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滕海英;毛媛媛;孟兰芳;赵丽娟

    目的 研究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01-2015-03我科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蚓激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2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状况、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状况、纤维蛋白原变化状况及2组疗效状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APTT时间为(36.2±3.1)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1±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时间为(14.3±2.4)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为(4.3±1.2)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吻合术在尺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耿;张红星;胡雷鸣;邱武安

    目的 观察神经外膜与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尺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B组采用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尺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A组治疗12个月后,优良率达62.5%,显著高于B组的32.5%.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B组.A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优于B组.结论 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尺神经损伤优良率高,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佳,但手术操作较复杂,对设备、技术要求高,而神经外膜吻合术操作相对简单,利于神经血供的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更适于技术、设备相对不高的基层医院.

  • 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邓榕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AD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NIHSS评分、CSS评分与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正常国内人群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石彦斌;僧松娟;崔中锋;贾艳芳

    目的 研究国人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出情况,以了解国内正常人群中男性和女性侧脑室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时间和比例,为临床判断脉络丛病变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3-01 2014-07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 40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GE 64排螺旋CT平扫,扫描层厚5 mm,间距5 mm.所有对象侧脑室内脉络丛出现钙化的CT平扫资料.结果 1 400例研究对象中,1~10岁组男、女均出现侧脑室脉络丛钙化,但比例极低.男性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11~20岁和41~50岁组中出现钙化的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24%和19%.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在21~30岁和51~60岁组出现钙化几率明显增加,钙化率较其上一年龄组分别增加1 7 %和24%.在21~30岁和31~40岁组男性和女性的脉络丛钙化基本保持比例接近,>60岁组男性出现脉络丛钙化率较上一组明显增加,而女性同上一组保持基本无变化,结论 正常国人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可出现于任何年龄段,儿童出现钙化少.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的钙化集中出现在2个年龄段,但出现时间各有不同,男性钙化集中出现的年龄早于女性.51岁以上女性脉络丛钙化率保持平稳.随年龄增长,无论男性和女性的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率均会增加,但总体女性脉络丛出现钙化的比例低于男性.

  • 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艳琴

    目的 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05-2014-05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以及BI指数评分,观察2组术后血管再通状况,分析2组近期预后的状况.结果 治疗前,2组NIHSS以及BI指数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3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2项指标的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管总体再通率为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以及3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案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血管总体再通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静脉溶栓治疗更为有效的方法.

  • 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早期发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张金武;陈莉

    目的 研究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早期发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8例于我院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通过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判断患者住院1周内有无新鲜脑梗死及计算转化为脑梗死的百分率.通过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患者颅内血管的狭窄程度、狭窄数量以及狭窄部位,分析颅内血管异常与短暂性脑缺血转化为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展为早期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9.68%,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后早期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P<0.001),责任血管狭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后早期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责任血管狭窄患者(P=0.002);动脉近端狭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后早期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动脉远端狭窄患者(P<0.001),颅内动脉狭窄数量与短暂性脑缺血后早期脑梗死发生率相关(P<0.001).结论 颅内血管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早期发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评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早期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科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85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4.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24% (P<0.01),且观察组以混合斑为主(49.28%),对照组以硬斑为主(58.33%);2组斑块好发部位均为颈动脉分叉处,观察组为60.87%,对照组为70.83% (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 (P<0.01),且观察组狭窄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为准确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了解斑块部位、大小、性质,同时能够了解颈动脉狭窄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对脑梗死起到一定预测作用.

  • 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新疆;蒋砾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右美托眯定用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术中60 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HR、MAP、SBP、DBP水平、不良反应及术后脑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插管后5 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HR、MAP、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 h 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 h时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同时可保护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邓清华;张绍义;周文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灌注压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06-2013-03我院接受开颅手术的幕上脑肿瘤患者84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麻醉方案为芬太尼+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观察组为舒芬太尼+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观察2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开硬膜后ICP、CPP、MAP.结果 2组麻醉前ICP、CPP、MA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切皮后的ICP均逐渐升高,对照组ICP高于观察组,2组开骨瓣后、开硬膜后ICP均逐渐降低,对照组ICP高于观察组;2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切皮后的CPP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对照组CPP显著低于观察组,2组开骨瓣后、开硬膜后CPP均逐渐升高,对照组CPP低于观察组(P<0.05).2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开硬膜后MAP逐渐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趋于平稳.结论 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方式可以有效维持肿瘤患者麻醉后颅内压及灌注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压力过大波动,值得临床应用.

  • 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奚新明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50例,根据6个月随访后患者是否清醒分为清醒组(n=76)和昏迷组(n=74),收集和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入院mGCS评分低、入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损伤至治疗时间长、中脑附近脑池改变Ⅱ~Ⅲ级、Ⅳ~Ⅴ级、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大、治疗后睁开眼时间长的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发生率较低(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0.938,95%CI=0.911~0.966)、入院瞳孔对光反射(0R=0.097,95% CI=0.031~0.306)、损伤至治疗时间(OR=0.291,95% CI=0.141~0.602)、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OR=0.535,95%CI=0.360~0.795)、治疗后睁开眼时间(0R=0.057,95%CI=0.023~0.147)是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保护因素,入院mGCS评分(OR=0.057,95% CI=0.023~0.147)是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入院瞳孔对光反射、损伤至治疗时间、治疗7d脑缺血体积比例、治疗后睁开眼时间是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的保护因素,入院mGCS评分是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患者清醒率的参考指标.

  • 内分泌激素对垂体瘤外科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旭;郑涛;刘忠伦;付亚林;匡涛;朱家伟;廖洪民;黄建军

    目的 研究内分泌激素的含量对垂体瘤外科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03-2014-03我院行垂体瘤外科手术患者105例,按照切除范围分为全切除组55例和未全切除组50例.手术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液中血清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甲状腺素(T3、T4)含量,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 a的回访,记录患者再发病情况,分析激素水平与对状况的影响.结果 术后2组GH、PRL含量下降,全切除组含量明显低于未全切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含量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相比PRL、GH含量较高、T3、T4含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含量,GH、PRL、T3、T4含量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参考.

  •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待令

    目的 观察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B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手术治疗,A组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良好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脑膨出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力可逐步释放,患者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治疗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疗效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军华;唐星升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疗效和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50例胸腰椎体骨折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的治疗方式.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椎体高度矫正率以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高度矫正率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路手术方法相比,后路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低,恢复快,对神经损伤修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 p57/Kip2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茹艺;陈晓杰;张鹏飞;高社干;高强;王玉峰;刘丽娜;冯笑山

    目的 探讨p57/Kip2在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食管鳞癌脑转移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7/Kip2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食管鳞癌脑转移癌旁组织中p57/Ki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组织,且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p57/Kip2在中-高分化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在中-低分化病例中阳性表达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p57/Kip2食管鳞癌脑转移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且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即表达下调明显病理分化程度越差.

  • 三叉神经痛患者诱发电位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波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诱发电位(TSEP)的波形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导诱发肌电仪检测其健侧与患侧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同时以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总结三叉神经痛患者TSEP波形的变化特征.结果 观察组患侧P1、N1、P3、N3、N4波潜伏期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侧P1、N1、P2、N2、P3、N3、P4、N5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1N1 、NIP2、P2N2 、N2P3、N3P4各波波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的定量诊断中,采用脑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方案,可反映潜伏期及波幅指标的变化,同时可将潜伏期N1 、P3延迟,N2P3波幅升高、N3P4波幅降低作为诊断三叉神经痛的辅助标准.

  • 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云秀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4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顺序分成A、B2组,各121例.B组予以奥拉西坦静滴,A组予以奥拉西坦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用药.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行18~24个月随访,观察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NFDS、NIHSS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中A组各指标改变幅度大于B组(P<0.05);18~24个月的随访中,A组ADL优良率82.6%,显著高于B组的49.6%(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予以奥拉西坦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静滴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陈艳丽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措施治疗,试验组采用康复措施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42±1.21)分与对照组的(20.31±1.42)分相比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8 7,P=1.318 6×1036).试验组恢复肢体功能评分(61.48±10.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53± 1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2 9,P=2.240 6×10 7).试验组生存质量合计评分(32.35±11.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2±16.53)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0.008 7,P=1.724 7×10-16).结论 采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措施对脑卒中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蒋超;孔维霞;朱丽;罗焕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50~300 g.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将由模型动物股骨骨髓腔内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经尾静脉途径移植到大鼠体内;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分别于脑梗死后24 h、72 h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部BDNF的表达;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于脑梗死7d时通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染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经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24 h、72 h时,BDNF表达的水平在脑梗死大鼠脑部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及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还促进了脑梗死7d时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与模型组以及溶剂治疗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增加脑梗死大鼠脑部BDNF的表达、并促进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动员.骨髓单个核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 高剂量氟康唑治疗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

    作者:田婧

    目的 探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62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研究组采用氟康唑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脑脊液隐球菌数变化情况,1 a后随访,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54.84%),不良反应发生率(22.59%)、疾病复发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64.51%、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3.23% vs6.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脑脊液隐球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脑脊液隐球菌数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飞月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液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n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建议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 tion,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检查,并通过功能性经颅多普勒(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fTCD)对患者认知过程中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分析不同认知功能状态下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脑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知功能正常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有数显著差异(P<0.05).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MSE和MoCA评分和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功能评分与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动力学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神经节苷酯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作者:梁格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16例.2组均予以高压氧、控制惊厥及有效降低颅内压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神经节苷酯治疗,治疗10 d~2周.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93%)显著高于对照组(71%),治疗组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CT值显著提升,治疗组CT值提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优.232例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科学合理使用神经节苷酯对HIE患儿实施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不断促进患儿脑细胞和神经行为的发育,对于降低患儿脑损伤、不断修复神经功能非常有利.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临床观察

    作者:徐春林;冯石萍;罗杰;熊学辉;胡均贤

    目的 评价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12-05-2013-09于我院治疗的5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对照组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观察并记录2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评分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游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良好率(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P=0.004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2/29),对照组为35.7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 5,P<0.05).结论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神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奇峰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神经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05-2015-04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进行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生存时间的原纤维性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比较宫内窘迫组(慢性缺氧缺血)、出生窒息组(急性缺氧缺血)、混合性缺氧缺血组(同时存在出生窒息及宫内窘迫)的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 生后24 h内死亡组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程度显著高于生后24~72 h内死亡组、生后72 h~6 d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组(慢性缺氧缺血)、出生窒息组(急性缺氧缺血)、混合性缺氧缺血组(同时存在出生窒息及宫内窘迫)的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病理改变与HIE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甲状腺抗体异常与MG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淑芸;张鹏

    目的 对甲状腺抗体血清浓度与MG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MG患者100例,检测其甲状腺抗体(TRAb、TPOAb、TGAb),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00例MG中,甲状腺抗体阳性65例(65%),阴性35例(35%).甲状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中Ⅰ型(40;20)均较其他分型多,且抗体阳性组Ⅰ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2组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34,P>0.05;x 2=3.09,P>0.05;x2=2.91,P>0.05;x2=2.78,P>0.05).抗体阳性组的MG较抗体阴性组的MG平均发病年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5).结论 MG甲状腺抗体异常明显升高,可能与两者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存在免疫交叉反应有关.

  •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范红军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4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均给予咪唑安定+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手术进程相关指标、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在停止输注后至拔管前AAI、OAA/S水平.结果 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维持时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HRV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2组AAI、OAA/S水平高于停止输注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IVA中应用舒芬太尼诱导联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相对于舒芬太尼诱导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虽对手术进程影响不明显,但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苏醒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用于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

  • 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闫翌君;马闯胜;阎琳

    目的 研究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1-2015-01我科诊断的抑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治疗8周及1 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10.52±1.83)分、(6.91±1.0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8.72±2.27)分、(11.58±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GDNF水平分别为(1 288.86±468.40) pg/mL、(10.67±4.11)Pg/mL,均优于对照组的(1 183.27±362.52) pg/mL、(6.95±3.6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达64.0%远高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胃肠不适及口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西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确切且与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相比,前者不良反应更低,总体上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单独使用艾司西太普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 IT行业从业人员发生脑卒中调查及对策

    作者:敖雪玲;强尧生;金秀;陈敏;刘吉谦

    目的 调查IT行业从业人员脑卒中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3-01-2014-01入院体检的IT行业从业人员2 000名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一般体力劳动者2 000名为对照组,2组均随访1a.观察2组脑卒中发生情况,同时分析IT行业人员脑卒中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为7.34%.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每日面对电脑时间>10h、体重指数>25.0 kg/m2、文化程度低是IT行业从业人员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文化程度低、合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以及肥胖、每日面对电脑工作时间过长是IT行业从业人员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IT行业从业人员应加强体检、减少日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加强减脂减重锻炼并积极预防高血压.

    关键词: IT行业 脑卒中 调查
  •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许斌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系数.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58).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55例,延迟治愈4例,无效1例,治愈率98.33%.对照组治愈44例,延迟治愈6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86.21%.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为25.8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运动性失语患者不同疗效的功能MRI研究

    作者:王鑫;施伟;孙彩花;戚悦雅;杨敏;杨阳

    目的 探讨运动性失语患者不同疗效的脑区激活特点.方法 选取处于同一基线水平的运动性失语患者,均进行1个月常规失语症康复训练.根据评价结果分为疗效较好组和疗效较差组,与正常人分别进行图片命名任务的fMRI检查,分析各组激活脑区的差异:结果 正常人组双侧岛叶(BA13)、左侧Broca区及其右侧镜像区(BA45)等区域有明显激活,激活区域以左侧半球为多,有明显左侧偏侧性;疗效较差组整体激活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右侧大脑脑区有过多激活,左右间差距较正常人组缩小;疗效较好组则激活区域左侧偏侧性明显,左右间差距较疗效较差组增大,无右侧大脑脑区过多激活.结论 语言功能有明显左侧偏侧性,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与左侧半球未受损的功能相关.

  • 家长教育培训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锦烨

    目的 分析家长教育培训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96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96例患儿分成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2组均常规给予盐酸哌甲酯片口服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进行家长教育培训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7d的疗效情况,治疗前后的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及治疗前后家长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x 2=4.800,P=0.028);观察组治疗后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的各项因子中除身心问题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家长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掌握“意识到孩子多动属于疾病”等各项知识点的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家长教育培训应用于ADHD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治疗效果较好,还可优化家属对于患儿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广.

  • S-100B蛋白动态监测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评估价值

    作者:凌紫云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动态监测对首发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组后第3、5、7、14、21天重复采集肘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监测所有标本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平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在第3天高,达峰值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第1、3、7、14天的S 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B蛋白浓度随梗死灶面积的增大而增高,大、中、小面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中、小面积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灶的面积有关联,其血清浓度的升高能帮助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段芙蓉;田涛;鲁晓亮;刘瑾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对照组(接受舍曲林治疗)和研究组(接受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后2周、4周和8周采用HAMD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抗抑郁药副应反量表SERS对2组进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减分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S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可明显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较轻微.

  • 甲钴胺在脑性瘫痪患儿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蒋廷润;陈坚勇

    目的 探讨甲钴胺在脑性瘫痪患儿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3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予甲钴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应用小儿脑瘫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对患儿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4周后运动功能的肌力进行评估,应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患儿的肌张力,同时应用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GMFM-88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小腿肌张力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MFM-88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小腿肌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联合应用甲钴胺可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医养结合模式下ADL评定表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分级研究

    作者:全旭红;何燕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ADL评定表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分级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ADL评定表对医养结合病区新入院的17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行评估,确定自理能力等级,结合病情护理级别对患者进行分级分度,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实施前170例患者(对照组)的专科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安全事件发生等三方面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专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应用ADL评定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级分度护理,可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对比

    作者:陈灏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100 mg组、氯吡格雷50 mg组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后对3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氯吡格雷100 mg组与氯吡格雷50 mg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氯吡格雷100 mg组显效率较氯吡格雷50mg组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HSS评分降低为显著的是氯吡格雷100 mg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氯吡格雷100 mg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50 mg.

  • 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与凝血系统的影响

    作者:何丰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与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05 2015-05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与联合组各60例,基础组仅给予抗血小板、降血压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情况、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结果 基础组总有效率71.67%,联合组为91.67%,联合组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2,P<0.05).2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ET水平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t=2.89,P<0.05;t=3.55,P<0.05;t=3.71,P<0.05;t=3.34,P<0.05;t=3.56,P<0.05).基础组治疗后与联合组治疗后TT、PT、FIB水平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t=2.59,P<0.05;t=3.91,P<0.05;t=3.28,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67,P<0.05).结论 氟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异常指标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胡炜;乔永洁

    目的 评价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常规体检中1 200例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常规体检的1 20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随访1~5 a,比较2组随访期问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2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60周岁患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均高于组内<60周岁患者(P<0.05).结论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60周岁患者的发生风险更高,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

  • 颅骨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的影响

    作者:潘德锐;付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分为A组(n=38)与B组(n=37).A组行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行开颅手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神经缺损(CSS评分)、病死率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结果 2组手术前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CSS评分均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术后CS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评分下降幅度更大.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良好率为52.6%(20/38),高于对照组的24.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钻孔引流术可及早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高压,防止继发性损伤,利于改善神经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的良好恢复,为高效、安全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头部放疗配合口服凯美纳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滕菲;刘妙玲;崔桂敏;杨会彬;苑兰惠;李延红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头部放疗配合口服凯美纳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取全脑放疗或全脑放疗加肿瘤局部加量放疗,观察组在头部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凯美纳口服进行治疗.结果 2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和疾病进展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头痛、脱发、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放疗配合口服凯美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头部放疗者,且凯美纳可有效减少脱发、白细胞减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陈伟;齐珺;王茂德;王拓;鲍刚

    目的 对比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观察组行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观察疗效及3 a生存率.结果 2组治疗疗程完成率、完成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胃肠道反应中Ⅲ~Ⅳ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中Ⅰ~Ⅱ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1 a、2 a、3 a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2.00%、73.00%、52.00%,高于对照组54.00%、32.00%、1 7.00% (P<0.05).结论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可增加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但不影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 盐酸美金刚联合喹硫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合并BP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石羿辉;刘惠林

    目的 探究盐酸美金刚与喹硫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合并BPSD(痴呆行为心理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6例,均伴不同程度BPSD,根据临床治疗不同分为2组,喹硫平组48例采用口服喹硫平治疗,联用组48例采用盐酸美金刚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分别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EHAVE-AD(痴呆行为量表)评估2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以及痴呆行为,对比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8周、12周后MMSE评分、AD评分、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与喹硫平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合并BPSD患者采用盐酸美金刚与喹硫平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行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锐;张启明;王丹;袁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安全性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单纯西医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中医药及针刺疗效.结果 观察组光敏度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野缺损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光敏度、视野缺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肝气郁结型总有效率高(90.9%),各证型患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较快改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光敏度、视野缺损度,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Ommaya囊并脑室外引流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黎明;李振;汪棋笙;李华国;唐清明

    目的 探讨Ommaya囊并脑室外引流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3-01-2014-11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用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照组50例只采用脑室外引流治疗.比较2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能够合理控制颅内压,降低了再出血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并发症,安全性高,疗效更好.

  • 头痛宁和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

    作者:顾亚兰;张鑫;张丰智;黄翠华;刘建华

    目的 比较偏头痛患者应用头痛宁和西比灵治疗的效果及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02-2015-02我院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LPA与A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头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明显较对照组的68.29%(28/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持续时间(7.56±2.11)h/次和发作次数(2.05±0.35)次/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头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P(2.31±0.43)μmol/L与AP(3.51±0.6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高切(3.36±0.25)80 s 1、全血比黏度低切(4.36±0.45)20 s-1及血浆比黏度(1.08±0.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痛宁可明显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降低LPA与AP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改善偏头痛程度,疗效良好.

  • 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处理

    作者:朱敦

    目的 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2-03-2014-12收治的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采取舒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取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麻醉后,仅T4、T5时刻HR与T5时刻SBP与T0时刻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T1、T2、T3、T4、T5等时刻HR、SBP、DBP指标的T0时刻值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T1、T2、T3、T4、T5时刻的HR、SBP、DBP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吞咽反射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呛咳发生率分别为8.9%、6.7%,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减少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甲泼尼龙序贯泼尼松对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及智力状况的影响

    作者:杨美群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序贯泼尼松对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脑电图及智力状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11-2014-11我院收治的BECTS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序贯泼尼松治疗,治疗前后行脑电图检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智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脑电图治疗有效率为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IQ、PIQ、FI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泼尼龙序贯泼尼松治疗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智力水平.

  • 拉莫三嗪长期治疗癫痫的疗效及脑电图变化研究

    作者:石俊峰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长期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72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脑电图总改善率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对照组为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持续长期治疗癫痫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脑电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黏液溶解剂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杨葵香;林淑芳;张云周;刘通好;李杰红;李锐茹

    目的 观察黏液溶解剂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12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按是否使用黏液溶解剂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92%和2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2±1.3)d和(16.3±1.8)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黏液溶解剂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有明显的肺保护作用,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加快患者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玉芬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98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2组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急性脑梗死显著高于轻度、中度脑梗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及时监测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对脑梗死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全脑放疗治疗脑膜转移癌疗效观察

    作者:李琦;徐玉秀;邢海霞

    目的 观察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全脑放疗及单纯全脑放疗治疗脑膜转移癌(CM)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6例确诊的脑膜转移癌患者随机分试验组采用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全脑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脑放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疾病控制率(DCR)65.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PFS、中位OS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喋呤鞘内注射联合全脑放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结论 甲氨喋呤鞘内注射+全脑放疗治疗脑膜转移癌较单纯全脑放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增加放疗不良反应.

  • 安脑丸治疗手足口病脑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百舸

    目的 观察安脑丸在手足口病脑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6-02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静滴,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防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脑丸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后体温、神志恢复及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脑丸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有助于患儿体温及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如意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长春新碱所致神经毒性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敏

    目的 探讨如意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长春新碱所致神经毒性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01 2015-06我院收治的长春新碱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如意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意珍宝丸联合甲钴胺治疗长春新碱致神经毒性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谭熠

    目的 研究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8例颅内肿瘤行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有颅内压上升表现.将98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0.5 MAC七氟醚和50 μg/(kg·min)异丙酚麻醉,B组采取0.5 MAC七氟醚和100 μg/(kg·min)异丙酚麻醉,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5 min、10 min、15 min、20 min时间段颅内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结果 2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颅内压未见明显差异(P<0.05),B组插管后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自10 min时明显降低,10 min颅内压为(13.26±1.95) mmHg,与A组同时段(18.97±2.03) mmHg比较显著较低(P<0.05);A、B组各时间段脑灌注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5 min、10 min、15 min、20 min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 0.5MAC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有助于降低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相比50 μg/(kg·min)剂量异丙酚,100 μg/(kg·min)大剂量异丙酚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可维持脑灌注压稳定.

  •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评价

    作者:孟海燕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确诊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神经营养、补液等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bid;同时给予20 mL七叶皂苷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qd,持续14d.观察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血肿体积大小以及发生水肿的面积大小、血清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IL-6、TNF-α上升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7.50%,远高于对照组的65.44% (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消除脑组织大量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发挥保护脑神经组织,促进脑功能恢复.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吴文清;何苑棉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04--2015-04收治的180例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6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及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推广应用.

  • 右佐匹克隆在治疗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秀琴;李健慧;任秋芳;张秀娟;胡玉侠;朱红;巴黎;张璟

    目的 观察右佐匹克隆在脑梗死后失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2组睡眠治疗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估2组治疗1周、4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佐匹克治疗在脑梗死后失眠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文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神经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粉针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系统改善率67%,对照组为4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损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可推广应用.

  • 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开民

    目的 探讨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对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氯酚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评分、鲍氏NBN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NBNA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两项评分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29/34),高于对照组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氯酚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预后更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

    作者:朱芸;许国春

    目的 探讨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68例感染性脑水肿患儿,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研究组予以呼吸机过度通气联合呋塞米持续静滴治疗,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后遗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6%,对照组为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7.5%,低于对照组的19.4%,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10.4%,低于对照组的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度通气与呋塞米持续静滴联合治疗小儿感染性脑水肿效果明显,减少患儿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桂芳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银杏叶组,丹参组44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银杏叶组45例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总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丹参组总有效率61.36%,银杏叶组为88.89%,银杏叶组疗效显著优于丹参组(P<0.05).丹参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6.82%),银杏叶组2例(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确切,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凯

    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症状,而高血脂和糖尿病极易引起脑梗死[1].脑梗死是神经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不仅会使患者肢体功能丧失,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报道指出,疏血通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血流变指标、溶栓等多种作用[2].本文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 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急诊救治体会

    作者:淡利军

    目的 总结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2-06-2015-06收治75例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分为合并组(n=22)与未合并组(n=53).比较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情况,比较治疗72 h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合并组治疗72 h后GOS评分(2.8±0.4)分,低于对照组的(3.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ARDS、MOF、脑疝发生率分别为13.6%(3/22)、9.1%(2/22)、13.6%(3/22),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病死率为18.2%(4/22),高于未合并组病死率3.8%(2/53),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需予以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不利于预后,需密切留意相关症状,一旦发现立即予以有效处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改善预后.

  • 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刘晓丽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比改善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15.4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潜伏期与活跃期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韩丽莹;贺朝阳

    目的 探讨潜伏期与活跃期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单胎、头位、初产妇100例,ASA Ⅰ~Ⅱ级,依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A组(潜伏期组)宫口开1 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3 cm.经L3~4间隙进行穿刺,以0.1 mL/s的速度注入预先配好药液:舒芬太尼5g+盐酸罗哌卡因2 mg+生理盐水2 mL,置入硬膜外导管,翻身平卧30m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配方均为舒芬太尼45 μg+罗哌卡因9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设定参数:持续3 mL/h,追加7 mL/h,锁定时间15 min.结果 2组产妇均未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2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的使用率,新生儿1 min,5 min Apart评分均无差异;与B组比较,TA组2时点VAS评分减少(P<0.05);2组产妇满意度评分A组产妇满意度大于B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均可安全用于潜伏期与活跃期,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产妇满意度更高.

  • 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分析

    作者:叶党华;黄俊红;全建波;桂志勇;谭占国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预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50例行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术后1d、3d、7d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2组预后,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46.0%显著高于对照组13.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水肿、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8.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9.73%、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d、7d颅内压均显著下降,与术前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颅内压分别为(22.63+±5.96) mmHg、(18.77±4.05) mmHg、(14.93±3.08) 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李格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 2016-01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2组患者随访1~18个月,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并发症与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部感觉减退或麻木、听力下降或耳鸣、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率为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更低,应作为首选术式.

  • Kawase's入路手术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国智;宋利宏;王霞;晁艳艳;常成;陈建军;李海红;张钧

    目的 观察研究Kawase's入路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收诊疗的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选择Kawage's入路手术,同期对照组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肢体功能差异.结果 (1)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的综合痉挛评分(15±3.8、22±3.6、33±3.2)均低于对照组(25±3.4、50±3.33、6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的踝背伸时大等长收缩力矩评分(4.6±2.9、7.8±5.1、8.9±5.0)均高于对照组(3.0±4.0、3.1±4.0、4.6±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周、2周、3周观察组的上肢表面肌电图协同收缩率(20±2.2、15±2.3、19±1.9)均低于对照组(38±2.1、32±2.0、2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wase's入路手术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肢体功能有一定影响,但较其他手术入路有更小的损伤,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更小,且患者均能通过功能锻炼而将影响减至小.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乔俊;杨明林

    目的 研究胁二聚体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术后1、3、7、10d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与同期4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无继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二聚体是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客观指标之一.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燕平;李燕梅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L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血压调控,对照组不做调控,比较观察2组入院7d内的血压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以提高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变化有其不同的规律,在预后方面,其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均有所差异.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讲,其在发病时血压会增高,如果血压调控,则在24 h内会逐渐下降,从第4天开始稳定;如果无血压调控,则在36 h内会下降,从第5天开始稳定.在预后方面,进行血压调控的患者效果更好,病灶数量更少,因此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血压调控.

  • 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龙彬;徐永申;翟艺宗

    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症状之一,其中尺神经卡压是重要的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仅次于正中神经腕部卡压[2].肘管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手部肌肉萎缩,尺神经支配区域皮肤麻木感觉异常及尺侧肌肉无力.如果神经卡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松解,会导致患肢不可逆的感觉及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田伟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处理,统计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恢复情况,2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2±0.60)h、(10.62±2.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98±0.63)h、(17.23±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良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治疗脑动脉瘤,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预后水平,且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劳力性热射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春光;黄华艳

    目的 探讨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救治的11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发病时均有高热(>40℃)、昏迷、血清肌酸激酶进行性增高,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表现;发病后及时降温患者神志恢复快,预后好,而高热持续时间越长患者受累器官多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甚至死亡.结论 劳力性热射病病情凶险,早期确诊,及时降温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肾素与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关性

    作者:王盛青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肾素与交感神经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5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水平,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肾素与交感神经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肾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肾素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血清肾素通过交感神经活性对其造成影响.

  • 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神经鞘瘤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孟建钦;杨利霞

    目的 评估高频彩超声图像特征对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0-07-2015-07我院外科手术切除的四肢或颈部肿瘤病灶患者157例,所有肿瘤病灶术前均行高频彩超检查.现对这些肿块的彩超图像进行整理,分析肿块的包膜、形态、血流、钙化及与神经的关系对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计算高频彩超诊断神经鞘瘤的灵敏性、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 肿瘤病灶共157个,其中高频彩超拟诊为神经鞘瘤39例,病理证实33例,余118例病变超声提示非神经鞘瘤,病理证实16例为神经鞘瘤,高频彩超诊断神经鞘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7.35%,94.44%,85.98%.其中肿块的包膜完整和有神经束结构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鉴别神经鞘瘤的准确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为临床医生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帮助.

  • 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奉举;王双亭

    目的 对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06-2015-07我院收治的98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实验组则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共治疗1个月时间.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61.22%,对照组为2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针刺治疗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较单独注射疗效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河南省三级口腔医院疼痛管理知识现状分析

    作者:滕薇

    目的 全面了解河南省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态度情况,为提高口腔颌面部疼痛控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KASRP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2008年4月版)对河南省三级口腔医院的6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口腔护理人员平均得分(14.31±2.76).在校学习相关疼痛知识34名(50.75%),工作期问定期接受疼痛知识5名(7.46%),间隔2 a以上接受疼痛管理继续教育18名(22.39%),未使用过疼痛评估工具62名(92.54%).结论 河南省三级口腔医院护士疼痛知识水平急需提高,改善口腔颌面部疼痛管理水平.

  • 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中枢神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航旗;宋熔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中枢神经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跟踪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术后治愈率、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特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84.62%)优于对照组(64.10%),观察组治疗后健康优良率(82.05%)明显优于对照组(7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中枢神经异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青中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作者:付伦娇;罗春红;苏斌儒;陆伟恒;杨媚

    目的 比较青中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24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成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总结其病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病因中AS、血管炎、AVM、高黏血症、SOE、UND发生率为46.6%、14.56%、6.8%、5.82%、17.47%、8.73%;老年脑梗死AS、血管炎、AVM、高黏血症、SOE、UND发生率为54.93%、2.11%、2.11%、0.7%、27.46%、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高黏血症无关(P>0.05).中青年高血压、高血脂病、家族史、吸烟、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分别为33.01%、15.53%、13.59%、39.8%、12.62%、34.95%,老年高血压、高血脂病、家族史、吸烟、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分别为52.11%、26.06%、2.11%、8.45%、20.4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糖尿病、酗酒、肥胖无关(P>0.05).结论 青中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差异性大,在临床上要做好不同的防范措施,及时发现病因,干扰危险因素,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

  • 人工脑膜对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孟庆军;时会敏;孙郑春;孙双华

    目的 探讨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分别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自体筋膜修补减张缝合硬膜组(对照组)与标准大骨瓣减压+人工硬膜减压缝合组(实验组),比较2组术后脑膨出、脑软化、颅内感染、皮下和(或)硬膜下积液、癫痫、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出现脑膨出、脑软化、癫痫、硬膜下或(和)皮下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时较自体筋膜能明显减低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不同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

    作者:屈波;牛立堂;朱金华;刘常权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07 2013-09在我院诊治的90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3组各30例,分别给予额颞部单侧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额颞部双侧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和先行受伤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组即可或稍后行对侧硬膜外清除术,比较3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结果 治疗后3组的GSC评分、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Ⅰ、Ⅲ组GSC评分较Ⅱ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与Ⅲ组相比改善程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临床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对冲性颅脑损伤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血肿厚度和中线位移,对受伤部位硬膜外血肿先行清除可取得更好效果.

  • 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赵文敏;姚冬云;霍河水;秦晨曼;魏秋瑾;孙凯

    目的 观察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0-02-2014-02确诊的50例狼疮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组则行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脑脊液变化及随访病死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80.0%,但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蛋白及脑脊液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7.7±2.6)×106/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3.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平均随访1 2个月,观察组病死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击疗法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病死率低.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高血压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乔永洁;胡炜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高血压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4 2015-05来我院行TCD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1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TCD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TCD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值、大值以及血管搏动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颅内各主要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异于正常人,应用TCD可有效提示高血压,便于临床筛查及进一步观察病情状况,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 艾滋病患者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淑芳;郭莹莹;黄中梅;李锦慧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我院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非传染组30例(N组)和艾滋病组30例(A组).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3d内发生谵妄的例数及影响因素.结果 艾滋病组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传染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病毒药与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关键词: 艾滋病 谵妄 全麻术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

    作者:张峰菊;王晓雪;刘欣欣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原发性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失眠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7例,选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5周、12周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好,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效减少服用安眠药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 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的综合干预

    作者:佟春宇

    目的 观察综合性干预对鼻饲反流误吸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2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8.57%,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误吸症状控制时间、吞咽功能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26±0.65)d、(7.96±1.30)d、(13.77±1.68)d,对照组分别为(5.46±1.27)d、(13.34±1.62)d、(18.35±2.01)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 脑红蛋白-中风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黄建民;王凯华;黄龙坚

    当脑组织受到亚致死性损伤时,会激活内源性保护通路来保护脑组织.随着大批的通过抑制缺血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失败,通过内源性神经保护来治疗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似乎更有潜力和前景.脑红蛋白是一种与氧结合的球蛋白,在神经元内大量表达.众多证据表明,在体外培养及动物身上,脑红蛋白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分子,对脑缺氧/缺血、氧超载相关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均有保护作用.因此,上调内源脑红蛋白的表达将可能是一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疗法.本文总结了近关于脑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玉红;王芳

    目的 观察和比较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78例和实验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外科手术期护理管理,实验组则实施人性化神经外科手术期护理管理.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彩霞;杜亚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84例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前,2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境,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杜敏

    目的 研究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11-2013-12我院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患者13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各6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护理组行阶段化护理,观察2组依从性和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依从性、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化护理能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状态的影响

    作者:耿军辉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06-2016-01收治的9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生理应激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血清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理应激方面,2组术前1d、手术麻醉插管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d以及术后3d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同期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应激性标志物方面,2组术前1d、术后7d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高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7 d 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水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