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胶颗粒芯片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苏丹;李强;车南颖;欧喜超;赵冰;赵雁林;黄海荣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胶颗粒芯片技术[TruArray胶颗粒芯片(Gel element arrays),简称为“TruArray芯片”]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检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快速液体培养系统(简称“MGIT 960”)、TruArray芯片和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测,对液体培养阳性菌株进行测序菌种鉴定、MGIT 960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和耐药相关基因测序,分析TruArray芯片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效能.结果 液体培养、GeneXpert和TruArray芯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2%(48/149),53.7%(80/149)和57.0%(85/149),TruArray芯片和GeneXpert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4,P=0.560),但TruArray芯片检测阳性率高于液体培养(x2=18.59,P<0.01).以MGIT 960试验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47/48)和61.4%(62/101);以GeneXpert检测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78/80)和88.4%(61/69).以MGIT 960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RFP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11/12)和96.8%(30/31);以GeneXpert检测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RFP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5.0%(17/20)和97.9%(47/48);以耐药基因测序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RFP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13)和100.0%(30/30).以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TruArray芯片技术检测INH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11/14)和93.8%(30/32);以耐药基因测序结果为判断标准,TruArray芯片检测INH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1/11)和94.3%(33/35).结论 TruArray芯片检测技术快速、可靠,在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结核抗体检测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价值研究

    作者:黄芳;党丽云

    目的 探讨应用结核抗体IgG检测试剂盒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市胸科医院明确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795例(TB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患者36例(NTM组),及除外TB与NTM的其他肺部疾患的患者185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以临床诊断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计算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TB组与NTM组、对照组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核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结核抗体IgG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患病率、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42.01%(334/795)、82.81%(183/221)、89.78%(334/372)、28.42%(183/644)、57.99%(461/795)、17.19%(38/221)、78.25%(795/1016)、50.89%(517/1016)、0.25;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误诊率、患病率、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51.12%(160/313)、69.84%(491/703)、43.01%(160/372)、76.24% (491/644)、48.88%(153/313)、30.16%(212/703)、30.81%(313/1016)、64.07%(651/1016)、0.21.TB组、NTM组、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和(或)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的结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01%(334/795)、61.11%(22/36)、50.00%(80/160)、41.99%(97/231)、46.43%(13/28)、38.76%(138/356)、30.00%(6/20),各类结核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4,P=0.128).而TB组(42.01%,334/795)、NTM组(61.11%,22/36)、对照组(8.65%,16/185)中以NTM组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63,P=0.000).结论 应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均较低,漏诊率、误诊率均较高,不建议临床继续应用.

  • 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杨松;严晓峰;曾晓刚;谭顺;郭建琼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住院的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58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均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痰细菌病原学检测或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等资料临床确诊后进行血清学诊断.分析血清MT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以及相对分子质量16 000(以下采用“16 kD”表示)和相对分子质量38 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的蛋白抗体的检测资料,以及单独及联合检测不同结核抗原(LAM、38 kD和16 kD)的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495例观察组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8.7%(340/495)]明显高于158例对照组患者[34.8%(5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0,P<0.01);菌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4.0%(210/328)]明显低于菌阳肺结核患者[77.8%(13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3,P<0.01).观察组340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LAM、38 kD、IgG抗体联合检测同时均阳性的患者多[61.8%(210/340)];对照组55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单一IgG抗体阳性高[67.3% (37/5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68.7%(340/495)、65.2%(103/158)、86.1%(340/395)和39.9%(103/258)、67.8%(443/653)、0.34.结论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于菌阴肺结核,LAM、38 kD和IgG联合检测可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

  • 对异烟肼与丙硫异烟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及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银萍;王杰;张俊仙;梁艳;李洪敏;吴雪琼

    目的 研究MTB对异烟肼(INH)和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情况,及从临床标本中的MTB临床分离株直接检测katG和inhA基因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确诊,并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的结核病患者,共104例.患者临床标本经培养鉴定为MTB,然后通过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INH和Pto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检测MTBkatG和inhA基因型.结果 104例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经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检测显示:20例(19.2%)对INH耐药,其中3例高度耐药、17例低度耐药;5例(4.8%)对Pto耐药,其中1例高度耐药、4例低度耐药;INH与Pto的交叉耐药率20.0% (4/20).以传统药敏试验为对照,20例对INH耐药患者中,基因芯片检测10例(50.0%)发生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3例(15.0%)发生inhA基因-15位点突变,1例(5.0%)发生双基因突变;84例INH敏感患者中,7例(8.3%)发生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5例(6.0%)发生inhA基因-15位点突变.基因芯片检测katG基因315位点突变预示MTB对INH耐药的敏感度为55.0%(11/20),特异度为91.7%(77/84);inhA基因-15位点突变预示MTB对INH和Pto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20.0%(4/20)和60.0%(3/5),特异度分别为94.0%(79/84)和93.9%(93/99).结论 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的MTB临床分离株对INH和Pto耐药水平低,对Pto的耐药率低,katG315和inhA-15基因突变与MTB对INH耐药密切相关,inhA-15基因突变与MTB对Pto耐药密切相关,应用基因芯片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MTB的INH和Pro耐药基因型.

  •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单永梅;王伟炳;王建美

    目的 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检测效能.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间在江苏省灌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81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利用传统罗氏培养法及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和DNA微阵列芯片法,同时对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并检测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分别以传统罗氏培养及比例法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的检测效能.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法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86.1%(701/814),高于传统罗氏培养法的82.4%(671/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P<0.05).以传统罗氏培养法为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涂阳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4%(620/671)和43.4%(62/143),Kappa=0.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20/701)和54.9%(62/113).以药敏试验为标准,对有完整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检测结果的620例患者进行分析,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初治涂阳患者是否对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78.7%(37/47)和84.6%(22/2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8%(37/53)和73.3%(22/30);检测复治涂阳患者是否对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分别为71.9%(23/32)和89.3%(25/2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23/27)和89.3%(25/28).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罗氏培养;对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效果理想,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四种传染病的同步快速检测

    作者:张会孝;吴晓康;王静;胡孔新;强军;吴迪

    [目的]针对国境口岸对出入境人员常规监测的4种传染病,研究和开发同步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蛋白悬浮芯片法的原理,建立传染病病原体及抗体单体系和复合体系检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4种传染病同步检测的方法,即对HBsAg、anti-HCV AB、anti-HIV AB、anti-Syphilis Ab同时进行检测;以检测HBsAg为例比较了悬浮芯片法与ELISA法的灵敏度;对4种病原体同时检测的复合体系中各种抗原与其对应抗体的特异性作了比较分析,特异性比较强;通过与ELISA法的比对,检测结果比较可靠.[结论]复合体系的悬浮芯片法利用免疫学原理,可以通过同步检测人的血清,诊断人是否感染所检测的4种病原;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强;其优点是样品用量小、可高通量检测、省时快捷.

  •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悬浮芯片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孙肖红;王静;姜永强;张晓龙;杨宇;胡孔新;单麟军;杨永莉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悬浮芯片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学原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特异性抗体包覆微球为载体,利用悬浮芯片(Bio-Plex)系统建立检测模型;检测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测定方法的灵敏性;通过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型杆菌、蓖麻毒素和禽流感病毒HA、NH蛋白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热休克毒素的检测,判断方法的特异性;将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添加到奶粉中验证方法的实用性和稳定性.结果 悬浮芯片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1 653.4 ng/ml,低检测值为203 pg/ml,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除与2.3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热休克毒素有交叉反应外,和其他几种细菌、毒素、蛋白均无交叉反应;对添加相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奶粉的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0%~16.93%.结论 悬浮芯片定量检测方法对于模拟添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 基因芯片技术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李杰;霍军生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等特点.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基因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在营养学方面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 用于氯霉素、克伦特罗和雌二醇三种兽药残留检测的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研究

    作者:刘楠;苏璞;高志贤;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晁福寰

    目的 建立一种氯霉素、克伦特罗和雌二醇(17-beta-estradiol,E2)的3种兽药残留的新型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方法 合成3种兽药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结合物,并进行紫外和质谱鉴定.将3种蛋白结合物偶联于聚苯乙烯荧光微球上,在液相反应体系中3种小分子兽药抗原和微球上的结合物共同竞争液相中各自特异性的生物素化单抗,优化和筛选出微球上偶联BSA结合物和反应抗体的适加入量.绘制出3种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曲线;对不同浓度的干扰物和待测物分组,以此进行特异性检测和盲样测定.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进行微球表面微观结构观察.结果 3种小分子兽药可与BSA成功偶联;3种结合物的加入量和抗体的加入量分别做了优化;悬浮芯片检测的标准曲线方程和方程相应的决定系数(R2)表现良好,R2>0.99;3种兽药悬浮芯片的检测区间分别为(40.00~6.25)×105ns/L,(50.00~7.81)×105ng/L和1.00×103~7.29×105ng/L;低检出限为:40 ng/L、50 ng/L和1 μg/L;同时,悬浮芯片的特异度测试良好,与其他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对盲样测定的检测浓度值与实际浓度偏差在8.09%~17.03%,可认为偏差较小.电镜对微球表面微观结构的观察也直观地确证了蛋白在微球上的成功偶联.结论 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快速,成本低廉,为多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脂蛋白基因在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表达

    作者:张荣凯;杨禄坤;黄丽娟;赵庆;蔡道章

    目的:研究早期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脂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方法:大鼠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裳.于术后1、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全基因表达,利用差异基因分析的方法分析脂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结果:软骨下骨Apoa5表达于建模术后1周上调,术后2周下调;Apoc2表达于术后2周上调;Apol3表达于术后1周上调,术后4周下调;Lrp1于术后1、2周下调;Lrp5于术后2周下调;Gpihbp1、Lp1、Tfpi、Vldlr表达于术后1周均上调;Lrpap1、RGD 1309808于术后4周均下调.结论:脂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在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变化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的功能和通路分析

    作者:叶永康;米其武;罗杰鑫;孟祥军;陈佳鸿;杨盛帮;钟惟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的相关功能和通路.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从结果中取差异倍数≥1.5并P≤0.05的基因通过特异性通路分析(IPA),鉴别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和通路.结果 由芯片数据得到769个上调基因和675个下调基因,得到基因功能差异大的10个通路.结论 本研究的数据提供了前列腺癌的候选基因,为寻找新的肿瘤生物学指标、风险因素和治疗靶点提供帮助.

  • 胃癌组织中microRNA的差异表达

    作者:叶敏;聂玉强;陈熙;杜艳蕾;林泳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croRNA (mi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为胃癌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5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及距离胃癌病灶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选取其中7例标本提取总RNA,应用Illumina miRNA芯片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定量实时PCR技术验证2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与胃癌组织中miRNA差异表达的关联.结果 Illumina miRNA芯片检测显示,HS-138,HS-153,HS-15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miR-181a,miR-21,miR-21*,miR-27a,miR-584,miR-9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定量实时PCR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181a表达上调(56.848±135.551比3.950±12.101,P<0.05),而miR-584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miR-181a表达与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有关联(rp=0.462、0.414,P=0.009、0.023),与性别和病理分型无关联(P=0.220、0.106).结论 应用miRNA芯片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了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

  • CYP2C19显色型基因芯片的研究

    作者:邢军芬;汪涛;张莹;朱滨

    目的:提供一种基于显色原理的 CYP2C19基因芯片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促显色原理设计制备固定有*2、*3检测探针的 CYP2C19基因芯片,通过 EDTA抗凝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 DNA,PCR扩增 CYP2C19*2、*3突变片段并与芯片在43℃杂交,经洗涤、显色后扫描获取图像,经软件分析输出基因型并对基因芯片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CYP2C19显色型基因芯片检出限为20 ng基因组 DNA;与基因组 DNA同等浓度鱼精 DNA检测信号阴性;用*2/*2、*1/*3基因型样本重复检测10次,结果一致;常见浓度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胆红素和完全溶血对测定没有影响。临床三家医院临检实验室对1000例临床样本的检测与双向测序方法比对验证,结果一致。结论为高通量基因诊断产品的产业化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技术选择。

  • 长链非编码RNA PVT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王苗;高巍;白云飞;卢德宏;滕梁红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PVT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为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starBase v2.0 公共数据库分析PVT1在14种常见肿瘤中的表达,利用PVT1 RNA原位杂交实验验证PVT1在肿瘤中的表达方式.运用UCSC Genome Browser、HMDD v2.0、miRTar Base、JASPAR等数据库对长链非编码RNA PVT1的上游转录因子、下游靶microRNA及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并进一步推导其分子调控通路.结果 通过starBase数据库分析及RNA原位杂交实验验证,PVT1在肾透明细胞癌和结直肠癌中高表达.PVT1受上游CREB1、Atf1、SP1、KLF5、STAT3等转录因子的调控;PVT1能与miR-16特异性结合并调控其表达, miR-16的靶基因bcl-2、VEGFA、CCNE1、CCND1、SHOC2与PVT1的转录因子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反馈调控通路.结论 PVT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结直肠癌中高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显示转录因子/PVT1/miR-16/靶基因信号轴可能是肾癌及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功能机制提供新思路.

  • 肝细胞肝癌中环氧合酶-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连周;夏金堂;李雯;赵杰;陈锡林;汪谦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HCC组织、72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ox-2在HCC组织(73.2%)和癌旁组织(65.3%)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肝组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CC组织分级有关(P<0.05).Caspase-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7%)低于癌旁组织(77.8%)和正常肝组织(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表达与HCC的组织分级和HBsAg表达显著相关(P<0.01,P<0.05).在112例HCC组织中Cox-2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391,P<0.001).结论 HCC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与Caspase-3的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感染与Caspase-3的低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郑丽霞;何臣;刘明;周倍贤;徐军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简便易行、高通量血浆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热点的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法(MEL).方法 设计EGFR外显子19 E746-750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及野生型的特异探针,并偶联到不同荧光编码微球上,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反向序列交叉试验验证探针偶联效果后,与突变富集PCR产物互补配对杂交,然后经液相芯片仪检测分析,建立血浆检测EGFR突变的MEL技术.将不同拷贝数突变型与野生型质粒混合做模板,检测MEL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01例ⅢB或Ⅳ期NSCLC患者血浆标本,用突变富集PCR和MEL平行检测EGFR外显子19、21突变,同时筛选经2种方法鉴定过的50例标本的PCR产物,经直接测序验证MEL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初步分析16例肺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探针成功偶联到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且可特异识别相应靶序列,MEL可检出低至10个拷贝的EGFR突变(灵敏度0.1%).201例NSCLC患者中,MEL共检出EGFR外显子19 E746-750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112例(55.7%),与突变富集PCR检出率[58.2%(117/20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0,P>0.05),符合率为97.5%(196/201);直接测序法从50例NSCLC患者中仅检出EGFR突变11例(22.0%),且低于MEL[50.0%(25/50),x2=12.07,P<0.05].经Fisher精确检验,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中,9例血浆EGFR外显子19突变阳性患者较7例阴性患者具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P=0.041)和较长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x2=6.76,P=0.009).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高通量的NSCLC血浆诊断EGFR基因外显子19 E746-750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MEL检测平台,对指导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有重要价值.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同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静;史进方;高纯;蒋敏;王玉林;甘建和;江敏华;顾国浩

    目的 探讨微小RNA( microRNAs,miRNA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时期表达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检测miRNA的RNA DNA嵌合探针液态芯片(xMAP)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进行评估;2010年10月至201 1年10月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各40例,健康对照40名;采用xMAP液态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91、-223、-222、-145、-21、-31、-126、-20a、-372的表达水平,以miR-103为内参,将(靶miRNA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对应本底平均荧光强度)/(miR-103平均荧光强度-对应本底平均荧光强度)的比值作为有效数据分析各组miRNAs表达特征,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SD-t法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xMAP液态芯片法检测miRNAs特异性为100%;重复性实验证实高值参比品的检测信号CV值均小于5%,低值参比品的检测信号CV值均小于10%;准确性实验证实9种miRNA的回收率为(100±5)%;miR-222(F=1.32,P>0.05)、-191 (F=1.98,P>0.05)、-145 (F=0.78,P>0.05)、-21(F=0.64,P>0.05)、-31(F=0.83,P>0.05)、-372(F=1.75,P>0.05)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2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6,P<0.05),在急性乙型肝炎组表达高(15.37±4.01),肝癌组表达低(6.91±3.18);组间miR- 12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3,P <0.05),在健康对照组表达高(6.33±2.75),肝癌组表达低(2.38±1.07);组间miR-20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8,P <0.05),健康对照组表达低(0.33±0.18),肝癌组表达高(0.81±0.24).结论 xMAP液态芯片法检测miRNA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合大通量临床检测;miRNA的检测可为HBV感染的慢性化进展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线索.

  • 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研究

    作者:唐向荣;张冀申;赵辉;赵建龙

    目的 建立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对HBV携带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128株HBV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设计了A~H不同HBV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及巢式PCR引物.利用反向杂交原理,先将不同HBV基因型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再与地高辛(Dig)标记的扩增产物杂交从而检测HBV基因型.本研究检测了200例HBV DNA阳性患者,为了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随机选取其中40份样本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在200份血清样本中检测到B、C基因型以及BC混合型,依次占11.5%(23/200),80.5%(161/200),8%(16/200).在与测序方法进行对比的40份样本中,除3份例混合型用测序方法不能检出混合感染外,利用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的克隆分析发现这3份样本均为混合感染.结论 基因芯片是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方便可靠的工具,并能更好地检测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与B型相比,C型HBV感染者病情较为严重.

  • 微流控芯片在精子分选中的应用

    作者:王维;黎维生;彭娅娅;黄婷婷;周小棉

    前、后精子活力分别为(71±3.4)%和(7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结论 PDMS微流控芯片在精子分选中能获得质量好的精子,且不需要对精液进行离心处理,减少了试验过程对精子的损伤,在体外受精精子的优选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微流控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邹丽辉;李英;肖飞

    目前,临床检验正在向两种不同方向发展,一种是高度流水线化的中心实验室,一种是高度集成的便携式检测系统.后者从早期的单个项目检测,逐渐演化为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集成平台,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实验步骤和测试,进而形成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细胞学检测的全套微型实验体系,这些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快速诊断系统将伴随我国的医改进程,下沉到基层的医疗机构甚至家庭.本文综述了目前微流控技术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6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