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在临床血小板交叉配型时应用价值

    作者:桂峰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L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少症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 ITP及风湿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及粒细胞相关抗体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郭美祥;贺其图

    目的 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健康人群以及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体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及粒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阳性率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Beckman Coulter公司XL流式细胞仪对205例ITP患者、133例健康人及6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及粒细胞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PAIgG在ITP患者及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均升高,与健康人对照组存在差异;PAIgA的增高仅出现在ITP患者中,与健康人对照组存在差异;而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不增高,与健康人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AIgM的增高仅出现在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与健康人对照组存在差异,而ITP患者与健康人群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三种粒细胞相关抗体则均出现于ITP患者及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 ITP虽然定义为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但受累靶细胞决不仅限于血小板,至少还包括白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发病中普遍存在粒细胞相关抗体的出现.PAIgG并非仅出现在ITP患者,结合PAIgA的增高在临床上可能更支持ITP的诊断;而伴有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出现的血小板下降可能主要由PAIgM所介导.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意义

    作者:邵剑峰;詹乾钢;刘忠民;钟永根;管允理;付佳萍;封蔚莹;楼大钧

    为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GPⅡb/Ⅲa).结果发现,初治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PAIgM、PAIA)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9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PAIgM,PAIg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SLE、Evans综合征、甲亢、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观察

    作者:宁军;龚浩;刘冰

    目的 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AIg 和T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ITP患者组PAIg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ITP患者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ITP发病的病理机制.

  •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儿童pITP/cITP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川疆;焦阿金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ITP/cITP 103例患儿,其中pITP患儿44例,cITP患儿5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A、PAlgM、PAlgG和PalgD和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GPⅢa和GPⅠb.结果 pITP和c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A、PAlgM、PAlgG和Palg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TP患儿的GPⅡb阳性率明显高于cI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TP和cITP患儿的GPⅢa和GPⅠb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TP和cITP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抗GPⅠbα抗体阳性和双抗体阳性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和37.1%,明显低于仅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和双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pITP/cITP中有重要作用,且与激素治疗的疗效有一定关系.

  • 血小板相关抗体对儿童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反应的预测意义

    作者:杜振兰;陈鹏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起病初期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与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初发ITP患儿137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治疗前采集外周血,经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经儿童ITP一线方案治疗,评价患儿情况并观察至发病后12个月,将治疗反应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对比两组患儿发病时血小板相关抗体数值,分析发病时血小板相关抗体值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入组患儿中男78例(56.9%),女59例(43.1%),男女比例为1.32∶1,经治疗后有效率为75.9%,24.1%无效或转为慢性ITP,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后PAIgA、PAIgM、PAIgG三项,高于正常者分别为22例、70例、41例,占16.1%、51.1%、29.9%,有效组与无效组患儿均有血小板抗体升高,采用卡方检验三项血小板抗体增高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对预测ITP的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升高对预测ITP的治疗反应无明显作用。结论初发 ITP 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与否对预测其远期疗效无明显指导意义。

  • 54例ITP患儿PAIg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作者:汤淑斌;任合生;李琴

    目的通过对54例小儿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动态检测,揭示监测PAIg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月确诊为小儿ITP的54例住院患儿观察不同干预方案前后PAIg的动态变化,探讨小儿ITP的佳优化治疗方案 ,以及PAIg与小儿ITP的预后和转归关系.结果①54例患儿PAIg中P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PAIgM和PAIgA,急性患者PA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②PAIgG检测值不同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一;③对联用丙球后PAIgG检测值持续不降的患者儿,急性型易转为慢性型,慢性型患儿反复多次后易转为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型;④适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提高临床缓解率.结论①小儿ITP PAIg以PAIgG敏感度为高,其中急性型血小板相关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型者;②PAIgG检测值在500ng/107pA以下者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500~1000ng/107pA以上者,PAIgG持续增高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易出现反复,PAIg持续在1000ng/107pA以上者激素治疗无效,为加用免疫抑制剂指征,加用免疫抑制剂仍无效者为脾栓塞、切除的指征.

  • 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方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玉瑶;韩娟;林鸣;金润铭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治疗方案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纳入的28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经典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的患儿;治疗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监测血小板、血小板相关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8.4%,对照组有效率22.22%,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小板2个月左右已升至正常水平,且终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上升幅度及速度高于对照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AIgA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后趋于平衡状态,且治疗期间观察到槐杞黄颗粒副作用小.结论 槐杞黄颗粒可缩短治疗疗程,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易于耐受,在我中心观察期间应用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飞;梁昌达;潘晓芬;赖长城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ITP患儿200例,应用ELISA方法 检测患儿初诊时及治疗前后PAIg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相比较.结果 ITP患儿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PAIgM、PAIgA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呈负相关.难治组ITP患儿初诊时PAIgM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的急性ITP患儿,并且PAIgM异常增高或合并PAIgG增高的比例显著高于急性ITP患儿(P <0.05).治疗后,PAIgG和PAIgM同时升高的ITP患儿,治愈和显效组两种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 <0.05),难治组两种抗体水平下降不明显(P >0.05).结论 ITP的发生与血小板抗体水平增高密切相关,初诊ITP患儿PAIgM单独或合并PAIgG异常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点与临床意义

    作者:邱慧英;柴忆欢;季正华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特点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57例ITP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对57例ITP患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B19、EBV、CMV;42例患儿接受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①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③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的表达有统计学意(x2值分别为5.03、3.96,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指标;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PAIgM的表达对于指导丙种球蛋白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 PAIgG及RP检测在ITP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田银海;田景绘;贾百全

    我们对5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网织血小板(RP)进行检测,旨在探讨PAIgG和R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 肝硬化病人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和血小板的关系

    作者:林瑶光;陆云飞;陈希纲;蒋杰球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和血小板的变化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血小板结合抗体酶联免疫法(竞争法)分别对28例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前后的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PAIgG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病人术前P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lgG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为-0.8723,P<0.01);术后8~10 d PAIgG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PAIgG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脾切除后可使PAIgG下降和血小板升高,这可能与减轻或改善自身免疫紊乱有关.

  •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的应用

    作者:蔡莉莉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0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5例及正常对照组80例进行检测;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 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减少组相比前者阳性率增高不明显.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为83%.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

    作者:丁志勇;彭敏华;费兴昌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差异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IT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ITP 20例,慢性ITP28例,均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和(或)血清PAIg,并常规血小板计数.结果 ITP患者急性组19例(95%),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显著降低(P<0.01).慢性组12例(43%),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AIg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2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且对于急性ITP效果更为明显(P<0.01). PAIg动态检测是ITP患者血小板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之一.

  •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敏;谢秋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关系,及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40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检测.结果发现ITP患者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患者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AIgG、PAIgM含量增高提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产生而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及生成减少,而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系白血病细胞抑制骨髓正常造血所致,二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不同的.PAIg的检测必要时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筛选手段.

  • 血小板相关抗体、巨核细胞数量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立;秦晓铧;谢晓玲;陈国枢

    目的 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132 例ITP 患者及48 例非ITP 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 例ITP 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 例,增多者78 例,77 例ITP 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 例.结论 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 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 ITP患者三项PAIG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永康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4例ITP患者PAIG检测,结果表明PAIG的总阳性率91.6%, PAIG与PLT之间成负相关性和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提高阳性率.提示PAIG测定对ITP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估计预后很有意义.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罗桂英;柯江维;梁昌达;段荣;钟立群

    我们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儿110例,对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进行分析,评价其在TTP诊疗中的使用价值.

  • 血小板HLA供者库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叶欣;夏文杰;付涌水;陈扬凯;邓晶;丁浩强;罗广平;陈莉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然而患者在多次输注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有些接受随机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在输注,尤其是多次输注大剂量浓缩血小板和(或)单采血小板后,其血液内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低于临床预期.甚至部分患者的出血倾向又重复出现,致使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出现困难.这种状态称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FIB)或血小板无效性输注[1-2].

  • 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红梅;刘婷婷;王蕾;辛汉;李雪梅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000 U/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9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明显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