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传染病监测评价研究综述

    作者:赵金华;苏雪梅;郭青;张业武

    以传染病监测及监测系统评价的重要性为视角,检索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中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文献,梳理归纳其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的研究现况、评价策略、指标及方法.重点介绍中国开展的网络直报系统综合质量评价、传染病漏报及报告质量调查以及单病种诊断准确性的专题调查和评价工作,旨在为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 副溶血弧菌TaqMan双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海波;王多春;阚飙;毕振强

    目的 建立副溶血弧菌TaqMan实时-PCR和毒力基因TaqMan双重实时-PCR筛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弧菌tox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PCR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tr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双重TaqMan实时-PCR方法.对所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02拷贝/μl,tdh和trh双重实时PCR的检测下限为102拷贝/μl.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方法对11种其他弧菌和肠道细菌的染色体无扩增.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和敏感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能确定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能作为副溶血弧菌的灵敏和快速检测方法.

  •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俗称肝功能试验,是判断有无肝脏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追踪肝病进展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临床检验指标.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项目.

  • 大黄酸在Beagle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单抗NC05017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新技术方法/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的小鼠体内毒性比较

    作者:

  • 2-乙氧基乙醇健康危险度评价研究

    作者:罗会英;高星;刘瑶瑶

    2-乙氧基乙醇(2-EE)是一种典型特效的水脂兼溶性工业化学物质.70~80年代,毒理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专家认为,该物质为低毒物质,未实施强制性管理.

  • QAU对硬件设施的主要检查内容和常见的问题/REACH制度对我国化学品健康危害检测实验室发展的影响/安全性评价试验实施中方案和报告的管理/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做好专题负责人的心得体会

    作者:

  • 氧氟沙星对微囊包被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损伤特征及其作用机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大鼠骨髓涂片的评价

    作者:

  • 自动冲洗机的质量控制及其分析

    作者:燕树林;牛延涛

    目的探讨自动冲洗机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动态变化.材料与方法利用北京地区10家医院使用的由Kodak、Agfa、Konie公司生产的5种自动冲洗机,在改变质控管理参数、显影温度或每日监测时间和频率时,探讨其对照片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和建立质控光楔片的获取程序、冲洗机质控标准的程序、管理用片的衔接程序以及冲洗机日常质量管理程序.结果笔者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到单项与多项管理参数图、冲洗机的对比度响应曲线、监测时间和频率的冲洗机动态曲线、测试点描绘与冲洗质量动态曲线、规范的冲洗机质量管理图和管理用片衔接程序.结论自动冲洗机的质量控制需要一整套严格的控制程序,要遵循相关标准执行,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

  • 基于变色硅橡胶制备的微孔板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特性

    作者:黄飞;陈俊林;顾德林;瞿梅;胡忠义;丁元生

    目的 评价一种可视化变色硅胶微孔板作为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鉴定载体的性能.方法 对自行研制的24孔固载有指示剂离子硅胶的微孔板进行疏水性、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吸收性等测试,利用变色硅胶微孔板对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30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培养并与BACTEC MGIT960检测法作比较;继而以50份结核病患者涂阳痰标本进行培养观察并与BACTEC MGIT960检测法作比较.结果 含变色硅胶的微孔板有良好的疏水性、极佳的温度及酸碱耐受性及优异的二氧化碳吸收性能,作为MTB培养载体和普通微孔板有类似高度稳定性和惰性;50份涂阳痰标本培养佳观察时间为(11.0±2.0)d,培养结果和BACTEC MGIT960检测法完全一致.结论 含变色硅胶的微孔板可以作为检测MTB的新型产品,其具有成本低、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判断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与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蓉蓉;黄洁云;陈志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就诊的156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1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先后进行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外周血T-SPOT.TB检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9.13%(91/115)、89.57%(103/115)、95.65%(110/115),联合诊断与各单项诊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是6.11、4.47,P值均<0.05).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外周血T-SPOT.TB检测、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100.00%(41/41)、85.37%(35/41)、100.00%(41/41),联合诊断与外周血TSPOT T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28).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外周血T-SPOT.TB检测、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1/91)、94.50%(103/109)、100.00%(110/110),联合诊断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35).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外周血T-SPOT.TB检测、联合诊断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08%(41/65)、74.47%(35/47)、89.13%(41/46),联合诊断与各单项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是9.42、4.87,P值均<0.05).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外周血T-SPOT.TB检测、联合诊断的的诊断率分别为84.62%(132/156)、88.46%(138/156)、96.79%(151/156),联合诊断与各单项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是4.29、4.07,P值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外周血T-SPCT.TB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分析

    作者:张天华;郭刘家;艾仙琴;张宏伟;刘卫平

    目的 评价<陕西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2-2010)年>(下简称<规划>)实施情况及中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国家<规划>评估的统一方案和调查表对省、市、县区级<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结果全部录入EpiDa-ta3.1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各级政府均制订结核病防治<规划>,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机构,总计投入7745.06万元用于结控工作,DOTS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完成<规划>病人发现指标任务的131.5%,新涂阳病人的治愈率为89.0%.培训、督导、健康教育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结论 <规划>进展顺利,中期目标如期实现,但是政府承诺、结防机构能力建设,DOTS实施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 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人管治效果初步评价

    作者:谭卫国;邓伟忠;赵梅桂;管红云;杨应周

    目的 分析深圳市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治疗、管理及其效果,并为制定耐多药肺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政府提供专项经费;确保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的质量保障;确保一、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供应;DOT管理的患者接受免费的一、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监测和DOT管理服务;全程管理服务的患者接受免费的治疗监测.结果 2003-2006年,共有111例接受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率60.4%,治疗成功率59.5%,丢失率18.9%,失败率11.7%;4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接受DOT免费管理,治愈34例,治愈率70.8%.63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接受自费的全程管理,治愈22例,治愈率34.9%.结论 逐步推行DOTS-plus策略,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减少耐药结核的传播.

  • GeneXpert MTB/RIF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感染效能的Meta分析

    作者:吴芳妮;黎友伦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检测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oreign Medical Journal Service,简称FMJS)、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GeneXpert MTB/RIF检测在HIV感染患者中诊断结核病的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170篇.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评价诊断准确性质量研究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QUADA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Meta-Disc 1.4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到6个国家,包含了来自临床的1878例患者的检测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GcncXpert MTB/RIF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病的汇总敏感度为69%(95%CI:65%~72%),汇总特异度为97%(95%CI:95%~98%),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98%.按照收集到的标本类型进行亚组分析,GeneXpert MTB/RIF在呼吸道标本中诊断结核病的汇总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 (95 %CI:71%~80%)和98%(95% CI:97%~99%),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的62%(95%CI:57%~67%)和94%(95%CI:91%~96%).其中6项研究比较了GeneXpert MTB/RIF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的诊断效能,发现其敏感度[69% (95% CI:65%~72%)]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53% (95% CI:47%~58%)].结论 GeneXpert MTB/RIF检测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其对呼吸道标本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并且其敏感度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 MTB分泌蛋白抗原85B-早期分泌靶抗原6融合蛋白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安晓颖;杨永辉;朱桂云;方鹏;白洪忠;章志华

    目的 研究MTB分泌蛋白抗原85B(Ag85B)-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融合蛋白在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非结核组)患者26例,以及体检健康人群(健康组)25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非结核组外周血、胸腔积液及健康组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组织(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的胸膜组织)中CD4+和CD8+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2.63±10.51) pg/ml和(401.90±72.54)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38.97±7.08) pg/ml和(40.04±6.80) pg/ml;健康组分别为(39.61±7.28) pg/ml和(39.86±6.97) pg/ml.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11.91±41.56) pg/ml和(1342.67±167.96) 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47.99±11.49) pg/ml和(48.76±11.25)pg/ml.刺激前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结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4,P=0.000);刺激后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IFN-γ含量相对于刺激前及刺激后的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79、33.211和33.204,P值均为0.000);刺激后结核组与刺激前及非结核组刺激前后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85、51.478和51.499,P值均为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胸膜组织中的CD4+和CD8+积累光密度值(结核组:16 349.91±2376.36和10 525.77±1164.86;非结核组:1853.64±670.40和1327.15±175.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1和19.127,P值均为0.00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后均明显提高结核特异性IFN-γ的含量,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患者群中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尹洪云;WenLing Tan;马俊;葛燕萍;史祥;肖和平;冯永红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共15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组(1159例)和临床诊断非结核病组(378例);再经病原学诊断及随访排除不能做出终诊断的39例患者后,将患者分为结核病组(1103例;包括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229例和终临床诊断的874例)和非结核病组(395例;包括既往有结核病史或肺部存在陈旧性病灶者94例,无病史者301例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肺结核557例,结核性胸膜炎107例,淋巴结结核16例,骨关节结核51例,脑结核7例,多组织器官结核363例,其他肺外结核2例;395例非结核病组患者中,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9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结核病组和结核病组患者T-SPOT. TB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患者T-SPOT. TB检测反应强度,不同结核病类型T-SPOT. TB检测阳性率,以及NTM感染患者与结核病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临床诊断结核病组T-SPOT. TB检测的敏感度为81.97% (950/1159)、特异度为53.44%(202/378);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3.77%(924/1103)、特异度为54.43%(215/395);结核病组中抗酸染色阳性患者T-SPOT. TB检测阳性率为90.73%(235/259);培养阳性患者T-SPOT. TB检测阳性率为92.58%(212/229).(2)非结核病组有结核病史或肺部显示陈旧性结核病灶的患者与无病史者T-SPOT. T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9.15%(65/94)和38.21%(115/3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00).(3)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T-SPOT. TB检测结果以斑点计数表示反应强度,结核病组对A、B抗原刺激出现阳性反应(斑点数≥1)的患者中,明显阳性及超强阳性(斑点数≥11)的比率分别为 69.81%(652/934)和69.67%(627/900),明显高于非结核病组[分别为46.83%(96/205)和46.63%(83/178)];经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4.20、-14.63,P值均<0.01).(4)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T-SPOT.TB检测阳性率以淋巴结结核(87.50%,14/16)为高,随后依次为多组织器官结核(87.33%, 317/363)、肺结核(86.54%, 482/557)、结核性胸膜炎(74.77%, 80/107),脑结核(57.14%, 4/7)和骨关节结核(50.98%,26/51)相对较低.(5)T-SPOT. TB检测阳性的NTM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53.61± 18.43)岁]较 T-SPOT.TB检测阳性的确诊结核病患者[(44.98±18.88)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3,P=0.009).结论 T-SPOT. TB检测结果受结核病诊断依据、痰菌量、既往结核病史或肺部陈旧性结核病灶、NTM感染、结核病灶存在的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T-SPOT. TB检测用于指导结核病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8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剥脱术术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进超;高欣悦;王丽

    目的探讨胸膜剥脱术术后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2016年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8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施行胸膜剥脱术,本组80例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0.20±5.60)岁.全脓胸13例,占16.3%;局限性脓胸67例,占83.7%.患者手术前病程3~30个月,术前均经内科给予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4~28个月,平均(7.60±4.60)个月;均曾行4~12次胸腔穿刺抽液,平均(6.00±4.20)次;其中53例患者曾接受过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测定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和大通气量(MVV)等,了解肺功能的变化.肺功能测定结果均按"测定值/正常预计值×100%"表示,所获得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前、术后6个月肺功能监测指标FVC [分别为(70.60±10.12) %、(89.40±9.47) %]、FEV1 [分别为(68.00±9.23) %、(83.97±8.56) %]、PEF [分别为(67.20±11.04) %、(78.20±8.85) %]、MVV [分别为(60.60±15.63) %、(81.50±15.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85、-7.812、-3.965、-4.975,P值均<0.05),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胸膜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单纯结核性脓胸患者,手术仍是有意义的治疗方式.

  • 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社会适应性研究

    作者:赵和玲;杨珊;臧渝梨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的社会适应状况,探索并检验便捷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阶段采用质性研究,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某胸外科病房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的131例住院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及年龄段分组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抽样,对抽样患者进行电话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第二阶段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5日至2017年1月13日于同一家医疗机构胸外科病房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的7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将2016年12月18日前手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将2016年12月18日后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手册及临床路径表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简称“宣教”).手术前1周内及出院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SF-36量表(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测量两组患者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 第一阶段共成功访谈35例患者,提炼出4个社会适应性主题,包括身体不适、心理反应、知识缺乏及适应对策,针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定患者术后康复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第二阶段手术前1周对照组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77.42±2.81)、(41.13±5.86)、(68.82±3.66)、(62.74±3.29)、(65.00±3.09)、(73.79±3.50)、(46.24±6.12)、(72.00±2.28)分,与观察组患者得分[分别为(78.59±2.32)、(42.95±4.77)、(68.66±3.21)、(61.92±2.93)、(64.36±2.79)、(72.44±2.61)、(49.57±5.32)、(71.49±2.0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0.24、0.03、0.19、0.15、0.32、0.41、0.17,P值分别为0.747、0.808、0.974、0.853、0.878、0.752、0.681、0.868);出院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0.32±1.59)、(46.77±6.32)、(75.27±2.81)、(68.39±3.30)、(74.84±1.51)、(79.03±2.49)、(62.37±4.83)、(77.16±1.58)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得分[分别为(85.64±1.15)、(67.31±5.75)、(83.76±1.77)、(78.31±2.27)、(81.03±1.36)、(86.86±2.05)、(77.78±3.74)、(82.56±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2.40、2.66、2.67、3.03、2.45、2.57、3.07,P值分别为0.007、0.002、0.010、0.010、0.003、0.017、0.013、0.003);且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仅在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2.66、1.58、2.24,P值分别为0.017、0.012、0.033、0.033),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7.51、3.85、5.33、5.68、4.42、3.45、5.58,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结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会面临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压力,健康教育手册及临床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 结核病死亡相关监测系统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伟;胡嘉;成诗明

    目的 了解与结核病死亡率评价有关的监测系统的特点,以及在结核病死亡监测方面的优劣.方法 采取描述性方法,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DSIMs)、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TBMIs)等3个监测系统在监测目的、覆盖人群、信息收集、死亡判定、数据分析与利用、质量控制等6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监测的结核病死亡的数据,以及典型调查的2个县(区)在结核病死亡登记个案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是以死因监测为目的的生命登记系统,在结核病死亡监测方面优于其他系统;典型分析显示,北京市东城区2008年3个监测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结核病死亡监测个案分别为9、1、0,辽宁阜新县登记的结核病死亡个案分别为10、2、2,其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登记的结核病死亡患者数均高于其他2个系统.结论 可以利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结核病死亡监测数据来分析全国结核病死亡趋势和特点.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步东;吕平欣;吕岩;贺伟;李成海;王东坡;李多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 结果 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0.00,P=0.002)、薄层CT(χ2=6.00,P=0.031)和MPR(χ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χ2=19.00,P<0.01)和薄层CT(χ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χ2=16.00,P<0.01)和薄层CT(χ2=19.00,P<0.01). 结论 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监控与评价指标定量研究

    作者:姜世闻;张慧;李新旭;李卫彬;刘小秋;谢海波;李游;王黎霞

    目的 确定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监控与评价(ME)指标的定量标准,为建立ME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07年7月-2008年6月采用综合评分法对ME指标的可定量化及定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邀请30名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0%.ME指标体系共有10类69个指标,其中政府承诺的11个指标中10个可定量化,患者发现的18个指标中14个可定量化,患者治疗管理的14个指标中10个可定量化,实验室、登记报告以及药品供应与管理等26个指标中19个可定量化.结论 ME指标的可定量化比例较高,定量标准的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指导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ME工作.

1646 条记录 1/83 页 « 12345678...82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