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China 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실용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605
  • 国内刊号: 1673-8799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5号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院区机关楼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陆辉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烜;李伟荣;石磊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剂量为0.15 PNA U/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膜性肾病患者PLA2R、IgG4、Podocalyx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秀丽;王琳

    目的: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典型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PLA2R、IgG4、Podocalyxin的表达,从而探讨三者与膜性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不典型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各20例,10例正常肾组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1)三组病例组的年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均异于正常组,年龄及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病例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组24 h尿蛋白定量略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组血浆蛋白低于另外两组;不典型膜性肾病组与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组各临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正常组肾组织可检测到Podocalyxin的表达,未检测到PLA2R及IgG4的表达;特发性膜性肾病组Podocalyxin阳性率明显低于不典型膜性肾病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组PLA2R、IgG4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典型膜性肾病组,两组病例组肾组织Podocalyxin、PLA2R、IgG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特发性膜性肾病组与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组Podocalyxin相比,后者Podocalyxin阳性率明显较高,而特发性膜性肾病组PLA2R、IgG4阳性率明显高于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组;不典型膜性肾病组与系膜增生性膜性肾病组Podocalyxin、PLA2R、IgG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组织Podocalyxin、PLA2R及IgG4免疫荧光检测可作为一项无创性指标来区别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及其他病理类型,为临床上不能明确病因的不典型膜性肾病患者在治疗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Cockcroft-Gault公式对肾功能评价的比较

    作者:刘秀芹;郭悦;于治国;秦嵩;姚稚明

    目的:比较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GFR(gGFR)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估算的GFR(eGFR)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两者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肾动态显像的肾病患者945例,计算gGFR与eGFR。使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两者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两者相关性;分别根据gGFR与eGFR将患者分期,用κ检验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1)945例患者eGFR中位数为51.8,高于gGFR的4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3, P<0.00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性较好(r=0.719,P<0.001);(3)分别根据gGFR与eGFR对患者进行分期,两者的总体符合率为63.3%(598/945),κ一致性检验示两者具有中度一致性(κ=0.405,P<0.001);(4)根据gGFR分期,除1期与2期间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外(Z=-1.844,P=0.065),其余各组间肌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01),且随着分期增加,肌酐值也逐渐增高。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与C-G公式法所测得的GFR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期中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上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以综合运用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

  •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行为测定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陈利婷;郭玉秀;吕媛;梁琪;刘艳林;朱玲玲;舒桂华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行为测定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其分为亚临床胆红素脑病组22例、高胆红素血症正常对照组20例;选择同期该院产科2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TB)水平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率,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亚临床胆红素脑病组、高胆红素血症正常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B水平、NBNA评分及BAEP、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16、7.12,χ2=15.18、12.23,P<0.01)。亚临床胆红素脑病组血清TB值、BAEP及aEEG异常率均高于高胆红素血症正常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NBNA评分均低于高胆红素血症正常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正常对照组血清TB水平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NBNA评分及BAEP、aEEG异常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亚临床胆红素脑病组aEEG轻度异常7例中,BAEP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1例;aEEG重度异常9例中,BAEP中度异常1例,重、极重度异常8例。aEEG与BAEP异常程度存在正相关(γ=0.806,P=0.032)。(3)亚临床胆红素脑病组22例,其中aEEG异常病例16例,占72.73%;aEEG+NBNA异常病例21例,占95.45%。aEEG与aEEG+NBNA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结论aEEG联合NBNA评分可作为评估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脑损伤的参考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肺栓塞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锋;韩雪峰;乜庆荣;张磊;唐家璇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12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3例为观察组,其余8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栓子部位、危险分层及肺栓塞复发率的不同。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合并呼吸衰竭、冠心病及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空腹血糖(Glu)、全血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酐(CRE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危险分层中高危患者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肺栓塞复发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合并2型糖尿病病情多较重,合并症多,易出现呼吸衰竭,复发率高,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复发。

  • LOX-1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浦苏颖;郑徽;王慧;王芳;李顺钧;汤跃宇;丁霞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患者66例,1例因随访期间突发其他系统疾病死亡,5例失访。将终按预定方案完成试验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缺血型脑卒中患者49例,出血型脑卒中患者1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发病第3、14、90天于肘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LOX-1的水平,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分析LOX-1水平与NIHSS评分之间有无关系及关系大小。结果分别将病例组第3、14、90天的血清LOX-1浓度与对照组的血清LOX-1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各天的血清LOX-1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LOX-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第14天与第3天NIHSS评分差值与LOX-1浓度变化程度成正相关(γ=0.780, P=0.000),患者第90天与第3天NIHSS评分差值与LOX-1浓度变化程度成正相关(γ=0.378, P=0.003)。结论 LOX-1是一种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的生化学指标。

  •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Th17/Treg的作用研究

    作者:田秀青;王清;葛庆玲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淋巴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和Th17/Treg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千佛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D患者104例以及非CHD住院患者35例(NCA组)作为研究对象。ACS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组。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IL-17和Foxp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RK2水平。随访6个月。结果 ACS患者GRK2及IL-17/Foxp3比值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6个月后,GRK2及IL-17/FoxP3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K2与IL-17/FoxP3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Th17/Treg失调与GRK2升高有关。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GRK2水平,改善Th17/Treg平衡,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前后心电图特点

    作者:陈锦铷;赵明;韩秀敏;武琼;全薇

    目的:总结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表现和心房颤动(房颤)对血流动力学及心腔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应用ASO经导管成功堵闭ASD的老年患者114例,记录封堵前及封堵后一周内心电图指标的变化:QRS电轴、V1(V3R)导联右室肥厚QRS图型、V5~6导联T波改变和主要心律失常。结果(1)术前:QRS电轴右偏27例(23.7%),不偏75例(65.8%),左偏12例(10.5%);V1(V3R)呈rsR'型82例(71.9%),CRBBB型11例(9.6%),Rs型2例(1.8%),rS型19例(16.7%);V5~6导联T波倒置9例(7.9%);房颤30例(26.3%),室性早搏3例(2.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1.8%)。(2)术后:QRS电轴7例(25.9%)右偏恢复正常,3例(2.6%)右室肥厚消退,3例(33.3%)V5~6导联T波倒置者转正常,术后虽有2例房颤患者转成窦性心律,但新发生房颤4例。(3)血流动力学检测:114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24.6±7.4)mmHg,房颤组为(28.2±1.2)mmHg,非房颤组为(24.2±0.8)mmHg,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左心房内径房颤组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与其他年龄组比较,老年患者术前QRS电轴不偏、左偏、V1(V3R)导联呈CRBBB型和房颤常见;术后QRS电轴右偏转正常(25.9%)和缺血性T波改善(33.3%)较明显,但右室肥厚消退和心房颤动下降率不明显。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增大明显,与mPAP无关。

  • IL-6和IL-8在早产儿的早期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小莉;王艳芬;南晓琴;傅葵;孙丽霞;刘鹏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一周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山西大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住院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共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生时胎龄≤34周的早产儿于出生后分别于入院后当时(<24 h)和入院第7天采血检测血清IL-6和IL-8及CRP水平,全部患儿均在入院后3~7 d进行头颅超声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NBNA)测定和头颅MRI+DWI扫描,纠正年龄1岁时行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能发育指数(MDI)评估,将PDI和MDI可疑/异常者列为A组(11例),正常者列为B组(15例),回顾性地分析其在新生儿早期的IL-6、IL-8及CRP水平。结果两组早产儿早期的IL-6、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而两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纠正年龄40周时的NBNA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低于B组;而相应的头颅超生及MRI检查异常率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IL-6、IL-8水平的显著升高与纠正年龄1岁时降低的PDI和MDI有关。

  •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芳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个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1,P<0.01)。结论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满意度。

  • 改进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

    作者:杨琼

    目的:观察改进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2例,将其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改进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价中,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式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乳腺癌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居家治疗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作者:曹晓青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居家治疗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住院的肺结核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44例和对照组1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5个功能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情况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301)。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5.010)。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调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使肺结核居家治疗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护理干预在预防高龄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作者:季瑞芬;张微;甄丽辉;梁娜;戚敏;李春辉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高龄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行CRRT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3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9例,共透析592次,对照组18例,共透析463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高龄危重患者CRRT并发症的发生。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及护理策略

    作者:曲虹;赵丽萍;李晓红;王莹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32例,依据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压疮将患者分为压疮组81例和对照组3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脂血症、Braden得分、意识状态、活动能力、住院时间、白蛋白水平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raden分值、意识情况、活动情况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影响,对存在或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护,针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低能量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腰痛手术配合

    作者:陈红;郑昊天;秦妍滨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间盘减压手术治疗腰痛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1例腰痛患者,应用低能量激光间盘减压系统对其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手段。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1%,优良率达85.7%,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低能量激光间盘减压手术是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腰痛 低能量激光
  • 三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椰枫;张麒云;许伟凡;王鸥

    目的:探讨三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8例,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1.2岁。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入路,三钢板分别固定外、后、内踝。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随访14.1个月。其中获得解剖复位13例(72.2%);良好复位5例(27.8%)。切口均正常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0周,平均愈合时间8.5周。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92.9分,优1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内后踝骨块大,使用钢板固定可以有效抵抗旋转及纵向应力,防止骨折的再移位,可早期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 分级量化护理在10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的护理效应评估

    作者:王秀莲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分级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行分级量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心内科住院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心脏突发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等。结果试验组CVRS评分、SCL-90评分、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ASQI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指标中护士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患者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致死性再发心梗、非致死性心衰、心脏性死亡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量化护理能够显著控制冠心病患者心脏突发事件发作,改善睡眠质量,调节负性情绪和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家属参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贾荣娟;邢玉梅;马玉凤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至5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中自愿参与该研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200例,将家属愿意参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80例分在试验组,家属不愿意参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120例分在对照组。对照组高危人群按规定参加大课堂教育、个体化教育定期查体、定期随访、信息反馈等一切活动;试验组家属每次与患者一起参加活动、每日监督患者的饮食、运动;陪同定期查体、信息反馈等一切事情。1年后比较两组高危人群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代谢指标达标率及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代谢指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管理能帮助糖尿病高危人群提高依从性,更好地控制生理、生化指标,提高达标率,降低风险因素,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 严重高钾血症在社区病房治疗成功一例

    作者:彭淑颖

    患者女,86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5年,加重1周”于2014年4月21日入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曾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心功能 NYHA Ⅲ级”,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余年;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近2年因反复心衰,长期口服“呋塞米片20 mg,1次/d;螺内酯片20 mg,2次/d;培哚普利片4 mg,1次/d”治疗。曾多次行肝、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检查均正常。此次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0/80 mmHg,查体合作,对答切题。颜面浮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肝颈静脉征阴性。桶状胸,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6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7~9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胸片示肺淤血表现,提示心衰。腹软,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继续予培哚普利片降压,呋塞米片与螺内酯片利尿治疗,同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冠脉,盐酸曲美他嗪片营养心肌,厄多司坦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病情稳定。曾多次随访,电解质正常。

  • 介入脾动脉断流术治疗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严重脾功能亢进一例

    作者:丁雪丽;荆雪;常晓;田字彬;孙成建;王彦华

    患者女,51岁,因呕血4年、腹胀1年余,双下肢水肿7个月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查体: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巩膜中度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右下肺第3肋间以下叩诊浊音,腹部饱满,无压痛、反跳痛,脾肋下10 cm、剑突下4 cm 可及,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示肝功谷草转氨酶(AST)55 U/L,谷丙转氨酶(ALT)45 U/L,白蛋白(ALB)18.37 g/L,总胆红素(TB)62.7μmol/L,抗核抗体(ANA)滴度1:32000,抗RO-52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抗体(++),肝炎全套阴性,血氨64μmol/L,PT 百分比活度(PTA)77%,白细胞计数(WBC)1.82×109/L,红细胞计数(RBC)3.26×1012/L,血红蛋白(Hg)77 g/L,血小板计数(PLT)8×109/L,上腹部增强CT 提示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右侧胸腔积液并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图1)。

  • 临床决策辅助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崔睿;陈丽华;张文娇;黄穗萍;陈鹏典;王亮;张蓓;欧阳春辉

    目的:分析临床决策辅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咨询门诊进行临床决策辅助辅导后终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名为临床决策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未进行临床决策辅助的初产妇50名为非临床决策组。记录其一般情况、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分娩前后STAI评分以及产后产妇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临床决策组剖宫产率是8%,非临床决策组剖宫产率是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临床决策组器械助产率4.5%,临床决策组无器械助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前的S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的ST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满意度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决策辅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前的焦虑状态,增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脂蛋白α、前白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吕雁筠;朱涛峰;章杭;李亚强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外周血脂蛋白α、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AECOPD患者,以及同期55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外周静脉血脂蛋白α、前白蛋白含量。结果105例老年AECOPD患者中,31例脂蛋白α检测值高于正常,63例血清前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老年AECOPD患者外周血脂蛋白α平均水平(225.71±148.31)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48.30±154.41)mg/L ,而前白蛋白平均水平(199.57±56.98)m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270.74±63.6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AECOPD的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血浆脂蛋白α升高,血清前白蛋白下降,上述指标可能在AE-COPD临床处理中有参考价值。

  • 急腹症肠结核32例诊疗分析

    作者:郑文山;邹少木

    目的:讨论肠结核急腹症导致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结核急腹症的病史资料、检查和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32例结核急腹症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8例治愈,2例因年龄或治疗晚、腹腔污染重,重度休克、器官衰竭死亡。2例引起肠粘连综合征至今未愈。结论肠结核应早发现和治疗,出现急腹症应尽早手术治疗。

  • 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常勇;李曙晖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门诊诊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素;治疗2周后停用抗生素,继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4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继续口服2周,胃溃疡患者继续口服4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Hp根治情况及溃疡愈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于门诊就诊时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P<0.05);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为8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8,P<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治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三联疗法相较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Hp的根治率及溃疡的愈合率。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的应用

    作者:王静;刘桂华;葛震;张俊杰;许田;潘涛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球囊对吻扩张(KB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患者46例,根据分支FFR数值,分为试验组(FFR<0.80)30例和对照组(FFR≥0.80)16例。试验组行KBI,术后若FFR仍<0.80,则行支架置入术;对照组则不处理边支,手术结束。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KBI术后即刻边支FFR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边支FFR较主支单支架术后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边支F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指导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后KBI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策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FFR,同时也要规范KBI的操作,从而使临床获益大化。

  • 全麻开腹手术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抑制伤害性刺激反应麻醉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志方;林添华;沈熠;阮姗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两种抑制伤害性刺激反应麻醉药(SNSN)的剂量与全麻开腹术患者术前痛阈、耐痛阈的相关性,为开腹术的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全麻开腹手术患者50例,术前30 min对患者实施常规监控、效应室靶控(TCI)单药诱导麻醉,在此期间不断调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剂量,采用痛阈测定仪测定术前不同浓度瑞芬太尼、丙泊酚下患者的痛阈、耐痛阈数值,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浓度作为自变量,以在某单药浓度下对应的痛阈、耐痛阈数值中位数作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全麻开腹术患者的术前痛阈水平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的TCI单药诱导剂量为非相关性(P>0.05),而其术前耐痛阈则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的TCI单药诱导剂量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开腹术病例的全麻过程中,可通过术前测定耐痛阈来确定麻醉中适合的药物用量范围,并达到增强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根管治疗中应用不同消毒药物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孙青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根管治疗中应用不同消毒药物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150例,A组给予替硝唑药物溶液超声震荡+盐酸米若环素消毒,B组给予次氯酸钠溶液超声震荡+氢氧化钙消毒,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4、8周临床附着水平(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水平,对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33%,B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CAL、SBI、PLI、PD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3、6、12个月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盐酸米诺环素对牙周牙髓体进行消毒及冲洗,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髓组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张仕兵;周中;谢林;黄海涛;何伟东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应用PFNA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23例老年(平均年龄74.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记录23例患者入院后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恢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患者入院后术前准备时间3~7 d、平均4.5 d,手术时间45~10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80~150 ml,平均100 ml;术后4~6 h进食;术后5~7 d下地站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仅1例尿路感染,经治疗后痊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畸形、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86.9%。结论应用PFNA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下地,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光蕾;胡月娥;王云勇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取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8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时长、术中出血总量、体温恢复时长、骨痂所用时间和乳酸清除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科恢复优良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显著改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P<0.05)。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可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凝血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艳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59.8±2.4)岁。该研究纳入者均知情,并愿意积极配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诊断与冠脉造影诊断,并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确定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比较,心电图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在特异性上却较低。其中诊断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50%、假阳性率为50%、假阴性率为30%。结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临床优势,但在诊断过程中,需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参考。

  • STMN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曹艳花;徐彩临;王莹;周志忠;葛玲

    目的:分析重组人微管解聚蛋白-1(STMN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厦门第三医院病理诊断为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卵巢组织及血清标本共33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STMN1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33例卵巢上皮癌有14例STMN1表达,占42.4%,STMN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存活期(术后1年)、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12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MN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表达与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有相关性(r=0.66)。结论 STMN1基因与Bcl-2基因都促进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抑制细胞分化,STMN1表达与卵巢没有器官相关性,可作为卵巢上皮癌的预后指标和靶向治疗证据。

  • 12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异常分析

    作者:马茉莉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异常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血钙水平,同时将抽血所得的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校正,分析校正前后血钙异常比例的变化及血钙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发性骨髓瘤Ⅰ期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为(2.22±0.14) mmol/L,经公式校正后为(2.21±0.17)mmol/L,校正前后及校正后的两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为(2.17±0.33)mmol/L,经公式校正后为(2.47±0.35) mmol/L,校正前后及校正后的两组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为(2.35±0.49)mmol/L,经公式校正后为(2.68±0.50)mmol/L,校正前后及校正后的两组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患者经血清白蛋白公式校正后高钙血症发生率比校正前均升高。低钙组与正常血钙组比较,白蛋白、球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与血钙低有关。高钙组与正常血钙组比较,血镁、血磷、血尿酸指标有差异,另外球蛋白和血肌酐也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钙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高血钙与肾功能不全存在相关性,校正血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PVP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喜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PKP)术组及PVP术组各50例,分别于术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优良率。结果 PVP组出院时优良率为96.00%,出院后6个月优良率为94.00%,PKP术出院时优良率为76.00%,出院后6个月优良率为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PKP术(P<0.05)。PVP组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少于PVP组(P<0.05)。结论PVP术能有效提高老年OVCF患者治疗效果,能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感,改善胸腰椎功能。

  •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细胞因子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晓梅;贺云鹏

    目的:通过对比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营养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中-重度COPD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中大惠亚医院随访的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为:50%≤FEV1<80%为中度COPD(A组)30例、30%≤FEV1<50%为重度COPD(B组)4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C组)。测量各种营养状况指标:体重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IBW%)、皮皱厚度(TSF)、上臂中部臂围( MAC)、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MN),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A组营养不良率达56.67%(17/30),B组营养不良率达71.11%(32/45),A、B组与C组相比,BMI、IBW、TSF、MAC、ALB、LMN均较C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SF、MAC、ALB较B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水平,C组0.05)。A、B组BMI、IBW、TSF、MAC、ALB、LMN均与血清IL-6、TNF-α呈负相关,且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且COPD气道阻塞程度越严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就越高,各营养不良指标越严重。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血清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营养状态呈负相关。

  • EB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萌;童梅;徐晨;高向东;刘金毅

    EB病毒(EBV)可引起多种肿瘤或非肿瘤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全球2010年死于EBV引起的恶性肿瘤人数,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8%,该数量20年间增加了14.6%。EBV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由于儿童和老人免疫功能较弱,随着全球人口和预期寿命的增长, EBV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将进一步增加。EBV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性,普遍存在于90%~95%的人类中。相比其他疱疹病毒,EBV携带率更高、危害性更大,近年来备受关注。对EBV感染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应对EBV带来的危害。笔者对EBV的感染机制、与宿主免疫系统间的关系、其所引起的各类疾病及相关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娜;刘毅;杨承祥;周桥灵

    肿瘤是世界各国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还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切除肿瘤可增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概率,肿瘤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除了外科手术因素外,麻醉期间应用的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也可能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从而影响到肿瘤患者的术后转归和长期预后。近年来,麻醉医师在恶性肿瘤手术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长期预后和转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正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课题。麻醉药物异丙酚(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一种静脉麻醉药,因起效迅速、可控性强、作用时间短、清醒快而完全、副作用少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研究发现,除麻醉效应外,异丙酚还存在其他效应,包括抗癌作用、器官保护作用、血小板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减少术后呕吐、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止痛和遗忘效应。近年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信号分子的传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异丙酚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就异丙酚对肿瘤作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I-TAC及其受体CXCR3在胃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霞;孙辉;赵琨;单新芳;李延海;王杰书

    目的检测人干扰素诱导T细胞α亚族趋化因子(I-TAC)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胃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伴肝转移)标本30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胃癌(不伴有肝转移)手术标本35例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I-TAC及CXCR3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上述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常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I-TAC及CXCR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I-TAC在研究组中阳性表达率(93.33%)高于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3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XCR3在研究组中阳性表达率(83.33%)高于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45.71%),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5)。相关性分析表明,CXCR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呈正相关。结论伴肝转移胃癌组织中存在I-TAC及其受体CXCR3的特异性激活,提示I-TAC/CXCR3信号传导通路在胃癌肝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腹腔镜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贾捷鹏;邵泉;胡振伟

    目的:探析常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而观察组则行腹腔镜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恢复胃肠功能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0.7)、(2.9±0.8)、(14.2±1.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2.1)、(4.5±1.5)、(17.4±2.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术式。

  • 胃癌肝转移治疗现状

    作者:任丽楠;曲虹

    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进展期,甚至部分出现远处转移,故给胃癌根治性治疗带来困难。在胃癌的转移病例中,胃癌肝转移(GCLM)是胃癌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预后及无法根治的重要因素。GCLM的治疗效果较结直肠癌肝转移差,多数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GCLM具有多发和弥漫分布的特点,且多数病例伴随有腹膜、淋巴结和远处脏器的转移等问题。所以GCLM的治疗多为联合治疗。包含有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消融治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该研究主要讨论GCLM治疗的相关问题。

  • 胃肠间质瘤86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建芳;王元奎;高亮;李振龙;陈琰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15年9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外科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在食道2例,胃部43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21例,结肠5例,直肠2例,盆腔6例,腹膜后6例。行腹腔镜下胃部肿瘤切除26例,结肠5例;55例行开腹手术,其中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无法完整切除,行局部切除或者取活检,49例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63例患者获随访,定期检查,10例术后复发,其中8例腹腔转移。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GIST的预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