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调查

    作者:孔海燕;蒋与刚;黄承钰;房恒通;刘静;孙畅;房红芸;庞伟

    目的 调查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认知功能状况,为下一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选取天津市区55~94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认知功能,筛查认知损害者;抽空腹静脉血,酶转换法测定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天津市区中老年人血清tHcy含量均值为(15.95±7.29)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E)发生率45.4%,男性HHE均值及发生率高于女性(P<0.001);MMSE评分均值(26.74±2.71)分,认知损害(CI)发生率为26.0%,男、女之间MMSE评分均值与CI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认知水平随受教育程度提高而提高、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天津市区老年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认知损害发生率高,值得关注.

  • 预防老年性痴呆,从中年开始

    作者:贾建平

    痴呆是由病程缓慢的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综合征.特征是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涉及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判断、言语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意识清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或动机的衰退,常与认知损害相伴随,但有时可早于认知损害出现.

  •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预防缺血性中风后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福勤;于海默;杨嘉颐;龚华强;于佳澜;戴中;柳洪胜;白文

    目的 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预防缺血性中风后认知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单盲、空白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6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受试者MMSE、MoC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MSE亚项中注意力和计算力积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亚项中注意力和计算力、抽象能力积分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预防给药能够降低缺血性中风后认识损害患者注意力和计算力的损害.

  •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年龄组认知损害特点研究

    作者:贾蓓;金香兰;陈宝鑫;李涛;郝颖;姬少珍;王建伟;梁晓;刘玥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年龄组的认知损害特点,为临床辨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按照国际人口学会年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年组、老年组与高龄组,用MoCA量表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认知损害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中年组MoCA量表评分为(22.91±0.12)分,老年组(22.85±0.13)分,高龄组(22.04±0.31)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老年组下降(P<0.05);对延迟回忆亚项做进一步分析,高龄组延迟回忆方面显著受损(P<0.05),3组患者经分类提示及多选提示后仍不能正确回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认知功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延迟回忆能力损害程度随年龄增长下降为明显,记忆过程中的存储、提取环节受年龄影响更为显著.

  • 电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P300临床研究

    作者:林驰;王寅;叶永铭

    目的 观察电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对比性病例系列设计,利用多导睡眠监测评价疗效,利用观察病人认知变化.电针治疗22例OSAHS的连续病例,并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P300检测.同期对11例健康成人进行P300检测,观察P300指标稳定性.结果 22例OSAHS患者电针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下降(P<0.05),低血氧饱和度值明显上升(P<0.05),P300潜伏期及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11例健康成人6周前后P300潜伏期及反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OSAHS可减少睡眠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提高低血氧饱和度,缩短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间,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对特殊职业的OSAHS患者更有意义.

  •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认知损害特点分析

    作者:高芳;张允岭;韩振蕴;侯小兵;金香兰;陈宝鑫;何婷婷

    目的 分析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认知损害特点.方法 参照国际公认的2006年NINDS-CSN关于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统一标准的建议制定诊断标准,进行敏感的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由神经科专业医师筛查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VMCI组)及有血管源性危险因素但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与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定向力、延迟记忆各亚项及总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MC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VMCI组各亚项受损例次由高到底依次为: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思维、注意与计算力、命名、定向力.VMCI组主要为3、4、5个亚项联合受损居多,而7个亚项全面受损和单个亚项受损所占比例很小.结论 VMCI患者多为几个认知域联合下降,但不是认知域的全面下降.

  • 基于睡眠障碍探讨认知损害防治新策略

    作者:苗迎春;田金洲;时晶;任艳萍;向应强;柳伟伟

    痴呆相关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亟须解决的卫生问题之一,早诊断、早防治已达成共识,轻度认知损害( MCI)是介于认知正常与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其早期诊断和防治十分必要,但目前仍没有药物和方法批准用于MCI的常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因此中医药治疗该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认知和睡眠作为人类大脑的两个重要基本生理功能,互相联系,交互作用,二者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睡眠障碍是MCI常见的表现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和原因之一,早期干预改善MCI的睡眠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通过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明确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改善睡眠作为早期防治的另一途径,有望为痴呆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脑血管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及其机制

    作者:王国佐;龚盛强;尹芳;王珊珊;易压乔;成绍武

    脑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重叠(如共同的危险因素和某些相同的病理变化),提示它们可能在影响认知功能下降方面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脑老化和AD常见的血管病变是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高达84%的老年AD患者显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虽然目前不能确定脑血管病变是影响AD的发生还是发展,但是它确实在AD的神经元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脑血管疾病和AD影响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对于全面理解AD神经退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急性卒中患者先前有认知障碍不影响静脉溶栓的疗效

    作者:

    法国里尔大学的Leys等在2014年6月的Neurology杂志发表其新研究成果,证实了静脉溶栓(rtPA)对于先前有认知功能损害(PSCI)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与无认知损害的卒中患者相当。

  • 西酞普兰与曲唑酮改善老年期抑郁症认知损害的P300对照研究

    作者:唐步春;吕振雷;汪艳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曲唑酮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年龄≥60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1)及曲唑酮组(实验组2),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相匹配的为对照组1,与实验组2相匹配的为对照组2.比较各组之间治疗前后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成分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1与实验组2 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1及实验组2 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 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组2 P2、N2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P3潜伏期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2 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实验组1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组2 HAMD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西酞普兰与曲唑酮均有改善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西酞普兰优于曲唑酮.

  • 脑卒中后工作记忆损害

    作者:陈小芳;孙月吉;刘启贵;曲芳;韩振鹏;吕静;丁云桥;姜涵;刘淑娟;丛蓓;单丽华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工作记忆损害的特点.方法:于2003年4月-2003年12月对118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118例未患脑部疾病者(对照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 Scale,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SCT)、连线测验A和B(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进行了对比检测等.结果:两组比较,除语言记忆和数字顺背以外,其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对比<0.05).连线测验B、连线测验A、分类错误差异较大,(x±SE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0.0±15.2、133.3±7.19;76.3±10.4、24.2±1.6;23.9±0.9、9.9±0.5).不同卒中部位与对照组比较揭示:①额叶和顶叶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差异有显著性,额叶的逆背,顶叶的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基底节卒中组,除顺背和语言记忆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丘脑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背数、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和B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顶叶-基底节联合卒中组,WSCT分类正确和错误、语言记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连线测验A和B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病人左右侧病灶的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语言记忆和视觉再认均数右侧较大(x±SE左侧分别为5.2±2.4、4.7±2.4;右侧分别为11.0±3.9、9.2±3.8).结论: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执行功能、注意机能均出现显著异常.脑特定解剖部位的卒中有相应内容的工作记忆损害.右侧病灶组,空间记忆障碍和语言记忆障碍损害更明显.

  • 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治疗

    作者:孙仕友;张培琰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特别是注意和记忆缺陷,是Kraepelin初提出的早发性痴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该病起病于青春期且病程有慢性恶化的特点.Bleuler强调该病的人际关系的特征而使精神分裂症的"痴呆"特征偏离达半个世纪.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阳性症状而忽视认知损害又达半个世纪.这种忽视也与轻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有关.

  • 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M22对小鼠癫痫认知损害作用的研究

    作者:林力峰;梁维;刘洲;孙超文;钟望涛

    目的 观察甘氨酸转运体1抑制剂(M22)对癫痫小鼠认知损害的作用.方法 选取40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M22组(20只),另选取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随后M22组灌胃40 mg/(kg·d)的M22,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均2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学习及记忆功能: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处死后取脑组织,对海马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及大脑皮质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M22组和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3组逃避潜伏期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缩短(P<0.05);M22组和模型组小鼠目标象限内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内停留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大脑皮质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组织病理学发现,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结构及轮廓模糊,且出现明显神经细胞空泡样改变;M22组细胞轮廓清晰,少量细胞空泡变性,无明显坏死;M22组和模型组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22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M22可显著改善癫痫小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 c l-2蛋白表达、抑制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 介绍一种老年人认知状态简易评估工具

    作者:郭欣颖;李艳梅;余梦清

    Mini-Cog是一种用于鉴别老年人是否存在认知损害的简便工具,其敏感性76%~99%,特异性89%~93%.在各种临床场合下有很强的预测价值[1-2].该调查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包括回忆三个词组,另一部分为画钟测试(CDT).这个检查表能够在各种医疗场合下对认知进行快速简便地评估.

  • 重症患者转出ICU后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姚丽;丁楠楠;杨丽平;张志刚;张彩云;姜变通;蒋玲洁;吴雨晨;田金徽;魏花萍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重症患者转出ICU后发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4期)、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辅以人工检索,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共计10870例患者,经Meta分析,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Charlson共病指数、受教育水平、阿片类药物剂量、谵妄及其持续时间是重症患者转出ICU后认知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目前有关重症患者转出ICU后认知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尚不足,且认知损害诊断标准与随访时间差异较大,尚需要更多设计科学严谨、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统一的原始研究.

  • ICU后认知损害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新兵;丁四清;余晓

    ICU后认知损害在ICU幸存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ICU后认知损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通过单一的措施进行很好的干预。本文对ICU后认知损害的相关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 间隔提取法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乔文达

    认知损害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特征,因此,认知干预对AD非常重要.间隔提取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康复研究中,大量证据显示,该技术能够促进AD患者的认知康复,但康复效果尚不清楚.尽管目前还难以得出间隔提取法的有效性结论,但研究证据提示该技术有助于AD患者的认知改善.同时,许多研究显示,间隔提取法可以成功地应用于AD的临床康复.

  • 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

    作者:赵发国;王荫华

    记忆障碍是大脑病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首发症状;约1/3的脑卒中患者有认知缺陷,而记忆问题是普遍的认知损害[1];甚至在传统观念上记忆障碍不是主要特征的精神病,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情景记忆损害[2];记忆障碍也是许多患者不能重返工作岗位或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记忆是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记忆障碍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翼程;张红星;万文俊;黄伟;彭红芬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1],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

  • 精神病医院的体育心理治疗方案及效果分析

    作者:姜凌;邸晓兰;范朝晖;张京海;肖广荣;屈英;齐永惠;聂明海;刘思杨;佟庆荣;马艳霞;张雅珍

    精神病医院的封闭式管理使病人很少接触外界,每日有规律、有人照料的生活容易使病人变得顺从、被动和依赖,长期住院者有形成"住院综合征"的可能.而长期住院的病人往往是病情迁延不愈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本身的不良结局、住院环境和精神药物的镇静、认知损害等副反应,使他们的精神活动逐渐衰退,躯体健康也受到威胁.

222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