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杂志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천진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9896
  • 国内刊号: 12-11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天津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贺胜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ACTH联合槐杞黄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作者:王文红;张碧丽;刘艳;刘妍;赵林胜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槐杞黄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泼尼松模型组(B组)、槐杞黄组(C组)、ACTH组(D组)和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10只。B~E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水溶液12.5 mg/(kg·d)连续灌胃4周建立HPA轴抑制模型,A组以蒸馏水10 mL/(kg·d)灌胃作为对照。C、E组每次在醋酸泼尼松灌胃后30 min加用槐杞黄颗粒5 g/(kg·d)灌胃。实验第3周时,D、E组加用ACTH 200μg/(kg·d)皮下注射。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实验2周、4周时测定各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并摘取垂体和肾上腺,称质量后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垂体和肾上腺的病理情况。结果实验2周后,B、C、D、E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实验4周时,C、D、E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较B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各治疗组之间E组>D组>C组(P<0.05);同时3组的垂体和肾上腺的质量及脏器指数均较B组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各组垂体远侧部未见明显改变;B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结构变薄且紊乱,C、D、E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以E组为明显。结论 ACTH联合槐杞黄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生及皮质醇的分泌,减轻糖皮质激素对大鼠HPA轴的抑制作用。

  • 胞外pH值通过BMP-2信号通路影响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作者:张慧然;徐金升;郭利萍;白亚玲;张胜雷;张俊霞;崔立文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环境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通路对高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5~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取第4代VSMCs进行实验,设正常对照组、pH7.4+高磷组、pH7.1+高磷组和pH7.7+高磷组。采用茜素红染色及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检测细胞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MP-2、Smad1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H7.4+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增多,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增高(均P<0.05);与pH7.4+高磷组相比,pH7.1+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减低、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减少,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降低(均P<0.05),pH7.7+高磷组大鼠VSMCs的钙含量增加、茜素红染色钙化结节增多,BMP-2、Smad1、Runx2 mRNA表达及AKP活性均增高(均P<0.05)。结论胞外酸性环境(pH7.1)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胞外碱性环境(pH7.7)促进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MP-2信号通路介导VSMCs表型转化。

  • 环烯醚萜对烟酰胺-链脲霉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彤

    目的:探讨环烯醚萜对烟酰胺-链脲霉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n=8):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小鼠服用格列本脲(0.25 mg/kg)治疗组;糖尿病小鼠接受环烯醚萜(20和40 mg/kg)治疗组;正常小鼠接受环烯醚萜(20和40 mg/kg)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制作,由腹腔注射链脲霉素65 mg/kg,15 min后注射烟碱120 mg/kg,然后,连续喂服格列本脲和环烯醚萜28 d。后1次治疗24 h后,提取各组血清样本、睾丸及附睾组织,测定血激素、观察睾丸病理切片、进行精子参数评估。结果环烯醚萜40 mg/kg和格列本脲治疗可以恢复糖尿病引起的小鼠体质量减少(P<0.05);糖尿病组小鼠附睾的精子浓度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环烯醚萜40 mg/kg组的精子浓度和存活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格列本脲组比糖尿病组的小鼠精子浓度增高(均P<0.05);糖尿病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环烯醚萜40 mg/kg和格列本脲可提升糖尿病动物的血清LH、FSH、T水平(均P<0.05)。结论环烯醚萜可降低糖尿病小鼠氧化损伤的危重程度,有效提升其生育能力。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压、利水盐的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王少清;毛楠;周萍;汪力;高芳;卫怡勋;樊均明;付平

    目的:通过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环加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利拉鲁肽降血压和利水盐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自由摄水,8周后空腹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只,选取12只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2型糖尿病模型(DMT)组和2型糖尿病模型(DM)组,另取12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野生型大鼠(WTT)组和野生型大鼠对照(WT)组,每组6只。DMT和WTT组每天予以利拉鲁肽(200μg/kg体质量)皮下注射,DM和WT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各组分别在给药后0、2、4、6周检测血糖和血压,给药后6周收集尿液检测K、Na、Cl离子浓度,然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检测血K、Na、Cl离子浓度,取肾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内髓NOS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利拉鲁肽干预后,DMT组大鼠血糖(F=5.933,P<0.05)及血压(F=22.070,P<0.05)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干预6周后,DMT组大鼠血糖(mmol/L:12.78±3.82 vs.18.75±1.68)和血压(mmHg:119.98±4.43 vs.136.42±4.48)较DM组均明显降低(P<0.05),血液中K、Na、Cl离子浓度与DM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尿液中K(mmol/L:46.55±6.43 vs.33.13±9.71)、Na(mmol/L:56.33±8.83 vs.41.20±7.25)、Cl(mmol/L:159.81±25.06 vs.71.44±12.99)离子浓度高于DM组大鼠(P<0.05),且肾脏内髓NOS、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DM组大鼠(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NOS诱导COX2的表达增强,发挥利水盐、降血压的作用。

  • 虾青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吴春涛;苑威;刘铁楠;张晋冀;李长仔;胡宝山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 Nude裸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小鼠灌胃10%DMSO的超纯水),虾青素组(小鼠灌胃10%DMSO的虾青素悬液,剂量为50 mg/kg,每隔1 d给药1次,共给药7次),照射组(小鼠灌胃10%DMSO的超纯水,肿瘤生长部位使用加速器局部照射,5 Gy/次,总剂量15 Gy)及联合组(同时进行虾青素灌胃和局部照射处理)。肿瘤短直径达到5 mm以上开始实验,每隔1d测量移植瘤长短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取肿瘤块称质量并将其制成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内肿瘤细胞增殖抗原Ki-67、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及细胞凋亡(Tunnel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虾青素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瘤体生长速度减慢(P<0.05),以联合组瘤体生长速度慢。对照组、虾青素组、照射组和联合组瘤体质量、Ki-67、p-STAT3表达水平均依次降低,抑瘤率、细胞凋亡率均依次升高,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通过抑制p-STAT3表达增加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疗敏感性。

  • hsa-miR-14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尚国;秦秀广;赵宝生;王天云;齐博;李汉臣

    目的:探讨hsa-miR-14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6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sa-miR-144进行检测。考察hsa-miR-14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hsa-miR-144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考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生存率差异。结果 hsa-miR-14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97(0.22,24.48)×10-6低于癌旁正常组织8.60(0.09,258.20)×10-6(Z=2.221,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sa-miR-144的表达水平淋巴结无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且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其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a-miR-144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不存在相关性(rs=0.031,P=0.839)。hsa-miR-144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有转移者生存情况较无转移者差,浸润深度较深和病理分期较高者生存情况较差(P<0.05)。结论 hsa-miR-14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hsa-miR-144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作用。

  • 经胸微创封堵与传统修补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陈健;刘建实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91例6岁以下VSD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组(封堵组)13例和传统体外循环(CPB)下直视VSD修补术组(修补组)78例。术前心脏超声确定VSD类型、VSD边缘与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距离、肺动脉压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等情况,术中及术后监测输血量、瓣膜反流、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收集心律失常、溶血、瓣膜反流及VSD残余分流的情况。结果全部9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封堵组中1例中转为CPB下修补术。封堵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修补组[(13.2±11.7)h vs.(77.2±55.8)h,(10.0±3.2)d vs.(15.8±6.7)d],封堵组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 1例(7.7%),修补组全部采用全胸骨切开及CPB,封堵组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量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修补组(P<0.05)。术后近期以及随访期间心律失常、VSD残余分流、瓣膜反流、溶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较传统修补术治疗婴幼儿VSD的近期临床疗效更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 不同干预模式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比较

    作者:梁颖;李楠;郭园园;姚燕滨;刘功殊

    目的: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46月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88例,依据家长选择分为正规机构干预组(T1组,55例)、非正规机构干预组(T2组,11例)和居家干预组(T3组,22例)。在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进行发育商、病理等测试和评估,比较不同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T1组干预前后C-PEP各项发育测试发育商的增加值和病理评分的减少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T2组干预后在病理评分中,情感、人际关系及合作行为、感觉模式和语言障碍的评分减少值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发育商方面无明显变化;T3组干预后,C-PEP的知觉、粗大运动、认知表现、口语认知的发育商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病理评分无显著变化。不同干预模式间比较结果显示,在模仿、知觉、认知表现、口语认知和一般发展等方面,3组间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正规机构干预效果显著。

  • 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动态体模研究

    作者:苗振伟;张璋;李东;于铁链

    目的:使用动态心脏体模中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模型评价能谱CT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将3根冠状动脉体模(内径3 mm)沿长轴方向固定于动态心脏体模上,每根冠状动脉体模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依次为75%、50%、25%。使用宝石能谱CT扫描机分别对动态心脏体模行能谱模式(GSI)和普通轴位扫描(AXIAL)2种方式的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TCA)。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40~140 keV、间距为10 keV的11组单能量图像及AXIAL图像。分别在血管轴位(横断面)上测量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模型直径及残余管腔的直径,并计算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比较GSI与AXIAL 2组图像在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模型残余管腔测量上的差别。使用Bland-Altman检验评价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结果40~140 keV单能量图像之间在测量不同狭窄程度的残余管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GSI(70 keV)图像与AXIAL图像比较,两者在测量残余管腔为50%的冠状动脉模型的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7,P<0.05)。以真实狭窄率作为标准,GSI(70 keV)图像测量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的平均差异与AXIAL图像的平均差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0,P<0.01)。结论 GSI单能量图像(70 keV)测量冠状动脉体模残余管腔直径剩余率的一致性稍高于AXIAL图像。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裴锦云;林羽;杨海燕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1例,共98眼;男21例(30眼),女50例(68眼),年龄53~94岁,平均(73.94±6.43)岁。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47例,64眼,为急闭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期24例,34眼,为慢闭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眼压(IOP)、房角、中央前房深度(CCT)、降眼压药物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期末,2组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CCT较术前明显加深,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宽,降眼压药物(点及口服)应用数量减少(P<0.01),2组间术前和术后视力、IOP、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和术后CCT均是慢闭组高于急闭组(P<0.05);慢闭组术后无药物眼压控制率为76.5%(26/34),8只眼需点眼药(0.50±0.12)次,而急闭组为100%(64/64),术后均未用药。2组共有14眼发生角膜水肿,8眼出现虹膜纤维性渗出,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

    作者:白朝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眼袋处黄褐斑眼袋整形术患者(病例组)以及39例自愿接受眼袋整形术的健康女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ER表达,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组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及ERβ基因RsaⅠ和Alu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探讨ER与黄褐斑发病严重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例组部分真皮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Rα和ERβ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则表达较弱。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 ERα和ERβ与黄褐斑评分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62和0.512,P<0.05)。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xx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X等位基因(Xx+XX)的OR值为2.23(95%CI:1.41~3.89, P<0.05),ERβ基因Alu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a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A等位基因(AA+Aa)的OR值为1.58(95%CI:1.21~4.29,P<0.05),Rsa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rr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R等位基因(RR+Rr)的OR值为2.37(95%CI:1.19~6.33,P<0.05)。结论黄褐斑的发病与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ERβ基因AluⅠ、RsaⅠ基因型多态性有关,突变基因增加了黄褐斑发病的风险,其中Xx、Aa和RR基因型易患病。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探讨

    作者:王利;李贵斌;宋连杰;邱云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5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将其中56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和49例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2组均完成手术。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为(33.73±4.41)min,长于腹腔镜组的(26.14±5.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18±2.90)mL和(1.73±0.88)mL,住院时间为(4.22±1.16)d和(3.50±0.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5%(12/49),单部位腹腔镜组为8.9%(5/56)。2组术后随访,均无隐睾,无疝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微创,为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冬;张继明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梗死(DMCI)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分为未合并脑梗死组(A组,64例)与合并脑梗死组(B组,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受试者Hcy水平;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匀相测定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Cr);尿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尿酸(U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及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Hcy水平的差异及Hcy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y及HbA1c水平均为C组<A组<B组(均P<0.05);B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构成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A组、B组TC、TG、HDL-C低于C组,LDL-C水平高于C组(均P<0.01),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UA、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rs=0.411)、HbA1c(rs=0.219)、Cr(rs=0.242)呈正相关,与性别(rs=-0.202)、HDL-C(rs=-0.278)呈负相关(均P<0.05),与TC、TG、LDL-C、UA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随着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增加,患者Hcy水平和HHcy构成比例均逐渐上升(P<0.01)。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781,P<0.001)。结论 Hcy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Hcy升高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Hcy对DMCI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 光相干断层成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孟斌;吉昂;牛红霞;闫丽娟;陈序;彭莹;仉晨光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光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视网膜结构变异程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与患者视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CT检查确诊IMEM共56例66眼,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及OCT检查,依据视网膜内部结构变异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并测量RT。结果轻、中、重度组患眼平均RT分别为(311.95±51.78)μm、(447.13±41.95)μm和(560.00±58.23)μm,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重度组患眼平均BCVA分别为0.78±0.16、0.38±0.12和0.27±0.14,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眼RT与BCVA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0.352,P=0.128),中、重度组内患眼RT与BCVA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8和-0.482,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异程度及RT可以反映视功能损害的程度,RT值达到400μm可以作为手术干预的客观标准。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IgA肾病病理及肾功能的研究

    作者:苏妍;杨丽萍;黄翀;龚良庚;尹建华;连珞;秦晓华;占锦峰;涂卫平;房向东

    目的:探究IgA肾病(IgAN)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值与其病理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5例IgAN患者作为IgAN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 MRI扫描仪进行双侧肾脏DWI,测量肾脏皮质、髓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IgAN组采用99Tcm-DTPA闪烁扫描测定分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并根据Lee氏评级系统及Katafuchi评分标准,对IgAN患者进行病理分级与评分。比较对照组与IgAN各亚组之间肾脏皮质、髓质ADC值的差异;分析IgAN组分肾皮髓质ADC值与其GFR值之间的关系;IgAN组右肾皮质、髓质ADC值与其病理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IgAN各亚组的肾脏皮质ADC值均大于髓质(P<0.05),对照组与IgAN各亚组之间皮、髓质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ANⅠ级组皮质ADC值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分肾皮、髓质ADC值与其GFR值均呈正相关(P<0.01);IgAN组的右肾皮、髓质ADC值与其病理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DWI可以反映皮、髓质各自的生理效能,在IgAN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尤其对评价肾脏滤过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对早期病变缺乏敏感性。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娜;郝丽红;刘晓军;王丹;郭静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为HIE患儿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4月—2011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患有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共94例,其中轻度32例、中度40例、重度22例,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20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4组新生儿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HIE新生儿血清Hcy水平随着HIE临床分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患儿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维生素B12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 HIE患儿血清Hcy水平在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HIE患儿及时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俞茜;刘雅丽;范勇

    目的: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改变及其作用。方法利用Agilent Human lncRNA(4×180K)芯片检测人体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中lncRNA的表达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人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后lncRNA的差异表达,筛选出在重编程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的lncRNA。结果人诱导多能干细胞lncRNA表达谱类似于胚胎干细胞而与体细胞不同。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与体细胞之间有3156个差异表达lncRNA。通过生物学分析发现人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有22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结论 lncRNA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YY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玉;刘奔;曲金力;俞晓;冯楠楠;钱碧云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YY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35例肺癌组织以及62例配对癌旁组织中YY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在肺癌细胞系转染YY1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噻唑蓝(MTT)分别检测对照组和YY1过表达组在24、48及72 h时A549和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YY1过表达对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5.80±0.58)相比,YY1 mRNA在肺癌组织(5.07±0.58)中表达下调(P<0.01),且YY1 mRNA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Y1过表达组H1299细胞增殖能力在48 h和72 h均低于对照组(P<0.01),A549细胞在72 h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过表达YY1质粒后,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YY1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上调YY1的表达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Rho激酶在氢气保护LPS诱导的Caco-2细胞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马小叶;于洋;张红涛;谢克亮;于泳浩

    目的:探讨Rho激酶(ROCK)在氢气改善离体脓毒症肠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人结肠上皮细胞Caco-2,分为6组(n=3):对照组(C组)、富氢培养基组(H组)、脂多糖(LPS)处理组(L组)、富氢培养基+LPS组(HL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组(Y组)、Y-27632+LPS组(YL组)。H组给予0.6 mmol/L富氢培养基;LPS和Y-27632的处理浓度分别为50 mg/L、25μmol/L。建立Transwell小室模型,定期检测跨上皮电阻值(TEER值),当TEER值达到800Ω·cm2后给予处理,于6、12、24 h检测TEER值,24 h时检测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细胞接种于6孔板,融合达80%~90%后给予处理,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和ROCK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ZO-1蛋白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组12、24 h TEER值升高(P<0.05),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ZO-1蛋白和ROC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组6、12、24 h TEER值升高(P<0.05),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O-1 mRNA表达增加,ROCK mRNA表达减少(均P<0.05);L组6、12、24 h TEER值降低,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增高,Z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ROCK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与L组比较,6、12、24 h YL组TEER值增高,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降低,ZO-1 mRNA表达增加,ROCK mRNA表达降低(均P<0.05)。与L组比较,HL组6、12、24 h TEER值增高,FITC-右旋糖酐通过率降低,各时间点ZO-1蛋白表达上升,ROCK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氢气可保护脓毒症肠屏障功能,改善肠上皮屏障完整性和通透性,增加肠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这些保护机制可能与氢气抑制LPS诱导的ROCK过度表达有关。

  • 雌激素对破骨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雷;赵志虎;马信龙

    雌激素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发挥抗骨吸收作用,但是其对破骨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综述了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破骨细胞凋亡机制以及破骨前体细胞分化三方面的影响,进而全面阐述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 心脏磁共振评价肺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张璋;张宁男楠

    肺高血压(PH)预后较差,对PH早期确诊、病因分类、合理干预及密切随访可防止右心衰竭,挽救患者生命。心脏核磁共振(CMR)在评估心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监测PH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本文旨在综述CMR在评估PH方面的具体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肌桥疗效观察

    作者:张建艳;郭兆增;张涛;马雪娇;曹月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肌桥的效果。方法选择因不同程度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等心脏不适症状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和)钙拮抗剂为基础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每日3次。平均随访1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每周胸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焦虑及抑郁评分、24 h缺血总负荷、6分钟远步行距离等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每周胸痛发作次数、运动耐量、焦虑及抑郁评分、24 h缺血总负荷、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能有效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肌桥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运动耐量,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MED-TLIF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宝山;马信龙;杨强;刘越;姜洪丰;许海委;吉宁

    目的: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MMED)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MED由外套管和内套管构成,根据镜下TLIF操作需要,研制可通过12、14 mm高度融合器的大号外套管和镜下骨凿。设计手术方法:在症状严重侧的椎弓根入钉点之间行纵行切口,经肌间隙安置外套管,显露关节突关节,MMED下经椎间孔入路神经减压,刮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退出内套管,椎间隙内植骨并安置融合器,透视下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进一步复位固定。临床应用MMED行椎间盘镜(MED)-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6例,包括椎管狭窄伴失稳32例,1度滑脱15例,2度滑脱9例;节段包括L4/531例、L5~S123例、L4~S12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未发生神经损伤。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30)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120±50)mL。术后X线片和CT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复位程度平均72%。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前ODI 50.1±11.2,末次随访5.8±5.6,腰痛VAS评分术前7.1±4.2,末次随访1.2±1.0,腿痛VAS评分术前4.1±2.5,术后1.1±0.9。根据Macnab标准:优36例,良20例。结论 MMED下MED-TLIF操作方便,可在兼顾减压的基础上达到满意的复位及融合固定,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和稳定结构的破坏。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情况研究进展

    作者:陈扬;詹江华

    胆道闭锁(BA)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阻塞性胆管病变。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目前治疗BA的主要手术方式,但约80%的患儿Kasai术后效果不佳,继而需要行肝移植。影响BA患儿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BA分型、腹腔镜下Kasai手术、传统的开腹Kasai手术、患儿行Kasai术时年龄、术时肝脏病变情况、术后黄疸清除情况、胆管炎发生情况、术后是否使用激素以及是否中心化集中管理等,本文就影响BA患儿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这些因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胆管炎病因及诊疗状况

    作者:詹江华;卫园园

    胆管炎是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仍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肝内胆管结构改变、胆汁引流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所致。目前胆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治疗上则多采用抗生素、激素、保肝药联合应用的经验性方案。Kasai术后胆管炎的防治是提高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关键。解决胆管炎问题需要从病因入手,从根本上预防其发生,才能使Kasai手术获得佳效果,提高患儿预后。

  • 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天成;朱志军;孙丽莹;魏林;曲伟;曾志贵;刘颖;何恩辉;张梁;王永翠;王玥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胆道闭锁致肝硬化接受肝脏移植的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据EBV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30例与非感染组35例,对所有患儿的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组间比较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5例肝移植受者中,共有30例(46.15%)出现EBV感染,其中23例(76.67%)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手术时年龄<1岁、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术后联合应用骁悉抗排异的比例以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超过目标浓度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变量及采用亲体供肝(P=0.060)、术中红细胞输入量(P=0.063)同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他克莫司药物浓度超过目标浓度次数多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供者EBV血清学阳性而受者EBV血清学阴性、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术后他克莫司药物谷值浓度多次超过目标浓度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BV感染密切相关,对此类患儿应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预防EBV感染。

  • Kasai手术对胆道闭锁儿童行活体肝移植术的影响

    作者:李姗霓;王凯;马楠;孟醒初;张威;孙超;董冲;吴斌;韩潮;覃红;高伟

    目的:评价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对胆道闭锁儿童行活体肝移植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2014年9月实施的150例活体肝移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0例受者先行Kasai手术,后接受活体肝移植(Kasai组);60例受者直接接受活体肝移植(非Kasai组)。比较2组受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和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受者年龄为4.9~87.0个月。Kasai组受者在移植时的移植月龄、体质量、身高均高于非Kasai组,而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术前胆红素水平则低于非Kasai组(均P<0.05)。2组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GRWR)、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受者的肺感染、急性排斥反应、门静脉吻合口狭窄、门脉血栓、肝动脉闭塞、胆漏、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sai组肝移植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1.1%,高于非Kasai组的43.3%(χ2=4.580,P=0.032)。全部患者中死亡7例(4.7%),其中Kasai组6例(4.0%),5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严重的肺感染;非Kasai组1例(0.7%),因术前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供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全部受者术后1个月、1年、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96.6%、94.9%,92.7%。其中,Kasai组分别为98.9%、96.5%、93.8%、91.3%;非Kasai组分别为98.3%、96.6%、96.4%、9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0,P=0.222)。结论胆道闭锁患者在Kasai术后行活体肝移植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不会增加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比例,长期生存率与未接受Kasai手术的患者相当。且Kasai手术可推迟行肝移植的时间、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减轻移植术前黄疸。

  • 儿童活体和尸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祖彩华;滕大洪;李俊杰;高伟;郭庆军;马楠;蔡金贞;沈中阳;张国梁

    目的:分析和评价儿童活体和尸体肝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终末期肝病儿童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根据肝移植手术方式的不同,将320例受者分为活体肝移植组(活体组)252例和尸体肝移植组(尸肝组)68例。活体组所有供者均为3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尸肝组所有供者均为心脏死亡或脑死亡供者。比较两组受者术后存活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活体组受者1、2、3年的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5.1%、93.5%和93.5%,尸肝组分别为92.3%、92.3%和8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69,P=0.41)。随访期间,活体组死亡14例(5.56%),其中8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移植肝功能衰竭;尸肝组死亡5例(7.35%),其中1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其他原因。两组门静脉血栓(PVT)、流出道梗阻、胆道并发症、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体组肝动脉血栓(HAT)比例低于尸肝组(1.98%vs.10.29%,χ2=10.245,P<0.01)。结论活体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较好。

  • TGF-β1、Smad2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丁美云;詹江华;赵丽;赵林胜;张爱华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Smad2蛋白在胆道闭锁(BA)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尸检(患儿死于非肝胆疾病,正常对照组)5例,胆管扩张症肝活检(胆扩组)10例,BA肝活检(早期肝纤维化组)19例,BA晚期进行肝移植患者自体肝活检(晚期肝硬化组)11例,采用HE染色观察并评价肝标本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与Smad2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与Smad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HE。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无胶原纤维增生,胆扩组有轻度纤维细胞增生,早期肝纤维化组胶原纤维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显著,而晚期肝硬化组假小叶显著。(2)免疫组化。TGF-β1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在早期肝纤维化组表达高(P<0.05);Smad2蛋白在4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qRT-PCR。胆扩组、早期肝纤维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3组肝内TGF-β1、Smad2 mRNA含量比较早期肝纤维化组均高(P<0.017)。结论 BA肝纤维化早期TGF-β1、Smad2促进纤维化至门管区-门管区(P-P)、门管区-中央静脉(P-C)型桥样结构形成;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TGF-β1、Smad2表达促纤维化作用逐渐减弱。

  • 整合素αvβ8、p38及ERK1/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婷;詹江华;丁美云;卫园园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路相关调节蛋白整合素αvβ8、p38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在胆道闭锁(BA)患儿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BA患儿15例为Kasai组,胆管扩张症患儿10例为胆扩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小儿器官移植科行Kasai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的BA患儿10例为肝移植组。取患儿肝右叶前缘标本,行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vβ8、p38及ERK1/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示,胆扩组偶见纤维细胞增生;Kasai组汇管区增宽,纤维组织增生、桥接纤维化现象普遍,可见假小叶形成;移植组汇管区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较重,广泛桥接纤维组织形成,假小叶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示,胆扩组αvβ8和ERK1/2表达为弱阳性,p38为阴性表达;Kasai组αvβ8、p38及ERK1/2蛋白均在肝细胞胞质、汇管区胆管上皮细胞胞质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强阳性表达;肝移植组αvβ8、p38及ERK1/2蛋白皆为强阳性表达。Kasai组和肝移植组αvβ8、p38及ERK1/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胆扩组(均P<0.05),Kasai组与肝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vβ8、p38及ERK1/2表达在BA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增高,αvβ8、p38及ERK1/2可能参与并促进BA肝纤维进程。

  • 胆道闭锁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的临床诊疗体会

    作者:魏中南;詹江华;张庆江;马骁;孙宁;蔡春泉

    目的:探讨因胆道闭锁导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外科诊疗体会。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00年1月—2013年12月诊疗的6例因胆道闭锁导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在治疗颅内出血过程中,对于同时存在黄疸延迟消退的患儿,如何鉴别并尽早发现胆道闭锁的存在。结果6例患儿中,男1例,女5例,平均初诊年龄为(16.0±2.6)d,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期间行钻颅血肿外引流术及输液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黄疸加重,怀疑存在胆道闭锁,经普外科医师会诊,在平均年龄(29.1±1.2)d时转至普外科做进一步治疗,并确诊为胆道闭锁。结论小儿神经外科医师应对胆道闭锁导致的维生素K吸收不足引发的颅内出血有充分的认识,进行早期诊断,避免延误胆道闭锁治疗的佳时间。

  • 胆道闭锁的诊疗历程及思考

    作者:张金哲

    本文对国内外胆道闭锁的诊疗过程进行了历史性回顾,分析了胆道闭锁的诊疗现状,指出目前尚无全国性登记系统,胆道闭锁的早期筛查工作未能全面开展,并从手术时间、术后胆管炎及胆汁性肝硬变等方面对葛西术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改善胆道闭锁患儿的预后需要全国多中心协作。

  • 不同时期COPD患者肺康复时间依从性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毅;李月川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时间依从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终到达观察终点304例,随机分为稳定期康复组(178例)及急性加重期康复组(126例);根据所有患者实际完成康复时间是否大于计划康复时间的70%判定依从性,并据此分为依从性好组(115例)及依从性差组(189例)。分别比较稳定期康复组及急性加重期康复组实际完成康复时间、达到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例及退出率,比较依从性好组及依从性差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在肺康复结束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康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稳定期康复组实际完成康复时间、达到依从性好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急性加重期康复组[(5641.5±1080.1)min vs.(4426.5±1046.8)min,46.7%vs.25.4%)],稳定期康复组退出率10.6%(21/199)低于急性加重期康复组的退出率26.7%(46/172);依从性好的患者家庭月收入水平、6分钟内步行距离(6MWD)高于依从性差组,年龄、吸烟者比例、呼吸困难评分(MRC评分)及COPD评估测量(CAT)评分低于依从性差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吸烟、MRC评分高、CAT评分高是肺康复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月收入≥3000元、6MWD长是保护因素。结论 COPD患者整体肺康复时间依从性较差,年龄低、不吸烟、收入水平高、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好的患者肺康复时间依从性佳。

天津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