莉;黄丽娟

    目的:对齐齐哈尔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现况进行调查和干预性研究。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市铁峰区所辖区2个社区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960人,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为研究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基线调查,完成 MCI 初筛;选取 MCI 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社区 MCI 系统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教育,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分别测量2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进行 MCI 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对延缓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肝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

    作者:罗山铖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肝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血生化结果将患者是否出现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和非肝损伤组。结果2组患儿在24 h 生存率、出院生存率、血压、心率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用药周期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 ALT 、AST与 TNF‐α含量明显较非肝损害组高(P<0.05);肝损害组 SOD 、GSH‐PX 含量明显比非肝损害组低(P<0.05),内毒素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内毒素和肝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内毒素含量和肝损害成正比。

  • 超重或肥胖患者脑卒中发病后颅内血管及颈部血管血供情况研究

    作者:张艳蕉;陈庆友;于广娜;蒋丽艳;孙兴元;任占军;黄丽娟

    目的:观察超重或肥胖患者脑卒中发病后颅内血管及颈部血管的血供情况。方法临床纳入脑卒中患者235例,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正常组50例,超重组50例,轻度肥胖组50例,中度肥胖组45例,重度肥胖组40例。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卒中患者颅内血管及颈部血管血供情况。结果 TCD 检查:随着患者 BMI 水平的增高,患者病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血流速度与健侧 MCA 血流速度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超重组、轻度肥胖组、中度肥胖组、重度肥胖组 IM T 分别为(0.71±0.21)mm 、(0.79±0.24)mm 、(0.91±0.29)mm 、(1.02±0.30)mm 、(1.15±0.33)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 BMI 水平的增高,患者轻度狭窄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重度狭窄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脑卒中后,病侧及健侧 MCA 平均血流速度均出现明显下降,而 IM T 明显增厚,且伴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 TCD 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作为预测超重或肥胖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检查指标。

  • 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晟;刘从国;程浩;徐昌林

    目的:观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每组60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比较,并对2组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 ADL 量表分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ADL Ⅰ~Ⅲ级患者占65.0%,对照组为40.0%,2组 ADL 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06)。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 N FD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作者:袁巍

    目的:分析 NFD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4%(P <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27.14%,较对照组的12.86%高(P<0.05)。2组治疗后 NFDS 评分明显减少,Barthel 指数显著增加。观察组治疗后 NDFS 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Barthel 指数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期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以及 CRP 等均显著下降,血液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NFD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均能正确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 认知功能锻炼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岳;徐存理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康复锻炼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4‐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分析 MoCA量表、UPDRS 量表得分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4、8、12周 MoCA 得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UPDRS 量表平均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平均精神行为和情绪得分以及平均运动检查得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率达72.2%,远高于对照组的28.9%。结论经认知功能锻炼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绪以及运动能力等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不同原因晕厥29例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许卫君;缪婷婷;葛慧琍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晕厥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02—2013‐12收治的7例及近10 a 国内有关文献发表的不同原因引起晕厥的病例45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首诊误诊29例(64.4%),经相关检查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1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3例,自发性脾破裂、原发性肝癌各2例,左房黏液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夹层破裂、原发性肺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血征各1例。结论晕厥的正确诊断,应认真采集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并完善相应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 CT 和MRI 、胸部 CT 、腹部 B 超等,以期早诊断。

  • 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梁长孙;宋国全

    目的:分析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预后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18例入院治疗的烧伤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层的老年患者烧伤后健康评分,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与51~60岁的老年患者相比,71~80岁和80岁以上的老年烧伤和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综合健康水平均明显较少,综合健康状况较差。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预后与性别无关,与烧伤面积、烧伤部位、呼吸道损伤、神经损伤、年龄等因素均有相关性。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临床上应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急诊中心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死亡因素分析

    作者:巫小平

    目的:分析急诊中心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死亡因素。方法选择2013‐10—2014‐03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80例(死亡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诊断均与死亡组相匹配的未死亡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74例(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指标,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血压、入院时 NIHSS 和Glasgow 评分,以及既往史和并发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开始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收缩压、并发症、意识障碍、入院 NIHSS 和 Glasgow 评分评分的 OR 值分别为3.371、1.423、4.902、1.076、36.186、1.895、1.092,是影响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死亡的因素有多种,心电图异常、糖尿病史、收缩压、并发症、患者意识障碍以及入院 NIHSS 和 Glasgow 评分等均与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死亡有一定关系。

  •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熊茂翔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01—2013‐10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6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培养共检出134株病原菌,其中 G -菌80株(59.7%),G +菌37株(27.6%),真菌17株(12.7%)。 G -茵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茵、绿脓假单胞杆菌、肝炎杆茵及大肠杆茵;G +菌46株(34.8%),G +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3株(9.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G -菌对泰能为敏感,对头孢噻肟、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比较高;G +菌对万古霉素为敏感,对青霉素 G 、四环素药性比较高。结论老年 AD 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 G -菌为主,大部分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超声监测研究

    作者:朱道湘

    偏瘫肩痛的发生率高达70%,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1]。引起偏瘫肩痛的原因之一是患者肢体处于偏瘫期,其肌肉出现麻痹,肌张力大大下降,使得肌肉对肩袖的支撑功能降低,发生肩关节的半脱位,引起患者出现偏瘫肩痛症状。研究表明,偏瘫肩痛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一方面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肩痛会影响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开展[2]。本文主要观察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监测效果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超声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Aβ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研究

    作者:叶玉兰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Aβ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2012‐04—2014‐05我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7例智能正常健康人员为对照组,2组血清及脑脊液 Aβ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同时对观察组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痴呆期患者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 Aβ及炎性指标均差于对照组,且重度痴呆期患者的水平差于轻度及中度痴呆期患者,中度痴呆期患者则差于轻度痴呆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Aβ与炎性指标的变化较大,且不同痴呆分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 血清P物质和神经肽Y表达与烧伤后康复期青年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范智凌;谢玉国;陈伟鹏

    目的:探讨血清 P 物质和神经肽 Y 表达与烧伤后康复期青年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科2010‐11—2013‐10收治的100例年龄<30岁的烧伤后康复期患者为观察组,与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100例同龄青年为对照组。通过2组受试者的心理学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血清 P 物质和神经肽 Y 的表达检测,分析2组受试者的差异,总结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组受试者的一般生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 P 物质和神经肽 Y 的表达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P 物质的表达和抑郁评分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而神经肽 Y 的表达与烧伤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 P 物质浓度的升高抑郁评分也升高,而随着神经肽 Y 浓度的升高抑郁评分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烧伤后康复期的青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血清 P 物质和神经肽 Y 的表达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抑郁的严重情况,临床上配合积极的护理手段可以使患者康复效果得到提高,降低负性情绪的产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观察

    作者:曾波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4‐11收治的109例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 GC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常规治疗方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时间窗降压及其幅度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文燕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降压幅度不同对脑出血(ICH)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2011‐09—2013‐12我科治疗的96例 ICH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于发病后给予盐酸乌拉地尔250 mg 加入生理盐水中24 h 内持续静滴,初始滴速2 mg/min ,再视血压水平调滴速。治疗组将血压控制在140~150/90~95 mmHg ,对照组控制在160~180/100~105 mmHg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72 h 行头颅 CT 检查了解血肿体积;治疗前与治疗后7 d 、14 d 、21 d 对 GC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脑梗死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血肿体积、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H发病后早期启动降压治疗,可明显减少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改善临床转归。

  • 参麦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琳;彭跃进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目前普遍认为营养神经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联合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本文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

    作者:杨艳;肖玉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72例为观察组,按照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同期144例无脑出血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治疗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分级、甘油三酯、胆固醇、是否规律服用降压药与高血压脑出血有相关性,多因素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分级、甘油三酯、胆固醇、是否规律服用降压药与高血压脑出血独立相关。单用药物规律控制血压患者的脑出血率较联合用药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增加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血压控制不佳及严重的高血脂均增加高血压脑出血的几率,联合用药可有效控制脑出血发生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6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永杰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013‐02—2014‐02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春鹏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情况、原因、机制及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78例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急性期(3~5 d)发生50例,发生率64.1%,出血性脑卒中60例,缺血性脑卒中18例,死亡23例,占29.48%。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早期积极防治、控制病情和综合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晓玲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相关因素。方法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与对照组,记录年龄、病程、HbA1C 、血压、血脂等相关因素并进行比较,进一步行 Logistic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较好的血糖控制与 DPN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年龄、病程是 DPN 的危险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是 DPN 的保护性因素,也是对 DPN 唯一可干预的独立相关因素。

  • 盐酸氨溴索对行颅脑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飞;高媛媛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对行颅脑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n=43)术前给予盐酸氨溴索1.0 mg/kg 静滴,1次/d ,连用2 d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再给予1.0 mg/kg 静脉泵入;比较2组机械通气期间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和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组的 PaO2、A‐aDO2、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 线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肺不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有效降低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对呼吸功能的损害,降低肺不张发生风险,且操作简便,适于临床推广。

  •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作者:曹冰莹;王婷;龚丽;那建华;陈素杰

    目的:调查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对方式及焦虑抑郁状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61例某院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4.3%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32.8%存在抑郁症状,26.2%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状况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正确引导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其负性情绪,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宇薇;林伟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3‐04在我院精神病科诊治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疗效和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甲状腺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李广林;张勇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4年收治的3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林;贺小霞;刘学静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01—2014‐12治疗的187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膜透析合并脑卒中组23例,腹膜透析未合并脑卒中组16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的发生率12.3%,2组患者在性别、透析龄、Kt/V 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 、Hcy 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 Hb 、ALB 、UA 均低于非卒中组患者(P<0.05),为脑卒中的保护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CRP 、Hcy 是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高血压、糖尿病、LDL‐C 、CRP 、HCY 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征分析

    作者:王莺燕

    本研究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及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沈颖;张柘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8例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肢体麻木、咳嗽、胸痛、胸闷,2例无明显症状,1例双下肢瘫痪。所有患者经磁共振及 CT 胸部检查提示诊断,行Ⅰ期完整切除后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以正中切口联合胸腔镜辅助,可收获到较好治疗效果,MRI 及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及手术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邓超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14 d 后,比较2组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51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异烟肼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文玉;张东辉;江丽丽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异烟肼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4‐01—1268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鞘内注射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34例,2组在抗结核治疗基础给予相应处理,非鞘内注射组单用异烟肼600 mg ,鞘内注射组给予异烟肼600 mg 联合异烟肼50 mg 和地塞米松3~5 mg 鞘内注射,收集所有患者脑脊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脊液中异烟肼的浓度,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鞘内注射组患者脑脊液的异烟肼平均浓度(2.13±0.52)μg/mL ,显著高于非鞘内注射组的(1.60±0.38)μg/mL (t =6.489,P =0.003)。鞘内注射组和非鞘内注射组治愈率分别为67.65%和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2,P=0.028),鞘内注射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非鞘内注射组(97.06% vs.76.47%,χ2=6.275,P=0.012)。非鞘内注射组和鞘内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2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结论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可提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异烟肼浓度,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温桂凡

    本文选取我院住院的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8—2014‐08在我院住院的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80例,女61例;其中脑梗死发病率高,为76例,其次为颅内动脉瘤21例和非外伤性脑出血15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临床诊断为新发脑卒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为突发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持续超过24 h ,排除其他非血管性原因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各种原因所致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24 h)[1];(3)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症状和体征的静止性脑梗死;(2)不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发病超过14 d 未到医院就诊;(4)拒绝参加本研究及签订知情同意书。

  • 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立

    我院门诊2012‐03—2014‐05应用倍他司汀联合天麻素治疗梅尼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2012‐03—2014‐05收治的梅尼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3~81岁,平均(61±3.5)岁;病程5~8 a ,平均(6±1.5)a ;每次发病时间5~11 d ,平均(7±2.5)d 。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1±1.5)岁;病程4~7 a ,平均(5±1.5)a ;每次发病时间4~10 d ,平均(6±2)d 。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不同术式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预后对比

    作者:方飞来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01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骨窗入路,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血肿清除率、GCS 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Barthel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骨窗入路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使手术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2型糖尿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韦少恒

    本研究对我院4 a 来收治的25例2型糖尿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型糖尿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秦树巧;张承民;李雷申

    本文对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12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86例。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5年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且经头颅 CT 或 MRI 检查确诊,未行溶栓和手术治疗者;(2)发病期间无意识障碍;(3)发病到治疗间隔不超过1周者;(4)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存在吞咽障碍;(5)无痴呆或精神症状,能配合吞咽训练者;(6)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2~70岁,平均(56.9±12.8)岁;其中脑出血7例,脑梗死36例。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平均(57.6±12.2)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3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许康永;周烨;唐淼

    目的:观察髋臼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1—2013‐05我院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研究组21例(51.2%)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 a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达到解剖复位4例(20%),研究组11例(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对照组优良9例(45%),研究组16例(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8,P=0.041)。2 d 内手术患者,复位率达51.2%;2~10 d 手术患者,复位率达61.3%;10 d 后手术患者,解剖复位率达75.1%,神经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存在密切关系。结论手术治疗髋臼关节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较非手术治疗在解剖位置和神经恢复方面有更好疗效,值得推广。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作者:王如荣

    本文分析早期预防护理措施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探讨降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分析

    作者:谢婷婷;由娜;王德楠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入选我院2013‐06—2014‐05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92例,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疗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6例,康复组进行早期偏瘫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饮食、用药、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2组均护理4周,比较临床效果;并对2组护理前后的 FMA 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有效率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FMA 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康复组护理后 FMA 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贾学勤

    我院对收治的42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整体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为顺利康复打下基础。现报道如下。

  • 脑梗死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侯珂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痛、恶心、呕血、便血等,如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发生严重感染休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严重者导致死亡。但脑梗死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情况较少见。目前,修补术或胃大部分切除术[2]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手段,但也存在发生内出血、切口感染与吻合部梗阻等并发症的可能。围手术期内优质的心理护理服务不但可使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的效果,还能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3]。本文选取我院2009‐01—2014‐06收治的39例脑梗死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且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手术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体会

    作者:王怡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各40例,观察2组患儿并发症、神经行为评分(NBNA),患儿出生后6个月和24个月,根据中国标准化贝莱量表,评定其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估2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血糖、惊厥、颅内高压、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第1周 NB‐NA 评分异常率和第2周 NBNA 评分严重异常率均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 MDI 和 PDI 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可明显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及神经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艳平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及时、科学、合理的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尤为重要,早期 EN 支持可纠正或减轻负氮平衡,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和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1],减轻病人营养状况的恶化程度,从而改善预后。

  • 中医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梅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中医特色护理。记录2组焦虑量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费用等,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及 S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费用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缓和护患矛盾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优质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严文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0%,优质护理组为14.0%,优质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χ2=4.68,P<0.05)。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总分(90.8±16.5)分,优质护理组为(96.7±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常规护理组满意度66.00%,优质护理组为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优质护理,不仅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效果

    作者:陈琳;况华进

    产后抑郁指产妇产后4~6周内发病,症状类似于普通的抑郁症,主要症状为抑郁、内疚、悲伤、激动、焦虑、失眠、烦躁、混乱、自杀或他杀念头,患者既往无任何精神障碍[1]。产后抑郁不但会对婴幼儿的智力及情绪发育、行为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还会给家庭带来极大负担[2]。本文选取我院98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俊利;王春霞;刘芳;陈焦焦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急性颅内压增高或逐渐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症状,病情发展可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受压、脑移位,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1]。密切观察病情,可为治疗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情变化争取时间[2]。现将我科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的特殊观察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丙泊酚与异氟醚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对比

    作者:孙会珍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异氟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05—2014‐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 组,n=50)和异氟醚组(B 组,n=50)。 A 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 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开始2 h 和手术结束时血清 S100B 水平,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48 h 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2组患者手术6个月后简明精神状态(MMSE)评分。结果2组手术开始2 h 和手术结束时 S100B 水平均高于手术前,手术结束时 A 组 S100B 水平显著低于 B组(P<0.05)。2组手术前 IL‐6和 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手术后48 h 后 IL‐6和 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 A 组 MMSE 评分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够减轻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期间 S100B 水平的升高,降低 IL‐6和 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其脑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值得临床推广。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疗效分析

    作者:常艳红

    产后抑郁是产妇产褥期内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可能由性激素变化、心理压力增大及社会角色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身体、情绪出现一系列负面变化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自责、自虐或自杀行为[1]。本文主要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亚琦;陈莹

    目的:观察不同激素药物对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MS 、AM 两种症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甲泼尼龙组显效及好转患者显著多于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疗效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甲泼尼龙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 长春西汀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作者:岳红卫;方敏;马利敏

    抑郁症属于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抑郁症状发作频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自残率和自杀率相对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给予长春西汀联合氟西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疗效分析

    作者:田东;李燕;张鑫;李荣荣

    目的:探讨 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我院门诊收治的6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头痛发作时间、次数以及疼痛程度、偏头痛残疾程度上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 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硝苯地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

    作者:王倩;冯海斌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2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92/100),对照组为69.0%(69/100),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疗效

    作者:刘俊超;孙顺成;张娜

    目的:评估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乌灵胶囊对帕金森病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用乌灵胶囊3粒/次(每粒0.33 g),3次/d ,连服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4、8周后 HAMD 均低于治疗前(P<0.05),第4、8周末,研究组 HAMD 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较单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效果更好。

  • 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伟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0—2012‐10收治的100例高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10—2012‐10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年龄≥65岁,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观察均确诊为骨折。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5~86岁,平均(70.4±6.2)岁;肱骨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16例,髋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5例,锁骨骨折2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5~87岁,平均(71.0±6.4)岁;肱骨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15例,髋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3例。2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骨折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 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作者:黄俊红;叶党华;孟玉丽;桂志勇;谭占国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2010‐06—2013‐06收治的382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颅内感染82例,其中脑脊液培养阴性74例,分析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及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的74例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按 GOS 评分,恢复良好32例,轻度残疾28例,重度残疾14例。结论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案。

  • 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玉霞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肝性脑病治疗(去除诱因、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代谢紊乱、保肝、限制蛋白摄入、调整支链氨基酸及芳香氨基酸比例),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0.8 mg 静脉推注,q8h ,7 d 为1个疗程。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肠透析后将40~42℃的中药灌肠液150 mL (大黄、枳实各10 g ,石菖蒲、郁金、乌梅各15 g ,赤芍20 g ,水煎取汁150 mL)通过透析管路送入横结肠处保留2 h 以上,1次/d ,疗程为7 d 。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 test ,NCT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志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和肝肾功能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NCT 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2组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较单用纳洛酮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伟;李真;李晨曦

    目的:分析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 PSD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米替林。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4、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各观察时点 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末的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和76%,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E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对 PSD 患者具有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程度低的优点。

  • 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催醒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超;李超;张俊杰;吴超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用于全身麻醉颅脑手术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2013‐01—2014‐09我院诊治的84例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盐酸纳美芬催醒)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催醒),每组42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 Glasgow 昏迷量表(MGCS)评分、催醒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 MAP 、HR 、RR 、SpO2、M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 MGCS 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后5 min 、10 min 、20 min 观察组 HR 明显升高,治疗后5 min 、10 min 观察组 RR 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0 min 、30 min 催醒率明显增高,P <0.05;复苏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具有安全、催醒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多奈哌齐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分析

    作者:闫文学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确诊 VD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 mg 口服,1次/d ;治疗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 静滴,1次/d 。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 MMSE 评分疗效及 ADL 评分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9.025,P=0.021;χ2=11.218,P=0.013);2组治疗前 MMSE 评分及 MBI 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 VD 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脑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 头部伽马刀治疗中心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探讨

    作者:冯然

    伽马刀治疗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通过将经过规划的伽马射线聚焦照射颅内预定的靶区,一次性毁损靶区内的组织,从而得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效果[1]。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2]。现对我院收治的106例行头部伽马刀治疗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现报告如下。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石祥飞;张宗胜;王德勇

    目的:观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40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5例传统开颅骨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昏迷时间、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2±1.4)d 、(84.7±7.8)%;对照组术分别为(11.8±1.6)d 、(63.5±4.5)%;研究组患者术后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生活能力 ADL 分级中Ⅰ级30%,Ⅱ级37.5%,Ⅲ级22.5%,Ⅳ级7.5%,Ⅴ级2.5%;对照组分别为Ⅰ级20.0%,Ⅱ级26.7%,Ⅲ级33.3%,Ⅳ级15.5%,Ⅴ级4.5%;研究组术后生活能力 ADL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术后恢复快,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作者:王三喜

    脑出血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30%~38%,且逐年递增[1‐2],且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报告表明其病死率35%~54%[3]。我院2012‐01—2014‐01收治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体会

    作者:赵然;宋春阳;王会新;王永阁;张强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08—2014‐08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软通道微创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手术方式。

  • 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

    作者:谷耀伟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 COPD 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舞阳县人民医院住院COPD 并发肺性脑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 h 、24 h 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无创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 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康鑫

    腰骶神经根病是一系列由腰骶神经根受损而造成的疾病总称,致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黄韧带肥厚、小关节肥大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常见的病因为椎间盘突出[1]。本研究采用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将患者的神经根管进行分区,并根据各区狭窄进行选择性减压,以分析该手术方法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治疗术中脑脊液漏的疗效评价

    作者:邹祥;贺英;张士英;郭倩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行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行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与直接丝线缝合联合明胶海绵筋膜术中封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治疗术中脑脊液漏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引流量与时间,减少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特征

    作者:熊志;金向群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 CT 与 MRI 表现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CNC患者的临床资料、CT 及 MRI 表现。结果18例 CNC 中,8例(44.44%)位于侧脑室(5例左侧,3例右侧),8例(44.44%)位于两侧脑室,2例(11.11%)位于第三脑室;病灶呈不规则或类圆形团块影,病灶边界清晰;CT 平扫见肿瘤多呈稍低或等密度影,增强扫描均存在轻中度强化,10例囊性变,2例钙化;MRI 扫描 T1 WI 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现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存在中度明显强化。结论 CNC 具有典型 CT 和 MRI 表现,结合患者的病史、肿瘤位置及临床表现等可提高诊断率。

  •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晓松

    目的:比较螺旋 CT 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 SCTA 和 CVUS 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诊断价值。结果 SCTA 和 CVUS 检出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具有较好一致性(K =5.637),但2者与 SC‐TA + CVUS 检查结果一致性均不理想(K =3.241、3.536),SCTA + CVUS 与 DSA 的检出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一致性较好(K =0.498)。结论行单一 SCTA 或 CVUS 检查无法获得准确性较高的检查结果,SCTA + CVUS 检查能够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早期筛查,但仍以 DSA 检查为金标准。

  •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永翠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NMES 治疗。应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2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应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对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除手的运动功能外,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手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 NMES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早期同步 DSA 全脑血管造影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体会

    作者:简新革;赵重庆;段友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患者,男23例,女33例;年龄28~84岁;一次出血者49例,二次出血者5例,三次出血者2例;有高血压史10例。按 Hunt‐Hess 分级,Ⅰ级13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7例,Ⅴ级2例。

  • 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28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光璞;陈清汉;匡书召

    腕管综合征临床较常见,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女性多见。2010‐01—2014‐12笔者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28例,现报告如下。

  • 腕部神经间断性阻滞在自残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沈卫军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1‐12—2014‐03收治的47例自残性手指断指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在臂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给予腕部神经间断性阻滞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预后分析

    作者:徐绪昌;李力;周新阁;万学峰

    目的: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44例颅脑肿瘤患者,结合肿瘤实际情况确定手术入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术后 VT 、BP 、M H 、PF 、RP 、RE 、SF 、GH 等评分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患者头晕头痛、眼底水肿、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肿瘤压迫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8.6%、93.2%、79.5%、86.4%、90.9%,术后为6.8%、0、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结合合理手术入路可有效减轻手术对脑组织损伤,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临床症状的缓解,为理想手术方案,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剑伟;杨建雄;叶志其;林立超;李文生;赖余柱

    目的: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症状、颈强直消失、脑脊液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常规保守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有良好的效果,加速患者康复过程,安全性高。

  •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淑静

    目的:探讨三维 CT 脑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11—2013‐11收治的40例疑为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三维 CT 脑血管造影检查,利用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处理图像,同期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后将三维 CT 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 DSA 检查结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三维 CT 脑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证实,共45个动脉瘤。经 CTA 检查,诊断出42个脑动脉瘤,漏诊3个,诊断准确率93.3%;经 DSA 检查,检出41个动脉瘤,漏诊3个,误诊1个,诊断准确率9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三维 CT 脑血管造影检查可对脑动脉瘤、周围解剖结构进行清楚显示,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且具有微创、安全、快速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辅助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亮

    目的:对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05—2014‐05我院收治的10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凝疗法。疗程结束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 BI 指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 NIHSS 评分明显降低,BI 指数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治疗30 d 、90 d 的NIHSS 评分与 BI 指数改变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心源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颈动脉小血栓和小狭窄诱发反复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刘勇华;苗乐静;顾金伟

    颈动脉疾病作为栓塞性卒中的原因已被广泛研究,但在多达28%的情况下,心肌梗死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1]。来自颈内动脉(ICA)的后壁小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一个非常小的组织血栓,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传统的血管造影未发现,只能通过电脑断层血管造影(CTA)诊断。药物治疗失败后,患者被标准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治疗。

  • 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5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娄渊芬;杨陆霞

    我科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01—2014‐06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选条件:(1)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2)起病1周内病情呈持续性进展;(3)经脑部影像学(CT 或 MRI)检查明确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颅内出血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4)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近期无手术外伤史;(5)治疗期间能够停止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2~86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3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3~85岁,平均64岁;既往有高血压25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6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及伴随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毋彩红;廉超玲;廉霞

    我院2013‐01—2014‐01应用脑苷肌酞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秦虹霞;张向东;孙科

    本文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 C 反应蛋白(CRP)浓度、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巧玫;曹心慧;吕爱红;张晓曼

    本文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刘雷风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叶酸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 C 蛋白反应蛋白(hs‐CRP)、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变化情况,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Hcy 、hs‐CRP 、IM T 分别为(13.05±3.64)μmol/L 、(8.20±2.69) mg/L 、(1.12±0.13)mm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 NHISS 评分分别为(5.66±1.39)分、(3.12±1.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 Hcy 水平,改善认知功能缺损程度。

  • 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剑锋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我院就诊的80例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2、3、4周后,观察组患者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3、4周后,观察组 Rankin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3、4周后,观察组 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6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6周后,观察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张志杰

    本文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2—2014‐02收治的100例初次发作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均为缺血性脑梗死。均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排除肝功能和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血管疾病、脑部肿瘤、意识障碍、不同意参与本实验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6±4.9)岁;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13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9.3±5.5)岁;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疏四化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05—2014‐05于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对症处理,纠治原发病,维持营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第1天予阿司匹林片300 mg ,第2天后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第1天予阿司匹林片300 mg ,氯吡格雷片300 mg 顿服,第2天后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 ,氯吡格雷片75 mg/d ,2组疗程均14 d ;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 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 指数显著增高,而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脑梗死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

    作者:黄晓云;王雪伟;郭卫红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06—12门诊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76例,动脉粥样硬化未出现斑块者24例;另选取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组 TC 、TG 、LDL‐C 、HDL‐C 及 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11、21.5728、10.3020、8.4853、17.8318,P<0.05);研究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与无斑块者在 TC 、TG 、LDL‐C 、HDL‐C 及 Lp(a)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074、6.1549、4.7956、2.6626、37.8886,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关系密切,而血脂相关指标的升高是导致脑梗死和动脉硬化斑块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选择有效检测手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