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励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赵立凝

    激励一词译自英语motivation,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1].激励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要求或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从而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19世纪60年代,激励已经被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随着激励机制的应用,其效果引起普遍重视.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洗涤
  • 洗涤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

    作者:常在娟;徐力东;董俐坤;张秀红;赵翠华

    浓缩血小板(PCs)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白膜层法(BC)和机采血小板.机采血小板临床使用较普遍,但是,由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必须用手工浓缩血小板来补充,同时也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了使手工浓缩血小板达到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减少输注血小板导致过敏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我们研究了混合PRP--PCs的制备、洗涤方法.目的是把单袋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汇集混合,便利临床输注,效果与一人分机采血小板相同.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洗涤
  • 单独采集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

    作者:林俊杰;范华骅;马庆;冯明亮;沈行峰

    研究单独采集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保存期中的活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两种血小板的CD62p和CD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保存0,1,3和5天时,单采血小板的CD62p阳性率和CD41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8.91±6.25)%,(19.48±8.27)%,(22.82±6.06)%,(56.71±11.79)%及(8.09±2.38)%,(8.13±2.45)%,(8.44±2.51)%,(19.87±6.13)%,而浓缩血小板的分别为(30.65±12.33)%,(31.46±11.86)%,(32.51±13.05)%,(63.55±13.27)%及(10.33±4.37)%,(11.09±6.61)%,(13.46±9.69)%,(24.41±10.15)%.二项指标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上升.对这两种血小板的计数和pH值测定显示,二者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下降.在保存0-3天内两种血小板的计数,pH值,CD62p和CD4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第5天血小板计数和pH值出现显著下降(P<0.001);而CD62p和CD4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升(P<0.001).结论:单采血小板优于浓缩血小板.

  • 加强临床检验软件建设,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作者:徐宝红

    当前,各级医院检验科的仪器设备和检验试剂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相对应的检验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定提高.医院现代化建设分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又与软件建设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且不可互相替代.医院现代化建设要重视硬件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协调发展[1].但是,我国各级医院尤其是等级较低的医院检验科内部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软件建设.加强软件建设就是要转换部分工作人员的观念,因为有相当多的检验人员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数不少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劲头都有待改善.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所谓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品后测定1h和24h的PPR,如果输注后1h PPR <30%.24h PPR< 20%,则考虑输注无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受全血量、血液保存液、血袋表面光滑度、采血顺畅情况、离心制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受到损害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 影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原因分析

    作者:巴丽聪;于金华

    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所谓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品后测定th和24h的PPR,如果输注后th PPR <30%.24h PPR< 20%,则考虑输注无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浓缩血小板制品的质量受全血量、血液保存液、血袋表面光滑度、采血顺畅情况、离心制备、血小板采集前后的保存、运输以及输注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受到损害均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

  • 成分输血中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与应对措施

    作者:郑晞

    成分输血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广泛,但其程序复杂,必须做好组织管理.我科临床用血量大,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共输注悬浮红细胞2 686 U,血浆1 495 U,单采血小板844 U,浓缩血小板1 102 U,共发生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6例,处置及时,措施得当,均未发生严重后果.现将输血的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

    作者:沙枫

    目的 探讨改良白膜法对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已采集的60袋400 ml全血分为两组: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研究组)和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组(对照组),每组30袋.分别记录两组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的pH值、红细胞混入量及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P<0.05);两组间浓缩血小板的pH值和红细胞混入量差异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白膜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在血小板计数方面明显高于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该方法制备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较富含血小板血浆法明显较好.

  • 探讨手工制备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

    作者:肖乐宇;肖声宇;岐红阳;张鹏;史海琴;马振芳

    目的 通过对手工制备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本站于2015年10月采集的全血96袋(400ml/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的全血手工制备血小板后的血浆冰冻保存,将对照组的全血常规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后冰冻保存,将两组血浆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分别检测每袋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03.13±10.33)IU和(104.56 ±9.58)IU,t=1.577,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17.67±14.38)mg和(249.23±14.29) mg,t=12.956,P<0.05.结论 手工制备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值得在血站推广应用.

  • 探讨高原地区两种血小板制品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钱晓燕

    目的:分析在高原地区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血小板成分制品,即机采血小板与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血小板的质量有何不同,对患者提升血小板的功能有无差别。方法采用机采血小板50人份,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50人份,中心质控科检测血小板含量、白细胞混入量、红细胞混入量,评价血小板质量。结果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为(2.50±0.08)×1011/L,白细胞混入量为(3.42±0.70)×108/L,红细胞混入量为(5.86±0.76)×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为(2.41±0.28)×1011/L,白细胞混入量为(1.85±0.62)×108/L,红细胞混入量为(6.13±0.58)×109/L,细菌培养为阴性。结论机采或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品,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可以作为临床血小板的补充。

  • 冰冻保存对浓缩血小板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影响

    作者:余加宏;王南

    目的 观察浓缩血小板在冰冻保存前后细胞因子IL-1β、IL-6、IL-8、INF-γ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30份浓缩血小板标本,将每份平均分为4等份.其中的2份进行白细胞过滤为过滤组,另2份不进行白细胞过滤为非过滤组,将过滤组和非过滤组的PCs分别置血小板保存箱中20~24℃振荡保存和加冰冻保护荆冰冻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浓缩血小板在常规保存0,1,3 d和冰冻保存3个月解冻后0,1,3 d的IL-1β、IL-6、IL-8、INF-γ的水平,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滤组与非过滤组冰冻保存前0 d与解冻后0 d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非过滤组解冻后1,3 d细胞因子的水平比冻存前1,3 d有显著升高;过滤组在冰冻保存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经冰冻保存后的PCs解冻后比常规条件保存的PCs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INF-γ)的水平随时间的延长有更强的增加趋势,经白细胞过滤后PCs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

  •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致死亡一例

    作者:黄吉娥;杨芳;樊正前;曾小菁

    患者女,44岁,因“头昏、乏力伴低热半个月”入院,入院后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型).行TA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输注红细胞悬液6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浓缩血小板30 U,无输血不良反应.化疗后第9天血小板计数6.0×109/L,给予输注浓缩血小板10U,输注完毕后50 min时诉呼吸困难、胸骨后绞痛.当时血压1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34次/min,脉搏133次/min、动脉血氧饱和度0.76,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床旁胸部X线片示肺间质水肿.按急性左心衰竭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0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停止,心电图提示心率105次/min,大动脉可叩及搏动;心音可闻及.立即给予吸痰,吸出含血丝的痰液.但血压、心率呈进行性下降,立即给予心脏按压、球囊辅助呼吸及其他相关抢救措施,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 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小梅;梁芬;符雪丽;黄彦

    目的 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确保血小板的质量,提高临床输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献血者且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外周血小板计数≥150×109/L,采血顺畅,观察血液不同离心条件相同的分离方法(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相同的离心条件不同的分离方法,对收集血小板的影响.结果 ①离心力480g,15min,22℃离心所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②分浆夹式比悬挂式分离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效果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不同的离心条件相同的分离方法(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相同的离心条件不同的分离方法,对收集血小板均有影响.

  • 两种血小板制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林栋;崔四平;苏婉兰;陈宝婵;叶柱江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混合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血小板的采集制备过程中改良工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3D 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应用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le)、厌氧瓶(BPN Culture Bottle)对5210例单采血小板,1653例混合血小板进行了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者转种,转种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5210例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6例,阳性率为1.15‰;1653例混合血小板中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10例,阳性率6.05‰。结论混合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6.05‰)高于单采血小板(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细菌污染情况仍然严峻,应引起注意。

  • 浓缩血小板在大出血手术抢救时的合理应用

    作者:杨云峰

    目的 探讨浓缩血小板在大出血手术抢救时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6例不同病例的大出血患者,在48小时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观察其失血量. 结果 通过应用浓缩血小板使其失血量明显减少. 结论 合理的应用浓缩血小板,可使大出血患者在手术时失血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 保证浓缩血小板质量的环节控制

    作者:武晓林

    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发展,成分血的疗效高、输血反应低、一血多用、节省资源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血小板输注也在大幅度地增长.浓缩血小板的采集、制备、储存、运输、输注等各个环节对延长血小板的活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证血小板质量的关键.

  • 血小板HLA供者库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叶欣;夏文杰;付涌水;陈扬凯;邓晶;丁浩强;罗广平;陈莉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然而患者在多次输注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有些接受随机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在输注,尤其是多次输注大剂量浓缩血小板和(或)单采血小板后,其血液内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低于临床预期.甚至部分患者的出血倾向又重复出现,致使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出现困难.这种状态称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FIB)或血小板无效性输注[1-2].

  • 影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数量因素的探讨

    作者:车火娇;梁芬;李小梅

    目的: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2008年1~12月随机选择献血者且献血前72 h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采集顺畅;采用两种形状的血袋及两种规格的血液,通过不同的离心条件及同一分离手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结果:按"白膜法1"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400 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含量高.结论: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数量除献血者本身因素外,离心条件、血液规格及血袋的形状对收集血小板均有影响.

  • 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不同患者中输注效果的探讨

    作者:钱永生;杨劲;何安华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血小板制剂在临床各科室患者中输注的效果。方法:将173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分为4组。组1为22例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制剂、组2为34例非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制剂、组3为67例手术科室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组4为50例非手术科室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在输注后24小时后计算患者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和血小板回升率(PPR)对输注无效率进行评估。结果:组1与组3比较CCI和PPR无差异,组2和组4差异明显。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四组均有不同差异。结论:机采血小板制剂在临床各科患者输注上有明显的疗效,而浓缩血小板在非手术科室的患者输注效果上要差一些。

  •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的质量监测结果

    作者:余涛;曹文武

    目的:通过建立和规范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确保血小板的质量,提高血小板在临床输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 - 2001)体检合格献血者的血液400ml(2u),采血顺畅足量,观察血液不同离心速度相同的离心时间的方法(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对收集血小板进行质量检测.结果:C组(2100r/min × 6min),22℃离心所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红细胞和白细胞混入量少,经统计学分析P<0.01,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质量监测,使我们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临床应用达到满意的效果.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