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全;石峰;赵洪禹;李雁;宋清坤

    目的 分析腹膜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2012至2017年52例曾诊断为"腹膜黏液性肿瘤"的病例重新分级.观察其原发部位、神经侵犯、钙盐沉积、印戒细胞等病理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所有病例进行CK7、CK20和CDX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来源不明的病例加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p16.结果 52例腹膜黏液性肿瘤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2.0岁.阑尾原发者32例,其他部位20例.低级别组织学形态23例(其中无细胞型1例),高级别组织学形态29例.伴印戒细胞者15例,伴神经侵犯者12例,伴钙盐沉积者9例.伴神经侵犯者预后明显较差(P=0.025),有印戒细胞者更易伴神经侵犯(P<0.01).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肿瘤级别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腹膜黏液性肿瘤的原发部位中神经侵犯现象不罕见,且意味着预后不良.

  • 胰腺癌胰周神经的侵犯机制与临床对策(文献综述)

    作者:林谋斌;蔡端

    近年来发现嗜神经性生长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本文对胰腺癌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作一复习,并简述其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胰腺癌 神经侵犯
  • 胰腺癌神经侵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鹏;金钢;胡先贵

    胰腺癌的神经侵犯(PNI)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相关因素,但目前为止,其机制仍未完全明了.本文综述了近来在神经侵犯机制中相关因素的新进展,包括诸如神经分布,临床病理因素,淋巴管及血管,细胞因子,黏附分子,一些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以及黏蛋白在神经侵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也对胰腺癌诊治手段的进步进行了概述总结.

  • 神经周围浸润在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陈汝福;周泉波

    神经周围浸润(,)指肿瘤细胞包绕神经表面、浸润神经外膜或进入神经束膜及以内,肿瘤细胞浸润神经鞘层结构中的任意一层或肿瘤细胞包绕神经外周的也称为神经侵犯。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手术是其唯一的根治方法。世纪年代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开始用于治疗胰头癌,但切除率不高,仅~;即使获得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术后年生存率也仅维持在~。有研究显示,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对胰腺癌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进行阐述。

  • 胰头癌根治术中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威;邵钦树;叶再元;李曙光

    目的 探讨胰头癌根治术中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对20例胰头癌患者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结廓清根治术,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75%)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32.7枚(20~62枚).按淋巴结转移率高低顺序为N0.13(45%),N0.14(35%),N0.17(25%),N0.8(20%),N0.12(15%),N0.16(15%),N0.6(10%).9例(45%)患者有腹膜后胰外神经浸润.全组术后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6月死于脑血管意外;另13例患者在术后46月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存活超过36个月者9例,5例至今存活,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5%.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可切除胰头癌在术中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是安全、有效的.

  • 肿瘤标志物在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达天;黄洁;何小芳;刘宝瑞;钱晓萍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间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55例肠黏液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确诊,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肿瘤标志物在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 199、125、153、724、242,甲胎蛋白(AFP)和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23.2%、27.5%、15.7%、5.3%、44.1%、38.5%、0.7%和62.4%.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与患者TNM分期不相关(P>0.05),与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CA125阳性率与脉管侵犯相关(P<0.05),与TNM分期和神经侵犯不相关(P >0.05);CA724阳性率与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与TNM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 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是肠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及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CA724和CA125可能是有效的生物标记.

  • 根治性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部分面神经分支手术6例体会

    作者:王天生;顾东胜;王芳;陈禹武;项俊

    治性腮腺切除术常适用于腮腺高度恶性肿瘤及伴有面神经侵犯的复发性良性肿瘤患者.术中须将腮腺连同面神经一起切除,术后必将带来面部功能障碍及美容问题[1],特别是眼部并发症更严重.为了尽可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同时,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我科于1985年~1999年对6例行根治性腮腺切除时保留部分面神经的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乐盈;金尹;林晓晓;邵布勒;张雨雪;吴建胜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癌预后相关指标、神经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413例患者中有123例(29.78%)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宏观类型、T分期、淋巴转移率、脉管癌栓形成、转移情况及TNM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得出性别、T分期、淋巴转移率、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有许多,如淋巴转移率、TNM分期等,神经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 甲氨蝶呤的合理用药指导

    作者:隋忠国;朱莉;林丽;赵晖

    1 适应证该药物适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高剂量用于骨肉病,鞘内注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神经侵犯,且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 腮腺导管口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薛毅;李风和;李向飞;王戟

    腮腺原发性鳞癌十分少见,发生率占腮腺恶性肿瘤的0.3%~5%,多好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为腮腺区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可出现面神经侵犯症状,预后差[1~3].但发生于腮腺导管口的原发性鳞癌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

  •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昭晖;苏国强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 RCT)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预后危险病理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3例进行结直肠手术并接受RCT和长期放射疗法的直肠癌患者,均收集肿瘤样本,记录肿瘤体积、远端切除边缘( DRM)、直肠系膜切除效果,并记录神经侵犯、肿瘤芽殖和坏死情况、胶体反应和钙化情况等,统计患者的总生存期( OS)和无病生存率( DFS)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3年OS和DFS分别为97.3%,67.6%。5例(4.6%)发生局部复发,30例(27.8%)发生远端复发转移,术后死亡率为1.8%;单变量分析显示ypT期、嗜神经和血管侵犯、ypN期、DRM、不完全显微远端或环切及肿瘤芽殖与局部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发现DFS与组织学消退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13例(12%)ypT0期患者的DFS较其他ypT期患者高(P=0.003)。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是较差DFS的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直肠腺癌RCT治疗后的标准化病理报告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病理因素,例如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的评价;同时,ypTN分级仍然是肿瘤预后的可靠的预测方式。

  • 上颌窦腺样囊性癌2例

    作者:赵宁军;李克勇

    上颌窦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多数为鳞癌,也有腺癌、肉瘤、淋巴瘤.腺样囊性癌也是其中之一,约占上颌窦恶性肿瘤的10%[1].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原发于上颌窦的较少见.早年认为其恶性程度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近年来多认为是恶性肿瘤,因侵袭力强,沿神经侵犯,转移多见等原因,5年生存率很低.

  • 早期口腔鳞癌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病理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雪蕊;杨溪;张陈平

    早期口腔癌约有20%~40%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对颈部处理一直存在争议.颈部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颈部严密观察随访、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和预防性放疗,无论何种治疗方式,均存在着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的可能.对原发肿瘤进行病理特点分析,可更准确预测颈部情况,为确定颈部合理的处理方式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对与早期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病理因素进行综述.

  • 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王斐;魏培莲;潘军;武清;于观贞

    形态学评估和特殊染色评分系统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判断药物疗效和基因干预效果非常重要.然而, 目前的视觉评分系统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准确率低, 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克服这一问题,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能准确提取与肿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相关的内部特征, 如肿瘤-间质比、神经侵犯和淋巴细胞空间分布;图像化和数字化显示药物干预疾病进展的疗效, 同时能对与临床治疗、分型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定量化和自动化评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组织和细胞形态学评估后, 将会推动临床药物评价和基础科研评价的一致性、重复性和准确性, 有望进一步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

  • 肝门部胆管癌神经侵犯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俞文隆;房文铮;徐冬云;金光植;陈颖;洪俊峰;张永杰;于观贞

    肝门部胆管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术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1-2].其根本原因在于肝门部胆管癌早诊率低,就诊时大部分患者既已失去手术机会,而且胆管癌侵袭能力强、转移率高[34].其中神经侵犯是肝门胆管癌的一大特征,胆管癌的神经侵犯率高达80%~90 %[57].为了深入研究胆管癌神经侵犯的病理发生机制,合适的模型是关键环节.本研究利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建立荷瘤鼠原位种植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神经侵犯发生率,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对胰头部小胰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张怡杰;刘瑞;金钢;唐岩

    目的:探讨有无淋巴转移、神经侵犯对胰头部小胰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8例胰头部小胰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0~83岁.病理检查:肿瘤直径均在2 cm以下,管状腺癌45例,乳头状腺癌2例,腺鳞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8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7例.淋巴结转移17例,胰周神经侵犯25例.随访表明,无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的病例术后平均生存(28.7±16.8)个月,比有淋巴结转移和(或)胰周神经侵犯的明显延长(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小胰癌重要的预后因素.胰头部小胰癌超过半数以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应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广泛的腹膜后软组织切除以争取较好的预后.

  • 神经侵犯在Ⅱ期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付大鹏;龚旭晨;孔长青

    目的 探讨肿瘤神经侵犯(PNI)在Ⅱ期直肠癌中预后指导意义.方法 调取19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HE染色切片,重新读片,根据HE染色判断PNI情况,并分析其在临床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意义.结果 PNI 36(18.5%)例,PNI仅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脉管浸润(P=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活检淋巴结数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149)、活检淋巴结数(P=0.052)、脉管浸润(P=0.013)、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年龄(P=0.029)、性别(P=0.063)、肿瘤部位(P=0.063)、活检淋巴结数(P=0.028)是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活检淋巴结数(P=0.001)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NI(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NI是Ⅱ期直肠癌的无瘤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PNI可作为Ⅱ期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 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姚军;张伟丽

    目的:探讨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07—2014-07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5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明确患者神经侵犯情况,根据神经侵犯与否进行分组,比较侵犯组与未侵犯组病理参数,另对患者进行1 a 随访以总结预后情况,比较神经侵犯组与为侵犯组的预后。结果神经侵犯患者与未侵犯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与神经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等因素均有关,且发生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越深、TNM 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结论神经侵犯为侵犯扩散重要途径,其发生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肿瘤临床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炯;胡立威;周杭城;陈龙江;马小磊;赵跃;徐弘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和其配体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神经侵犯组32例、未侵犯组30例,正常胰腺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对BDNF及其配体TrkB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学分析,比较BDNF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嗜神经侵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神经侵犯组BDNF阳性表达率为56.2%(18/32例)高于神经未侵犯组为30.0%(9/30例);神经侵犯组TrkB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例)高于未见神经侵犯组为36.7%(11/30例),而在10例正常胰腺组未见BDNF和TrkB两者阳性表达,且神经浸润组明显高于神经未浸润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邻近神经组织的癌细胞BDNF和TrkB阳性程度高于远离神经组织的癌细胞:统计分析发现,BDNF蛋白阳性率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0.05);TrkB蛋白阳性率表达与肿瘤位置、神经浸润、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0.05);BDNF的mRNA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神经侵犯组中的表达量分别是神经未侵犯组和正常胰腺组的2.06倍和4.0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B的mRNA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神经侵犯组中的表达量分别是神经未侵犯组和正常胰腺组的5.41倍和1.64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BDNF及受体TrkB共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胰腺癌嗜神经生长密切相关.

  • 头颈部肿瘤颅神经侵犯的临床特征与MR表现

    作者:程玉书;周正荣

    头颈部肿瘤沿神经侵犯的临床特征沿神经侵犯(perineural spread,PNS)是在肿瘤或其它病理条件下,病变沿与神经束膜相连的疏松组织扩散的一种侵犯方式[1].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