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중국실용신경질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110
  • 国内刊号: 41-138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78
  • 曾用名: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李楠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侧裂入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周德才;王少雄;黄程

    目的:探究经侧裂入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03—2013-03来我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侧裂入路手术,对照组则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对患者手术效果、血肿清除情况、再出血状况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远期恢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远期的生活质量情况、再出血状况、并发症及患者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良好率及致残率较对照组有改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侧裂入路对其进行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清除血肿效果明显,有效减少再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日常功能的改善效果

    作者:陆婉杏;罗章伟;蒙兰青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的日常功能改善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实施脑保护、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0.15 PNA 尤瑞克林混合100 mL 生理盐水注射液静滴。结果2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治疗后2组 VEGF 浓度较治疗前均升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 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治疗后 Barthel 指数较治疗前均升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提高,治疗后 AD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419,P =0.0412)。结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状况,恢复日常功能,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邹锡良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rterosclerosis,CA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的影响,分析阿托伐他汀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artery sclerosis plaqu,CASP)斑块稳定性的机制。方法观察对象为无症状性 CAS 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值,并且对于 CASP 数量和稳定性进行记录。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 MMP-9和 TGF-β1检测。结果(1)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别,A 组在治疗6个月后 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但此后无明显改变;B 组在治疗6个月后 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到12个月有进一步改善,此后无明显改善;(2)A 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的 CASP 稳定性比例无明显改变,B组治疗18个月后 CASP 稳定性明显好转,优于 A 组。结论(1)CAS 患者 TGF-β1水平降低,MMP-9水平升高,且与 CASP的易损性有关;(2)阿托伐他汀治疗 CAS 的机制之一是提高 TGF-β1水平和降低 MMP-9水平。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作者:陆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基本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0 d 后观察组血小板(PLT)、血小板聚集率(PA)及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作者:王雅丽;荣静;张银平;董莎;董佳丽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情况,以期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8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坐骨神经受损患者并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用以及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SCL-90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方面,2组病人并无明显差异;入院时2组患者 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 SCL-90评分中焦虑、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分别为(1.22±0.31)、(1.42±0.56)、(1.55±0.52)、(1.41±0.42)、(1.23±0.52)、(1.17±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32)、(1.89±0.63)、(1.73±0.37)、(1.84±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3.67、3.54、5.92、3.81、6.73,P<0.05)。结论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预后。

  • 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常霞

    目的:探讨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09—2013-05经过认知功能障碍量表确定后的110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分别为单纯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对照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高血压组(观察组),均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MoCA 量表等测评,并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高血压组分成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观察总体认知功能和认知阈情况。结果对照组非杓型发生率23.64%,杓型发生率50.9%,血压变异率为8.92±2.36;观察组非杓型发生率56.36%,杓型发生率18.18%,血压变异率为7.81±1.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杓型和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在执行能力、记忆能力和注意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杓型和超杓型和反杓型在执行能力、记忆能力和注意能力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DSBP、NSBP 分别为(123±3.13)mmHg、(107±4.15)mmHg,观察组 DSBP、NSBP 分别为(145±4.72)mm-Hg、(121±3.14)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压节律变化能明显影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注意影响上,以非杓型血压节律常见。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眼外肌以外肌群受累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朱晨

    目的:探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眼外肌以外肌群受累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440例,根据临床分型将随访患者分为转化组和未转化组,并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做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对相关影响因素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肌外群受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年龄的分布,RNS 异常(面部神经异常,尺神经异常,副神经异常),胸腺瘤异常,甲状腺异常以及激素治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尺神经,胸腺瘤及激素治疗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肌外群受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面神经、尺神经,胸腺瘤以及激素治疗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生肌外群受累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对以上检测指标异常的患者提起高度的重视,可有效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 眩晕并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梗死的规律及危险性分析

    作者:鹿桂凤;张道培;张杰文;张淑玲;马乾坤;尹所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artery dysplasia,VAH)在眩晕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后循环梗死的规律和危险性。方法连续入组245例眩晕患者(可疑为血管性),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合并 VAH 情况,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否出现后循环新鲜梗死灶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对相关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 VAH合并后循环梗死的特点和规律。结果VAH 发生率26.1%(64/245);多因素分析显示 VAH(OR =2.59,95% CI :1.07~6.27,P =0.035)、后循环血管狭窄(OR =6.04,95% CI =1.94~17.07,P =0.002)和糖尿病(OR =3.21,95% CI :1.36~7.57,P =0.008)是后循环梗死独立危险因素。VAH 合并后循环梗死患者中,TOAST 分型多为小动脉病变型(10/18);8例桥脑、丘脑和颞枕叶梗死发生在 VAH 对侧(8/11),4例小脑和延髓梗死发生在 VAH 同侧(4/6)。结论VAH 在可疑的血管性眩晕病人中较常见;VAH 为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的梗死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 椎动脉发育不全对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脑灌注的影响

    作者:马乾坤;张道培;张杰文;张淑玲;鹿桂凤;尹所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 )对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脑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12—2015-07年龄≥30岁并行头颅磁共振灌注成像和头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的头晕或眩晕患者244例。获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灌注图,测量一侧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及对侧镜像区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计算椎动脉直径较小侧/对侧镜像区的灌注参数相对比值(rCBF、rCBV、rMTT、rTTP)。定义 VAH 为椎动脉直径≤2 mm,或双侧椎动脉不对称比≥1.7:1,分为 VAH 组和 non-VAH(Non-hypoplasitic vertebral artey)组,对临床资料和小脑、延髓灌参数相对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男女各57例;VAH 组31例(27.2%),左侧5例(16%),右侧26例(84%);Non-VAH 组83例。2组间 VA 直径较小侧与对侧的 rTTP和 rCBF≤0.85的例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05,0.031);rCBF 倾向于有统计学差异(P =0.098);rCBV、rMTT 及 rCBV≤0.85例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VAH 可以造成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改变,且以 TTP 延长或 CBF 降低为主。

  • 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朝红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痉挛评分(CSS)、Fugl Meyer(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 CSS 评分、FMA 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评估上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曾琴;赵礼彬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 <0.05),治疗后2组患者 CRP、IL-6、TNF-α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 专科健康教育在颅底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姚菲;范艳竹

    目的:探讨专科健康教育在颅底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2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患者790例为观察组,采用专科健康教育;选取2011-11—2012-12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患者79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疾病恢复情况与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9%、8.86%,低于对照组的30.38%、2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53%、5.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气促等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其余12个维度上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专科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颅底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再住院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米氮平及喹硫平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作者:赵全军;李静

    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喹硫平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2-08—2014-04收治的186例 PSD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米氮平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予以氟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以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6.34%)、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4%、7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的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1),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氮平联合喹硫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 PSD 治疗方案,起效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hs-CRPMMP-9TNF-αIMT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汪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梗死患者 hs-CRP、MMP-9、TNF-α、IMT 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hs-CRP、MMP-9和 TNF-α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hs-CRP、MMP-9和 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颈动脉 IMT 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IMT 较对照组减少(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 hs-CRP 和 MMP-9水平,使 IMT 变薄,更有利于抑制炎症从而降低卒中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针刀治疗紧张性头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王红燕;蔡慧敏;张宁

    目的:分析并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针刀治疗紧张性头痛前后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肌松弛药、消炎镇痛药,辅以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针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利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10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检测,观察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针刀治疗前后1个月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针刀治疗紧张性头痛可以有效改善后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田野;魏亮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联合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10%,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提高其神经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又红

    目的:探讨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统计分析2012-11—2014-03我院收治的116例体表孤立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表明神经鞘瘤55例,神经纤维瘤43例,脂肪瘤8例,皮脂腺囊肿4例,脂膜炎3例,腱鞘囊肿3例;病理诊断表明64例为神经鞘瘤,52例为神经纤维瘤。超声对神经鞘瘤诊断的符合率为70.9%,神经纤维瘤的符合率为65.1%,神经源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4.5%,误诊率为15.5%;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包膜的回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Ρ>0.05)。结论临床在运用超声鉴别诊断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二者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 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朝辉

    目的:探讨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抗 MBP 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抗 MOG 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率,并研究两种抗体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03—2013-09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90例为实验组(MS 组30例,AM 组30例,NMO 组30例);同时选取4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 ELISA 方法对各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 MBP 抗体、抗 MOG 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各组及各亚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在血清及 CSF 中的抗 MOG 抗体和抗 MBP 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 CSF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 组与 AM 组血清及 CSF 中抗 MOG 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 NMO 组(P <0.05)。MS 组血清中抗 MBP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 AM 组(χ2=4.356,P <0.05),其余各亚组及 CSF 中的抗 MBP 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 >0.05)。而 MS 组血清中的抗 MBP 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 CSF 组(χ2=5.963,P <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抗 MBP 抗体、抗 MOG 抗体高表达,对疾病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血清中的抗 MOG 抗体和抗 MBP 抗体含量差异可辅助疾病各亚型的鉴别诊断。

  •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秋记

    目的:观察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n=40)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肿接近完全吸收时间以及治疗4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接近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 NDS 评分和 ADL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快速清除,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肯定,建议临床推广。

  • 进展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变化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晓泉;曾祥俊;曾国勇

    目的:探讨青年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 A1(APo-A1)、载脂蛋白 B(APo-B)、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01—2014-01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125例患者(观察组)及同期门诊健康成年人112例为对照组,对其血清中 APo-A1、APo-B、Cr、BUN 水平进行测定,分析 APo-A1/APo-B 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Cr、BUN、APo-B 水平显著增高(P <0.01),APo-A1/APo-B 比值明显降低(P <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患者血清 Cr、BUN、APo-B 水平的增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密切相关。APo-A1/APo-B 可能是青年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 Cr、BUN 水平升高提示预后差。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巴吐鲁呼;殷惠美;李鸿举;汪永新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08—2014-12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5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 A 组(30例)与 B 组(28例),A 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减压手术,B 组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对2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 组所有患者均发现责任血管,B组27例发现责任血管。A 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 组为8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住院时间为(8.7±1.6)d,B 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住院时间(12.1±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 a,A 组复发率(0)较 B 组(1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能够避免对责任血管的遗漏,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应用。

  • 不同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熊军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02—2014-02收治的105例 PD 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亚型分为 A 组(震颤为主)51例和 B 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54例,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睡眠情况和临床特征,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素回归方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A组 PDSS-1(夜间睡眠情况)、PDSS-2(入睡情况)、PDSS-3(睡眠维持)、PDSS-8(夜尿情况)、PDSS-12评分(肢体疼痛)和总分(整体睡眠质量)均显著高于 B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与 A 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 H-Y 评分和MMSE 评分,与 B 组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因素有左旋多巴日剂量、UPDRSⅢ总分和抑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的 PD 患者整体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发生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差,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夜尿多且夜间肢体痉挛疼痛,不同亚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 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症状血脂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云龙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血脂、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并对患者症状、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 P ANSS 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体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疗效可靠,对患者体质量、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益气活血利水颗粒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MMP-9的影响

    作者:张方;李文杰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利水颗粒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利水颗粒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c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为益气活血利水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益气活血利水颗粒治疗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后神经内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于当天口服益气活血利水颗粒(由三九药业生产的中药颗粒剂,主要成分:黄芪颗粒20 g,党参颗粒15 g,泽泻颗粒20 g,水蛭粉颗粒3 g),每日分2次冲服,2组均治疗30 d,随访半年。对治疗组脑出血后患者血清 MMP-9的含量、脑水肿面积及血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面积,血肿面积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血清 MMP-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2组患者均完成试验,没有病例因为严重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颗粒能抑制急性出血性卒中微创术后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的吸收;促进急性出血性卒中微创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研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与干燥综合征A型/B型抗体的关系研究

    作者:耿昌明;韦道明;孔晓东;卫杰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周围神经病变与干燥综合征 A 型(抗 SSA)抗体、干燥综合征 B 型(抗SSB)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 PSS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1例)和未合并周围病变组(69例)。对其血清抗 SSA 和抗 SSB 抗体阳性率及维生素 B12(Vit B12)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血清抗 SSB 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χ2=25.488,P <0.05),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的血清 Vit B12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t=2.933,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清抗 SSB 抗体阳性呈正相关(OR =2.073,Waldχ2=9.638,P <0.05),而与血清 Vit B12水平无相关性(Waldχ2=0.922,P >0.05)。结论PSS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血清抗 SSB 抗体阳性率升高和血清 Vit B12水平降低,血清抗 SSB 抗体阳性率的升高是其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项目需求调查

    作者:陈颖;马丽霞;裴慧丽;刘灵灵

    目的:评估居家老年人失能程度,调查了解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项目需求状况,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定老年人失能程度;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需求调查表;采用抽签法抽取郑州市6个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协助下,入户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300名居家老年人。结果轻度失能老人对生活照料和健康照料的需求项目除布置睡眠环境需求高(92.4%)外,总的需求项目少且需求率低(≤60%),陪伴散步(67.5%)和聊天(61.4%)是重要的精神慰藉需求。中度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方面需求率高的项目是整理用物(89.7%);健康照料中需求率高的项目是生命体征的测量,其中测血压(93.9%),体温、呼吸和脉搏的测量分别为89.8%、79.6%,需求低的项目为宣讲心理保健知识(61.2%);陪伴看书报和读书报是需求较高精神慰藉项目(79.6%、75.6%)。重度失能老人所需项目较多,需求率达60%以上的项目有28项;与轻中度失能老人相比,需求增加的项目主要是清洁照料,摆放饮食体位、放置便器、使用轮椅助行等。结论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项目和专业性健康照料项目的需求多,更适合于服务提供集中的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机构;对于轻度和中度失能老人,应对老年人开展或加强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节约照护资源。

  •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药物与支架治疗脑卒中复发评估

    作者:张广玉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药物与支架治疗脑卒中复发的临床情况,以期寻找佳方法。方法选取2008-05—2014-05我院800例(高盐饮食地区)颅内外动脉狭窄(70%~9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12例,予药物治疗,观察组488例,予支架治疗,观察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对两者卒中复发情况和再狭窄情况进行比较,药物组新发卒中生率为23.08%,狭窄血管供血区卒中11.86%,病死率4.49%;支架组新发卒中发生率为14.34%,狭窄血管供血区卒中4.30%,病死率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盐饮食地区颅内外重度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卒中复发可能有效。

  • 工娱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作者:褚鸷;李玉玲;坑蓉;李建堂;柳校桐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在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的作用,以期丰富治疗方法,降低脑卒中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0-05-2013-05130例早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予常规的康复方法;观察组65例,加用工娱治疗,观察治疗后在认知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在定向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类似性、判断能力和 NCSE、FCA、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工娱治疗能改善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王萍;余文发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 HIE 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6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2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2~48 h 内行脑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统计2组新生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与 HIE 临床分度的关系及与 HIE 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82.35%,对照组正常新生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E 轻度组患儿脑电图的异常率为67.86%,中度组为90%,重度组为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HIE 重度组患儿脑电图重度异常率>HIE 中度组>HIE 轻度组(P <0.05)。HIE 预后正常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为56.52%,轻中度不良组为94.59%,重度不良组为100%,预后轻中度及重度不良患儿脑电图的异常率均高于预后正常组(P <0.05);且 HIE 预后重度不良组患儿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中度不良组>轻度不良组(P <0.05)。结论脑电图检查对 HIE 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且脑电图异常程度与 HIE 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基本一致,可作为 HIE 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亚低温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血清皮质酮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仇学亮;杜业亮;祝艳芳;周俊妍;孙川川;王小雨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及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及常温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术后连续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2 h,统计各组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检测术后2 h、24 h、48 h 血清皮质酮的水平。结果亚低温组较常温组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低(P <0.05);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皮质酮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各时间点皮质酮水平均较亚低温组高,但只在2 h 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稳定应激激素的水平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施鑫

    目的评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5—2015-05于我院接受开颅手术的100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内皮素(ET)、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T2、T3、T4点,观察组 MAP 高于对照组,其 T2、T4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T3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上述不同时间段 MAP 及 HR 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即刻ET、MDA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再灌注1 h、3 h 观察组血浆 ET、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内皮素、丙二醛水平,且脑保护作用好,值得推广。

  • 梅毒患者脑脊液中梅毒抗体水平白介素水平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研究

    作者:罗朝晖;郑嵘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脑脊液中梅毒抗体水平和白介素水平,并对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调查。方法收集54例梅毒患者,匹配收集同期社区体检人群100例为正常人群,对2组心理学背景、记忆能力、白介素水平进行对比,根据梅毒患者脑脊液抗体水平分组,比较2组神经损害情况。结果2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数字广度测试、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和言语流畅性测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基于时间记忆能力和基于事件的记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IL-2、IL-8和 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脊液抗体分组的2组基于时间和事件的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梅毒患者较正常人群的神经记忆能力受到明显损害,白介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但分组研究中未发现脑脊液梅毒抗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有相关性,需后续大样本研究支持。

  • 铁蛋白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龙;金雪刚;朱建芳;李会娟;王彦平;周幽心;王建;王文华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并分析其在血肿周围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2-05—2013-1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及入院3~4 d 后行血清铁蛋白及头颅 CT 检查,计算入院时及入院3~4 d 后血肿体积、脑水肿总体积及经校正后的相对水肿体积,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相对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与入院当天比较,入院第3~4天后血肿体积增加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水肿体积增大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即相对水肿体积增加1.13倍。入院当天,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相对水肿大小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入院后第3~4天时相对水肿体积与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r =0.67,P =0.006)。结论血清铁蛋白是反映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作者:张建容;周瑜;杨清武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流、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用自2009-02—2014-06来我院神经内科就治并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63例(47.01%)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持续6个月;71例(52.99%)为研究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持续6个月,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测定2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斑块厚度及 IMT 厚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6个月治疗结束后,在 IMT 厚度、斑块厚度和血流速度上,2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 =2.19,5.014,4.914、P =0.03,0.000,0.000<0.05),在血脂测定上,2组患者体内 TC、TG、HDL-C、LDL-C 含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 =9.046,16.817,24.084,2.878,P =0.000<0.01)。研究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2例皮疹,1例头晕,无肌肉疼痛、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方法。

  • 3.0TMRI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李婧

    目的:评价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肿瘤 WHO 分级与肿瘤实体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各项异性参数(FA)值。结果WHO 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47例、22例、16例;WHO 分级Ⅱ级 ADC 值高于Ⅲ级或Ⅳ级(P 均<0.05),Ⅲ级 ADC 值高于Ⅳ级(P <0.05);WHO 分级Ⅱ级 FA 值低于Ⅳ级(P <0.05),但Ⅱ级与Ⅲ级之间的 FA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术前治疗方案优化和预后判断提供支持。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闫洪娟;张颖;李丽;罗秋华;郭建华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观察组为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1为常规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2仅常规治疗,疗程均14 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及 ADL 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金华;刘立刚

    目的探究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4—2014-06在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B、C 3组,每组均34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 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B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A 组患儿治疗后7 d、14 d 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 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治疗后7 d、28 d 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半年的发育商(DQ)评分均显著高于 B、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中应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法,可有效减轻脑损伤、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东菱迪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变动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刘益国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东菱迪芙对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东菱迪芙治疗,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14 d 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东菱迪芙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维吾尔族汉族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欣;吕淑云

    目的:分析维族、汉族患者在抑郁症人格特征方面的异同,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一般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7收入的维族及汉族抑郁症患者183例,根据其民族所属分为维族组及汉族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治疗前后的 HAMD 评分。结果2组 MMPI 得分在 D、Pt、Hs、Sc、Hy、Pd、Pa、F 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70分。Mf、Si、Ma、L、K 均<70分。汉族组 Ma 评分低于维族组,Si、K 评分高于维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汉族组治疗前后的 HAMD 评分分别为(30.22±10.11)及(14.68±7.62),维族组治疗前后的 HAMD 评分分别为(32.61±11.73)及(12.22±6.32)。2组治疗后 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HAMD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维族组 HAMD 评分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抑郁症形成的人格特征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王国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01—2014-09于我院就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60例,均经临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金标准 DSA 明确诊断,为 DSA 组,同时采取 CT 平扫诊断方法,与 DSA 组相对比,即为 CT 组。分析比较 DSA 和 CT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阳性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CT 组患者脑静脉窦诊断阳性率与 DSA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 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 D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准确性高,与其金标准 DSA 诊断无明显差别,可靠性高,且比较安全、创伤性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魏瑞丽;李旭静;任曼曼;刘学琴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连续性护理对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06-01—2015-01-01入院患者家庭照顾者1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与干预组(98例)。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连续随访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模式,干预组按连续性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分别采用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检测家庭照顾者能力、照顾者压力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照顾压力变化情况、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 >0.05);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照顾能力优于对照组(干预组:35.60±8.55 vs 对照组:41.00±11.26;t =9.44,P <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干预组:34.60±5.55 vs 对照组:28.30±9.20;t =6.50,P <0.05),但照顾压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时,对照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40.01±9.85、10.28±4.20、31.00±10.24),干预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31.47±9.30、8.35±3.65、42.57±8.2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照顾压力,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 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杜海平;庞传金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04—2014-04收治的2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给予腰大池引流术,采用自编问卷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为26.3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β=0.52,OR =1.68)、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高(β=1.86,OR =6.45)、入院时 Fisher 分级高(β=1.96,OR=7.10)、后循环动脉瘤破裂(β=0.67,OR =1.96)、脑室内出血(β=1.68,OR =5.39)、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大(β=0.76,OR=2.14)是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仍较高,继发因素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玛依努·玉苏甫;衣巴地古丽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情况,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 DM 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20例为观察组,20例未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 DM 患者为单纯 DM 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糖、血脂指标,FFA 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2组,单纯 DM 组和观察组 FPG、HbA1C、TG、TC、LDL-C 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 FFA 高于单纯 DM 组(P <0.05),单纯 DM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单纯 DM 组及观察组深呼吸心率差、Valsalva 指数及握拳舒张压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立卧位收缩压差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单纯 DM 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FFA 与 HbA1C、FPG、TG、LDL-C 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r=0.72、0.63、0.40、0.51、-0.43,P <0.05)。FFA 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参数深呼吸心率差及 Valsalva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4、0.65,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血脂及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存在密切关系。

  • 血浆止血标志物与静止性腔隙性梗死的关系

    作者:刘亚君;耿爽;尹红蕾;杜明瑶;赵晶;王运良

    目的:探讨血浆止血标志物浓度与静止性腔隙性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31例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腔隙性梗死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与143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MRI 检查无腔隙性梗死的对照组,观察血浆止血标志物与腔隙性梗死间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静止性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原、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 C 反应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vWF、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静止性腔隙性梗死明显相关,提示止血因子改变参与腔隙性梗死的发生,为腔隙性梗死的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作者:温春苗

    目的:讨论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0例脑出血患者经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35例病情好转,好转率87.5%,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病情恶化及病死率为12.5%。结论对脑出血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加强对脑出血患者各项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状况和降低病死率。

  • 神经肌肉活检术护理体会

    作者:葛运利;杨孟丽;吴梦梦

    目的:总结25例接受神经肌肉活检术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针对25例在我科行肌肉活检术的患者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等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对住院的满意度,促进患者伤口的痊愈。结论术前准备、心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细致观察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

  • 68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癫痫的护理体会

    作者:吕文佳

    精神障碍是指以精神心理活动(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障碍[1]。精神障碍患者多表现为自语自笑、怪异行为冲动伤人、自伤自残、懒散被动、不语不动、拒食等一系列症状,危害他人及自身安全。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性、短暂性、多发性、刻板性的特点[2],现将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癫痫的护理报告如下。

  • 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柯亚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 HE 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预防性护理等全面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好转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 HE 的预后改善有积极作用,有效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确保治疗效果。

  • 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赵变歌;顾浩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10天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达Ⅰ级25例,Ⅱ级3例和Ⅲ级2例;对照组达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6例和Ⅳ级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个性化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代洪波;张艳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3-08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的影响

    作者:徐志钦;高平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沧州中心医院2012-06—2014-09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实施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临床治疗及护理依从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家庭关系、家务活动、心理状态、工作及经济情况、休闲及户外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寇欣;赵进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11—2014-11收治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4.34±1.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9±1.33)分(P <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39.5%,对照组为18.4%,2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6%和8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和7.9%,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近期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 石杉碱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E2的影响

    作者:石志华;赵晔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 E2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02—2013-08收治的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石杉碱甲,比较2组治疗前后 MMSE、CDR、ADL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E2、P300潜伏期和波幅,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 MMSE、CDR、ADL 值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E2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300潜伏期缩短、P300波幅增大,对照组治疗后 E2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300潜伏期增长、P300波幅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甘精胰岛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龚维英;薛飞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和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07—2014-07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血糖达标后,观察组在给予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15 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SS)及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评分(VA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 TCSS 评分、TSS 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麻木、烧灼、感觉减退症状 VAS 评分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陈冬丽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7例 ACI 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 =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及脑血流(大脑中动脉 PSV、EDV、Vm、PI、RI)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 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 P SV、EDV、Vm、P I、RI 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抑制 ACI 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且能够有效改善大脑血流供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谭婷丹

    目的分析复方氨基丁酸维 E 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小儿癫痫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08—2014-08我院收治的小儿癫痫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氨基丁酸维 E 胶囊治疗,对比观察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氨基丁酸维 E 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繁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2013-01—2015-01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完全封闭的方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降血糖、抗血小板、抗凝或溶栓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通窍活血汤加减辩证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在血糖水平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56/64),对照组为62.5%(40/6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病发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 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军勐;魏时懿;何锐;冀成君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3—2014-02入住我院的精神病患者216例,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体质量变化,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血用以比较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体质量增加显著(P <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胰岛素均明显升高(P <0.05或 P <0.01),对照组空腹血糖变化不明显(P >0.05),而体质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结论服用利培酮对精神病患者代谢有影响,但对空腹血糖水平无影响,而奥氮平对患者体质量、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存在很大影响。为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临床上使用时要综合评估,慎重考虑。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章田野

    目的:对采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脑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我院2012-05—2013-05收治了38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增加高压氧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9.47%,相比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物联合高压氧疗法应用于脑神经损伤,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 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童永号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6周 BRM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第2、4、6周,2组患者 BRM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5.6%,对照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效果相当,但应用喹硫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 强弱阿片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干预作用

    作者:李静

    目的:研究强弱阿片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2013-05—2014-06我院收治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随机法分为强药组(n=43)和弱药组(n=43),强药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弱药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片治疗,比较2组用药前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强药组用药1周后及用药2月后疼痛程度(3.2±1.5)分、(3.4±1.2)分较对照组(4.1±2.0)分、(4.3±1.8)分显著较低(P <0.05);2组睡眠质量总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强药组便秘发生率76.7%与弱药组55.8%比较显著增高(P <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强阿片类药物比弱阿片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改善效果略好,但不良反应相对较高,临床用药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既往用药史酌情选择。

  • 尼莫地平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黄晓;王化贤;吕建周;许红霞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危险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困扰神经内科多年的难题。尼莫地平曾广泛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梗死和血管痉挛,具有确切的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本研究评价尼莫地平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作者:戴国栋;秦龙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小骨窗显微开颅和微创钻孔引流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大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孔组,每组38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颅内感染、肾衰竭、再出血、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死亡)情况。结果大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孔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孔组有效率分别为65.8%、76.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骨窗开颅组、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孔组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分别为29.0%、1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具有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常悦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10—2014-10収治的9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进行对照,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所占的比例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原因。2组经 TOAST 病因学分型后发现,病因主要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为42.7%和47.0%),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分别为27.1%和33.0%),老年组心源性栓塞型高于青年组(分别为16.0%和6.2%),而青年组的其他病因型及不明原因型高于老年组(分别为17.7%、6.3%和2.0%、2.0%)。结论对于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需完善各项检查,以便于寻找病因,排除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病因学及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

    作者:舒娜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1—2014-08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实验组),均施行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内膜增厚、斑块出现情况,2组患者经超声检测所得的 IMT 值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内膜增厚及斑块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 IMT 值明显较对照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颈动脉狭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检查诊断的重要影像学证据。

  • 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刘丹;宋景贵

    目的:了解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了解 SSRI 对脑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11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随机选取60例给予帕罗西汀干预作为干预组,其余59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2组治疗前、4周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hospital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4周及8周时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8周后 HAMD 评分明显低于4周后评分(P <0.01),单纯常规治疗组则无此差异;帕罗西汀组及对照组 NIHSS 评分4周及8周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干预组治疗8周时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t=2.678,P =0.010);干预组治疗4周及8周时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t =5.796,P =0.000;t =8.335,P =0.000)。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及早给予 SSRI 药物治疗有利于抑郁情绪的减轻及神经功能的康复。

  • 老年腔隙性梗死后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申;刘喜灿;卜淑芳;李琳;刘扬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梗死后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准确记录所得数据,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高血脂、糖尿病、内囊基底节区、大脑皮质、丘脑腔隙性梗死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腔隙性梗死患者(P <0.05);2组吸烟率、性别、年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准确掌握老年腔隙性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措施降低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余松祚;甘渭河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早期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 脑小血管闭塞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绪华;张涛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闭塞(SAO)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SAO 患者和正常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选择120例 SAO 患者为观察组,根据 SAO 分型分为单纯性腔隙性梗死组(ILI 组)和缺血性白质疏松组(ILA 组)各60例。选择神经功能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 mmSE 和 MoCA 量表测试,比较2组 mmSE 评分和 MoCA 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统计认知障碍发生率。结果 ILA 组 mmSE 评分和 MoCA 评分分别为(23.17±2.93)分、(20.13±3.75)分,均显著低于 ILI 组和对照组(P <0.05)。ILI 组 mmSE 评分和 MoCA 评分分别为(26.15±2.85)分和(23.75±3.8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根据 mmSE 评分和 MoCA 评分,ILA 组和 ILI 组认知障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A 组和 ILI 组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之正常人群,SAO 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SAO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较之 ILI 患者,ILA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

    关键词: SaO 认知功能 MMSE MoCA ILA
  • 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宋红兵;王琪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1例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前循环组54例,后循环组57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1周NIHSS 评分差异,并 Logistic 回归分析治疗后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前循环组溶栓前、溶栓24 h 后、溶栓1周后NIHSS 评分分别为(14.64±3.03)分、(11.06±5.03)分、(6.77±3.64)分,与后循环组(15.74±4.87)分、(11.79±2.57)分、(8.26±2.44)分比较,溶栓1周后差异显著(P <0.05);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房纤颤为静脉溶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治疗难度较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为颅内出血高危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 32例儿童睡眠增多症的睡眠结构特征分析

    作者:宁泽淑;杨理明;陈波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增多症的睡眠结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4-01收治的32例睡眠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导生理参数睡眠监测仪对患儿睡眠情况进行监测,采用 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 SPSS 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睡眠增多症患儿男20例,女12例,发病年龄中位数4.8岁(3~14岁),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3岁。常见睡眠增多症病因为发作性睡病5例,呼吸暂停13例,昼夜节律紊乱8例,特发性睡眠增多症3例,颅内感染3例。均行多导生理参数睡眠监测检查,其睡眠结构均有异常。结论不同类型睡眠增多症患儿具有不同的睡眠结构特征。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耀众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近3 a 来本医疗集团三家医院儿科就诊的40例小儿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查,30例患者中超声提示为小儿神经母细胞肿瘤21例,与病理检查相符率为70%。17例超声图像上有散在的细点状钙化灶或液化回声,14例腹部大血管有部分粘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较高的重复性及对身体无创伤、准确率较高等优点,且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与机体周围组织的脏器的相关性。

  • 28例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作者:刘宗宝;冯友繁;柴尔青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诊治的28例重症脑血管病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分析起病原因、临床症状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结果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7.5±273.7)h,存活5例(17.9%),其中2例(7.1%)治愈,1例(3.6%)治疗后植物生存;2例(7.1%)好转;23例(82.1%)死亡,其中16例(57.1%)院内死亡;7例(25%)出院后自动死亡。结论重症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症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应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查,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

  • LDL/HDL 比值与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及疗效评估

    作者:黄伟

    目的:探讨 LDL/HDL 比值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01—2012-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浆 LDL、HDL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 LDL、HDL 水平及比值,并进行1~2 a 的随访,分析 LDL、HDL 比值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组 LDL/HDL 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水平降低(P <0.05);LDL/HDL 与脑卒中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为0.78(P <0.05);LDL/HDL>0.6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 <0.05)。结论LDL/HDL 比值是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预后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可用于临床预测。

  • 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孝桥

    目的:探讨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2—2014-10本院儿科收治的142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为观察 A 组,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 为观察 B 组),并选择同期出生的7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分别在总胆红素≥342μmol/L、22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黄疸高峰期和黄疸消退期进行 NBNA评分,将所得 NBNA 评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NBNA 评分随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观察组A、B NBNA 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黄疸消退期的 NBNA 评分较黄疸高峰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BNA 评分随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NBNA 评分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有利于早期合理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青年缺血性卒中后长期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庞玉树;李志忠;武连东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05—2013-03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业的医学调查人员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无病史及生活习惯等进行分析,找出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一般资料与长期血管事件的关系:(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长期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性别:男性患者长期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长期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患病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习惯与长期血管事件的关系: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饮酒患者发生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饮酒患者;吸烟患者的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非吸烟患者;经常进行锻炼的患者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不进行锻炼的患者,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年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均是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22例分析

    作者:宋敏鹰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22例垂体瘤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例死亡。22例患者中15例全切,4例次全切,3例部分全切;术后观察6个月,主要症状均显著改善,改善率66.67%~100.00%;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结论对满足手术条件的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可控。

  • 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作者:陈永伦;邓玫;李建钢;杨红华;陈壁;葛增才;余鸭全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4-12在我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100例进行传统的经皮盲探穿刺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改良组100例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麻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麻醉成功率、麻醉并发症、局麻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优越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麻醉操作不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可明显减少麻醉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增加安全性,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广泛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综合性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基本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伟

    目的:研究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肢体功能及基本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7—2014-04收治的125例脑瘫患儿,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后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8个月后 PDI(88.27±15.62)分、MDI(92.37±15.32)分较对照组(73.56±14.31)分、(78.42±13.37)分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疗法是改善患儿肢体功能和基本认知功能有效方法。

  • 静吸复合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林毓政;刘勇军;徐名开;张成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靶控输注行丙泊酚+瑞芬太尼行静脉麻醉,观察组(n=40)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吸入七氟烷辅之以瑞芬太尼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氧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不同时刻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够降低围术期的脑氧代谢率,发挥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高危人群应对方式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杜宏瑞

    目的:研究高危人群应对方式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社区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面健康教育,均维持6个月,比较2组干预后 SBP、FBG、血脂指标及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BP、FBG、TC、TC、LDL-C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高危人群全面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其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效预防或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

  • 开颅手术应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世凌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应用罗帕卡因神经阻滞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5-01于我院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罗帕卡因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不作神经阻滞,仅作常规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取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与对照组的7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6 h 观察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开颅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方案,可保持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经颅超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

    作者:张伟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超声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4-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2 d、5 d、10 d 的 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126例疗效分析

    作者:颜长春

    目的分析126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3-01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脑出血评分、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基底节区出血量,30 d 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结果共11例患者于术后30 d 内死亡。术后3个月评估时,65例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格拉斯哥结果评分≥4分)。出血量>50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8分及脑出血评分≥3分是预后差的预测因素。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量、术前 GCS 评分及脑出血评分是预测预后的有效因素。

  • 低颅内压脑积水33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邹志鹏;杨海;张化明;夏军勇

    目的分析低颅内压脑积水(L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33例低颅内压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依据所选用分流管分为可调压组(A 组)和固定压组(B 组),A 组15例选用可调压分流管,B 组18例选用固定压分流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12个月,无死亡病例,按照 Salmon 标准评定疗效,A 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13例(86.7%),B 组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8例(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症1例(6.67%),B 组7例(3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 临床少见,发病隐蔽,临床表现与正常压力脑积水类似,以可调压分流管行 VPS 是治疗 LPH 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胫腓骨骨折合并腓深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曾政;王峰;王栋

    目的: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腓深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01—2014-10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骨折合并腓深神经损伤患者60例,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腓深神经受损现象。观察所有患者合并腓深神经损伤的并发症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保守治疗1~2周后28例胀麻疼痛感明显减轻,交锁髓内钉固定患者共23例腓深神经于定位器定位处有瘢痕,粘连带或有机化组织形成,颜色苍白,在腓深神经探查中发现9例胫前肌、长伸肌,趾伸肌入肌点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访发现,多数患者治疗后胀麻感减轻,伸踇、伸趾功能恢复。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合并腓深神经损伤,有效防治措施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密切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重视胫腓骨骨折合并腓深神经损伤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以眩晕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神经病变30例分析

    作者:朱祖福;张慧萍;孔玉;高志强;沈丽萍

    目的:探讨眩晕平衡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方法收集头晕平衡失调患者160例,其中经血糖测定确诊为糖尿病48例(30%),20例为首次诊断糖尿病;常规行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随机抽取30例无糖尿病眩晕患者行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比较。结果(1)平衡功能:糖尿病组视觉损害6例,占20%,正常对照组1例,占3.33%;Berg 总分糖尿病组为34.35±6.52,对照组39.50±7.65;Remberg 征:糖尿病组阳性12例,占40%,对照组3例,占10%;甩头试验:糖尿病组阳性为15例,占50%,对照组4例,占13.33%,两两比较差异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但波幅无差异。结论对于眩晕失衡患者应常规作血糖测定,明确糖尿病后行电生理检测,给予综合干预,避免病情发生不可逆改变。

  • 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姚军;张伟丽

    目的:探讨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07—2014-07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5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明确患者神经侵犯情况,根据神经侵犯与否进行分组,比较侵犯组与未侵犯组病理参数,另对患者进行1 a 随访以总结预后情况,比较神经侵犯组与为侵犯组的预后。结果神经侵犯患者与未侵犯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与神经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因素均有关,且发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越深、TNM 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结论神经侵犯为侵犯扩散重要途径,其发生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晶;王运良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是一种少见疾病,对该病的诊断存在某些争议,某些研究者提出 PACNS诊断需要有尸检或活检的组织学证据,而其他则认可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单纯脑动脉造影、脑脊液(CSF)及 MRI 检查或联合检查无足够证据证实 PACNS 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动脉造影所谓脉管炎的典型表现很可能在活检时不是脉管炎的诊断。临床高度怀疑而活检未证实的病人,还无资料能够证明发生 PACNS 的证据,也无证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益处,如果病人无PACNS 则反而有害。

  • 辅酶Q10对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菲(综述);李秀华;贾军(审校)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具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多种非运动症状。辅酶 Q10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近期研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一系列动物及临床试验均证明了辅酶 Q10对 PD 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