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중국병리생리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718
  • 国内刊号: 44-118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98
  • 曾用名: 病理生理学报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暨南大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陆大祥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

    作者:高美玲;王红;张彩云;兰婧;李夏青

    目的:观察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 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 ,Bo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oNT/A HC(0.01 nmol/L、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进行干预,于24 h、48 h和72 h时收集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再计算细胞突起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BoNT/A HC浓度作为处理剂量加入细胞培养液,于BoNT/A HC作用后不同时点收集全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当BoNT/A HC浓度为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时,细胞突起的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 P<0.05),其中1 nmol/L效果显著。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 BoNT/A HC 后,p-ERK1/2的蛋白水平呈增加趋势,其中BoNT/A HC作用60 min后,p-ERK1/2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p-ERK1/2变化趋势类似,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的BoNT/A HC后, p-Akt的蛋白水平也呈增加趋势,其中BoNT/A HC作用15 min和60 min 时,p-Akt增加显著(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BoNT/A HC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再生和生长; Bo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与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蛋白ERK1/2和Akt的磷酸化而实现。

  • EZH2对胃癌细胞核因子κB靶基因的调节作用

    作者:吴雪雷;蔡耀武;庄志忠;陈园静;郭仁杰;郑茂松

    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EZH2)蛋白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和不同胃癌细胞系中EZH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细胞生长、细胞迁移以及软琼脂增殖实验测定EZH2对胃癌细胞系致癌能力的影响;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eal-time PCR检测EZH2对核因子κB靶基因的调节作用;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EZH2和p65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系中的EZH2过量表达( P<0.05)。 EZH2特异性抑制剂腺苷类似物DZNep处理或shEZH2抑制了AGS和SNU-16细胞系的细胞活力。此外,DZNep和shEZH2抑制了AGS细胞迁移及软琼脂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目(P<0.05)。 shEZH2下调了核因子κB报告基因或白细胞介素8报告基因的活性以及核因子κB靶基因白细胞介素8、趋化因子配体5及趋化因子配体20的表达(P<0.05)。此外,EZH2可以特异性与p65蛋白相互作用。结论:EZH2通过调节核因子κB靶基因介导胃癌细胞的生长。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Nox4/ROS及α-SMA生成的影响

    作者:杨成芳;李丽;李勇文;钟毓娟;熊美丽;方舒萍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 plumbagin )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NADPH氧化酶4(N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活性氧簇(ROS)水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随机设立空白组、TGF-β1刺激的模型组、TGF-β1+plumbagin (2μmol/L、1.5μmol/L及1μmol/L)组;细胞与各药物共同孵育72 h后,采用RT-PCR检测细胞Nox4 mRNA的表达;原位装载探针法测定细胞内ROS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ox4和α-SMA的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醌作用72 h后,2μmol/L和1.5μmol/L plumbagin能明显降低HSC-LX2细胞N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 P<0.01),下调ROS水平,降低α-SMA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Plumbagin可能是通过下调Nox4的表达进而降低ROS生成从而发挥其抑制HSC-LX2细胞活化的作用。

  •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G-CSF对aGVHD的影响

    作者:王亮;朱康儿;张涛;陈洁

    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雄性C57 BL/6小鼠( H-2 b )为异基因供鼠,雄性BALB/c小鼠(H-2d)为同基因供鼠;以接受8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预处理雌性BALB/c小鼠为受鼠,并随机分为7组:单纯TBI组、同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Syn-BMST)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异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 allo-BMST)组、Syn-BMST后G-CSF给药( Syn-BMST+G-CSF)组、allo-BMT后G-CSF给药( allo-BMT+G-CSF)组和allo-BMST后G-CSF给药(allo-BMST+G-CSF)组,各G-CSF给药组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2μg/d,观察至+60 d。比较各组生存时间、aGVHD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H2-Kb+细胞百分率(异基因嵌合率),比较allo-BMST和allo-BMST+G-CSF组+10 d时血清细胞因子( 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脾总有核细胞数( SpTNC)和脾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单纯TBI组小鼠于照射后9~15 d死于造血衰竭,其余各组+10 d时均100%获得造血重建,随机抽取2只异基因骨髓移植受鼠,+30 d供者细胞嵌合率分别为99.8%和99.4%,表明清髓性allo-HSCT模型建立成功。 Syn-BMST、Syn-BMST+G-CSF、allo-BMT和allo-BMT+G-CSF组小鼠观察至+60 d均未发生aGVHD。与allo-BMST组相比,allo-BMST+G-CSF组受鼠出现aGVHD时间早、程度重、病理改变严重、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10 d SpTNC明显增加(P<0.05)、脾脏NK细胞显著扩增(P<0.01)、DC1/DC2比值减低(P<0.05),而2组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后使用G-CSF对小鼠异基因单纯骨髓移植后aGVHD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重allo-BMST后aGVHD的严重程度并缩短受鼠生存时间,该效应可能与G-CSF诱导供鼠NK细胞扩增有关,提示临床allo-HSCT后早期使用G-CSF可能触发或加重aGVHD的风险。

  • 蛇床子素对 TCP 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的影响

    作者:王青;张云;毛红娇;王金萍;贾如如;金丽芳;戴智睿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的影响。方法:采用TCP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于术后第2天颅顶局部注射蛇床子素(osthole)20 mg/kg,每周3次,持续干预2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动物取材,应用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 TRACP)染色观察假体周围破骨细胞生成和骨溶解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 os-teocalcin)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TRACP活性以及骨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颅骨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 ,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蛇床子素可明显抑制TCP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减少骨溶解面积,显著增加ALP和osteoclacin水平,降低TRAP活性并阻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释放。此外,蛇床子素干预能明显减弱TCP颗粒激活的内质网应激反应。结论:蛇床子素可抑制TCP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溶解,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CP颗粒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 Notch-1下调对双氢青蒿素抗人骨肉瘤细胞株U-2 OS 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齐磊;段永刚;丁英奇;张龙;刘玉章;唐晓龙;伍骥

    目的:探讨Notch-1下调对双氢青蒿素抗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双氢青蒿素(5、10、15和20μmol/L)孵育U-2OS细胞后,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肉瘤细胞中Notch-1、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和Notch-1通路下游基因Hes-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Notch-1表达后,采用MTT法、免疫印迹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在双氢青蒿素作用下U-2OS细胞的存活率,MMP-2、MMP-9和Hes-1的蛋白表达以及U-2OS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U-2OS细胞中Notch-1、MMP-2、MMP-9和Hes-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下调Notch-1表达后,增强了双氢青蒿素抑制U-2OS细胞生长的作用,MMP-2、MMP-9和Hes-1的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能力进一步降低,显著低于加药组( 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U-2OS细胞中Notch-1通路的活性;下调Notch-1的表达可增强双氢青蒿素抗骨肉瘤的作用。

  • 18α-GA通过上调蛋白酶体活性促进晚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作者:杨佳超;赵云鹤;蒋蓉;陆利

    目的:明确18α-甘草次酸(18α-glycyrrhetinic acid,18α-GA)对晚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衰老标志物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晚期BMSCs (≥14代)应用2.0 mg/L的18α-GA持续作用30 d,比较18α-GA组与DMSO组蛋白酶体活性;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21和p16的表达变化;CCK-8、BrdU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周期相关分子表达变化。结果:应用18α-GA后BMSCs蛋白酶体活性较DMSO组增高约0.2倍(P<0.01)。18α-GA组SA-β-Gal阳性衰老细胞较DMSO组减少,且细胞着色浅淡;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21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降低(P<0.05)。 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8α-GA组细胞增殖能力较DMSO组增高,S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18α-GA组BrdU染色阳性细胞率较DMSO对照组增高(P<0.05)。18α-GA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及CDK4表达水平分别较DMSO组增高(P<0.05)。结论:18α-GA可激活晚期BMSCs蛋白酶体活性延缓细胞衰老,并且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促进晚期BMSCs增殖。

  • 蜂胶醇提物通过抑制caspase-12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李严严;徐晓燕;张家君;方永奇;田华;焦鹏;桑慧;秦树存;姚树桐

    目的:研究蜂胶醇取物( 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 ,EEP)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给予EEP(7.5、15和30 mg/L)、4-苯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PBA;5 mmol/L)或二亚苯基碘鎓(diphenyleneiodo-nium,DPI;5μmol/L)预处理1 h,再加入ox-LDL(100 mg/L)或衣霉素(tunicamycin,TM;4 mg/L)继续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法和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凋亡途径关键蛋白caspase-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ERS抑制剂PBA相似,EEP呈剂量依赖性减轻ox-LDL所致的巨噬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活力增加( P<0.01),凋亡率降低( P<0.05),且可抑制ERS诱导剂TM所引起的巨噬细胞活力下降和凋亡( P<0.05);与氧化应激抑制剂DPI相似,EEP可抑制ox-LDL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表现为ROS和MDA生成减少(P<0.01),SOD活性增加(P<0.05);EEP显著抑制ox-LDL和TM所诱导的caspase-12活化( P<0.05);与ox-LDL组比较,PBA和DPI预处理组caspase-12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EEP可减轻 ox-LDL 所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caspase-12活化有关。

  • 敲低 IK1钾通道抑制 ClC-3氯通道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邹丽莉;叶东;吕瑞玲;汪源;孙晓雪;朱林燕;陈丽新;王立伟

    目的:探讨ClC-3氯通道是否为IK1钾通道的调节靶点,重点研究鼻咽癌细胞IK1钾通道对ClC-3氯通道功能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转染技术抑制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 CNE-2Z) IK1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lC-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lC-3的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ClC-3和IK1蛋白在细胞内分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细胞氯电流。结果:IK1 siRNA可以成功转染CNE-2Z细胞,有效抑制鼻咽癌细胞IK1钾离子通道的表达;用IK1 siRNA抑制鼻咽癌细胞IK1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后, ClC-3的mRNA表达上调而ClC-3蛋白却表达减少:在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低渗刺激可激活氯通道,产生一个较大的氯电流,在成功转染IK1 siRNA的细胞,此氯电流明显减弱。结论:敲低IK1钾离子通道可抑制ClC-3氯离子通道的表达和功能。

  • 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毛玉山;陈轶尘;赵亚荣;车晓航;陶金;叶小磊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改善3 T3-L1脂肪前体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地塞米松等将3 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胰岛素诱导3 T3-L1脂肪细胞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将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mol/L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25 g/L参麦组和50 g/L参麦组。 MTT检测各组药物作用8、16、24和36 h后的细胞活力。药物作用8、16和24 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AKT和磷酸化AKT( p-AKT)在各组中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3 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浓度数据显示参麦注射液(25、50 g/L)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以明显增加3T3-L1细胞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并且与增加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 RNAi介导的 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作者:别彩群;黄秋燕;颜英;石珩;汤绍辉

    目的:研究RNA干扰( RNAi)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抑制IGF1R mRNA表达效率高的siRNA序列,构建该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筛选沉默IGF1R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将上述稳定细胞株扩大培养,检测细胞IGF1 R mRNA表达变化,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以及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感染携带IGF1R干扰序列慢病毒的Huh7和Hep3B肝癌细胞IGF1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中IGF1R、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RNAi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生长及恶性生物学特征,这可能与IGF1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引起上述调控细胞增殖、抗凋亡基因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有关。

  • 自噬通过抑制凋亡促进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

    作者:李翅翅;李力群;黄春霞;张丹

    目的:观察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自噬变化,研究自噬在维持体外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3T3-L1细胞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后,雷帕霉素( rapamycin,RAP)预处理脂肪细胞,在缺糖缺氧(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拟的饥饿环境中孵育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 及透射电镜法检测细胞自噬变化,用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结果:OGD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自噬水平明显升高, RAP预处理进一步上调了OGD条件下的细胞自噬。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P<0.01)。 RAP预处理降低了OGD 条件下cleaved caspase-3的水平,并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自噬在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存活中发挥保护性作用,提高自噬水平有助于降低饥饿状态下脂肪细胞的凋亡水平。

  • 靶向沉默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飞雨;王新敏;王婵;王小芳;张宇晴;吴江东;吴芳;张万江;章乐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Mcl-1基因,探讨下调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制备好的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简称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 H37Rv(简称 H37Rv)、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 H37Ra(简称H37Ra)和卡介苗( BCG)菌悬液感染BALB/c小鼠,再以筛选并构建好的Mcl-1-shRNA作用于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于作用后1 d、3 d、5 d和7 d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小鼠被不同毒力的结核杆菌感染后其腹腔巨噬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感染了强毒株和H37Rv的腹腔巨噬细胞升高为明显( P<0.05);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cl-1基因后,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下调Mcl-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应用Mcl-1-shRNA可有效沉默Mcl-1在感染了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并能上调巨噬细胞的凋亡水平。

  • 四硫代钼酸铵作为新型硫化氢供体的鉴定及其对皮肤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孟富慧;陈利;徐适;鲜明;张辉;李建华;董颀;杨春涛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金属络合物四硫代钼酸铵( ATTM)的硫化氢( H2 S)释放能力并进一步观察其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皮肤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反应瓶法检测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释放的H2 S,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或罗丹明123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照相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 ROS)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与H2S供体GYY4137类似,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可剂量依赖性地释放H2 S。在25~4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ATTM处理对人皮肤细胞( HaCaT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P>0.05)。紫外线照射或外源性给予ROS供体(过氧化氢,H2 O2)处理均可增加HaCaT细胞内ROS的含量。400μmol/L H2O2处理可明显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1),而在H2O2处理前给予ATTM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其中在100和200μmol/L浓度时ATTM具有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P<0.01)。400μmol/L H2 O2处理还可损害细胞的ΔΨm 和细胞膜并使LDH释放增加( P<0.01)。而在细胞遭受损伤前给予200μmol/L ATTM预处理可明显改善ΔΨm 的水平(P<0.05)并抑制LDH从细胞内释放(P<0.01)。结论:ATTM具有释放H2 S的能力并可保护人皮肤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效应。

  • AG490对HEL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倩;赵亚玲;付建珠;谷蕾;刘贵敏;梁文同;成志勇

    目的:探讨JAK2抑制剂AG490对人红白血病( HEL)细胞迁移及对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G490处理HEL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检测JAK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p-JAK2、VEGF和HIF-1α的蛋白水平。结果: AG490能够抑制HEL细胞的活力,不同浓度(20、40、60、80和100μmol/L) AG490作用HEL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75%、48%、10%和0.12%( P<0.05);Hoechst 33342凋亡细胞染色显示80μmol/L AG490处理细胞48 h后,亮蓝色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L AG490作用细胞48 h后,凋亡率上升;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20μmol/L AG490处理细胞24 h后漏出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G490处理HEL细胞48 h后JAK2 mRNA呈剂量依赖性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p-JAK2、VEGF和HIF-1α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5)。结论:AG490可通过抑制JAK2信号通路,抑制HEL细胞血管新生因子VEGF和HIF-1α的表达。

  • 定量磁共振灌注成像用于评价直肠癌的微血管灌注及渗透性

    作者:肖晓娟;卢宝兰;杨心悦;王影;刘旭斌;翟凤仪;余深平

    目的:采用定量磁共振( MR)灌注成像测定直肠癌的各灌注参数,以探究MR灌注成像在评价肿瘤局部微血管灌注量及渗透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DCE-MRI)扫描的直肠癌患者38例。计算肿瘤和正常肠壁感兴趣区(ROI)灌注参数[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血浆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EES)间的速率常数(Kep)、单位体积组织的EES 容量(Ve)及初始强化曲线下面积(iAUC)]的平均值,并对肿瘤与正常肠壁、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不同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各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肠癌的各灌注参数均较正常肠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黏液腺癌较非黏液腺癌的Ktrans值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患者的Ktrans、Kep及Ve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iAUC较不伴者低。结论:定量MR灌注成像验证了直肠癌较正常肠壁局部微血管灌注及渗透性的改变,并可用于鉴别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是仅根据肿瘤的灌注值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尚不可靠。

  • 氧化应激诱导自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关羽;何卫阳;朱鑫;杨帆;黄小龙;印胡滨;苟欣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是否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噬,探索在氧化应激微环境中自噬对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提高移植MSCs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DMED)的效果。方法:以过氧化氢( H2 O2)模拟氧化应激微环境。台盼兰染色细胞计数法及MTT分析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μmol/L) H2 O2对MSCs增殖的影响。联合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H2 O2对MSCs凋亡及自噬的影响。结果:H2 O2呈浓度依耐性抑制MSCs增殖,IC50=(384.5751±16.8895)μmol/L;Western blot 分析及透射电镜提示H2 O2在诱导MSCs凋亡的同时,诱导MSCs产生自噬;MTT分析及流式细胞术提示H2 O2组细胞增殖受抑、凋亡率上升,阻断自噬后细胞增殖进一步减弱,凋亡率进一步上升;Western blot 结果提示H2 O2诱导cleaved caspase-3增多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 PARP1)裂解增强;阻断凋亡后,cleaved caspase-3降低及PARP1裂解减弱;阻断自噬后,cleaved caspase-3进一步增多及PARP1裂解进一步增强。结论:氧化应激对MSCs存活具有双重作用,在诱导MSCs凋亡的同时还诱导保护性自噬,阻断MSCs自噬可以增加MSCs的凋亡,因此进一步增强细胞保护性自噬将有望提高移植MSCs在糖尿病高氧化应激微环境中的存活率,从而改善移植MSCs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 体外诱导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严一杰;黎承杨;邓耀良;曾国华;陶芝伟;刘云龙;孙春;王扬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用成骨诱导培养液或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成骨分化的效果,初步探讨肾脏Randall斑形成可能的细胞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5组:成骨诱导组(加成骨诱导液)、CaⅠ组(加0.5 mmol/L Ca2+液)、CaⅡ组(加1.5 mmol/L Ca2+液)、Ca Ⅲ组(加2.5 mmol/L Ca2+液)和对照组(加PBS)。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第1、3、6、9天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诱导至第9天时,用细胞钙茜素红染色液和钙钴法磷酸酶染色液对各组细胞进行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Runt 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1.5 mmol/L和2.5 mmol/L Ca2+浓度条件下细胞的活力明显受抑制。细胞染色结果证实成骨诱导液组和钙离子组均可以见到典型的红色钙结节和黑色块状的硫化钴沉淀物。成骨诱导组细胞Run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0~9 d)逐渐升高( P<0.05);诱导至第9天时,3个钙离子组细胞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 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环境下,人肾成纤维细胞可以在成骨诱导培养液的刺激作用下发生成骨分化;另外,在高钙离子环境,人肾成纤维细胞也发生了类似的成骨分化。肾乳头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在高钙离子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成骨分化,这可能是肾脏Randall斑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 小白菊内酯对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

    作者:毛霞;高丽华;邓昌明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N)对球囊损伤(balloon injury,BI)后新生内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2.0~2.3 kg在高脂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生理盐水( sham+NS)组;假手术+二甲基亚砜( sham+DMSO)组;球囊损伤+生理盐水( BI+NS)组;球囊损伤+DMSO( BI+DMSO)组;球囊损伤+PN低剂量( BI+PN low)组;球囊损伤+PN高剂量( BI+PN high)组。 PN溶解于DMSO,术后立即按分组腹腔注射同体积药物治疗,每日1次。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取血清及髂总动脉,分析比较血管内-中膜厚度、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的表达量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结果: BI+DMSO组较sham+DMSO组内膜厚度、caspase-1、IL-1β和IL-8的表达量增加(P<0.05);与BI+DMSO组比较,上述指标在PN高、低剂量组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仅PN高剂量组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血脂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 PN能抑制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 肺炎支原体经ROS激活NLRP3炎性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IL-1β

    作者:张涵;马晶;张云凌;张树明;许庆瑞;王伟明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noniae,Mp)促进NLRP3炎性体的活化及下游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表达是否与活性氧簇( ROS)有关。方法:预先用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 NAC)预处理RAW264.7细胞30 min,用10 MOI Mp分别感染RAW264.7细胞4、8、16和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NL-RP3、ASC和caspase-1 p20的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后4、8、16和24 h模型组ROS生成显著增加( P<0.01);感染后8、16和24 h模型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16和24 h NLRP3、ASC和caspase-1 p20的蛋白水平上调(P<0.01),感染后24 h 细胞上清液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在上述相应时点ROS生成降低,NLRP3、ASC和caspase-1 mRNA的表达下调,蛋白水平下降,细胞上清液IL-1β的含量减少。结论: Mp可能通过刺激RAW264.7细胞生成ROS而激活NLRP3炎性体。

  • 1-磷酸鞘氨醇受体2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李秀国;延光海;张永吉;多久和阳;崔弘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2( S1P2R)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野生小鼠和S1pr2-/-小鼠经气管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LPS注射24 h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及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为了观察S1P2R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LPS注射10 min前野生小鼠和S1pr2-/-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LPS注射12 h时,再观察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及TNF-α、IL-6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小鼠比较,S1pr2-/-小鼠恶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增加。而L-NAME的预处理显著抑制在S1pr2-/-小鼠LPS诱导加重的急性肺损伤。结论:S1 P2 R通过抑制NO合成,维持血管屏障,从而抑制急性肺损伤。

  • 盐酸法舒地尔通过活化 Akt 与抑制 PTEN 减轻顺铂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孔德阳;郝建兵;叶向梅;唐杰;包娜娜;侯冬华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能否通过活化Akt并抑制PTEN减轻顺铂(CP)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包括正常对照(control)组、CP组及CP+fasudil组。生理盐水或顺铂腹腔注射96 h后处死SD大鼠,留取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sCr)水平。 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形态结构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ho蛋白激酶1(ROCK1)、PTEN、Akt 蛋白表达变化及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P组与CP+fasudil组大鼠的BUN及sCr水平、凋亡细胞阳性率、ROCK1及PTE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p-Akt表达则显著减少(P<0.05);PAS染色光镜示CP组肾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与CP组比较,CP+fasudil组的sCr水平、凋亡细胞阳性率、ROCK1及PTEN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而p-Akt水平则显著增高( P<0.05);此外,肾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减轻顺铂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活化Akt及抑制PTEN蛋白表达相关。

  • 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 HeLa 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惠双

    目的:探讨黄岑苷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岑苷对HeLa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并计算IC50筛选实验药物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组与联合组在不同照射剂量下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组、放射组与联合组的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细胞中Akt、p-Akt、Bad和p-Bad的蛋白水平。结果:黄岑苷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活力,IC50为43.65 mg/L,采用20%IC50浓度8 mg/L进行放射增敏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8 mg/L黄岑苷联合放射治疗可使生存曲线左移,D0、Dq值显著小于放射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黄岑苷阻滞HeLa细胞于G2/M期。联合组细胞中p-Akt和p-Bad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0.05)。结论:黄岑苷对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细胞于G2/M期和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褐藻糖胶对RPMI8226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刘芬;肖青;汤为学;吕敬龙

    目的:探讨褐藻糖胶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及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 92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褐藻糖胶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ELISA法检测褐藻糖胶处理RPMI 8226细胞后的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含量;小管形成实验观察褐藻糖胶处理RPMI 8226细胞后的培养液上清对EA.hy 926细胞诱导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p-AKT和p-ERK1/2的蛋白水平。结果:褐藻糖胶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褐藻糖胶作用RPMI 8226细胞72 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明显增高,各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ELISA法结果显示褐藻糖胶处理72 h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上清中VEGF的含量下降( P<0.05);内皮细胞形成小管数目与面积随着褐藻糖胶的浓度升高而减小,100 mg/L组差异显著(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VEGF、p-AKT和p-ERK1/2的蛋白水平与褐藻糖胶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褐藻糖胶减少骨髓瘤细胞自分泌VEGF,减弱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小管的能力,降低 HIF-1α和VEGF 的蛋白水平,这可能与抑制 AKT 和ERK1/2的磷酸化有关。

  • CXCR7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ApoE -/-小鼠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作者:涂小丽;陈琦;张洪洲;鄢瑞娟;吴延庆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 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小鼠中的表达并探究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8周龄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与高脂+阿托伐他汀组,实验干预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油红O及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CXCR7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动脉eNOS和Akt的表达。结果:(1)动脉油红O及HE染色示高脂组可见有明显粥样核心及纤维帽的显著斑块,高脂+阿托伐他汀组也可见斑块,但斑块负荷较模型组减轻,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斑块形成;(2)免疫组化示高脂组动脉细胞着色浅,CXCR7表达量少,高脂+阿托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细胞着色增加,CXCR7表达量增加,正常对照组颗粒呈深棕黄色,示CXCR7大量表达;(3)Western blot结果示高脂组CXCR7、eNOS和Akt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后CXCR7、eNOS和Akt的表达较高脂组增加,较正常对照组相比CXCR7、eNOS和Akt的表达下降,但磷酸化eNOS的水平未见差异。结论:高脂血症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下调动脉CXCR7、eNOS和Akt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缓解ApoE-/-小鼠动脉CXCR7、eNOS和Akt蛋白表达的下调。

  • PAK4-LIM K1-Cofilin 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冬霞;王永玲;蔡松旺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4(PAK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PAK4-siRNA或阴性对照转染A549和NCI-H520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细胞PAK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LIMK1、cofilin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PAK4和LIMK1蛋白是否直接绑定;体外激酶分析实验检测LIMK1是否是PAK4的激酶底物;Western blot检测1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K4和磷酸化LIMK1的相关性;PAK4-siRNA和LIMK1质粒共转染A549和NCI-H520细胞后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沉默PAK4后A549和NCI-H52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LIMK1和cofilin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而磷酸化LIMK1和磷酸化cofilin水平显著下调;免疫共沉淀结果示PAK4与LIMK1相互绑定;激酶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激酶缺陷型PAK4(K350M)使LIMK1磷酸化的作用显著低于野生型PAK4或活化型PAK4(S445N)(P<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AK4表达上调的程度与磷酸化LIMK1含量呈正相关(P<0.05);PAK4-siRNA和LIMK1质粒共转染A549和NCI-H520细胞后,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高于PAK4-siRNA转染组( P<0.05)。结论: PAK4通过直接磷酸化LIMK1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迁移及侵袭能力。

  • eEF1A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

    作者:黄毅;邱福南;陈敦雁;伍严安;李峰;黄肖利;吴文冰

    目的:研究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1A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以及eEF1A2过表达对H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HCC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脏组织eEF1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法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几种HCC细胞株eEF1A2的mRNA与蛋白表达。构建GV287-eEF1A2表达慢病毒感染低表达eEF1A2的HCC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eEF1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MTT法、DNA倍体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HCC癌组织eEF1A2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与正常肝脏组织(P<0.01);eEF1A2的mRNA和蛋白在HCC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高表达,在SK-HEP-1低表达。构建的GV287-eEF1A2表达慢病毒可感染SK-HEP-1细胞使eEF1A2过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GV287-eEF1A2组SK-HEP-1细胞的活力升高,白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 eEF1A2在HCC癌组织存在异位高表达;eEF1 A2可能是HCC的一种潜在癌蛋白,其过表达可增强HCC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HCC细胞的分化程度,并促使细胞周期通过G0/G1期,进入S期和G2/M期。

  • 肢体缺血预适应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陈敏;张明升;张轩萍;梁月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和假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孵育12 h,再用过氧化氢损伤2 h。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mRNA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和晚期缺血预适应血清可以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能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吡那地尔后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魏义勇;李科;刘云;刘兴奎;王海英;喻田

    目的: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探讨吡那地尔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吡那地尔后处理组( Pina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每组9只。提取心肌线粒体蛋白质行双向凝胶电泳,应用质谱鉴定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结果:Pina组与I/R组比较,共发现7个差异蛋白质:Pina 组NADH 脱氢酶1α亚复合体10亚基( NDUFA10)﹑NADH脱氢酶铁硫蛋白2(NDUFS2)和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2(NDUFV2)表达低于I/R组;Pina组异柠檬酸脱氢酶α亚基(IDHA)和Δ3,5-Δ2,4-二烯酰辅酶A异构酶(ECH1)表达高于I/R组;另有2个蛋白质点均被鉴定为ATP合酶δ亚基,一个蛋白质点表达升高,而另一个表达降低。结论:吡那地尔后处理可能抑制了复合体Ⅰ的亚基(NDUFA10﹑NDUFS2和NDUFV2)代偿性增加,但促进了IDHA和ECH1表达并引发了ATP合酶δ亚基发生磷酸化,这些改变可能均与吡那地尔后处理保护心肌的作用有关。

  • 趋化素通过上调磷酸化 JNK 促进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作者:熊玮;董少红;张键;李江华;廖碧红;庞新利;罗林杰

    目的:利用慢病毒构建趋化素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观察沉默趋化素基因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正常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素基因干扰对照血管平滑肌细胞株和趋化素基因缺陷性血管平滑肌细胞株分成正常组、增殖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增殖组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促进增殖,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增殖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数目和BrdU的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5);与正常组相比,沉默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目和BrdU的A值显著降低( 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的p-ERK1/2、ERK1/2、p-p38 MAPK和p38 MAPK水平无明显变化,增殖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JNK蛋白表达增加,而沉默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JNK水平下降。结论:趋化素具有促进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p-JNK表达上调相关。

  • ELMO 蛋白家族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称明;彭会云;罗文;余琼芳;高典

    肿瘤是指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非典型性增生所形成的隆起物,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恶性肿瘤在机体中呈侵袭转移性生长,而良性肿瘤一般不转移,呈局部膨胀性生长。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公认重大而又非常棘手的疾病,有研究显示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2012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174.0/10万和122.2/10万,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而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并侵袭周围组织是恶性肿瘤致人体死亡的重要病理因素[2-4]。目前发现仅针对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治疗远远不够,约30%-40%的病人治疗后仍然会发生肝、肺转移[4]。因此,积极探究恶性肿瘤转移的机制,再针对其转移靶点的治疗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逐渐被明确。其中,新近研究的吞噬和细胞运动蛋白( engulf-ment and cell mobility proteins ,ELMO)被认为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及其蛋白相互作用的调控

    作者:徐斌;李泱

    线粒体钙离子平衡对维持线粒体特性,介导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家都知道线粒体钙离子的摄取,但直到近年来才部分揭示此过程中转运体的分子结构。本文就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体(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病理生理
  • 去卵巢和性成熟期 ICR 雌性小鼠动情周期的观察

    作者:杜纳纳;许丹丹;黄莉莉

    目的:观察处于性成熟期和去卵巢ICR小鼠的动情周期特点。方法:ICR雌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术后第8天开始,连续12 d,每日9:00和16:00分别做2次阴道涂片,记录并观察各组小鼠外阴和阴道涂片细胞特征,规律动情周期发生率,动情周期天数和动情周期各期持续时间。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动情周期特点表现相似,85%处于性成熟期的ICR小鼠呈规律动情周期,多数为6 d周期(83%),少数为5 d动情周期(17%);与5 d相比,6 d的动情期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5)。5 d和6 d动情周期阴道涂片细胞特征在数量和种类略有所不同。去卵巢组小鼠约76%呈动情周期紊乱,表现为连续动情间期。结论: ICR雌性小鼠具有自身品系的动情周期特点。

  • 关键词索引(2015,31卷)

    作者: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85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