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杂志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천진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896
  • 国内刊号: 12-11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贺胜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培养与四联诱导分化方法的探讨

    作者:孙慧誌;田德润;孟洁;赵楠;韩洁;甘椿椿;王勇

    目的:改进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的培养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方法。方法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高糖型DMEM液体培养基常规培养小鼠前脂肪细胞,2~3 d换液1次。细胞按诱导分化方式的不同分为三联诱导组和四联诱导组。三联诱导组诱导分化培养基Ⅰ成分为常规培养基基础上加用人胰岛素10 mg/L,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IBMX)0.5 mmol/L,地塞米松(DEX)1.0μmol/L;四联诱导组诱导分化培养基Ⅰ的成分为在三联诱导组基础上加入吲哚美辛0.1 mmol/L。2组均诱导分化培养基Ⅰ培养2 d,连续诱导2次后换用诱导分化培养基Ⅱ,成分为:高糖型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混合液,人胰岛素10 mg/L。培养2 d,连续诱导2次。倒置显微镜和油红O染色观察诱导前及诱导后2组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状态良好,呈现铺路石状生长,均匀布满培养瓶底,2 d传代1次。四联诱导组诱导分化结果优于三联诱导组。三联诱导剂诱导前脂肪细胞后,细胞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四联诱导剂诱导前脂肪细胞后,可达到90%以上的成熟脂肪细胞。成熟的脂肪细胞呈圆形,有大量脂滴聚集,油红O染色显现橘红色。结论在三联诱导基础上加入吲哚美辛的四联诱导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脂肪前体细胞分化。

  • 肝切除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邢谦哲;高英堂;骆莹;王毅军;杜智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肝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所采用的血清不同,将培养的HL-7702细胞分为胎牛血清(FBS)组、术前血清组、术后0.5 h、3 h、24 h和72 h血清组,各组细胞在Cell-IQ无标记活细胞影像分析系统中维持培养72 h,通过该系统对细胞进行连续计数,绘制出各组细胞扩增曲线,比较各组细胞72 h内细胞扩增倍数,对各组培养72 h后的细胞进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BrdU阳性率。结果细胞扩增曲线显示各组细胞均有增殖,除术后72 h血清组外,其余人血清组培养的HL-7702细胞增殖速度均高于FBS组,术后0.5 h和术后3 h血清组更明显。除术后72 h血清组外,各组人血清组HL-7702细胞扩增倍数均高于FBS组,术后0.5 h和术后3 h血清组扩增倍数高于术前血清组(均P<0.05)。人血清组HL-7702细胞BrdU阳性率均高于FBS组,术后0.5 h和术后3 h血清组细胞BrdU阳性率高于术前血清组(均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外周血清较FBS具有更强的促进肝细胞增殖的能力,肝切除术后早期血清促进肝细胞增殖作用更明显。

  • 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

    作者: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谢春光;杜联

    目的:通过高脂饲养GK大鼠建立一种符合人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特点,又操作简单的DPN大鼠模型。方法7~8周龄SPF级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30只,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另取30只SPF级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周监测动物血糖、体质量、饮水量、饲料量。分别于干预8周、12周、16周后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取对侧坐骨神经做HE染色,TUNEL染色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GK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生长迟缓等表现。与正常组相比,造模12周及16周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下降趋势(12周P<0.05,16周P>0.05),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及雪旺细胞凋亡情况均提示DPN的形成,并与正常大鼠形成鲜明对照(凋亡指数P<0.01)。结论长期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是DPN研究的良好模型,12周是较为成熟且经济的造模时间。

  • 肺肿瘤小鼠MDSC、Treg及传统T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郑爱华;郑全辉;张爱红

    目的:探讨肺肿瘤小鼠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和传统T细胞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Lewis肺癌细胞注射组(LLC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LLC组采用皮下注射LLC细胞100μL(1×106)制备肺肿瘤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待肿瘤形成后取小鼠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肿瘤小鼠MDSC、Treg及CD4+和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变化,膜联蛋白-V(Annexin-Ⅴ)染色检测CD4+和CD8+T细胞凋亡变化,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染色检测CD4+和CD8+T细胞增殖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LLC组脾脏MDSC比例和数量明显增加,CD4+Foxp3+Treg所占CD4+T细胞比例和数量明显增加,而CD4+和CD8+T细胞所占脾细胞比例和数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NC组相比,LLC组CD4+和CD8+T细胞增殖明显降低,同时CD8+T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 MDSC和Treg细胞在肺肿瘤小鼠数量增加,同时, MDSC和Treg抑制CD4+和CD8+T细胞增殖,并促进CD8+T细胞凋亡。

  • 不同时期施行肺康复对COPD患者抑郁及焦虑的改善效果比较

    作者:李毅;李月川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施行肺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97例,随机分为稳定期康复组(稳定期组,39例)及加重期康复组(加重期组,58例);2组患者均在急性期症状好转及急性期感染控制后(T1)进行基线评估,加重期组立即行12周(T2)肺康复训练;稳定期组患者在此期间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肺康复宣教,至症状缓解并维持稳定12周(T2)进行第2次基线评估,随后开始进行12周(T3)肺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T1时期的社会人口学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稳定期组患者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在T3时低于T1及T2(均P<0.05),但T1与T2比较,B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组患者BDI评分在T2时低于T1(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T1时期的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组患者在T2时的BDI评分低于稳定期组T2及T3时期的BDI评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稳定期组患者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评分在T3时低于T1及T2(均P<0.05),但T1与T2比较,ST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组患者STAI评分在T2时低于T1(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T1时期的ST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期组患者在T2时的STAI评分低于稳定期组T2时的STAI评分(P<0.05),而与稳定期组T3时的ST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稳定期肺康复相比,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进行早期的肺康复训练可以更早更好地改善抑郁及焦虑状态。

  • IL-17A及IL-17RA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雷;刘艳波;王振江;赵信理;沈维高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A及其受体(IL-17RA)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5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系统分为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13例,Ⅳ级7例。取患者外周血以及胶质瘤组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IL-17A及IL-17RA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IL-17A及IL-17R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IL-17A及其受体IL-17RA表达增加。外周血中,IL-17A及其受体IL-17RA的mRNA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上升(F分别为8.96、10.34,均P<0.05)。胶质瘤组织中IL-17A及其受体IL-17RA的mRNA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上升(F分别为11.21、14.11,均P<0.05)。在外周血和胶质瘤组织中,IL-17A及其受体IL-17RA的蛋白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也上升(外周血F分别为9.90、11.80,均P<0.05;胶质瘤组织F分别为8.15、14.46,均P<0.05)。结论 IL-17A及其受体IL-17RA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性。

  •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的临床体会

    作者:张学伟;国美丽;王志兴;沈军;张建成;张军;穆杰;严颖彬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皮瓣切取大小为6 cm×4 cm~11 cm×9 cm。26例修复口内缺损,1例修复面部缺损。17例经锁骨上、10例穿锁骨下进入颈部。结果术后20例完全成活(74.1%),6例部分坏死(22.2%),1例完全坏死(3.7%)。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8.1%):10例(37.0%)为伤口感染,其中受区感染8例,供区感染2例,7例皮瓣坏死的患者均出现受区伤口感染;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颈部血肿及肺感染各1例(3.7%)。结论为避免皮瓣坏死及减少受区伤口感染,应按照胸大肌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皮瓣并保护好血管蒂。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燕;蒯烨滨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分析与重度ROP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03例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患儿,于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统一由眼科医师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根据ROP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治疗。收集患儿资料,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重度ROP检出情况。结果703例患儿中轻度ROP 37例,检出率为5.26%,重度ROP 6例,检出率为0.85%。胎龄<28周和出生体质量500~1000 g的患儿,重度ROP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胎龄小和出生体质量低是发生重度ROP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可预防ROP致盲。

  • 骨桥蛋白、caspase-3及突变型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郭可盈;曾苏婷;范伟;曹思源;王莹;陆锦标;王东林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骨桥蛋白(OP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突变型P53(mt-P53)蛋白的表达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选取脑胶质瘤(胶质瘤组)患者的标本70例,非脑胶质瘤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OPN、caspase-3及mt-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胶质瘤中OPN、caspase-3和mt-P53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级别的关系。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OPN、caspase-3和mt-P53表达阳性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OPN、mt-P53阳性表达率(64.29%和60%)均高于对照组(无阳性表达), caspase-3阳性率低于对照组(47.14%vs.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caspase-3和mt-P53在脑胶质瘤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分级越高,OPN和mt-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越低(均P<0.001)。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增加,OPN和mt-P5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OPN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mt-P53表达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20和0.722,P<0.05),caspase-3和mt-P53表达呈负相关(rs=-0.556,P<0.05)。结论胶质瘤分级越高,OPN和mt-P5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越低;三者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 有氧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的影响

    作者:李萍;王东红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网膜素-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MHD(MHD组)患者8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3例)和有氧运动治疗组(有氧运动组,46例),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常规组避免任何运动干预。2组MH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6分钟步行试验,测量体质量、身高及血压。检测血网膜素-1、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生化,彩色超声心动测定心血管参数,对6分钟步行距离(6MWDs)与年龄、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网膜素-1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D组网膜素-1、CRP均较对照组升高,LVEF较对照组下降(均P<0.01);有氧运动组经有氧运动6个月后,6MWDs、LVEF、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较治疗前增加,并且6MWDs、LVEF、血红蛋白较常规组治疗后增加;CRP、空腹血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CRP、空腹血糖、收缩压亦较常规组治疗后下降;治疗前MHD患者6MWDs与年龄、CRP呈负相关,与LVEF、血网膜素-1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8、-0.229、0.252、0.234,均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明显增加MHD患者6MWDs、LVEF、血红蛋白及血网膜素-1,降低CRP、空腹血糖和收缩压,改善身体活动能力、心功能及微炎症状态,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 MRI在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张湛;许相丰;魏刚

    目的:比较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与2009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准确度并评估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86例宫颈癌病例(手术病理分期≥Ⅰb期)MRI分期与FIGO分期的准确度;取横断面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图像上短径≥1 cm的淋巴结为转移淋巴结,分析其特征并评估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转移基本特征。结果FIGO分期准确度80.2%(69/86),MRI分期准确度83.7%(7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度94.2%(81/86)、敏感度73.3%(11/15)、特异度98.6%(70/71)、阳性预测值91.7%(11/12)及阴性预测值94.6%(70/74);11例真阳性淋巴结转移以左髂内及左髂总淋巴结为主,平均短、长直径比0.76,包括3例类圆形,3例边界不规则形,4例巨大融合形,1例含中心坏死区。1例假阳性位于右髂内淋巴结,T2WI/TRA呈巨大融合形,薄层扫描显示外形较细碎,而T2WI/SAG则呈长条形。结论 MRI分期与FIGO分期准确度均较高,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MRI能较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

  • miR-200b靶向DNMT3A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

    作者:罗卫民;罗湘玉;郭家龙;林称意;张军

    目的:探讨miR-200b是否通过靶向调控DNMT3A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方法运用qRT-PCR检测miR-200b在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将miR-200b mimics、scramble、DNMT3A-siRNA、control-siRNA分别转染于A549细胞,其中scramble与control-siRNA分别作为miR-200b mimics与DNMT3A-siRNA的阴性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DNMT3A蛋白表达;采用MTT与AnnexinV-FITC/PI染色法分别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比较miR-200b mimics与DNMT3A-siRNA对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200b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H1299、L78、H460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其中以A549细胞下调为明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过表达miR-200b或沉默DNMT3A能明显下调A549细胞中DNMT3A蛋白的水平。MTT结果显示,转染miR-200b mimics或沉默DN?MT3A 48 h、72 h、96 h后,反映细胞增殖的光密度(OD)值与各自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P<0.05)。AnnexinV-FITC/PI染色结果显示,转染miR-200b mimics或沉默DNMT3A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33%±0.90%、20.41%±0.70%)均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5.28%±0.55%、5.68%±0.47%,P<0.05)。结论 miR-200b通过下调DNMT3A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

  • 白藜芦醇对H2O2及TGF-β2诱导人小梁网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齐艳;赵秀娟;徐琳琪;吴旭东;汪建涛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2诱导人小梁网细胞(HTMCs)后对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1型(COL1)、核因子(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白藜芦醇(RSV)的干预作用。方法(1)选取汇合度70%~80%的HTMCs分为5组。实验组于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50、300、450、800μmol/L的H2O2处理,对照组的培养基中不加H2O2。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FN、COL1、NF-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L-1β基因的表达。(2)HTMCs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以不含H2O2及RSV的无血清培基处理,H2O2组以300μmol/L的H2O2处理,H2O2+RSV组同时加入300μmol/L的H2O2及25μmol/L的RSV处理。检测各组上述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NF-κB P65在HTMCs中的定位。(3)HTMCs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以不含TGF-β2及RSV的无血清培基处理,TGF-β2组以5μg/L的TGF-β2处理,TGF-β2+RSV组为同时加入5μg/L的TGF-β2及25μmol/L的RSV处理。检测各组上述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150、300、450、800μmol/L组FN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300、450、800μmol/L组COL1蛋白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增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H2O2组较对照组FN、COL1、P-NF-κB P65蛋白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均增高,而H2O2+RSV组较H2O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H2O2+RSV组较对照组仅IL-1β降低(P<0.05)。对照组仅细胞质表达NF-κB P65,H2O2组细胞胞质及核中均有NF-κB P65表达,且核中表达较多;H2O2+RSV组细胞胞质中表达NF-κB P65较核中多。(3)TGF-β2组较对照组FN、COL1、P-NF-κB P65的蛋白和IL-1β基因水平表达均增高(P<0.05),TGF-β2+RSV组较TGF-β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H2O2和TGF-β2能上调HTMCs的FN、COL1、P-NF-κB P65蛋白及IL-1β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RSV能抑制H2O2和TGF-β2对HTMCs的影响,对青光眼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 抗炎症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冰;刘军;肖瑜;王磊;卜延民;李晓辉;廉子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抗炎症因子(AIC)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和促炎症因子(PIC)共同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RA中AIC水平降低,PIC水平升高,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加速,促进RA进一步进展的理念已经被广大学者接受,以AIC为靶点的新一代RA生物学治疗方兴未艾。因此深入了解各种AIC在RA发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IC与RA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入手,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RA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给药方案优化

    作者:刘畅;廖莎莎;朱立勤;张蓓;刘薇

    目的:评价并优化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不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将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合这2种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进行蒙特卡洛模拟,通过比较2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4种革兰阳性球菌的累积反应分数(CFR)来评价并优化给药方案。结果当患者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3500 mg/d的给药方案;当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2500 mg/d的方案;当患者感染粪肠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3000 mg/d或利奈唑胺400 mg/次,每日2次的方案;当患者感染屎肠球菌时,推荐使用万古霉素2500 mg/d或利奈唑胺400 mg/次,每日2次的方案。结论在应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时,应根据感染菌种类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

  •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呼末七氟醚浓度的影响

    作者:汪芳俊;胡建华;李洪琼;王艺铮;曾悦怡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及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5~56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D0.5、D0.6、D0.7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0.6、0.7μg/(kg·h),C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各时段呼末七氟醚浓度,记录患者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和停药至苏醒拔管时间,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拔管情况,并根据Riker’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七氟醚吸入浓度及相应时间。结果4组患者一般资料、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中AA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0.7组麻醉时间较其他3组延长(P<0.05)。与C组比较,D0.5、D0.6和D0.7组术中不同时段七氟醚吸入浓度均降低,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降低,且D0.7组苏醒时间较D0.5、D0.6组延长,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低于D0.5组,与D0.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D0.5、D0.6和D0.7组Riker’s镇静-躁动评分达到7分的比例降低(P<0.05);D0.6和D0.7组评分达到4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高,而达到6分的比例较C组和D0.5组低(P<0.05);D0.7组患者评分达到3分的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5)。术中D0.6组和D0.7组分别有4例(13%)和8例(27%)发生心动过缓。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h)可有效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并降低苏醒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减少患者吸入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

  • 热淋清制剂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蒲翔;张丽艳;杨丰文;邢冬梅;张俊华

    目的:系统评价热淋清制剂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enitourinary infec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pyelonephritis、cystitis、stranguria、urethritis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6个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收集有关热淋清制剂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89篇,终纳入5篇RCT文献,共471例患者。5个研究均报告了有效率,其中4个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淋清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有效率高于单用抗生素[合并RR及95%CI为1.15(1.08~1.23),P<0.001]。4个研究报告了细菌清除率,其中2个同质研究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热淋清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细菌清除率高于单用抗生素[合并RR及95%CI为4.04(1.78~9.16)]。2个研究报告了复发率,联合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合并RR及95%CI为0.31(0.10~0.92)]。结论热淋清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但因纳入的RCT文献较少且质量较低,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MED-LIF手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宝山;马信龙;刘越;杨强;姜洪丰;许海委;吉宁

    目的: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患提供一种可达到充分减压和腰椎椎体间融合(LIF)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可动式椎间盘镜(MMED)由外层操作套管和内层手术套管构成,根据LIF的操作需要,研制可通过12、14 mm高度融合器的大号操作套管。设计手术方法:在症状严重侧的椎弓根投影连线与棘突之间行纵行切口,紧贴棘突安置操作套管,MMED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切除椎间盘,刮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如对侧狭窄可经硬膜囊背侧行对侧潜行减压;退出手术套管,松解椎间隙并植骨、植入融合器,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临床应用MMED行椎间盘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MED-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102例,节段包括L3411例、L4564例、L5S121例、L3~53例、L4~S13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因螺钉位置不佳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200 min,平均(120±30)min,术中出血50~300 mL,平均(120±80)mL。术后X线片和CT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减压充分并保留对侧骨性结构。术后随访6~3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44.2%±16.3%降至末次随访的4.9%±4.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由术前(5.3±4.1)分降至(2.1±1.7)分,腿痛由术前(6.7±3.5)分降至(1.0±0.8)分。根据Macnab标准:优46例、良50例、可6例。结论MMED下MED-LIF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可达到充分减压、复位及融合固定,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和稳定结构的破坏。

  • 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冠心病致心肌炎症的机制

    作者:王菁;徐美林;畅昶;丛洪良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致心肌炎症的机制。方法45例尸检病例分为3组:冠心病死亡组、冠心病组、对照组(每组15例)。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并观察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的总ERK 1/2(t-ERK1/2)和磷酸化ERK 1/2(p-ERK1/2)的蛋白表达及分布;荧光定量RT-PCR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应用电泳迁移率转变分析(EMSA)评价核因子(NF)-κB的活性。结果与冠心病组、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死亡组心肌炎症细胞数、心肌组织p-ERK1/2蛋白表达、TNF-αmRNA表达及NF-κB活性明显增高(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冠心病死亡组p-ERK1/2和TNF-αmRNA、心肌炎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5、0.893,均P<0.01)。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激活是冠心病致心肌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潜在新靶点。

  • 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申张君;张铮;丁力平;靳志涛;康凤池;王承竹;胡桃红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PAF)的危险因素。方法206例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心电图及病史资料分为PAF组66例和窦性心律(SR)组140例,记录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他汀类药物史、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P measurements,ABPM)结果、心脏超声指标、脉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PWV)、血脂、肾功能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AF组年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PWV均高于SR组[分别为(88.92±3.42)岁vs.(86.36±4.67)岁,(39.00±6.66)mm vs.(33.54±7.77)mm,(132.49±14.83)g vs.(119.00±11.35)g,(13.45±4.85)m/s vs.(9.89±2.74)m/s],PAF组三酰甘油(TG)、血压平滑指数(SI)较SR组低[分别为(1.33±0.91)mmol/L vs.(1.95±1.29)mmol/L,0.75±0.06 vs.0.79±0.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减低,LAD、LVMI增大、PWV增快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PAF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压不平稳、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PAF的危险因素。

  • 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聂丹;孙红丹;时召平;范彦芳;周晓慧

    目的:研究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模型组、丹皮酚(8 mg/kg)组(n=8)、三七总皂苷(40 mg/kg)组(n=7)、组方低剂量(丹皮酚4 mg/kg+三七总皂苷20 mg/kg)组(n=8)、组方高剂量(丹皮酚8 mg/kg+三七总皂苷40 mg/kg)组(n=9),卡托普利(10 mg/kg)组(n=8)。假手术组(n=10),只穿线不结扎。连续给药28 d后取材测定左心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左心指数较假手术组及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丹皮酚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相比,组方低、高剂量组左心指数明显下降,且组方高剂量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模型组呈病理改变,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结构改善,组方低、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改善明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和各用药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增强;与丹皮酚和三七总皂苷组相比,组方低、高剂量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且组方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丹皮酚、三七总皂苷组方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且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组方用药可降低Ⅰ、Ⅲ型胶原表达有关。

  • SYNTAX评分对接受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洁;张梅

    目的:研究SYNTAX评分(SxScore)和SYNTAXⅡ评分(SxScoreⅡ)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209例ULMCA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话、门诊和(或)再次入院随访患者PCI术后的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征计算SxScore和SxScoreⅡ,根据SxScore标准分为低分组≤22分,中分组23~32分,高分组≥33分,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Cox回归评价两种评分系统对PCI术后MACCE的预测能力。结果209例患者中,失访12例(5.7%),中位随访时间为30.2个月,56例(28.4%)观察到MACCE。SxScore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9.0%,28.6%和44.4%。SxScoreⅡ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8%、23.8%和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xScore、SxScoreⅡ高分值、高龄、合并糖尿病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MACCE的危险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xScore、SxScoreⅡ高分值仍为MACCE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SxScore和SxScoreⅡ对冠状动脉ULMCA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

  • 超声引导3D打印用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延波;耿婕;关欣;刘建实

    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其共同特点是均存在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尤其以解剖结构异常为主。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尤其是三维超声擅长显示解剖结构与血流的异常,对于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具有优势。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实物打印,打印出来的心脏模型可以立体地显示心脏疾病的异常状态,将超声与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则可能为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提供更为直观准确的信息。

  •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作者:任自文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效果满意,导管消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首选治疗措施。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早搏),大部分患者仍然接受药物治疗。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美西律是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本文概述了这些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影响

    作者:王姗姗;孟玲玲;李玉珠;张敏;朱楠楠;刘宇翔;李代清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并且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睡眠障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8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根据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n=240)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n=346)。采用糖基化终末产物检测仪(DiagnOpyics)根据荧光光谱测量系统测量AGEs。以心血管疾病是否患病(是=1,否=0)为因变量,分别以PSQI评分、AGEs水平为自变量,校正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SQI评分和AGEs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并行PSQI评分与AGEs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组心血管疾病比例、AGEs和PSQI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均P<0.05)。PSQI评分与心血管疾病患病呈正相关(rs=0.180,P<0.05),与AGEs水平呈正相关(r=0.549,P<0.001);AGEs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患病呈正相关(rs=0.265, 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Es水平随着PSQI评分升高而升高(β=0.50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评分高(OR=1.063,95%CI:1.019~1.109)、AGEs水平高(OR=2.144,95%CI:1.430~3.214)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AGEs可能参与介导了这一过程。

  • 慢性心衰治疗的基本理念: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黄峻

    上世纪70年代,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主要采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病死率未见显著降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在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阻断这两个系统的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从而成为心衰治疗的基石。2010年以来,3种不同类型的新药——伊伐布雷定、LCZ696和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的疗效得到肯定,预示心衰治疗的理念又有了新的改变,未来心衰治疗新理念是:神经内分泌阻滞/调节与整体调控相结合。

  • 40岁以上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赵胜仙;彭年春;时立新;张巧;胡颖;徐淑静;张淼;张松

    目的:探讨40岁以上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贵阳市云岩区4380例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该人群的ba-PWV并收集基线资料,剔除不符合条件及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将4189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作为本研究的基线样本,于2014年7月—11月对该人群进行随访。根据ba-PWV值将将终完成随访的3241例分为3组:<14 m/s组(正常组,1039例)、14~17.9 m/s组(1393例)、≥18 m/s组(809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PW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3年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共63例(2.0%),正常组、14~17.9 m/s组、≥18 m/s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2.2%、3.2%,ba-PWV升高的两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后,14~17.9 m/s组、≥18 m/s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比是正常组的2.777(1.123~6.864)倍、2.786(1.032~7.526)倍。结论40岁以上人群中,ba-PWV升高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ba-PWV可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踝肱指数的变化与新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周皖舒;彭年春;时立新;张巧;胡颖;徐淑静;张淼;张松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的变化与新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贵阳市云岩区4160例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测定ABI并收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及病史资料,于2014年7月—12月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调查,平均随访(39.29±1.47)个月。根据随访与入选时相比ABI变化情况(ΔABI)将入选人群分为3组:ΔABI>0.15组,-0.15≤ΔABI≤0.15组,ΔABI<-0.15组。比较3组人群在随访期间新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情况,并分析影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后共完成随访3220例,随访完成率为77.4%。3220例在随访期间共新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82例(2.5%)。其中,ΔABI<-0.15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0.15≤ΔABI≤0.15组升高(8.3%vs.2.4%,P<0.016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高血压史和ΔABI<-0.15均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运动是保护因素。结论ΔABI<-0.15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ΔABI可作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监测手段,对判断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超敏C反应蛋白小于2mg/L的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于伟;周凤云;刘青;朱素娟;靳晓华;刘鹏

    目的:比较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和单用药物治疗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 mg/L的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因心绞痛6~48 h内就诊于我院且hs-CRP<2 mg/L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8例。阿司匹林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并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治疗后30 d时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通过随访对患者6个月内出现复合终点事件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阿司匹林组总效率[81.25%(39/48)]与联合治疗组[85.42%(4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合终点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s-CRP<2 mg/L的心绞痛患者,即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单一与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 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比较

    作者:程凤;陈庆良;姜楠;陈彤云;赵丰

    目的:比较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在治疗主动脉夹层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孙氏手术组(孙氏组)22例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组(三分叉组)11例。术前均进行心脏超声,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术中监测体外循环相关指标及术中失血量等,围手术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出院后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结果孙氏组围手术期死亡6例,三分叉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中出血量三分叉组明显多于孙氏组[(3586.4±2926.8)mL vs.(2630.5±1821.2)mL];孙氏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升主动脉大内径均低于术前[(50.9±6.9)mm vs.(55.0±7.5)mm,(28.2±1.6)mm vs.(48.8±11.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0.620±0.031 vs.0.469±0.104);三分叉组术后升主动脉大内径小于术前[(28.6±3.9)mm vs.(50.9±9.2)mm],其他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2组5年生存率相似(Log-rankχ2=0.095, P>0.05);2组远期新发夹层、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手术在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远期心功能方面相对三分叉手术效果更好,生存率及远期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 T淋巴细胞在OSAS促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呙恒娟;李莲;陈宝元;曹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SAS可诱导系统炎症、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等,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氧化应激和系统炎症能够激活T淋巴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加速炎症/免疫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免疫系统的激活是炎症/免疫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步骤,本文以T淋巴细胞为例,综述OSA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淋巴细胞基础与机制。

天津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