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在临床血小板交叉配型时应用价值

    作者:桂峰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L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少症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 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网织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李加新;张立新;周文彪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 )百分率(RP%)及数量;同时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总血小板(PL T )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 )测定。结果随着化疗的进行,PL T 与M PV持续下降,在第14天左右达到低后开始上升;而RP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稍早于 PL T ,其低点出现在第7天和第14天之间。结论化疗药物影响肿瘤患者的血小板的生成,RP及PL T计数可作为血小板生成的判断指标。

  •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病因鉴别中的意义

    作者:杨惊;赵永强;吴卫;华宝来;朱祖懿;杨仁池;王书杰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检测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意义.以恶嗪为RNA荧光染料,使用Sysmes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187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的RP绝对值及其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PF).结果表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TP组)共109例,IPF为(10.28±7.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PF(1.07±0.82)%(p<0.01).RP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在rrP组中,原发性ITP(PITP)组IPF为(10.47±7.69)%,继发性ITP(SITP)组IPF为(9.45±8.69)%,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TP与SITP组之间IPF值无显著差异(p=0.635).骨髓增生低下组共28例,IPF为(2.37±1.13)%,较对照组增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RP绝对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PF佳临界值为2.45%.该点灵敏度92.7%,特异度94.1%.结论:IPF检测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及血小板生成情况良好的初筛指标.

  • 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刘艳;王贞;袁百香;王晓燕;吴琼;袁宏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TI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更新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高新谱;刘正敏;李健;韩雪莹

    为了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更新率(turnover)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血小板(RP),选择26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应用羟基脲加α-干扰素对血栓病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有血栓ET病例的RP百分数(14.8%±7.2%)比无症状病例的(4.5%±2.3%)和健康对照的(3.3%±1.5%)显著增高(P<0.05);RP百分数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有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6±37)×109/Lvs(46±12)×109/L].有血栓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百分数和绝对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形成血栓时,与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相比,其RP百分数和绝对数均显著升高,有血栓的ET患者用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疗效良好.

  • 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修石;冷小艳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网织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1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Child-Pugh A级65例,Child-Pugh B级56例,Child-Pugh C级4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流水线检测所有受检者的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血小板(platelet,PLT)及其参数。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P和PT值显著降低,未成熟网织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mean platelet volume,MPV)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②按Child-Pugh标准分级显示:随Child-Pugh分级的递增,IPF、MPV、PDW和P-LCR值逐渐升高,PLT和RP值则逐渐降低,且3组间差异显著(P值均为0.001)。结论网织血小板(RP、IPF)和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程度,可判断和评估肝硬化实质损害程度及病情,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网织血小板测定对血小板减少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郭晓;邵平阳;朱培林;祝建军;王惠芳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外周血RP与骨髓中巨核细胞(MK)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及RP绝对值.结果 (1)正常对照组:RP(8.4±2.5)%,RP绝对值为(16.8±6.8)×109/L.(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脾功能亢进症患者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RP绝对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不同MK增生级别的ITP患者中,RP(%)、RP绝对值在各组之间均无差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P(%)及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P<0.01);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RP(%)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恢复正常,而无效或疗效欠佳者,则RP(%)几无变化.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是血小板减少疾病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也是疗效判断的监控指标.外周血RP与骨髓中MK增生的程度无相关性.

  • PAIgG及RP检测在ITP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田银海;田景绘;贾百全

    我们对5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网织血小板(RP)进行检测,旨在探讨PAIgG和R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 XE-5000检测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力力;王丹玲;丁志平;龚美亮

    目的 探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急性白血病(AL)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24例,应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F(×109/L)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ITP初诊组,CGL组IPF%、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A组,AL组患者IPF%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缓解组IPF%低于初诊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数量可反映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的情况,从而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IPF检测仪器.

  • 网织血小板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曹海涛

    Ingram和Coopersmith1969年首次发现,在大量失血后,外周血中会出现一种不同的血小板.这种新释放出来的血小板比成熟血小板体积更大,更加活跃,胞质颗粒粗糙,可以被美蓝染色,胞质中残存RNA成分,这种不成熟血小板称为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或未成熟血小板,与网织红细胞相似,其是巨核细胞转化为血小板过程中的一种幼稚阶段.

  • 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网织血小板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孔令银

    目的 分析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网织血小板的意义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血液疾病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33例为A组;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为B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38例为C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名为对照组,利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样本的网织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4组人群的网织血小板均存在差异;A组为(24.0±6.3)%、B组(9.9±1.9)%、C组(4.1±1.9)%,对照组(7.0±1.8)%;对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中,A组为90.1%,B组为60.0%,C组为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比较准确的分析网织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反应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的情况,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妮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在鞍山市双山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0例根据病原学和影像学结果诊断为发生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白血病继发感染组,同时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两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CRP、PCT.结果 白血病继发感染组RP%、CRP、P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P%、CRP、PCT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9、0.66、0.81;RP%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时ROC下面积大.结论 网织血小板比CRP、PCT诊断白血病继发感染的价值大.

  • 恶性肿瘤GP方案化疗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萧剑军;何洁冰;彭杰文;殷兆锋;江小梅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中对骨髓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检测化疗前、化疗后每3天的血小板计数及网织血小板计数。结果38例患者中,相对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期的网织血小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3.95)×109/L vs (5.77±3.58)×109/L,t=3.04,P=0.003],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4±11.20)×109/L vs (46.71±10.58)×109/L,t=1.85,P=0.068]。结论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实体瘤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血小板能更有效预测骨髓巨核细胞系的恢复变化。

  • 网织血小板和PLT计数在SLE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平;钱香;徐学静;张葵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和血小板(PLT)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确诊的SLE患者103例,采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进行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分析,并根据血小板降低的严重程度,将SLE患者分为SLE伴血小板轻度降低组[(7 1~100)×109/L]、血小板中度降低组[(41~70)× 109/L]、血小板重度降低组[(20~40)×109几]和危急值组[(0~20)×109/L].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采用CD61-PE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法检测RP%,对其中20例危急值组的SLE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RP%检测.结果: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3组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的RP%显著高于血小板轻度降低组(P<0.05);血小板轻度降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伴血小板危急值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P%分别为(5.86±2.59)%和(3.14±1.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可能成为评估SLE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新指标,其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出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情况,有助于SLE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 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价值讨论

    作者:贺晶晶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RP(%),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RP (8,3±2.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RP(%)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P(%)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测定结果显示,RP(%)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甲亢患者的网织血小板测定

    作者:陈灵芝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及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的变化. 方法采用噻唑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和13例正常人的RP%. 结果甲亢组RP%[(3.0±2.4)%]明显高于治疗组[(0.8±0.7)%]和正常组[(0.7±0.6)%],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和MPV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RP%反映甲亢患者血小板生成活性,能作为甲亢疗效检测的辅助指标.

  • 网织血小板及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红梅;杨爱云;丁玉慧

    网织血小板(RP)是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的新生血小板,含有少量的核糖核酸(RNA)和粗面内质网,保留着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是血液循环中年轻的血小板,其在外周血中水平的高低可反应骨髓对血小板的代偿能力.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常规血细胞的同时,也可以检测RP[1].我们利用该分析仪,检测了不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RP、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现报道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生成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林花;李智婷;刘秀娥;朱镭;张丽;李小峰;陈俊伟;王来远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s)、血小板生成素(TPO)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48例SLE患者依据血小板计数(BPC)分为BPC正常组22例,BPC降低组26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均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组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TPO,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骨髓巨核细胞(MK)直接计数.结果26例BPC降低组RP%(16.8±0.5)%、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3.7±0.6)×109/L与22例BPC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的S比患者,其TPO水平分别为(47±6)、(49±6)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肿C降低组MK升高(15/26),SLE患者BPC正常组MK升高不明显(5/22).结论①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RP%及RPC显著升高,提示外周血小板破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②SLE患者的TP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SLE患者均存在巨核细胞的成熟障碍.

  • 儿童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及网织血小板水平的研究

    作者:阴怀清;乔振华;朱镭;张丽;苏丽萍;鹿育晋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L)在不同病期血小板膜糖蛋白(p-GP)及网织血小板(RP)水平变化规律以及RP与网织血小板绝对计数 (RPC)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活细胞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初发期及缓解期外周静脉血富含血小板血浆(PRP)CD41、CD42、CD61、CD62p、RP表达水平,并根据患儿不同病期测定RP时的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得出其相应的RPC. 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病期外周血血小板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CD41,CD42,CD61均P<0.01,CD62p P<0.05),RP百分比初发病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RP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当经化疗获得缓解时,急性白血病患儿血小板糖蛋白表达也恢复正常,而RP及RPC虽仍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AL患者在初发/复发期及缓解期,RP表达百分比与RPC呈一定负相关关系,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r=-0.071,P=0.41). 结论 AL患者不同病期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骨髓造血微环境变化及骨髓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等有关.在临床上,AL患者接受化疗时可监测其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及RP百分比并计算RPC,有助于判断其骨髓受抑状况,并可根据RP与RPC来决定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时血小板输注与否及输注时机.

  • 慢性肝病患者网织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探讨

    作者:李加新;叶军;张立新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RP)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原因.方法:血球计数仪对正常人群及肝病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进行计数,流式细胞术测定网织血小板占血小板的百分比(RP%).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大血小板比率(P-LCR)高于正常人群(P<0.05);肝硬化患者RP计数和RP%与正常人群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小于正常人群(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血小板降低与血小板破坏过多有关;肝硬化患者血小板降低与网织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关.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