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China 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실용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605
  • 国内刊号: 1673-8799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5号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院区机关楼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陆辉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广周;谭文刚;李灵真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脑白质病变(WML)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体检的4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等基本情况,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MRI检查,通过Aharon-Peretz标准及Fazekas标准评估WML程度,分析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WML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维生素B12均是WML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60岁、维生素B12<180 ng/L是WM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PWML评分、DWML评分、Aharon-Peretz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WML程度呈负相关,且维生素B12<180 ng/L与年龄≥60岁是增加WML程度的重要危险因素.

  • 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作者:李忠华;王勇;李劲松;徐瑞春;吴政海;刘晓谦

    目的 探讨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显示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囊状,根据3D-DSA显示动脉瘤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及动脉瘤顶的指向,7例选择翼点入路,2例选择右侧颞下入路.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夹闭,随访6个月.3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的患者中,2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中,1例痊愈,2例好转.9例患者中,3例行3D-DSA,6例行CT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7例,4分2例.结论 根据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及瘤顶的指向,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手术夹闭是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一种良好方法.

  • 双源CT Flash大螺距模式头颈心动脉血管联合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延宏;王超;夏天

    目的 评价双源CT Flash大螺距模式在头颈心动脉血管联合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应用双源CT Flash大螺距模式头颈心动脉血管联合成像扫描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阳性结果的患者中有27例接受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38例接受冠状动脉DSA检查,评价双源CT Flash大螺距模式头颈心动脉血管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结果与DSA进行对照统计.结果 冠状动脉血管显示总体满意率为93%,颈动脉颅外段(CA-E)血管显示总体满意率为99%,颈动脉颅内段(CA-I)血管显示总体满意率为95%,脑血管(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大脑后动脉)血管显示总体满意率为97%.阳性患者后处理图像诊断结果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基本一致,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 Flash大螺距模式头颈心动脉一站式联合成像是一种快速方便、准确无创的新检查手段,能准确全面地评估头颈心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对早期干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东红;韦宝星

    目的 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五四一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89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核医学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核医学诊断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2.9%;治疗后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儿童pITP/cITP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川疆;焦阿金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ITP/cITP 103例患儿,其中pITP患儿44例,cITP患儿5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A、PAlgM、PAlgG和PalgD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GPⅢa和GPⅠb.结果 pITP和c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A、PAlgM、PAlgG和Palg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TP患儿的GPⅡb阳性率明显高于cI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P和cITP患儿的GPⅢa和GPⅠb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TP和cITP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抗GPⅠbα抗体阳性和双抗体阳性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和37.1%,明显低于仅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和双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pITP/cITP中有重要作用,且与激素治疗的疗效有一定关系.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桡动脉的病理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谭焕源;张雷;唐忠庆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桡动脉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梧州市工人医院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40例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糖尿病组、慢性肾炎组、肾结石组以及高血压组,每组10例.采用χ2检验及回归性分析方法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原发病临床特点及桡动脉病理表现,并探讨桡动脉内膜增厚、血管壁变性等相关危险因素,观察4组患者内瘘手术后的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慢性肾炎组、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血管损害、内膜增厚以及血管壁变性情况与肾结石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膜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手术12个月后,糖尿病组、慢性肾炎组、高血压组分别发生内瘘堵塞2例(20%)、2例(20%)、1例(10%).结论 不同发病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桡动脉病理特点不同,甘油三酯是导致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均易导致内瘘堵塞.

  • 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运用中的临床实用性分析

    作者:宋之光

    目的 探讨腹股沟切口在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中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选取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标本取出切口的不同分为腹股沟切口组及腰部切口组,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切口组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腰部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度优于腰部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输尿管中下段肿瘤复发率亦较腰部切口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选择腹股沟切口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切口相对美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 桂枝茯苓丸联合腹腔镜电凝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血清GSH-Px、Leptin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赵淑英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腹腔镜电凝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术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山西省中医院妇科收治的86例EMT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单纯腹腔镜电凝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3个疗程.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GSH-Px、Leptin、VEGF水平,负性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GSH-Px、Leptin、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SH-Px高于对照组,Leptin、VEG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妊娠率为46.5%(20/43),对照组为25.6%(1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EMT桂枝茯苓丸联合腹腔镜电凝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GSH-Px、Leptin、VEGF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疾病良好转归,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有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

  • 探究双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系统研究

    作者:孟繁强

    目的 探讨双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介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给予双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根据颅内压情况调整脑室外的引流器位置.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脱水剂、抗生素等.结果 近期疗效中优15例、良20例、可19例、差12例、死亡1例.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Ⅰ级19例、Ⅱ级18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结论 采用双通道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近远期疗效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血清TC、TG、LDL-C及LH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吕慧敏;吴素慧

    目的 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西大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39例,单药组38例,单药组给予单一达英-35治疗,联合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卵成功率及月经恢复情况、TC、TG、LDL-C、LH水平,并统计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左右侧卵巢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月经恢复率及排卵成功率分别为87.2%(34/39)、82.1%(32/39),均高于单药组的68.4%(26/38)、60.5%(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G、LDL-C、LH水平及左右侧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3/39),单药组为5.3%(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用药,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血脂水平及内分泌功能,促进排卵及月经恢复,改善患者卵巢功能.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作者:于力群;时圣桂;张野;朱海芳;宋玉强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同样适用于非溶栓患者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患者的卒中病因、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HT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获得评分界值,大于评分界值的为HT高危组.结果 心房颤动病史(OR=4.94,95%CI:1.879~12.988,P<0.05)、收缩压≥160mmHg(OR=2.762,95%CI:1.175~6.494,P<0.05,1mmHg=0.133kPa)、大面积脑梗死(OR=3.796,95%CI:1.495~9.635,P<0.05)、NIHSS评分≥10分(OR=5.665,95%CI:2.289~14.021,P<0.05)、溶栓(OR=3.086,95%CI:4.981~96.257,P<0.05)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新的预测模型,Logit P=-3.588+1.579×X1+1.016×X2+1.334×X3+1.734×X4+3.086×X5.ROC曲线下的面积0.912(95%CI:0.873~0.950,P<0.001),预测模型诊断价值较高.取界值为-2,此时灵敏度88.33%,特异度为82.02%.结论 心房颤动病史、收缩压≥160mmHg、大面积脑梗死、NIHSS评分≥10分、溶栓治疗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界值>-2时,发生HT的风险显著增高.

  • 自体血清与胎牛血清对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茜;谭季春

    目的 探讨自体血清替代胎牛血清培养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的可行性,从而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30岁健康育龄女性的月经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分别均匀地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体系和含10%自体血清的DMEM/F-12培养体系中,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增殖特性,并采用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两种培养体系培养的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脂能力.结果 两种培养体系下,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均呈典型的短小梭形生长,均可形成集落.成人自体血清组培养的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在增殖速度上接近于胎牛血清组,CCK-8生长曲线的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培养体系下的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均具有成骨及成脂能力.成人自体血清组培养的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能力接近于胎牛血清组,并维持了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以替代胎牛血清用于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的扩增培养,作为一种无异种血清的培养体系,为大量扩增经血源性基质干细胞用于开展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选择.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型(3.1A1)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健

    目的 探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固定稳定型(3.1A1.1-3)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失败后经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4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二科用DHS或PFNA固定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192例(192髋)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THA.对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S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每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较PFN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处理PENA或DHS失败的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易发生于首次手术采用DHS的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及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黄奕森;庄亚琼;苏子剑;张长青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合并腹腔感染相关的易感因素,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诊治与预防.方法 收集28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腔感染患者与无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收集SAP合并腹腔感染的腹水或坏死组织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器官功能衰竭数、腹腔积液、血钙(Ca)、肠功能障碍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致病菌仍为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两位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排名前两位的革兰氏阳性菌为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类常见的致病菌均对常用抗生素普遍不敏感.结论 临床上早期SAP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需针对其易感因素、常见的致病菌谱及药物敏感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组织p53蛋白、血清p53蛋白及其抗体的相互关系与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韩旭;翟城

    p53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是迄今发现与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也是突变频率高的重要肿瘤抑制基因.野生型p53基因具有DNA修复、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作用,突变型p53基因则失去了肿瘤抑制功能,甚至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产物p53蛋白参与多种肿瘤分子发生调控机制,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血清中p53蛋白与p53抗体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且p53基因在临床诊断、判断预后及肿瘤治疗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进展

    作者:郭杨;赵冲;纪思淇;邓川;韩磊

    肝门部胆管癌(HC)是指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左右肝管分叉部以及左右肝管第一、二分支的所有恶性肿瘤.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加之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在肿瘤早期既出现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周围肝组织的侵犯,故HC的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病理学、外科手术方法等医学技术的发展,对HC的诊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分型分期、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邵文浩;徐钧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普及与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住院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ERAS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选择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近年来,在肝胆外科领域,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常规术式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T管引流术,然而其存在发生胆漏、电解质紊乱等风险.基于微创理念的各种术式不断推陈出新,胆道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LCBDE+内置管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率,避免因胆汁流失而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本文就LCBDE+内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探究其是否符合ERAS理念,并为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JBI身体约束标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莹;范明明;张娜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公布的身体约束标准作为约束规范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1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0例住院患者,2016年1~5月入院的2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11月入院的2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约束,观察组遵循JBI标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护士的职责及身体约束的原则,实施身体约束的管理,包括签写知情同意书,患者的评估及约束实施的记录,采取减少身体约束的措施,如认知氛围支持疗法、以培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约束决策轮的使用及对老年人的身体约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肢端水肿、情绪烦躁等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约束使用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6例、皮肤损伤8例、肢端水肿8例、情绪烦躁6例,使用身体约束216例,不使用身体约束24例.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1例、皮肤损伤2例、肢端水肿2例、情绪烦躁1例,使用身体约束131例,不使用身体约束109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及约束使用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BI身体约束标准作为约束规范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约束中能有效减少约束使用率,减少身体约束的并发症,针对肌力小于3级的患者可考虑不给予约束.因此,建议肢体肌力可作为项目因子应用于约束决策轮中.

  • 经皮颈动脉支架术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赵妍;闫羽;闵英;孙宁;彭岩松;邵丹;王效增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8例行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单中心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 本研究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1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2例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术后4例出现血压、心率下降,1例发生轻微脑栓塞,1例支架发生高灌注综合征,3例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发生股动脉术区出血.上述患者并发症在及时发现、处理后均好转,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围术期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霞;赵路明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依据是否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分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标准化护理)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每组3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及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可有效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系统化护理在内镜下上消化道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张丽琴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疾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腔镜室收治的92例行ESD治疗的SMT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6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对护理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系统化护理组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4,P=0.025;χ2=18.379,P=0.023;χ2=24.640,P=0.019).系统化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9,P=0.022).术后3、6个月,系统化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28;t=3.890,P=0.016).结论 系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ES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及便捷的优势,对于接受ESD治疗的SMT患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原发性肝癌治疗理念的转变

    作者:韩磊;韩涛;赵冲;纪思淇;方友发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地,目前发病率占全球的55%,病死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肝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肝切除技术的进步,从非解剖肝切除至解剖性肝切除,肝切除的禁区已不复存在,我们已跨进精准肝切除时代.随着循证医学及人文科学的兴起,外科治疗的理念发生了改变, 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序贯化综合治疗模式.

    关键词:
  • 乙酰胆碱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电流在成年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房肌细胞中的变化

    作者:于洋;王永;刘天尧;侯爱洁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ch)电流在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心房肌细胞中的变化情况,进而为肥厚性心肌病(HCM)并发心房颤动(AF)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肾双夹法构建成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急性分离其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下检测Kach电流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模型的心房肌细胞Kach电流下降(5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其心房肌细胞IKach明显减小,此结果与既往AF模型相关研究中的结论类似,提示心肌肥厚并发AF可能与该离子通道相关.

  • 艾塞那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作者:李晓波;李燕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方法 高脂饮食12周成功建立大鼠NAFLD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HFD组),艾塞那肽低、中、高剂量治疗组(ELD组、EMD组、EHD组)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PDC组),每组20只.治疗组均给予艾塞那肽4、8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各半,肝脏切片HE染色,测定肝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 艾塞那肽治疗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NAFLD大鼠肝脏脂肪浸润和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脂肪颗粒明显减少;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明显改善.结论 艾塞那肽可以明显改善NAFL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治疗NAFLD.

  • Shp2分子在肝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栾玉婷;韩涛;齐泽华;刘然;杨晓丹;郑振东;李清

    目的 分析Shp2分子在肝癌干细胞(LCSC)中的表达和对肝癌(HCC)干性调控的意义,进而阐明Shp2调控LCSC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作为HCC治疗靶点及HCC个体化治疗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化学治疗抵抗HCC皮下荷瘤中Shp2的表达,进而利用多种分选技术在HCC细胞系富集的干性样本中,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Shp2的表达.采用干扰Shp2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明确Shp2对LCSC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发现,Shp2在化学治疗抵抗HCC细胞皮下荷瘤中表达升高.细胞体外实验中Shp2在富集HCC干性细胞系中表达特异性升高.而在建立的HCC干扰Shp2细胞系中Shp2的表达与β-catenin密切相关,提示Shp2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HCC干性形成能力.结论 本研究发现Shp2在HCC细胞中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LCSC的扩增.提示Shp2可能作为LCSC的标志物,为临床探索LCS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临床转化依据.

  • 三维重建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邓川;赵冲;纪思淇;方友发;韩磊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沈阳军区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6例肝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定位肿瘤的位置关系,划定手术预切除线,计算肝体积等,术中实际术式与术前三维重辅助拟定的手术方式均一致.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患者接受手术.术后7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内7例患者复发,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100%.5例未手术的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肝内部结构,能帮助医师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及术前评估,从而实现肝肿瘤的精准切除.

  • 多种影像学结合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及对手术策略制定的意义

    作者:纪思淇;赵冲;方友发;刘鹏;邓川;郭俊强;韩涛;韩磊

    目的 探讨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例肝癌患者,通过CT、MRI及三维重建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可能为混合型肝癌;并提示患者的肿瘤分期及转移情况,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可接受外科手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6例患者均为HCC-CC.对4例患者行根治性R0切除,对2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术后效果较好.结论 多种影像学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术前对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并对于患者能否手术及手术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冲;韩涛;纪思淇;方友发;刘鹏;邓川;郭俊强;韩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对130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成功随访的11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2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的比例为35.1%,≥2年生存率的比例为64.9%.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有无肝炎、有无脾大或脾亢、术前谷草转氨酶、术前谷丙转氨酶、术前总胆红素及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分级、有无肝硬化、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肿瘤数目、单个肿瘤大直径及肿瘤大直径之和对患者生存期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单个肿瘤大直径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肝癌患者射频消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因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选择更好的临床治疗适应证,同时提高肝癌的预后疗效.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