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然;曲艺;李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疾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是特异性的血小板刺激因子,可调节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有效增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ITP的一种新选择.本研究观察了23例难治ITP患者对rhTPO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血小板生成素与感染相关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洁;黄晓燕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主要是指因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以及创伤疾病等发生后继发的血小板增多。关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感染相关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与血小板生成素(T PO )之间的关系,旨在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现报告如下。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小板生成素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

    作者:周颖

    目的 分析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0例作为该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2%(x2=9.736,P<0.05);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计数来看,观察组患者第7天的血小板计数为(116.35±7.56)×109、第15天的血小板计数为(138.74±8.93)×109、第30天的血小板计数为(91.23±6.74)×109、第60天的血小板计数为(56.63±5.78)×109,对照组患者第7天的血小板计数为(102.23±6.41)×109、第15天的血小板计数为(82.52±7.89)×109、第30天的血小板计数为(40.56±7.46)×109、第60天的血小板计数为(25.06±4.84)×109,观察组患者从治疗后的第7天开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4,5.713,6.513,8.316,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x2=9.368,P<0.05).结论 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参仙合剂对环磷酰胺小鼠骨髓抑制和血小板生成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苗海;薛静;李军艳;王冀粤;张英羽;栾荣兰

    目的 研究中药参仙合剂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骨髓抑制和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仙合剂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参仙合剂各组先予灌胃给药5 d,第6天开始除空白组外各组均予环磷酰胺100 mg·kg-1腹腔注射,连续3 d造模,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 LI-11)200 μg·kg-1,连续6 d,参仙合剂各组继续灌胃给药6 d.定期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WBC)和血小板计数(PLT),并于实验第12天检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和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血小板生成素(TPO).结果 参仙合剂各组WBC、PLT和巨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或P<0.01);阳性对照组巨核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参仙合剂各组与阳性对照组血清及骨髓上清中TPO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PO与参仙合剂剂量正相关,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 参仙合剂可提高骨髓与血液中TPO水平,从而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等生成,防治骨髓抑制.

  • 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 vWF 和 TPO 的影响

    作者:王丽娜;何玲;程卉;菅威;王键;胡建鹏

    目的:研究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0.7,0.35,0.175 g·kg-1)和益气活血方组(8.54 g·kg-1),造模后连续ig给药14 d,采用ELA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vWF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蜈蚣提取液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蜈蚣提取液能通过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vWF和TPO的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 脑络欣通方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再生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谭辉;王键;尹婷婷;胡建鹏;何玲;徐伟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方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后大鼠血管新生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络欣通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每组分为3,7,14 d共3个时间点的亚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中内皮素(ET)和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运用激光多普勒仪动态观察rCBF.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PO和ET水平明显升高,VEGF蛋白表达增加,rCBF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TPO和ET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增加,rCBF明显恢复;同组内比较,脑络欣通组第7天和第14天较第3天TPO水平显著下降,第7天和第14天ET水平较第3天明显下降,第14天较第3天VEGF蛋白表达增加,第14天rCBF较第3天显著增加.结论:脑络欣通冻干粉通过调节模型大鼠凝血纤溶调节因子和VEGF,促进血管新生而改善血流状态,提高局部脑血流量来发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 基于肝功能安全剂量选择的脑络欣通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谭辉;王键;尹婷婷;胡建鹏;王京华;何玲;徐伟

    目的 探讨脑络欣通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低剂量正常组、中剂量正常组、高剂量正常组、低剂量诱发组、中剂量诱发组和高剂量诱发组各10只,各剂量正常组与诱发组大鼠分别给予400 mg/kg、800 mg/kg、1000 mg/kg的脑络欣通复方溶液1ml/ (100g·d)灌胃,连续灌胃7天后各诱发组大鼠采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诱发完成24h后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蛋白(Alb)水平,以筛选安全剂量;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络欣通组各30只,模型组和脑络欣通组采用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根据安全剂量实验结果灌胃给予脑络欣通组安全剂量药液,分别于灌胃第3、7、14天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动态观察rCBF.结果 与正常组、低剂量正常组、中剂量正常组比较,高剂量正常组及各诱发组大鼠ALT、AST均升高,LDH、Alb均降低(P<0.05或P<0.01);与中剂量诱发组比较,高、低剂量诱发组ALT、AST升高,Alb降低(P<0.01),故以中剂量800mg/kg为安全剂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PO和ET水平明显升高,VEGF蛋白表达增加,rCB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TPO和ET水平显著降低,VEGF蛋白表达增加,rCBF明显恢复(P<0.05或P<0.01).脑络欣通组不同时间点比较,TPO、ET第7、14天较第3天水平明显下降,VEGF蛋白表达第7、14天较第3天增加,rCBF第14天较第3天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脑络欣通复方可通过调节模型大鼠凝血纤溶调节因子、VEGF以及促进血管新生而改善血流状态、提高局部脑血流量,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进而发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 促血小板生成素对骨髓c-Kit+ Lin-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作者:张守华;廖彩仙;张春兴;苏俊;赖勇强;周杰

    目的 探讨在无血清条件下,血小板生成素(TPO)对c-Kit+ Lin-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经免疫磁珠分离小鼠骨髓c-Kit+ Lin-细胞,研究在干细胞因子(SCF)、FLt-3配基(FL)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组合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PO,7 d后检测细胞总数,c-Kit+ Lin-细胞扩增倍数,并采用Annexin-V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各组均能显著扩增c-Kit+ Lin-细胞,扩增倍数为4~7倍不等.当SCF+FL+LIF中加入50μg/L TPO时,c-Kit+ Lin-细胞及细胞总数扩增为7.07倍和40.19倍,比未加时明显增多,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但随剂量加大,c-Kit+ Lin-细胞扩增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200μg/L TPO组凋亡率为33.49%,c-Kit+ Lin-细胞扩增倍数仅为4.11倍.结论 TPO可协同SCF+FL+LIF使c-Kit+ Lin-细胞增殖,但过高剂量会诱导其分化和凋亡,以50μg/L浓度扩增效果佳.

  • 血小板生成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对多种细胞的作用

    作者:肖彬;叶洁瑜;徐月;杨默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调控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同时对早期造血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已经证明,TPO通过与其受体c-mpl结合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这些信号通路主要有Jak/STAT,PI3K/Akt,Ras/MAPK等.这些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以改变一系列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例如β-链蛋白、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α)、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同源异型框蛋白等.这些信号分子与TPO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近年来,TPO在体内其他组织和细胞,例如心肌细胞、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和卵巢等组织的作用也受到了关注.本文从TPO生物学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多种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型施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卢学春;朱宏丽;姚善谦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刺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以及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等.时难治性病例还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虽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30%以上的ITP患者会复发,且这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脾脏切除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由于自身抗体而继发严重的血小板,目前已退出ITP的治疗.近,欧洲批准了2个血小板受体激活荆AMG 531和Eltrombopag,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来治疗ITP.国内采用泛细胞保护剂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ITP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根据ITP患者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ITP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本文就ITP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并对ITP分型施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RevTet-On系统调控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魏旭东;伏爽;藏维平;武莎莎;王申五;王德炳

    本研究应用RevTet-On基因表达系统,通过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cycline,Dox)调控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首先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TPO基因的重组质粒pRevTRE/TPO,然后将RevTet-On基因调控系统的pRevTet-On和pRevTRE/TPO分别转染PT67细胞,从而包装RevTet-On和RevTRE/TPO重组逆转录病毒,同时将此两种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建立整合入RevTet-On和RevTRE/TPO逆转录病毒的阳性细胞株(RevTet-On3T3/TPO).通过Dox调节TPO基因在此细胞株中表达,培养基中加入2 mg/L Dox或不加Dox,然后用RT-PCR,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TPO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RevTet-On3T3/TPO当培养基中不加Dox时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未见TPO表达,用ELISA检测表达TPO量低;在培养基中加入Dox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可见TPO表达,且TPO表达量高,为不加Dox时的91倍.本实验表明,通过建立逆转录病毒整合的NIH3T3细胞株,利用四环素及其衍生物Dox调节TPO基因的表达,为TPO基因治疗的进行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 强力霉素调控血小板生成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伏爽;魏旭东;程康;陆爱丽;王申五;王德炳

    本实验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通过强力霉素调控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质粒pTRE-TPO.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pTRE-TPO与pTK-Hyg共转染CHO-Tet-On细胞株,得到双稳定细胞株CHO-Tet-On-TPO,并筛选高表达、低背景克隆.当培养基中不加强力霉素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未见TPO表达,ELISA测定培养上清TPO水平为0.1μg/L.当培养基中加入2mg/L强力霉素时,RT-PCR和Western印迹可见TPO表达条带,ELISA测定培养上清TPO水平为10.8μg/L,两者相差108倍.本试验通过强力霉素调控TPO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有望为TPO基因治疗提供一条可控的安全途径.

  • 不同剂量TPO对小鼠骨髓MSC增殖的影响

    作者:柴海霞;程范军;刘岐焕;唐俊明;杨建业;王家宁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将20只昆明小鼠(35±5 g)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TPO 25、50和100μg/kg,而给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g,每日1次,连用5日.每组分别于后1次注射后12小时收集小鼠骨髓,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以106/cm2接种、培养并计数原代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同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中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并鉴定CFU-F的表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获得的BMNC、CD90+、CD105+、CD34+细胞比例和CFU-F集落教明显增加(p<0.05).3个剂量中以50 μg/kg TPO组增加明显,但50μg/kg组的CFU-F集落数与100μg/kg TPO组的CFU-F集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U-F样MSC具有成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结论:TPO促进BMNC数、CD90+、CD105+细胞数和CFU-F集落数增多,即促进骨髓MSC的增殖,但是TPO促进骨髓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PO、LDH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永霞;王海燕;王伟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25例MDS、4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骨髓抑制期及骨髓恢复期血清中TP0含量;同时用速率法(由L到P)测定上述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现,ALL、AML和MDS病人治疗前血清中TP0、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7.2943-27.4149,p<0.001),骨髓抑制期及恢复期患者血清TPO、LDH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q=7.2943-25.9396,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1.4816-2.5657,p>0.05).结论:血清TPO、LDH水平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患者血清TPO、LDH水平可用于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测.

  • 频繁单采血小板影响献血员巨核细胞的生成

    作者:戴宇东;孙启俊;孟钵;徐树良

    为了探讨血小板单采对献血员巨核细胞生成的影响,于末次单采血小板5周后,检测42名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员(连续24个月内单采血小板≥1次/月,1次/治疗剂量≥2.5×1011血小板)和62名少量单采血小板献血员(连续24个月内单采血小板<1次/月)以及40名未单采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全血献血员(末次献血6个月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IL-3、IL-6及NO水平.结果表明: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员的血浆TPO水平显著低于少量单采血小板献血员(P<0.01)和全血献血员(P<0.01);3组间的血小板计数、血浆IL-3、IL-6和NO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显示,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员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 血小板生成素通过PI3K/AKT通路防止CoCl2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王君妍;叶洁瑜;梁恩瑜;杨默

    目的: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体外培养的未经处理的HUVEC为对照组,CoCl2与HUVEC共培养的为CoCl2组,在加入CoCl2前用TPO预处理HUVEC为TPO+ CoCl2组,TPO单独处理HUVEC为TPO组.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PO对AKT通路磷酸化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CoCl2可以明显抑制HUVEC的生长,细胞存活率随着CoCl2的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r=-0.997);与对照组相比较,CoCl2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而TPO+CoCl2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前者明显下降(P<0.001),提示TPO对HUVEC有保护作用.TPO还能减少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以及刺激HUVEC PI3K/AKT通路的活化.结论:TPO具有防止化学性缺氧所致的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I3 K/AKT通路,从而减少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活化表达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来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细胞因子模拟肽/非肽刺激造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志宏;奚永志;孔繁华

    能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造血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近年来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等技术业已筛选出类似于细胞因子活性的模拟肽类和非肽类小分子,经体外和动物试验证实它们具有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刺激造血生物学功能.这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筛选出理想的模拟其它细胞因子功能的小分子肽/非肽类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概述了模拟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肽类/非肽类小分子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及在受体活化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 调控巨核系造血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

    作者:杨默;李桂霞

    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巨核细胞的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出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主要由TPO及IL-1,IL-3和PDGF调控;在分化的后期有TPO及IL-6和IL-11参与.多个转录因子也参与巨核细胞的分化过程.GATA-1,FOG-1和Fli-1主要作为早期至中期巨核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NF-E2则主要参与晚期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目前对血小板释放的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一氧化氮可能通过引起巨核细胞的凋亡,参与血小板的释放过程.

  • PDGF/PDGFR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默;束玲玲;崔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PDGF对造血干/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合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DGF可直接亦可通过促进其他生长因子生成如GM-CSF等促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同时PDGF可调控TPO的生成及骨髓微环境,进而发挥对造血及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为PDGF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结合,启动PDGF/PDGFR信号通路,进而激活PI3K/Akt,促进相关细胞因子如C-Fos、NF-E2等的激活,抑制caspase-3的活化,从而发挥对巨核细胞的促分化和抗凋亡作用,进而调节血小板的生成.本文重点就PDGF/PDGFR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方面展开论述.

  • 一种新型血小板生成素(TPO)模拟肽的合成及功能研究

    作者:李朝;程度胜;周艳荣;陈添弥;黄培堂

    为了获得具有与血小板生成素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且没有其副作用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对一种从肽库中筛选到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P1进行改构,运用多肽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模拟肽P2,然后进行P2与葡聚糖偶联以及自身氧化形成二聚体,利用MTT法测定其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P2的EC50值较P1提高了700倍,达到了20 nmol/L,P2与葡聚糖偶联产物D-P2以及P2的二聚体形式(P2)2的EC50值则分别为0.35 nmol/L和0.14 nmol/L.将模拟肽给小鼠皮下注射后检测其外周血指标,测定结果证实该肽可以显著提高血循环中血小板数量,且不影响其他血液学指标.结论:这种血小板生成素模拟肽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25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